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唐山大地震字篇一
7·28,一個多么震撼人心的日子啊,就在那天,多少人陷入恐慌,多少人承受著失去親人的巨大悲哀。
天氣晴朗的一天,一位臉上布滿皺紋的父親帶著孩子把貨車駛往家中,他們萬萬沒想,這天竟會發(fā)生如此恐怖的大事件。
這天晚上,不幸的是發(fā)生了·······幾百年的、即使您及房屋,大樹倒的倒,歪的歪,地面形成了一個個大裂縫,到處都回蕩著人們的尖叫聲、嗚咽聲。大地震終于結束了。整個唐山中彌漫著死尸的腐臭味,到處流淌著殷紅的鮮血。
我看到,一位母親可能想從窗口逃生,但突如其來的大石板重重地壓在她身上,她死了。她懷里的孩子還一直在哭泣。有各種各樣的場面令人慘不忍睹:有的人剛逃出門口,就被石頭砸斷了頭;有的人死了,就被活著的人當逃生路踩,每個人都傷心不已。救援隊終于來了。
救援隊幫助了難民,為群眾開拓了一條生的道路,我,流下了真情的感動的淚水,他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能聽見聲音就拼力地挖,一個生命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希望,他們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放棄。
我感動了。這一刻,我深深感動了,全場人都感動,這是一次怎樣的體驗呀。
唐山大地震字篇二
1976年7月28日,河北的唐山發(fā)生了一場7.8級的大地震,共死了二十四萬人。
我和老爸去電影院看了這部感人的電影。
主要講的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fā)生了大地震。一個幸福的四口家庭,只有母親沒有被埋在廢墟下,丈夫方大強已經(jīng)死了。當她去救兒女的時候,由于倆人壓在同一塊鋼筋板下,只能就一個,可她終究選擇了兒子,她還以為女兒已死,先帶方達去看病。一場大雨時,方登卻奇跡般地醒了過來,造成了三十二年的母女恩怨,最后終于相認。
但在這三十二年中,一位軍人夫妻把她收養(yǎng),當作親身女兒看待。
我認為最后一段最感人:她的媽媽——元妮,每年,當方達買了新課本后,她也會給方登在墓地里買一套課本。當她死了,元妮還是那么照顧方登。
這三十二年來,方登卻誤解了元妮,還不肯去認她。
在生活中,大家也常常以貌取人,把好人當作壞人,把壞人當作好人,分不清是非。人們常常受到欺騙,電視上常常播出人們被欺騙的事情。
請大家用心靈去體會好壞,千萬不要被生活中的壞人欺騙哦!請大家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唐山大地震字篇三
今天我和翟新瑞一起去看馮小剛導演的最新力作《唐山大地震》。
電影院里人山人海,好像所有顧客都是沖著《唐山大地震》來的。我期待著影片早早放映,看完了寫篇觀后感。
電影中的地震發(fā)生在1976年的唐山,當時雞飛狗跳,蜻蜓消失得無影無蹤,魚兒在水族箱里亂撞,但那時的人沒有一點意識,糊里糊涂地沒有啟動任何防震措施,依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閑逛。當天晚上,地震發(fā)生了,大地搖晃了23秒,人們驚慌失措、不知所措、束手無策,陷于絕望。當時,有一個母親,是影片的主演,她有兩個孩子,是個龍鳳胎,大的是姐姐,叫方登,小的是弟弟,叫方達。地震發(fā)生時,他們的爸爸大強不惜一切代價想把孩子救出來,但已經(jīng)晚了,房屋倒下來的碎片砸中了他。第二天早上,獲救的人們都奔赴唐山軍事機場等待救援,那個母親帶著弟弟方達去了,他們以為方登已死,悲痛欲絕。在運尸車上,方登被冰涼的雨水澆醒,有一個解放軍收留了她,并給她又起了一個名字:丫丫。接下來就是感情上的故事。
看完這個電影,大人們早已是唉聲嘆氣,有的甚至哭起來了,但我和翟新瑞眼睛直瞪瞪地盯著大屏幕,有些感動。
這個影片告訴我們,人在困境中,精神不倒,沉著冷靜,互相謙讓,有時逃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電影令人感動。
唐山大地震字篇四
本來我是為了完成老師留的作業(yè)才看了媽媽推薦的《唐山大地震》。沒想到,我卻被深深地震撼了。
面對地震,人們是那么的弱小,無助。一瞬間,地震拆散了無數(shù)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奪去了無數(shù)人的生命。人們都慘不忍睹,血、淚混在一起,哭聲與塵土在空中飛揚,使人潸然淚下。
一位母親的兩個孩子被壓在同一塊石板下,只能救出一個孩子,一定要讓母親決定救哪一個。但放棄哪一個都是要了母親的命啊,她要怎樣去選擇?母親寧愿自己離開,也要讓自己的兩個孩子留下。最后,她選擇了弟弟。
本來必死無疑的姐姐,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救弟弟”三個字,一直刻在她的心上,23秒的地震,使她恨了32年。
母親與女兒重逢了,沒有激動的擁抱,而是母親深深地一跪,希望女兒原諒自己當年的決定。
最終,女兒認識到了自己對母親的傷害,認識到了自己的自私,理解了母親。
母親,永遠是最偉大的,因為她能在危機的時刻爆發(fā)出最勇敢、最堅強的力量。是啊,災難能奪去人們的生命,卻奪不去人間最偉大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