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拼圖篇一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的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于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所證實。因此他們對自己的探索和自己的操作很感興趣。目前,中班幼兒已經對顏色、事物單獨的進行一級分類,但是對事物、圖形進行二次分類有點難。而數學是一門抽象、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我選擇“圖形找家,二次分類”這個數學活動時,我是考慮到,老師們習慣于僅以幼兒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到抽象這一特點為依據,只強調直觀性,在活動中教師常運用教具演示,并以此為基礎講解數學概念,而實際上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老師講和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必須通過幼兒的自主探索和操作的過程。所以,這節課我運用游戲的導入,借用多媒體的教學和幼兒操作的環節,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去探索、操作的過程中來學習圖形的二次分類。
1、學習看顏色、形狀兩種標記把圖形進行二次分類。
2、會自己收拾整理數學操作材料。
3、體驗數學游戲的快樂。
教具:1、二次分類板2、綠、紅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若干3、課件ppt
學具:1、每人一份操作板、2、每人一個小兔子盤子和一個小鳥的盤子里面的藍色、紅色、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各兩個。
一、復習已認識的圖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引導部分:引發幼兒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1)手指游戲:《小猴子蓋新房》
(2)師幼互動
師:游戲結束了,我想問問小朋友們,游戲中小猴子蓋的新房子的窗戶都有什么形狀的窗戶啊?(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二、出示故事《圖形寶寶找家》課件ppt,初步了解圖形的二次分類
(1)播放第一段ppt(初步學習按顏色標記找家)
師:今天高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圖形寶寶找家》(觀看ppt)故事中小兔子會遇到一件困難的事情,(小兔子蹦蹦跳跳的找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它進不去自己家了非常著急,原來小兔子自己家的門,被問題鎖鎖住了,進不去,想讓聰明的小朋友來幫幫忙,問題是:1、故事中有哪些圖形寶寶。2、他們都是什么顏色的?3、他們是怎樣找到自己的家的。)需要我們聰明的小朋友,來幫幫忙!是什么困難的事情呢?請小朋友們先認真的看和仔細的聽。(ppt只播放到按顏色找到自己的家停止)
(故事里有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寶寶,他們有紅色的,有黃色的,他們是根據房子顏色的標記:有紅色標記和黃色標記)
(2)播放第二段ppt(初步學習按一樣的顏色和一樣的形狀標記找家)
師,故事又講完了,高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忙!我請聰明的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又是怎樣找到自己的家去睡覺去的?(根據形狀標記)我們來看看是不是這樣的?(播放ppt)你們太棒了,為了表揚你們給你一個大拇哥!
附:故事《圖形找家》
1、第一段故事
在一個漂亮的草原上,住著許多的圖形寶寶們,一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天氣暖洋洋的,這天,圓形寶寶們、三角形寶寶們、正方形寶寶們都穿著自己最喜歡的紅色和黃色的衣服跑了出來,他們的好朋友小兔子也跑了過來,他們一起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玩的非常的開心!
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圖形寶寶們著急的要回自己的家,可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了,小兔子說不要著急,不要著急,我來帶你們找自己的家。快跟我來吧。瞧,在這有兩座大房子,一個是紅色的房子是紅顏色寶寶們的家,一個是黃顏色的房子是黃顏色寶寶們的家,圖形寶寶們趕快去根據房子的顏色回自己的家吧。這時,紅的圓形、紅色三角形、紅色正方形回到了紅色的房間,黃色圓形、黃色三角形、黃色正方形也都回到了黃色的家里。小兔子也蹦蹦跳跳的回家了。
2、第二段故事
天漸漸的黑了,雨也停了,月亮婆婆帶著小星星們出來了,這時圖形寶寶們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里睡覺去了,可是哪一個是他們的家呢?哦,原來圖形寶寶家的大門都和形狀寶寶們長得一樣并且都穿著一樣顏色的衣服,我想請小朋友來猜一猜這是誰的家呢?(教師指著紅色圓形的門提問)依次……(教師播放ppt)
師:故事講完了,高老師有一個問題,我想請聰明的小朋友告訴我,天漸漸黑了,他們是怎樣找到自己的家去睡覺去的?(根據形狀標記)那我們來看看是不是?(播放ppt)回答正確給你們一個大拇哥!
