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中的抑揚頓挫,相當于音樂中的節奏,音樂需要節拍,演講也需要節拍,你應該讓你的演講充滿節奏感,節奏就是你口頭表達進度的度量。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可是卻無從下手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演講稿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一
他記錄了中國的強盛,閃耀著人們以勤勞和智慧所創造出的燦爛文明。中華美德,也在我們發展與進步中漸漸散出光芒,于是中國便有了“禮儀之邦”這樣的美稱。而當一個文化之都發展到今天這樣繁榮時,中華美德的光芒卻因受到外來文化和不良思想的沖擊,被人們忘卻。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把這屬于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這正是我們代代相傳的傳統與使命。
古往今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故事,教給我們一個又一個的中華美德:從孔融讓梨到一字千金,無疑都是在告訴我們愛國、明志、孝敬、知恥與誠信。其中,我認為誠信最為廣泛。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我認為誠信就是誠實守信,是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沒有立足之地,什么事也做不成。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既是為人之道,又是做人之本,也是當代人民塑造健康人格、實現人生價值的道德基石。
關于誠信,有這樣一則歷史故事——《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哭鬧不已,曾子的妻子許諾孩子回來后殺豬給他吃。后來,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道:“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你別當真。”可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于是曾子便把豬殺了。事后,他告訴妻子:“許諾過的話,就一定要做到,這就是誠信。”
曾子深深懂得,做人應該誠實守信、說話算活。若失言不殺豬,那么家中的豬是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當今社會,有許多不守信用的人,他們不懂得在一切道德品質中誠信才是世界上最需要的。不論你學歷多高,不論你權力多大,不論你錢財多少,真誠與樸實才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席勒說過:即使你衣衫襤褸,也不要忘記穿上誠信的衣裳。因為生命是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惟有誠信使你看清真正的自己。
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二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其實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發展長卷。我們要努力的去傳承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為這幅文化長卷,添上異樣的色彩。
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作為小學生的我們,崇禮重德,尊師重道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從身邊的點滴做起,遇到老師,要說老師好,要禮貌地對待每一個人,不能亂講臟話,當別人有困難時,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更要注重自己的個人修養。如果我們都這樣做,生活才會更加地美好。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里,曾經有那么一群人,為自己的國家而費心費神,為自己的國家而浴血奮戰,他們犧牲了自己的青春,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只為國泰民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虎門銷煙”的林則徐;“辛亥革命”的孫中山……他們都在為祖國而奮斗,他們的目標也只有一個——保衛家園。
在歷史的舞臺上,中國從未拉下過帷幕,“她”在那散發著耀人的光輝,照耀著每一個龍的傳人,我們不僅要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要努力的學習、奮斗。讓她在歷史的舞臺上開出絢麗多彩的花朵。如果你問我為什么,我會告訴你。“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
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三
璀璨奪目的中華文化,作為地球文明一顆最閃亮的恒星,唯一沒有斷層的文明,在漫長的歲月中,熠熠生輝,睥睨天下。然而,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華文化出現了病癥,隨著西方市場價值觀的流入,英語的強勢入侵,以漢語為代表的中華文化頻頻失守,陷入極為惡劣的處境。作為一個享受幾千年優秀文明成果的新世紀青年,應該從自我做起,捍衛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文明。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赳赳豪情、“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思鄉情懷,炎黃子孫都盡力表達出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熱愛中華文化,彰顯赤子情懷。
弘揚中華文化,學習,當仁不讓。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斷層過的文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同浩瀚無垠的宇宙,而我們了解到的只是宇宙中一個小小的恒星。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往圣繼絕學,學好中華文化,武裝我們的精神世界,做一個豐盈而不失窈窕、自強而不失謙虛的龍的傳人。
弘揚中華文化,推廣,責無旁貸。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時代,我們不僅要熱愛、學習中華文化,充實自己,更要將中華文化推向世界,讓她在更高、更大的舞臺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在崇尚經濟利益、盲目拜金的市場經濟文化的沙漠中注入一股“以和為貴”的清泉,讓“民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真正民生之花在當下灼灼其華。
中華文化之興亡,我輩人人有責。弘揚中華文化,從自身做起,以一顆赤子之心去擁抱這首屈一指的文化,去熱愛她,從中學習,豐富自我,并將中華文化推向世界,讓她在新的世界大房異彩。
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四
“和諧”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態,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而創建和諧校園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老師給了我們文化知識的啟迪,使我們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走向成熟。老師給了我們知識的雨露,需要的是我們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師的付出,尊重老師的勞動。師生互敬互愛,從而打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關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和諧校園的溫馨。保持良好的心態,寬容帶待人,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換另一顆真誠的心。同學之間友好相處,從而打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學風、好的校風。我們要倡導一種蓬勃向上的`團隊作風,一種腳踏實地的學習精神,將學風建設的目標指向“理想、團結、自強、成材”。一種團結奮進的班風和刻苦勤奮的學風能促使個人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好的校風如春風化雨,不聲不響地吸引每個學子奮勇向前,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風積極向上,從而打造和諧的教育氛圍。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誠信、文明的作風。同學之間相互信任、坦誠相待、說實話、做實事。考試時堅決杜絕舞弊現象,用誠實和實力給自己和老師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作風嚴謹、文明,從而打造和諧的校園文化。
同學們、老師們,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要打照和諧的學生群體,打照和諧的人際關系,打照和諧的校園文化,讓我們在和諧的教育氛圍中愉快的學習,在和諧的興趣樂園中陶冶情操,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成長!
