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的家風字篇一
“媽媽,你的鞋子都穿了一年多了,太舊了,今天還是去買一雙吧,好不好?”我問。
“不要了,鞋子沒有破,還好好的,而且我的腳也沒有長大,還是這個碼,不用換了。”媽媽搖了搖頭說道。
“還是換一雙吧,順便買一件衣服,那件外套您都穿了二年了,今年不流行這樣的款式了。”我又說。
“孩子,衣服首先的作用是保暖,一件外套至少也得穿二年啊,要不然太不環保了,環保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媽媽說。
有一天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寧波方特玩,可剛要出門,我突然發現自己鞋子前面有個小小的洞,雖然影響了美觀,但不影響正常穿著。媽媽問我要不要現在去買雙新鞋子來,我想,今天我要去方特啊,如果去買鞋子,那就去不成方特了,可是……算了,我還是不去買鞋子了,一個小洞,不是什么大事。于是我對媽媽說:“媽,鞋子只是有個小洞,不礙事的,您能看出我鞋子上的小洞嗎?”看不出來,兒子。”“那就好了,我們出發去方特吧。”我說。
“我也不知道啊,拖著拖著就斷了。晚飯你爸我只吃了一小碗。”
“那買個新的拖把吧,這樣沒法拖。”我說。
“先別急,讓你爸我先試試能不能修好。”爸爸說。
爸爸用膠水把斷掉的地方粘起來,待快干的時候,用透明膠再厚厚地纏了好幾圈。弄好之后,這拖把還可以繼續用來拖地。
這就是我節儉的一家。
我們的家風字篇二
俗話說得好:“勤勞乃快樂之本。”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勤。
有一天,媽媽坐在沙發上,眼睛不停地向四周巡視,皺著眉頭,好像萬事都不順她的心意。最終,媽媽實在坐不下去了,去陽臺拿了把拖把。
媽媽不理會我,半個小時后,她終于把地拖好了,我也因此被累死了。
老爸總是針對我的課外書。早晨,我剛剛看完一本書,爸爸就走過來將書放進書柜,容不得眼前有任何有失家風的行為。更離譜的是,我的書包有一點兒污斑,他就忍不住要把它洗干凈。在他眼中就是不能有灰塵和垃圾。
在他們的指導下,我也養成了勤勞的習慣。
下課,我見講臺有不整齊的地方我就會去整理一下;發現地上有垃圾,我便會彎腰去撿;老師有任何關于衛生的事,我都會積極完成。慢慢的,這種家風已深入我的骨髓。
好家庭、好家風,勤乃我們家的一大要素。
我們的家風字篇三
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一個好的家風家訓,能夠體現一個家庭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
家風家訓同時也深入影響著社會是否有良好的風氣,只要人人都能謹記和遵守良好的家風家訓,社會才能發展得更加繁榮美好。
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告訴我,要孝順長輩,誠實守信。這也便是我家的家風家訓。直到現在爸爸也時常提醒我要謹記并遵守。爸爸常對我說這些不只是用來規范自己行為的,而是做人處事的本分。
爸爸二十幾歲便來了濰坊工作,也一直將孝順長輩,誠實守信作為自己的原則,勤勤懇懇的工作。爸爸常說做過的事情不要深究它的利益,而是要做到不愧于心,爸爸正是這樣一步步的在別人心中漸漸地積累出了誠實守信的形象。爸爸說,只要用真誠的心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用真誠的心對待你。
當然爸爸也沒有將孝順長輩拋在腦后,記得有一次爺爺生病了,爸爸還在工廠工作,知道消息后我和媽媽便立刻給爸爸被打了電話,電話中爸爸的語氣十分的急噪不安,爸爸吧回到家時的表情我至今都難以忘記,那時他的頭上滿是汗珠,雙唇緊緊地抿在一起,眼眶紅紅的,眉頭緊緊的皺在一起,滿臉都是緊張的氣息。這使我十分震驚,以前父親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從不曾看到過他有過這樣的表情。
回到爺爺家,他守在爺爺的病床前照顧,幾天幾夜都沒有合眼,一直無微不至的照顧著爺爺。事后我問起爸爸時,把爸爸對我說:“爺爺從小將我養大為了照顧我不知度過了多少個無眠的夜晚,爺爺對我的養育之恩,爸爸真的無以回報。現在爺爺老了,我雖然不能常常的.伴他左右,但這份親情我是不會忘記的,我也只能用孝順來回報了,我孝順爺爺也是我作為子女應該做的。
我從爸爸那里學到了許多許多,爸爸親身向我體現了孝順長輩,誠實守信這八個字的含義。我也看到了自己許多的不足,也讓我深深明白了做人該有的本分。
