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演講位置移動的使用篇一
在指導學習“上、下,前、后,左、右”時,我分別采用了讓學生觀察班中幾名同學排隊順序變化和觀察幾張以班級其中一個小朋友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以學生自己為主體建立自己的“上邊是頭,下邊是腳,前面是臉,后面是背,左面是左手,右面是右手”的基本概念。我還用了學生非常喜歡喝的飲料瓶子,讓學生小組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體,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順序是不同的”,為學生展示了一個生動活潑、具有生命力的教學情景。
不僅注重學生認知上的需求,更重視學生學習情感上的滿足,使學生心中充滿激動與挑戰,獲得內心的充實和滿足。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能清楚的加以辨認上下、前后,但不少同學對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本節課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發言的請舉右手”既是對學生的常規教育,也讓學生記住自己的右手。接著以“練習本在數學書的左面”“數學書在練習本的右面”為例,教學用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然后讓學生看圖說說其他物體間的位置關系,初步學會語言描述。
在教學練習本和數學書的位置關系時要注意三點:一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這兩個物體哪個在左面、哪個在右面;二是指導學生用“×在×的哪面”這樣的語言進行表達;三是兩句話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達了練習本與數學書的位置關系,可以這樣說,也可以那樣說。
看圖說一說以左、右關系為主。圖中的小明、小紅、小剛、小芳四人的朝向與學生是一致的,學生按自己對左、右的感受確定小明在小紅的左邊、小芳在小剛的右邊等位置關系不會有困難,也不會有歧義。如果學生說出了前后或上下關系也是可以的。
一年級學生辨別左右的時候,大多數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斷,這是學生年齡、心理發展特征的表現。練習時涉及左右的時候,要提醒學生先想自己的左手與右手,分清左面與右面,然后回答問題和操作活動。即使發生錯誤,也要聯系左手和右手認識錯誤,從而改正。表達語言是多樣的,學生喜歡怎樣說就怎樣說,只要求表達正確完整,不要求用統一模式的語言,更不要進行說法多樣的訓練。
課堂教學中,在設計、安排和組織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有意識地體現探索的內容和方法,讓學生能夠親自參加的活生生的數學活動。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把課本中的例題、結論等,轉化為學生能夠親自參加的活生生的數學活動。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遵循這個規律設計游戲活動,先是握拳頭,記住自己的左手與右手;再拍手,體會左手那邊是左邊,右手那邊是右邊;最后是摸耳,從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對的。這些游戲都是學生喜歡的,要反復進行,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把課堂作為數學活動的舞臺,讓學生在自由、活躍的氛圍中學習,使原本枯燥的教學變的有趣。但是我發現,這樣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接受,有個別同學對知識的掌握還不夠;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過程與方法的探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都有所欠缺,這說明我這節課的設計還存在問題,需要做進一步的改進。
為了讓簡單的東西吸引人,遵循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靜態教材動態化,學生能用多種感官去感悟這樣一個情景、多種感官來參與這樣一個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交流學習數學,理解、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培養實踐能力。