師:最后一個問題,請小朋友再來想一想,故事中圖形寶寶們第一次是怎樣找到自己的家的?第二次又是怎樣找到自己的家的。(再次提問加深幼兒對圖形按顏色和形狀標記找到的家)
三、教師出示二次分類板,深入學習二次分類
1、導入
2、學習二次分類
(1)第一次分類(只出示顏色標記)
師:我們來看看這是誰的家?這是誰的家?(紅顏色家、綠顏色的家)
師:哦,那誰來幫幫小兔子,把它的好朋友圖形寶寶們送回家。(請個別幼兒前來操作)
師:哦,小朋友真棒都把他們送回了家,他們的家都住了幾位圖形寶寶?如果再來一個還能住下嗎?哦,不能太擠了。所以我們給他送回家的同時,要給他們一個一個的擺好。
(2)第二次分類(只出示形狀標記的家)
師:咦,哪里又有哭聲,原來在黑板的后面還有一些圖形寶寶他們也著急的想回家,我們把它們請到黑板的前面來,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忙!那,這些圖形寶寶們的家在哪里呢?我們來看這里這么多房間哪一個是他們的呢?誰來猜一猜?誰愿意把他們送回家?(請個別幼兒前來幫忙)
師:哇,小朋友們都把圖形寶寶們送回家了,這時回到顏色標記的家里和回到形狀標記的家里的圖形寶寶們非常的開心,小兔子也開心的笑了起來。(出示整個二次分類板)我們來看看他們第一次按顏色標記和第二次按形狀標記把他們送回的家,這個叫做二次分類板。叫什么啊?二次分類板。
四、幼兒操作、驗證
1、操作(出示操作單ppt,講清要求)
我發現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聰明真能干,可是高老師這里呀又出現了一個大問題,想請小朋友來幫幫高老師的忙。老師的好朋友圖形寶寶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一個在小兔子家玩的,一個在小熊家玩的,他們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請小朋友把在小兔子家玩的圖形寶們送回顏色標記的家,把在小熊家玩的送到形狀標記的家里。請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子用棉簽和膠水把他們送回家。
2、驗證
師:高老師這里也做了一份,(出示ppt)請小朋友們看看和我做的一樣嗎?
五、教師總結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們真棒,都幫高老師把圖形寶寶們送回了家,那現在我們桌子上的操作單、膠水和棉簽也要回家了,請小朋友把他們送回家吧。(播放輕音樂幼兒整理,放在桌子中間)
在以往的教學計劃中,《圖形的二次分類》一直是被安排在大班,今年提至中班,無疑會給我們中班的孩子帶來一定的困難。于是我就思考:有沒一種既讓孩子學會本次教學知識,又能感覺非常的輕松與愉快?對于本次教學,主要有如下反思:
1、師與生
在此次教學中,老師與幼兒的配合還算是比較默契的。首先,我并沒有為自己戴上“教師”的帽子。在課程的一開始,我就用一個與教學有關的游戲《小猴子蓋新房》來和幼兒“套近乎”進行導入,使幼兒開始對聽課老師所產生的好奇與緊張感拋至九霄。緊接著我以ppt動畫《圖形找家》吸引幼兒,幼兒都能根據有趣的ppt故事內容初步了解根據顏色標記和形狀標記給圖形找家。幼兒興趣點很高。
2、得與失
這次教學,能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與興致是我最大的收獲。在教學上還有令我深思的地方。目標達成度高的同時,似乎有一條無形的繩索,繩索的一頭被老師牽引著,繩索的另一頭是孩子正在一步一步完成老師早就設計好的路。兒童教育觀認為:“幼兒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達,而是注重兒童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該做的是在旁的指導而不是在前的牽引。在播放ppt時,只講了一遍故事,沒有細致深剖,而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讓幼兒有點吃不消,沒有給幼兒多的思考空間,以至于到第二個環節有的幼兒很茫然,所以在這個地方是我的過失。我的這堂課,教師的主體地位比較明顯,真正的突出學生的主導作用是我以后的教學中所需要加強與注重的。所以,如果在幼兒自行練習的環節時,改變了二次分類板,或者不局限于紅綠兩色和僅有的三種形狀,亦或是改變圖形寶貝的大小,讓幼兒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完成,而教師則在一旁給予一定的提醒與啟發,那么幼兒會對這部分的知識更鞏固更深刻。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拼圖篇二
1.學習看兩種標記(如顏色、形狀)把圖形進行二次分類。
2.會自己收拾整理數學操作材料。
1大的二次分類板一站個
2.三種形狀的大圖形卡片各四張
3.幼兒分類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4.幼兒畫冊。
認識基本圖形。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喜歡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難點:把圖形根據規律進行分類。
教學方法與手段:
觀察法、操作法、談話法等
一、開始部分
復習認識三種圖形。
出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圖片,請幼兒說出他們的名稱。
師:看,這是什么呀,他們是什么形狀的呢?
