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是一種常見的書面形式,用于傳達信息、分析問題和提出建議。它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包括學術研究、商業管理、政府機構等。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報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對口支援總結報告篇一
今年來,我院接受安國市中醫院對口支援,為提升我院衛生服務水平、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城鄉衛生一體化、發展基層衛生服務,在物力、財力、技術支持、人才培養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的重大決策和舉措,有利于提高基層醫院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水平,為農民就近提供質優、價廉、便捷的醫療服務,有利于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利于加速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有利于促進城市醫療資源合理流動,促進城鄉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均衡、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提高基層醫院臨床和醫技科室的服務能力和診療水平,加強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和重大疾病的醫療救治;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提高基層醫院管理水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決策和舉措。中醫院在對口支援我院期間,歸納起來有以下重要舉措。
1、領導重視,精心組織,明確任務,最終實現了帶好一所醫院,服務一方群眾,培育一批人才的目標。
2、中醫院院長趙志坤同志今年四月份在百忙中親自來西城鄉黨委、政府共商我院發展大計,關心我院的發展。
3、每年簽訂援助協議,建立了定點支援關系。
4、在對口支援期間,投入了耳鼻喉部分設備。
5、每年選派3名思想作風好、業務水平高、管理能力強、身體健康、能夠指導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醫務人員開展工作。派駐的醫師實際工作能力強,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有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意識。
6、在派出醫院和派駐人員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臨床科室健全了,診療科目增多了,醫療設備充分利用了,進一步緩解了當地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7、派駐人員通過組織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專題講座各種臨床帶教形式,為我院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使他們成為鄉鎮衛生院的技術骨干,為我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緩解了我院人才技術短缺的嚴重問題。
8、人員培訓方面,我們的人員長期保持輪流到中醫院進修學習。每年至少接受2名衛生技術人員免費進修各種專業學科;在舉辦學術講座、交流會、專家講座等活動時也通知我院派員參加。
9、凡下派我院的人員都是捧著一棵心來,不帶一根草去,對他們單位、個人的利益都受到較大的損失,但他們無怨無悔。
經過上級醫師的帶教我院科室有了技術水平的提高,如:耳鼻喉科、針灸科老師的帶領下使我院填補了兩項科室空白,并開展了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受到了廣大患者的好評。
對口支援總結報告篇二
一、工作思路: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方旺中心學校與金馬中心學校結對子”,成為“手拉手學?!薄=荒陙恚瑑尚ig建立聯系紐帶,加強學校間的交流,采取“由點代面”的支援方式,共享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二、工作舉措:
一年來,兩校進一步加大對口支援的力度。堅持求真務實的原則,精心組織、周密實施,對口支援工作,做到“四有”,即有組織領導、有階段性計劃、有實施方案、有檢查督導。以此推動結對、幫助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運作。
(一)在教師培訓提高方面給予指導:
骨干到我校授課、聽評課,力爭使我校教師在管理理念、教學思想、教學管理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
(二)在學校常規管理方面給予指導:
一年來,我校每學期均安排學校行政人員到金馬中心學校參觀學習,交流探討。通過實地考察,觀摩研討,我校行政人員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工作成效:
一是兩所學校的領導有了新的辦學理念,明確了辦學目標。二是我校教師在交流活動中,感受到了不同的管理模式,認識了規范管理的重要。
