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語文一年級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篇一
我所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第二冊第五單元《語文園地五》中兩個板塊,一個是“我會讀”——《人有兩件寶》,另一個是“展示臺”——識字擂臺。
“我會讀”是閱讀兒歌《人有兩件寶》。這首兒歌告訴我們,勞動和創造都離不開雙手和大腦,少一樣都不能進行。只有動腦又動手,思考又實踐,才能做好一切事情。我在引入兒歌的時候運用了猜謎語的方式,因為猜謎語是班上孩子最喜歡的內容,這樣的引入可以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猜謎語的過程也是啟發他們理解兒歌內容的一個過程,通過猜謎語的方式理解兒歌更自然更有效果。
由于在不久前曾跟孩子們學會了很有趣的“生肖太極拳”,于是在課堂中通過讓孩子們展示可以適時地調整課堂氣氛,同時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雙手和大腦缺一不可,引導孩子靈動地運用雙手和大腦。
為了幫助孩子讀準生字字音,我采用開“小列車過拼讀關”的方式,這樣,既能保持孩子的注意力,又能及時給孩子正音,為讀準兒歌打好了基礎。
在朗讀兒歌的時候,我運用了自由讀、男女分組讀、六人接龍讀、師生合作讀、齊讀、拍手讀、閉眼讀等方式,多種方式的運用,使學生越讀越有趣,同時,個讀與齊讀的交替進行,既可了解到學生讀的情況又能給孩子適時的讀的機會和時間,保證了朗讀的效果。
“識字擂臺”主要是引導學生留心其他教科書,邊學習邊識字,可以一舉兩得,學了知識,又認識了生字。在引入課題的時候,我結合低年級孩子的特點以鼓勵肯定的語言引入,這讓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情緒,讓他們有自信積極地參加后面的一系列比賽中。
在第一場比賽中,我分別在數學、音樂、美術三本書中各選了一段話開展分組賽,當生字組成了句子后,在語境中孩子能較容易地讀準字音,這一環節可讓孩子比較容易地嘗到成功,為后面的內容打下基礎。同時,我設計了讓孩子自由選擇朗讀內容的方式,讓孩子有“我是學習小主人”的體驗,能鼓勵保持孩子的學習興趣。接下來的第二場比賽,我以識字開花能進級的方式進行,可以鼓勵孩子大膽地展示自己的識字成果。
在最后的兩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同桌合作方式,合作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教同桌識字,既能激發學生的識字熱情,也能促進學生思考概括自己的認字方式,同時通過“你教我學”的方式也可以促進同桌之間的互動交流,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人教版第二冊第五單元教學建議
《我會讀》
1、“我會讀”中的“我”既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教師,在師與生的互動交流中,教師要起到一個示范與引領的作用,同時要鼓勵學生積極地朗讀,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最終達到“師生共生”,傳遞出一種自信的信息。
2、有效地調整激勵機制,讓學生挺起腰板,自信地朗讀。
《展示臺》——識字擂臺
1、結合低年級孩子的個性特點以鼓勵肯定的方式和語言引入各個環節,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情緒,讓他們有自信地積極地參與到一系列的比賽中。
2、合作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方法,給學生合作學習提供機會和時間,既能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促進同桌之間的互動交流,為以后的合作學習過渡到自學打下基礎。
小學語文一年級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篇二
“識字加油站”編排了6個數量詞語,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常用的數量詞語識字。“字詞句運用”由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找一找,連一連”,選取了一部分字母,大、小寫字母對照,復習鞏固語文園地一學過的字母表,為第三單元音序查字法的學習打基礎。二是“讀一讀,想一想”,歸類出示帶有“日”和“寸”兩個部件的生字,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字中都有相同的部件,同一個部件可以出現在不同的字里面,位置不同。第一組這幾個字的意思都與時間有關,滲透了“形旁表義”的規律。“展示臺”出示了十個詞語,引導學生從其他課本上識字。“日積月累”編排的是古詩《春曉》,幫助學生學習積累經典詩文。“和大人一起讀”編排的是一篇散文《陽光》,通過和大人一起閱讀,感受陽光的美好和寶貴。
一、教學效果
理解量詞,并正確使用量詞。“識字加油站”這個版塊呈現了6個詞語,在理解上沒有什么問題。數量詞的正確使用是難點。教學中,在熟讀的基礎上,我采用師生問答的填空形式,加以識記鞏固。
“字詞句運用”這一版塊中,能讓正確認讀每一個大小寫字母,并將大小寫字母一一配對。認讀已經學過的漢字,根據分類。發現它們的共同特點,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
“展示臺”版塊中展示了生活中自主識字的成果,激發了自主識字的興趣。“日積月累”能夠讓學生借助拼音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感受雨后清晨的美麗春光。
