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都開封一滴水過開封篇一
這段話出于川端康成的《古都》,是川端康成出于對傳統(tǒng)的切實的追求,寫了《古都》。《古都》的故事由紫花地丁娓娓道來:講述了佐田千重子和苗子這對孿生姐妹相離,相遇,相知,相認(rèn),最終又相離的凄楚動人的故事。
古都是指日本東京,也許我們看待日本時會帶有貶義的眼光,但在作者筆下,古都是那般繁華,那般充滿著日本獨特風(fēng)情味的一座城市。在這樣一個充滿韻味的古都,那茂密的樹林,特有的古風(fēng)長橋,千重子和苗子也相遇在那櫻花之下。
在我看來,千重子和苗子,兩個不同的人生,一個相同的靈魂。若千重子是一樹飄飛的櫻花樹,而苗子則是那個冬晨里微化的細(xì)雪。在那一個暖意的下午,我品著一杯暖茶,走進(jìn)一個夢境,看到一個絕美的“八重櫻吹雪”之宴。于我,那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
在漫漫長的人生道路上,珍惜所擁有的幸福,接納命運的坎坷,以一顆易感動,易感恩的心慢慢成長。
望見,古都,那股繁華。
古都開封一滴水過開封篇二
西安,中國西部重鎮(zhèn),曾經(jīng)的古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歷史留存,有多少故事傳奇,濃墨重彩,絢麗輝煌。我有幸光顧此地,略為瀏覽。
那是1993年5月,公司組織赴西安參觀學(xué)習(xí)。我與同事小楊、小桂(芙蓉酒樓)一起,參予了此次活動。回憶起來,頗有印象。
我們乘火車,經(jīng)十幾小時的歷程,下午5時抵達(dá)西安。到了西安市下屬的唐朝酒店。東道主安排我們品嘗了仿唐宮廷宴。有葫蘆雞、水晶蓮菜餅、奶湯鍋仔魚等。菜肴之豐盛,賞心眩目,讓我們體驗了一番大唐年代的味道。
第二天,我們到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參觀。那莊嚴(yán)的建筑,肅靜的氛圍。再現(xiàn)了秦、唐時代的雄偉輝煌。館藏品有獸首瑪瑙,舞馬御杯銀壺,皇后玉璽,陶俑等。聽著講解員的介紹,我不由想起戰(zhàn)國年代和唐代的歷史畫面,真是金戈鐵馬,群雄爭霸呀。
下午,我們到了譽滿天下的第8世界遺產(chǎn)之兵馬俑展覽館。在碩大的展廳內(nèi),我們隔著柵欄,觀看了那一排排似真人大小的陶土俑。那武士、將軍、馬車等栩栩如生,展現(xiàn)了大秦帝國之縱橫中原,一統(tǒng)天下的雄姿。
晚上,我們參觀了市容,古城古貌,令人感概。我們還登上座落在西安市中心區(qū)的古城墻。上面有四股車道般寬,箭樓齊全,環(huán)繞著古西安城,門樓4座。迄今為止,已有1400年的歷史,保存完好,頗有固若金湯,氣概非凡的味道。站在城墻上,環(huán)視四周,俯瞰了西安城,那夜暮下的風(fēng)光,萬家燈火,華燈璀璨,留連忘返呀。
第三天,我們來到慕名已久的西安餃子宴飯店,品嘗了“西安飲食三絕”之一的餃子。哇,足足有25道。各式餃子用小蒸籠盛著上桌,豐富可口,形狀各異,香氣四溢,令人味蕾大開,味覺爽也。據(jù)同行們介紹,此餃子宴頗有來歷。其中之一,是在唐玄宗年代,貴妃楊玉環(huán)想吃一種帶餡的.食品,而且是蒸的。聰明的廚師知道她喜吃雞肉,就用雞翅肉做蒸餃,貴妃吃后很高興。又據(jù)說,在八國聯(lián)軍侵占北京后,慈禧太后逃到西安,想吃餃子,廚師們用雞脯肉包成小巧玲瓏的珍珠餃,用火鍋的雞湯,當(dāng)面煮吃。后經(jīng)傳承,就成了聞名遐邇的太后火鍋,即餃子宴的壓軸之菜品也。
在余下的2天內(nèi),我們拜訪了飲食同行,交流了技藝,學(xué)到了陜西菜的精華。又去觀賞了秦始皇陵,碑林,大雁塔等古跡。即熟悉了歷史,又學(xué)習(xí)了西安菜的真諦,收獲頗豐。
此次西安之行,使我體會到中華文化的源遠(yuǎn)流長,歷史的厚重。雖歷經(jīng)數(shù)年,然記憶猶新,久久難忘!