其實不只是爸爸,爺爺也是如此。爺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人,一直以來都靠種地來維持生活,爺爺一直都對我說:“美好的生活是要靠勤勞的雙手爭取而來的。”直到現在爺爺還是種著玉米和小麥,過著日起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在街坊鄰居看來爺爺也是一個十分寬厚誠實的人,他賣糧食從不克扣一兩一分,總是把稱算得足足的,爺爺說這樣心里能過得去,用不和道德的手段獲得的東西是堅決不能要的,要過得去自己的良心。做人也是如此,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只有用誠實的雙手獲得的用起來才能夠安心。
良好的家風家訓可以讓我們擁有和睦融洽的人際關系,讓我們擁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環境。
其實比起來我的不足又顯得太多太多,記得小學的一次考試,我的成績非常的不理想。自己心里也非常的害怕,害怕爸爸和媽媽知道我退步這么多會傷心,于是便想起了一個主意,就是將卷子藏起來,不讓爸爸和媽媽知道我考得不好,然后自己好好努力,等下一次考好在給爸爸媽媽看成績。可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最終還是讓爸爸知道了真相。那一次爸爸真的生氣了,對我說:“你怎么能說謊,爸爸平時是怎么教你的?人不能沒有誠信,做過的事情就該勇敢的擔當!你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嗎,是誠實啊!
從那次以后我深知了自己的錯誤,在做事之前都會考慮到誠實守信,時刻將誠實守信記在心里。
現在的社會中缺少了太多的誠信和孝順,當然缺少的遠遠不止這些,只有人人都能夠謹記遵守家風家訓,并與他人取長補短,社會才能有進步,國家才能進步。這同時也體現著我們的修養。
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傳承,我國千年來孕育了許許多多的傳統,正是需要我們一起傳承下去。良好的家風家訓有利于我們在社會上立足,干出一番事業。
謹記遵守家風家訓,不只是為了家庭更是為了國家,為了讓國家更加富強。讓我們的國家在世界高高的抬起頭來,讓全世界知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這便是我的家風家訓的故事和我對其的理解,在我看來家風家訓對每一個人的意義都是非凡的,我們能從中獲得理解的財富也是無窮無盡的。
我們的家風字篇四
很多電視節目,宣傳資料上都在說家風家訓,我問媽媽我們的家風家訓是什么?媽媽讓我自己觀察,自己總結,因為家風家訓不是掛在墻上,或者天天說的,它就藏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里。
我悄悄地觀察,總結了以下幾點:禮儀,節儉和誠信。下面我要介紹一下我家的家風家訓。
家風——禮儀
中國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所以大家都要講禮儀。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懂禮貌,見到客人打招呼;見了老師要敬禮并問好;用了別人東西歸還時要說:“謝謝。”等等。并且要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要讓對方能夠收到你要傳達的信息,不要含糊其辭……等等。媽媽還對我說:一個不懂禮貌的人,不會受到別人尊重,要想得到別人尊重就要首先去尊重別人。是啊,當一個人不懂禮儀,出口就是臟話,還會有人尊重他嗎?回想起來,發現媽媽講的很有道理,從現在開始,我要爭取在禮儀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家風——節儉
在我家里,家人不會把剩的飯菜倒掉,而是放進冰箱保存起來,留著下一餐熱熱再吃。爸爸請客吃飯時也會把沒有吃完的飯菜打包回家,從來不會浪費。在家人的影響下,我也改掉了好多壞習慣。還記得我小時候,吃面條,碗里總是剩幾根條,歪七扭八的躺在碗底,喝小米飯時也總是剩些米粒在碗底,為了改正我這些習慣,媽媽便一本正經的對我說:“你剩一根面條,以后臉上會長一道疤,你剩一粒米飯,以后臉上會長一個小疙瘩。”我害怕自己臉上長小疙瘩,長疤,影響自己的容貌,每次吃飯都學著其他人的樣子,把碗里打掃的干干凈凈。現在我發現,媽媽當時是嚇唬我的,她故意用“長小疙瘩,長疤”這種可怕后果嚇唬我,是為了讓我養成“不浪費糧食”的習慣。現在,我長大了,不僅養成了這個習慣,也漸漸懂得了這個道理。我要把這個習慣一直保持下去。
家風——誠信
