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讀呼嘯山莊有感300字 讀呼嘯山莊有感1000字篇一
故事發生在十八世紀末期和十九世紀早期,一個吉卜賽棄兒希刺克利夫被呼嘯山莊老主人收養,卻在山莊中受到侮辱,愛情也遭到破壞,最終出門致富。多年以后,他回來,發現老主人的女兒凱瑟琳已經和畫梅山莊主人的兒子林淳結婚,后來對他們的兒女進行瘋狂的報復。
很多人認為《呼嘯山莊》是一個令人窒息的慘劇,但在我看來,這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曠世愛情故事。希茨克利夫為人殘忍,狠毒,給讀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個“惡魔”,但是他對凱瑟琳的愛一直是至死不渝的,我想在他的內心深處是充滿著無限的柔情和偉大的愛情。希茨克利夫在臨死前說了這樣一句話“整個世界成了一個驚人的紀念品匯集,處處提醒著我她是存在過的,而我已失去了她!”他深切地愛著她,到死也一樣。
書未過半的時候,凱瑟琳死了。我一直認為她的早死具有必然性,她的性格怎么說呢?有時覺得她善良淳樸,有時暴躁易怒,有時又是深情款款,有時又是率真任性,是個令人又愛又恨的角色。年少的凱瑟琳和希茨克利夫在山間田野自由嬉戲,似乎整個山野就是他們的天地,他們沉浸在山川的粗獷美中,同時凱瑟琳在這個父親帶回來的人身上看到了另一個自己,他們有著相似的靈魂,向往著野性磅礴的愛。
但是凱瑟琳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對浮華世界的追求。在她感受到了畫眉山莊生活的悠然愜意后,她背棄了希茨克利夫的愛情——靈魂契合的愛情。所以當英俊多金的林淳向她求婚時,她答應了。盡管兩個人的思想不在同一個層面上,但是因為林淳的忍讓遷就,她的婚后生活還是很幸福的。數年之后,當初憤然出走的希茨克利夫衣錦還鄉,兩個人的再次相遇,喚醒了凱瑟琳對野性的愛的追求。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說在一起的兩個人的三觀不契合,那么這樣的生活也是難以繼續的。相似或相同的價值觀是兩個人在一起的基礎。
造成凱瑟琳死亡的,是她對物質生活的向往,寧靜粗獷的呼嘯山莊留不住她。這也是凱瑟琳和希茨克利夫最大的異同點,無論希茨克利夫何等殘暴囂張,無論他怎樣的壞事做盡,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從不違背自己內心的想法---回到凱瑟琳的身邊。反觀凱瑟琳就是浮華本身,她違背本心,只為追求更好的生活,她選擇了背叛。當她的本心與行為相悖時,她的死亡便成為了必然,當她屈從真相的一瞬便成為了她死亡的一瞬。余溫便像那綿長的恨。
文中凱瑟琳說了一句話一直讓我印象深刻:“因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論我們的靈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樣的;而林淳的靈魂就如月光和閃電,或者霜和火,完全不同。”人們說你為什么愛一個人,是因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
一直秉持愛情慘劇的心理看到后面,當讀到凱蒂和哈里頓的愛情時,終于感受到了一絲輕快,他們的結合更像是希茨克利夫和凱蒂殘酷愛情的延續和新生。這份從復仇中破繭成蝶的愛情,更是給了讀者更多的美好憧憬,讓我們在無盡的憂憤和掙扎里停下腳步,再次嗅到生命與愛的清香。
整篇故事一直以第一人稱、第三人稱進行敘述,通過管家丁艾倫的敘述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艾倫一直以一種親歷者,又好像旁觀者的角度去講述這三十幾年的愛恨情仇。沒有經歷過的我們很難感受到那種撕心裂肺和刻骨銘心,不理解那是怎樣的痛徹心扉。曾幾何時,人們也都向往著這般轟轟烈烈的愛情。反觀現在,快餐式的愛情已經成為了主流,兩個人在網上說幾句聊幾句就能互相傾慕,閃婚、閃離的現象日趨嚴重,愛情好像也成為了消費品,神仙般的愛情也在漸行漸遠。
昨天看了一遍周冬雨和竇驍的《山楂樹之戀》,感受到了爺爺奶奶那輩人的愛情,在沒有手機電腦的年代,只能通過書信遙寄相思的年代,我們感受到的愛戀更加質樸和純粹,也更令人向往。余秋雨在《行者無疆》中寫道:“更羨慕街邊咖啡座里的日光,只一閃,便覺得日月悠長,山河無恙。”
也許愛情就是:像三月的風撲擊明亮的草垛,春天在每個夜晚細數她的花朵。
讀呼嘯山莊有感300字 讀呼嘯山莊有感1000字篇二
人就是這樣一個怪物,明知道自己愛了,卻還是那樣頑固。
——題記
這是一個關于愛情和復仇的故事。
呼嘯山莊的主人——恩肖先生帶回來一個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為希思克利夫,他奪去了主人對小主人亨德利及妹妹凱瑟琳的愛。主人死后,亨德利為了報復,把希思克利夫貶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凱瑟琳卻和希思克利夫親密無間,青梅竹馬。后來,凱瑟琳受外界影響愛上畫眉山莊的文靜青年埃德加。希思克利夫憤然出走,三年后致富回鄉,然而此時凱瑟琳已嫁埃德加。希思克利夫為此進行瘋狂的報復,通過奪走了亨德利的家財,亨德利本人醉酒而死,兒子哈里敦成為奴仆。希思克利夫還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拉,并對她進行迫害。內心痛苦不堪的凱瑟琳在分娩后死去。十多年后,希思克利夫又施計強使埃德加的女兒小凱茜嫁給自己將死亡的小兒子小林敦。后來,埃德加和小林敦都死了,希思克利夫最終也把埃德加的家財占為己有。復仇終是得逞了,但是他卻無法從對死去的凱瑟琳的戀情中解脫出來,他對她的愛畢竟還是戰勝了自己的恨,他并沒有勝利的喜悅,而是在茫茫荒原上漫游。
故事到這里,我們無論誰是誰非,只覺無限悲涼與感慨。是誰剝奪了希思克利夫的愛?是什么扭曲了他的人格?
