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不僅是對書中內容的概括,更是對自己思考和成長的記錄和展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些經(jīng)典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寫作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一
淡淡書香,古樸氣質,隨著手中頁數(shù)緩緩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陽光,輕拂柳葉,還有聽到小山坡上那低低吟唱。詩經(jīng),沒有波瀾壯闊;也沒有萬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是那午后明朗,風兒輕撫,雖有槍林彈雨中煙火,卻少了那一份尖銳,雖有小橋流水般思緒,卻淡去了那一份嬌弱。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們再也熟悉不過詩音,短短幾句,卻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對少女傾慕。河水細流,荇菜參差,道出了在水一方思緒,道出了翻來覆去掛牽。“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轉眼,又是那堅貞女子在捍衛(wèi)愛情。誰道紅顏嬌弱不已,耳邊,是她那誓死決心。
硝煙漫天,烽火連連,又有誰知叱咤風云背后,卻是深深無奈,深深思念。“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誰在刀槍鎧甲之下,腦海中浮現(xiàn)出妻與子笑顏。只愿棄甲歸田,與你漫步庭間。
“勿剪勿拜,召伯所說。”是人民愛屋及烏,對有德政召伯遺跡珍重,愛惜,是對那些一心為民,鞠躬盡瘁官吏無盡贊美。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風伐檀》卻又用著那聲聲哀怨喚出了他們不滿,在那腐敗社會,在那只會搜刮民脂民膏社會,成千上萬勞動人民慘遭剝削,卻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換來只是這深深地呢喃,嘆息,指責,無奈!
詩經(jīng),一本不滅書,她似動聽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贊美;她似哀怨二胡,唱出了一份無奈。她,擁有著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麗,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麗小河,在人們心中緩緩,流淌!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二
歲月無情,在指尖流轉,彈指間,已逝去三千年,染皺了眼角。留下三百歌謠“風雅頌”。
沒有太過耀眼的經(jīng)驗,亦沒有太過華麗的詞闕。有的,只是淡淡的回味,而后是沉默。他們不是誰,你只需記得,他們共同的名字——《詩經(jīng)》。詩有三百,我取幾曲悠揚,將他們唱給你聽。
獨倚高樓,看閑庭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冬已去,春到來。那紅裝素裹,爭芳斗艷的一抹桃紅,是叫“桃夭”嗎;那阡陌幽靜,扶桑花開的一瞬,是叫“子衿”吧;那喧囂喜悅的激昂的盛歌,“鼓瑟”邪!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你看,她是今日的新娘,鳳冠霞帔,珍珠步搖。十里紅妝,埋葬了誰。纖纖十指如蛾黃,皚皚肌膚似凝脂。她坐在車攆上,伴著陣陣嗩吶,嫁給自己的如意郎君。千千的梨渦,輕輕蕩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她站在城墻邊,等一個允諾。可惜,歸來無望。可恨多情自古傷離別,入骨相思君不知。但“此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只愿能將青絲纏,白首不相離。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國破家亡,何處訴凄涼?總是,孤獨斷人腸!寫下“黍離”,唱盡無限的惆悵。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修身養(yǎng)性,好讓謙謙公子溫如玉,少年足風流。
千古絕唱,唱進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彼岸花開,花開花落一千年,最終落得香消玉殞。她留下的,只是剎那的芳華嗎?
持一顆清凈的心,去品味《詩經(jīng)》,你會找到生命的真諦,會看到來自靈魂深處的那份本心,還未真正散去,還保留著,哪一點純真。
莫要說“斯人獨憔悴”,優(yōu)雅的歌謠,講述著多少感天動地的故事,既是跨越千年,真情卻未消散,那是紅塵中凡人的憧憬。
《詩經(jīng)》,如朗朗乾坤中流光溢彩的繁星,容萬光而不染;如滾滾海浪東逝水,納百川卻不掀一抹狂瀾;如無垠的大地,載萬物卻屹立不倒。
水擊三千,扶搖直上九萬里!一同攜手前進,去探索藏在《詩經(jīng)》里的奧秘與永恒罷。
吟一句:“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歌罷,人散。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三
提起詩經(jīng),人們總會想起雎鳩關關的聲音,以及君子奏著琴瑟與淑女交好的情形,但詩經(jīng)能夠流傳千年,其中魅力必然不光只有這些。
詩經(jīng)作為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其中記載著古代勞動人民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