二、成功之處
語文園地二涵蓋的知識點比較多,我在教學過程中,把內容分解成兩部分來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充分的利用課堂參與課堂,討論自己得出知識點和結論,這樣的學習效果比教師滿堂灌輸好得多。
課堂是學生的,教師應該還給學生。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感知來理解詩句的意思,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中的學有所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識點,語文的學習也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足之處
1.本次展示活動是引導學生交流在其他課本中認識的字。展示交流時,形式單一,未能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展示。
2.“和大人一起讀”環節,只是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與家長一起讀。而作業效果并不理想。
四、改進措施
1.課堂上,可讓學生口頭說說自己從其他課本中認識的字,教師也可以在實物投影中出示學生常用的數學書、音樂書等,讓學生認一認里面的字,了解學生課外自主識字的情況。
2.大人和孩子一起讀文章時,可以展開一場朗讀比賽。比比誰的朗讀讓“禾苗、小樹、小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根據“陽光就跳進了我的家”,家人之間還可以展開想象,各自說說“陽光”像什么。家人還可以一同到公園、街道、校園等,找一找陽光帶來其他變化。
文檔為doc格式
小學語文一年級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篇三
《語文園地五》安排了5個版塊的內容。“識字加油站”以字族文識字形式呈現,“飽、泡、跑、抱、袍、炮”6個形聲字,左邊偏旁表意,右邊部件“包”表音,讓學生了解形聲字構字規律的同時,感受字族文的有趣。
“我的發現”是三組根據偏旁歸類的形聲字,旁邊有學習伙伴的提示:“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關。”讓學生在偏旁歸類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形聲字同一偏旁往往表示同一類的內容。
“字詞句運用”有兩項內容。第一項是“選一選,填一填”,要求學生能辨別形近字和同音字,并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運用。第二項是查字典的練習,讓學生繼續鞏固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日積月累”安排的是四句歇后語,學生在積累歇后語的同時,感受這種特殊的傳統語言形式的生動、有趣。
“和大人一起讀”安排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經典故事《狐貍和烏鴉》,通過和大人一起閱讀,了解故事的內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閱讀的收獲。
一、教學效果
1、正確、有節奏地讀字族文,初步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字族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熟讀之后,利用“定位聯想法”,認識“飯、能、小大茶、輕、鞭、飽、泡、炮”8個生字。在認識“飽、泡、炮”時引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識記生字,再聯系句子發現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舉一反三,字族文中其他含有“包”這個部件的字,也可以讓學生說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2、“我的發現”版塊,使學生正確朗讀每一行生字,像旁邊小朋友那樣說說自己的發現,并能夠適度拓展。拓展延伸時,引導學生翻翻識字表,說出一組同偏旁的字,如,蟲字旁的字、月字旁的字,再請其他同學來說說自己的發現。
3、“字詞句運用”能辨析學過的形近字和同音字,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選擇使用。能用提高速度用音序查字法查詢生字。
4、“日積月累”熟讀成誦,初步了解歇后語這種傳統語言形式的特點,對積累其他歇后語有一定興趣。教師講解:這樣的句子叫做“歇后語”。歇后語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固定語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謎面,后一部分是本義,像謎底,通常只說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適當拓展,引導學生課外搜集自己喜歡的歇后語,在課堂上交流。
5、和大人一起閱讀寓言,了解了寓言的內容,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分享閱讀的收獲,感受出共讀的樂趣。
二、成功之處
1、引導學生復習學過的《小青蛙》和《猜字謎》中的第二則,都是關于“青”的字族文。還可以拓展其他的字族文讓學生讀一讀。
2、歇后語是學生第一次見到,本來就對此有一定的好奇心。我抓住學生的這個好奇心,出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知大意,初步感受了歇后語生動活潑的語言形式。