二、基本部分
1.
組織幼兒學習圖形的二次分類。
(1)認識二次分類板。介紹分類板的名稱,引起幼兒觀察理解顏色標記和圖形標記的含義。
(2)師幼共同學習圖形二次分類。引導幼兒先看顏色標記把所有的圖形分成紅色和藍色兩部分,然后根據三種標記形狀,分別把紅、藍兩部分的圖形分成三份(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師: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把這些圖形寶寶按照顏色送他們回家。
師:他分得對嗎?
師:他分得很棒,我們一起來表揚一下他。
師:誰能接下來按形狀分一分呢?
(3)數一數每個格子里有幾個圖形。
2.
指導幼兒用操作卡片自己在《幼兒畫冊》上進行二次分類。
活動完畢,提醒幼兒將桌面上所有的圖形卡片都整理好。
三、結束部分
1.教師點評,講解。
2.在益智區提供各種圖形、操作卡,請幼兒嘗試操作。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拼圖篇三
1.嘗試歸納出一組圖形1—2個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應的圖形。
2.能仔細觀察圖形,并積極參與討論。
3.聽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1.幼兒認識多種圖形
2.各種顏色、形狀、大小的圖形若干、參考圖、圖形特征標記、空白記錄表一張
3.幼兒用書
(1)以游戲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有許多彩色圖形要去游樂場玩游戲,瞧,它們來了……"
(2)出示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彩色圖形,引導幼兒說說它們的形狀、顏色、大小特征。
(3)出示顏色、形狀、大小標記讓幼兒認一認。
(1)教師出示參考圖,引導幼兒觀察,說說它們的共同特性。
"彩色圖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樂場。看,它們找到朋友了。它們什么地方一樣,成為朋友呢?"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從形狀、顏色、大小三個方面找它們的共同特征。
(3)請個別幼兒上前找出標記并放在參考圖上。
(4)師幼進行檢驗討論。
(5)教師可將彩色圖形換下,然后請個別幼兒上前找共同特征,可進行兩遍。
(6)小結:原來彩色圖形喜歡找有兩個特征相同的圖形做朋友,它們有的形狀相同,有的顏色相同,還有的大小相同。
(1)出示空白表格"彩色圖形來到游樂場門口,可是卻不能進去,因為進游樂場要符合條件才能進。"
(2)教師邊說邊將紅色和正方形標記貼上。
"原來要符合紅色和正方形兩種條件才能進。那么,誰能來做檢票員把關呀?"
(3)個別幼兒上前示范。
(4)師幼檢查。
(5)教師換標記并請幼兒集體做"檢票員""這個游樂場很神奇,瞧,這次進去的條件變了。"教師邊說邊貼標。
(6)師幼一起討論需要的條件。
"原來這次要進游樂場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黃色的,還要是大的。誰愿意來做檢票員?"
(7)請全體幼兒一起找一找并貼在表格中。
(8)師幼檢查討論
(9)教師換標記并請幼兒第二次集體做"檢票員"。
(10)師幼討論檢驗。
(11)小結:原來要進游樂場還必須符合兩個特征條件呢,只要有一個不符合就不能進去。彩色圖形們讓我感謝你們的幫忙,現在它們已經在開心地玩了。
(1)講解題目要求。
(2)教師巡回指導并提醒糾正幼兒的書寫姿勢。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拼圖篇四
活動目標:
1. 能用數字符號記錄操作結果。
2.通過讓圖形站起來的探究游戲,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和想象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豌豆、牙簽、統計工具
活動過程:
師: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作個游戲,我來當總設計師,你們當小設計師,好嗎?
