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西游記有感篇一
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西游記》,讓我感受到了團結合作對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團隊任務,是多么必不可少。
僧人玄奘從長安出發,開啟了西天取經的大門,他收伏眾徒弟:悟空、悟凈和悟能。師徒四人一路上不畏艱難,在同伴有難時挺身而出,互幫互助,沒有什么困難可以擋住他們前進的步伐。憑著他們的團結一致,不服輸的精神,走過了那十萬八千里的遙遙取經路,克服了那九九八十一難,成功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孫悟空去大戰妖怪,如果沒有八戒和沙僧在后方保護著唐僧,他能放心大膽地迎戰嗎?雖然八戒懶惰好色,看起來沒有什么很大的作用,但他幽默風趣,給取經路上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也用自己的九齒釘耙幫助孫悟空對敵。沙僧雖然沒有做成巨大的貢獻,但他忠心不二,沉著冷靜,堅持保護師傅,一路上挑著行李,沒有一句怨言,默默無聞。雖然唐僧有時不分青紅皂白念緊箍咒,還幫妖怪說好話,但他也一直在背后支持著孫悟空。師徒四人的默契配合,團結一致,才使得他們取得真經,有個完美的大結局。
《西游記》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在前行的路上,團結一致必不可少。
讀西游記有感篇二
在《西游記》中的唐僧,是一位善良的長老??晌沂冀K認為,唐僧實際上就是一個廢物。
在取經途中,他的三個徒弟時時刻刻都在保護他,只要一遇到妖精,第一個動作就是用手擋住,然后往后倒退幾步,他的徒弟便用武器與妖精打斗,他卻若無其事的樣子,自己站在一旁。要么就是當他被妖精抓住,就開始喊:“悟空,救命啊,救命!”他仿佛張口閉口都是兩個字“救命”,無論是要喝水,還是吃飯,都是他的這三個徒弟忙前忙后,這和沒有手的人有什么區別?自己就不能自食其力嗎?他就如同富貴的人被別人抬得高高在上一樣。
其次,他不懂得分辨善與惡,始終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別人的那些建議都不對,當孫悟空連續把三個妖精都打死的時候,唐僧十分生氣,用菩薩教給他的咒語懲罰悟空,可他也不想一想,孫悟空的使命就是保他西天取經,何曾要去害人呢?孫悟空一再解釋那三個人是妖精,可他以一個凡人身軀,就這樣的下判斷,根本就是善惡不分,執意自己的觀點。
第三,他還十分不知悔改。當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也感到后悔了,卻不愿意面對這一切,不勇于承認錯誤,而是依然固執的認為自己沒有錯,都說:“知錯就改就是好的。”這句話在唐僧面前絲毫沒有作用,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等孫悟空來向他求饒。這樣一個不知悔改的人,得不到什么好的結局的。
從這幾個簡單的理由中,難道看不出唐僧身后的面目嗎?
讀西游記有感篇三
很小的時候,我便透過那臺灰白的老舊電視,看到了最美的顏色——《西游記》,它令我魂牽夢縈,無法忘懷。在我心上烙下印記。
大了一些,我讀了《西游記》這本厚重的小說,在此之前,它通過電視在我眼前演繹了無數遍。盡管如此,我也看得津津有味。在我看來,小說是最質樸的,情感色彩也最濃。
印象最深的角色,非孫悟空莫屬,他是鮮活,真實,勇敢。我上網查閱關于孫悟空的故事,也看到了許多以他為原型的小說,心中有些不滿。這些小說,大致與這個人物相似的兩三成罷了。不過這側面說明了《西游記》這本書的厲害之處。
我中意這個角色,與他相比,我實實在在少了許多果敢、聰慧。不過我依然喜歡他,這是我心靈上的寄托。
孫悟空,他實在是個可愛的人!