這個家風家訓是我看到一幅漫畫后頓悟的。漫畫上,一個大人摸著小孩的頭說:“你在外面撒謊沒關系,但回家一定要跟父母說實話啊!”那個小孩疑惑不解的看著大人,仿佛在說:“為什么這么做?”這個漫畫使我感觸很深:是呀,現在人愛撒謊的越來越多了,歸根結底是第一任老師——家長,把“誠信”這個基本的道理弄丟了!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爸爸給我講的《狼來了》的故事:因為放羊娃三番五次戲弄大家,所以當狼來的時候,沒人再相信他的話了。這也是說,當別人的信任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辜負時,最后自食惡果的只能是自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要想別人怎么對自己,就要用怎樣的心去對別人。言而無信只會害自己。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爸爸用最原始、最淺顯的方法告訴我“誠信”的重要性呀!我要努力做一個有誠信的人,以不辜負爸爸的良苦用心。
我家的`家風家訓講完了,希望它們能夠帶給大家一點兒啟發,伴隨大家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我們的家風字篇五
如果說起家風和家規的話,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規很普通,但是很嚴格,違反一點都不行。如果違反了那么一點點的話,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我們家的家風是這幾條:1艱苦樸素、2有理想、3有目標、4有奮斗、5百善孝為先。
我們家家規有這幾條:1誠實守信、2自強自立、3勤儉節約、4尊老愛幼、5勤讀書、讀好書。這些數目也是有講究的,家風有的條,家規也是有的條,這是希望我們做什么事都要“十全十美”,因為5加5等于10嗎。
觸犯家規是很嚴重的,有一次,我拿著問同學借來的漫畫書回家看,結果被媽媽看見了以后,當場就被告掑了,我還賠了那個同學五元錢。這是因為我看得這本書并不是“好書”,而是一本有暴利圖片的漫畫“壞書”。
還有一次,我把家里的鉛筆全都扔了,被下班回到家的媽媽在垃圾筒里發現了這些東西,于是媽媽問我:“垃圾筒里的鉛筆是不是你扔的?”(其實媽媽已經知道是我扔的了)我說:“一半是我扔的,一半不是我扔的,”媽媽說:“那它還能長腳自己跑進垃圾筒里了嗎”?媽媽嚴肅的批評了我一頓。一是因為我不誠實守信,二是因為我沒有勤儉節約,所以罰我閉門思過了一個小時。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規、家風,如同法律一樣不可觸犯。
我們的家風字篇六
“站直了,做一個人”,聽到這句話,似乎真的會出現一幅畫。黃昏時橘黃色的光粘在氈帽的邊緣,他高興地站在門檻邊,雙手放在背后。在舊員工大樓溫暖的黃色籠子里,老人筆直地站在門前,影子拉得很長。爺爺是一所普通大學的教員。他很老了,站在舞臺上直直的。他還大聲地提到了那位老師,他說:“軍隊結束后,所有的微笑都會出現。”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和那個老人住在一起。他牽著我的手穿過大學。他直起腰,直視前方。我也學會了昂首挺胸。
"那時生活很艱難。這個家庭期待這樣一個學者。”爺爺放下杯子,挺直了身子,說:“晚上他跑去廁所,借了一盞燈看書,爬上鐵門,進了宿舍。那位同學指著你的鼻子笑了。笑吧,笑吧,我仍然是班上唯一一個進了師范學校的學生。”桌子上的人也笑了。我看著爺爺,看著緋紅的臉頰和明亮的黃色眼睛。“我在高中學到了什么?學了一點后,你爺爺告訴我,“站直了,做個男人。“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爺爺喜歡喝小酒。他喝了之后臉發紅。過了一會兒,他談到了這件事。最后,我總是拉著我的手說:“女孩,什么是容易的,你必須勇敢地面對困難,承受沉重的負擔。“站直了,做個男人。不屈的肩膀承載著家庭的重量,苦難的痛苦和生命的光芒。
"一個人應該站得筆直,這是事實。”父親接過話,又沉默了。我看著那個眉眼帶著微笑的中年男人,然后翹起了嘴。父子倆確實是一樣的。都致力于教育,有寬闊的肩膀,有我一直模仿的脊梁,有筆直的脊梁。
這也是一個直人。你可以像灰塵一樣卑微,但不像蛆。
把碗和筷子放在一邊。我看著坐在桌子周圍的人。站直了,做一個人”,即使是帶有濃重地方口音的家庭風格,與其他家庭風格相比也相形見絀,這種家庭風格已經在我的血液中扎下了根。
從窮鄉僻壤到現代城市,從牙年到花甲年。屈膝,你可以跑得很快。只有朝著正確的方向走,你才會走得更遠。在一個書香門第里,你輸出的不僅僅是知識,也是精神世界的基石。你不僅訓練了學生,還訓練了20xx年世界舞臺上的舞者。
他們需要一個正直的國家脊梁。
這也許是我簡單家庭風格最珍貴的意義。
我們的家風字篇七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家風家訓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每個家庭。自然我家也不例外。