古都開封一滴水過開封篇三
親愛滴同學(xué)們,我們?yōu)槟恼砹恕睹鑼戦_封的作文》的內(nèi)容,希望為您在這方面的寫作提供一定幫助參考,描寫開封的作文主要選8篇優(yōu)質(zhì)原創(chuàng)文章,每片結(jié)尾還帶專家點評。
我的家鄉(xiāng)住在開封,那是聞名中外的七朝古都。有許多名勝古跡,鐵塔、繁塔、禹王臺、延慶觀等,最有名的古建筑還數(shù)龍亭。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下龍亭,傳說龍亭是大宋朝皇帝趙匡胤登基的地方。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千多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名揚天下,是開封的城市標(biāo)志。每天都有很多人從世界各地來這里參觀游覽。龍亭大殿坐北朝南,坐落在高高的深紅色基臺上,雄偉高大。有許多臺階,上去一次要費很大勁,所以皇帝是騎馬上去的,現(xiàn)在還有當(dāng)年的馬蹄印呢。站在龍亭大殿向前看,能看到開封市的全貌。
龍亭大門前有兩個大湖,一個是楊家湖,一個是潘家湖。連接兩個湖的是一座美麗的玉帶橋,玉帶橋上有雕刻精美的漢白玉欄桿,像彩虹橫臥在波光瀲滟的湖面上。
到了深秋季節(jié),龍亭要舉辦一年一度的菊花花會,整個公園都成了菊花的海洋,只要你一進(jìn)門就會陶醉在花香之中。
宋朝大畫家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宋朝時龍亭大門口的這一條長長的大街,著名的開封市二師附小就在這條街上。
我愛龍亭,這個美麗、古老的龍亭。
專家點評:
這是一篇狀物類習(xí)作。小作者緊緊抓住“中華古建筑——龍亭”的特征,細(xì)膩生動地描繪出龍亭的美麗,傳達(dá)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多種修辭手法的使用,使得景物描寫逼真?zhèn)魃瘢瑯O富情趣。
我的祖籍是開封,但我從來沒有去過那里。趁著這次國慶節(jié)小姨和姨夫要回開封探親,所以我和爸爸、媽媽、姥姥一同去開封市和開封縣逛一逛。
一、準(zhǔn)備工作
因為是十月四號去開封,所以在三號那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就在商場、家里忙得不亦樂乎。媽媽想著國慶期間逛“丹尼斯”量販的人肯定多,所以臨時決定到“思達(dá)”超市去購物。左選右選,終于買了兩包蛋黃派。但由于“思達(dá)”超市的熟食并不是那么新鮮,所以又跑到“雙匯”食品店。再一看雙匯賣的熟食,不是包裝不精美,就是熟食的個兒太小了。沒辦法,只能跑到人山人海的“丹尼斯”了。大約過了1個多小時,我和媽媽才拎著大包小包從“丹尼斯”里擠出來。
二、起程
平時早上起床,總是要大人叫好幾遍才肯慢騰騰地爬起來。4號這一天可就大不一樣了。不到六點我就興奮地睡不著覺了,和爸爸、媽媽洗漱完后連早飯都沒有顧得上吃,就和姥姥一起直奔火車站。
三、游縣城品小吃
出了站臺,我們這一行人在二姨的帶領(lǐng)下前往奶奶家(奶奶是我姨夫的媽媽)。在我心目中,縣城應(yīng)該是很破、很臟的。誰知到那兒一看,簡直和我心目中的縣城有著天壤之別!四周都是新蓋的紅磚瓦房,而且家家都是復(fù)式,每家還配有一個小院子。可以乘涼、種花等。街道上很少見到紙屑,再加上空氣新鮮,簡直像一個美麗的花園小城。
由于剛到那里,我還顯得有些拘謹(jǐn)。表姐、表妹們十分熱情地招待我、領(lǐng)我參觀。很快,我和她們便變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中午,我們一大家子來到“刀削面王”飯店吃飯。早就聽說開封小吃是一絕,所以迫不及待地等著品嘗美味可口的飯菜。嗯,果然名不虛傳,一道菜比一道菜好吃,花樣還真不少。不過,不能敞開肚子吃,因為晚上還要吃“夜市兒”呢!回到家,我們便一擁到電視機前,看“超級女生”的回放……真過癮!