讀西游記有感篇四
中國有四本書非常有名,它們是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還有《西游記》。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西游記》。
《西游記》的作者是羅貫中,是一部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講述的是唐僧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經過九九八十一難西天取經的故事。
在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大師兄孫悟空。他原來是一從石頭里蹦出來的,他是一個天真爛漫、調皮任性的無拘無束的“野猴”。他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游樂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鬧天宮,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還自封“齊天大圣”。用他的七十二變大鬧天宮,惹怒了如來佛祖,便被佛祖壓在五指山下,唐僧救了他,他便跟著唐僧西天取經。為了師傅的安危奮不顧身的他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克星,他對付這些人從來都不手軟,盡管許多時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義無反顧地將他們掃除。哪怕事后又被各路神仙將妖魔領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驅逐,除害護航之心全不曾改。
其次是二師兄豬八戒。他有著一身毛病,好吃懶惰,愛占小便宜,怕困難,總是退縮,還特別愛吃,每次孫悟空叫他去找食物,他總是打著找食物牌子,卻總是在半路睡覺,或者是找到了食物在回來的路上也吃得一干二凈了。它相對來說小腦筋比較多,我很清晰記得有一集,某條河流結了冰,但這樣馬就不容易前行了,當大家都在困擾之時,豬八戒立即就說可以給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雖然他很貪吃,但是也非常護主,絲毫不比孫悟空差,一旦唐僧有危險也會那把九齒釘鈀奮不顧身的去救他。
然后是三師弟沙悟凈。他心地善良、安于天命,他的本領更比悟空,八戒是弱一些。他淳樸憨厚,忠心耿耿,總是挑著行李默默跟在身后,任勞任怨,憨厚和淳樸的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
最后是師傅唐僧。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善良閔城的苦行僧,不辭勞苦,不畏艱險,為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而且他心思縝密,能注意到事物的細節,自我要求嚴格,堅持原則,規范嚴謹,善于發現問題,低調不張揚,遵守時間。
唐僧師徒經歷了八十一個磨難又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也許這是我以前缺少的,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
讀西游記有感篇五
從三歲起,我便從父母口中聽過了唐僧取經的故事,再大些便開始看連環畫版的《西游記》,識字以后又開始看了不同版本的《西游記》?,F在翻開面前這本厚書《西游記》,不僅感慨萬分。
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曾經幫過孫悟空,又將孫悟空安排到取經隊伍之中,讓他從五行山下解脫,孫悟空自然對他感激不盡。每次孫悟空被唐僧趕走,幾乎都又被觀音勸回。每次唐僧遇到危險,總是觀音出現化險為夷。觀音是孫悟空的恩人,恩人的話怎么敢不聽呢?于是,孫悟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對觀音言聽計從,凡事都去找觀音商量。
緊箍咒
五百年的磨難
就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乖乖的陪著唐僧取完了真經。
看來即使是孫悟空也有弱點,“人無完人,金無赤金。”再神通的人也是如此。
讀西游記有感篇六
這本書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古代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主要講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保護唐僧西行取經,一路降妖除魔,化險為夷,最后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體。
記得書中唐僧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千日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自有余。”意思就是說,你平日做再多的善事也不夠;但你只做一次壞事,就已經多了。這就是告訴我們,要在平日里多做善事,不要做壞事。
漫漫取經路,共十萬八千里,而悟空的`一個跟頭也同樣是十萬八千里,他可以直接把大家帶過去,可他卻和大家一起,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走到了西天。這就像是我們學習一樣,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來,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同樣的道理,都需要用自己的努力來獲取。
“漫漫取經路”告訴我,一定要像他們師徒四人一樣,在學習的道路上,只有腳踏實地才能越走越遠。
讀西游記有感篇七
大河奔流,如無暗礁狂飆,怎會激起驚天波濤,浪遏飛舟?鷹擊長空,若非明箭暴風,怎能經歷雷電霜雪,振翅高飛?《西游記》就是一部戰天斗地、經歷困難洗禮,取長補短、成就最終夢想的奮斗傳記。撇開取經團隊的核心唐僧不提,三位徒弟的西行成長之路就帶給我們深厚的人生哲理。
漫漫取經路,就是充滿未知與艱險的人生之路,九九八十一難,就是橫亙歲月中不期而遇的攔路虎。大師兄悟空為保護師父求得真經,一路降妖除魔,克服種種困難,最終達成了目標。我們在生活學習中也一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因素,最好的辦法就是明確目標、堅持行動。困難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燃起斗志、迎難而上,而不是消極應對、被動逃避,同時堅持也是重要的品質,哪怕被各種緊箍咒束縛,我們也應鍥而不舍,堅持不懈,攀登自己人生的一個個新高峰。
經歷過天庭的幸福生活,擔任過威風的天蓬元帥,即使被貶落凡塵,錯投豬胎,二師兄悟能也懂得知足,在任何時候都保留“放棄”的選項,隨時做著散伙回高老莊的打算。他從不掩飾自己的天性,每天吃吃喝喝、高高興興、嘻嘻哈哈,但關鍵時刻總會爆發小宇宙,打出一片新局面。
活著,勇敢地活著。生活之路,道阻且長,我們需要不斷上下求索,探明自己的目標,積極地追求卓越。但也要試著知足常樂,欣賞沿途的風景,必要的時候不妨放慢腳步,且行且珍惜,放飛自我,將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質量地度過。
三師兄悟凈原是卷簾大將,只因失手打破玉帝心愛的琉璃盞被迫承受流沙之苦。被菩薩點化認了師傅之后,存在感也不是很強,和白馬一樣,默默地承擔后勤工作。一開始讀書覺得他很平凡,可事實不然,多次緊要關頭,他都為師傅和大師兄道破玄機,顯然是一個大智若愚、不露鋒芒的“佛系”師弟??v然注定是主角的陪襯,他仍然盡著綠葉的本分。他的平凡、沉默,顯示出奉獻者對命運、外物的淡泊,最終也修成正果,實現了夢想。就像世間沉默的大多數人,可能終生都做著默默無聞的普通工作,過著淡泊的生活,但并不妨礙我們擁有夢想,也不能阻止我們勇敢地追求夢想、實現夢想,正像一首歌唱的“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閱讀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不但使人領略了佛法無邊,也讓我們感受了世間百態,對生命和生活有了新的思考,這就是名著的魅力!
