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個人更好地理解和領悟所經歷的事物,發現自身的不足和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與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通過總結和反思,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一
前一段時間,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獲,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后,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里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于自我批評、善于積累、善于反思、有愛心、勇于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里,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于過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發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待多動、自閉的學生,缺少耐心、恒心的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以后我一定多注意,多反省自己,對這些折翼天使一定多謝愛心、耐心、恒心。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后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于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云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獲了圓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于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甘為人梯,愛生如子。認清形勢,與時俱進,樹一代良師典范,誓為特殊教育教育事業甘灑熱血,奮斗終生。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心聲。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二
在天天有書讀,人人讀好書的倡導下,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覺得貫穿本書的靈魂所在就是“愛的教育”。這是李老師20xx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里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學生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而這種愛心成就了他的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嚴懲”。當然,這“嚴懲”指的是批評教育。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學生們出奇的“乖”,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教師工作有著枯燥重復的特點,每天要面對大量繁雜、瑣碎的學生問題,若不能以平常心態對待周圍變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氣會變壞。如果急噪不能克制自己,變得激動,訓斥學生,憑主觀臆斷妄下結論,會挫傷學生自尊,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失控,導致心理失衡現象。我們要認識到我們的任務是去幫助每一個學生成功,對其不規范行為,只有引導,認真去做思想工作。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向李鎮西老師學習,做到邊教邊學,隨時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有敢于認錯糾錯的勇氣,這對自己發展很有利,同時我們只有寬容學生的錯誤,給他們愛,用自己的美好心靈去醫治其心靈創傷,用精神甘霖去洗滌他們思想上的污漬,他們今后才會寬容別人的錯誤。要知道:我們對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對待我們和別人的方式。所以我們要拋開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養,從學生角度去思考,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及時將一觸即發的矛盾緩沖過來,增進師生情感。
李老師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我一直都在一線,一直都在講臺,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我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臺,我的生命在學生。” 是的,只有和學生們零距離接觸,才能感受到學生們的可愛之處,才能更多地用文字記錄下和學生們的點點滴滴,才能體現老師的真正價值!
上就對于老師,教學經驗來自于與學生們零距離的交流與接觸,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論。試著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你會覺得教學原來是如此精彩! 讓我們放下架子,尊重、寬容、理解學生,笑口常開,還學生童真,相信學生必將因我們的改變而變得更可愛、更快樂。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著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三
最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鎮西老師20xx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鎮西老師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全書集中展示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思想、教學藝術和具體的操作方法。在《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著我!在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引人入勝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渾然一體,全都融匯其中,讀后發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淚下。
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在李鎮西老師看來,“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因此,李鎮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所敬仰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我與昨天的我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幫助"后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 甚至每天都有遺憾, 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 堅持不懈, 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在我看來, 一個教師是否"最好", 第一應該看學生的評價,學生如此喜歡我,喜歡我的課,這就夠了。教師因學生而存在, 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的。我會將李鎮西先生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工作中慢慢實施的,為自己加油!自從拜讀了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后,有這樣的一段話讓我感觸特深: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人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個!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在學困生的轉化上,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收效不大。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從而改變了以往許多的不好做法 ,用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去體驗,用真心、誠心、耐心來逐漸改變他們,使他們一點一點不斷進步。
從事教學工作已經二十多年了,這期間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態問題”——究竟應與學生保持一種怎樣的關系,在面對學生時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在這方面我的收獲極大。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發現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么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于事。對于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后進生” 轉化、早戀、作弊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 在學困生的轉化上,要有信心,要持之以恒,就像《做最好的老師》一樣,讓他們今天比昨天好些,明天比今天強些,那我們對他們的幫助就有收效,就有進步,就是成功。
教育并不只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四
前階段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xx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獲,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后,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
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里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xx成長的印記中,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于自我批評、善于積累、善于反思、有愛心、敢于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恒的教育理念》,就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xx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里,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發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對學生評價過高,過于信任他們的控制能力。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還很遠。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于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云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獲了圓滿。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于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教師在學習中的心聲。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五
讀完了《做最好的老師》,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我覺得貫穿本書的靈魂所在就是“愛的教育”。
這本書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
一、以教育為主題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
二、我們不要過分執著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個中滋味又當從何說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沖,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iq,忽視eq;;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
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為「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說「不」,教育則潛移默化。
(二)了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贊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系,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咨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
(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
(一)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
(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藥,有其極限。
(四)教師不要過分執著“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
(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
(一)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
(二)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
(三)學習型組織的體會:
1、系統思考
2、自我增進
3、改善心智模式
4、團隊學習。
(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
(五)教師專業成長師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在《做最好的老師》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六
今年暑假,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獲,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后,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里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于自我批評、善于積累、善于反思、有愛心、勇于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里,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發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后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于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云見日;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獲了圓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于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