曾經的他只是一個棄嬰,成長過程中備受欺凌,孤立無援,在這樣的境況下,他唯有忍受,他不奢求其他,只想守護自己與凱瑟琳之間的那份純真的感情。然而凱瑟琳最后還是背叛了他,和別人在一起——即使她最后想通自己愛的仍是希思克利夫。他不知道的是,在她的那段沒有說完的話里,飽含著對他的深深愛戀,他以為是因為自己地位低下,窮困潦倒,她才不選擇他,于是他外出打拼,可當他回來后,她早已嫁與他人為妻。
究竟是愛使他瘋狂,還是恨使他迷惘。
凱瑟琳說:“我對希思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恒久不變的巖石,它雖然給你的歡樂看起來很少,可是必不可少。”
她還是愛他的,只是她的愚昧與對金錢地位的迷戀讓她認為自己愛上了別人。這是一種普遍現象,不僅是她,在那個時代,整個社會無不認為“身份為先,金錢至上”,正是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下,拆散了這一對苦命的戀人。
希思克利夫,這樣一個飽受苦難與屈辱的人,他對愛情有至死不渝的渴求,對命運是不屈不撓的抗爭。他一生追求虛無縹緲的,觸碰不到、抓不住、留不下的東西,盡管他報復極其殘忍,可給我的感覺卻盡顯無限悲涼。
他不曾對凱瑟琳坦白自己的情感,而是用極端相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他一次次地用行動言語來傷害凱瑟琳,他以為她會回來,可是怎么可能呢,人在極端絕望與脆弱的時候需要的不是刺激,而是安慰。久而久之,凱瑟琳在外界壓力和自身內心的壓力下,精神崩潰。她愛希思克利夫,她以為希思克利夫不愛她,這是一個多么令人痛心的誤會。
凡是有一個人妥協,故事就不會這樣發展。
可怎么會呢,人就是這樣一個怪物,明知道自己愛了,卻還是那樣頑固。
“關于她,我不想說什么,也不愿去多想,不過我迫切希望不要見到她,一看到她,就會讓我發瘋。”
“這整個世界就是部可怕的紀念集,處處提醒我她確實存在過,可我失去了她!”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只有過剩的、瘋狂的愛,造成毫無原因的恨。
故事的最后,一切歸于平靜。在希思克利夫不吃不喝的第四天,他凄然死去。
在那緊靠荒原的斜坡上,有三塊墓碑。左邊是埃德加,中間是凱瑟琳,右邊是希思克利夫。
“如今,它已跟附近的墳塋一樣平靜青綠了——但愿這座墳里的人也睡得一樣安穩踏實。”
我想,這大概就是對愛與恨最美的詮釋。
——end——
讀呼嘯山莊有感300字 讀呼嘯山莊有感1000字篇三
歐美文學界稱《呼嘯山莊》是一部“人間情愛的宏偉史詩。”的確,凱瑟琳說“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我活著的最大目的就是他。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恒久不變的巖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并不是作為一種樂趣,而是作為我自身存在在我心中!”希斯克利夫則說“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了:死亡和地獄。失去了她,活著也在地獄里。”凱瑟琳在希斯克利夫沸騰的靈魂里看到自己的倒影,而希斯克利夫把凱瑟琳的愛視為生命。這種靈魂交疊的愛,光輝而壯烈。我們不能說這是最美好的愛情,但至少,它是最純粹的,并且飽含著力量,正是這力量在背叛面前掀起疾風驟雨似的報復,毀滅生命同時升騰愛情。因此在我看來,書中所謂的仇恨、狂放、扭曲、殘暴以及一切有悖于人倫道德的手段,都源于他們之間那場因為刻骨銘心所以山呼海嘯的愛情。
看了書,也看了電影,雖然電影沒有書中那樣細膩深刻的傳情與控訴,但很真實,特別是那種獨特的眼神,一經觸碰就似乎扎進了心里永遠揮之不去。那是由于瘋狂的愛的侵蝕,卻更是由于受了愛的背叛而生恨的綿綿無期的折磨而造成的,總是生活在回憶的愛里,卻用復仇來面對現實,從此這恨再無絕期。