演講位置移動的使用篇二
兩條相交直線確定一個點。同樣的,也只有選用兩個不同的視角,才能找到自己的正確位置。
和容量瓶的使用原理相同的,俯視和仰視必將導致溶液過濃或過稀,只有找到正確的位置,以平視的目光,才能配制出所想要的溶液。認識自我,并立于不敗之地,也只有找到正確的位置,以正確的目光來看待自己。
以與水平線成90度的仰角看世界,我們會發現,我的頭頂有天花板,有云,有飛機,又大氣層……那么多的東西正壓在頭頂上,似乎自己卑微到塵埃里。同樣,以這種角度仰視偉人,你也會發現,比你聰明的有愛因斯坦;比你有想象力的有安徒生;比你有天賦的有牛頓……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在你的頭頂上,無論怎樣也擺脫不了被碾壓的命運。然后,自己就被定位在六千多千米的地心深處,被全世界踩在腳下,開始深思自己這么無能還能做些什么。喪失自信是向上最可怕的阻力。
同樣的,以水平線成90度的俯角看這個世界,會看見八樓、七樓一直到地下室有無數人在你腳下,仿佛你正處在云端。你以那種上位者的姿態看著底下怎么掙扎也無法達到你的高度的人,沾沾自喜而喪失向上的欲望,永遠失去進步的權力。
以單一的角度看世界,你永遠也找不到自己正確的位置,只會看到一部分的片面的自我,就像盯著眼前的人永遠看不見背后有人對他做什么。所以,我們既要向上看又要向下看,找到自己正確的定位。但若我住在九樓,我不需要看101層的住戶怎樣的逍遙自在,過著怎樣神仙般的生活,那只會讓我自卑;也不需要看地下室怎樣的暗無天日,整日房頂漏水,那樣只會讓我安于現狀;我只需要看10樓的人正在向上努力,覬覦11樓的生活;8樓的人正虎視眈眈,商量著怎樣將我擠走。然后我明白我是九樓的正在努力爬上10樓的人,然后不斷努力著。
其實有時候也不用站得太高,望得太遠,但也請不要只望見地上的螻蟻。我們必須是要往高處走的。只是正如樓梯盤旋上升,我們也需保持小仰角不斷進步,不可能一步登天。電梯雖然青云直上,但是一旦故障也跌得最慘。保持小仰角,把自己微微看高,卻又不偏離太遠,似乎才是最好。但這一切僅限于在合適的交叉點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否則一切免談。
演講位置移動的使用篇三
我們一直在不同的場景中轉換,學生,孩子,學姐,學妹。在不同的位置,我們有不同的視角;在不同的視角下,我們轉換自己的位置。在我們的世界里,我們是主角;而在別人眼中,我們只可能是個過客,是個跑龍套的人,或者從未出現的人。因此定好位極其重要。
不同的定位,轉換不同的視角,我們會發現柳暗花明。
現今,中國卷入了娛樂浪潮,刷微博,看新聞成了閑暇時必備的事。望著新聞網,我常常覺得中國是個“硝煙四起”的大國,一個個頭條蜂擁而至。我常覺得那些記者太過平淡,別人家狼煙四起,災區叫苦不停,他們只是講述,不批評,不贊美,甚至不惋惜,只是了解認識。而底下網友則七嘴八舌,裝上彈頭便開始轟擊社會,諷刺官場黑暗,批判富二代,十分具有哲理,仿佛正義戰士,卻又湮沒于人海。而我更愛評議員,他們得出最中肯的評議,世界縱然不太完美,但是會更加美好。
記者在上,俯瞰人生三生輪回,網民在下,想要與天一比高下,卻發現自己只能跳個一尺,評議員在云中,撥開云霧,連通世界。
不同的視角有不同的世界。
人人都想被定位成英雄,然而你成為路邊鼓掌的人亦可。不一定人人都成為那百分之一,為他人鼓掌也可成就自我。人們一直向上看,會覺自卑,想上,于是前進,這便是極好的,但也可偶爾向下看,才能更正確地定位。
面對高考,我們拼,我們怨,有人平心視之,有人視之如寶,然而不管怎樣,它只是歷史中的一個華麗的轉站臺,它很重要,但不影響你曲折地沖到目的地。以歷史的視角看,便淡然處之。
于是,背著行囊的我們,直視身邊荊棘,想象“地到無邊天作界,人登絕頂我為峰”。
演講位置移動的使用篇四
《認一認5》
1、認識本課的16個漢字,讀準字音。
2、通過觀察圖畫,初步理解本課漢字的字義。
本課所要認識的漢字中大部分是孩子不太常見的,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引導孩子理解其意思并認識其字型顯得較為重要。
課件、漢字卡片。學生準備小卡片。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認識“刀戈弓矢牛馬車舟”八個漢字。
2、理解漢字的意思,尤其是“戈”和“失”。
一、教學“刀戈弓矢”
1、放一段古時候打仗的視頻。你看到了什么?
古時候,戰士們打仗需要用到很多兵器,瞧,你認識嗎?
(出圖)
2、這些武器的名字你會讀嗎?自己借助拼音認一認,讀一讀。
強調“矢”是翹舌音
3、你知道每一種武器在戰場上都有什么作用嗎?
刀:你還知道什么刀?
戈:同學們看,這也是一種兵器,叫做“戈”,是用青銅制成的,突出的這部分上下都有刃,可以橫著用,也可以鉤殺。
弓箭:大家看,這兩種兵器是同時使用的,你知道它們怎么用嗎?
