心得體會是對所經歷的事物的理解和領悟的一種表達方式,是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一種反思和總結。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節氣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一
我感到:春天太過勃發,不容絲毫怠慢。夏天太過繁盛,不容絲毫頹廢。秋天太過豐饒,不容絲毫默然。只有到了靜默的冬,心魂才可有所安靜,去聆聽年末歲尾的留言,安然別舊,并祭奠那些舊時光里不能釋懷的往事。
周四的午后,冬陽很久沒有這樣的暖。霧霾遠去,且無風兒。一個人,沿著那條老路,到了春夏曾朝夕健身的七里河。
這條貫穿邢臺東西走向的綠色走廊,因冬日的覆蓋,終于靜下來了。紫色與淺黃色交錯的路面,分外潔凈,一粒粒鋪在路面的石子,安臥在路的表層,太陽灑在路面,一粒石子便會折射出一抹亮點。
灌木叢中,一個個蠟黃色木座椅,雖多日不曾有人入座,卻沒有絲毫塵土。寬闊的水面,除去水壩隔離處,已被薄冰覆蓋。一只只小船,東倒西歪地靠在河畔,默默守候著無人光顧的水面。似乎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經得起喧囂。
河畔的灌木,終告別繁華,迎來一場干練,光禿禿地站成一種莊嚴,像極了一排排衛兵,堅守著這座小城的一條健身走廊。亭臺的墻根下,幾位曬太陽的老者瞇縫著眼,你一言我一語,回味著曾經的七里河:曾經嚴懲罪犯的刑場,如今成了人們喜愛的健身文化走廊。
拍完那幾張“落日煙霞”的圖片,才五點剛過,可已暮色蒼茫。冬至長,夏至短,過了冬至,天就由短慢慢地變長。冬日就這樣周而復始,長長短短,短短長長。只有冬,歲月才沒有絲毫的偽裝,人們可真切地觸摸到?!岸e”雖漸次淡化,可是,冬日里人們的腳步還是放緩了許多。
三兩場大雪落下,霧霾,塵埃都默然遠去。閑下來的人們,蜷縮在暖意融融的居室,盤點著歲月里的深刻與淺薄,細數著時光里的收獲與感念。新年,也許還要行走在老路上,但在老路上何以走出新意,人們在散淡的冬季總會找出答案。
只有親歷了一個個冬日的人們,才會發現,只有冬季才是最為明澈和本真的。因為它是萌發,喧囂,得失過后的歲月精華。一如人生,只有經歷了懵懂,青澀,莽撞的年齡過后,才會榮辱不驚,成就豐滿而圓潤的人生。
素面朝天的冬,給大地以蕭瑟。然而,沒有在蕭瑟的歲月里集聚能量,后來的日子一定會如此的蒼白。一事物的存在總在證實另一事物的存在。有了驚天動地,才知道平庸無處不在;有了小人惡語,正說明了你的高尚和不可企及;老者的生命越來越短,而人生閱歷卻越來越厚重。我們只有在堅守冬日短暫的靜默里,拉抻感悟歲月的時長,聆聽年末歲尾留言的真諦,才會睡著睡著就迎來了黎明的太陽,走著走著就邂逅了新年的曙光。一切都那么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冬至過了,仍不見雪花的身影。一冬無雪,宛若一夏無雨,多了浮躁,少了滋潤。我期待著,能有一場雪的蒞臨。踩著冬天的腳步,看著它怎樣在那一條舊路上,迎來新的春光。
學習節氣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二
水氣凝結于世間萬物之上,便稱為霜。而它凝結的過程,便稱為降。對于這個節氣,我的記憶并不深刻。夸張一點說,我幾乎從未意識到霜降這個節氣的存在。我只記得,在外婆與我一起的時光里,一年中總會有一天要被她喂上幾個柿子。