當我還很小的的時候,我經常會爬上餐廳的椅子,看爺爺很氣派的把一張大紙在桌子上鋪開,拿起毛筆蘸足了墨水,拿筆的手不停的一頓一揚,紙上的一撇一捺隨著手的不斷擺動仿佛也沾上了些靈氣,在紙上活靈活現起來。
稍大一點,似乎也看懂了爺爺寫的都是些什么名堂。我發現爺爺在練其他字時,總是龍飛鳳舞的一氣呵成,每當寫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一句時,總寫的格外認真,神情也格外專注,眉眼間還會有一個淡淡的“川”字。但當時的我也沒怎么在意,只是覺得這句話定是有特殊意義的。
后來上小學了,老師經常給我們講水滴石穿的道理。我自然想到了掛在了墻上的那副對聯,似懂非懂的明白了那副對聯的意思。每天一回家,我就能望到那副對聯,想到水滴石穿的故事,一滴水固然渺小,但成千上萬滴水凝聚成的力量卻可以“穿”石。這一現象告訴我們要學會日積月累,積累看似渺小的力量,說不定日后將會化做巨大的能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路遠嗎?全部都要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只要開始走第一步,就會離終點近一步,只有你有恒心,千里之路并不遙遠。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要有開始,只有開始才會離結果近一步,怪只怪有些人,想到千里之路的艱辛,走到一半,或者沒有出發就已經退縮了。
古人云:“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又云:“圣賢之學,非造次之成,須在積累。”,我們要有一顆恒心。有位哲人說過:“毅力是人類靈魂的最高統治者。”沒錯,毅力讓包括人類在內的世界萬物得以生生不息,蓬勃繁衍,創造了歷史的輝煌。愚公之所以能搬動大山,離不開他那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決心。只有那一顆充滿毅力的恒心,才能日夜把那小小的水滴砸向石頭,若是某一滴水半途而廢,則無法成就“石穿”。這便可見得恒心的重要性。
雖然大家都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萬事開頭難。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陰影,那是因為你的背后有陽光。很多人希望自己成功,總拿著自己的成績和別人比較,渴望著比他人更加成功,急切的想選擇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其實只要是路,就已經被人走過了,我們要做的,是應該在別人走過的路上,比別人走得更久,比別人走得更遠,走得更久就能夠走出別人沒有走出的距離,走得更遠就能夠看到別人所沒有看到的風景。
一段新的旅程可能就開始于現在,就從腳下的第一步出發吧,不要問路在何方,但一定要知道自己最終想去的地方,不要看到更加旖旎的景象而忘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地,那樣最后只會迷失了方向,不忘初心,堅持到底,這就是我對我的家風家訓的理解。
我們的家風字篇八
“挺直腰桿做人”,聽見這幾個字,好像真能出現一幅畫來。黃昏橘色的光粘在了氈帽邊兒上,老爺子背著手笑吟吟地站在門檻邊上。暖黃籠著的老教職工樓里,老人挺拔地站在門前,影子拉得很長。爺爺是個普通大學的教職工,是個頗上年紀了,立在臺上筆直地,還洪亮地講那“三軍過后盡開顏”的教師。兒時跟老爺子一起生活,他牽著我的手走過學院,他直腰平視著前方,我也就學著,把頭昂得老高。
挺直腰桿做人。壓不彎的肩膀,擔起的是家庭之重,困苦之痛,生命之輕。
“確實,要挺直腰桿做人。”父親接了話,又沉默了。我看了看這位眉眼里有幾分笑的中年人,翹起嘴角。這父子倆,確實是一個樣。都獻身教育,都有寬大的肩膀,有總引我模仿的腰桿,有筆直的脊梁。
這也是挺直腰桿做人。你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擱下碗筷,我看了看圍坐桌邊的人。“挺直腰桿做人”,甚至帶著濃重鄉土口音的家風,這個與其它相形見絀的家風,扎扎實實生根在我的血液里。
從窮鄉僻壤走向摩登都市,從牙牙之年走向花甲耳順。屈膝躬背,你或許會跑得很快;矩步正行,你才會走得更遠。身在一個書香世家,你輸出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塊塊精神世界的基石;你培養的不僅僅是學生,而是20xx世界舞臺上的舞者。
他們需要筆直的民族脊梁。
這或許是我家樸實家風中最寶貴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