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博物館之行字博物館之旅篇一
科學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讓人類的生活多姿多彩。是啊,我們現在如此幸福而又方便的生活都離不開科學。以前,不管多么遠的路都只能步行,現在有了科學的幫助,人類發明了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不就方便多了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科技博物館,去親身體會一下科學的魅力吧!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漫長車程,終于走進了科技博物館。這可是我盼了好久的一天啊!“哇!”一走進大們映入眼簾的都是神奇的科技品。瞧!有一個身穿烏黑發亮的燕尾服的機器人恭恭敬敬地走過來了,對我們鞠了一躬說:“歡迎你們來到神奇的科技博物館,現在將你們帶的所有物品都交給我,免得影響里面的參觀。”聽到這,你們一定認為他很可愛吧!要知道他可是真正的機器人,不是人類扮演的呢!
走到“神奇字屋”,里面一條條的木塊就會在你的眼前轉動。一會兒變成“科技博物館歡迎您”的字樣,一會兒又變成“科學在您身邊”等等字樣,真是太美妙了!
最神奇的就是“模擬太空艙”。為了去體驗這個項目我連中飯都顧不上吃,早早的在那里等候。過了一會兒,終于開始了,我迫不及待戴上了3d眼鏡,走進了太空艙,環游了太空中的所有行星屋,有火星、木星、土星、水星、海王星……等等。要是以后我能走上真正的外太空,那就別提多炫酷了!
科技館中還有許多有趣而又神奇的東西,如“空氣發射火箭”,“衛星發射太空”……我還認識了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呢!
科技館真神奇啊,這一次的科學之旅,讓我受益匪淺!
博物館之行字博物館之旅篇二
寒假來了,終于有足夠的時間依照自己的興趣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真好。
恰好深圳博物館有特別的展覽——吉金鑄史——青銅器里的古代中國,專門展覽青銅器的。青銅器,古時稱“金”或“吉金”,是重要的文物研究門類之一。最近我特意去市民中心東翼的博物館新館,參觀這些神奇的“鑄史”。
說到博物館,我并不陌生。還記得我第一次去博物館是在小學一年級,那時,我剛知道博物館這個地方,恰好父母帶我去參觀。第一次相遇博物館,我以為那里挺好玩,就邀請相好的同學一起去。我們倆因為學識淺薄,并不知道那玻璃罩下的一件件文物有何價值,有什么意思。即便我從小對歷史有興趣,喜歡聽歷史故事,我還是走馬觀花,并沒有仔細參觀。
記得當時看那一件件文物,我只看好看的,尤其是那些玉石寶石,而青銅器陶器因為不光鮮耀眼而被我忽略了。歲月流逝,我日漸長大,一年又一年的學習與積累,使我對青銅器有了新的認識。雖說它沒有玉石金子閃亮好看,但也有自己的價值與美。我漸漸喜歡上了青銅器,也喜歡去博物館了。
如今,我再次來到博物館展廳,看到一件又一件青銅器,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用途不同,我倒覺得親切起來。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尊鼎,子龍鼎——迄今發現最大的商代圓鼎,20世紀20年代出土于河南輝縣。真有緣,那里是我的老家。子龍鼎形體巨大,鑄造精細,給人一種威嚴肅穆的感覺,因鼎上刻有“子龍”而得名。銘文“子龍”,也是目前所知的帶有“龍”字最早的青銅器。“子龍鼎”與“司母戊大方鼎”并列,一圓一方,合稱商代青銅器雙璧。
看到在《國家寶藏》上介紹的文物,婦好尊,我不由得心生敬意。尊的主人婦好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文武雙全的女戰神,戰績輝煌。我想象著她輔佐商王武丁的傳奇,似乎她的智慧和勇氣能穿越時空,令我敬佩。
展品大多刻有銘文,我憑借自己對文言文的一些了解,細細讀起那文字。依據銘文,我大概知道了器物的主人是誰,它是用來干嘛的,那時發生了什么事。我還能從中知道很多我未學過的知識,我也更有興趣了解這些古代文物了。