詩經(jīng)中的“風”相傳是周天子派史官游走四處收集民謠后匯集而成的。新聞人在收集新聞的時候,應該像史官一樣,腿腳能奔走。
詩經(jīng)中的詩是感人的,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在紀實,這也給了我一定的啟示,我們的新聞必須要紀實,我們應該搬運事實,不能捏造事實。
在新聞的寫作中,“賦”這一寫作技巧對我們來說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豳風·七月》就集中運用了賦的手法,按照季節(jié)物候變化的順序,鋪敘了農(nóng)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其中描寫的就非常細致。我們在寫新聞消息的時候也應該像這樣,把事情交代清楚。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四
婚姻關乎我們每個人的終身幸福,是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現(xiàn)在的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自由戀愛,認為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但是古時候沒有“自由戀愛”的風氣,古人的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產(chǎn)物。而《靜女》卻讓我們見識到了古時候的新女性。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我”認識了一位嫻靜姑娘,她是多么的可愛啊,令“我”心儀已久,更讓人興奮的是她竟然主動約“我”到城角角落了會面。這不僅是一位嫻靜美麗的姑娘,更似一位有主見的,膽大又心細的現(xiàn)代女性。不像大部分的古代女子一樣,自己的幸福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實現(xiàn),這位靜女卻偏要來個“我的人生我做主”。遇到自己心儀的小伙子,她不是扭扭捏捏地求助父母、兄長,而是主動地約會對方來做進一步的了解。即便是自己心儀的對象,她也不是盲目地以身相許,終身幸福豈可兒戲?在正式交往之前,她也要好好地考察一番。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她心儀的小伙兒啊,早早地就趕到了約會地點,想要一睹靜女的風采,可是她卻悄悄地躲了起來,遠遠地觀察小伙兒的表現(xiàn)。看著小伙兒急不可耐地張望著,焦急而又有耐心地等待著,樹木房舍之類東西擋住了小伙兒的視線,于是他只能抓耳撓腮,一籌莫展地在原地徘徊。誰說女子只可以成為男子的附屬品,這位靜女卻要慎重地選擇自己的終身伴侶。看著小伙兒焦急而又耐心地在原地徘徊,靜女由衷地笑了,小伙的表現(xiàn)說明是守信的,戀慕自己至深的。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與她初見時送給“我”的她親手采摘的那根白茅草。“自牧歸荑,洵美且異。”那次她從郊外放牧歸來,送給了“我”她放牧時親手采摘的白茅草,這可不是一根普通的白茅草,對“我”而言,那是愛情的信物,從此“我”與她一見鐘情。所以,這根白茅草對“我”而言,變得意義非凡。“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不是說白茅草本身有多美,因為贈“我”白茅草的人兒美,她所贈的白茅草自然就變得熠熠生輝了。
禮物雖不貴重,但卻滿載相戀之人的濃情蜜意。何況所贈之人乃是一位嫻靜又美麗的佳人!莫說古代,即便是現(xiàn)今社會上,男女交往過程中也多是男子贈送女子禮物,鮮花、鉆戒、巧克力……而這位靜女卻打破常規(guī),主動贈予心儀之人禮物,不可謂不是當時“男權社會”中的一股清流,讓我們耳目一新。
而且這位靜女,不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會束縛,主動爭取自己的幸福,并且細心呵護自己的愛情之花,真乃古時候的新女性!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五
這是一首古代的公務員抱怨的詩歌。
我們可以想象,這位公務員一邊踱步走出了門,一邊長吁短嘆:唉,國君把政事都扔給我處理,搞得我每天上班都好累啊!我每天都忙著工作,天天加班,工資還那么低,搞得我家里人都挖苦我責備我啊!唉!我能怎么辦呢?這就是命吧!
春秋時候的政權,是一個層層封建的模式。天下是周天子家的,但天子不能自己治理偌大的天下,所以分封諸侯作為地方上的代理人;諸侯國是君侯家的,但君侯也不能自己治理偌大的國家,所以分封公卿作為地方上的代理人;封邑是公卿家的,這跟后世的聚族而居的村落很相似。公卿要想治理好封邑,就要依靠宗族的凝聚力團結一個個小家庭單元,而這些小家庭單元的男主人就是士了。
所以這樣一個政權架構里,處在各個層級上的貴族都具有雙重身份。諸侯是給天子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國家的老板;公卿是給諸侯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封邑的老板;士是給公卿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小家庭的頂梁柱。
我覺得,這首詩可能就體現(xiàn)了處于雙重身份的貴族的矛盾心理。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六
第一次讀《詩經(jīng)》的時候,我對它的第一眼可能是枯燥的,是一種高深莫測的迫人感覺。一行行字組成一列詩句,一個個詩句組成一整首詩。
第一次讀《詩經(jīng)》時,我讀得十分困難,停頓不知所措。太多的生字詞,太多的詩句,太多的翻譯,不懂,或者是根本沒有讀懂過。