凱西的裙帶純凈漂亮,“在整個教區里,就屬她的眼睛最漂亮,她的微笑最甜蜜,她的腳步最輕盈。”看起來活潑快樂的小姑娘,她就真的活潑快樂嗎?就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樣,凱西是虛榮的,只是那虛榮遇上了希斯克里夫,她便害了兩個煉獄中苦苦煎熬的人兒,生生拆散了一對明明愛另一個勝過愛自己的戀人。一個人可以逃脫命運的安排,可以逃脫每一個殘暴的敵人,卻萬萬逃不脫自己的心。真正理解著愛著凱西的,或許只有希斯克里夫吧?!我始終難以承認內莉是凱西的朋友。一個朋友,她不應該在看到朋友人格迷途時漠然以待,一個朋友,她不因該在朋友矛盾痛苦時冷言冷語。所以凱西,她是那樣的可憐,不同于希斯克里夫的可憐。她的人生處處是矛盾,希斯克里夫早已對人生恨得徹底,他可以將全部的愛都只寄托在她的身上,愛著她,讓她去感覺的每一寸心跳,雖然他不說,可是她會懂。而凱西呢,沒有一個朋友,可以讓她傾吐內心的壓抑。她火一般的渴望著,渴望著可以向一個人敞開心扉。可是沒有,沒有一個人,包括希斯克里夫,包括她紳士優雅的丈夫---埃德加·林敦。凱西·恩肖,她本來是那么天真純凈的姑娘,即使生活在令人發瘋的呼嘯山莊,也都是那么的熱情和善于愛。只是生活呵,它總是不住的用體面的生活來迷花了人眼。
“我活著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即使別的一切全部消亡了,只要他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而要是別的一切都留下來,只要他給毀滅了,那整個世界就成了一個極其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再像是他的一部分了。我對林敦的愛,就像林中的樹葉。我很清楚,當冬天使樹葉發生變化時,時光也會使葉子發生變化。而我對希刺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恒久不變的巖石,它雖然給你的歡樂看起來很少,可是必不可少。”
這是凱瑟琳對丁恩太太說她對希思克利夫的愛時的表述,這一次我們可以相信她的話,這的確是她的真實想法,但為了物質上的虛榮她放棄了背叛了,那么她就只能在自己編織的苦網中掙扎著死去,在死之前,希刺克利夫悲憤的責備她:“你為什么欺騙你自己的心呢……你害死了你自己。……悲慘,恥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給的一切打擊和痛苦都不能分開我們,而你,卻出于你自己的心意,這樣做了。”又說:“我愛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呢?我又怎么能夠愛他?”這就導致了他的悲劇的發生,只怪他的癡情與執著,他愛錯了人,他開始承擔自己的失誤所帶來的代價,又把它轉嫁到別人頭上,他是可憐的,也是可恨的。命運弄人,他為了他的愛情經歷了人生百難,換來的只是孤獨的靈魂和在那曠野上一口無人會去祭奠的苦墳而已。
或許《呼嘯山莊》要教給我們的有很多,譬如堅守尊嚴的崇高、信奉理性的高貴、恪守心靈的自由等等。然而當我們合上書之后,真正為之動容的不是這些哲思,而是故事本身以及它所引出的綿綿遺恨。
除了那些人生教訓,《呼嘯山莊》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感覺,那就是在你合上書低頭沉吟的那一刻,或許你會在一瞬間突然覺得,那種撩人的璀璨的山呼海嘯的愛正在書中所寫的那種盛放著石楠的荒原上,萌生著、鋪陳著、燃燒著、呼嘯著,滾滾而來……
讀呼嘯山莊有感300字 讀呼嘯山莊有感1000字篇四
每個讀過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的人肯定記得凱瑟琳的那句話:“我愛他,并不是因為他長得漂亮,而是因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這種把自己看做對方的、像永恒不變巖石的愛,正是讀者激烈討論的焦點。《呼嘯山莊》作為經典存在的原因是他們舍身忘死,愛恨交織,原始熾熱的戀情。要說復仇,當然必先談論產生這種恨的愛。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啊。
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很小的時候便互相認同,只是因為他們倆實在太相像了。“不管我們倆的靈魂是什么做的,但他的(希斯克利夫)和我的是一樣的。”凱瑟琳這么說。之后,隨著年齡的增大,兩人的情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本來互相深愛著,卻又因為凱瑟琳的追求虛榮而波瀾起伏。雖然,她自己說:“天堂不是我的家,我把心都哭碎了,一心要回到塵世來。那些天使氣極了,就把我扔了出來,一下掉到了呼嘯山莊的那片荒原當中。我到了那里才醒了過來,還高興的嗚嗚地哭呢!其實,嫁給林頓一點也不比上天堂更有意義!”這可以解釋她內心的秘密。但是,她卻違背了自己的心。因為,“嫁給希斯克利夫就會貶損我自己。”在希斯克利夫聽到這番話為她而出走之后,她誤嫁了林頓。