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財富。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觀看故宮心得體會篇一
故宮,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代表之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宮殿建筑群之一,故宮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辛勤勞動,吸引了無數國內外游客的目光。近期我有幸參觀了故宮,這次體驗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宮廷氣派的雄偉壯麗。以下是我參觀故宮的心得體會。
首先,故宮的建筑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個宮殿群氣勢恢宏,每一個宮殿都建筑精心,雕梁畫棟、飛檐翹角,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獨特魅力。我記得,在紫禁城正中央的午門,門樓高聳,兩側有五鳳朝陽的彩繪,煞是美麗;而宮殿內的太和殿,則金壁輝煌,屋檐上雕刻著各種神獸和花紋,展現出中國傳統建筑的精湛工藝和華貴氣派。故宮的建筑給人一種宏偉、莊嚴的感覺,讓我想起了中國古代的宮廷文化,讓我對中國歷史的深厚底蘊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其次,故宮中的文物讓我嘆為觀止。故宮作為中國古代宮廷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包括繪畫、陶瓷、玉器、書法等。我在參觀過程中看到了《清明上河圖》,這幅千年古畫以其細膩的筆觸和逼真的描繪,揭示出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繁榮景象和人們的生活狀況。此外,我還看到了不少國寶級的文物,如乾隆皇帝送給孝莊文皇后的"乾隆皇帝尋芳圖"和乾隆皇帝的“龍袍”等。這些文物無不彰顯出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第三,故宮的歷史文化氛圍令我陶醉其中。在故宮的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一股沉靜而古老的氣息,仿佛宮廷的歷史和文化時光都凝固在這里。在宮門前,我看到了數不清的游客和穿著古代服飾的導游,他們聚精會神地聽著導游的講解,亦步亦趨地游覽著。靜靜地感受著歷史,我仿佛能聽見御林軍的腳步聲,看見了曾經在宮廷中奏樂、跳舞的宮女和太監。這種歷史文化的氛圍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古代帝王的威嚴尊貴,也讓我在心中種下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敬仰之情。
第四,故宮對于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讓我深有感觸。參觀故宮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很多的學生和家長,他們帶著濃厚的學習氛圍到故宮參觀,認真地聆聽著導游的介紹。這些孩子們在故宮中了解到了古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輝煌和卓越。我想,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會更加熱愛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將這份瑰寶傳遞下去。而故宮也通過這樣的教育活動,將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傳遞給下一代,讓他們有機會了解和感受中國古代的偉大。
最后,故宮游覽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作為一個中國人,走進故宮感受到的那份自豪和自信是無法言喻的。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為中國擁有如此輝煌的文化遺產而自豪。同時,故宮也提醒我們珍惜歷史和文化,傳承優秀的傳統,將之發揚光大。回味著參觀故宮的心得體會,我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也更加渴望學習和探索更多關于中國文化的知識。
總之,參觀故宮是一次極其難得的經歷,也是一次觸動心靈的旅程。故宮的建筑風格、文物展示、歷史氛圍、文化傳承等各個方面都激發了我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熱愛和敬仰。故宮是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象征,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通過參觀故宮,我對自己的身份和國家的文化底蘊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堅定了我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決心。
觀看故宮心得體會篇二
今天,我們史家小學的5。9班榮幸地代表全校學生去參加博物館日活動。本次目的地是一座宏偉的博物館——故宮。
該到講座的放松時間了!故宮游記我們兩校各顯才藝:先由他們表演了京劇,唱得跟成年人差不多,細小的嗓子里竟能爆發那么洪亮的聲音,還有腔有調。我們也不甘示弱,由近十名同學現場表演書法,有楷書、有隸書、有草書……還伴隨著美妙的音樂。等“小書法家們”都寫完了展示的時候,贏得了大家的贊許,他們露出了會心的微笑。他們可在表演之前辛苦的練了一個星期。在有獎競猜中,我們學校派出了六個人,他們學校派出了十八個人,分別進行競猜。我校以一分的成績戰勝了他們故宮游記,畢竟重在參與,給了我們參賽者每人一個獎品。
我們參觀了一會兒故宮就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它的大門故宮游記故宮游記。我沒想到故宮會這么有意思,下次我還會來的。
