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表現屈原愛國的詩句篇一
5、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巨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表現屈原愛國的詩句篇二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國殤》是屈原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組樂歌--《九歌》中的一首,內容是追悼和禮贊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
樂歌分為兩節,先是描寫在一場短兵相接的戰斗中,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繼而頌悼他們為國捐軀的高尚志節。由第一節“旌蔽日兮敵若云”一句可知,這是一場敵眾我寡的殊死戰斗。當敵人來勢洶洶,沖亂楚軍的戰陣,欲長驅直入時,楚軍將士仍個個奮勇爭先。但見戰陣中有一輛主戰車沖出,這輛原有四匹馬拉的大車,雖左外側的驂馬已中箭倒斃,右外側的驂馬也被砍傷,但他的主人,楚軍統帥仍毫無懼色,他將戰車的兩個輪子埋進土里,籠住馬韁,反而舉槌擂響了進軍的戰鼓。一時戰氣蕭殺,引得蒼天也跟著威怒起來。待殺氣散盡,戰場上只留下一具具尸體,靜臥荒野。
作者描寫場面、渲染氣氛的本領是十分高強的。不過十句,已將一場殊死惡戰,狀寫得栩栩如生,極富感染力。底下,則以飽含情感的筆觸,謳歌死難將士。有感于他們自披上戰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們緊握兵器,安詳地,心無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簡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緒奔迸。他對這些將士滿懷敬愛,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樣,在本篇中,他也同樣用一切美好的事物,來修飾筆下的人物。這批神勇的將士,操的是吳地出產的以鋒利聞名的戈、秦地出產的以強勁聞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飾的.鼓槌,他們生是人杰,死為鬼雄,氣貫長虹,英名永存。
依現存史料,我們尚不能指實這次戰爭發生的具體時地,敵對一方為誰。但當日楚國始終面臨七國中實力最強的秦國的威脅,自懷王當政以來,楚國與強秦有過數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并且大多數是楚國抵御秦軍入侵的衛國戰爭。從這一基本史實出發,說本篇是寫楚軍抗擊強秦入侵,大概沒有問題。而在這種抒寫中,作者那熱愛家國的熾烈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楚國滅亡后,楚地流傳過這樣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頌悼陣亡將士的同時,也隱隱表達了對洗雪國恥的渴望,對正義事業必勝的信念,從此意義上說,他的思想是與楚國廣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為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第一位偉大詩人,他所寫的決不僅僅是個人的些許悲歡,那受誣陷被排擠,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坷遭際;他奉獻給人的是那顆熱烈得近乎偏執的愛國之心。他是楚國人民的喉管,他所寫的《國殤》,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國人民熱愛家國的心聲。
本篇在藝術表現上與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區別,乃至與《九歌》中其他樂歌也不盡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辭采瑰麗的華章,然其“通篇直賦其事”(戴震《屈原賦注》),挾深摯熾烈的情感,以促迫的節奏、開張揚厲的抒寫,傳達出了與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凜然亢直之美,一種陽剛之美,在楚辭體作品中獨樹一幟,讀罷實在讓人有氣壯神旺之感。
表現屈原愛國的詩句篇三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游《病起書懷》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飛《滿江紅·寫懷》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佚名《荊軻歌 / 渡易水歌》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塞上曲二首·其二》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金錯刀行》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徐錫麟《出塞》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國殤》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二首》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適《送李侍御赴安西》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王維《老將行》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自題小像》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二首·其二》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揚子江》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于謙《立春日感懷》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岳飛《滿江紅·寫懷》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陸游《示兒》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花蕊夫人《述國亡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繼光《韜鈐深處》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游《書憤五首·其二》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戚繼光《馬上作》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于謙《詠煤炭》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陸游《書憤五首·其一》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杜甫《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