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量守恒教案反思篇一
質量守恒定律一直以來都是重點,一方面它是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它也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等一些問題的基礎。在這個教學問題中內容較多,實驗內容有:測定白磷燃燒前后的質量關系;測定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有時還會針對具體的教學要求增加一些課堂實驗;還有就是課堂上的大量有針對性的習題。
如何在40分鐘內將這么多的內容安排好,讓學生接受呢?在實施的過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演示實驗和視頻展示的方式,通過直接的感知來認識所需了解的知識。當然,采用實驗較多的話就無法一個個的單獨演示,這時可以考慮分組的方法,在眾多的實驗中,除一個教師演示實驗外,全部都是分組完成。比如,在歸納定律內容的時候,將全體學生分成鐵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兩大組,每一大組間,又創造不同的實驗條件(鐵絲有粗和細的兩種、硫酸銅溶液有濃的和稀的兩種),這樣,在相同的時間內,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從多角度去理解一個知識點。然后,再通過不同組之間進行的交流,令到學生在完成自已內容的同時,又可以知道其它組同學的實驗情況,同時歸納出正確的科學理論。另外,每得一個結論,馬上進行相應的練習作為間隔,既鞏固了知識,又調節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同時,這樣的設計會使學生在進行實驗、進行交流的時候發現到,一些小的改變可以改變反應的速度,再引導他們去總結,原來反應物的濃度和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可以改變反應的速度,這樣,就將實驗的探究滲透進平時的教學中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扣新課標的精神,充分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學習,為此,對本節課的實驗內容作了較大的調整,將所有的演示實驗都改成了學生實驗,并創造不同的實驗條件讓學生去探究。白磷燃燒的實驗,更是以學生操作再加上多媒體演示,多方位地向學生展示客觀的事實,加深對定律的理解,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生成的氣體對質量的影響,更是想出了用氣球收集生成氣體的方法,大大加深了學生對原本較抽像的知識的理解。將課堂實驗加以適當的改進,可以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講解習題時,速度過快,使學生不能充分吃透習題。同時,因為容量較大的原因,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較小。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的地方。
數量守恒教案反思篇二
上完本節課之后收獲頗多,收獲包括成功之處也包括從本節課發現的問題,但我個人認為這節課總體上還是能夠完成預期教學目標的。首先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成功之處:
通過華生向福爾摩斯提出的問題(如何知道福爾摩斯抽煙時吐出的煙和氣的質量),一開始就調足了學生的胃口,讓學生對學習本課內容產生了好奇心,同時也為接下來本課要以科學探究為主線的教學過程定下了基調。
學生是化學教學的主體,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科學探究是化學教學的基本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總質量是否改變”這一科學探究中來,是我在進行本節課教學設計時的中心思想。第一步通過出問題“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總質量是否改變”后,第二步由學生作出猜想與假設: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總質量不變/減小/增加三種可能。第三步設計和實施實驗由學生分組完成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前后質量測定的實驗以及由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的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第四步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和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讓學生歸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進而總結由實驗可以得到的結論:在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通過實驗和科學探究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本課中,我特意安排了學生的分組實驗,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科學探究的過程中來,由學生作出猜想與假設,由學生實施實驗,由學生歸納實驗現象,最后又由學生得出結論。整個科學探究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在實驗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原本上課比較拘束的,甚至默默無聞的學生也“生龍活虎“起來,積極的投入到課堂中來。
本課探究的質量守恒定律可以選用的實驗有很多,但如何選擇既能說明問題又能便于學生理解和操作,同時能確保成功的實驗卻也經過了我的一番深思熟慮。最后我選擇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這一實驗作為學生的分組實驗收到了不錯的效果:1、使學生看到了化學變化的明顯現象(生成一種藍色的沉淀)2、操作簡便,實驗中只有天平的使用,液體試劑的取用等常規操作3、確保實驗能成功,該實驗中沒有氣體的參與和生成,故一般實驗不會失敗。