四、看風(fēng)景吃夜市
龍亭、清明上河園是開封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但由于時間不允許,所以不能到里面一游,真是遺憾。不過我和小姨、姨夫、媽媽坐著人力三輪車在龍亭和清明上河園四周轉(zhuǎn)了轉(zhuǎn)。為此,我還知道了一個小典故呢!在龍亭的旁邊,有著兩條湖。一條叫楊家湖,一條叫潘家湖。船只、游人和游泳愛好者都聚集在了“楊家湖”,因為“楊家湖”指的是楊家將的楊府家湖,而“潘家湖”指的是朝廷大奸臣潘仁美家的湖。這兩條湖一條代表正義,一條代表邪惡。所以人們都在楊家湖里游玩。
到了晚上,我們一同走進(jìn)夜市,去品嘗開封特色小吃。“黃悶魚、大閘蟹、炒涼粉、切糕、燒烤……”應(yīng)有盡有。我們盡情地品嘗著一道道傳統(tǒng)的特色佳肴。直到吃不下了,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五、回家了
時間轉(zhuǎn)瞬即逝,一天的時間很快就要過去了。我們一步一回頭地上了火車,但心卻還在開封。唉,不想走啊!
這次到開封一游不但讓我飽了眼福,還飽了口福,最重要的是我增長了許許多多的知識。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再次來到開封,品小吃、游覽龍亭、清明上河園……相信這個愿望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xiàn)。
整個開封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金明廣場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車燈光閃爍,像銀河從天而降。大梁路上,彩燈勾畫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偉輪廓。大梁門城樓金碧輝煌,光彩奪目。中山路上,明亮的櫥窗,絢麗多彩的廣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把繁華的大街裝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鼓樓夜市,一排排整齊排放的餐車燈光明亮,悠揚婉轉(zhuǎn)的叫賣聲、吆喝聲、餐具的碰撞聲,匯成了一曲動人的交響樂,使廣場成為開封不夜城的激光點。古老的龍亭變得更年輕了。清明上河園、翰園碑林、天波楊府,一束束燈光照著她們,猶如仙境中的宮殿,光彩照人,高貴典雅。長長的拱橋倒映在水面上,銀光閃閃,十分美麗動人。
夜晚的開封多么明亮,多么輝煌。
專家點評:
這篇描寫“開封的夜晚”的散文真是不錯!可謂有形有聲有色有味,綜合使用了多種描寫,其中最突出的是修辭手法的使用。景物寫得生動,如“彩燈勾畫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偉輪廓”。
我的家鄉(xiāng)在七朝古都開封,它是黃河邊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美麗的開封有壯觀的龍亭,有莊嚴(yán)的相國寺,有美麗的汴京公園,有……最令開封人自豪的是高大雄偉鐵塔。
鐵塔坐落在城內(nèi)東北角,是一座大型琉璃磚塔,遠(yuǎn)望似鐵鑄,故稱“鐵塔”。它建于北宋時期,距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
鐵塔以卓絕建筑藝術(shù)聞名中外,八角十三層,層層開窗。塔身挺拔,裝飾華麗,飛檐凌空,懸鈴叮當(dāng)。鐵塔通體遍砌彩色琉璃磚,上雕精美的圖案,有佛像、飛天、降龍、麒麟、花卉等,一個個造型優(yōu)美,活潑生動。鐵塔高55.88米,是我國最高的琉璃塔。塔內(nèi)有登道,人們在塔里行動,猶如在田螺殼里一樣十分有趣。登到塔頂,極目遠(yuǎn)望,可見大地似茵,黃河如帶,游人飄然如在天外。
鐵塔,一部精美絕倫的杰作!