又是一年霜降,外婆依照往常的慣例,提回來一袋子的柿子。那些柿子上都敷著一層薄薄的白色晶體,毫無例外。外婆將袋子輕輕地放在桌子上,動作輕柔得像是對待一件珍稀的瓷罐一樣,愣是怕不小心把它給跌了,砸出一個坑坑洼洼的角來。放好袋子后,外婆又拾起幾個柿子,擺在鐵盆中,在那些橙得發紅的柿子上面慢慢撒上一點鹽,又用可以稱作“涓涓細流”的自來水來清洗柿子。我覺得麻煩,又想快一點吃到柿子,便不耐煩地對外婆提議道:“外婆,您就不能把水流調大一些嗎,這么小的水,要多久才能把這鐵盆灌滿啊?!蓖馄胖皇遣[著眼笑了笑,并沒有依照我的說法調大水流,而是耐心地等待清水一點點漫上柿子。清澈的水舔舐著柿子的橙色表皮,將鹽粒一顆一顆地溶解,褪去雪白的霜。我盯著一點點上漲的水面,心中感到無比的急躁。我揪著自己的頭發,在小小的廚房間里走來走去。我不知道怎么了,一瞬間感到火到心頭,緊接著,便是落在瓷磚上的幾滴猩紅。
我第一次感到如此般的無措,連手腳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比較好。我很茫然,也想不出什么辦法來停止鼻血的涌出——這是我短短的人生中第一次流鼻血。實際上,在看到那幾滴血的時候,我的腦中便是一片空白,除了感受到一陣陣驚懼感不斷地襲卷大腦之外,就沒有其他的感覺了。我像個呆子樣地被外婆拽來拽去,被拉到衛生間又被扯出來。等我反應過來時,我的鼻腔內已經被塞入兩團餐巾紙了。我靜靜地看著餐巾紙一點點被血染紅,又在紙張的某個地方停止,覺得無聊,便邁向廚房間。我打開門,然后低頭,才發覺地板上的血跡已經消失了。我又重新抬起頭,望向那鐵盆??粗慌枳拥柠}水,在水中沉沉浮浮的橙偏紅的柿子和外婆粗糙龜裂的手,心中感到了入秋以來的久違的平靜。
外婆將水中的柿子一個個撿起來,放在細細的清水之下沖洗著,用開裂的雙手摩挲著柿子帶著小小凸起的皮,再一個個小心地擺入盤中。潔白的瓷盤,不飾有一絲花紋,將柿子襯托的愈發飽滿、成熟??晌覅s沒有一絲胃口去品嘗這甜蜜的、屬于霜降的果實。父母從超市回來,買回來一盒子的柿餅。雖說那柿餅上打著一層厚厚的霜,看起來像撒上了糖霜一樣,十分誘人,可我還是不想吃任何柿子。無論是新鮮柿子,還是柿餅,都不想吃。我以為像外婆那樣和藹的、善解人意的人會原諒我這小小的任性,可結果卻大出我的意料。
“不行!”外婆皺起了眉頭,臉上縱橫交錯的深深的像溝壑一樣的皺紋隨著皺起的眉毛向上抬起著,顯得愈發決絕無情。在我的印象中,外婆永遠是笑著的。無論是我打翻了花瓶,摔碎了杯子還是潑出去了開水,弄壞外公的字畫,外婆總是會笑瞇瞇地安慰我,悄聲說一聲“沒事的”,便處理我留下的爛攤子了。這次只是因為我不吃柿子的事,就生氣了,這的確不太符合外婆一貫的作風。我感到有些奇怪。但沒等我詢問外婆她生氣的原因,外婆便有些疲憊地揮了揮手,隨后揉了揉眉心?!俺粤税伞!蹦赣H發聲了??晌疫€是不想吃,于是頂撞起母親來:“為什么?為什偏要吃呢?”然后便大踏步地邁回了房間。
我豁然醒悟。原來外婆的堅持,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是維護民間民俗的一道防線。
學習節氣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三
今天是冬至節,我特別開心,爸爸、媽媽也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做湯圓,享受冬至節的快樂。
首先我們把該用到的材料都放到桌子上,大家都把雙手洗得干干凈凈,然后開始興致勃勃地做湯圓了。媽媽嫻熟地和米粉了,只見媽媽把湯圓粉倒進盆子里,放少許的水用筷子攪拌了幾下,又加了點水,再進行攪拌。媽媽告訴我要注意每次放的水不要太多,如果水少了可以再加,多了就不好辦了。等水夠了,媽媽用手來回的揉,直到把米粉揉成一個大團,不粘手了才可以包了。
我摘了一小團糯米粉放在手心,雙掌合攏,然后夾著糯米團輕輕地揉啊揉,不一會兒一顆像鵪鶉蛋大小的潔白無瑕的粉團就揉好了。接著,我用左手托住粉團,再把右手拇指插進粉團,使粉團在手指間不停地旋轉。不久粉團就變成了一個像小酒杯似的小窩窩,然后將麻沙餡兒放進窩里,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邊輕輕地將窩邊往里夾,一邊用左手指慢慢地轉動粉團,直到把窩口封死,這樣湯圓就做好了。