當三年之后,希斯克利夫成為英俊、瀟灑、富有的紳士回來之后,發現一切都遲了!那時,他想的是向造成這種局面的欣德利,和畫眉山莊的人復仇,然后再不經法律了結自己。但是,他的陰郁的個性使他無法就此罷休。凱瑟琳因為無法協調他和埃德加。林頓之間的矛盾,為了逃避,辛苦憔悴的死去。這也增加了希斯克利夫對林頓和埃德加的恨。“我愛傷害我的人(凱瑟琳),但是,謀害你的我怎么能呢?!”。為了復仇,希斯克利夫和林頓妹妹伊莎貝拉私奔,順利的毀掉了伊莎貝拉,以此來增加林頓的痛;逼死了欣德利;荒廢了哈頓;搶走了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并犧牲自己兒子,強迫他與表姐小凱瑟琳成婚···自己呢?最后也是為了和凱瑟琳的靈魂在一起,絕食并被凍死在荒原。
那么,這種為了對凱瑟琳的愛的忠誠而賠上了下半生,賠上其他人和自己幸福的做法又使他得到了什么?這種瘋狂的愛情到底是太徹底還是太扭曲?這種“復仇”正是我想論及的。
“復仇”是一種文化。在人類的歷史上,“復仇”是正義的,伴隨著人的樸素情感一起誕生的。理解什么是愛的同時,也會付出仇恨的代價。中國也是。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此仇不報非君子”;而且,在很多武俠小說當中,以復仇為人生目標的人屢見不鮮。但是,“復仇”這種行為對于“復仇者”來講到底意味著什么?希斯克利夫為了過去失去的痛,犧牲了自己兒子,犧牲了周遭所有人的幸福,同時也犧牲了自己的快樂,從某種精神層面上來說,“復仇”是心靈脆弱的表現。暫且不論“復仇者”的能力是否出眾,原因就在于復仇本身就需要有強大的力量。但是,“復仇者”本身的內心都是脆弱的。不過是不甘于失去幸福,想讓別人也嘗到痛苦而已。但是,卻早就已經把自己放在過去的痛苦之中,讓曾經的痛楚一遍又一遍的折磨自己而已。而且,復仇者自己本身也已經沒有了未來和平凡的快樂。
“復仇”只是心靈不夠強大而做出的愚蠢的事情而已。剝奪了自己的明天,沒能力走出黑暗,只活在過去的一副皮囊,在不斷發展的今天又有什么價值。從社會性上來說,“復仇”會牽連更多的人。《火影忍者》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漫畫,里面的宇智波。佐助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稱是“復仇者”,為了殺死滅了他一族的的哥哥,他背叛了村子,背叛了同伴,委身于邪惡的大蛇丸,自己也振振有詞的說:“哥哥,如果是為了殺掉你的話,前面再黑暗,我也會毫不猶豫的走下去。”“我生命存在的意義就在于殺掉那個被我稱為哥哥的人。”但是最后,自以為聰明的他才發現,所謂的現實,不過是他的幻覺。作為哥哥的鼬,別無選擇的在對立面深深的愛著他,關心他,為了他的成長,拖著病重的身體,用其對自己的仇恨刺激他。最后,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弟弟的強大。而宇智波。鼬的偉大讓他更加無法放棄!誤殺了最愛自己的哥哥,失去最愛自己的哥哥,讓他無法承受,也讓他的仇恨進一步擴大,開始為自己的不幸向世間復仇,向那些生活在因為鼬的犧牲而帶來的和平的、卻又毫不知情的人報復。那么,這種復仇是不是更有危險性呢?無法釋懷的痛苦,拿得起,放不下,叫囂著復仇的人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同時給周圍的人帶來的也只能是痛苦和驚恐。
“被復仇”的人難道就是罪大惡極?罪不可恕?沒錯,曾經他是犯下過錯誤,但是,也未必就像復仇者想的那樣罄竹難書。也許還是誤解。誰也不能保證復仇者就是正確的。就像是佐助殺鼬的時候的遺憾一樣。只是在封建時代,懲罰機制沒有沒有能力被有效地實施。所以,難以平復受害人的憤怒,故受害者便私力懲罰。受害者便成了“復仇者”。很難避免,會超過限度。但是,在今天,除了私力復仇,更強大、更合理的方法是公力救濟。即通過公權力來“復仇”。只是,這種更文明更公平的“復仇”已經不再是過去的任意妄為。從過去的“復仇者”的心理狀態也不一樣。目的不是用于傷害他人來滿足自我,而是懲罰犯罪,保護自我。
故,以往的復仇文化必定要隨著時代的更迭而改變,變得更合理,更公平,更制度化。對個人來說,改變的意義也十分巨大,讓“復仇者”脫離痛苦的海洋,給其合理的關懷。以更少的代價,來捍衛自己的權利。同時,給被復仇者一個更合理的機會,解釋自己,承擔合理的懲罰。
讀呼嘯山莊有感300字 讀呼嘯山莊有感1000字篇五