第一次讀《詩經(jīng)》的時候,我仿佛闖入了一個不屬于自己的時代,那里有金碧輝煌的元朝,有醉臥沙場君莫笑的豪情,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春慕,有著知天地生來為誰的天問奈何,我仿佛進入到了一個傷春悲秋的多感春闊,那里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相思愁,有無可奈何花蕩去的感傷,有陌上公子如心,可緩緩歸矣的重逢相守的癡戀;我仿佛融入進一杯茶里,一句詩里,一片花葉里,去細細品,去用心聆聽它們的每一寸美好,每一秒的心跳。
我似乎看見她了,在慢天雪落中找到一處歸家,在桃之夭夭中尋到一朵芳華,在江南煙雨中覓到一片云角,在戲子身影翩纖的臺摸到一張不知的劫,在戲火喧嘩的三月烽煙中停到一方笙歌起落的天朝,停到歷史血液深處的芳華里,那般別樣風采,別樣花季。
在漫天云卷云舒中,滿庭花開花落的寂靜中,我捧著那一本沉厚的《詩經(jīng)》仿佛抱著一份沉重的歷史,茶香靜靜得繞滿整間小房,心間仿佛有什么東西離開了。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我和有人的最好誓言。
式微,式微,胡不歸?是那份盼心歸的千千心切。
清晨,我一人走在通幽的野徑中,看著天邊的初日,感受陽光散進骨子里的那一份暖意,心也漸漸地暖了起來。
大街上人流洶涌動著,人影交映著,我仿佛看到了涌動著的歷史,它擁有著沉浐的韻味,有著文化的佳承。從小貨郎到商人,從沿街擺攤搬進了店鋪,從石子路走成了水泥路成了條條柏油大路。正如《詩經(jīng)》一般,有大數(shù)人的收集裝訂和整理出一本經(jīng)典一般。
《詩經(jīng)》有著它獨特的韻味,在不同人的眼中,它是不同的,你怎么看它,它就怎么看你。
拍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七
每天閱讀《詩經(jīng)》,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我內心的真摯情感。工作一年半,在社會中浸染,經(jīng)歷過一些挫折,開始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奮斗。有時候覺得挺殘忍的,在生存面前,在人性面前,美好的東西總是被壓在心底或消失掉。
每次遇到或看到這些事情,內心都是悲傷的。古人說:“嗜欲深者天機淺”,《詩經(jīng)》陪伴了我走過很多難受的時光,有些路是必經(jīng)之路,人的成長,總是要經(jīng)歷過許多,得失之間總是要有的。其實自己心底還是跟寶玉一樣,非常抗拒成人世界的復雜和圓滑。自己雖然對外在的人和事比較遲鈍,也是能夠感受到。總不希望把別人想得太壞,總有些時候不愿去面對現(xiàn)實,是孤獨的。《詩經(jīng)》給了我很大的安慰,他告訴我,保護好自己的真心,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一個成年人,想要保護自己的真誠,是要付出很多努力和代價的。感謝父母給我很多愛和真心,也有時候會感謝自己的遲鈍吧~,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希望自己能守護自己的真心。時光易逝,真心難得。
《詩經(jīng)》教會我作為一個女孩子,該有的端莊和秀氣.《詩經(jīng)》中有很多描寫女孩子的真性情,《詩經(jīng)》中描繪的女孩子都是儀態(tài)大方,品性優(yōu)良。“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實彼周行”“匪女之美,美人之貽”每每讀到這些句子,我內心都會有一股暖流。心中有火花,期待成為這樣的人。
《詩經(jīng)》凈化了我很多負面情緒。身在職場,工作一天下來,心里早已“陰云密布”,而我也耐得住折騰:工作之余,不停學習,做項目。閱讀《詩經(jīng)》給我生活添了很大樂趣。每一次閱讀,每一次畫視覺化,內心總是愉樂,如梁音不絕不耳,樂哉樂哉。
每個人在成年的時候,都應該學會從外界拿回屬于自己的那份力量。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從屬于你的宗族,你的血親,而是從內心生出一個新我,就像葉子從石頭中蜷縮著張開,人也一樣,共同完成生長的姿態(tài)。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八
孔子編纂《詩經(jīng)》時曾感嘆道: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一語道出了它的精髓。《詩經(jīng)》語言溫柔敦厚、含蓄真誠堪稱中華文化之祖。它見證著中華民族孩童時咿呀學語,質樸真誠、天真無邪的美好時代。尋覓《詩經(jīng)》的心靈動感,聆聽數(shù)千年的深情歌唱,詩中一木一草都是先古人民的友好伴侶,歌中一詞一句都唱出了人們最美好的向往。
愛,是人類亙古不變的定律。詩經(jīng)中堅貞不移的愛情凝固了守望愛情永恒的姿態(tài)——等待。它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奇葩,忽視了時間空間的界限,開遍了每一個芳草萋萋的角落。我清晰的記得那日你拉著我的手說“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而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但這又怎能拆散我們,千山萬水外,我候,為你歸來。縱然等到白發(fā)蕭然,我也不會改變翹首的姿態(tài),期盼著你的凱旋,踐行你當初的誓言。
《詩經(jīng)》以古樸的文字表達著人本初最真摯的感情。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與君絕。先秦人民對愛的姿態(tài)讓人震撼。愛,就一個字。原來竟然可以愛得這樣決絕。反觀當下愛情泛濫、欲望靡亂,分手離婚有如家常便飯。不知是否我們該適當放慢高速的生活節(jié)奏,靜靜感悟詩經(jīng)中愛的真諦,守候人心本初的那份最無邪的感情,回到最初的美好。