我為自己是開封人自豪,我相信家鄉(xiāng)人民會用智慧和雙手把家鄉(xiāng)建設(shè)得更美!
專家點評:
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寫出了“開封鐵塔”的特色,表達(dá)了自己對開封鐵塔的喜愛之情,修辭手法運用自如,如“它是黃河邊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很形象地寫出了開封鐵塔的特點。
10月2日,我和爸爸媽媽奶奶去了開封,一住下我們就立即去了開封的第一樓吃小籠包,第一樓的小籠包被稱為開封“第一絕”;然后我們又去吃了稻香居的鍋貼,雖然叫鍋貼,可和煎餃差不多,但是比煎餃好吃。第二天早晨,我們來到了清明上河園,清明上河園里有好多表演,我們看了氣功噴火、接繡球、木偶戲、包公迎賓、高蹺和梁山好漢截囚車,我還穿盔甲了呢,還和包公合了影。
10月4日我們從開封去了洛陽,首先去了洛陽龍門石窟,石窟是在山上雕一座座石像。我們先去了潛溪寺,潛溪寺里有很多的佛像,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然后去了萬佛洞,萬佛洞里的佛像很小,有的只有三厘米長,有一萬多尊呢,難怪叫萬佛洞!我們又去了最大的那個窟,哇!好大啊!中間的那尊佛像太大了,太高了,大的等于大象的好多倍,高的看不到頂!下午我們?nèi)チ税遵R寺,我們饒著一個十二層的舍利塔轉(zhuǎn)了三圈,那里的人說,這樣佛祖會保佑我的。到了洛陽的第二天下午,我們?nèi)グ倌昀系辍罢娌煌背粤寺尻査K纫话愕牟酥啵倚螤钜埠芷粒貏e是牡丹燕菜,用雞蛋做牡丹,用牡丹炒香腸絲和油菜。
10月6日我們?nèi)チ送醭枪珗@,王城公園是看牡丹的地方,不過現(xiàn)在不是花季,真可惜!我在公園里開了十一圈卡丁車,只撞了兩次,下來以后,我覺得我連汽車都會開了!
這次旅行真好玩,特別是洛陽,我覺得我還沒玩夠呢!開封、洛陽的小吃真好吃!
