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首先必須開頭要開門見山,既要一下子抓住聽眾又要提出你的觀點,中間要用各種方法和所準備的材料說明、支持你的論點,感染聽眾,然后在結尾加強說明論點或得出結論,結束演講。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演講稿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青春文學演講稿篇一
大家晚上好!
我叫劉筱曄。“筱”是小竹子,“曄” 是日光。“筱曄”也就是沐浴在陽光中的小竹子了。
竹方破土時為筍,筍已有了竹子的堅韌,因為心中有成才的信念,所以才能沖破泥土的阻撓見到明亮的晨曦。打小愛讀書的我心中也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要在文學的世界里盡情暢游,并將漢語文學的精髓發揚光大。正是帶著這美麗的夢想和對文學的熱情,我今天來到這里,站在此處告訴大家:我要競選文學社編輯部部長。
竹子要成林才能顯出茂盛披拂而愈發有生機。同學們——朋友們——兄弟姐妹們。我們是一個集體。有句廣告詞說得好,“比賽是5個人的事。”竹子“未出土時先有節,已到凌云仍虛心。”無論在哪個位置上,我將謙恭地與大家打成一片,為這個集體凝聚力的增加盡我所能。我愿意一起打造一個嚴守紀律的隊伍,一個整齊活潑的隊伍,一個溫暖如家的隊伍。既然一同選擇了遠方,我愿與大家并肩風雨兼程。
所以,請大家予我一個機會,承擔起這個責任的重量。我將微笑接受,沉著應對,張起文學的風帆,和兄弟姐妹們一同遠航。請記住,我是陽光下的竹子——劉筱曄;我,競選文學社編輯部,部長。
青春文學演講稿篇二
謝老師,您好!
我校文學社是個優秀的團體組織,是我校文學愛好者的搖籃。假如我能當上社長,首先我會積極向同學們宣傳我們文學社,鼓勵同學們來加入我們文學社,讓每一位同學認識到能參加文學社是一種榮幸。使我們文學社能得到更大的發展,成為紅旗實驗小學清水文學社中的佼佼者!其次,我們文學社應該培養大家的寫作興趣,樂于寫作、踴躍投稿。
在老師的指導下,提高社員的自身素質與寫作能力,使稿件的質量逐步提高。俗話說:官當不好是能力問題,人做不好是品德問題。如果我有幸競選上社長,將會謙虛、勤奮、誠實,虛心接受同學們的意見,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使文學社真正成為文學愛好者的樂園!我會帶著一份感恩的心,感謝你們給我的機會;我會帶著一份努力的決心,踏實地開展各種活動;我會帶著一份自信,成長、快樂、前進!請你們放心,我不會辜負您的期望,我一定會成為一個好社長!
最后,我只想說這樣一句話,如果給我一個展示和奉獻自己的舞臺,那么,我會在今后的工作中,用我的真誠,用我對工作的投入感動你們,報答你們!謝謝!
青春文學演講稿篇三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相信今天演講的主題很明確,我要演講的是"祖國在我心中"。
在很小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教我唱道:"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當二年級時,我加入了少先隊,才知道"祖國"這兩個字多么響亮。我們的祖國,有著5000年歷史的長河,是一個中外聞名的文明古國,有著高度的華夏精神;我們的祖國,擁有過屈辱而黑暗的歷史,清政府的無能,但祖國總能乘風破浪,與實力懸殊的敵人不屈地戰斗,戰士們為祖國獻出了年輕的身軀,支撐著中華兒女的脊梁,走向未來美好的明天!