愛,就不離不棄,靜靜等候,你的歸來。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打開詩經(jīng)的首頁,那雎鳩關關的鳴蹄就迎面撲來。讓人心神蕩漾,頓時陷入飄杳朦朧含蓄的情感意境。河水悠悠流動,荇菜浮動搖曳,雎鳩關關,歌聲婉轉,悠哉悠哉,令人轉輾反側。“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詩經(jīng)中的表白含蓄委婉,從來不做作。但絕不是怯懦,面對真愛他們哪怕是用一片沙洲,一把水草,或是一彎清泉都要傳達出內心最真實的感情。字字含蓄卻句句真實的感情流露感動著你我在每一個懷夢的青蔥歲月,原來愛人可以如此灑脫,被人愛可以如此真切。沒有珠寶萬千,廣廈千萬,只有這悠悠河水,纖纖水草見證了我們的愛情,可是這已經(jīng)足夠。愛你,只是一種感覺,當我愛上這種覺的時候,一切外在的光環(huán)都已經(jīng)無所謂了。我無法拒絕你伸過來的手,因為你已經(jīng)越過了我的額心河。
逝去的歲月帶不走繾綣的情懷,望著河水悠悠,漸行漸遠。物欲橫流的今天,有多少人能面對內心的呼喚和所愛的人長相廝守,又有多少人被愛上是因為純愛情本身的驅使,而不是對物欲的追逐。當愛情可以用物質來衡量,貼上價格標簽的時候,愛情還是愛情么?同樣是千年前的“桃之夭夭”,千年后卻是不一樣的“灼灼其華”。
是幸福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離棄了幸福。
之所以要文化尋根,弘揚社會主義文化,我想是因為我們懷念了。或許忙碌過后的一瞬間,那份曾被遺忘的美好會倏然浮上心頭。我們會懷念詩中那一片月光,那一個人,懷念那一份純純因感動而生的思念。先秦的人民竟然可以用簡單得近乎粗陋的只言片語風雅出感人至深的情懷和那洞徹世事的哲理。“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釋然;“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感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睿智。透過千年的煙塵,歌關雎,唱蒹葭,出東門,上壟丘;一切無不令人心神向往。
古人可以用飛鳥游魚、蘆葦野花、潮漲潮落、月盈月虧吟出真切的生活,表達出最本真的感情。原來愛情也可以如此純真無邪,生活也可以這樣恬靜和諧,人與自然可以這樣完美的和諧共生。而今身處鋼筋水的叢林,燈紅酒綠的喧囂,如同機器一樣忙于朝九晚五的奔波。欲望太多的現(xiàn)代人,到頭來卻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懷念古人,不知是因為他們太真誠,還是因為我們太復雜。
對于《詩經(jīng)》,也許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它奉為經(jīng)典而束之高閣,閱讀《詩經(jīng)》最本質的意義或許還是教會人們感悟古人之于生活那份簡單而真誠的向往,用孩童般清純無邪的心靈看待周遭一切,學習古人對追逐人性本初那份美好的執(zhí)著不屈的精神吧。
畢竟,離久了,易思念。
《詩經(jīng)》的吟唱漸行漸遠,帶走了時光深處的期盼流連。遠遠回望,透過冰冷的繁華《詩經(jīng)》就像一座里程碑,凝聚著中華民族的靈魂,放射出永恒的美好。踏著淙淙流水,聽著那一聲聲來自遠古的呼喚,似乎又回到了那些逝去的古老歲月: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九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豌豆我采了又采,即使采完了,又會長出來的,要不是因為獫猶的緣故,我不會長期鎮(zhèn)守在邊境地區(qū),而是回到故鄉(xiāng)。這是《采薇》第一章大概的解釋。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歷史永久,搜集了從西周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詩歌。《詩經(jīng)》大概有300多首,都是由孔子和君吉甫從民間和皇室上收集并編制而成的。之所以稱為《詩經(jīng)》是因為漢武帝把詩、書、禮、易、春秋化為五經(jīng)的緣故,就是大家所說的四書五經(jīng)中的五經(jīng)。
《詩經(jīng)》的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風,風在詩經(jīng)里面包括了15個地方,也就是15國風。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兼葭》,就是秦風類型;第二部分是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小雅比較容易懂,而《采薇》就是《小雅鹿鳴之什》里面的,那么大雅呢?晦澀難懂,需要有很高的文言基礎的人才能領悟;第三部分是頌,頌主要用來贊美國家的或是舉行祭祀儀式上用的。
《采薇》是一首鎮(zhèn)守邊疆的士兵返鄉(xiāng)的詩。講述的是一個士兵以采豌豆為開頭來抒發(fā)相思之情。這首詩經(jīng)專家考證創(chuàng)作于西周時期,不過,可惜作者不詳,因為先秦時期的作家一般都是不留名的。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六年級語文書中《采薇》的節(jié)選,被譽為詩經(jīng)中寫的最有名的詩句之一。寫出了出征和回鄉(xiāng)中的景物和情懷。被很多古人引用,是一段以樂景寫哀情,又以哀景寫樂情的典范。對比了出征前的楊柳依依和現(xiàn)在的大雪紛飛,來說明自己離家之久,思念之深。