談到勃朗特三姐妹,英國幾乎是人盡皆知。她們的作品,是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豐碑。哪怕經過歲月的洗滌,經過風雨的侵襲,經過烈火的鍛煉,依舊熠熠生輝,光芒永照后世。如果說夏洛蒂的《簡·愛》是一曲柔和的抒情曲,那么艾米麗的《呼嘯山莊》就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交響曲。從開始到結束,都是永恒的絕唱。
小說的情節都是以呼嘯山莊與畫眉山莊為背景的,沒有過多的地點,卻足以攝住讀者的心魄。小說開篇寫的是吉普賽棄兒希刺克里夫、呼嘯山莊的凱瑟琳畫眉山莊的林惇之間的愛恨情仇。
或許,從小說的一開始就暗示了希刺克里夫的所要扮演的角色。當呼嘯山莊的主人蕭恩把希刺克里夫帶回家的時候,對他妻子說:“他黑得簡直像從魔鬼那兒來的”。這就為希刺克里夫后來的行為埋下了伏筆。
蕭恩先生非常喜歡希刺克里夫,勝過了他自己的兒子,這也就引起了長子辛德雷的嫉妒。蕭恩死后,辛德雷就把希刺克里夫趕出了莊園,而此時被希刺克里夫喜愛的凱瑟琳也嫁給了畫眉山莊的林惇。凱瑟琳離開希刺克里夫的原因很簡單,就如她對丁太太所說的那樣,因為林惇漂亮、富裕,而希刺克里夫的貧窮只能讓她可憐,盡管林惇是瞧不起希刺克里夫的。
光陰似箭,幾年后,希刺克里夫再度回到呼嘯山莊。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是當初的吉普賽小男孩了,他變得歹毒、兇殘、狂暴。凱瑟琳難產而死,希刺克里夫就開始對他們的下一代進行報復。他自己的兒子,也不過是他報復的一個工具,他不在乎他的健康,只想要達到他的目的。他害死了辛德雷,對待他的兒子就像當初他對待自己一樣。上一輩的悲劇再次發生在了下一代的身上。
林惇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有禮的地主形象,這就與希刺克里夫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而凱瑟琳則是一個模糊的角色,她的靈魂與希刺克里夫一樣,林惇則是截然不同,就如同霜和火。當它們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就注一方定要毀滅,另一方將獲得重生。艾米麗卻取了一個黑暗的角度,使全書以希刺克里夫的報復繼續發展。呼嘯山莊一年四季吹刮著的狂風,恰似希刺克里夫兇殘的報復,他們的下一代就像狂風中苦苦掙扎的樹木,被肆虐的狂風吹得東倒西歪。
通過希刺克里夫的形象,也寄予著作者對社會人性的痛惜和同情。因為她生活在一個扭曲了的時代,每天都有激烈的階級斗爭。
在這首交響曲的最后,就以和緩的基調結束了。希刺克里夫死了,他的靈魂,將在另一個世界里找到慰藉。凱瑟琳的靈魂將不再孤獨,與他在黑夜的曠野上、山巖下漫步。
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人性大放光輝,它將洗濯這個世界的黑暗,迎來另一個嶄新的開始。
讀呼嘯山莊有感300字 讀呼嘯山莊有感1000字篇六
在這學期里,我讀了不少新書,但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呼嘯山莊》。這是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長篇小說。也是她惟一一部沒有被時間塵土遮沒了光輝杰出的作品。
《呼嘯山莊》所敘的是一個愛情和復仇的故事。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從小被恩肖先生收養。恩肖先生死后,小主人享得利把希思克利夫貶為奴仆。可享德利的妹妹凱瑟琳和他親密無間,但最后受外界影響 愛上并嫁給了青年埃德加。希思克利夫憤而出走,三年后致富回鄉,為此進行了一系列瘋狂的報復,在這報復中凱瑟琳難產死,享德利灑醉而死。埃德加生病而死。。。。希恩克利夫復仇得逞了,但他無法從對死去的凱瑟琳的戀情中解脫出來,最后不吃不喝苦戀而死。
《呼嘯山莊》采用的倒敘法。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它不僅結構奇巧,手法獨特,而且細節的描寫和語言的運用上也有獨到之處,所有的語言質樸、生動流暢、簡潔,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這本書神秘怪誕的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詩意,加強了深度和力度。