當然,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有待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予以改進。
數量守恒教案反思篇三
在實際教學中,我認為學生參與活動程度的關鍵,取決于教師的啟發引導是否到位,此課中教師充分利用了啟發式教學優勢,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落實學習情感、實踐探究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本節課教學特色有以下兩點:
1、注重啟發學生參與:在教學中學生參與活動程度的關鍵,取決于教師的啟發引導是否到位,此課中教師充分利用了啟發式教學優勢,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落實學習情感、實踐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參培養。
2、強化實施探究過程:
(2)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實驗探究、匯總學生成果,到得出質量守恒定律;
(3)利用實驗鹽酸與碳酸鈉的化學反應,對比類似裝置,分析質量總和變化分析,鞏固定律,引導探究改進實驗裝置特征。
3、突出學習興趣培養:在課的引入階段,恰當地應用化學反應的本質和質量守恒的猜想,引發興趣,使學生產生良好學習動機,從而順暢地進入實驗探究程序,并通過總結學生所得實驗結果得出質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特意鼓勵學生設計改進實驗裝置,將課堂向培養創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安排。特別是師生間的和諧交流,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此起彼伏,達到了“我要學、我想學”的境界。
本節課應該改進的地方:
1、控制好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既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應給學生合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科學探究。本節課內容量大,給學生思考時間較短,實驗只是簡單的觀察現象,未能展示實驗的具體細節。
2、本節課的起點較高,難度較大,因此在分組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從而避免基礎較弱的學生不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習效率低下。在以后教學中,要注意分段教學,考慮到所所有學生。
總而言之,本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所引用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都能充分的利用。在整節課中,學生都在積極地參與,因為我認為不僅學生動手操作是新課程的理念,而且學生不斷的動腦思考更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在活動與探究中,引導學生認真做好結果記錄,對實驗現象進行思考、分析和歸納,并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和討論,得出結論。這些探究活動不但有利于學生獲得知識技能,也培養了學生認真扎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索的學習方法。
數量守恒教案反思篇四
在本節課上,我將實驗探究作為教學目標的突破口,整個過程突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融為一體的化學教學價值觀。特別是教師的有效啟發引導和學生實驗探究活動,不但使學生能夠較為深刻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和內涵,也使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創新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等活動落到了實處。還讓學生體會和享受學習之快樂。
本節課教學特色有以下幾點:
1.注重啟發學生參與:在教學中學生參與活動程度的關鍵,取決于教師的啟發引導是否到位,此課中教師充分利用了啟發式教學優勢,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落實學習情感、實踐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參培養。
2.強化實施探究過程:在本課的三個探究過程設計中,從(1)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探究、匯總學生成果,到得出質量守恒定律;(2)應用媒體動畫、模型模擬,分析磷燃燒的化學變化,總結得出“守恒”的原因;到(3)利用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總和變化分析,鞏固定律,引導探究改進實驗裝置。
3.注重誘導強化方法:在其教學的各個環節均采用和諧誘導,啟發思考的方式,集培養學習方法、激發興趣和培養創新能力為一體。如實驗探究方面,先是猜想、啟發引導,再組織實驗探究,直至學生能夠自主設計和實施探究;再由分組實驗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到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模擬分析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最終使學生在堅信“定律”的前提下,能夠應用“定律”解決所發現的疑難問題和設計改進實驗的裝置。是層層深入和關注學生實際感知的。