經(jīng)常讀詩帶給我很多不同的感受,大概思念家鄉(xiāng)和懷念親人是我們中國人永不褪色的記憶吧!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千古傳誦的佳句,讓我第一次認識《詩經(jīng)》。閱讀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諧、神秘的氣質所吸引,愛不釋手。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是戀愛中人的典型心態(tài);“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一位厭戰(zhàn)思妻士兵的內心獨白。“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是征人對父母深深的思念;“誰謂河廣,一葦杭之。”是身在衛(wèi)國的宋國人的思鄉(xiāng)之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某種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生動地展示了一名堅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衛(wèi)自己愛情的決心;“雖速我獄,亦不女從。”是一位女性對逼他從婚的貴人的斬釘截鐵的答復。
“勿剪勿拜,召伯所說。”是人民愛屋及烏,對有德政的召伯的遺跡的珍重;“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是詩人對昏庸腐-敗的統(tǒng)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憂患。“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剝削壓榨,忍無可忍,幻想投奔“樂土”的詩。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致,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并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
閱讀《詩經(jīng)》,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著每一首詩。那么和-諧,那么執(zhí)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國已化為云煙;當年國色天香的羅裙已散入黃土……今天,真正觸動我的情感與靈魂的不是幾件博物館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經(jīng)久不滅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詩,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帶到了遙遠的國度,歷史又重新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隱若現(xiàn),神秘而悠遠……我仿佛聽到了來自遠古的聲音,隱隱約約,斷斷續(xù)續(xù),仿佛要告訴我什么……也許是歷史,也許是故事,也許是未來,也許是別的什么。
愛,自由,正義,是《詩經(jīng)》永恒的主題,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題。閉上眼睛,用心靜靜地聆聽,你可以聽得到——那來自遠古的心靈的呼喚。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是中國文學的正宗,讀詩和寫詩是歷代許多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在先秦至五代的漫長歷史時期里,中國的詩歌創(chuàng)作一直沒有間斷,涌現(xiàn)了為數(shù)眾多的杰出的作家和光輝燦爛的優(yōu)秀作品,不少詩人及其作品在世界范圍內產(chǎn)生過很大的影響。
傳統(tǒng)詩歌,博大精深,雄健典麗,宛如一部色彩斑斕的畫卷,以不驚風雨泣鬼神的宏偉樂章。在漫長的歷程中,涌現(xiàn)出許多大詩人,他是聳立于東方的一個又一個詩歌的泰山。放眼世界文壇,中國的傳統(tǒng)詩歌是獨特的,是無與倫比的。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致,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并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
讀經(jīng)時,講求語速、語調:要求語速不急不徐,語調抑揚頓挫。現(xiàn)在一般人一切都講求快速,有的人聽到讀經(jīng)讀得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實讀經(jīng)就是讓我們的心能靜下來。一個人能定得下來,才有能力思考,面對問題,才不至于慌張、忙亂。心定功夫的培養(yǎng),就是由平素來訓練的。訓練的最好方法莫過于讀經(jīng)。讀經(jīng)既簡便易行又不用花錢,每一個家長在家里就可以輔導孩子培養(yǎng)這種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現(xiàn)代常說的訓練沉穩(wěn)、從容的心理素質。
閱讀《詩經(jīng)》,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著每一首詩。那么和-諧,那么執(zhí)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社會安定的維系都有賴于這些圣賢遺留下來的智能和經(jīng)驗。我們開展誦讀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尋根,尋民族精神之根,尋現(xiàn)代文明之根。在誦讀古詩文中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蘊。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一
