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進度,確保教學的有序進行。這里有一些備受好評的大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借鑒和參考。
大班教師的教案設計意圖(通用13篇)篇一
教學設計的意圖就是要明確教學的目的,也就是教學設計所要達成的目標,一般情況下,教學設計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進行的,因此意圖也就是你要進行教學設計的目的!
怎樣寫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一、教材內容分析本課教材是本節的重點是。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你具體選要寫小學數學的哪節課。然后按下面幾個部分寫。也可以網上搜索具體內容的教學設計。
大班健康活動:《戶外體育活動游戲》教案。
一、設計意圖:幼兒活潑好動,摸、爬、滾、打是他們自娛自樂,相互嬉戲的最愛。大班幼兒對自己的身體各部份有一定的認識,在嬉戲中能有意識地積極尋找多種方法運用身體某些部位去完成一些高難動作。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能力,設計了“靈巧的身體”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幼兒積極思考、嘗試,利用身體各部分來移動,滿足了幼兒的興趣與需要。為盡量地滿足幼兒創造游戲的興趣與欲望,特設計本次活動。活動旨在讓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下,積極動腦,大膽參與,主動地探索箱子的不同玩法。
大班教師的教案設計意圖(通用13篇)篇二
1、讓幼兒了解蘿卜生長的自然條件,知道各種污染會造成蘿卜的畸形生長。
2、萌發幼兒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情感,并喜歡大自然。
活動準備。
1、農藥測試卡。
2、幼兒用書。
3、故事錄像(幼兒拍攝)。
4、小實驗用品。
活動過程。
1、測試對對碰。
以小實驗引出活動,出示農藥測試卡對蘿卜進行測試,引出《蘿卜的故事》。
2、故事快樂多。
(1)看錄像聽故事:《蘿卜的故事》。
(2)教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故事中的蘿卜遭了哪些事情?
《蘿卜的故事》。
在一片綠油油的蔬菜地里,有許多蘿卜兄弟。他們在一起快樂的生活著。
"撲通"一聲。"哎喲,是誰呀?"蘿卜兄弟高聲叫道。原來不知道是哪個缺德鬼扔下來幾節廢舊電池。可把蘿卜兄弟給嗆死了,眉頭都皺緊了。
"怎么回事呀?我怎么不能呼吸呀?是什么東西繞在我的身上呀?"原來不知道誰亂扔的塑料袋。"真可惡!"甚至有一位蘿卜兄弟都給纏得眼淚掉下來了。
看!怎么這樣難聞呀!又來灑農藥了。雖然殺死了我們身上的蟲子,也使我們中了毒。
小白兔一大早去采了許多蘿卜回來,咬了一大口,覺得那些蘿卜似乎變了味,而且很難吃,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蘿卜兄弟掉下了眼淚。委屈地說:"這些能怪我們嗎?"。
(3)提問:為什么蘿卜會變得這么難吃?蘿卜兄弟遭遇了哪些事情?
(4)觀看幼兒用書,進一步了解蘿卜遭遇的原因。
討論:你們認為蘿卜兄弟應該怎么辦?
(5)遷移思考:我們今后看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6)情景表演:蘿卜的故事。
請幾位小朋友扮演蘿卜,請三位分別扮演廢舊塑料袋、廢舊電池及農藥。分別表演三種情景,通過扮演角色明白其中道理。
3、實驗abc。
純凈的蘿卜與受污染的蘿卜。
在幼兒園種植園中,分別劃出兩塊園地。一塊種上蘿卜,天天澆水施肥;一塊種上蘿卜后,每天扔上塑料袋、廢舊電池及農藥。
4、親子樂融融。
活動延伸: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對蘿卜生長進行記錄。用一表格,記錄蘿卜生長狀況。
5、環保小衛士。
6、活動結束。
告訴周圍所有的人都來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可以增加孩子的語言能力,讓幼兒通過對故事的理解從而從故事中學習基本道理,以及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讓幼兒萌發出對于故事的興趣。
大班教師的教案設計意圖(通用13篇)篇三
1、初步運用各種線條的不同排列組合來進行裝飾。
2、培養幼兒充分的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以及各種線條的組合能力。
3、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周圍墻上貼螞蟻的各種姿勢圖、晚會場景的課件一段、彩筆、背景音樂。
一、觀看晚會盛況,感受線條的多樣組合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的線條排列方法。
聽,多美的音樂呀,那邊在干什么呢?咱們去瞧瞧,
小結:同一種線條可以橫排、豎排、斜排地放在一起,也可以用各種各樣的幾種線條組合在一起,這樣的花紋會更加漂亮。
二、幼兒作業(為螞蟻小姐化妝,嘗試運用線條進行組合練習)。
1、大家正樂著呢,聽,是誰在哭呀?