觀看故宮心得體會篇三
故宮,位于中國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是中國古代皇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作為中國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我最近有幸參觀了故宮,深深地被其壯麗的建筑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所震撼。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故宮參觀時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建筑之美
故宮的建筑精美而宏偉。進入故宮后,我首先看到了五間殿,這是紫禁城的核心建筑。五間殿矗立在寬闊的廣場上,宏偉的規模讓人驚嘆。而每座殿的建筑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形式各異,但卻和諧統一。廊柱的雕刻精致細膩,在陽光下顯得格外亮麗。在走廊上行走時,我凝視著廊柱上的圖案,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藝術成就。
第三段:文化之魅
除了建筑之美,故宮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每一間殿宇都陳設著大量的文物和藝術品。從古代的繪畫和玉器,到珍貴的器皿和瓷器,這些文物都展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我特別留意了一副古代宮廷畫,畫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鮮艷,展示了古代繪畫的高超技藝。此外,故宮還有世界聞名的乾隆御花園,園內種滿了各種品種的花卉,讓人沉醉其中。故宮的文化之魅讓我更加熱愛和崇拜中國古代的智慧和藝術。
第四段:歷史之感
參觀故宮,不僅是一次觀光旅行,更是一次時光之旅。紫禁城經歷了五個朝代、明清兩個皇帝時期長達五百多年的時間。在每一間殿宇中,都能感受到歷史的重量。我想象著古代皇帝的詔令在這里下達,想象著宮廷生活的繁瑣和壓力。故宮見證了中國古代的盛世和衰落,它的存在讓我更加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也讓我思考現代社會中權力與人民之間的關系。
第五段:個人體驗
在故宮的參觀過程中,我深刻體驗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也深受啟發,這種啟發不僅僅是對于藝術和歷史的認識,更是對于人生的思考。故宮教育我懂得,作為一個現代人,應該堅持自己的信仰,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受他人誘惑的擺布。故宮讓我明白,只有有了自己的追求,才能在現實中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故宮教育我懂得了對待權力的謹慎和批判,不貪圖權力的毒餌,明白公正和尊嚴的價值。
結語
故宮是一座不僅擁有藝術之美,文化之魅,歷史之感的宮殿,更是一所提供智慧和啟示的學校。在這座古老的建筑中,我收獲了無窮的智慧和心靈的滋養。每一次踏進故宮,我都能感受到那種肅穆而莊嚴的氛圍,仿佛時光倒流,目睹古代的輝煌和滄桑。故宮觀看的心得體會就是這樣一段寶貴的體驗,它讓我從中受益終生。
觀看故宮心得體會篇四
北京故宮是聞名于世的中式傳統建筑皇宮,也是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皇家宮殿。去北京游覽的人大多要去這座深宮禁城里參觀一番,以了解封建時代皇帝的生活環境及豪華建筑的容貌。
舊稱紫禁城。于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兩代24位皇帝在此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漢族宮殿建筑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筑群。故宮全部建筑由“前朝”與“內廷”兩部分組成,四周有城墻圍繞。四面由筒子河環抱。城四角有角樓。四面各有一門,正南是午門,為故宮的正門。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故宮占地很大,所以我想介紹一下故宮的布局。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的,三大殿、后三宮、御花園都位于這條中軸線上,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在中軸宮殿兩旁,還對稱分布著許多殿宇,也都宏偉華麗。這些宮殿可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殿為兩翼。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六宮為兩翼,布局嚴謹有序。
我們隨著參觀人流,沿著中軸線向前觀賞著,游覽著,看著金碧輝煌的高大殿宇,品味欣賞著建筑物的優美設計,合理的布局,精巧的工藝制作,可以說故宮里面的東西都是藝術精品,每件器物上都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高超的勞動成果,充分展示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才華所在。從最為簡單的排水處理上看,就彰顯出一種環境理念的運用與卓越的藝術才華。若大的宮殿,庭院保持在平整潔凈的水平上,防止積水,而且排水設置是那樣的完美,那樣的巧妙,把排水口設計成藝術品,不影響整體形象,而且變成了一種裝飾,烘托起高大建筑物的秀美,這足以證明了故宮整座建筑物的絕倫之處。先人已經隨著年輪遠離我們而去,但這精美的藝術佳作則是變成了會說話的藝術品,向后人述說著那段歷史的容貌。我們欽佩藝術家們,勞動者們,是他們造就了中國的輝煌歷史,開創了歷史文化的長河,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讓我們有幸目睹了這座神奇的紫禁城容貌。可以斷言,來此游覽的人,無不為故宮的高超建筑物,合理布局而喝彩。
