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問題進行的專門性總結,總結某一方面的成績、經驗。那么,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工作總結篇一
光陰似箭,歲月無痕,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過去這段時間的辛苦拼搏,一定讓你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提升!是時候在工作總結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我們該怎么去寫工作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0年關愛特殊群體學生工作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通過家訪、調查等多種渠道,全面掌握學校班級特殊學生群體的狀況,針對每一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全面分析,重點關注。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建立完善特別關注學生成長檔案,并建立嚴格的檔案管理制度,設定檔案借閱權限,注意保護學生個人隱私。將所有特別關注學生情況進行匯總上報。
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情況,安排品德高尚、責任心強、學生信任的教師做特別關注學生的成長結對老師,通過開展“師生共成長”等活動,鼓勵老師結合自己的優勢,幫助被輔導的學生健康成長。學生成長結對老師及時關注學生的發展變化,及時記錄學生的成長足跡,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老師們采取深入班級、深入學生,通過積極家訪、個人談心、觀察等方式,了解這些學生在生活、學習、思想、身體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或困難,積極進行針對性的幫助。在特殊學生群體班級內開展結對子活動,如學習特別困難的學生與學習特別優秀的學生結成對子,健康強壯的學生與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結成對子,使他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特殊群體學生也是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人格特征及優點特長。導師們走進這些孩子中間,了解每個孩子的優點,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真正尊重每個孩子獨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場合認可、贊揚他們身上的優點,以及對集體的作用,讓他們感受“自己是集體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從而養成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每個學生都是要求上進的,特殊生也不例外,對學習特別優秀的或者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進步更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激勵。如特別優秀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上有一定的優勢,但在心理上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比如自負、情緒化、集體合作意識不強、對班級關心不夠等等,因此他們更需要老師的引導和鼓勵。導師可以有意識地幫助他們樹立一顆平常心、增加適當的挫折教育、提出更高的學習目標以此來激勵他們,增強他們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激勵是一種動力,無論對哪類學生,不管是學習困難生,還是優秀生等,對他們每天的表現要及時地表揚,肯定他們那怕點滴的進步和閃光點,對不足之處,幫助他們進行分析,盡可能多表揚,少批評,做到有成績不抹殺,有缺點不掩蓋,愛之有度,嚴之有格,使這些學生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進步的決心和信心。
特殊學生群體思想較為復雜,精神壓力大,為全面掌握學生的有關信息,學校要求每位結對老師堅持每周至少一次與學生個別談心,及時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從心理上疏導,精神上支持,幫助他們解決思想上的疙瘩,讓他們快樂成長。如家庭條件特別優越和家庭貧困的學生,他們要么因為家庭條件太優越,要么太貧困,在心理上存在優越感或自卑感,在行為上也表現異常,因此,及時的家訪或電話聯系,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把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及時向家長或監護人匯報,讓家長或監護人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動態,適時改變家庭教育的方法,結對老師或者班主任把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與家長共享,以形成學校與家庭教育的最佳合力。
在關注特殊學生群體工作中,學校要求教師做到對學生有“童心”,對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要“靜心”,對尖子生要“細心”,對待優生須“恒心”,對貧困生獻“愛心”,對單親子女靠“熱心”,對務工子女持“耐心”,對智障學生有“憐憫心”。針對單親家庭子女和留守兒童兩類特殊群體,學校特意為其選派了“教師家長”。同時,為了營造團結互助的良好氛圍,積極引導學生自愿組成互助合作小組,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一年來,通過以上措施,不但使那些隔代家長們逐漸轉變了教育觀念,而且使不同層次的家長都增長了家庭教育知識,開創了我學家庭教育的新局面,有力地支持了我校八類特殊群體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當然,特殊群體學生的教育是一個社會綜合問題,也是一項長期性工作,只要堅持不懈、不斷總結、改進和橫向交流,我們相信,這些學生也一定會全面、健康發展,逐步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總之,我們在責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的同時,莫忘了思考怎樣關注他們,怎樣給他們提供適度的環境。無論為人父母還是為人師長,在忙碌的社會生活中,請給予這些孩子更多關懷更多關愛吧!讓他們在健康快樂中自由成長!