三是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得到了共享,促進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農村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總而言之,開展教育對口支援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事,對口支援工作是一項歷史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將繼續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校發展需求,加強交流,虛心向支援學校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努力開創學校發展的新局面。
對口支援總結報告篇三
通過請省二院專家來院幫扶、到省二院進修等多種方式提高業務水平,醫療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了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一是全面開展醫療工作,包括坐診、查房、會診、疑難病例討論、手術、講座等。
二是開展傳、幫、帶工作,為充分發揮每名專家教授的專業所長,我院有計劃的對全院業務骨干進行輪訓,讓他們把自己的臨床經驗、專業技能面對面的傳授給我們,把帶教工作落實到實處。
三是開展教學活動,專家們定期安排培訓講課時間,科學設置講課內容,每年開展1—2次全院培訓大課,共計參加科內20余次疑難病例討論,提高了我院醫療水平的診斷能力。
四是開展臨時性醫療支援,專家們不僅對幫扶科室進行全面幫扶,還開展了臨時性醫療支援活動,暖冬行動下鄉義診10余次,使廣大的農村患者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省級醫療專家的優質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五是為我院免費培訓進修醫師13人,進修期均為半年至一年,13位進修人員反映挺好,學到了專業知識及管理經驗。
經過技術幫扶與合作,省二院切實結合我院和我縣情況,為我院帶來了長期發展。
(一)推動醫院經濟和社會效益情況。20xx年我院就診人數明顯增加,門診人數至今為止達614839人(次),住院人數33720余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均有進一步增長。我院經濟效益得到明顯提高,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二)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情況。在省二院專家精湛的醫療技術,高尚的醫德醫風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專業領域的指導下,我院先后開多項新技術、新項目。如:4.5小時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心包穿刺術+置管術、腹腔鏡下雙側輸卵管成形術、mtt技術在肌骨痛中應用、后激素注射;耳內鏡手術、乳腺穿刺活檢、心包穿刺術、骨髓活檢、腹腔穿刺置管術等一系列技術項目,提高了我院技術水平,做為維護一方百姓健康的有力保障,是我院影響力提升,降低了患者到上級醫院就診費用,增進了醫患關系融洽。
(三)方便群眾就醫,省二院派駐高年資專家定期來我院坐診、查房、會診、疑難病例討論等活動。迎來了患者的廣泛贊譽。對在我院不宜診治的疑難病例及時轉診,為方便患者就醫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增加了群眾對我院的認可程度。
(四)推動了衛生行業作風建設。各位專家以精湛的醫療技術和高尚的醫德醫風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社會的認可,多次拒收紅包和吃請,對我院衛生建設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五)協作醫院工作情況,為把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知識留在臨城,我院縣有條件不易診治的,進行了轉診。
下一步工作的想法,我們準備進一步加強醫療協作,盡可能多地安排我院醫務人員到省二院進修學習,對幫扶的科室要保持長期性,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和廣大患者就醫需求,以后適當調整幫扶科室。
省二院醫療隊的支援,使我院得到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醫療水平明顯提高,門診量大幅度增長,住院率大幅度增加,在他們的帶動下,我院醫療質量整體水平得到提升。
對口支援總結報告篇四
(一)成立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
(二)20xx年主要內容為:
(1)醫院管理方面:開展醫療、護理、院感、醫療安全管理培訓及指導。
(2)技術援助:由外科、內科、肛腸科安排對口支援中心衛生院進行醫療技術、手術、查房指導,門診住院診療工作等援助。
(3)人員培訓:各科接收區鄉中心衛生院人員進修免費。
(4)設備物品支援:提供部份基藥及一次性醫療用品。
醫務科按照醫院對口支援計劃,制定了醫療幫扶工作計劃,指定1—2個科室對口支援各鄉衛生院,按時派駐人員到鄉衛生院上班給予技術援助,全年共下派醫技人員到區鄉衛生院共4名,開展診療病人1000余人次,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112人次,提高了受援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1、我院面臨人員少,工作壓力大、業務繁忙,人員難以落實,存在顧此失彼的現象,需要周密安排合理調配。
2、少數人員下鄉工作責任差,不認真開展現場和學術講座,實施效果差。