再看外形,這些青銅器無不做工巧妙,其細膩的紋路讓我驚嘆,真的難以想象在那個落后的年代居然能造出如此精巧的器物,這不能不令現代人折服。
參觀博物館,欣賞吉金鑄史,我在青銅器里認識古代中國。這些承載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輝煌文化的各類器物,實在值得我們去珍惜,去傳揚。這個寒假能參觀這么“遙遠”的展覽,我深感幸運,以后假期也會多多親近博物館。
博物館之行字博物館之旅篇三
今天,我和媽媽、爸爸、姐姐、七星小隊的小朋友們一起去低碳博物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最后玩的鏡子迷宮,我和爸爸、姐姐一起進去了,爸爸說:“看地下,地下就能區分出前面有沒有鏡子。”可是我們最主要的不是玩,我們看了全球變暖的片子、太陽能之城、輪船的排碳測定等。我們通過這次活動知道了要“低碳出行、保護地球”。
博物館之行字博物館之旅篇四
今天,韓老師帶領我們來到了金沙遺址博物館,了解古代文明和歷史。一進去,就感受到了獨特的金沙氛圍。
我們第一個參觀的是遺跡館,里面有很多的挖掘現場的結構。沿路走去,那里有一塊大玻璃,走近一看,腳下有一顆千年大樹的樹干,聽說這樹有著接近一萬年的歷史了呢。
接著我們來到了陳列館,第一個進入的是第三展廳——天地不絕。
第三展廳有出土的金器、銅器、石器、象牙和卜甲等精美文物,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十節玉宗,因為它展現了金沙先民的手藝和技巧。
第二個進入的是第四展廳——千載遺珍。
第四展廳最顯眼的當然是精美絕倫的“太陽神鳥”金飾了,在那個時期制作的金飾到現在能夠保存得那么完整,不容易。而且在沒有機器情況下,能制作的那么漂亮、對稱,真的是很不容易。其他的三十余件精品在“它”眼里都不在話下。在這里我進行了第一次采訪:“阿姨,可以打擾你一下嗎?”“可以啊”“請問您了解銅立人嗎?”“不知道,我要好好了解一下。”“謝謝阿姨,再見。”“嗯,再見”第一次采訪完的美結束了。
第三個進入的是第五展廳——解讀金沙。
第五展廳里最漂亮的要數玉海貝形配飾了,它溫潤柔和、形態逼真,簡直是世間珍寶。還有其他的瓷器等精美飾物也很漂亮。
最后我們去了第一展廳——遠古家園,和第二展廳——王都剪影。
遠古家園展廳展示了金沙時期的自然生態環境,王都剪影從居所、工具、燒陶、冶濤、制玉、墓葬方面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古蜀王都社會生活剪影。
通過這次活動我了解了古蜀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了成都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細膩與精致。
博物館之行字博物館之旅篇五
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里。雖說透著一絲古色古香的氣息,但是仍然能感覺出刀光劍影的過去。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暑假作文: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之行,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鑒。
我和媽媽一路觀看過來.不禁為兩千年前的能工巧匠們有如此卓越高超的技術而贊嘆.為中華民族有如此燦爛的文化遺產而自豪!
今天是出門旅游的第二天了,我們又乘了大概六個小時的車,趕到了西安,去了名揚中外的兵馬俑博物館。
我們來到兵馬俑博物館門口,只見那里游人如織,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相互映襯著,我們隨著人流走進了博物館的大門。
我們這個團隊還請了導游,兵馬俑有好幾個展廳,我們先去了一號,剛走進門,我連聲贊嘆:“哇!好壯觀呀!”聽導游說:“1、2、3 這幾個展廳中,一號最大,長230 米,寬62 米,總面積14260 平方米!不過現挖掘的兵馬俑只有現存的兵馬俑的一萬分之三!”可想而知,兵馬俑的數量之多!規模之巨大!