開始時,我放的麻沙餡比較少,湯圓做得比較容易。爸爸給我出了個難題,他說:“麻沙餡兒越多越好吃,你能多包點嗎?”我想,這有什么難的,我努力想表現一下自己。可是,餡兒放多了,湯圓粉就不那么聽話了,搓著、搓著,湯團出現一條條小裂縫,黑黑的麻沙餡就暴漏出來。為了讓麻沙餡藏在中間,我又追加了米粉團,使勁地搓啊搓,最后做出的湯圓可以和雞蛋比大小了,大家看看我做的湯圓,都開心地笑了。
這時,鍋里的水開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湯圓放入鍋里,等湯圓都浮起來了,媽媽說:“快來吃吧,湯圓熟了?!蔽业谝粋€沖上去撈了一碗,急急忙忙將一顆湯圓往嘴里送……哎呀!不好,湯圓的味道還沒嘗出來,卻把舌頭給燙著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淚都冒出來了??砂职謪s在一旁幸災樂禍地說:“這就叫心急吃不得熱湯圓。”哎,真倒霉,直到現在我的舌頭還有點疼呢!
這次做湯圓既讓我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又吃到了美味可口的湯圓。
學習節氣的心得體會總結篇四
祖國醫學認為,寒為冬季的主氣,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所以,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倍杖f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冬季時節,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
雖然此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并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
如動后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子宮脫垂等體,宜用紅參、紅棗、白術、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
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補陰針對陰虛體質
如夜間盜汗午后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征,宜用冬蟲夏草、白參、沙參、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
補陽針對陽虛體質
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性機能低下等體征,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陰虛陽盛的體質更宜選用冬蟲夏草、石斛、沙參、玉竹、芡實之類,配伍肉禽煲、燉湯水進補。
民諺亦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欢綉幸粦?,多喝藥一碗?!边@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在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學習節氣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五
“小孫女,今天是22號了吧?”
“是呀,奶奶。”
“吆,明天霜降了嘛!”奶奶有點感嘆似地說。
“霜降?奶奶什么是霜降呀?”
“霜降呀,就是天氣冷到可能會下霜的時候啦!”