古都開封一滴水過開封篇四
;【摘要】《古都》中描寫了京都的傳統(tǒng)文化、名勝古跡以及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其中包括種類繁多的樹木。本文以這些樹木為線索,通過淺析其背后的象征意義,進(jìn)一步品味作者所描繪的情景交融的美學(xué)意境。
【關(guān)鍵詞】《古都》;樹木;象征意義;情景交融
《古都》發(fā)表于1962年,講述了一對孿生姐妹悲歡離合的故事,展示了京都的風(fēng)俗風(fēng)貌。細(xì)膩淡雅的筆觸,清晰自然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的懷舊與慨嘆。在這幅秀麗的古都畫卷中,有許多關(guān)于樹木的描寫,將這些內(nèi)容逐一進(jìn)行分析,便可從另一個角度重新感受該作品。
在作品中,川端康成使用“四季感”手法,以春夏秋冬季節(jié)的更替,襯托人物的感情變化。全文共分為九部分,其中第一至第三部分是寫春天,第四、第五部分是寫夏天,第六到第八部分是寫秋天,第九部分是寫冬天。
一、楓樹
關(guān)于楓樹的描寫出現(xiàn)在第一、第四、第五和第八部分,季節(jié)上屬于春天、夏天和深秋。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開篇就提到了楓樹以及楓樹上的紫花地丁。樹干比千重子的腰圍還粗。它那粗老的樹皮、長滿青苔的樹干,……在樹干彎曲的下方,有兩個小洞,紫花地丁就分別寄生在那兒,并且每到春天就開花。那長著老樹瘤子的粗干,直到高處都長滿了青苔,更增添了它的威武和雅致。……楓樹正抽出微紅的小嫩芽,蝶群在那上面翩翩飄舞,白色點點,襯得實在美極了。兩株紫花地丁的葉子和花朵,都在楓樹樹干新長的青苔上,投下了隱隱的影子。
從這些描寫中,首先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顏色的美。紫色、白色、微紅色、青綠色,和諧地融為一體,在令讀者感到賞心悅目的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審美情趣。而老楓樹,雖歷經(jīng)滄桑,仍顯“威武和雅致”,可以說,它象征著古老的京都,歷史悠久,飽經(jīng)風(fēng)霜,但時至今日依然令人贊嘆。老楓樹是頑強的,京都是頑強的,古老的傳統(tǒng)是頑強的,小說的主人公千重子雖羨慕而又向往這種頑強,但她深知自己并不是,于是便有了第四部分中的描寫。像那棵楓樹多頑強啊,可在我身上……我頂多就像生長在楓樹干小洞里的紫花地丁。此時的千重子剛剛在北山杉村邂逅與自己相像的苗子。身為棄兒的她,雖然一直渴望親情,但又害怕自己現(xiàn)在的地位受到威脅,幸福受到剝奪,因為正如寄生在老楓樹上的紫花地丁,她也是寄養(yǎng)的。在與苗子正式相見的第五部分,又出現(xiàn)了老楓樹紫花地丁。老楓樹樹干上那兩株紫花地丁也依稀可見。……看樣子,這兩株紫花地丁以前不曾見過面,而今晚是不是已經(jīng)相會了呢?至此我們可以確定,兩株紫花地丁就是千重子與苗子這對姐妹的象征,而老楓樹則代表著她們生存的這座古都,這個時代。正如作者在第八部分中所寫,那棵老楓樹上長著的苔蘚,依然是綠油油的,而寄生在樹干上的那兩株紫花地丁的葉子,卻已經(jīng)開始枯黃了。剛剛經(jīng)歷戰(zhàn)亂的年代,窮苦的生活,造成了骨肉的分離。京都依然雄姿勃發(fā),古老的傳統(tǒng)也在頑強地留存,卻只有那許多棄兒,注定一生漂泊,經(jīng)歷分分合合。秋去冬來,花兒凋謝,但我們無不熱切地祈盼著,等到來年春天,它又會重?zé)ㄉ鷻C,靜默開放。在此,作者通過普通的老楓樹和紫花地丁,伴隨著季節(jié)的推移,成功地刻畫出了時代的大背景和主人公的心理變化,使千重子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躍然紙上。