這是一首女子懷遠詩。前三段不難理解,女子看到雄雉展翅而飛的模樣,想到了出門在外的丈夫,也是這樣一表人才。她直接地表達著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但是第四段,話鋒一轉,開始抨擊“君子”們沒有德行。
這里咱談點話外的。本詩以雄雉比喻君子,這個意象其實大有典故。中國人很講究禮節(jié),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很多今天看起來習以為常的禮節(jié)都來自于古時候的貴族儀式。比如逢年過節(jié)走親訪友的時候,去人家家里必須得提點東西這個事,其實背后的文化大有來頭。
在《西周史》中談到西周的禮制時,我們知道了當時的貴族們彼此輕易不可以見面,有非常繁瑣又嚴格的“贄見禮”,會見過程不但要按照固定的儀式進行,而且要帶禮物,禮物還要按照訪客的身份進行選擇,主要有三種:玉、帛、禽。
高級貴族如公侯,會見時以玉為贄,且玉也有不同的等級和形制;次等貴族以帛為贄;末等貴族相見以禽為贄。當然啦,帛和禽都按其主人的身份等級有嚴格規(guī)定的。
以禽為禮,主要包括羔、雁、雉。作為統(tǒng)治階級里最下層的士階層來說,以雉為禮最為普遍了。大概也正因此,雉成為“士”的象征。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二
有苑者柳,不尚息蔫。上帝甚蹈,無自匿焉。俾予靖之,后予極焉。有苑者柳,不尚愒qi(休息)焉,上帝甚蹈,無自瘵zhai(病)焉。俾予靖之,后予邁焉。
有鳥高飛,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遏予靖之,居以兇矜。這是一首表達了憤懣的詩歌,詩歌作者控訴了一起同生共死的打天下后謀求權威后的人反復無常的性情。
讓他琢磨不透而又深感恐懼的心情,茂密的柳樹在水塘邊郁郁蔥蔥,綠茵喜人,但是如果行人想要去依附著去休息,去躲個蔭涼,去享受下詩情畫意,說不定就會被雷劈,也會被樹上的蟲子所侵擾,被樹枝所傷害。
不要被“大樹底下好乘涼“所幻想,大樹的偉岸是它自己的事情,與你無關。如果想到大樹底下去乘涼,不如自己變成大樹。
基于這樣的想法,他看著昔日一起奮斗的伙伴坐在高位上,但是對于他而言是咫尺天涯的無法逾越的鴻溝和距離。
因此他發(fā)出了鳥兒也有依附于天的時候,為什么讓他參與國家要務的管理設計,但是去無人可以商榷和依附的哀鳴。內心翻江倒海的可見一斑。
其實,他誤會了上層人物,任何一個人經(jīng)過千難萬險后達到某個位置,勢必會成為驚弓之鳥,對任何人都是防范心態(tài),因為被設計,被陷害的日子他們經(jīng)歷太多了。因此對于旁人的不信任就成了他們的常態(tài)。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三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不學詩,無以言。”
在詩經(jīng)的藝術世界中,我們看到的有腳踏大地深耕易耨的辛勤;有“如金如玉”“如切如磋”的高雅;有“柔亦不茹,剛亦不吐”的明德;有人間苦難離別相思的同情;有純真浪漫樂而不淫的愛情。《詩經(jīng)》將詩歌文學的觸角伸向那些胼手胝足的百姓,唱出古代中國人民各種風俗情態(tài),生活際遇,而不是補天浴日的怪力亂神,也不是戰(zhàn)場上的嗜血好殺。
古人相信以“詩”可以觀“民風”,他們遣送王官,在如此遼闊的地域空間內采集,加工,傳唱各種土風,民謠,以為“風”。《詩經(jīng)》中描寫戀愛與婚姻的篇章尤為動人,總量占到約《詩經(jīng)》的三分之一,體現(xiàn)了先人的浪漫和對愛情、婚姻、幸福與美的理解與想象。讀《詩經(jīng)》,我們先走進其中如癡如醉令人神往的愛情。
開篇第一首《周南·關雎》可能是流傳最廣的一首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為了多少青年表露款款深情的佳句。心愛的姑娘啊,你怎忍心,讓我無時無刻不思念你,讓我輾轉反側無法入眠。《陳風·月出》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深情表白你聽到了嗎?我愛慕的你如月光美好,心中牽掛讓我坐立難安。《召南·摽有梅》是女子在娓娓傾訴“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花枝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梅子熟了初春,我的愛情啊從青澀變成了苦澀,你什么時候來娶我呢?《鄭風·女曰雞鳴》那句“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是多少人心中期盼的婚姻模樣,佳肴做成共飲酒,白頭偕老永相愛,女彈琴來男鼓瑟,和諧美滿在一塊。
《詩經(jīng)》中大量婚戀詩篇的存在,是因為婚姻關系的締結以及婚姻關系的穩(wěn)定關乎王朝政治。從“生死契闊,與子同說”“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大致可以看出封建禮教下婚姻觀念的從自由到保守的改變。從自由浪漫的愛情,和諧美滿的婚姻,到禮制滲透的婚姻,相思悲歌的苦戀,以及傷感的離別。這是周代初期禮教初設古風猶存,是西周后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孔子提倡的禮教,是對愛情的無情打壓。但是人們對真愛的理解和追求沒有改變,使中國人民即使跨過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后,還是回到《詩經(jīng)》中描寫的那些最高尚最純樸的愛情中去。