4.突出學習興趣培養:在課的引入階段,恰當地應用化學反應的本質和質量守恒的猜想,引發興趣,使學生產生良好學習動機,從而順暢地進入實驗探究程序,并通過總結學生所得實驗結果得出質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特意鼓勵學生設計改進實驗裝置,將課堂向培養創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安排。特別是師生間的和諧交流,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此起彼伏,達到了“我要學、我想學”的境界。
5.關注學生的認知思維:課堂上通過學生將燃著的蠟燭放在天平上,使學生會自覺和不自覺地發現指針向砝碼一端偏移,從而很自然的迸發出尋求原因的欲望和動力。當多數同學認為,“生成二氧化碳與水的質量總和等于消耗蠟燭質量”而同意“反應前后質量相等”的結論時;教材講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與內涵,將學生的認知水平自然而然地推倒了更高的層面上。再通過鎂條燃燒的實驗,讓學生很快找到天平傾斜的原因,并及時地提出創新改進實驗裝置的要求,把培養能力的教學推到更高的層面上。真正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課的困惑與反思:
困惑一: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實驗都要使用到天平稱量,托盤天平的操作不怎么復雜但學生用起來卻很慢,占時間較長,影響定律原因的內涵挖掘、影響知識鞏固應用的深入。但在反復實驗中鍛煉了學生的操作技能,熟練了托盤天平的使用。若使用電子天平,節省寶貴的時間,很快能得出定律,進而分析原因和安排鞏固練習,還能進行改進實驗裝置等創新能力培養。可實施課堂教學時我只能選擇托盤天平,而別的選擇很難實現。
困惑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設計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碳酸鈉與稀鹽酸、鎂條燃燒六個實驗。只有蠟燭燃燒最熟悉,其他實驗第一次操作,也只能知道它是化學反應,對現象,反應本質不熟悉,會影響知識的形成。再有實驗的數量多,占用時間長,影響知識能力培養的進一步挖掘。課堂教學時我只選擇了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四個實驗,不知是否恰當。
反思一:探究式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的指導作用。本節課設計實驗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探究活動多,學生參與多,活動形式開放。在組織這么多活動的同時,要組織學生總結出守恒定律,要分析原因,要鞏固應用守恒定律,還要組織進行裝置的創新改進。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而更重要的是引導者。教師給學生的不應是平坦的道路,而應是正在修建的橋樁或是杠桿的支點,讓學生自己搭建橋梁,操起杠桿實現應有跨越。
反思二:教學設計要強化追求“預設和達成”的統一。在百分之百成功的鐵與硫酸銅溶液分組實驗中,學生體驗深刻。在平坦順利地得到質量守恒定律的同時,未能展示學生的許多設想和猜測,會失去許多探究機會。所以,備課時要考慮學生會怎么想,多做出些針對學生認知思維方式預想,上課時要隨時抓住和利用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將學習的第一機會和權力交給學生,課堂的教學才有活力和生機。
反思三:要適當強化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在學生自學習方面,不是教師領著學生說邊說邊做,而是教師用預想的設計實施教學。此過程還應有實驗不同的分組,以便對現象不同,裝置不同,結論不同增加分析,在組織學生交流,匯總,提煉,得出結論,可能會更恰當些。更有利于加強學生在探究實踐中的合作,使學生在多種體驗中形成共性的認識,來體驗自然科學的實際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的嚴謹和從量的方面研究化學變化的實際過程;認識實驗是化學獲取正確結論的方法和手段,從而對化學實驗的各個環節引起足夠的重視。
數量守恒教案反思篇五
質量守恒定律是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學習的唯一一條定律,《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還要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判斷、分析問題、進行初步的計算,同時質量守恒定律是書寫化學語言-化學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質量守恒定律是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學習的唯一一條定律,《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還要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判斷、分析問題、進行初步的計算,同時質量守恒定律是書寫化學語言-化學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由于我對初中化學教學工作經驗不足,同時尚無機會聽有工作經驗的老師上過此課,因此我只能通過閱讀課程標準、教材、教師教學用書以及利用網絡來充實我的教學設計。我在查詢資料的時候發現,很多老師在講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時候,大多是按教材的順序,按部就班的進行,因此我就在想,能不能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即先理論再實踐最后理論的順序來講解質量守恒定律一課。于是我就按照上述順序開始進行教學設計,并付諸于實踐。
三、是課堂氣氛比較好,這源于我和學生平時的關系比較融洽;
四、是演示實驗示范性比較好,能夠一邊實驗一邊提醒學生接下來需要怎么做。
一、是有新課程的理念但是還很稚嫩,需要進一步的強化;
三、是在學生讀出的天平讀數有問題時沒有立即糾正;
八、是字寫的較差,使得精心設計的板書減色不少。
我認為這節公開課雖然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經常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爭取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