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宣布中央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這塊東方的土地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打開窗,我看見春風吹進億萬扇窗門,聽到"春天的故事"響徹大江南北。
秀美的河山,雄偉的長城,滔滔的黃河,摩登的大廈,這就是我的祖國,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家,不及科技發達的日本,不是面積最大的俄羅斯,而是地球板塊上的一只雄雞--中國。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的飛騰,打動了我們心里的每一根弦。這一年一度的國慶節來臨了啊!今天,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中國絕對是好樣的。
今晚我的文學興趣很濃,為這句“身平情淡忘塵夢”,推開桌上的雜物,紙筆請出,開始寫一些東西。
“身平情淡忘塵夢”,校園抒情文學比賽演講稿反復吟誦這一句,它的下一句,我知,但正如它是下一句,有意將它放于身后。
說這句話的人,定是個重情的人,情淡情深,我們不知,也許自知。淡泊情感,淡泊塵世。可是忘塵夢,忘塵夢有太多的思緒夾雜。
你是忘了塵世的夢?校園抒情文學比賽演講稿忘了塵世還有你的夢?或是你忘卻塵世,物我兩忘的夢你的路你的人生你的塵世?情淡而忘塵,卻是情淡而肆無忌憚的夢。夢是夢,夢似夢。沉醉與夢中之人,自是情濃到九宵,出了境界而淡了。如若你因情淡而忘卻塵世中尚有夢與理想,你有意無意逃避悲痛與世俗的思想展露無遺。
我們不去計較這情淡,管他是淡泊明志了,還是淡化思想看透人生,塵世的夢終究不可能忘掉與不做。你只能似瘋子般瘋狂地追逐被你有意淡掉的實而銘記于心的夢與情。
我喜歡夢,忘塵地夢是我可望的境界。localhost忘卻塵世的夢,我不想徒勞自己的精神與體力。愛夢的人,有夢的人,思想與靈魂會飛的人,校園抒情文學比賽演講稿是財富。是人類的財富也好,上帝的優秀作品,亦或是上帝戲謔你本無緣改造卻一本正經想破眉頭的玩笑作品也好。這類人,我是需抬手去觸他們的。因為他們是閃耀在我上空的光芒,倘若我有幸沾到一點光,我也許被灼傷的痛苦,也微笑敬畏恭敬謙卑地讓他們撫慰我的臉龐。
情感與虛榮交織。繪出的東西,我們陶醉滿足。
身平情淡忘塵夢,想抽身而去的你,卻不知要背負多少傷痛與記憶。然而,背負的東西可以卸下,可以經日曬雨淋凝積更多的負累。校園抒情文學比賽演講稿所以有些人垮了,有些人卻將傷痛與回憶升華揮發。卸下這負累,就著夕陽與美酒我們將它交賦與路途與自然與空氣與路人。歷來鄙夷只愿活在記憶與過去中的人。重情不在形式,卸下不是忘卻而是珍藏。眼望地平線,我站在高處揮手吶喊,我情感的積累是在路上的體悟與珍惜。
身平情淡忘塵夢,我能悟出這“忘”字的灑脫,卻不是因了作者認為他珍貴,是因了我拾到的珍藏。
夢是忘不掉了,夢是無法不做了。沉醉于夢境的遐想,只怕我無法從夢中醒來。
情與夢相似,情于夢中生。校園抒情文學比賽演講稿可惜無人伴我入夢,情與愛也只能如成釀,不讓它輕易開封。只留香等待入夢的人。共品共飲共沉醉。夕陽從此同靈魂共墜落,朝陽從此與心靈齊升華。
望與忘相差甚遠。
忘是用心靈,校園抒情文學比賽演講稿望字只用壁上觀。自反駁這冷眼的望字,這冷漠的灑脫。我只抽身忘了忘,便有了望。靜坐觀望的生活態度是麻木許久的人慣用的。我們當用靈魂掙扎拯救行將就木的思想。雖是稻草于溺水人,卻是個體不甘墮落的表現。
沉沉睡去,不再回望。
陶淵明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偉大詩人。顯然,他不是以詩的數量取勝,他的詩只有120余首,比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在詩歌的數量上都差很多。但他的詩歌非常有特色。在某些方面是別人無法達到的。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卒年史書有記載,這就是沈約《宋書·陶潛傳》:“潛永嘉四年卒,時年六十三。”永嘉四年為公元427年,以此推斷,他當生于公元365年,但也有人不相信宋書,考定他不是活了63歲,而是活了76歲,這就生于公元352年了。尋陽郡的柴桑縣(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的曾祖父是陶侃,東晉初年任荊州、江州刺史,封長沙君公。他的外祖父曾做過桓溫的長史。但陶淵明的父親可能死得很早,他少年時家道意境衰落。家道衰落中的人往往有兩個特點,一是敏感,二是注重精神生活。陶淵明也有這個特點。
