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幼兒園小班教案畫圓圈篇一
教案目標:
1、通過觀察,使幼兒認識圓形,初步掌握圓形的主要特征。
2、能在生活中找到圓形。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對事物的分析、比較能力。
教案準備:
圓娃娃頭飾、圓盤、圓形寶寶若干
教案過程:
(一)活動導入
請一名教師扮演圓娃娃,隨音樂邊歌邊舞進活動室,激發幼兒觀察圓形的興趣。
圓娃娃:”小朋友們好!“(做舞蹈動作吸引幼兒注意。)
(幼兒:”眼睛圓圓的,嘴巴圓圓的,腦袋也是圓圓的。“)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娃娃名字--圓娃娃。
(二)認識圓形
1、教師出示圓形實物,引導幼兒自由觀察、感受,初步感知圓形的特征。
請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
2、出示教具(圓盤),啟發幼兒講出圓形的特征。
”圓盤,圓形的,它的特征是沒有角,四周圓圓的,光滑的。“
3、找到圓形寶寶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物體,請幼兒辨別哪些是圓形的,哪些不是圓形的,說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4、找一找
請幼兒在自己的身上、教室里找一找什么物體是圓形的。
5、說一說
請幼兒說說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圓形的物體。
(三)區分大小
1、老師這里有很多的圓形寶寶,出示(胸飾大小不同的圓形)圓形寶寶它跟老師說好了,它說哪個小朋友坐的好,就和他做好朋友。我請做好的小朋友上來拿一個你喜歡的圓形寶寶,貼在自己的`衣服上,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請幼兒上來拿,提醒幼兒雙面膠上的廢紙要放在指定的地方)。現在你們都變成了圓形寶寶了,咦!這里面的圓形寶寶都不一樣的,有些大,有些小。小朋友可要看看自己的身上的圓形寶寶是大的還是小的。我請小朋友說說你身上貼的是大的圓形寶寶還是小的圓形寶寶?(請2-3個幼兒回答)
2、現在老師和小朋友玩一個游戲,教師邊貼一個大的圓形邊說:這里是大的圓形寶寶的家,那里是小的圓形寶寶的家。如果老師的鈴鼓一響,大的圓形寶寶就要跑到自己家,和旁邊好朋友手拉手拉成一個圓圈。同樣小的圓形寶寶也和好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站好。準備好了嗎?游戲開始了,(幼兒自由的跑,教師邊響鈴鼓邊提醒幼兒不要跑錯了自己的家。)
(四)拼圖
備注:此教材選自《甘肅省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教師用書p63頁。
幼兒園小班教案畫圓圈篇二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發現圓形積木比方形、三角形積木滾得快的現象。
2、培養對探索活動的興趣,發展觀察能力。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小筐、筐中有長方、圓、方、三角積木各一塊。
2、圓柱體鐵罐、鉛筆、電池、玩具輪子等能滾的物體若干。
3、活動前搭好每人一組斜板。
活動準備:
一、組織幼兒操作和觀察:
1、小朋友你們喜歡滑滑梯嗎?
2、許多積木也想來滑滑梯,看看是哪些形狀的.積木?
二、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討論并提出下一步操作要求:
1、圓積木、方積木、三角積木滑滑梯是不是滑得一樣快?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討論:
1、剛才你的積木滑滑梯比賽時,誰滑得最快?
2、老師也來玩滑滑梯比賽,請小朋友當裁判,看誰滑得最快。
3、老師總結:
圓積木比方積木、三角積木滾得快,也滑得快。所以,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的輪子多是圓圓的,這樣就開得快了。
六、延伸活動:
1、老師這兒還有許多玩的東西,請你們每人選一樣能滾得快的東西。
2、你選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滾得快的?
3、請小朋友把你選的東西拿到下面的大滑滑梯上去滑吧!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小班教案畫圓圈篇三
活動目標:
1、看看、說說生活中常見的紙。
2、嘗試用團、拋、踢等不同的動作玩紙,體驗活動的快樂。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餐巾紙、手工紙(紅黃藍綠)、報紙、超市的'廣告紙;紙箱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2、看看講講。
(1)餐巾紙(生活)―――邊出示邊說這是―――餐巾紙。
教師提問:餐巾紙幫寶寶擦什么?你是怎么擦的?
(擦過的餐巾紙放哪里?)
(3)超市的廣告紙(認說日常用品)―――提問:小朋友在廣告紙上看到了什么?
討論:你想到超市買什么東西?