眼前的兵馬俑活靈活現、神態各異。有的身穿鎧甲,頭發向后,腳半蹲,平視前方,好像想著遠方的親人;有的頭戴官帽,身披鎧甲,皺著眉頭,好像在想著攻打敵人的妙計??最讓我難以忘記的是一個特別的`俑,這個傭身披龍袍,頭戴皇冠,兩手放后,不錯,這就是秦始皇。我們不得不贊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隨著導游,我們又去了2 號坑和3 號坑,2 號坑里沒有一個完整的兵馬俑,經導游的介紹我們才明白:一號坑的兵馬俑都是經過藝術家的修補而產生,2 號坑根本沒補過,有的身體完好,但是一個無頭怪俑,有的是個瘸俑,兩腿不知哪里去了,還有的只剩下四肢,身體都不見了??總體看上去凌亂不堪。三號坑和二號坑的狀況不分彼此。
我們從兵馬俑出來,又去了華清池,去領略古代四大美女的楊貴妃的風采。
邁著愉悅的步子,我和爸爸來到西安再一次登上了歷史的臺階——秦兵馬俑館。
已不止一次,這樣地駐足癡望,這樣地流連忘返。擁有過歷史的地方,從抬腳處就欲生出一片輝煌。
在驪山北麓,渭水之濱廣袤的原野上,秦始皇帝陵封土像小山一樣高聳挺立、氣勢磅礴、宏偉壯觀。聞名遐邇的秦兵馬俑博物館就坐落在陵東1。5公里處茂密郁蔥的深樹花從中。它占地47萬平方米,一座座造型別致,渾厚古樸的館舍建筑,錯落有致,散居各方,高大的喬木,低矮的灌木,錦簇的鮮花,如茵的草坪環繞其間,環境優雅,規模浩大,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專題遺址博物館。
兵馬俑作為守衛陵園的強大軍團,被分置在三個俑坑內。三個俑坑的規模及形狀都不一樣。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是一個由戰車和步兵混合組成的軍陣;二號坑是一個車兵、步兵、騎兵、弩兵混合編組的方陣;三號坑面積最小,是一號俑坑,二號俑坑的指揮部。三個俑坑組成一個龐大的軍事營壘,面東背陵,象征著守衛秦始皇陵園的衛戍部隊。
從總的結構圖上看,他塑造了龐大的軍陣編列,既沒有塑出軍人在戰場上廝殺的場面,也沒有雕出行軍中的艱辛,而是選取了三軍集結待命,躍躍欲戰的瞬間,寓動于靜,給予人們的不僅僅是直觀上的滿足,而更多的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有人對于兵馬俑是這樣看的,這是秦始皇統治殘暴的表現。可我認為,這是藝術的天堂,人間的杰作,歷史的瑰寶,不愧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不可否認,當年修建秦始皇陵時,不僅勞命傷財,更有多少能工巧匠鮮活的生命殞逝于此。反過來想想,正是他們的辛勤的勞動,智慧的汗水給后代留下了燦爛的文明。你看,經泥土燒制,百磨萬煉精美的俑,栩栩如生,它以“大、多、精、美”的藝術特色征服了新世紀的現代人。
參觀秦兵馬俑,我從刀光劍影中看到了制泥人的含辛茹苦;從色彩斑斕的兵俑,看到了科技的進步;從龐大的陣容中,領悟出了歷史的輝煌!
邁著飽為收獲的步子,我和爸爸走出博物館,依依惜別令人駐足癡望、使人流連忘返的秦兵馬俑館。
暑假里,我和爸爸、媽媽到西安旅游,參觀了被世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博物館。
那天上午,我和爸爸、媽媽坐上了開往西安的火車,到了西安站,我們坐車去了秦兵馬俑博物館。兵馬俑博物館位于西安市東郊的臨潼區,距西安市大約20多公里。一路上,沿途秀麗的城市風光,郊外大片大片的石榴園,掛滿青黃柿子的柿子園,從車窗前一掠而過,漂亮極了。美麗的風光引起了車上游客們的“嘖嘖”贊嘆。
汽車開到了博物館門前,來這里旅游人可真多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中國人。外國人,一群群。一隊隊,絡繹不絕。
一進大門,迎面一座巨大的拱形建筑物首先映入我的眼簾。我們先進了第一個俑坑,我問爸爸:“怎么這么多陶俑?”爸爸說:“這只是第一個俑坑,三個俑坑有近8000個傭人,現在出土的只有幾百個。這些傭人中包括有將軍俑、武士俑、文官俑、車馬俑、軍吏俑等等。他們身份不同,裝束不同,神態也不同。我仔細觀察,那些方陣隊伍最前面的一定是將軍俑,他們一個個頭戴金盔,身披鎧甲,手握寶劍,威風凜凜。后面那些沒有盔甲的,一個個挺胸而前,目視前方,精神抖擻,一定是武士俑。