關于故宮的三殿,我不得不提的是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它是紫禁城宮殿之中最大的一座,寓意“九五之尊”,但是這次參觀中最可惜的就是這個故宮最大的一個宮殿太和殿在修護沒能開放。
但是故宮里面的導游也給我們介紹一下里面的情況了,太和殿的匾額是“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御筆,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征—金漆雕龍寶座,看上去真的很有威嚴。殿前設有廣場,可容納上萬人朝拜慶賀,這也使整個宮殿的氣勢更加恢宏。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里慶祝。
后三宮不得不提的是乾清宮、坤寧宮。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后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殿的正中有寶座,墻上高懸這“正大光明”的匾,還有擺放整齊的供休息的床和椅。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后面。坤寧宮是明朝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后,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坤寧宮和乾清宮距離之近充分體現出了古代皇后的地位之高,等級分明。
看到御花園、以紅黃色調為主的宮殿,而且宮殿屋頂的形態各異,真的很宏偉壯觀,不由的想象著在我腳下的路曾經是皇帝必經的路,眼前的景是曾經尋常百姓所不能見得,心中對故宮的敬畏油然而生。使我想到100多年前,一個名叫赫德蘭的美國人曾經在參觀故宮后,寫下這樣的文字:“不知為什么,在這里你會被你所見到的一切所打動。這里有一種獨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這又是一種讓你感到親切的美。”也許外國人并不能像中國人那么感同身受,但是從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和我們相通的感受,故宮給人的是尊貴的美,震撼的感覺。
我們沿著天安門這條中軸線一直穿過神武門,在擁擠的人流中隨意地觀看著,拍攝著藝術的精華品,留下深刻的記憶。我們欣賞著故宮的神韻,感悟其雄偉壯麗的氣魄,為故宮的宏偉壯觀而贊嘆!同時,也為那些朝代興衰而感嘆,歷史留給了我們無限的感慨,啟迪著我們不要忘記歷史教訓,汲取先進精華成分,化作精神食糧,起到古為今用的目的。
由于故宮很大,可以相當于一個小城鎮了,所以要都參觀過來需要一天的時間,如果沒有一定的體力的話,整個故宮參觀下來是很累的,但是從此也看出古代皇帝的家族之龐大,真的和現在我們的生活狀況大相徑庭,有玩有辦公有舉行慶典有居住有修養甚至有“冷宮”,如此的齊全,充分體現皇族的地位,再到每一處的建筑寓意等等,讓我又深刻體會到了古代皇權的至尊威嚴,皇帝乃天子的九五之尊。。偌大的故宮,建筑的形態,恢弘的氣勢也讓人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創造力,真正體味到什么是智慧的結晶。
總之這次故宮之行,讓我覺得特別有意義,不僅讓我了解了我們中國明清兩個封建王朝的杰出的宮廷建筑,更讓我動容的是里面的每一件建筑都有其背后傳奇的故事,讓我對歷史又有了一些更深層次的認識。
觀看故宮心得體會篇五
作為我國古代皇宮建筑的杰作,故宮以其壯麗和莊嚴一直吸引著無數游客的眼球。當我第一次踏入故宮的時候,我被它的規模所震撼。廣場上的石獅、華麗的屋宇、雄偉的城墻,無不展示著中國傳統建筑的瑰寶。走進宮門,每一個角落都透露著對過去的敬畏和熱愛。無數的畫廊與殿堂連接在一起,構成了十分宏偉的建筑群,每一個殿堂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第二段:文化底蘊的絢爛與歷史的厚重
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皇帝的居所和政治中心,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沉重的歷史記憶。在故宮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展覽室里陳列著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展示著豐富的中國文化,讓人目眩神迷。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明代工藝品的珍貴收藏,無不彰顯著中國古代藝術的瑰寶。而每一座宮殿,每一道屏風上的繪畫,都蘊含著歷史的故事和文化的精髓。
第三段:寓教于樂的展覽與活動
故宮不僅僅是一個巨大的宮殿群,還是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場所。參觀者在欣賞文物的同時,還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展覽和活動深入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故宮舉辦的特展、主題講座和文化沙龍吸引了不少的歷史愛好者前來參與。而一些形式多樣的互動活動,如傳統文化體驗、手工制作和古代服飾體驗等,更讓人們能夠親身參與其中,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第四段:故宮的保護與修復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的保護和修復工作一直備受關注。在參觀故宮的過程中,我看到了故宮保護修復的工作人員們的辛勤努力。為了使故宮的建筑能夠延續下去,他們日夜不停地搬運、維修和保養。同時,故宮也通過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將珍貴的文物和建筑進行了保存,并借助現代科技向公眾展示。這些保護和修復工作的付出不僅僅使故宮得以保存,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故宮的價值和重要性。