“那受詛咒的人將永遠見不到造物主的微笑憐憫占上風只有瞬間。。。。。”書中希思克利夫的那種強烈的復仇意識,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看完《呼嘯山莊》后,我腦里不斷浮現出一段段復仇片段,心想:是什么讓男主人公那一顆美好的心靈變成了一顆畸形的,陰暗的,變態的心靈呢?但既是這樣,對凱瑟琳的愛卻還是這樣的真摯,可是我還是不能理解,于是我又再次拿起這本書。。。。。。
但我必須承認,《呼嘯山莊》是一本奇書。
讀呼嘯山莊有感300字 讀呼嘯山莊有感1000字篇七
《呼嘯山莊》通過一個愛情悲劇,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畸形社會的生活畫面,勾勒了被這個畸形社會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種種可怖的事件。整個故事的情節實際上是通過四個階段逐步鋪開的:
第一階段敘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一個棄兒和一個小姐在這種特殊環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們對辛德雷專橫暴虐的反抗。
第二階段著重描寫凱瑟琳因為虛榮、無知和愚昧,背棄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畫眉田莊的女主人。
第三階段以大量筆墨描繪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絕望中把滿腔仇恨化為報仇雪恥的計謀和行動。
最后階段盡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卻突出地揭示了當他了解哈里頓和凱蒂相愛后,思想上經歷的一種嶄新的變化——人性的復蘇,從而使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愛情悲劇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當我回味著這本書的深刻內涵和本質時,我發現在《呼嘯山莊》中我學到了許許多多,其中另我感觸最深的是它教會了我保持人性的尊嚴和心靈的自由。無論我們面臨著多么嚴峻的挑戰或是多么殘酷的考驗,我們都應該向往自由。如夢初醒般的恍然大悟,塵世的喧鬧過后,平靜是如此的難能可貴。而這些,才是我們在現實中所應該尋找的東西。
讀呼嘯山莊有感300字 讀呼嘯山莊有感1000字篇八
從來沒有一本書會讓我如此艱難地看下去,20____年買的中英對照版的,我先讀完中文,然后再看英文,昨晚終于看完了,五年時間看完一本書,對我是從來沒有過的,晚上一個人看上幾頁,特別是英文的如果看不下去了,睡意就會來臨,睡覺前看書真的有催眠作用。
要看一本書,首先得了解作者(轉摘):艾米莉·勃朗特生前寂寞,和姐姐夏洛蒂一樣,她是個沒見過多大世面的英國北部小郡牧師家的女兒,憑著幻想與激情寫作,她也用一個男性化的筆名“埃律斯·貝爾”發表作品,可是,當她的《呼嘯山莊》繼姐姐的《簡·愛》問世后,卻沒能像《簡·愛》那樣得到熱烈的回應,相反,它遇到了普遍的冷淡和幾篇嚴厲貶抑的評論,有一篇刻薄的評論甚至說:“是哪一個人寫出這樣一部作品來,他怎么寫了十來章居然沒有自殺?”這是一本可怕的、令人痛苦、強有力而又充滿激情的書,這與它年輕的作者本身的性格與才華不無關系。
艾米莉自小內向,緘默又總帶著幾分男性自居感,誠如夏洛蒂所說的;“她比男人還要剛強,比小孩還要單純,她的性格是獨一無二的。”在少女時代,當她和姐妹們關在家里“編造”故事,寫詩的時候,她就顯現出一種內涵更深的傾向,收錄在她們詩歌合集(此書初版僅售出2冊)中艾米莉的作品總是如同波德萊爾或愛倫·坡那樣困惑于惡這一問題,在那純潔的抒情風格之間總徘徊著死亡的陰影。到《呼嘯山莊》動筆時,這種困惑與不安變得急不可耐,她迫切需要創造一個虛構的世界來演示它,把自己心底幾近撕裂的痛苦借小說人物之口傾吐
放在我眼前的這一部《呼嘯山莊》顯得與眾不同:它狂放不羈的浪漫主義風格源自于人物“愛”與“恨”的極端的沖突,而在希克厲和凱瑟琳這對曠世情侶身上,極度的愛中混合著極度的恨,失去凱瑟琳使希克厲成為一個復仇狂。加之,作者把故事背景放置在一個封閉的小社會——兩個山莊,和開放的大自然——荒原之中,整個小說的情境就格外地“戲劇化”,陰冷而暴力,神秘怪烈又隱含著神圣的溫情。