2、讓我們仔細聽聽:“我是小螞蟻,我長的黑黑的大家都嫌我丑,不讓我參加這次舞會,可我很想參加,小朋友請你們幫幫我吧。”原來是螞蟻小姐在哭,我們怎么幫你呢?“只要你們用線條把我裝飾好就行”
3、讓我們先來看看螞蟻長什么樣子。可以把螞蟻畫成各種動作。也可以幫它穿上衣服,裝上你喜歡的發型,并在它的衣服上、身上運用線條進行裝飾,要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以及多樣組合。
三、講評:
讓我們評評誰是最好的化裝師。
1、推銷自己:讓幼兒講講自己用了哪些線條。
2、評一評、比一比誰的螞蟻小姐最漂亮。
四、延伸:
讓幼兒跟著螞蟻小姐去參加舞會以宣泄心中成功的喜悅。
螞蟻小姐打扮好了可以去參加舞會了,小朋友想不想也來跳跳,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舞蹈。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及心理發展的一般特點,我預設的活動目標重在使幼兒學習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探究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活動中引導幼兒看看、說說、做做、畫畫等多種感官參與,讓幼兒興致勃勃地去觀察,動手去研究問題,探求新知,尋求發現。尋找孩子繪畫中的閃光點,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用語言安撫與鼓勵,幫助放松心情減輕對繪畫的畏懼和壓力。
大班教師的教案設計意圖(通用13篇)篇四
1、認識1和許多,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
2、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活動和講述。
【教案準備】。
1、事先布置好場景:蘿卜地、玩具城、小熊家。
2、大樹一棵、與幼兒人數相同的樹葉。
3、與幼兒人數相同的小兔頭飾和蘿卜。
【教案流程】。
一、活動引入:
師扮兔媽媽:“剛才,媽媽收到一封信,信上面說熊媽媽病了,她的孩子們都不在家,她一個人很孤單,很想念我們,寶寶們,我們一起去看看熊媽媽吧。”
二、初步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
1、兔媽媽帶寶寶出發,途徑一塊蘿卜地,兔媽媽提醒小兔每人拔一個蘿卜送給熊媽媽。
(1)讓寶寶們拔完后看看自己拔的是幾個?(1個)并且要說出來。
(2)師:“寶寶們真能干,每人不多不少都拔了1個蘿卜,現在把蘿卜先給媽媽幫你們拿著吧。”——寶寶把蘿卜都交給兔媽媽,這時引導寶寶們說“小白兔,拔蘿卜,一個一個是許多。”
2、繼續前進,兔媽媽帶小兔們來到了玩具商場,媽媽再次引導幼兒每人給熊媽媽帶一個玩具去。
(1)先引導寶寶們說出商場有“許多玩具”,然后每人拿一個。
(2)在兔媽媽的引導和鼓勵下,寶寶和媽媽一起編出一句兒歌“玩具娃娃有許多,分成一個又一個。”
3、來到熊媽媽家里,兔媽媽請孩子們排隊把禮物送給熊媽媽,提醒寶寶們邊送邊說“熊媽媽,我送給你一個玩具”、“熊媽媽,我送給你一個蘿卜。”
三、進一步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
1、師:“寶寶們,剛才我們去熊媽媽家的時候,我們家的大樹上的葉子都給風吹落了,大樹爺爺都傷心了,我們該怎么辦呢?(幫助樹爺爺長上葉子。)。
2、請寶寶們每人拿一片葉子給大樹爺爺貼上,邊貼邊告訴樹爺爺“大樹爺爺,我給你貼一片葉子。”
3、在兔媽媽的鼓勵下,孩子們再次和媽媽一起編出一首兒歌“許多樹葉飛滿天,寶寶一人分一片,一片一片合起來,樹上葉子許多多。”
四、教師小結,鼓勵孩子,結束活動。
大班教師的教案設計意圖(通用13篇)篇五
活動準備:
1、初步理解詩歌內容,學習跟念。
2、懂得尊老謙讓,幫助別人的好品質。
活動準備:海寶圖片;背景圖、小兔的頭飾、山羊公公和小白兔。
活動過程:
一、導入話題:
師:小朋友有沒有走過小橋呀?
師:今天,沈老師帶來了一位朋友(老師扮演小白兔:小朋友們好,我是小兔,,今天我來過小橋了。)。
二、講述詩歌第一遍,配上動作表演。
1、小白兔過橋時,它遇到了誰?
2、山羊公公是怎么樣走上橋的呢?(學一學)。
3、誰夸獎了小兔呢?
三、邊欣賞邊講述:
1、如果山羊公公和小兔一起過橋,橋會怎么樣呢?
2、那么我們的小兔是怎么做的呢?