第五段:故宮給我帶來的思考與感悟
參觀故宮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同時也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共同保護。故宮的每一處都是文化的瑰寶,我們應該通過更多的了解和學習來保護和傳承。另外,故宮也是一個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我們應該更多地宣傳和推廣,讓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故宮的參觀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過去皇帝的富貴與尊榮,并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了更加珍惜的態度。
總之,觀看故宮給我帶來了無盡的心得體會。它的壯麗與莊嚴、文化底蘊的絢爛與歷史的厚重、寓教于樂的展覽與活動以及保護與修復工作的辛勤努力,都讓我深感故宮的珍貴和重要。通過參觀故宮,我不僅了解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視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同時,我也深深認識到每個人都應該為故宮的保護和傳承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讓這個古老但非常珍貴的文化瑰寶永葆光芒。
觀看故宮心得體會篇六
今年五一,我總共去了三個地方,天津、北京、濟南,當然也參觀了不少歷史古跡和自然景觀,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的故宮,因為時間比較緊,在北京只待了兩天,沒去得了我本來想去的長城,但是去參觀了一下故宮也覺得不虛此行了。
故宮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除了在電視中經常見到之外,相信大多數人都曾親自走進故宮參觀。剛好借著所以也借這次近代史課程的實踐活動,我又詳細了解一下故宮,而此次去參觀真的也得到了很多新的收獲,對于故宮也有了新的更深的了解。
眾所周知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歷經24個皇帝。故宮是從公元1406年明代永樂帝開始修建,因而它的第一個主人便是明成祖朱棣。而最后一位是清宣統皇帝溥儀。
帶著敬畏的心情從故宮的北門進入故宮,看到御花園、以紅黃色調為主的宮殿,而且宮殿屋頂的形態各異,真的很宏偉壯觀,不由的想象著在我腳下的路曾經是皇帝必經的路,眼前的景是曾經尋常百姓所不能見得,心中對故宮的敬畏油然而生。使我想到100多年前,一個名叫赫德蘭的美國人曾經在參觀故宮后,寫下這樣的文字:“不知為什么,在這里你會被你所見到的一切所打動。這里有一種獨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這又是一種讓你感到親切的美。”也許外國人并不能像中國人那么感同身受,但是從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和我們相通的感受,故宮給人的是尊貴的美,震撼的感覺。同時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因為參觀的過程中,我們大多都只能在宮殿的外面參觀,而不能進入其中,所以我也觀察到故宮的窗戶設計的十分緊密,據說站在高山上看故宮,根本看不到一個窗戶,是為了防止刺客找路,可見紫禁城的防守十分的嚴密。
故宮占地很大,所以我想介紹一下故宮的布局。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的,三大殿、后三宮、御花園都位于這條中軸線上,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在中軸宮殿兩旁,還對稱分布著許多殿宇,也都宏偉華麗。這些宮殿可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殿為兩翼。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六宮為兩翼,布局嚴謹有序。
關于故宮的三殿,我不得不提的是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它是紫禁城宮殿之中最大的一座,寓意“九五之尊”,但是這次參觀中最可惜的就是這個故宮最大的一個宮殿太和殿在修護沒能開放。
看上去真的很有威嚴。殿前設有廣場,可容納上萬人朝拜慶賀,這也使整個宮殿的氣勢更加恢宏。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里慶祝。
后三宮不得不提的是乾清宮、坤寧宮。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后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殿的正中有寶座,墻上高懸這“正大光明”的匾,還有擺放整齊的供休息的床和椅。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后面。坤寧宮是明朝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后,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坤寧宮和乾清宮距離之近充分體現出了古代皇后的地位之高,等級分明。
在東西六宮中,我想提及一下儲秀宮,慈禧在儲秀宮居住時曾經大肆修繕過,使它成為了東西六宮中最奢華的宮殿。
走在故宮中,仿佛真的能看到大臣朝拜,妃嬪相見,更朝換代的場景,想象著這些,使我不由得感嘆故宮留存的巨大歷史意義,是它的存在才讓后人能身臨其境,對于古代帝王的生活有了更具體的了解,可謂有據可查。
故宮有四個門,其中后門是“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也正是我們進入故宮的門。
期間我看到了大門前有兩個鐵缸,開始在想是干什么用的,后來才知道是防火的,里面盛滿了水。冬季為防止缸內的水結冰,還在四周墊上棉被,下面用炭火燒烤。由此也看到了古代人防患的意識。