愿我們的學校越來越美好!
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五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世界上持續最久的文明。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就如一條浩浩蕩蕩的河流,波瀾壯觀,輝煌璀璨,“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愛·詩詞文化
詩詞是古人留予我們最好的禮物,描繪了中國文明燦爛的一刻,同時也記錄了心酸悲愴的歷史。詩的韻律、節奏,讓人遐想、引人入勝;詞的嬌花放蕊、華麗豐美,一切都讓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我愛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厚;愛那“碧綠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清新優美;愛那“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的幽靜之意;愛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言壯志;愛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清高氣節;愛那“細雨斜風做曉寒,淡煙疏柳眉晴灘”的瀟灑爛漫……當細雨飄零,飲一杯醇香之茶,吟詠一纏綿之詩詞,是多么有趣呀!
愛·書法文化
“窗明幾凈,筆墨紙硯,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這是蘇子美的書法心得。是的,書法為我們開啟了智慧之門,升華了情操,帶來了極大的好處。望秋云,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書法表現了山川之美,又留下了人間之悟,那書法的線條,忽飛飄然,如風云之變幻,或“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從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行書、楷書,再到草書各不相同,千秋之意美。有的圓潤清秀如同珠玉合璧;有的端莊直立,宛若優雅之婦;有的放蕩不羈,遒勁有力,似浩蕩直流。王羲之、懷素、衛夫人、王獻之、張旭……在書法文化中熠熠生輝。
愛·茶道文化
中華文明悠遠作為一名炎黃子孫,我為中華文明驕傲,我愛中華文化,愛他的奧秘美麗。我相信,只要繼承、發揚它,中華文化將成為世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世人共同的驕傲。
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六
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的豐厚滋養和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與以往我們重在講中華民族創造了中華文化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所起的關鍵性作用,體現了強烈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由于講話不只是要論述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歷史關系,而且要落實于今天的現實,所以他同時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為條件,從而確立了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重要地位。我以為,講話對中華文化的強調意味著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礎和前提是代表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
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內在地包含著中華文化的繁榮復興。就此而論,中國夢的實現就是中華民族追求仁愛、正義、大同等一系列思想文化和價值理念的實現。這就指出了中國夢的文化和價值內涵,把中國夢的意義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充分認識中華文化的重要性,關鍵是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文化的基本價值觀、與中華美德的關系。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以這六條為中華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中華文化的基本價值觀相對接,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講話注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文化的基本價值觀聯結起來,對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講話不僅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而且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轉化中得到發展,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意識。
將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同傳承和實踐中華傳統美德結合起來
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可見,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體。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里的關鍵是正確處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主要有兩個途徑,即制度建設和道德建設。在道德建設上,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每個人身上,體現其道德教化的功能,就必須以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實踐為基礎。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必須一起抓:一方面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一方面注重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離開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和實踐孤立地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就不能體現講話的要求和精神,不能充分實現道德建設的功能。
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七
這兒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纏綿悱惻,也有鐘靈毓秀的"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瑰麗景色,還有"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壯心愿,更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歷史是一本永不泛黃的連載書籍,沒有停筆的那一天,身負偉大使命的有志之士借助它來吸收吞吐整個中華文化,來自靈魂的感嘆在繁華的字里行間熠熠生輝,而其中的國學經典、詩詞歌賦,往往如瑰寶一般讓人神往。