3、對工作實施管理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
對口支援總結報告篇五
4月10日至12日 劉淇率團調研
北京援疆五大示范項目啟動
廣東 喀什地區疏附縣、伽師縣、兵團農三師圖木舒克市
4月12日至16日 汪洋率領廣東省考察團在新疆喀什調研
深圳市喀什市、塔什庫爾干縣
4月12日至16日 王榮率深圳市考察團在新疆調研
江蘇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對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詳細]
4月18日至20日 梁保華率江蘇代表團在新疆調研
上海喀什地區巴楚縣、莎車縣、澤普縣、葉城縣
把支援重點放在群眾最為關注的民生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問題上[詳細]
4月7日 新疆與上海市就對口支援工作舉行座談會
山東喀什地區疏勒縣、英吉沙縣、麥蓋提縣、岳普湖縣
4月16日至18日 姜異康率山東省黨政代表團在喀什考察對口支援工作
浙江 阿克蘇地區的1市8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的阿拉爾市
4月7日至10日 趙洪祝率團調研
浙江進一步加大對口支援新疆力度
遼寧
塔城地區
4月10日至11日 王珉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進行調研
河南
哈密地區、兵團農十三師
河北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兵團農二師
4月19日至21日 張云川率團調研
陳全國:扎實做好對口支援新疆工作
山西農六師五家渠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
以企業為骨干,與新疆各族人民友好相處,實現互利共贏[詳細]
4月21日至23日 張寶順王君率團赴新疆考察調研對口支援工作
湖南吐魯番地區
湖北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精河縣、溫泉縣與兵團農五師
4月28日至30日 羅清泉率隊在博州調研 研究落實湖北對口援疆工作
安徽和田地區皮山縣
天津和田地區的民豐、策勒和于田三個縣
采取10項措施做好新一輪對口支援工作[詳細]
4月13日至15日 張高麗率團調研
天津對口援疆落實十項措施
黑龍江
阿勒泰地區福??h、富蘊縣、青河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師
4月22日至25日 栗戰書率團赴新疆考察工作
江西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
4月10日至12日 蘇榮率江西省代表團在新疆調研
吉林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哈巴河縣、布爾津縣和吉木乃縣
湖北省8年對口支援新疆博州基本情況
湖北省8年對口支援新疆博州基本情況
一、新疆博州概況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簡稱博州)位于新疆西北部,面積2.7萬平方里,312國道橫貫全境,與哈薩克斯坦接壤,邊境線長380公里,這里曾是唐代絲綢之路新北道要沖。全州有蒙、漢、維、哈、回等民族35個,總人口45萬。其中漢族約占67%,維吾爾族7萬人,哈薩克族約4萬人,蒙古族近3萬人。州轄博樂市、精河縣、溫泉縣、阿拉山口口岸管委會、賽里木湖風景區管委會和新疆建設兵團農五師及11個團場。目前,全州上下政通人和,百業俱興,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防鞏固,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湖北省援疆(博)基本情況
一、維護民族團結、維護新疆穩定,以講政治的高度,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以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給予很大支援,為推進新疆博州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干部援助情況
按照“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十二字方針,自1999年以來,先后選派了3批援疆干部、教師和醫生共計105人赴疆工作。8年來,全體援疆干部牢記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真情融入博爾塔拉這片“青灰色的草原”,與各族干部群眾和諧相處、共謀發展,以建設新疆,發展新疆,穩定新疆為己任。受到了當地各族干部群眾的認可和好評,樹立了荊楚兒女的良好形象。一是在精神狀態上,他們以高昂的斗志,到艱苦的環境中去實現人生價值;二是在工作作風上,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新疆精神;三是在工作思路上,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進取心,勇于開拓,大膽實踐,為新疆帶來了新思想、新觀念和新管理方式;四是在工作實踐中,注意擺正位置,自覺維護民族團結,認真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虛心向當地干部和群眾學習,積極獻計獻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援疆干部大多正值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家庭負擔重和困難之時,可以說每位援疆干部、教師、醫生在新疆工作期間都經受了身體、心理、工作和生活上的嚴峻考驗,第三批援疆干部已先后有6位同志的父母親因病去世,沒能床前盡孝,還有4位同志由于路途遙遠也沒有及時趕回家為老人盡孝送終。有不少同志的家屬生病住院,孩子開學就業都沒有盡到責任。可以說,我省的援疆干部、教師和醫生是一支政治堅定、作風過硬、素質較高的隊伍,是一支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生力軍,是一支團結和幫助新疆各族群眾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現代化建設的堅強力量。