由于故宮很大,可以相當于一個小城鎮了,所以要都參觀過來需要半天的時間,如果沒有一定的體力的話,整個故宮參觀下來是很累的,但是從此也看出古代皇帝的家族之龐大,真的和現在我們的生活狀況大相徑庭,有玩有辦公有舉行慶典有居住有修養甚至有“冷宮”,如此的齊全,充分體現皇族的地位,再到每一處的建筑寓意等等,讓我又深刻體會到了古代皇權的至尊威嚴,皇帝乃天子的九五之尊。。偌大的故宮,建筑的形態,恢弘的氣勢也讓人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創造力,真正體味到什么是智慧的結晶。
總之這次故宮之行,讓我覺得特別有意義,不僅讓我了解了我們中國明清兩個封建王朝的杰出的宮廷建筑,更讓我動容的是里面的每一件建筑都有其背后傳奇的故事,讓我對歷史又有了一些更深層次的認識。
觀看故宮心得體會篇七
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征和瑰寶,吸引著每年數以百萬計的游客。我也曾有幸能夠來到故宮,參觀這座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瑰麗與輝煌。在觀看故宮的過程中,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有了一些體會和感悟。
首先,觀看故宮給我帶來了視覺的震撼。故宮的建筑風格獨特,大氣磅礴。從迎迎賓殿一路向內,整個建筑的規模龐大,宮殿之間前后錯落有致,錯落有序。那紅墻黃瓦的建筑和金碧輝煌的琉璃瓦上的鳳凰、龍都仿佛是在為古代帝王綻放輝煌的印記。在每個展廳里,寶貴的文物展示著古代中國的藝術、文化和歷史,讓人們感受到了古代王朝的繁盛和輝煌。觀看故宮,讓我忍不住為古代中國的文明和智慧所折服。
其次,觀看故宮使我感受到了時間的無常。在故宮內部,我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變遷和更迭。每個展廳都有著鮮活的歷史故事,每件文物都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縮影。例如,紫禁城內的珍寶館陳列著古代帝王所用的器物,如黃色玉杯、金碧輝煌的龍璽等,這些珍貴文物向我們展示著古代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和明清時期的社會面貌和人們的生活習慣。觀看故宮,讓我對歷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也讓我反思了時間帶給人們的變化。
再次,觀看故宮讓我領略到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精髓和美學價值。故宮是中國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它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在宮殿的規劃和建筑中,融入了極其精妙的設計和建筑技巧。例如,皇城,它是故宮的核心和主體,其布局嚴謹,層層有序,體現了古代中國帝王的尊嚴和力量。而建筑的裝飾雕刻,則精美細膩,充滿了中國古代建筑的風韻和特色。觀看故宮,讓我對中國古代建筑的藝術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欣賞。
最后,觀看故宮也讓我體會到了文化的傳承和重要性。故宮不僅僅是一座美麗的宮殿,更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載體和見證。通過參觀故宮,我了解到了中國古代宮廷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風采和精神內涵。同時,我也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傳承。只有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我們才能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增進世界人民的友誼和互相了解。
總之,觀看故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悟。故宮的瑰麗和輝煌,古代文化的魅力以及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讓我深深地為之感動。通過觀看故宮,我看到了過去的輝煌,也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同時,我也進一步認識到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珍貴性和重要性。我相信,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能夠欣賞和了解到中國豐富多彩的文化,推動人類文明的繁榮和發展。
觀看故宮心得體會篇八
在北京市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赫赫有名的紫禁城,現在的人們叫他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館,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有著近六百年的的歷史。
故宮被分為幾個大殿,沒去過故宮的人都會去想,我也這么想過,今天在課本上我正真了解到了故宮分為三個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二十八米,面積兩千三百八十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宮殿,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
中和殿在舉行大殿時,是皇上休息的地方。
保和殿是舉行最高一級的考試——殿試的地方
透過故宮都能看到古代人民建筑的智慧。
第一、要贊嘆建筑物和文物的做工精美,例如最為高大輝煌的太和殿中那金黃色的琉璃瓦上承重檐廡屋殿頂,顯得格外的金碧輝煌。