陶淵明少年時接受了儒家的思想,原是有進取心的,但他在東晉時期,儒家的這種進取精神與社會現實必然有沖突。東晉是一偏安王朝,統治的地域很小,而政權是大世族地主的政權,內部矛盾尖銳。政治太亂,陶淵明的理想無法實現。他先后做幾次小官,二十九歲時做了一次州祭酒,時間不長就不干了。三十五歲左右去桓玄手下做事,做了大概一年多,辭職了。公元404年,他四十歲了,又離家出仕,做了劉裕的參軍。不久離開,又去建威將軍劉敬宣處做參軍,但劉敬宣不久辭職,他也辭職了。最后,他做了幾十天的彭澤令,辭職后就不再出仕了,開始了他的田園生活。
從這一經歷可以看出,他最終歸隱,一是他的性情不太適合做官,第二也是當時政局太亂。他幾次做官,實際上是給不同的人做,第一次是為東晉朝廷,第二次是在桓玄處,而桓玄是反東晉的,自己后來終于篡位,第三次是在劉裕那里,而劉裕正是通過起兵討伐桓玄最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權。陶淵明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中,又要做一個正直的官,是不可能的。歸隱實際上也是他的唯一出路。
從思想上說,陶淵明受到儒家和道家兩個方面的影響。他具有“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兩種志趣。儒家思想使他不能全然忘掉現實。他的詩歌內容的豐富性,詩歌高于其他隱逸詩人,其主要原因正在于此。陶淵明的詩歌大致可以氛分為詠懷詩和田園詩,前者有抱負、因而也有苦悶;他的田園詩主要寫的是他躬耕田畝的各種體驗,有對田園景色的欣賞,對在勞動中才有的與農民的親切關系,也有對生活困苦的體驗。這兩種詩歌中,詠懷詩有一個源遠流長的傳統。從《詩經》的《小雅》、《楚辭》的《離騷》、《九章》到《古詩十九首》,再到阮籍、左思,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詩人在創作時可以借鑒前人的技巧。田園詩就不同了。在陶淵明之前,幾乎就沒有田園詩,《詩經》有幾首寫的內容象是田園詩,但主要寫勞作的艱苦,應該叫“農事詩”, 在艱苦勞作中,是不能欣賞田園景色的。陶淵明是在詩歌題材的一個空白處開辟了田園詩這個藝術園地,獨立創造了田園詩的新形式,這是他的大貢獻。
而且,還應該注意到:陶淵明是一個士人,不僅僅是農夫,他寫的不是簡單的農事詩;另一方面,他確實又干了農活,這使他與后來的田園詩人也有所不同。后來的田園詩人只是欣賞田園景色,缺少象陶淵明那樣的對田園生活深切感受,他們的田園的美的,但往往不是那么親切,當然更缺少對田園生活中與農民關系的描寫。陶淵明的田園詩,比起前人固然是不比擬的豐富甚至也是后代人所未能達到的。
陶淵明的詩歌有自己的特點。對這些特點的總結卻不很容易。如鐘嶸《詩品》說他“文體省凈”,黃庭堅說他“長于沖淡”,朱熹說“淵明詩平淡出于自然”。都有道理,卻又有些不夠。蘇軾講:“淵明詩初視若散緩,熟視之有奇趣”。多少道出了陶淵明詩歌的秘密。陶淵明的生活是平易近人的,他品格、胸懷又遠遠超出同代人之上,這使他的詩歌有別人難于達到的高度。
陶淵明之詩與他的生活、為人一致。他作詩并不為了一種外在的目的,《五柳先生傳》說自己:“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寫詩只是自娛,生活中有了感觸就寫,一切如實說來,不用矯飾。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南北朝詩人大都不是這樣,他們寫詩主要是為了一種外在的目的。
就田園詩創作說,他因與田園息息相通,有別人沒有的感受,這使他在寫最平常的事物時,也往往能有自己的發現,詩歌因而顯出不平常的詩意。如寫:“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時運》)南風拂來,禾苗被吹得張開了翅膀。再如:“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和郭主簿》)好象涼爽能夠貯存在林下,可以隨時汲取一樣。寫田園景色,他不是為了寫景而寫景,但卻比苦心經營的描寫更出色,因為他的景與情的相溶合的。陶淵明將日常生活詩意化,而且將日常生活與高尚的理想結合起來,這是他的了不起的貢獻。與其詩歌的內容相適應,他詩歌的語言特點是自然、淺近、質樸。很少用典,也很少用渲染聲色的形容詞,如:“日暮天無云”,“種豆南山下”,“微雨自東來,好風與之俱。”但詩歌中的形象又是鮮明生動的,就語言說,這也是不易達到的境界。