“哦……”我恍然大悟。
晚上,我準備睡覺的時候,忽然看見房門在晃來晃去,我很納悶,是誰在玩我的房門呀!我小心翼翼地走到門邊一看,我家的大門是關著的,這風是從哪兒來的呢?再仔細一找,原來是窗戶沒關,正想去關上時,一陣大風把窗簾掀得老高,嚇得我拔腿就跑,跑到奶奶房間說外面有鬼。奶奶摸著我的頭,笑著說:“這世上哪有什么鬼呀!別自己嚇唬自己。走,我陪你看看去?!蔽腋棠套叩酱扒?,把窗簾啦起,只見外面風在怒吼,樹葉漫天飛舞,令人毛骨悚然。我想,也許是因為明天要“霜降”了,老天就先讓這冷風來預報一下吧。
第二天一早,我的小鬧鐘響了,我慢慢睜開惺忪的眼睛。突然,我驚奇地發現,窗戶上蒙著一層霧氣。我趕緊穿上衣服,出門一看,遠處真的出現了茫茫的一片白,感覺一下子從秋天進入了冬天,冷得我打了一個寒顫,趕緊溜回房去加衣服。我本以為這一天都會陰森森、冷絲絲的,誰知到了七點多鐘,太陽就把它的光輝灑滿了大地,瓦藍瓦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站在陽光下,感到好暖和、好舒服呀!
我對奶奶說:“你真像諸葛亮一樣神啊!昨天才說‘霜降’,今天就真‘降霜’了,你比天氣預報還準呢!”奶奶笑著說:“那可不一定,這只不過是巧合罷了!”
學習節氣的心得體會總結篇六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還處于“二九”的最后幾天里,小寒過幾天后,才進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位于小寒節氣之后的大寒,處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與夏季的大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大寒。
2、小寒生活習俗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使天津特產,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3、什么是小寒三候
小寒,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標志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因此民間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說法,而小寒一過,馬上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而這也是為什么小寒比起大寒,天氣卻更為寒冷的原因。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喜鵲在這個節氣也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了;到了三候,野雞也感到陽氣的滋長而鳴叫。
小寒節氣最初起源于黃河流域,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數九計數,書法描紅,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種不錯的消遣冶情的養生方法。
學習節氣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七
星期五是冬至,我要跟著媽媽學習包餃子,學習了從擇菜、和面、到包餃子,包好吃到嘴里地過程。我圍上圍裙,戴上套袖,把小手洗干凈,準備工作做好了。
首先是和媽媽一起和面,先把面舀幾碗放到面盆里,然后用水一點一點的灑在面上準備把面粉和成團。我是頭一次和面,水加多了面粉就稀了,水加少了面粉就和不成團?!皨寢?,快來看看啊?我怎么就弄不會?”我都著急了,媽媽過來教我把面和好。媽媽真厲害面和好了,面盆上也干干凈凈的。
其次是擇菜,我和媽媽選擇的菜是白菜,先把白菜壞的菜葉摘掉,然后把白菜洗干凈,晾干上面的水分,再把白菜切好放到一邊。(切白菜時要撒些鹽,白菜就不會亂跑了、白菜里的水分就容易擠出,肉餡里就不會有太多的水了。
最后,我們把切好的白菜放到早就準備好的肉餡里,再把花生油、鹽、花椒粉、醬油、雞精等各種調料放好用筷子把肉餡拌好。我端起來聞了聞,真香!
我和媽媽開始搟餃子皮,媽媽對我說:“搟餃子皮要左手拿著皮右手拿著搟面仗,右手使勁搟,左手要跟著轉,知道了嗎?”我在媽媽的指導下一個餃子皮搟好了(真難?)。下一步就是包餃子,我也是頭一次包,媽媽手把手的教我。先拿一個餃子皮放在手心里,用勺子舀一勺肉餡放在皮里,再把餃子皮對折邊上捏上花邊,我好不容易包好了頭一個餃子,我很開心。
終于吃上香噴噴的餃子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可真香。通過這次學習讓我體會到了媽媽平時為了我是多么辛苦。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媽媽。冬至吃餃子,奶奶說防止凍耳朵呢!你看餃子的形狀多像耳朵呀!媽媽說冬至要吃餃子,我問為什么冬至要吃水餃呢?媽媽說:“因為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北方人以吃餃子為最好的食物之一,所以吃餃子?!卑职终f冬至這一天白天會很短,夜晚會很長。
學習節氣的心得體會總結篇八
霜降后,是吃拐棗的最佳時間。
這時候的拐棗,熟得香甜,味如棗,甜似蜜。醇香,甘美,真有點像葡萄干!