第二、要贊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故宮的每一個結構、每一個布局都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多少汗水多少結晶、需要耗費多少腦力體力啊,我為他們驕傲和自豪。
同理,在學習中我們也要這樣投入自己所有的精力認認真真腳踏實地的去學習,只要你肯付出努力,總是有回報的。就如古代勞動人民一樣用智慧踏踏實實的精雕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即使我們故宮再大,只要根基打牢了就是十級地震也絕不會動搖她的。
觀看故宮心得體會篇九
《故宮》是一部介紹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紀錄片,通過多個角度和視角,講述了故宮的歷史和文化。我對這部紀錄片非常感興趣,首次觀看時,我被它的細節和流暢的剪輯感到驚嘆。
第二段:《故宮》帶給我對歷史的認識
在觀看《故宮》時,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從建筑、宮殿到文物、器物,每一個細節都訴說著中國歷史的滄桑巨變。通過這部紀錄片,我深入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學的刻畫,感受到了中國歷史的深厚底蘊。
第三段:《故宮》在文化傳承上的意義
故宮是中國航海史、建筑史、宮廷文化史等多個方面的重要見證,而通過《故宮》這部文化紀錄片,可以將教育與宣傳有效結合,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通過這種視聽的方式,觀眾可以更加有趣有用地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文化底蘊等方面的內容,從而培養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
第四段:《故宮》在文化宣傳上的價值
《故宮》這部紀錄片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和評價,并成為了文化交流的一張重要名片。通過它,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更加深入地觀賞、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國的原創文化創新、文化繁榮力以及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信。
第五段:《故宮》對我個人的啟示
正如電影之于生活,這部紀錄片帶給了我對生活的意義更深刻的理解。人生也如同一部精彩而紛繁的歷史,需要我們具備歷史感、整體觀念和審美眼光,并且要學會欣賞生活中的各種細節和美好。《故宮》這部紀錄片讓我感受到,在繁榮的文化熏陶中,玄妙的歷史與現代文化、傳統與現代之間互相滲透,呈現出一片壯觀而璀璨的歷史畫卷。
總之,《故宮》這部紀錄片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中國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對自身的審美觀和文化自信度也產生了影響。我深信這部優秀的文化紀錄片會引領更多觀眾走近中國歷史和文化,進而加強中國文化的交流和傳承。
觀看故宮心得體會篇十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古建筑群之一,故宮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當我踏入故宮的大門,立刻被它龐大的規模和宏偉的建筑所震撼。一座故宮,仿佛整座城市般廣闊,精雕細琢的建筑和精美的裝飾品無不顯現出中國古代文明的厚重。這使我深切感受到中國古代帝王的統治權威和無比的財富。
第二段: 故宮所述的歷史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故宮,它都會訴說著一個個歷史故事。故宮建于明朝,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的滄桑巨變,成為兩朝共37位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在故宮內,我看到了著名的天安門、午門、乾清宮、乾隆花園等,這些建筑攜帶著豐富的歷史內涵,使人不禁沉浸其中。同時,故宮內的珍寶陳列也使我大開眼界,了解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輝煌和瑰麗。
第三段: 故宮深深折射了中國古代皇權與社會等級制度
故宮作為中國古代帝王的宮殿,不僅展示了皇權的威嚴,還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在故宮中,我看到了令人羨慕又難以接受的帝王生活。宏偉的宮殿、精美的花園、珍稀的文物都是帝王享受的特權。然而,這種特權同時也使得其他人民飽受苦難和壓迫。深入了解這些歷史,讓我更加珍惜現代社會中的平等和自由,也對中國歷史的演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四段: 觀看故宮,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僅是歷史和建筑,觀看故宮還可以領略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故宮內存有世界上最大的藏書樓,書畫藝術、玉石文物等精美文化藝術品也靜靜地陳列在陳列室中。這些文化藝術品傳承了中國古代智慧,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對自然和人類生活的獨特理解。觀看故宮,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賞,也更加自豪地成為中國人。
第五段: 故宮的地位和文化意義不可忽視