《詩經(jīng)》婚戀篇唱出了人人之和,群族之和;宴飲篇唱出了上下之和;勞役篇唱出了家國之和;而農(nóng)作篇唱出的是人與自然之和。如此說,《詩經(jīng)》如何算不上一首和諧之歌。美哉,詩經(jīng)!壯哉,詩經(jīng)!(蘭華)。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四
此詩以比興的手法充分寫出了女子結婚以及婚后對她們美滿家庭生活的愿望。桃之夭夭同逃之夭夭的讀音一樣,但它們的意思卻有著天壤之別,這也就產(chǎn)生了我對《桃夭》這首詩一點興趣,其次對于當今時代出現(xiàn)重重離婚現(xiàn)象,更加吸引我的注意了。
第一段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把年輕女子比喻成桃花,桃花的絢麗多彩體現(xiàn)女子對于這次婚姻很是滿意,笑開了花。把美麗的女子比喻成桃花更加形象地地將女子的美麗給展現(xiàn)在讀者的腦海里。女子為何會對此次婚姻很滿意?是因為女子愿意加到這家去,說明女子的夢中情人在這兒。從這一段我想到這應該是在向往自由婚姻的吧。在古代沒有什么自由婚姻的概念,通常都是有一些個其他概念阻攔兩隊非常相愛的人,如門當戶對類的。非常相愛的兩人卻因某種條件而被拆散是一件多么痛心的事啊。唐代詩人白居易從少年到青年一直與一位名叫湘靈的姑娘要好,可因母親的不同意就這樣分離了。
第二段的“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以桃樹上結滿碩大的果實體現(xiàn)家中兒孫滿堂,吉祥之兆。這一段描述出了我們中國古代多子多孫為幸福家庭的象征。有“家和人興百福至,兒孫繞膝花滿堂”類的許許多多詩句。這里應是對自由婚姻之后能夠兒孫滿堂的祝愿。但由于現(xiàn)在人數(shù)過多的狀況,我想現(xiàn)在的兒孫滿堂是不太好的。
第三段“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以桃樹上整整齊齊的葉子托出合家美滿的情景。這段體現(xiàn)婚后對合家歡樂,幸福美滿的祝愿。這段話使我想到了這種合家歡樂、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與當今許多因種種原因分家家庭的對比。當今結婚的大部分也算是自由婚戀,但又出現(xiàn)了大量離婚的現(xiàn)象,這是個心灰意冷的結果。對于那些離婚的家庭,確實都是有種種原因的,可不用分家總還是比較好的。
這一詩句不但可用于古代時對自由婚姻以及婚后和諧家庭的愿望,也可用于對當今婚后沒有離婚的和諧共處的家庭的愿望。愿此后所有婚姻越來越美滿。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五
愛情,飽含著人間真情的至善至美。它的生命流程與人類歷史一樣深厚、一樣悠久。只要人類還在不斷發(fā)展延續(xù),愛情就將生生不息,連綿不絕。古往今來,愛情令多少人幸福歡暢,又使多少人為之癲狂、痛苦、悲傷,因而也就成了千百年來古今中外名人雅士爭相吟誦的主題。愛情詩和愛情本身一樣,青春永駐,萬古常新,如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就是以愛情詩為其最重要組成部分。《詩經(jīng)》成書于春秋時期,距今約3000年了,它包括風、雅、頌三部分,共305篇,其中愛情詩就有80篇左右。這些愛情詩從文學的角度反映了周代社會男女交往的清純本色,表現(xiàn)出對生命本體的尊崇和對人的個體價值的強烈追求,為中國古代文化留下了深刻的情感烙印。
《詩經(jīng)》時代是中國人的孩童時光。《詩經(jīng)》中的愛情詩熱烈而浪漫,清新而純凈,是心與心的交流,是情與情的碰撞。它們展示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純真、最淳樸、最自然、最浪漫、最美好的情感世界,這是沒有世俗的偏見,有的只是個體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
《詩經(jīng)》中的愛情往往是簡單的、真摯的、純粹的、沒有雜質,也沒有功利成分。《詩經(jīng)》中的戀愛男女不會去考慮什么地位、名分、金錢或者是社會輿論的譴責,他們只是帶著對愛的憧憬和渴望去尋覓生命中的另一半,然后相互試探,得到了愛的回應之后,就有了幽期密約,有了錚錚誓言,從此夕陽下,他們如影相隨,共同品味愛情的甜蜜。他們攜手相伴,共同描繪未來的藍圖。這時的他們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那種熱烈的思念釀出的愛情篇章讓人不覺其苦,反覺甘之如飴。
相愛的人因愛而結合,因結合而幸福,可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既然相守是快樂的,分離必然是痛苦的,相思的幾多辛酸,幾多痛苦,幾多忐忑……是那樣的讓人黯然神傷。
可以說,《詩經(jīng)》里的愛情詩,實際上就是表現(xiàn)了一種對愛的追尋過程,從懵懂愛到初戀、從熱戀到結婚、從分別到思念、從起風波到遭遺棄的婚姻生活的全過程,在《詩經(jīng)》里的愛情詩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廣泛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男女愛情生活的幸福快樂與挫折痛苦。這些詩都帶著春秋時期我國早期社會先民們相對自由的生活痕跡,基本上比較完整地顯現(xiàn)出了愛情生活的真是面目。在《詩經(jīng)》里,愛的喧囂與深沉,愛的自信與懷疑,愛的和諧與錯亂……種種真摯的情感體驗,由字里行間注入了我們的血脈,滋潤著我們的心田,美麗著我們的人生。《詩經(jīng)》中這些來自遠古的愛情歌唱,在今天仍放射出迷人的性情魅力,他們是一首首歡暢流動的樂曲,天真淳樸,爛漫自由,瑯瑯上口,傳送不衰。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好一個癡情人!
找回灑遍山村的每一個角落,被青蔥的樹木掩映的山坡無處不洋溢著生氣。添加婦女興高采烈的前去采集芣苡。
怎樣清麗明朗的意境!
怎樣愉快喜悅的心情!
怎樣熱愛勞動的人民!