(二)項目援助情況
按照“分片負責、對口支援”的原則,黃石市、天門市對口支援新疆博州博樂市;鄂州市、仙桃市對口支援博州精河縣;宜昌市、潛江市對口支援博州溫泉縣;省直有關部門對口支援州直機關。8年援助項目77個(含6個對口支援市),以及省直相關部門對口扶持和捐贈物資折合資金共計1.0214億元。其中省本級援建項目17個,援助資金6340萬元;6個對口支援市援助資金1739萬元;省直相關部門對口援助資金2134萬元;捐贈物資(21輛越野車、自治區50周年大慶禮金500萬元;博州50周大慶禮金50萬元等)折合資金1061萬元。上述援建項目涉及市政交通、文化教育、科技衛生和社會穩定等各個方面,幫助博州建成了一批具有標志性,公益性、永久性的建設項目。有效地緩解了博州的投資環境,為博州的經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企業合作情況
對博州除了扶持必要的項目外,還積極探討兩地企業對口雙向開發。充分利用新疆與內地兩種市場、兩種資源,在結成利益共同體的建設上也有所突破,目前已有40多家湖北企業組團訪問博州。通過政府積極引導,援疆干部牽線搭橋,湖北省供銷社與博州供銷社開展棉花購銷合作,規模不斷擴大,正積極努力使博州棉花直接進入武漢棉花交易市場。中南冶勘院已在博州投入巨資進行礦業勘探,前景十分良好,同時積極推動湖北新疆商會的籌建,為兩地經貿合作搭建新的平臺,推動鄂博經貿合作、技術協作、投資合作、礦產開發、制造業等領域延伸。
(四)智力援助情況
針對新疆博州人才匱乏,醫療和教育條件較差等狀況,積極采取接進來,派出去的方式,加強人才培養和人才儲備。8年來,針對博州經濟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針對“發展規劃、新型工業化建設、城鄉建設、公共財政體制、發展職業教育、加強新聞宣傳”等方面,積極與湖北省有關方面進行聯系,從三個方面探索博州急需人才培訓的渠道和途徑。一是依托湖北省委黨校、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工業大學、湖北教育學院、武漢科技學院等院校實施專業對口培訓;二是從財政、建設、教育、衛生、廣電、報社等系統選派博州黨政干部到湖北掛職鍛煉,目前,從上述兩個渠道為博州共計培養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950余人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三是通過舉辦研討班、開展專題講座、邀請湖北專家到博義務講學等多種形式,在博州本地培訓各類人員超過3000人次。同時針對博州急需幫助的一些領域,還積極與省直有關部門聯系,先后派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文物管理等方面的專家赴博州進行短期技術指導。在基礎教育方面,自從我省援疆教師到博州援教以來,博樂高中已先后有5人考取清華、北大。2007年博州高考再創歷史最好水平:本科線比例達44.58%。另外還實施了高校對口扶疆行動,湖北省屬12所高校為博州專門設立了65個對口定向招生扶貧計劃。舉辦鄂博兩地職業技術教育聯合辦學,目前已簽定三個班共160人的人才培訓協議。今年九月份即可啟動。
(四)廣泛交流,密切聯系
8年來,為促進鄂博兩地的密切聯系,先后有周堅衛同志、蔣大國同志、劉友凡同志、黃遠志同志、鄧道坤同志等省領導率團赴博州考察,并與新疆自治區黨委、政府座談,交換意見,明確湖北援疆工作方向和重點。此外,宜昌、黃石、鄂州、潛江、天門市等組織黨政代表團訪問博州。省領導及市領導率團赴疆考察,不僅現場研究解決問題,推動援疆工作,還進一步加強了兩地感情。
三、博州對我省下步援疆工作的主要想法和要求
(三)請求湖北省委、省政府多為博州企業牽線搭橋,推動博州的經濟建設,提升博州經濟發展速度,增強造血功能。
(四)請求我省適當加大資金援助力度,隨著2005年中央對援疆工作在局部上的調整和鄰近對口支援省份援助力度加大,也要求我省相應的加大資金援助力度。
四、下一步援疆工作幾點建議
援疆工作也已經進行了8年,博州社會經濟已發生的重大變化,在今后一個時期的援助工作向縱深發展的同時,要與時俱進,遵循新的指導思想和新思路。援疆工作也要圍繞胡錦濤、賈慶林同志批示和俞正聲同志講話及省長辦公會議精神,突出工作重點,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牧民生活水平。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市場經濟客觀規律,充分發揮兩地優勢,有效利用當地資源,立足“三個轉變”大力發展特色農副產品深加工,培植特色名牌產品,增強博州綜合發展能力和經濟實力,切實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提高農牧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2、繼續采取“政府推動,企業跟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方式,努力推廣華新水泥援助模式,積極動員一批優秀企業到新疆博州投資興業,擴大湖北援疆影響。