(可以拓展“杯弓蛇影”“驚弓之鳥”“離弦之箭”等成語)
4、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武器?
矛、盾、槍、劍、鏢等(認識圖片和文字)
二、教學“牛馬車舟”
1、離開戰場,來到生活中,如果你想出門,會乘坐哪些交通工具?
古時候的人怎么出門呢?(出示:圖)
我的十分鐘:
1、認圖,識字
2、說一說在哪里見過?有什么作用。
3、漢字組詞
三、認讀8個漢字
第二課時
1、認識“羽角齒革瓜果麥豆”八個漢字
2、理解漢字的意思,知道這些動物身體的部分由什么用,及農作物的特點。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授
1、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八個漢字朋友,還記得嗎?(出示)
多種形式認讀。
2、今天我們要認識8個漢字,[出示:圖和字]仔細看一看,讀一讀
二、互學:認識漢字
1、誰會讀?做小老師教大家讀一讀(2——3組)
2、你發現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嗎?
1、學習“羽角齒革”。
讀一讀:讀準字音
說一說:說一說在哪里見過,或有什么作用。
想一想:給漢字找到詞語朋友
2、“學習瓜果麥豆”
讀一讀:讀準字音
說一說:瓜有哪些種類,果實有什么,豆有那幾種,有什么用。
想一想:給漢字找到詞語朋友
3、游戲:“誰的眼睛快”老師指字,學生搶讀
3、齊讀
四、總結
1、16個漢字一起出示
讀一讀,讀出韻味
2、學生拓展閱讀
認一認5
刀戈弓矢
牛馬車舟
羽角齒革
瓜果麥豆
演講位置移動的使用篇五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上節課學習的兒歌嗎?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你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嗎?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會看簡單的路線圖)1、出示主題圖:2、請你觀察這幅圖,看看能不能找到四個方向。并且說說回憶上節課的兒歌以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觀察主題圖,說說自己是從哪里找到四個方向的。通過復習舊知,鞏固已學過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過程中,從圖中找到這四個方向。
第( 2 )課時
教
學
過
板書
設計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南
課后
反思
演講位置移動的使用篇六
教學內容:位置與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
教具準備:指南針,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學校位于鳳凰縣城的什么方向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方向的知識。(東、南、西、北)
二、愉快體驗,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根據太陽確定方向
復習兒歌
2、學習例1
出示第3頁彩圖。
早上太陽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陽,我們面對的是什么方向?背對的方向是西。
學生相互說說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現在同學們像老師一樣伸開兩臂,我們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3)請4位同學面朝4個方向背對背站好,讓他們說說自己指向的方向。引導其他同學觀察和發現東西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背,南北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背。
強調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三、鞏固練習
說說教室的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四、全課小結
1、今天大家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2、回家按照4個方向觀察房間的擺設,明天來告訴大家。
五、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早上太陽在東方
面東,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演講位置移動的使用篇七
第一課時: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目標: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1、介紹定向運動及其發展:播放短片
播放后提問:
(1)短片中介紹了一項什么運動?
(2)通過短片介紹,你對定向運動有了哪些了解?
(3)看來參加定向運動還需要具備一些本領,你知道是什么本領嗎?(看地圖,識別方向)
(4)如果讓你來參加這項運動,你會用什么工具來確定方向?
二、自主探究
1、了解公園定向運動圖(出示公園定向運動圖)。
從這張圖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探索1號點的位置。
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得到大致方向。
a、?訓練加方向標的意識:加個方向標有什么好處?
(1)、知道1號點在起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了嗎?
(2)、如果這時就出發可能會發生什么情況?
(3)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證更準確、更快的找到目的地。
研究時,可以用上你手頭的工具。
3、練一練:你說我擺,為小動物安家。
(課前剪好小圖片,課上動手操作。)
例:我把熊貓的家安在??? 偏???? ,????? 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貓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貓擺在哪?
討論: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現在有兩種不同的說法,通常我們要從角度比較小的這個方向說。)
圖上沒有直接標距離,你有什么辦法解決它呢?