《歸田園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故園。方宅十余畝,草房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既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前四句寫自己的“歸”,與“退隱”有不同。是回田園,更是自己本性復歸。“羈鳥”和“池魚”不單寫無自由,也是無安全。其后是對田園景物和詩人歸田生活的描寫,用白描手法描繪了一幅古樸雅素、淡泊寧靜的田園風景。接下來的四句是寫遠景,景色有些朦朧,卻有親切感和人情味。這也成為庭院的背景,烘托了小院的田園情趣。“曖曖”為昏暗貌,“依依”為輕柔貌。把詩人所居住的庭院置于這樣的背景之下,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整個畫面有虛有實,有遠有近,田園的景與態,情與趣,在詩人的筆下溶為一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又是從遠景、近景推到了特寫,寫出一種超脫的氣氛。這“虛室”是在自然田園的簇圍中的。詩人在自然田園中發現了世俗社會早已泯滅了的純真、和諧。最后一句水到渠成。“自然”的意思主要是自由。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車馬暗示了富貴,“采菊”引出一種“菊”的意象傳統。“見”與“悠然”是契合的。“真意”應為上古的自然淳樸的意趣,這是詩人面對山色“日夕”之時的一種瞬間的感覺。因此“欲辯已忘言”。
陶淵明的詩語言質樸無華,平易淺近,平中有奇,淡中有味,不加雕飾之中蘊含著豐富的形象。情感的表達也往往不是很強烈。這就是后來王國維所說的“無我之境”,王國維認為詩歌的'情感表達有兩類情況,形成兩種境界。一個是“有我之境”,他舉例是秦觀和歐陽修的詞,一個是無我之境,舉的就是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的這種感情特點,與詩人生活的田園環境有關。田園首先是一個安寧的生活環境,一般沒有什么重大的事件,不太容易激發強烈的感情。再說,“田園”是一個讓人感到熟悉的環境,太熟悉了,就不太會有濃烈的感情。同時也與陶淵明自己的心態有關,他把功名、事業,以及榮辱等都看得很淡。心中一片風光霽月。當然也就沒有太強烈的感情。這感情不是很強烈,但很真純。
后來的詩人,如唐代的田園詩人孟浩然,田園詩反而沒有陶淵明成就更高,這不是才華的問題,是心態的差異。陶淵明生活在東晉,社會非常亂,他對政治已經沒有什么期望,而孟浩然則生活在初盛唐,知識分子感到自己有希望,他自己對政治、功名也有期待。
陶淵明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的文章也很出色,《桃花源記》和《歸去來辭》都是名篇。他還有一篇寫愛情的作品《閑情賦》。這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很少見。文中寫有:“愿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余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意思是:愿化作她上衣的領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發出的香馨,可惜羅緞的襟衫到晚上便要從她身上脫去,長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還未發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帶呵,束住她的纖細腰身,可嘆天氣冷熱不同,變化之際又要脫去舊衣帶而換上新的有人認為這是“香艷文字”,也有人說,這篇賦寫的不是愛情,而是有所寄托。但即使是有寄托,他寫的感情也非常真切。對愛情沒有感覺的人連這樣的寄托文字也寫不出來。
陶淵明的詩歌受到人們的推重,有一個過程。南北朝時期對陶淵明評價不是很高。唐代詩人受他的影響很大,如李白等就如此,他的詩就有化用陶淵明文字的,白居易對他也很傾慕。但對他有更高評價,主要在宋代。蘇軾評陶淵明說:“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其他一些著名詩人和批評家對陶淵明也同樣備加稱揚。至此,宋人完全確立了陶淵明作為詩史上第一流詩人的地位。從此,陶淵明的地位不能動搖了。近現代,特別是五四以來,許多作家因儒家而受累,而陶淵明則因其率真的人格而更受尊重和愛戴。
民國時期,也有研究者從陶淵明詩歌不反映社會問題,而對他有批評。如聞一多就這樣說過:“《詩經》的時代過去之后,個人主義社會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而且實實在在就果然進到了個人主義社會。這時候只有個人,沒有社會。個人是耽沉于自己的享樂,忘記社會,個人是覓求‘效率’以增加自己愉悅的感受,忘記自己以外的人群。陶淵明時代有多少人過極端苦難的日子,但他不管,他為他自己寫下閑逸的詩篇。謝靈運一樣忘記社會,為自己的愉悅而玩弄文字——當我們想到那時別人的苦難,想著那幅流民圖。我們實實在在覺得陶淵明與謝靈運之流多么無心肝,多么該死——這是個人主義發展到極端了,到了極端,即是宣布了個人主義的崩潰,滅亡。杜甫出來了,他的筆觸到廣大的社會與人群,他為了這個社會與人群而同其歡樂,同其悲苦,他為社會與人群而振呼。”聞一多對陶淵明不太滿意,而高度贊揚杜甫。這有社會、時代的原因。