故宮作為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文化意義。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筑藝術和歷史遺跡,同時也是國家的象征。觀看故宮,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引發了我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未來的展望。故宮不僅僅是一座古建筑群,它承載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燦爛和智慧,也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總結: 故宮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帶領我們穿越歷史、體驗古人的智慧和藝術品味。通過觀看故宮,我深切體會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沉淀的歷史底蘊以及我們民族的自豪感。我希望能繼續深入了解和傳承古代文化,以更加全面地認識和發展我們的國家。
觀看故宮心得體會篇十一
中國的故宮是我們國家的國寶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宮殿建筑,能夠體現出中國古代文化的輝煌和博大精深。最近,我觀看了一部由央視拍攝的《故宮》,深深地被它所展現的歷史、文化、藝術所吸引,也深深地感悟到了我們的中華文化之美。
第二段:對比古今
在觀看《故宮》這部紀錄片時,無論是宮殿的建筑風格還是宮廷貴族的生活方式,都讓我感到歷史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差異。區別于現代的簡約與實用,清代宮廷的宮殿建筑及文物裝飾充滿了欣賞與贊美的空間,尤其是宮廷的服飾、器物、繪畫等,體現了中國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的沉淀。盡管現代文化發展迅速,但我們依然可以從《故宮》這部紀錄片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以及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
第三段:歷史的興衰
故宮承載了近600年的歷史,依然能夠屹立于北京市中心,成為現代的一個標志建筑。但是在600年的時間里,故宮也經歷了歷史的沉浮。從古代的明清時期,到近代的鴉片戰爭、八國聯軍、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政治動蕩和文化浩劫,故宮都承受了過多的考驗和磨難。如今的故宮才能佇立于這座富裕而具有悠久傳統的國度,世世代代的用每一個角落傳遞出中華的博大精深之美。
第四段:中華文化之美
故宮展現了中華文化之美,其中的藝術品更是博大精湛的代表。作為中國古代文物的重要承載者和代表,故宮的藝術品無論是青銅器、陶瓷、繪畫還是珍寶玉器等,都彰顯著中華文化的深邃和美妙。這些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古老而高貴,成為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世界上享有極高聲譽的文化名片和珍品。
第五段:我們對故宮文化的保護
作為我們的國寶,我們需要做的是加強文化遺產價值的保護。這涉及到對文化遺產的權利的保護和傳承,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以及對文化遺產的普及宣傳。保障故宮文化的發展,讓故宮人文精神受到更大范圍的傳承,是我們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結尾:
通過對《故宮》的觀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深邃和廣闊。更讓我認識到保存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讓后人能夠更好地傳承,了解中華文化的歷史和精神,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揚。我們要繼續努力,保護中華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發展,讓故宮文化進一步地閃耀著它的魅力和榮光。
觀看故宮心得體會篇十二
今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到期盼已久的北京旅游。7月23日早上,晴空萬里,陽光明媚,我和哥哥姐姐,還有爸爸媽媽、二姨三姨一起興致勃勃地來到故宮。
天安門前,人山人海,我們和很多的游客一樣,搶著時間,擠著空位,擺著姿勢照相留影。
跨過金水橋,穿過太和門,迎面是雄偉輝煌的太和殿。
聽說故宮原先一直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和辦理朝政的地方,向來是不準平民百姓進去的,新中國成立以后,這兒就逐漸變成了一個人潮涌動的旅游景點,老百姓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買票進去參觀了。
故宮似乎隱藏著許多的謎,如同陳列的寶物,讓我感覺特別的驚喜,特別的好奇。不知不覺中,已走過乾清宮、坤寧宮,我們一邊走一邊看,一路歡喜一路留影,終于來到了御花園。御花園是皇上退朝后修養身心的后花園。哇!這里真美、真大,古樹參天、異石林立,到處綠樹成蔭、鮮花斗艷,還有許多亭臺樓榭,每個細微處都顯示出皇家建筑的經典、大氣。我們來到了一個小池子旁,整個花池造型雅致,長寬各有5、6米,全部由漢白玉砌成,四壁都雕刻有美麗的花紋,最精彩的要數池子的內壁雕嵌著的幾只栩栩如生的龍頭了,它們個占一方,昂首威武,龍口處都有一個小噴嘴。導游說:四周的龍口都能噴水,齊向中心射去,形成一個水注交織、霧散珠滴的景色,池子里面盛著半池水,水清見底,水面上綠葉漂浮,翠枝傲立,開滿了荷花,水中許許多多的小金魚在荷花中穿梭著,紅的、黃的、白的、黑的……,我被這美麗的景象迷住了,爸爸給我們照了很多像。
不過靠亭子一側的池水似乎有些渾濁不清,上面坐著很多游人,他們說著、笑著、吃著、喝著,扔著,他們腳下的池水里飄著許多垃圾,有塑料袋子、有飲料瓶子、還有紙屑、痰,惡心死了,這兒可是世界聞名的旅游勝地呀,天天都進進出出多少中外游客,垃圾箱離這些人只有幾米遠,而他們卻這樣隨意吐痰丟垃圾,看到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我憤怒極了,心想: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沒想到出了淤泥,又被垃圾包圍了,我叫爸爸也把這個“景色”拍了下來。