總是接觸這些酸酸澀澀的文字,半懂不懂的樣子,那是骨子里還有著一些窮酸在作祟。
真正接觸拐棗,是很小的時候。村里有一戶人家,院里有一棵高大的拐棗樹,缺乏水果滋養的孩提時代,三三兩兩拿著竹竿去墻外偷偷敲打,等到主人發現,早已溜之大吉。其實,那個時候也沒品嘗出拐棗到底有多么美味,因為很少吃到熟透了的拐棗。
記得那戶主人,一個小腳的老太太,追出來就破口大罵:“誰家沒教養的死妮子?害人精……”
鉆進靠墻晾曬的玉米桿里,藏起來,捂著嘴偷笑,心還有點懼怕。萬一,惹惱了老太太,沒準會找上家門,那可就慘了。
很久以前的故事,依然清晰。只是那個小腳的老太太早已故去多年,她家的子孫也修建了小洋樓,卻不知道拐棗樹還在不?人,總是很忙,忙得即便回趟老家,也是匆匆而去,匆匆而歸,怕是沒有閑情逸致去尋找兒時的回憶。日子久了,很多事情就被儲藏了。
前幾日,有學生給我拿了一些拐棗,說是自家樹上結的。當真稀有!多年不曾嘗到的美味了,我毫不吝嗇地大吃起來,果然味道甘甜。
一般,我們所吃的拐棗并非它的果實,而是它肥厚的果柄。其真正的果實很小,圓球形,大如豌豆,堅硬而干燥,有三條縱溝,為黃褐色瘦果。如把果實剖開,其內三個小室,每室內鑲著一粒種子。果柄膨大為肉質,肥大,曲扭,黃褐色或青黃色,味甜,稍帶澀味,酒香撲鼻。別說,吃這玩意挺麻煩,得搖一搖,周圍密布的小籽粒簌簌落下,剩下就是香甜的“果實”了。拐棗“果實”在“霜降”前后成熟,經霜后的拐棗“果實”,肉質鮮嫩,甘甜如飴,澀味消失,令人回味無窮。它其貌不揚,沒有美麗的色澤,也無苗條的外形,而是棕灰色的,像彎彎曲曲的棒狀物,有如筷子般粗細。沒吃過它的人決不認為它竟可以吃,甚至不屑一顧。
我吃的時候,皆因這份情意,不然怕是也不會如此精致地侍弄。一顆籽,一顆籽,摘掉,小心翼翼。
辦公桌上放一些拐棗,用紅線線系著莖,像一枝花,開得老成,開得晚氣。閑來沒事,喜愛串門的同事,捏幾片果柄,塞進嘴里,少不得對我”羨慕“一番,仿佛吃的不是拐棗,而是濃濃的師生情。
這拐棗和以往的柿子一樣,也要占掉我一些時間,怎么說也難辭三言兩語的”客串“。我落字不做花,僅,因心中難以擱置的情。
聽說拐棗可以泡酒,民間常用拐棗酒泡藥或直接用于醫治風濕麻木和跌打損傷等癥。在中醫上,其種子、木質入藥,有清熱、利尿、解酒毒之功效。古書中對其解酒毒,有很多趣聞記載。陸璣《疏義》云:“……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誤落一片入酒甕中,酒化為水也”。
我沒有見過如何釀造拐棗酒,只就拐棗的甜美來判斷,必定可口宜人。特別是冬天做客的時候,主人家捧出來一碗拐棗酒,提神暖身。
老家的小腳老太太沒有釀過拐棗酒,所以不曾品嘗到。怕是舌尖的這份誘惑只能在夢里去尋找,一遍遍,不嫌累。
這么好的果子,在市場上并不是暢銷的水果。那形狀,幾乎沒幾個孩子喜歡。自是山野村夫,民間名醫,再藥到病除,也沒幾個人可信。喜極拐棗,滿滿的香甜在心中開出一束束的花,是拐棗果子的形狀。做人,是否該如這其貌不揚的拐棗?窮鄉僻壤,也掩飾不住內心的繁華,寂靜生長,無需刻意栽培,長成自己的樣,厚實的果子自然落成。
喜歡這樣的果子,自是有一股煙火味,在煙氣熏染的農家院子里,結出一股香甜味。
