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聽雨現代詩歌篇一
;陽春的凌晨,晨光微啟。天際的霧氣氤氳,彌漫著濃郁的雨露氣息。昨夜的雨還未歇停,透過陽光,淋淋漓漓地帶著鍍上金色光暈的雨滴天臨地平線。
窗前的仍是一片紅艷。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金光輝映的透明與尖晶玉紅的透亮交織成一幅陽春早雨的畫卷。
掩上房門,來到屋外。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春雨下千花萬草都欣欣然探出了頭。水氣猶重,伴著嫩葉的水綠清香縈繞心間。望翠柳梢頭,水滴從葉片滑落,在葉尖上凝結成一顆珍珠般大小的露珠。好似汲取了天地間所有靈動,吮盡了萬物間一切甘甜,透亮中含著葉片玉髓綠的縮影,好似把盎然的春意全都包含在了那集盡精萃的一滴里。
不一會兒,雨漸漸停緩了些。眼前細雨纖巧巧沾濕我衣隱藏不見,身旁閑花輕飄飄降落芳地寂靜無聲。有些憐惜地捧起散落在地的碎花瓣,試圖把它們仍舊拼回在枝頭時的嬌艷奪目。醉人的香氣從手間撲滿開來,鉆入鼻尖,變作一道暗玉紫色的濃香記憶回繞心頭。可惜春落了就無法還春,手中的落紅也帶著一抹暗紫苑紅的惋惜,悄然化成一陣香塵朝天飄然不見。
收拾落花般的感傷,信步來到小橋邊。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小橋淹沒在無邊水霧的籠罩中,霽青的春水漾漾地蕩著,真算是與穹灰的天空化為一體了。水天交融處的那片鷗藍處,有一位船夫在蔭蔭的碧柳下撐著竹篙,悠悠地漂了過來。水面上泛起一道道漣漪,有流星靜靜劃破天際的驚艷。
春雨綿綿柔柔的,落在臉上感覺涼絲絲的,很舒爽,身子便也釋然了。用指尖輕輕地拈幾滴,似乎能看見手上的熱氣將落在上面的雨滴融化,散成輕薄的水霧,從手指的縫隙間一躍而起,四下飛散。
遠處的天色逐漸明亮了起來。雨聲也漸漸稀疏了。從原先敲臨房檐的熙熙攘攘,變成了若有若無的淅淅瀝瀝。春雨的綿延淅瀝,也正讓無限春光中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怨纏綿。原來春光也有如此之凄清。抬望眼,煙霧勾勒出一座古寺的輪廓。那斑駁稀落的檐漆,想必是很久都沒有人來打掃清理了。
這是一座廢寺。緩步來到寺門前,里邊空無一人,只是那床邊的小檀桌上,隱隱地露著一位鬢發斑白稀疏的詩人的身影。他獨自一人枯坐于寺里的屏風之間。喚他的話語呼之欲出,可是被咽了回去。細細看他桌旁,紅燭發出搖曳的光影恍惚不定,葵扇黃的憔悴照在他那醉意朦朧的臉上。屏風獨坐,黃昏燭影,加上暮年獨飲,從內到外,均透露出幾分孤寂落寞的情味。他正沉浸在往事的回味之中,淡繭黃的燭焰在眼前跳動著,慨嘆著,仕途生涯使他早已迷失。然而,詩人內心深處仍然保有一份如春雨般朦朦朧朧的真情。它在窗外的春雨淅瀝中,感覺到了來自家鄉柔情的呼喚,勾起了他作為游子的歸鄉情切切。他多想再回江南,好好感受春雨當面的清爽啊!
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恍惚一時,不禁再看向了老詩人,卻再無人影,只有透過窗折進的一縷光斑打在漆跡斑駁的古墻上,微微地跳動著,旋轉著,回憶著,思念著,牽掛著。
這是游子聽雨的鄉愁。
信箋里夾一瓣雨露未干的海棠,遙念那另一頭的鄉間春雨可好……
相關熱詞搜索:;聽雨現代詩歌篇二
夏天,是一年中太陽最熱情的時候,它炙烤著大地,大地就像個“桑拿房”。蟬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魚在水里透不過氣來,趕緊到水面上來吹個泡泡。小河旁,柳葉打著卷兒,小草無精打采,花兒也蔫了。也許,這個時候一場甘露是大家所期盼的吧!
老天好像聽到了大家的心聲,“轟隆隆”,天上漸漸暗了下來。不一會兒,烏云密布,雷公公開始敲起它那聲音低沉的架子鼓,電婆婆也來湊熱鬧,在天空中劃過一道道優美的弧線。一場令人期待的雨就要來臨了。
“啪,啪,啪”不一會兒,天空中就下起了雨。雨滴就像一顆顆斷了線的珍珠落到盤子里,聲音清脆又悅耳,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勢。瞧:小雨滴落在房檐上,“咚咚”,明亮的鋼琴聲落入耳中;那顆小水珠還是沒有經得住小花的誘惑,“嗒”,乖乖地落入了它的懷中;這顆水珠還沒來得及和它的同伴招手,“嘀”,落入了土地的懷抱。
“嘩啦啦”,雨下大了!交響樂慢慢進入高潮,聲音時而高亢,時而低沉。高亢時,雨聲如同一個歌唱家嘹亮的歌聲,低沉時,又如同圓號那低沉又響亮的聲音。
我聽著這動人的聲音,想去感受一下雨水的清涼。我跑到了樓下,只見街道上被雨沖洗得干干凈凈,樹葉、小草、小花……貪婪地吸吮著甘露。“嘩啦啦,嘩啦啦”雨下得更大了,把夏天的悶熱與煩躁洗涮得無影無蹤!