二、櫻樹
關(guān)于櫻樹的描寫主要集中在前三部分,季節(jié)上屬于春天。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日本人對櫻花的喜愛自然不用多說,而對京都之春的代表——紅色垂櫻,作者先是繪出一幅盛開的寫意畫:連低垂的細(xì)長枝梢上,都成簇成簇地開滿了紅色八重櫻。像這樣的花叢,與其說是花兒開在樹上,不如說是花兒鋪滿了枝頭。又繪出一幅盛開的動態(tài)圖:千重子走到櫻樹蔭下,微風(fēng)輕輕地吹拂過來,花兒飄落在她的腳邊和肩上。花朵稀稀疏疏地飄落在櫻花樹下,有島還漂浮在池子的水面上整幅畫面還有其他點綴,松樹的翠綠、馬醉木的白花、蒼翠的山巒等等,描摹出了一幅令人心馳神往的京都春景圖。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千重子的父母編造說,千重子是他們從賞夜櫻的祗園里搶來的,并且在千重子的再三追問下,仍堅持稱她是祗園的櫻花樹下出生的。太吉郎和阿繁固然是不想給自己的女兒冠以棄兒之名,稱之是出生在櫻花樹下也是如文中所寫,把千重子當(dāng)作月宮下來的仙子,就像《竹取物語》里的赫映姬那樣。對于父母來說,這當(dāng)然是一種美好的希冀,是上天賜給他們的寶貝。而對千重子本人來說,其象征恐怕正如文中第二部分所寫:平安神宮的紅色垂櫻正競相吐妍,我的心卻如此寂寞。千重子在春光明媚的季節(jié)里,卻滿懷愁苦;面對美景,卻觸景傷情,充滿了棄兒的辛酸。作者借垂櫻之美,為讀者勾勒出一個集美麗、哀怨于一身的少女形象,不得不說此乃神來之筆。
三、樟樹
關(guān)于樟樹的描寫出現(xiàn)在第三、第四部分以及第七部分,季節(jié)上屬于春季、夏季和秋季。
千重子在小說中是以擁有紫花地丁般可憐的形象出現(xiàn)的,而在第六部分與苗子在北山杉林中經(jīng)過驟雨之后,現(xiàn)如今擁有了樟樹般巨大的力量。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接下來,千重子聽從了龍助的建議,給了家里的掌柜一點厲害臉色,之后又獲得了龍助的援助,幫忙店鋪的生意。而與苗子在北山杉林相會的時候,苗子就提議她幫忙料理店鋪,可見,這與后來千重子想要看樟樹、凝望樟樹、接受建議、獲得幫助,是有著必然聯(lián)系的。
樟樹在文中不僅暗示著強大的生命力,也是異地物種的象征。樟樹是生長在本州中部以南的樹木,從父親太吉郎的話中可看出,京都的樟樹長得比較小,類似于大盆景,可千重子卻認(rèn)為,這樣的樟樹細(xì)看之下,仿佛擁有一股巨大的力量。父女二人對異邦品種的不同態(tài)度,也預(yù)見了兩人今后的未來。
通過作者的描寫,不僅樟樹的樹姿樹貌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連帶著它那神奇的力量似乎也縈繞上空。春夏秋的樟樹之所以給人感覺不同,正是由于欣賞之人的心境發(fā)生了變化。作者以巧妙的立意,細(xì)膩的筆調(diào),使得這些變化自然而然融入人心,引起共鳴。
四、杉樹
關(guān)于杉樹的描寫出現(xiàn)在第四至第六部分以及第九部分。季節(jié)上屬于夏季、秋季和冬季。
川端對杉樹的外形著墨不多,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借助小說家大佛次郎在《京都之戀》上的一段描寫:北山的杉林層層疊疊,中略送來了悠長的林聲……除此之外還有:殘留在樹梢頂端的一簇簇葉子,也像是精巧的工藝品。挺拔的杉林,樹梢上還殘留著的葉子稍呈圓形,千重子把它看成是“冬天的花”。