(4)我們再看看,紙袋里還有――報紙(新聞)提問:報紙是誰看的?報紙上有什么?
小結:寶寶長大了,也來看新聞、看故事。
3、玩報紙
(1)超級捏捏捏!(團成球)捏捏捏,用力捏。誰的球小?誰的球大?
(2)拋――我的報紙球,飛起來嘍!
踢――我的報紙球,踢起來嘍!
滾――我的報紙球,滾過來嘍!
4、送紙球寶寶回家。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小班教案畫圓圈篇四
活動目標
1、知道什么是圓形,什么是三角形。
2、鍛煉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學習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什么圓形,什么是三角形。
教學難點:
學習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環境布置:圓形和三角形王國(圓鏡子、圓籃子、圓盒子、紅領巾、三角尺、小紅旗等),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圓形和三角形拼成的圖形。
2、不同長短的塑料管3根、線1根。
3、每組幼兒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三角形一籃。
活動過程
一、認識圓形和三角形
1、請幼兒在圓形和三角形王國里玩。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圓形和三角形,并說說它們的不同。
2、幼兒操作。
請個別幼兒上來用3根塑料管拼成三角形,用線拼成圓形。
二、尋找圓形和三角形
1、請幼兒在由許多圖形拼成的圖中,尋找出圓形和三角形。
2、教師: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什么東西像圓形和三角形?
三、圖形分類
1、聽信號取圖形。
(1)4個幼兒一組,每組一籃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三角形。
(2)幼兒聽教師的信號從籃子里取出相應的圖形。
2、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圖形的大小、顏色或形狀進行分類。
(2)每組請一個幼兒說說他們是按什么來分類的`。
教學反思
通過該活動的實施,教師覺得:
1、主題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具準備得較豐富充分。
2、幼兒初步了解了圓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認真觀察實物教具,從中發現圓形和三角形并能積極大膽地說出它們的不同;能從用圖形拼成的拼圖中找出圓形和三角形。
存在的問題:
1、沒能結合實際生活讓幼兒說說生活中哪些東西像圓形和三角形。
2、在圖形分類這一環節教師沒能較好地引導幼兒先自己觀察探索發現再分類,而是直接教授給幼兒方法,違背了“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的基本原則。
3、幼兒沒能較好地共同合作完成操作活動。
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主題活動的開展要注重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加深幼兒對主題活動的印象。
2、在開展幼兒操作活動中,教師不是傳授者、灌輸者,而是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主要不是教授操作的技能,而是讓幼兒自己發現探索的方法。
3、在操作活動中,注重培養幼兒學會主動參與和積極合作的精神,在共同參與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幼兒園小班教案畫圓圈篇五
出示小熊吹泡泡卡片。
二、觀察
引導幼兒觀察小熊變圓的魔術,說說小熊在圓形里面添畫幾筆變成什么?(西瓜)圓形外面添畫幾筆變成什么?(太陽)圓形里外同時添畫幾筆變成什么?(小貓)
師:我們一起數1、2、3,再吹一口氣,(教師用簡筆畫形式畫出西瓜)提問:小熊在圓形里面添畫幾筆變成什么?(西瓜)小熊還會變什么呢?第二次變:小熊在圓形外面添畫幾筆變成什么?(太陽)小熊可真棒,它還會變什么呢?小熊在圓形里外同時添畫幾筆變成什么?(小貓)
小結:小熊的本領真大,它能把圓泡泡變成這么多可愛的東西。
三、啟發想象
師:小熊是個了不起的魔術師!小朋友你想變圓的魔術嗎?你見過哪些圓形的東西?
啟發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鼓勵幼兒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引導幼兒把見過的圓形的東西都說出來。(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教師可啟發幼兒說一說吃的、玩的、教室里、馬路上見過的圓形的東西。
四、創造、操作
(1)出示小熊吹泡泡的形象。
師:剛才,小熊又吹了許多圓泡泡,小朋友也來做一個小魔術師,把你想變的圓圓的東西都變出來吧。
(2)教師指導幼兒在圓形里邊、外邊添畫。對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可用范例加以啟發引
(3)對能力強的幼兒提供更多的圓泡泡鼓勵其創造。師:小熊又吹出了更多的泡泡,你再給它變一變吧。
五、交流講評
(2)老師講評:小朋友變出了這么多圓圓的可愛的東西,小熊夸我們真能干!看,小熊獎勵給我們許多吹泡泡玩具,我們一起到外面玩吹泡泡游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