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名人劉翔篇一
愛迪生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看到這句話,我想起了 年雅典奧運會上 米跨欄賽場上的亞洲第一飛人——劉翔。
當我們還趴在熱被窩里睡覺時,劉翔已穿上跑鞋做熱身運動了;當我們還沉浸在電視劇里的感人情景時,劉翔已經對著跑道開始沖刺了。
面對日復一日地訓練和枯燥乏味的跑道,劉翔是怎樣一步步挺過來的`,其中的艱辛又有誰真正品嘗過,在輝煌一刻的背后又有誰知道劉翔為之流過多少汗水和淚水。
年北京奧運會,劉翔因為訓練過度,腳傷沒有完全復原,迫使他不得不放棄心儀已久的跑道。許多人不理解,說什么劉翔臨陣脫逃,丟了中國人的臉。不管到什么時候,我都支持和理解劉翔。劉翔你是中國人的驕傲,我永遠為你感到自豪!
我衷心祝愿劉翔早日養好腳傷,訓練好體能,在 年的倫敦奧運會上為中國爭光!
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任何成功,都是用奮斗的淚水浸鑄而成。
名人劉翔篇二
劉翔,我們支持你
今天上午,人們期待已久的110米欄終于預演了,我們的飛人劉翔也終于揭開了他的蓋頭,和觀眾見面。可現實和對我們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我國選手劉翔因為跟腱傷勢沒有得到恢復,退出了比賽。
其實在看比賽的過程,劉翔一上來,就進行了試跑,可試跑時細心的人已經看出他很吃力很無奈,就是跑動時,搶跑過程后,他的確是已經受不了。
這些,我們并不能怪劉翔,作為劉翔已經盡力了,已經為中國人爭了光,著實讓亞洲的田徑運動也揚眉吐氣了一回,就是這次不能參賽也沒關系,歷史已經改寫,輝煌并不能長久。北京奧運會是更好的發揚“更快、更高、更強”奧林匹克精神,那么在運動受傷時,就要讓運動員好好養傷,運動員的健康,比金牌更重要。這才是奧運會更重要的。
當然在賽場上還有一名美國名將特拉梅爾也意外退出比賽,這都是傷病纏繞的結果。我們都要給以其理解和支持。
其實18日上午的這里,鳥巢英雄云集,飛人薈萃,競爭可見有多大,我國有三名健將都參加了預賽,紀偉,史冬鵬,當然最受人關注的要是劉翔。當然世界大碗,這次劉翔的競爭對手羅伯特也在其中。
110米欄,要經過4次飛躍,這每一步都牽動人心,更讓人揪心,每位關注劉翔的人同樣心提到嗓子眼上,希望看到劉翔的一飛,不但鳥巢期待劉翔的飛躍,觀眾期待劉翔的飛躍,13億中國人,亞洲人,全世界都在期待劉翔。可賽場畢竟是賽場,不能憑我們想象,更不能我們想怎么就怎么,現實卻是慘酷的。
不過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奧運會男子110米欄兩名中國選手史冬鵬和紀偉分在第3組和第1組,成績為13.53秒和13.57秒,攜手晉級下一輪預賽。
劉翔的退出很正常,既中對運動員自己的負責,更是對觀眾的負責,作為觀眾,我們應該理解,更應該作劉翔的堅強的支持者和后盾,這次不能參賽,未來的路還很長,劉翔也很年輕,我們期待下次劉翔的飛躍。雖然劉翔退出了,但我們依然支持你,希望你好好養傷,早日回復,終于早日回到賽場上。
(二)
奧運會進行到今天,全國人民都在通過各種渠道關注著金牌榜的動態。
我們看到郭晶晶、吳敏霞三米板跳臺奪金,冼東妹高齡再次奪金。我們同時也看到杜麗失掉了計劃中的奧運第一金淚流滿面,朱啟南衛冕失敗淚灑領獎臺。我們還看到了張琳失之交臂的金牌,在領獎后失落的表情,幾欲掉頭離去的神態。我在為中國的每一個冠軍勝利歡呼的同時,心里不是不唏噓的。
能夠站在奧運賽場上的每一名運動員,都經過了千錘百煉,都具有超強的實力。但為什么,有的人可以一再奪冠,有的人卻意外落馬呢。