千重子愛看杉樹是因為她覺得杉樹都長得亭亭玉立,美極了。要是人們的心也都那樣,該多好啊。說這話時候的千重子剛剛在北山杉村邂逅與自己相像的苗子,她還說自己的心是“彎彎曲曲的”。從這簡單的語句中,我們可以想見千重子當(dāng)時內(nèi)心的糾結(jié)與矛盾,既盼望和苗子的相認(rèn),又害怕、慌張,而感到悲傷。作者在散文《北山杉》中說過:京都的北山杉是《古都》的主要舞臺。千重子喜歡看杉樹、苗子棲居在北山杉林間、生父可能是勞動時從杉樹上摔下致死、乃至姐妹的相見、相離都與杉樹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兩人在樹下躲雨的場面,更是仰賴于杉林的襯托。
作者借杉林抒發(fā)了千重子思念生父的哀切情懷,更以杉林的堅挺、秀麗映襯了苗子性格的純樸、正直。從夏季的姐妹相見、相認(rèn),到秋季的相知,冬季的相離,每一部分都有杉樹的身影。杉樹被傾注了人物的主觀情感,由此達(dá)到了情與景的完美交融,使整個故事更加秀美凄婉,楚楚動人。
五、結(jié)語
《古都》是川端康成眾多作品中最為優(yōu)雅的一篇,自然美、傳統(tǒng)美、人情美,三美合一,貫穿全文。作者以其非凡的藝術(shù)能力,將這幅絕美的畫卷徐徐展開;用夾雜著淡淡哀愁的語調(diào),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其中,對樹木的描寫完全是為了引起人物的感情,假寫樹木,實則抒情。而這種獨特的抒情描寫,超越了樹木本身,它講了一個京都里的故事,繪了一片有人、有情的森林。
【參考文獻(xiàn)】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古都開封一滴水過開封篇五
這些天,正直陽春三月,西安街頭飄起了柳絮,為西安添了一份春意。
人們都說,西安市十三朝古都,是一座歷史名城。這可真不假,西安處處都有幾分歷史的氣息。城市的中心是鐘樓,繁華的商業(yè)街區(qū)環(huán)繞著這座古老建筑,讓你在享受現(xiàn)代化生活時也能感受這座城市的暮鼓晨鐘。
西安的老城墻環(huán)繞著市區(qū),城墻下有護(hù)城河。一墻一河守護(hù)著這座古都。城墻根下,古樹旁常能看到一群老人圍坐在樹陰下,拉著二胡唱秦腔;三五人一桌,圍在一起下棋。環(huán)城公園讓整日奔忙的人們有了親近自然的機會,早春時節(jié),迎春花提前來報到了。櫻花、桃花爭先恐后地開了。賞花的人只要站在樹下,便可嗅到這花香。若是肯花時間,還可以在護(hù)城河邊垂釣,享受一下午的陽光,更有“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的趣味。
作為一座古城,小巷是必不可少的。回民街里,嘗一塊玫瑰鏡糕,品特色粉蒸肉,逛賣工藝品的小店是最悠閑的事。在書院門則可以欣賞到漂亮的字畫。小牌坊里,店主手持一桿筆,伏案創(chuàng)作是常可以看到的。還有許多出售各種型號的毛筆、宣紙的店鋪。還可以看到各種玉石,翠綠的、雪白的、透亮的,即使不買,看一看也滿足了。
西安的小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碗羊肉泡饃,細(xì)細(xì)地掰好饃,再讓師傅淋上香濃的羊肉湯,配上青菜,再加上辣子、醋、糖蒜,老米家的最好吃。肉夾饃也是西安一大特色,饃皮烤得脆脆的,夾上肥瘦想到的鹵肉,嘴還是和涼皮一起吃。岐山臊子面是酸懶的,面甩得筋道,臊子的制作也很講究,炒的時候要放豆腐、胡蘿卜、肉丁、土豆丁、黃花、雞蛋片等,做好后最撒上蔥花、香菜,就色香味俱全了。除此之外,西安小吃還有很多,如:胡辣湯、鍋貼、涼粉、酸菜餃子、灌湯包子、粗粉、油潑面、菠菜面、韭菜盒、油炸饃、桂花稠酒、柿子餅……真是數(shù)也數(shù)不盡。
西安的魅力,游走在城市的街頭最能感受得到。一種美好的氣氛從店鋪里,從路燈邊,從街上人們的笑臉中漫延,于是心也跟著暖起來。
我愛我的故鄉(xiāng)西安,它是我成長的地方。大街小巷里留著我的足跡,草野間藏著我的微笑,無論走到哪里我也忘不了它。因為,它早已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