幼:好。
師:看看我給你們準備了什么呢?
幼:豆子、牙簽、紙、筆。
師:對,給你們準備了豆子、牙簽和統計工具。我們要用豆子和牙簽來設計圖形。
1. 出示圖一:這是什么形狀?
幼:三角形
師:請你用豆子和牙簽做一個三角形。做完之后請你不要發出聲音坐好,我就知道你已經完成了。好,開始。
大部分幼兒好了以后,請幼兒自己數數:你用了幾顆豆子,幾根牙簽?
幼:3根牙簽和3顆毛豆
師:你用了3顆豆子、3根牙簽做成了三角形。有沒有跟他不一樣的?
沒有的話,教師臨時制作一個如:直角三角形。
師:沒有,好,那我總設計師來做一個。大家一起數數用了幾顆豆子,幾根牙簽。
師:注意數的方法。第一個作好標記。(我們可以從“上往下”數,引號中的讓幼兒說)
請一幼兒說說。或再請幼兒補充。
師:好,用圓點表示毛豆,用一豎表示牙簽,我們把它記錄下來。(請孩子們和老師共同記錄,老師在黑板上的樣紙上寫,接著讓幼兒完成)
2. 出示圖二
師:來看看第2個圖形。
幼:正方形
師:請你用毛豆和牙簽做出正方形。好了請坐好。
師:請數數:你用了幾顆豆子,幾根牙簽?
幼:4根牙簽和4顆毛豆
師:請做好記錄(一幼兒上黑板做)
師:還有不同的嗎?
有不同(方式拼圖形)的請幼兒上前數并在黑板上做記錄。
3.出示圖三
師:再看看第3個圖形。
幼:長方形
師:請開始。看誰的動作快。
師:請你數數,并作好記錄。
師:你用了幾根牙簽、幾顆毛豆?
幼:6根牙簽和6顆豆子。
師:有不同的嗎?請不同的幼兒上來數并作記錄。
(少了個教師小結:原來拼圖形可以有很多方式,我們的數數和統計內容也更豐富了。好我們再來挑戰更有難度的圖形好嗎?)
剛才你們表現都非常不錯。現在先請你們把這些圖形拆開送回盤中。不要讓它跑到外面哦!
1.師:現在請你用豆子和牙簽搭一個你最喜歡的圖形。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并發現一些新的圖形搭建。
個別交流:說說你用了幾根牙簽,幾顆豆子。
2. 如何讓你搭建的圖形站起來?
大家都想看到你的圖形,你能讓它站起來給大家看看嗎?
師:請你試試。
師:你是怎樣讓它站起來的?
幼:加一些毛豆加一些牙簽。
師:(現在)總共有多少毛豆、多少牙簽?你覺得他像什么?
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師:我們的小設計師都非常不錯。先做好的可以向客人老師介紹一下。
師:設計師們,把你設計的圖形拿上來。
請個別幼兒大聲的介紹一下他的設計成品。
(好棒的模型,拿給其他小朋友去看看我們的成果好嗎?老師帶著孩子輕松愉快地出活動室。)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拼圖篇五
1、學會按幾何圖形的2-3種特征進行分類,初步掌握在表格中看圖形找特征的方法。
2、引導幼兒能正確地表述圖形特征。
3、 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操作活動。
1、知識經驗準備:已經知道各種圖形名稱。
2、物質材料準備:大小、形狀、顏色各異的幾何圖形若干、每人一張表格紙、勾線筆;歸類盒若干。
一、猜想活動,幼兒產生學習興趣。
師:老師這里有好多種圖形寶寶,它們可以拼出什么來呢?
二、拼圖活動,幼兒大膽操作交流。
1、幼兒進行大膽拼圖。
2、請幼兒說說自己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圖形,這些圖形有什么不同?數一數各有幾個?
三、記錄活動,幼兒細心記錄。
師:請你將你剛才說的記錄下來。
教師教幼兒如何記錄,只要看圖形找特征,在特征上打勾。
師:請你將你的記錄結果講給好朋友聽。
四、游戲活動,幼兒將圖形歸類。
1、請幼兒按圖形的特征,將圖形放在一起。
2、交流:你是怎么歸類的?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