我想起了在學校里學習的`時候,有的學生成績特別好,家長總是告誡他一定要考上清華北大,當他終于上了考場,卻落榜了。為什么?因為他的心理壓力太大了。運動員也是一樣的,甚至壓力更大。他們走上賽場,背負著的,不僅有家人的厚望,還有全國人民的熱切期待,更有一幫學者專家整天出些權威性的預測,告訴全國人民:ok!這個人拿金牌沒問題,如無意外,金牌應是囊中之物。還有運動員家鄉的政府機構、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及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們,大家齊聚該運動員家,多少雙眼睛一齊盯著屏幕直播,就等著你奪冠之后及時對家人及親朋好友來個現場采訪,聽聽大家的溢美之辭。不知道這種情況下,有多少人真的能夠做到淡定自如,輕松應戰。換了我,在這么多的輿論面前,我做不到。
名人劉翔篇三
從小時候打玻璃球開始,我的好勝心便出奇地強,別人比我厲害,我就要比別人更厲害,不知道這點是否影響了我以后的跨欄生涯,但覺得,給自己設立個目標,總是好事。
剛進孫指導隊里的時候,我是隊里年齡最小的一個,也是水平最差的一個,我的師兄們大多是有冠軍頭銜在身了。而我的目標,最終鎖定在和我同跑110米欄的師兄沈真聲身上。
沈真聲比我大兩歲,1997年到1998年,他三次打破全國少年跨欄紀錄,而最厲害的是,他曾獲得1998年世界中學生運動會110米欄的冠軍,那可是世界冠軍啊!
記不清了,多少個傍晚,我自己留下來單獨加練,其實我也想和沈真聲他們一起去玩,但我知道不可以。我的底子比別人差很多,要超過別人,就必須付出加倍的汗水和努力。
和沈真聲的正式交鋒,其實就是那次入隊一個多月后的全國田徑大獎賽,也就是我跑出14秒18的“健將”級成績的那次,那次沈真聲只比我快了0.01秒!雖然有點遺憾,但我有種強烈的感覺:“我能超過他!我可以的!”說來很奇怪,每次我有這種感覺,我就會真的在下一次比賽中超過對手,比如之后與陳雁浩的對決,再后來和約翰遜的對決。
果然,20xx年的全國田徑大獎賽南京站,我跑出了14秒06,獲得第二名,而沈真聲是14秒27。我真的超過他了!
而那時,或許是下意識的,我開始留意另一個人的名字,那個名字寫在了那次南京站比賽第一名的位置上:陳雁浩。
……
陳雁浩這個名字,當時在我們練跨欄的人聽起來,恐怕就像在nba打球的人聽到喬丹的名字一樣,至少在國內范圍里,是這樣。當時的陳雁浩從1993年開始,稱霸全國,乃至稱霸亞洲近六年,沒有一個人能夠超過他。而他也是我師父孫海平的弟子,可以說是我的大師兄。
廣東那次比賽回來后,我每天的訓練格外賣力,有時候訓練的投入程度,連師父孫海平都有點弄不懂了。他有時候開玩笑對我說:“看不出來嘛,怎么一下子練得那么賣力?”我笑了笑,沒有回答。但我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當一件你盼望已久、原以為是遙不可期的事情,一下子變得觸手可及的時候,那種迫切的心情,會轉化為怎樣的一種巨大動力。
才過了十幾天,全國田徑大獎賽又移師寧波,我和陳雁浩作為對手,又一次站到了跑道上。上一次我那奇怪的直覺果然沒錯,13秒45,我超過了陳雁浩,獲得了冠軍。陳雁浩的成績只比我慢了0.02秒,但,畢竟,是我贏了。
這是我第一次超過陳雁浩,盡管有些心理準備,但一度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如果說上一次寧波之戰,可以看作陳雁浩偶爾失手的話,那這一次,他必須全力以赴。同樣,作為我而言,如果上一次是僥幸獲勝的話,那我就必須再戰勝他一次,才能真正證明自己的實力。
110米欄決賽馬上就要開始的廣播聲響了,幾乎所有的觀眾把目光都投向了我和陳雁浩,而在場內的人,更是“呼”的一聲都圍到了跑道旁,頓時,跑道兩邊都是黑壓壓的人群。
“叭!”發令槍響了,我的腦子里頓時什么都不想了,只知道一個字:跑!跑!跑!一個欄,兩個欄,三個,四個……我能明顯感覺陳雁浩處在和我幾乎平行的位置,他也在努力向前飛奔。沖過終點的時候,我感覺我和他是平行的,或許,我快了一點點,就那么一點點……但我自己一點把握都沒有。
成績終于出來了,我的成績是13秒32,他的成績是13秒37,快了0.05秒,我贏了!