漸漸地,漸漸地,雨聲小了,雷聲也停了。太陽出來了,天空中架起了一座彩虹橋,蟬又叫起來了,小河里的水也滿了。
聽雨現代詩歌篇三
平時愛聽音樂,也喜歡聽雨聲。
春雨淅淅瀝瀝,連綿不斷,雨聲節奏平緩,如鋼琴協奏曲。在雨聲中夾雜著車子的鳴笛聲,仿佛為這一段鋼琴協奏曲加了一段小提琴,相輔相成,堪稱完美。任何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的混音,如何比得過這天籟之音呢!窗外,連綿的春雨細如牛毛;成片的雨如絲,如煙,如霧,籠罩著我所居住的小鎮。在雨霧中,遠處的青山漸漸隱退,樓房隱隱隱約約。一條條街道被雨霧淹沒了,四周白茫茫,唯有雨聲在耳畔吟唱著,唯恐這是世界上最美妙動聽的輕音樂了吧!
夏雨勢大,每場夏雨開始時都會落下無數豆大的雨珠。亂,這個字是此時最好的寫照。雨珠亂,雨勢亂,雨聲更亂,如同無數臺腰鼓同時奏響,鏗鏘有力,但鼓聲不一致,鼓點凌亂,最終形成了渾厚雄壯的雨聲。
世上沒有絕對的混亂,這雨聲自然是亂中有序。洗耳聆聽,自有一番風味。起初,隱約可聽得見車鳴聲,路人的咒罵聲,以及樹葉被雨擊打的聲音。當真正的大雨來臨時,其他聲音都像泥牛入海一般消逝了,世界唯存雨聲。此時,雨聲趨于整齊,時不時響起的雷聲將雨勢進一步抬高;呼嘯的風吹得雨簾向一邊橫飛,齊刷刷地往一邊斜。天空中,烏云密布,不留一絲縫隙,整個世界都暗了下來。推開窗,一大片雨沫瞬間沖入,濺得我滿臉水花,嚇得我趕緊關上窗。這樣的雨,聲勢浩大,激越急促,振聾發聵。不久,雨停了,正如它來時的突然,戛然而止。但那密集而富有沖擊力的聲音,卻依然在耳畔回蕩。如果春雨好比是鋼琴協奏曲,那夏雨就是一場規模宏大的交響樂,震撼著人們的心。
聆聽雨聲,我更加深刻地感到大自然的偉力,它應該是大自然最奇妙的產物吧!
聽雨現代詩歌篇四
走過了十六條河,穿過了十六條路,邁過了十六個門檻,我總以為看透了世事,總感覺在紛雜的人世間日漸成熟。可是在那個下雨的夜晚,我才發現自己并沒有真正的認識自己,對特殊意境的體會才剛剛開始。
那天是星期天,雨從半夜開始下,淅淅瀝瀝的一直下個不停。我獨自躺在小屋中,雨點落在地上啪啪作響,打在屋瓦上,敲在盆碗里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如揚琴在敲奏,似古箏在撥動,像妙齡少女在歌唱,清脆且韻味十足。我感到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聽到如此美妙的音樂。我的心隨雨跳動著,空寂的房屋伴著美妙的音樂,我如同在夢中一般,此刻我不知身在何處,心中的愁緒化成一片灰燼。
瓦似乎是專為雨設置的樂器。雨天里,一旦雨接踵而至,瓦便神奇十足地奏響音樂了。盡職的瓦專注地演奏者,聽雨的人便漫溢出悠長不盡的情思。實際上,一個人愿意靜下來聽聽這雨聲,那他心中一定有某種牽掛和感喟,甚至是連自己也不易覺察到的。但雨聲卻牽動了你的心弦:垂死的老將有“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回味;遲暮的美人有“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的幽怨;多情的人有“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無限遐想;離鄉的游子由情自然生發“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感嘆。
雨還在下著,少女的心還在飛著,雨聲中的女孩想必是美麗動人的。
林黛玉詩云“秋窗已覺秋不盡,哪堪秋雨助凄涼。”納蘭性德也有“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原來雨絲就是情絲,斬不斷理還亂。李清照有“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正所謂遙念伊人人千里,越想不相思,越是相思滿心湖。
聽雨,聽情,聽心。
聽雨現代詩歌篇五
我喜歡獨自一人在夜里聽雨,雨是自然的精靈。翻開一本書,泡一杯茶,細細地聽,慢慢地賞。
打開窗,一股泥土的清新和著柔和的雨聲飄入,一種說不出的愜意。我以三分易安的婉約,三分東坡的豪放,三分耆卿的淡泊,一分納蘭的心緒,合成十分的愜意,來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春雨綿綿,她婉轉柔和,無聲無息。她嫵媚而不妖嬈,纖細而不失力度。她訴說著,慢慢的,透入你的心底。夏雨豪爽,她讓你如此鮮明地感受到她的存在,像一首豪放的詩詞,如行云流水,從高山之巔,一瀉千里。秋雨纏綿,凄凄怨怨,似訴說著一場纏綿悱惻的愛情,令人愛憐。冬雨矜持,她儀態端莊,優柔典雅,踱著晶瑩的步子。聽著雨,不禁感到世事變幻,滄海桑田。
雨是有靈性的,她通曉人意,所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雨是柔情的,便會“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每次望著雨,總會向往著“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生活。
風屬烈性,雨便屬智性。
風屬藝術,那雨幾乎成了哲學。
喜歡一人夜里聽雨,她讓我思緒飛揚,若輕柔的白云,心中再無煩惱。人多了一分世故便多了一分所謂的機智,多了一分機智,便少了一分高雅。我情愿少一分機智,醉心于自然的高雅之中。
會心聽雨,不禁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