3、進一步加大鄂疆兩地人才交流力度,為新疆博州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后備力量。目前,制約博州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高素質的勞動者,而我省科研實力較強,是中國重要的科研基地,湖北的高校、湖北的院士,在全國占第三位。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發揮湖北科教大省的優勢,建立一個長效機制,通過舉辦研討班,開展專題講座等形式,更多地為博州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為博州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礎。
2001年至今,內地41所高校已與新疆12所高校建立對口支援關系
援疆10年:新疆高教步入快車道
8月31日,全國科教援疆工作會議在烏魯木齊舉行。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牽頭,22所知名高校組成3個團隊對口支援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塔里木大學。這是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規劃綱要,創新對口支援模式、豐富對口支援內容、提升對口支援能力,推進新疆高等教育跨躍式發展的重大舉措。
早在2001年6月,為了貫徹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教育部啟動“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確定北京大學與石河子大學建立對口支援關系。之后,2005年6月,教育部和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內地41所高校開始對口支援新疆高校中符合學科結構調整需要、急需發展又具有一定基礎的85個一級學科。在一系列對口支援政策的支持下,近10年來,新疆高等教育已步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受援校學科建設整體實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2005年在全國第十批博碩士學位授權審核中,我校新增7個博士點,其中工科博士點4個,實現了零的突破。這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密切相關。通過新增博士點、博士生導師和西安交大的專家力量,加強了我校工科的學術團隊建設,科研和人才培養水平得到提高?!毙陆髮W黨委書記李中耀說。
記者從新疆大學了解到,西安交通大學在對口支援新疆大學的過程中,十分重視加大對新疆大學工科專業的支持力度,為實現新疆大學盡快從文理類的綜合性大學向理工類的綜合性大學轉變奠定了發展基礎。
“對口支援工作伊始,北大確立重點扶持我校漢語言文學、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藥學四個專業。5年來,4個專業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石河子大學黨委書記何慧星對記者說。
在北京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內地對口高校的支持下,石河子大學結合學校發展定位,努力凝練學科發展方向,建立了與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六大學科群。在北大專家的指導幫助下,石河子大學共獲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在藥學方面申報新專業1個、碩士點1個,立項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兵團級重點實驗室1個,合作申請國家“973”前期預研項目1項,聯合申報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級科研項目3項;生物技術方面,與對口支援學校共建植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加強實驗課教學,提高綜合類、設計類實驗課程的開課率,申報國家“863”轉基因項目獲得立項。使石河子大學博士點和文科碩士點取得零的突破。
截至目前,新疆共有碩士學位授權單位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4個,碩士點303個;博士學位授權單位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個,博士點26個。
推動新疆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上新臺階
何慧星告訴記者,在對口支援過程中,北大還通過與石河子大學互派掛職干部,幫助提高管理水平。掛職干部管理經驗豐富,管理理念新穎,管理思路明確,管理方法科學,既能出成績,又能帶隊伍,為學校的管理隊伍注入了新鮮活力。同時,北大接受石河子大學10名中層干部到相關部門掛職,加強了兩校干部交流。
為提升新疆高校在職教師的學歷層次,內地各高校積極招收新疆高校教師在職攻讀學位,并在學費上給予優惠。據不完全統計,在“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和“援疆學科建設計劃”的支持下,支援高校共招收新疆受援高校在職教師850余名攻讀學位,其中490名在職教師攻讀博士學位,360名攻讀碩士學位,接受自治區受援高校在職教師訪學、進修達1000余人次,接受自治區受援高校干部掛職鍛煉192人次。支援高校到自治區受援高校掛職干部164人,院(系、處)級比率達50%以上,來疆支教、講學的專家教授達593人。