仔細觀察地圖,你發現了什么?小組試一試解決。三、鞏固練習:1、以雷達站為觀測點,填一填。
護衛艦的位置是??? 偏????? 度,距離雷達站????? 千米。
巡洋艦的位置是??? 偏????? 度,距離雷達站????? 千米。
魚雷艇的位置是??? 偏????? 度,距離雷達站????? 千米。
2、以電視塔為觀測點,按要求填空。
文化廣場在電視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體育場在電視塔東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館在電視塔東偏南60度的方向;動物園在電視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五、課后延伸:
游樂場要新建兩個游樂項目:一個在觀覽車西偏北40o方向上,約200米處新添一個“登月艙”,另一個“天外來客”在觀覽車南偏東20o方向上,約150米處。請你在平面圖上標出這個新項目的位置。
第二課時: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位置
教學目標:
1、能繪制平面示意圖,通過制作平面圖的過程,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
2、通過繪制平面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3、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重點:會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繪制示意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通過看圖回答問題,復習、鞏固有關圖上方向、角度、距離等知識,為下面自己繪制平面圖作準備。(1)停車場在廣場的??????? 方向,距離大約是???????? 米。小紅家在廣場的??? 偏????? 方向,距離大約是???????? 米。
(2)地鐵站在廣場東偏南45度方向,距離廣場100米。你能在圖上標出地鐵站的位置嗎?并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出示學校的錄相或圖片
3、小組匯報完成平面圖繪制的計劃,教師進行梳理:
(1)繪制平面圖的方法:
先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再確定各建筑物的距離。如果學生沒有說到,老師可以進行引導:你們打算怎樣在圖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從而幫助學生確定比例尺,和圖上距離。
(2)小組合作完成,可以怎樣分工,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務。
4、小組活動,繪制平面圖。
5、展示各組繪制的平面圖,集體進行評議。
(1)評價繪制的正確性,如果平面圖有問題,說一說問題是什么,應該怎樣確定位置。
教師小結:繪制平面圖時,一般先確定角度,再確定圖上的距離。
(2)比較各個平面圖,為什么有的圖大,有的圖小?
小結: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圖的大小也不同。 三、鞏固練習:1、完成書上習題21頁3、4題并訂正。
2、在紙上設計小區,并說明各個建建筑的位置。
四、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個內容后,你覺得還有什么困難?
第三課時: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
2、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3、“做一做”呈現了兩名學生合作判斷對方所在方向的活動情境,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重點:為什么在描述兩個城市位置關系的時候會有兩種方式。
教學難點: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觀察書上插圖
小組討論: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識說一說這些城市的位置關系。
(2)討論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班內匯報。
2、匯報討論結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圖上的位置。
(2)確定以誰為觀測點。
(3)用語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體位置。
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質疑解難
的差別?一個是南偏東約30度,一個是北偏西30度?(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解答,能在組內解決的在小組內解決,努力解決不了的老師解答。)
二、復習鞏固
1、?完成做一做:
教師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畫一些長方形,并連接對角線,量出各條線段的長度,標出度數,讓學生分別站在不同的頂點上進行練習。
(1)組織學生做游戲(可兩人一組也可四人一組)
(2)讓每個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中來,人人開口說一說。
書中的做一做中的角度是45度,比較特殊,可以說成是你在我的東偏南45度,也可說南偏東45度,或你在我的西偏北45度,也可以說是北偏西45度,還可以說成是“東南方向”。
三、復習反饋
1、完成練習第1、2兩題
2、當堂匯報
(北京在哈爾濱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爾濱在北京的北偏東的方向上。)
(學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離約是900米。)(小剛)
(你家在學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的最大收獲是什么?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第四課時:描述并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目標:
1、能用語言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2、在合作交流中能繪制簡單的路線圖。3、體會路線圖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教學重點:體會定向運動行走過程中的觀測點在不斷變化。
教學難點:根據觀測點的變化來重新確定方向標觀察物體的位置。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學生一個越野路線圖,每人一張白紙(繪圖用)
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
1、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線
小組討論:
(1)、作為越野隊員我們將怎樣確定越野路線?
(2)、我們是怎樣確定方向和路程的?
2、繼續描述行走路線
討論:為什么要到達一個目標就重新畫出方向標?
4、觀察行走路線后回答討論:
根據所給信息畫出越野路線?