其次,女作家放棄了那種從頭說起,原原本本的敘事手法,19世紀的女作家,像她姐姐寫《簡·愛》,奧斯丁寫《傲慢與偏見》,都采用的是這樣一種易于為大眾接受的傳統手法,艾米莉則為了講清楚發生在兩代人身上的復雜故事,別出心裁地采用了當時少見的“戲劇性結構”,借用了一位闖入呼嘯山莊的陌生人洛克烏先生之耳目從故事的中間切入,這時候,女主人公凱瑟琳已死去,希克厲正處于極度暴虐地懲罰兩家族的第二代的時候,這就設置了一個巨大的懸念,使讀者急于追索事情的前因,又時時關注著人物未來的命運。當然,對于當時讀慣古典小說的人們來說,接受這種敘事系統是有些吃力的,以致于有人指責此書“七拼八湊,不成體統”。
《呼嘯山莊》深層次的主題是什么:現在,多數人認為是對于人性的探索,洛克烏先生到來時所做的惡夢可謂是開啟故事主題的鑰匙,那是人性的凍結,之后30年舊事的倒敘正說明人性的墮落的過程,而最后四章,則順敘了人性的復蘇,希克厲終于悟到了無止境的報復只會帶來糟糕的結局。小說基本上在講敘惡的過程中最終發現了善的可能。
在當時的文壇,艾米莉遠遠地走于人們之前:直至那個世紀結束后,才有人一反前說,認為“在19世紀,《呼嘯山莊》是一位女作家所能寫出的最好的散文詩”;不僅如此,在本世紀,人們重新閱讀與評價勃朗特三姐妹的文學作品時,開始提出:艾米莉·勃朗特是“三姐妹中最偉大的天才”,《呼嘯山莊》也成為西方學者們欲琢磨個究竟的一塊玉石,籠罩在它身上的百思不得其解的謎面背后那豐富的答案將漸漸被解釋開來,畢竟,它是部可讀性很強的天才之作,而非是云霧團里的“天書”。
這部小說的獨特之處:首先在于它揭示了人性的復雜與深刻,在于它所蘊含的愛與恨的激情。凱瑟琳與希思克利夫的愛情是以他們的性格和興趣完全認為同為基礎的,他們之間的愛情主要是精神上一致而非外貌上的相互吸引,是心靈的契合而非欲望上的需要,就在他們最后一次見面中那狂風暴雨般不可遏制的激情,也不夾雜有絲毫的情欲成份,這也寄托了作家對理想的、純潔的愛情的向往。
一本書看久了,感覺和感悟也就淡了:我不欣賞書中的情與恨相互交織,如果愛過,就不要有恨,如果有恨就沒有真正的愛過。人是有情感的動物,只有有情感的人才是真正的至真至情至誠中人,才會更顯得可愛,但這種狂熱到將愛變成了恨,我不贊同,幸好最后希思克利夫終于沒有了恨,也讓小凱瑟琳和哈里頓這對有情人能夠走到一起,也說明真情能感動所有的人。
結合我自己的感情經歷來說,我對愛最大的體會卻是寬容,如果真正的愛,那么沒有得到又有何訪呢?只要他(她)是幸福的,只要他(她)曾經也真心地愛過自己,留下美好的記憶,彼此祝福,在無人的夜晚能靜靜的想想彼此,這就夠了。
讀一本名著,真的是一件很累很享受的事,當我被其中的人物感情所打動時,我會流淚,更會得到啟發。
讀呼嘯山莊有感300字 讀呼嘯山莊有感1000字篇九
愛到極致便是罪,明明什么都沒做錯,只是太愛你了。
——題記
陽光很暖,透過窗戶,照射在那本布滿塵埃的《呼嘯山莊》上,因為陽光,讓我很好的看清了書上塵埃飄落到書上的形態。我那被塵封的記憶也忽然間的喚醒了,不禁感慨,艾米莉筆下的愛情故事,一段讓人極為震撼的愛情!
艾米莉是英國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天才,她的長篇小說《呼嘯山莊》是“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遮沒了光輝的杰出作品”,有著永久的藝術魅力。
從情節來看,《呼嘯山莊》所敘述的是一個愛情和復仇的故事。呼嘯山莊的主人鄉紳恩肖先生帶回來一個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思克利夫,他奪去了主人對小主人亨德利和他妹妹凱瑟琳的寵愛。主人死后,亨德利為報復把希思克利夫貶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凱瑟琳跟他親密無間、青梅竹馬。后來,凱瑟琳受外界影響,愛上了埃德加的年輕、英俊、活躍、有錢,嫌希思克利夫沒錢、身份低下。希思克利夫親耳聽到凱瑟琳說嫁了他就降低自己的身份后,便憤而出走。
三年后致富回鄉,發現凱瑟琳已嫁埃德加,深深的愛由此轉變為深深的恨,他開始進行瘋狂的報復,通過賭博奪走了亨德利的家財。亨德利醉酒而死,其子哈里頓成了奴仆。他還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拉,進行迫害。內心痛苦不堪的凱瑟琳在生產中死去。十多年后,希思克利夫又施計強使埃德加的女兒小凱瑟琳,嫁給自己即將死去的兒子小林敦。埃德加和小林敦都死了,希思克利夫最終把埃德加的財產也據為己有。復仇得逞了,但是他無法從對死去的凱瑟琳的戀情中解脫出來,最終不吃不喝苦戀而死。小凱瑟琳和哈里頓繼承了山莊和田莊的產業,兩人終于相愛,去畫眉田莊安了家。
正是希思克利夫的復仇意識和復仇行動,為當時的社會所不容,引起評論界一些人對該書和它的作者進行指責。可是,是誰剝奪了他的愛?是什么扭曲了他的人性?