就這樣,仿佛在一夜之間,我就戰勝了陳雁浩。到后來的九運會,我比陳雁浩快0.06秒奪得了110米欄的冠軍,很多媒體都說從那時開始,我超過了陳雁浩,但只有我自己心里最清楚,真正意義上的超越,是20xx年5月6日的上海站比賽,我完成了我進孫指導隊里后最大的一個心愿,那是一個看似不可超越的目標,但我做到了!
很早就知道阿蘭·約翰遜的名字了,我想每一個練跨欄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就像踢足球的人知道貝利,打籃球的人知道喬丹那樣。
事實上,我一直很關心約翰遜,我知道他以前和我一樣,也曾練過跳遠,但一次左腿韌帶的傷讓他選擇了跨欄,我為他感到慶幸,如果他真的去練跳遠了,那跨欄世界里就少了一位王者了,在110米欄20個快于13秒的成績中,有9個是他創造的!他是當之無愧的“跨欄王”。
剛練跨欄那會兒,根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看見約翰遜。必須承認,他已成為了我的一個偶像,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座遠方的大山,我到山腳下的那一天都遙不可期,更別提要逾越這座大山了。
20xx年在埃德蒙頓舉行的國際田徑錦標賽,我清楚地記得,那是我和約翰遜的第一次碰面。
比賽一結束,我就找到了約翰遜,讓他給我簽了一個名,然后,我又和他照了一張相。約翰遜對我很客氣,也很友好。我知道,找他簽名和要求合影,其實是他的fans才會做的舉動,而我是他的對手,這樣做并不是很有“面子”。但我才懶得管這些,我欣賞強者,約翰遜就是我所在的跨欄世界里的強者,即便承認他是我的偶像,也并不難為情。
20xx年,我參加了在希臘雅典舉行的國際室內田徑錦標賽。那是我第一次和約翰遜肩并肩地站在跑道上,是我和他第一次同場競技。但真的是很遺憾,那次比賽,我在跨第二個欄的時候,摔倒了,根本沒有完成比賽,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約翰遜的背影。
隨著我成績漸漸提高,我和約翰遜面對面“過招”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有時候,回首那段歷史,我自己也禁不住有些氣餒,整個20xx年,我和約翰遜大大小小比了近10次,我全軍覆沒,沒有一場勝績。但可以看到的是,我的成績,從原來徘徊在第4、5名慢慢進步到了一直躋身前三名,更多的時候,我一直拿第二名,而約翰遜一直第一名。
毫無疑問,那時候,約翰遜仍然像一座山那樣橫在我的面前,但我隱隱感覺到,這座大山已遠不像當初那樣遙不可期了,我甚至覺得我已經站在了山腳下,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翻越它!
20xx年5月8日,日本,大阪,國際田聯大獎賽。
我等的那一天,終于到來了。
我跑了13秒06,而約翰遜的成績是13秒13。我第一次面對面地戰勝了約翰遜。此前在瑞士的洛桑,我曾跑出13秒12戰勝過他的13秒17,但那時我們并不是在一個組,稱不上是面對面,我也絲毫沒有戰勝他的感覺。
然而,當我第一個沖過終點,第一次讓約翰遜看到我的背影的時候,很奇怪,我并沒有特別的興奮。盡管,我跑出了13秒06,打破了自己當初創造的13秒12的亞洲紀錄,而這個成績也是當年的世界最好成績。
但在數萬觀眾的吶喊聲中,我還是有點迷糊:我打敗了約翰遜?是真的嗎?
是約翰遜讓我認識到,這是真的。比賽完,他第一個走向我,同樣是那個友好的微笑,他拍拍我的肩膀,說了一句:“干得漂亮,祝賀你!”那一剎那,我才回過神來,這一切都是真的,我擊敗了世界“跨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