1、在起點的東偏北40°方向距離350千米的地方是點1
2、在點1的西偏北25°方向距離200千米的地方是點2
3、終點在點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離它300千米的地方
繪圖后回答:(1)點1的西北方是?????? ,終點在起點的????? 方向,點2在起點的??????? 方向。
(2)說出具體路線:
從起點出發,先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點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點2,最后向???? 偏度方向走????? km到終點。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根據同伴的描述,畫出路線示意圖。
注意:繪圖前,先定下出發時的位置。
2、第26頁第5題,根據描述把電車行駛的路線圖畫完整。
在練習的過程中,多注意交流、展示,最好能夠用到實物投影儀,把學生繪制出的圖進行展示,有利于比較、改進。
四、開放題:小小動物園的參觀路線。
學生自行設計,設計后并寫出如何走,對一些繪制較好的圖進行展示、評比、加分。
演講位置移動的使用篇八
當一個人還活著時,首先就要堅守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觀點,不能人云亦云,要客觀實際地去看待每一個問題,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我們不能總說聰明人與傻人的爭執只是傻人無理,那樣的話,聰明人也會變傻。
那一個位置猶如一種精神,人的一生中,位置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個人終生奮斗的目標,或是代表權利,或是代表利益,或是代表精神上的.滿足。其實,它更代表一種立場。正因如此,在位置的爭奪中,演出了多少或殘酷、或驚險、或悲壯、或憂傷、或驚世駭俗的故事,甚至所有的歷史都是由此而形成,所有的藝術因此而先聲奪人。
同一個位置,有你無我,從古到今,無不如此。在傳統的中國,對位置看得很重,可以說是到了斤斤計較的地步。《水滸傳》中的盧俊義未入梁山前,第二把交椅只能就空著。直至今天,大至總統、議員,小至主任、科長,無不有其中的故事。就連吃飯,也是分主次,千萬馬虎不得。這種觀點,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位置的問題,使我們本來就不輕松的生活,又添了些許勞累。
對于位置,對于立場,我們應該怎樣做才算完美呢?其實大自然對此已作了最好的詮釋。各種鮮花四季分明地開著,它們各有自己的位置;各種偉岸的樹木生長著,它們保持一定的距離,只是把根須緊緊相連。這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原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生的位置不是唯一的,當我們的自身價值發揮出來時,屬于自己的位置總會出現,關鍵看你能否去發現。另外,人生沒有絕對地平等,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陷,不必刻意去追求所謂的完美。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當你悄悄走進露天劇場,你會發覺位置有的是。請你請隨便找個位置坐下吧,人生之戲早已開演了!
演講位置移動的使用篇九
駝走大漠,鷹擊長空,虎嘯山林,魚翔淺底。它們都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創造出生命的奇跡,長留于人們的記憶里。
生命是短暫的,記憶卻是永恒的,讓生命長存于人們的記憶中,讓生命綻放光芒,就要找準自己的位置。
一只烏鴉,想模仿老鷹俯沖抓羊,結果不幸被牧羊人抓住,永遠的告別了天空。也許曾經揮灑過汗水,付出艱辛的努力,可終究是“雉雞升天非主流”,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導致白費心血,空悲切,生命結束于記憶的某一瞬間。
找準自己的位置,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于成就三干越甲可吞吳。劉備三顧茅廬,成就了蜀魏吳三足鼎立的時期。近代烈火英雄邱少云,鋼鐵身軀黃繼光,譜寫了輝煌的人生畫卷。因為他們找準了自己的位置,發揮了生命的極致。
昔者,風卷殘云,映著一輪血色的夕陽,一位高大的英雄正向親人告別。回想起當日太子丹贈重金,上門請就職,地小兵弱的燕國擋不住堂堂秦國的虎狼之師。于是荊軻為報太子丹知遇之恩,苦修劍法,現在就要去完成使命了。北風呼嘯,映著“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愴,那一刻定格于人生之路上,成為最美麗的風景。他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創造人生奇跡,雖敗猶榮。
現實生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造就人生美麗之花,切莫伯牙絕弦,書生棄筆。日月如梭,擋不住記憶的匆匆流過,找準自己的位置,讓青春永在,風華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