都說,黃昏最容易勾起人們對遠離家鄉(xiāng)的親人的懷念,雞兒回窩,牛羊歸圈,有一次沐著夕陽的余暉遠眺,服役的丈夫卻依舊不知歸期。山村婦女那深深切切的思念誰人知?那無可奈何的愁煩誰人懂?只一聲深情的呼喚沖口而出:“曷至哉?”
閉目呆立,那迷離悵惘、深沉綿渺的畫面在眼前徐徐展開——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呵!干嗎苦苦的追尋所謂神圣、所謂深刻?看看手中的《詩經(jīng)》,不正是么?聽聽“雎鳩”的歡快鳴叫,聞聞“東山”的戰(zhàn)火硝煙,看看“七月”的悲慘生活,在《風》、《雅》、《頌》的每一個角落,感悟——不朽的經(jīng)典!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七
《詩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xiàn)存305篇,古人稱之為“詩三百”,它收集了從西周到春秋約500年間的詩歌。《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稱作國風,是各地的民歌,內容涉及婚戀,農(nóng)事,戰(zhàn)爭等方面,有很強的抒情色彩。《雅》分為大雅和小雅,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頌》是產(chǎn)生較早的古樂,語言和形式上都顯得雍容典雅。
《詩經(jīng)》在中國文化史和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他是五經(jīng)之一,是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發(fā)端,在追求審美、抒情方式、句式特點等方面為中國的詩歌奠定了基礎,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源頭。
《詩經(jīng)》帶給人一種古韻之美,她仿佛穿越了幾千年來到我們身邊。《詩經(jīng)》美在質樸的語言,美在對人世間美好情感的詮釋。她沒有太多的華麗詞藻,沒有庸俗之氣,吸引我們去領略那古樸而又優(yōu)美的辭章,去感受那真摯而又深沉的美好。
《詩經(jīng)》美在對生活的無比熱愛。“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無論誰讀過之后,眼前便不由自主地浮現(xiàn)一個像桃花一樣鮮艷的女子形象。嫩嫩的桃枝,鮮艷的桃花,姑娘今朝出嫁,把歡樂和美帶給她的婆家人,多么美好的祝詞啊。人只有對生活滿懷神情與熱愛,才能在紛繁的世間為自己、為別人帶來一份寧靜祥和的溫馨。
《詩經(jīng)》美在愛的幸福與美滿。“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多么情意綿綿的佳句,體現(xiàn)了愛人之間一起白頭偕老的心愿,表達的是對幸福與美滿的無比向往。和愛著自己的人共度一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美滿的事啊!
《詩經(jīng)》宛如一個端莊優(yōu)雅的絕代佳人,從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向我們款款走來,每一句哀嘆,每一次反復,都是至情的流溢,都是衷腸的表露,沒有絲毫的委托虛假,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八
這是一首女子思念丈夫的詩。
伯,是哥哥的意思,實際上指的是自己的丈夫。這跟后世有時女子稱丈夫為阿哥,以及今天有些女孩給另一半叫“歐巴”、“小哥哥”是一個道理......
首章是女子夸贊丈夫勇猛無比,因此成為王的護衛(wèi)。從她的言語中我們很明顯地能夠感受到,她對阿哥的喜愛、崇拜之情。
從這首詩里,我們不僅能形象地體會到女子對心上人的思念、依戀之情是多么的深切,也能側面地感受到,在那個戰(zhàn)亂的時代,頻繁的戰(zhàn)爭給萬千的人們和他們的家人帶來了多大的痛苦。所以詩家普遍認為這是一首諷刺時代的詩,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精選詩經(jīng)凱風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九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xiàn)有305首詞,按內容可分成“風”,“雅”,“頌”三一部分,“風”和“雅”更接近了平民百姓,其內容更為淺顯易懂。
我非常鐘愛的一首詩是《蒹葭》,全名《國風。秦風。蒹葭》。原詩現(xiàn)有三段,皆以起興開始。
原詩勾勒了一位年青人以便追求完美河那里的“佳人”而不管不顧路面艱險的場景。
第一句“蒹葭茫茫,白露為霜”給人一種清爽的覺得,不必過多的裝飾,就能令人遐思千萬。次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適度地址出了年青人已被“佳人”所吸引住,另外暗示著路程遙遠。第三句“溯洄從之,路面且長”說明了追求完美全過程的艱苦。第四句“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寫成了年青人覺得“佳人”期盼不可及的心理狀態(tài)。
尋覓“佳人”的全過程是一個悠長而又艱辛的全過程,但年青人卻自始至終執(zhí)著地前行著,一種被稱作愛的情感勉勵他勤奮,給與他戰(zhàn)勝困難的膽量,由于心里有你,再大的風吹雨打也不畏懼,由于心里有你,苦一點也想要,愛情的力量一直無法估量,它可以給你傾其所有,即便不成功也絕不后悔。
它是《蒹葭》給與我的啟發(fā),而《蒹葭》又只是是《詩經(jīng)》中的一首,如果我們能細細地科學研究每一首詩的內函,去其糟粕,盡管會消耗一定的時間和活力,但那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