上個世紀后期,評價陶淵明時也有這樣的看法,即一方面承認他是杰出的詩人,另方面也認為他的詩歌沒有表現民眾的苦難。也缺乏對民眾苦難原因的揭示。那個時代,更多宣揚的是政治性強的詩人及其作品,比如唐代的杜甫、白居易等。但改革開放以來,又有了對陶淵明的高度評價。因為社會有一種擺脫政治束縛的趨向,白居易的詩歌因為帶有政治色彩,被認為是為政治服務的。受到批評,而陶淵明的詩歌沒有這種傾向。
近些年,陶淵明的詩歌還讓現當代西方哲學的研究者發生興趣。如北京大學的張世英就從中西哲學比較的角度研究陶淵明。說道:陶淵明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還是一位思想家、哲學家,甚至在世界詩化哲學中也應占據一席之地,這倒不是說他撰寫了多少哲學著作,而是因為他的詩文中飽含著深刻的哲理。詩意的“心遠”,其哲學解釋可以說就是海德格爾的“超越”。“心遠”、超越,都是人對整個世界的一種超然的態度,即“無”。沒有人的這種態度,就談不上“無”。后期的海德格爾主張召喚詩人通過詩以達到哲學上的“超越”,他哪里知道他的哲學已為早于他一千多年的這個詩人陶淵明的詩作了哲學上的說明。
青春文學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
我是xxx。別看我年紀小,可是我特別擅長寫作,每次寫的作文都是特優,還在《作文周刊》上發表過作品呢!我還喜歡畫畫、唱歌、彈鋼琴,出門郊游也是我的一大愛好,因為旅途中的見聞都是我寫作的靈感和源泉。
金鑰匙文學社作為我們學校剛剛成立的學生社團,以后一定會讓我們的課余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對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及欣賞水平,還有組織能力都將起到很大的作用。拿破侖曾經說過:“不想成為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我非常榮幸能成為金鑰匙文學社的一員,但是我更渴望自己能成為其中的一只“領頭雁”,充分發揮我的光和熱。
如果我當上了社長,我一定會盡職盡責的做到以下幾點:
一、當好同學們的知心人,鼓勵身邊的同學多寫作、多投稿,積極參與我校文學社的活動。
二、當好社員們的帶頭人,帶動社員們多讀書、多交流、多組織活動,多為文學社提供高品質的文稿。
三、當好老師的小助手,全力協助老師辦好刊物,辦好文學社。
如果我當不上社長,我也不會灰心喪氣。因為有了今天的經歷,我將更加成熟,以后只要能夠為文學社貢獻一份力量,我就會覺得心滿意足了。
文學社是一把開啟文學寶庫的鑰匙,它開啟了我通往文學之路的大門,祝愿它能蓬勃發展,用那把熠熠閃光的金鑰匙開啟全體師生通往文學之路的大門。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青春文學演講稿篇五
伏爾泰曾說:“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仿佛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人人都有最喜歡的書,我也不例外,我喜歡的那本書叫《淘氣包馬小跳——暑假奇遇》。
書的內容是這樣的:暑假馬小跳回奶奶家,奶奶家在野生動物保護區,在這里他結識了幾個和他一樣熱愛動物的小朋友。當他們發現村民在夜里捕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____時,便跑到專賣野生動物肉的餐廳,將關在那里的娃娃魚等各種動物全部放生。他們還發現一頭黑熊被關在一個小屋,便機智地將這情報傳到保護中心,這頭被折磨了十一年的黑熊被成功地救了出來等等。
書中的內容豐富多彩,情節跌宕起伏,故事妙趣橫生,充滿了驚險刺激,十分引人入勝,讀著讀著,往往使我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時而開心地大笑、時而緊張地尖叫、時而擔心害怕、時而興奮不已、時而惆悵憂傷。不僅如此,書中還介紹了許多與故事中動物相關的知識,讓我在享受聽故事的樂趣時,不知不覺地增長了見識、大開了眼界,而且也因這本書認識到人與自然及自然界各種動物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因此,我對它情有獨鐘,愛不釋手,時不時地拿出來讀一讀,而且每讀一遍,都有新的認識和理解,實在是百讀不厭。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你們如果有興趣,不妨也讀一讀,相信一定能讓你受益非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