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自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到唐詩宋詞的繁榮盛行,中華民族流傳下一部部令人贊嘆的國學經典,詩人作家各有千秋。
有人為了自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有人為了愛情"腸斷白頻洲";有人懷念親人"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不同的時間、空間、不同的感情,從鄉間小吏到文學大家,他們在一次次晨光暮雨中,提筆研墨,濃濃墨香勾勒出心中想念的人的名字,優美的詩詞訴說著心之所向。
國學經典的悠悠存香,有一種令人不可抗拒的力量。孩提時,媽媽口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給我構建了一個純美的精神境界,這種境界讓我神往。長大后,每遇到書店,我都會駐足凝望,書香讓我沉醉,我仿佛早在幾個世紀之前就與它們相識。后來,即使口袋里非常拮據,我也要盡力買回幾本,廢寢忘食的去讀,我沉浸在讀書的樂趣中,感覺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國學經典就像一桌饕餮盛宴,不論多么獨特,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所鐘愛的。
我從小就愛誦讀唐詩宋詞,不為別的,只是感覺讀詩詞很有趣,越琢磨越有味。后來,我讀《史記》和《資治通鑒》,很好的塑造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讀書使人明智",國學經典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博大精深的世界。
讀國學經典,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國家和歷史。觀看"國學小衛士"競賽讓我的心靈深受震撼。我被節目里的小選手們深深折服,無疑他們也是喜歡國學經典的,臺上的他們滔滔不絕,自信而大方,博聞而謙遜。即使遇到挫折,他們也會不慌不忙,彬彬有禮的對待考驗。這種強大的心理素質來自哪里呢?"腹有詩書氣自華",我相信,是國學經典給他們帶來了強大的能量。其間,我最喜歡第一環節--初露鋒芒,這一環節不僅考驗了選手們對知識的掌握,更檢驗了他們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節目一開始就這么緊張,懸念迭起,我不禁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比賽固然有趣,卻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難道不比賽就不用學國學了嗎?如今的大學生外語掌握的可謂一流,卻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所知甚少,大量的教輔占領了書店,國學經典躲到了角落,大人領著孩子盲目的參加各種興趣班,卻找不到一點時間靜心讀國學經典,這的確是舍本逐末之舉。
人不可忘本,國學經典是我們精神世界的精髓,青少年的心靈需要經典的'滋養,誦讀國學經典,傳統美德才會得以弘揚。一個生命力強大的國家需要精神文化的支撐才會興旺發達,一個民族少了文化就似少了血液一般,蒼白無力。
從今天起,從此刻起,我們都要拿起書本,讓文字貼近我們的心臟,讓偉大的中國夢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我們會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實現夢想,振興中華!
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八
翻閱古書、古籍,一個“孝”字,一個簡單又意義非凡的字,貫穿古今扎根在每個華夏子孫的心中。“孝父母,敬師長”這是一個永恒不變的真理。
我的家坐落在群山環繞的小山村里,村里住著一個讓父母羨慕,讓同齡孩子敬佩的小男孩。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自主獨立,他今年只有8歲。在一個靜謐中略顯神秘的夜晚,他那雙稚嫩的小手端著沉甸甸的水盆,小心翼翼地走著。那時,她的媽媽正在縫衣服,衣服上大大小小的洞洞數不勝數,媽媽用一針一線認真地縫著。可謂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當他那年僅8歲的兒子端著水盆進來時,母親有點不知所措,他將水盆端到母親面前,母親呆呆的坐著,盡力壓制著快要奪眶而出的淚水,孩子脫掉母親的鞋與襪,用心地給母親洗腳,終于母親忍不住了,豆大的淚珠奪眶而出,孩子揚起了頭,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媽媽,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時時間好像都停止了,周圍沒有一點聲音,就連窗外蟲兒的叫聲也早已消失。
這是一個簡單的值得深思的故事,一個肅然起敬的故事,村里小男孩那顆幼小的心靈中刻上一個永不磨滅的“孝”字。大家都知道說“孝”人人都會,但是做一個有孝心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呢?“孝”是五千年傳承的文化,請不要讓它離我們遠去,讓我們“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吧!
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九
中國有五千年多年的文化個歷史,而我國文化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一頁是傳統美德。這些美德培養了許多杰出的人才,還為五千年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正如孟子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先從家庭說起,一個家庭要和諧美滿,最重要的是敬老愛幼。自古至今,人們一直在傳承這一精神。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字經》上有“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這句諺語吧,它講的是一位東漢人黃香,他的.母親在他9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黃香十分悲傷,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了父親的身上。冬天的寒夜非常冷,黃香就先鉆到父親的被窩,給父親把被窩用自己的身熱暖,才到自己的床上睡覺。夏天的夜里很熱,黃香就手持蒲扇給父親扇。黃香九歲便知道孝敬父親,足以證明敬老愛幼的精神從古代就開始了。
古人曰“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的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表現。但在近百年來,人們往往忽視這個不起眼的“傳統美德”,一些優秀的美德被遭到破壞。現在人們有了雄厚的經濟,往往以為得到了全部,但是他們錯了,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把金錢當成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的慢慢的吞噬你的靈魂。”
傳統的美德是五千年來中國流動的血液,如果我們把這個主要的血液堵塞,那還談得上什么“中國”!中國傳統美德的博大精神,它會使我們中國人感到自豪,它會使我們中國的力量凝聚起來,如果沒有了它,中國會逐步走向滅亡……傳承和發展中華的文化和美德是每個華夏兒女的義務,更是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的說出:“我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