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工作總結篇二
__年,我社區殘疾人工作在市殘聯、街道民政部門的領導下,認真履行“代表、服務、管理”的職能,恪守“人道、廉潔、服務、奉獻”的職業道德;積極地開展工作,盡力為社區殘疾人辦好事、做實事;基本完成了__年度的工作任務。
以下是__年度我社區殘協所做的幾項具體工作。
(1)定期對社區殘疾人進行了走訪服務,共計走訪服務129人次,電話問詢服務63人次。
(2)為5名社區貧困殘疾人辦理了醫保申請。
(3)1月6日,“春節”前夕,市殘聯走訪了我社區的貧困殘疾人黃文發;為他送去了新年的祝福及助殘金。
(4)3月10日,我社區邀請馮麗等3名殘疾人參加了由市殘聯和市就業局共同開辦的“__市殘疾人聯合會、就業局一傳十代百暨創辦你的企業”殘疾人創業培訓班。在這次培訓班中參加的學員都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為他們今后的自主創業提供了必要的知識。
(5)5月11日,我社區殘疾兒童樸奕擇的母親參加了由市殘聯舉辦的“腦癱兒童家長培訓班”,對該殘疾兒童的康復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6)5月15日,第19個法定的“全國助殘日”前夕,為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幫助、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構建和諧社會;在__市中街,__市殘聯、__市東寧街各社區、以及__市各相關部門聯合設立了咨詢宣傳臺;以期通過此次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和豐富殘疾人的康復知識及相關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積極參與營造關心、幫助、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我社區此次宣傳活動的標語口號是“扶殘助殘,有你有我”;在此次宣傳活動中,我社區向群眾散發了相關宣傳材料200余份。
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工作總結篇三
20xx年,馬過河鎮扶貧開發工作在鎮黨委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到實處,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圓滿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和指標。近年來由于受歷史發展因素的影響和地理條件的的限制, 基礎設施落后,科教、文化、衛生備件差。經濟收入來源少,產業結構單一,以種植烤煙、玉米、水稻和家庭式養殖業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術落后,農民經濟收入有限;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十五以來我鎮按照“到村入戶,整村推進”的原則,以貧困村為主戰場,貧困戶為對象,堅持“項目到村、資金到戶”的方針,立足本鎮實際,發揮自身優勢,依托項目拉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上級扶貧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全鎮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奮斗,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省級重點村工程建設
按照省、市、縣下達的馬過河鎮xx年省級重點村建設項目的任務指標,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積極組織實施。下龍井村全村總人口73戶317人,耕地面積1563畝,人均有糧470公斤。具體建設項目包括:投資16.3萬元硬化村莊道路5條2850平方米; 投資9.3萬元新建蓄水池1個60立方米,鋪設管道3.1公里;投資0.8萬元,改造中低產田地20畝;種植經濟林果核桃255畝,改良基本農田地25畝;投資0.3萬元建標志碑1座。該項目總投資26.7萬元,其中省級扶貧資金15萬元,群眾自籌11.7萬元(含群眾投工投勞)。目前該工程已全部建設完工,預計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驗收。
(二)貧困人口反貧率控制工作
加強領導,采取措施嚴格控制貧困人口反貧率。
二是堅持因地制宜搞好產業扶貧工程,為農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創造條件,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訓輸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力度,逐步提高農民工素質,加大農村人口的轉移力度,實現轉移脫貧。嚴格控制因自然災害、因上學、因病殘而反貧的比例,馬過河鎮xx年貧困人口反貧率為3.5%。
(一)農民文化素質低、觀念保守致貧。
文化程度低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勞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貧困。缺文化必然導致觀念的`落后,觀念落后是貧困的根源。貧困地區不少農民對商品經濟至今還很不習慣,他們一貫視農為本,寧愿守著土地受窮,也不愿昌險出外經營工商業;許多農民聽天由命,消極悲觀,缺乏信心和勇氣,把希望寄于“老天爺”風調雨順;依靠國家支持,救濟的“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視吃救濟、拿補貼為理所當然;觀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術,甘愿受窮。