讀西游記有感篇八
今年暑假,我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寫的著名長篇小說《西游記》。
《西游記》想象奇特,情節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語言幽默詼諧,構筑了一座獨具特色的的藝術宮殿。
《西游記》中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頑劣機敏的孫悟空,貪吃懶惰的豬八戒,忠厚老實的沙僧……他們在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
只有不甘于做一只普通的猴子,才會有那成功的一躍。孫悟空那一躍,看似簡單平常,然而需要的是勇氣,是信心。如果沒有勇氣,機遇就不會垂青于孫悟空了。如果沒有這勇敢的一躍,就只能甘于平庸,做一輩子的普通猴子,就沒有大鬧天宮,沒有唐僧西天取經,沒有成為“斗戰勝佛”……沒有這成功的一躍,就會失去太多太多,。但他勇敢的嘗試,使他從眾猴子中脫穎而出。
機會總是垂青于那些有勇氣的人。只有你對自己充滿自信,充滿勇氣,并且不甘于做普通人,那你就要像孫悟空一樣,在關鍵時刻去勇敢地嘗試那成功的一躍。
讀西游記有感篇九
《西游記》可真有趣,有九九八十一難,這一百回里,沒有對應的八十一個故事,只有四十多個,我決定再翻翻書,詳細地找出來。哎,哎~誰在拍我的肩膀。
不等我同意,他繼續說:“我的祖師爺本領高,火眼金睛,降妖伏魔,他好!”唐小藏不以為然:“孫悟空脾氣急,還打過師傅,我的祖師爺好,善良,做事有毅力。”孫小空不服氣:“唐僧不識妖魔,還冤枉別人?!必i小戒插嘴說:“我祖師爺脾氣好,愿意逗師傅開心?!鄙承∩洁熘骸柏i八戒喜歡偷懶,師傅被妖怪抓走,就嚷嚷著分行李,各回各家,還是我祖師爺好,任勞任怨,最聽師傅的話?!必i小戒伸著脖子喊:“沙和尚沒主見!”沙小僧氣得漲紅了臉,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了。
四個人吵來吵去,把我拉來拉去,一定要讓我評理,哎呀,我的腦袋要爆炸啦~~~~疼!疼!
咦,四人跑進了我的書,嗯?原來是一場夢呀,我揉揉眼睛,想著什么是“好”,什么是“壞”?《西游記》里,有很多壞的妖魔鬼怪,像白骨精一類的想長生不老,就要吃唐僧肉;也有壞人,金池長老想把唐僧的袈裟占為己有,就放火燒人;比丘國國王,為了治病,就要吃小孩子的心肝等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要害別人。書里的好人物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有壞心眼。
“好”也有不同呢,一種是沒有壞心眼,還有一種不但沒有壞心眼,而且樂于幫助更多的人,就像師徒四人,他們去西天取經就是要讓更多的人脫離苦海,生活變好。
“好”不是說沒有缺點,而是代表要勇敢面對不足,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師徒四人各自都有優點和缺點,但他們一路西行,在戰勝困難的時候,不斷地反省改正錯誤,到達西天修成了正果。
像唐僧一樣有毅力,像孫悟空一樣本領高強,像豬八戒一樣樂觀豁達,像沙和尚一樣踏踏實實,我想讓自己越變越好!我決不做壞人,我要做一個能幫助更多人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