在對口支援活動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支教人員,如北京大學受到胡錦濤總書記題詞“為人師表,品德高尚”的孟二冬教授等,他們有的積極投身于受援高校的教學改革和學科建設工作中,有的為新疆高校積極引進科研合作項目,還有的為了更好地完成援建工作,主動要求延長掛職時間或者在援助工作期滿后,仍然保證抽出一定的時間回到受援學校工作。在對口支援精神的鼓舞下,新疆高校的學風、教風、研風煥然一新,廣大教師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喜人的變化。
合作開展科研實現支援高校和受援高?!半p贏”
新疆大量的特色資源和獨有的地理環境,為新疆高校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向,而支援方高校擁有先進的實驗設備和高水平的研究人員,雙方高校聯合開展科研項目申報,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的前景十分廣闊。據不完全統計,通過“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和“援疆學科建設計劃”的實施,新疆12所受援高校和支援高校共合作申報各級科研項目136項。
其中,新疆大學立足新疆資源優勢開展科學研究,與支援高校聯合申報50項科研項目;新疆農業大學和對口支援高校已共同申報27項合作科研項目,在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功后,主動邀請北京林業大學的科研人員參與研究,并提供科研經費。同時,自治區教育廳也經過爭取出臺了有利政策,積極鼓勵對口支援雙方高校圍繞新疆實際情況,共同申報科研項目,推動了對口支援工作的落實。事實證明,聯合開展科研是一項利在雙方的“雙贏”舉措,它在對口支援的協作機制中所發揮的作用已經越來越重要。
對口支援形式不斷創新,內容不斷深化
合作共建科研基地是對口支援的一個創新“動作”。中山大學已經就共建新疆法醫司法鑒定所、新疆醫科大學法醫研究所和法醫學教學與科研合作基地事宜與新疆醫科大學達成協議;南京大學捐贈了價值150萬元的儀器設備與伊犁師范學院共建凝聚態物理與材料設計研究所;新疆農業大學與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5所內地高校聯合成立了“對口支援和援疆學科建設新疆農業大學工作委員會”。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供“第二校園經歷”成為對口支援的另一個亮點。新疆醫科大學委托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培養七年制臨床專業學生學習基礎課程,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積極性,顯現出明顯的學習效果;新疆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共同探索和制定新的培養機制,2009年在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聯合招收了25名本科生,培養方案由兩校共同制定,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由兩校聯合頒發。此外,在教育部的積極協調和大學出版社協會的大力支持下,部分支援高校開展了向新疆受援高校捐贈圖書的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各支援高校共捐贈各類圖書30萬冊,價值近600萬元。
這些做法既是對口支援形式的創新和延伸,也是對口支援內容的豐富和深化,為下一階段高校對口支援工作的深入持續開展提供了許多新的思路。(本報記者 蔣夫爾)
對口支援總結報告篇六
首先我代表xx醫院熱烈歡迎xx醫院巡回醫療、教學活動專家到我院指導、講學。這次專家到我院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將極大推動我院醫療技術水平邁上更高臺階。在此,對專家的指導和幫助表示衷心地感謝。
自從20xx年xx醫院開始對口支援我院,到現在已有3年多時間,在這期間,xx醫院對口支援我院工作,對在提升我院醫療技術水平、服務水平和人才培養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xx醫院在對口支援我院期間,歸納起來有以下五個方面的重要舉措:
1、領導重視,精心組織,明確任務,最終實現了帶好一所醫院,服務一方群眾,培育一批人才的目標。
2、每批選派5至6名思想作風好、業務水平高、管理能力強、身體健康、能夠指導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醫務人員開展工作。派駐的醫師實際工作能力強,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有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意識。
3、在派出醫院和派駐人員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診療科目增多了,醫療設備充分利用了,進一步緩解了當地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4、派駐人員通過組織查房、手術示教、疑難病例討論、專題講座等各種臨床帶教形式,為我院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使他們成為我院的技術骨干,為我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緩解了我院人才技術短缺的嚴重問題。
5、在人員培訓方面,我院衛生技術人員輪流到xx醫院進修學習。xx醫院每年接受我院衛生技術人員免費進修各種專業學科。