三、不足之處
“字詞句運用”版塊中,只是和學生一起探究兩個字的區別,未能引導學生能在句子、詞語等語境中理解字義,從而辨析填空。如,“青山”是指綠綠的山,應選擇表示顏色的青色的“青”;“清泉”與水有關,應選擇三點水的“清”。在教室門口的“在”表示在哪里,與“再見”的“再”是不同的。也沒有進項適當的拓展,可以補充“請、情”“巴、把”“做、作”。致使學生學得很機械。
四、改進措施
1、本次語文園地,應該根據版塊內容按順序教學,也可以對相關欄目進行整合。如“識字加油站”和“我的發現”都包含了形聲字構字的規律,但角度又有所不同。在教學完兩個板塊后可以總結:相同的部件“包”加了不同的偏旁,意思就完全不同了,說明形聲字的偏旁有表意的作用,但是這些字的讀音比較接近,說明“包”有表音的作用。從同偏旁的一組字中,我們又發現相同偏旁的形聲字,往往指的是同類的內容。
2、欄目里出現的字詞只是舉例,在具體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學過的內容,適當拓展。如“識字加油站”只列舉了“包”這個字加偏旁后的不同意思的字,還可以讓學生復習“青”加上不同偏旁后,偏旁的表意作用。如“我的發現”欄目只列舉了三組同偏旁的字,可以讓學生翻翻識字表,找找其他同偏旁的字,如“蟲字旁”的字,本單元就有6個“蜻、蜓、螞、蟻、蜘、蛛”,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加深對形聲字構字規律的認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小學語文一年級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篇四
?語文園地五》有6個板塊的內容。“識字加油站”歸類呈現了4組表示時間的詞語,引導學生識記5個生字,了解時間之間的先后順序;“我的發現”通過偏旁歸類,讓學生了解漢字偏旁表義的構字特點;“字詞句運用”通過對“n—l”“sh—s”“zh—z”3組易混淆音節的強化認讀,加強學生的辨讀能力;“書寫提示”總結了“從左到右”“先撇后捺”兩種漢字書寫規則,培養學生按筆順正確書寫漢字的習慣;“日積月累”編排的是古詩《憫農(其二)》,學生在積累古詩的同時,明白要珍惜勞動成果,不能浪費糧食的道理;“和大人一起讀”編排的是一則有趣的故事《拔蘿卜》,通過和大人一起閱讀,了解故事內容,學習續講故事。
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識字加油站”部分。教材呈現了四組表示時間的詞語。一天內的時間、以天為單位的時間、以月為單位的時間、以年為單位的時間。通過自己讀,同桌互讀,小組齊讀等方式,體會不同的時間。同時,聯系《語文園地四》的“日積月累”部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引導學生珍惜美好的時間,合理利用時間。
2.“我的發現”部分。先讓學生認讀生字,正音。蘋、林是后鼻音。草是平舌音。再觀察這些字的共同點:每組漢字都是由相同的偏旁組成的。引導孩子理解偏旁代表的意義。一般來說,帶“艸”的字,表示和花草植物有關,帶“木”的字,表示和樹木或木制品有關。同時,再讓孩子列舉一些學過的或見過的字。如:“艸”:苦、萍、荷、藍。“木”:柳、棋、校、森。通過偏旁歸類法識字,可以提高識字效率,也滲透了偏旁表義的構字規律。
3.“書寫提示”部分。先回顧學過的兩條書寫規則及相應的例字。從上到下:二、三。先橫后豎:十、禾。再學習這兩條規則。從左到右:兒、林。先撇后捺:本、天。我先讓孩子書空筆順,再仔細觀察每一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我一邊范寫一邊強調書寫要領。關鍵筆畫的書寫,強調兩次。始終傳遞一種理念:我們一定要按照筆順規則,正確、規范地書寫漢字。學生練寫的時候,我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和執筆姿勢。
4.學習古詩。這首《憫農》,很多孩子都會背。我出示插圖,讓學生看著插圖背誦。畫面上,烈日當空,一個農民伯伯扶著鋤頭休息,時不時伸手擦去額頭上的汗水。讓學生們通過畫面,來體會農民勞作的艱辛。引導孩子們要珍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果實。有的孩子看了圖畫,感觸很深,說自己以后不挑食,不浪費。
5.“和大人一起讀”部分。《拔蘿卜》這篇課文,孩子們都很熟悉。我采取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們學習課文的內容及句式。“誰種的蘿卜?”“老公公。”“老公公拔蘿卜的時候拉著哪里?”“拉著蘿卜葉子。”“老公公拔蘿卜的時候嘴里喊著什么?“嗨喲!嗨喲!”“蘿卜拔出來沒有?”“沒有”“老公公請誰來幫忙?”“請老婆婆來幫忙。”“老婆婆拉著誰?”“老婆婆拉著老公公。”“老公公又拉著誰?”“老公公拉著蘿卜葉子。”“他們一起喊什么?”“嗨喲!嗨喲!”“蘿卜拔出來沒有?”“沒有”依次類推,老婆婆喊小姑娘來幫忙,小姑娘喊小狗來幫忙,小狗喊小貓來幫忙,小貓喊小老鼠來幫忙……“蘿卜最后拔出來了嗎?”同學們都興奮地回答:“拔出來了!”引導孩子們看圖,看每一次拔蘿卜后,蘿卜的變化,進而理解: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通過一問一答,幫助學生理解了內容及句式。這個時候,再要求學生續編課文就順理成章了。看孩子們聽得很投入,我讓大家回家以后自己試著續編課文,再讀給爸爸媽媽聽。
接下來我談談本次授課的一些不足之處:
1.在學習表示時間的詞語時,可以打亂順序,讓學生重新給詞語排隊,以加強對時間順序的理解。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選擇性地了解一些時間詞語之間的關系:一年有幾個月?一個月有幾天?一天可以分成幾個時間段?……讓學生加深對時間的認識和了解。
2.偏旁歸類識字時,可以再列舉一些學過的偏旁。比如:“女”:媽、妹、奶。“氵”:江、河、湖。