猶記得,爬上墻壁,去敲打人家拐棗的情景。那時候,姑娘家混在小子中間,笑聲爽朗。
如今,各色水果擺滿了茶幾,挑三揀四的女兒,根本無一點驚奇。她不吃拐棗,說是灰溜溜的樣子,咽不下去。而我,摘下果柄,細細品味,直入心脾。
拐棗年年熟,歲月漸走漸遠,那群偷拐棗的孩子們恰似一幅永久的圖畫,定格在記憶里。不忘,終生不忘。
重新撩動的情思,在繁瑣的生活中安置下來,一束拐棗,一份情意,暖了冬夜的心。
霜降后,最憶還是拐棗情。
學習節氣的心得體會總結篇九
又到了一年的12月21日,不知不覺間便迎來了冬至。這在潮汕地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月,也稱“小過年”。這個周末回來后,我與家人們共同度過了這個團圓又溫馨的節日。
周六回到家中,就能看見家人已經在為過冬至作準備了。我很好奇地湊到奶奶身邊,只見她正在細心地搓糯米丸——這是潮汕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吃過后便算添1歲。那盤子里盛著大大小小的糯米丸,紅白相間,雖然顯得得有些樸素,卻有一種原始般的單純與清淡。
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之情,也學著奶奶的手法搓了起來。奶奶見了只是笑,臉上爬滿的皺紋自然舒展開來:“好,好!會幫家里人了!”起初我沒有掌握技巧,搓得不怎么好,但經過奶奶微笑的指點,手法漸漸熟練了,也搓得好了。一顆顆圓圓地糯米丸,安安靜靜地躺在盤中,給人一種說不出的可愛。我不經意間看了看奶奶,忽然才想起自己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和奶奶一起干活,一起聊天了,心中感到一絲慚愧,而這一刻又讓我感到很快樂、很幸福。
第二天清晨,也就是冬至這一天,我很早就起來了。睡眼朦朧的我走進廚房,卻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哦,原來是糯米丸甜湯正在鍋里咕嘟咕嘟地煮著呢!“啊,起來啦!等會兒來喝一碗甜湯?!贝认榈哪棠趟蛠砹饲宄康牡谝宦晢柡颉!班?,好?!蔽掖饝?,又湊上前看了。
那是用潮汕特有的蘇木薯和糯米丸一起煮成的甜湯,甜湯已經被蘇木薯染成了深紫色,小小的糯米丸在水中翻騰著、跳躍著,看著就讓人很有食欲。我的心里有些暖洋洋的。
過了不久,香甜的糯米湯便出鍋了。奶奶和藹地微笑著,為我端來了一碗甜湯:“來,嘗一嘗吧?!薄爸x謝奶奶!”說著,我便接過那碗湯,迫不及待地用湯勺舀起幾顆糯米丸,輕輕放進嘴里。一絲絲甜意隨即在嘴里蔓延開來。我輕輕一咬,糯米的清香瞬間溢滿口腔,彈性十足,香滑可口,甜而不膩。再喝上幾口暖暖的甜湯,真是甜到心上去了。這時我才感悟到,其實吃在心里的不是糯米丸,而是奶奶對自己無盡的愛意。
冬至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融洽時刻。一碗樸素而清淡的甜湯,飽含著奶奶時濃濃的意情,似一股淡淡的清流,滋潤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