走出神武門,已是下午2點,我們結束了故宮之旅,北京故宮的確讓人留戀忘返,也有許多值得回憶的地方,回到桂林,我要把故宮的偉大壯麗告訴小伙伴們,同時也會把不文明的那個事兒也跟他們說說: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
觀看故宮心得體會篇十三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大學第一個假期里我去游覽了 來自故宮,我被它的雄偉、壯麗深深地吸引了。
故宮建筑屋頂鋪滿了五彩繽紛的琉璃瓦,上面塑造了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我們是從后門――神武門進入的,游覽了御花園,那里的松柏高聳、挺拔,郁郁蔥蔥,有許許多多珍貴的花草,蝴蝶、蜜蜂在花草中翩翩起舞,亭臺、樓閣坐落其中,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可以說是目前保存最為華麗的古亭。
接著,我們參觀了鐘表館,我被那里陳列的各式各樣的鐘表驚呆了。大的好像一塊巨石,小的則像一顆精巧的.珍珠。每個鐘表都制作得十分精美,圖案設計引人注目,匠心獨運。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向日葵形狀的鐘表,它“長”在一個金黃色的小花盆兒里,枝干挺拔,兩片葉子青翠欲滴,簡直就像真的一樣,金黃色的花瓣里有一個小巧玲瓏的鐘表。那個六角星形的鐘表上鑲嵌著許多綠白相間的寶石在閃閃發光,還有許多形狀各異的鐘表,令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我一邊參觀景物一聽著導游的講解,原來故宮的建筑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筑氣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位于整座皇宮的中軸線,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筑。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后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六宮、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后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游玩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皇帝退位后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筑。北京故宮歷史,故宮的建造歷時,是明永樂年間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明初主持設計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人稱“蒯魯班”。
故宮從永樂年間建成到19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權力中心的代表。故宮博物館里還收藏了許多歷史文物、奇珍異寶等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
故宮文化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經典文化,經典具有權威性、不朽性、傳統性。故宮文化具有獨特性、豐富性、整體性以及象征性的特點。同時,她與今天的文化建設是相連的。對于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經典文化永遠都是其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撐和創新的源泉,都是其得以存續和賡延的筋絡與血脈。
參觀了故宮,我真是大開眼界,它那富麗堂皇的建筑、珍貴的文物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我為我的祖先感到自豪! 不禁驚嘆古人精湛的工藝、超人的技術、專注的精神。我為我的祖先感到自豪!
觀看故宮心得體會篇十四
在北京的中軸線中心,有一座雄偉的皇宮,它就是故宮,又叫紫禁城。紅色的圍墻把整個紫禁城圍成一圈,在外面根本看不到城墻里面的景象。
走進天安門的城樓,來到端門外,密密麻麻的都是排隊的人,順著城樓進去,只見旁邊立著一塊介紹端門的牌子,“三明五暗”是端門最大的特點,端門的中門只有皇帝才能進出,一般是不開的。接著進入午門,推出“午門問斬”,大概說的就是這個午門了。
然后我又看到了很多大殿,比如太和殿,乾清宮,坤寧宮等等,故宮實在太大了,宮殿多到數都數不清。這些宮殿都很雄偉高大,由紅墻黃瓦構成,房檐大多是藍色的,有些顏色已經很暗淡了,而有些還是很鮮亮,這是現在的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精心修繕的成果。
我們的腳下都是一塊塊磚石,有些已經風化損毀,有些被過去的人給挖走了,也有些被踩踏的破碎了,一眼望過去,坑坑洼洼的。每個大殿的門口都會有很大的兩口銅缸,這些大缸已經被摸的滑溜溜的,聽導游說這是用來貯藏水的,古代的時候用這個救火用的,相當于我們的消防設施。太和殿門口還有兩頭很雄偉的銅獅子,這是天下第一獅子,很是壯觀。太和殿欄桿下有石雕龍頭,那是用來排雨水用的。
我們最后來到的御花園位于故宮的后部,有很多的松樹和柏樹,松柏是代表長壽,所以聽說大多數皇家園林所種植的樹多以松柏為主。有些樹的牌子是綠色,有些是紅色,聽說這代表著每棵樹不同的年份。我對這不感興趣,我只對其中一棵長的很奇怪的樹上心,因為樹長了很多樹瘤子,被人摸的都光溜溜的。御花園中還有座假山,叫堆繡山,用太湖石堆成,上面還有個亭子,聽說是八月中秋的時候,賞月觀景的。
看到這么大的故宮,那么大的宮殿,那么多的漢白玉和奇珍異寶,這讓我佩服起那時的人們能建造這么宏偉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