總之,xx醫院對口支援我院,使我們深深體會到了對口支援工作給我院帶來的明顯變化,受援的科室在規范管理、規范行為、規范操作、規范診療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改善,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服務質量不斷提高,門診量、住院人次同比增長,患者及社會滿意度不斷上升。我們決心,一定緊緊抓住對口支援難得的機遇,在各級領導關心支持下,在各位專家的精心指導下,在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進一步規范醫院管理,提升醫院綜合實力,促進對口支援工作健康持續發展,使我院的各項醫療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對口支援總結報告篇七
一、醫療任務完成情況:以十三項醫療核心制度的落實為基礎,建立科學的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磨店鄉呼吸內科的基礎醫療管理水平。共完成門診500多人次,健康體檢400多人次,義診50多人次,并協助完成會診及疑難病例討論5人次。以有限的藥物和檢查手段,盡量給予病人滿意的治療。在臨床工作中注重隨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宣教,增加群眾的健康知識及防病、治病的意識。
二、在院內對衛生人員進行技術培訓6次,業務講座培訓人數達100人次。將一些新的學科進展帶到基層醫院,充分發揮我的特長。對于住院醫生和門診醫生,言傳身教并嚴格要求,通過病例的分析,幫助他們盡快提高業務水平。
三、將病歷書寫、查房制度等基本醫療管理制度切實的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促進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管理水平的提高。每周和住院醫師進行一次大查房,并根據工作體會,為其提供了多條合理化建議及改進措施,為其發展獻計獻策。
四、我從基層醫務工作者身上學到了如何與患者更好的溝通,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使患者的依從性更好,有利于疾病的治療。他們的團結協作、吃苦耐勞、嚴謹治學、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和敬業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個月中,我和他們一起工作和生活,患者及家屬對我們的服務態度及醫療水平給予了肯定,受到了廣大基層醫務工作者及院領導的一致好評。大家相互交流經驗及教訓,做到邊學習,邊交流,邊思考,在相互學習中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在衛生支援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磨店鄉衛生事業已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醫院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病人就診環境明顯改善。但現今基層醫療衛生水平與我們國家小康社會所要求達到的醫療衛生水平還有一定差距,農村廣大居民的衛生健康知識有限,對一些常見疾病的認識不足。在下鄉支援醫療活動中,我們深切的感受到群眾對健康知識的渴求,需要醫療衛生工作者進一步深入基層進行宣傳。進一步加強新時期的農村衛生工作,是繁榮農村經濟、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村穩定的重要條件,是增強農民素質、提高農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單位)***(姓名)
2011年10月
對口支援總結報告篇八
經過一年時間的支援工作,對提高鄉鎮衛生院醫療技術水平、服務水平、人才培養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F將一年工作總結如下。
1、201x年,我院共選派了19名思想作風好,業務水平高,管理能力強,身體健康,能夠指導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醫務人員開展工作。派駐人員通過組織查房、手術示教、疑難病例討論、專題講座、醫療文書書寫等各種臨床帶教形式,為受援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緩解了基層衛生人才技術短缺的嚴重問題。
2、我院不定期組織醫務人員到對口支援醫院開展義診、專題講座等活動,并充分考慮到基層醫療工作的特點,在義診的同時,為基層醫護人員舉行健康教育。
3、免費接收受援醫院人員進修人員2人,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要求,挑選經驗豐富、帶教能力較強的醫務人員進行一對一帶教,確保進修人員能夠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4、廣泛宣傳,通過報紙和院內宣傳欄等途徑,廣泛宣傳對口支援工作項目開展情況。讓人民群眾了解和感受到實施"千名醫師下鄉村"工作是國家解決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一項重大舉措。
201x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醫院對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與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和對口支援地區的需求與期待還有一定差距。一是根據我院實際情況,我院能投入到對口支援工作的參與人員有限;二是經費不足,主要是人力資源支持,在以后的對口援建工作中,我院會不斷總結各項經驗,取長補短,加大投入和參與力度,使我院的對口支援工作更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