3.《拔蘿卜》這個故事,以問答的形式進行了講解。應該再讓學生多讀幾遍。在朗讀中體會課文的趣味性。
以上是我對《語文園地五》這一課的教學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一年級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篇五
《語文園地五》安排了5個版塊的內容。“識字加油站”以字族文識字形式呈現,“飽、泡、跑、抱、袍、炮”6個形聲字,左邊偏旁表意,右邊部件“包”表音,讓學生了解形聲字構字規律的同時,感受字族文的有趣。
“我的發現”是三組根據偏旁歸類的形聲字,旁邊有學習伙伴的提示:“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關。”讓學生在偏旁歸類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形聲字同一偏旁往往表示同一類的內容。
“字詞句運用”有兩項內容。第一項是“選一選,填一填”,要求學生能辨別形近字和同音字,并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運用。第二項是查字典的練習,讓學生繼續鞏固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日積月累”安排的是四句歇后語,學生在積累歇后語的同時,感受這種特殊的傳統語言形式的生動、有趣。
“和大人一起讀”安排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經典故事《狐貍和烏鴉》,通過和大人一起閱讀,了解故事的內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閱讀的收獲。
一、教學效果
1、正確、有節奏地讀字族文,初步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字族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熟讀之后,利用“定位聯想法”,認識“飯、能、小大茶、輕、鞭、飽、泡、炮”8個生字。在認識“飽、泡、炮”時引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識記生字,再聯系句子發現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舉一反三,字族文中其他含有“包”這個部件的字,也可以讓學生說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2、“我的發現”版塊,使學生正確朗讀每一行生字,像旁邊小朋友那樣說說自己的發現,并能夠適度拓展。拓展延伸時,引導學生翻翻識字表,說出一組同偏旁的字,如,蟲字旁的字、月字旁的字,再請其他同學來說說自己的發現。
3、“字詞句運用”能辨析學過的形近字和同音字,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選擇使用。能用提高速度用音序查字法查詢生字。
4、“日積月累”熟讀成誦,初步了解歇后語這種傳統語言形式的特點,對積累其他歇后語有一定興趣。教師講解:這樣的句子叫做“歇后語”。歇后語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固定語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謎面,后一部分是本義,像謎底,通常只說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適當拓展,引導學生課外搜集自己喜歡的歇后語,在課堂上交流。
5、和大人一起閱讀寓言,了解了寓言的內容,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分享閱讀的收獲,感受出共讀的樂趣。
二、成功之處
1、引導學生復習學過的《小青蛙》和《猜字謎》中的第二則,都是關于“青”的字族文。還可以拓展其他的字族文讓學生讀一讀。
2、歇后語是學生第一次見到,本來就對此有一定的好奇心。我抓住學生的這個好奇心,出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知大意,初步感受了歇后語生動活潑的語言形式。
三、不足之處
“字詞句運用”版塊中,只是和學生一起探究兩個字的區別,未能引導學生能在句子、詞語等語境中理解字義,從而辨析填空。如,“青山”是指綠綠的山,應選擇表示顏色的青色的“青”;“清泉”與水有關,應選擇三點水的“清”。在教室門口的“在”表示在哪里,與“再見”的“再”是不同的。也沒有進項適當的拓展,可以補充“請、情”“巴、把”“做、作”。致使學生學得很機械。
四、改進措施
1、本次語文園地,應該根據版塊內容按順序教學,也可以對相關欄目進行整合。如“識字加油站”和“我的發現”都包含了形聲字構字的規律,但角度又有所不同。在教學完兩個板塊后可以總結:相同的部件“包”加了不同的偏旁,意思就完全不同了,說明形聲字的偏旁有表意的作用,但是這些字的讀音比較接近,說明“包”有表音的作用。從同偏旁的一組字中,我們又發現相同偏旁的形聲字,往往指的是同類的內容。
2、欄目里出現的字詞只是舉例,在具體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學過的內容,適當拓展。如“識字加油站”只列舉了“包”這個字加偏旁后的不同意思的字,還可以讓學生復習“青”加上不同偏旁后,偏旁的表意作用。如“我的發現”欄目只列舉了三組同偏旁的字,可以讓學生翻翻識字表,找找其他同偏旁的字,如“蟲字旁”的字,本單元就有6個“蜻、蜓、螞、蟻、蜘、蛛”,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加深對形聲字構字規律的認識。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