跟隨導游阿姨小紅旗,我們又來到了戰車俑坑,我彷佛一下子走進了2000多年前的古戰場,戰車滾滾、萬馬嘶鳴。健壯的馬匹,拉著戰車上秦國的勇士馳騁疆場的壯觀場面。戰馬造型逼真;勇士們神態各異,或站、或蹲,摩權擦掌,強弩待發,壯觀極了。
最讓我驚嘆的是秦國軍隊的軍事指揮部和后勤保障系統。各級指揮分列,布局合理,等級分明;后勤物資存儲豐富,堆放整齊。無不顯示出秦國軍隊的強大,國家的富裕。導游阿姨說:“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富裕的國家”。我想:這么宏偉壯觀的巨型工程,在科學技術還不發達的封建社會,全靠民工勤勞的雙手建造。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才能和智慧,同時也反映了封建帝王的奢侈與浪費。
下午,我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離開了。我想:中華民族不愧是一個有著燦爛文化的偉大民族,中華民族一定會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博物館之行字博物館之旅篇六
正是這一種種顏色的出現,使我時常回憶起那像按了錄像帶的后退鍵的往事。
那天一大早,我隨著媽媽一同來到歷史博物館。車上有說有笑,好不開心!這是我對博物館的憧憬度隨之上升。終于到了目的地!哇!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古香古色的三層建筑。金色的房頂,紫色的門窗,加上那飛翹著的房檐,顯得十分的典雅壯觀。
歷史博物館分上下兩層。館內收藏了大量的古書、古畫、古瓷、古硯……充分的表現出了歷史博物館的長久歷史。“這次我可真是大飽眼福了!”我不緊不慢的自言自語道。
我覺得最有趣的要算一尊彩色的花鳥瓷瓶了。瓶上有幾枝藍色玫瑰和三五只黃鶯,栩栩如生。忽然背后傳來了一聲“多美啊!”的贊嘆。原來,媽媽正在欣賞一尊唐代菩薩像。媽媽拉著我的手,向我解釋著她對這尊雕塑的理解……媽媽說完后,我看看媽媽又看看雕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隨之也擠出“真美!”倆字。原來一尊雕塑蘊含著這么深刻得內涵。
看來我還真來對了,能夠欣賞到這么多的歷史文物,讓我的視覺細胞又來了一次沖擊。哈哈!你們也來參觀吧!
博物館之行字博物館之旅篇七
老師帶領我們一起參觀了洛陽動漫博物館,聽說動漫博物館是個又新奇又好玩的地方,收藏了世界各國的動漫人物,動漫手稿,還有動漫制作,動漫配音,動漫游戲。老師還請了講解員阿姨做向導。
走進大廳,一眼望去大廳的墻壁上很是驚人,竟然有動物人物在狂奔招手,一會兒變成小鳥,展翅飛翔;一會兒變成小狗,有味地啃著骨頭;一會兒變成人在向我們招手,很是逼真,就像真的一樣。這墻為什么會是這樣呢?講解員阿姨告訴我們,這是墻體3d動畫,是靠3d投影儀完成的。
我們接著來到了十一生肖泥塑面前,它們一個個惟妙惟肖,好像會動一樣。
阿姨問:“為什么它是十一生肖呢?”,
“不知道。”大家異口同聲地說,
再一看,“啊?為什么沒有狗呢?”大家尖叫著說。
繼續向前走,突然,我看見很多同學圍在那個地方動來動去,不知道在干什么。于是,我也擠進去看個明白,原來是跳舞毯,墻上的3d人物,就像站在你面前,和你做著同樣的動作,同學們左一下,右一下,很是有趣。
我們繼續體驗了動畫的制作,3d電影,激流勇進,賽車,等等。
有些動畫片還有數字趣味,體驗動漫博物館就像《數學荒島歷險記》,有一到十百千萬有趣的名字:《零之使魔》,《聰明的一休》,《巴別二世》,《三國演義》,《四驅兄弟》,《福娃五連環》,《六翼天使》,《虹貓藍兔七俠傳》《福星八戒》,《九色鹿》,《柳生十兵衛》,《百變小櫻》,《萬能阿曼》,《千千問》,《藍貓淘氣3000問》,《飛越五千年》,《十萬個為什么》。
還有動畫片名字和數學方位有關:《北斗神拳》,《南方公園》,《西游記》,《東方神娃》。
動漫博物館真的很有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