凱瑟琳在對艾倫講到她愛希思克利夫時說:“我這么愛他,并不是他長得英俊,而是因為他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不管我們的靈魂是做什么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樣的。”她還有過下面這樣一段自白:
“在這個世界上,我的最大悲苦就是希思克利夫的悲苦……我活著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即使別的一切全都消亡了,只要他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而要是別的一切都留下來,只有他毀滅了,那整個世界就成了一個極其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我對埃德加的愛就像林中的樹葉。我很清楚,當冬天使林中的樹葉發生變化時,時光也會使葉子發生變化。而我對希思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永恒不變的巖石……我就是希思克利夫!……他并不是作為一種樂趣(我對他沒有比對我自己更感興趣),而是作為我自身存在我心中。”
希思克利夫則說:“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了:死亡和地獄。失去了她,活著也在地獄里。”為了要見凱瑟琳一面,他半夜去挖開凱瑟琳的墳墓。他撬開她的`棺材一側,還買通教堂執事,待他死后把他的棺材一側也撬開,以便相通。直到最后睜眼閉眼都只見到凱瑟琳而死去。這樣的愛,是自然之愛、原始之愛、精神之愛、靈魂之愛,因為他們倆的靈魂曾經是一個不分彼此的整體。
明明那么相愛的兩個人,不,是一個靈魂!就這么錯過了……其實,說清楚點,就是希思克利夫太愛太愛凱瑟琳了,說明白點,就是希思克利夫還不甘心!始于臉紅,終于眼紅。始于心動,終于心痛。讀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愛的太滿,反而讓兩人越來越遠。物極必反,我徹底理解了。
讀呼嘯山莊有感300字 讀呼嘯山莊有感1000字篇十
今天,我把《呼嘯山莊》讀完了。在快要結束的兩章32、33章的主人公就是卡茜和哈里頓。
這對表兄妹的關系一開始就不好。他們倆總是彼此不斷地發生摩擦、沖突和爭吵,并且他們倆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他們倆的想法也會不同。后來,卡茜用一本象征著友誼、象征著知識的書使他們和解了。他們學會了相互尊重,就像管家納利所說的那樣:“一個是愛著,只想學會尊重對方;而另一個也是愛著,但只想能獲得對方的尊重。”
卡茜真心的幫助哈里頓學習知識,使他封閉的心靈重新打開,產生了一種精神上的渴求。他渴求知識,他是一個天性善良的人,自從卡茜做了他的導師以后,他就一直勤奮好學。
后來哈里頓和卡茜成為了一對幸福的情侶。
文章的最后使我懂得了:“愛”屬于人性的最美好的部分;“恨”是人性被扭曲,是人性的墜落。“恨”想在人間建立起絕對統治,盡管他似乎多么強大,但是是辦不到的。只有沖破了仇恨,終于建立起愛情。
我讀了32、33章懂得了:我們不能學習卡茜之前不尊重哈里頓的行為,而更加應該學習卡茜之后尊重他人的表現,不管是什么人都應該去尊重他。
讀呼嘯山莊有感300字 讀呼嘯山莊有感1000字篇十一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呼嘯山莊>>,原著版本的。因為我以前讀過簡寫版本的。所以對<<呼嘯山莊>>有個大致的了解。
這本書是由英國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艾米莉寫的。
這本書被認為是世界的文學經典名著,自從問世以來一直倍受稱贊。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的是本書主人公希刺克厲夫與收養他的呼嘯山莊的主人的女兒相愛,卻因為社會地位懸殊而不能在一起。過了兩三年,希刺克厲夫重新會回到山莊,對奪走他愛情與幸福的人進行了殘酷的報復。報復雖然成功了,但是他卻并不快樂。最后在痛苦中悲慘死去,留下了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
讀到這里,我想問一聲為什么?
恨,可以把白變成黑,可以把兔子變成獅子,把圣徒變成魔鬼。
為什么希刺克厲夫要報仇呢?因為恨嗎?那恨到最后要悲慘的死去又有什么價值
收起自己的恨,也就是寫《呼嘯山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