(二)缺耕地致貧。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主要經濟收入依靠單一的種植業,由于耕地少、技術落后、農民文化素質差,不能適時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從種植業獲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農業保障體系不健全致貧。
由于自然條件惡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絕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飯;農村專業協會數量少,涉及領域不廣,帶動能力不強,信息渠道不暢,農民文化程度低,駕馭市場能力弱;投入到農業實用技術上的培訓費十分有限,加之農技推廣體系不健全,農民缺乏實用技術,農民增收十分困難。
(四)自然災害致貧。
因災貧困是目前絕對貧困最根本的原因,對這種貧困,脫貧速度慢,是比較難以改變的一種貧困。
(五)因病、殘致貧。
農民還沒有享受醫療保健待遇,農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負擔,一年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病稍大一點,一般農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貧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本來就少,農民家庭成員中,如果有人生大一點的病,就會給貧困的家庭帶來更加貧困,如果是大病,只有聽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殘疾,也是導致家庭貧困的根源。
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工作總結篇四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一、明確思路,確定工作計劃。
根據《區困難群眾幫扶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的通知》幫扶組[2020]1號)及《區2021年城市困難群眾幫扶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及時修訂了區商務局困難群眾幫扶方案。
二、落實走訪制度,確保工作落實。
春節、端午節前夕,走訪鎮村村民,了解困難戶家庭情況和實際需求。今年以來,我局走訪慰問呂炎坪家2次,送去米、油、春節大禮包等物資6件,慰問金2000元,以“接地氣、心貼心”的實際舉措和困難群眾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讓困難群眾如沐暖陽。
在轄區企業中廣泛開展社會責任主題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困難群眾幫扶工作的重要意義、確定標準、幫扶政策等內容。組織愛心企業向幫扶戶捐贈物資,聯系愛心企業與困難戶施行長期結對。
四、宣傳惠民政策,取得幫扶實效。
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工作總結篇五
一、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為了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領導,管理及跟蹤工作,市教育局高度重視,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領導機構,建立健全組織,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的機制,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學習教育以及生活等教育,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順利開展,這樣有利于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二、健全制度,制定方案。
三、多措并舉,全力關愛。
1、是開展結對關愛系列活動。積極動員志愿者、教師等社會力量,廣泛開展與特殊群體學生“一對一”結對關愛活動,為特殊群體學生尋找“代理媽媽”,使遠離父母的特殊群體學生“心有人愛、身有人護、學有人教、難有人幫”。例如,一實小為宋冠霖、劉原竹、董子碩、宮珺爍4位特殊群體學生找到了代理媽媽,通過與結對兒童面對面交談、與結對兒童家長交流、與結對兒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學習、心理上給予“特殊群體學生”足夠的幫助。
2、是建立“特殊群體學生之家”。針對學校特殊群體學生相對集中這一情況,我們要求有條件的學校在學生處建立了一個特殊群體學生之家,提供學校電話給他們與父母親隨時通話?!疤厥馊后w學生之家”常年有兩名教師現場指導。
3、是配備“留守兒童教師媽媽”。積極動員離急需關愛學生家近的老師們,爭做“留守兒童教師媽媽”,讓這些留守的兒童不再孤單,對于學困生,“留守教師媽媽”會指導他們的學習;對于缺乏關愛的孩子“留守兒童教師媽媽”則與他們一起游戲一起學習……“留守兒童媽媽”她在走訪慰問后,不忘關注他們的生活情況,并拜托鄰居們都能伸出手來幫助困難家庭,得到了熱心群眾的積極響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