3、河水和小魚為什么要夸獎小兔呢?
四、幼兒跟念,再配上動作學一學。
1、沈老師已經給小朋友講了兩遍了,接下來請你們說說看好嗎?
2、我們配上動作一起來試試看吧!
五、遷移經驗:
1、出示“海寶”圖片:請幼兒認一認,說一說。
2、教師總結:
“世博會”在我們上海進行,那時候有許多外國人要來這里,我們小朋友也要像小兔一樣,做個有禮貌、懂文明的好孩子,來迎接“世博會”。
大班教師的教案設計意圖(通用13篇)篇六
活動目標:
1.給寶石博物館中的寶石進行排列,學習10的減法運算。
2.為皇冠正確的畫上寶石數量,喜歡動腦筋。
3.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過程簡錄:
1.復習十以內的分合式以及加法運算--復習10的分合式--10的碰球游戲。
--播放ppt--有三個寶石箱子,工作人員把寶石放進箱子中,可是數量搞錯了,我們一起幫他重新放一下。
--第一個箱子應該放幾個寶石?為什么?現在有幾個?那怎么辦?拿掉幾個?誰能夠用數學算式講出來。
--第二個箱子應該放幾個?我們來數一數工作人員放了幾個?他放的對嗎?那怎么辦?
--寶石博物館里有一個很大的寶石箱子,上面的寶石有規律的排列著,每一排都是十顆寶石,但是工作人員粗心大意,漏放了幾顆,你們能夠幫他加上去嗎?放完寶石后你可以在兩邊的線上寫上數字,這樣可以方便檢查,看看兩邊加起來是不是10顆。
--博物館中還有一個漂亮的皇冠,希望小朋友們能夠把寶石鑲到皇冠上,你們會嗎?
做出下面的減法算式你就能得到答案,知道鑲寶石的數量了哦。
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操作結束,教師講評--表揚做得又快又準確的幼兒。
--做錯的幼兒進行修改。
活動反思: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從課題看,本文的教學重點之一是關于“毀滅”的內容。然而,縱觀教材不難發現,全文寫“毀滅”只用了一個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圓明園昔日輝煌卻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難點較多。憑借教材,我將課文第二部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確定為教學重點,將“毀滅”的內容略作處理,原因有兩個:第一,昔日的圓明園已不復存在,其精美、壯觀上能通過文中的語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將其確定為教學重點,使其成為語言文字訓練的最佳落腳點。只有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品味語言,才能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向往。第二,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教學的成功可為“毀滅”部分的教學埋下伏筆,以愛激恨,從而化難為易,達到使教學結構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小百科: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大班教師的教案設計意圖(通用13篇)篇七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來測量周圍物體,在探索比較中發現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2、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幼兒參與測量的興趣。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初步的測量經驗。
2、尺子、繩子、軟尺、吸管、小棒、短積木、鉛筆、筷子、紙卡段、盒子、書等物品。
3、記錄表、水彩筆、磁性板。
活動過程:
一、引題:提出任務。
今天小朋友來當“小小測量員”,用三種不同的工具來測量相同的一條邊,并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二、探索:分組測量并記錄。
1、幼兒兩人自由結伴協商、自主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來測量物體同一條邊。
2、教師巡回觀察、傾聽、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
3、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并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三、分享: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1、將各組幼兒的測量記錄表張貼在磁性板上,幼兒邊看邊交流,討論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2、引導幼兒分析記錄結果,說說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并在分析比較中獲得用不同測量工具測量同一條邊測量結果不同的經驗。
四、游戲:問答競賽小游戲,啟發幼兒再次測量。
1、測量黑板的長邊,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數最少(或最多)?為什么?試一試。
2、測量活動室長度有三種長短不同的工具,選取什么工具測量速度最快?為什么?試一試。
3、如果沒有這些工具,我們還能用什么辦法來測量活動室的長度?試一試。
五、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再次嘗試探索用各種不同的工具來測量物體的高度、遠近等。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節。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問題:
1、如何選擇幼兒的探索對象、教師應發出怎樣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環節中欠缺充分的考慮。
對策:
1、可以讓孩子們選擇椅子靠背的邊作為對象進行測量,這樣既能讓幼兒的活動空間不會太窄,又有利于幼兒的探索。
第二個環節。
適宜行為:我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實際操作特點,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進行教學,幼兒均能遵守規則,并且學習效果較好;老師組織也比較輕松。
不足之處:我設計的小環節比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兒什么都想試一試,操作時間顯得不夠充分。
問題:
對策:
1、考慮將這個教學內容分成三個課時,把此次的目標、重點放在“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上。第二個大環節,就改為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操作,繼續學習、鞏固正確的測量方法。當然,我們可以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有圓邊的物體進行測量,學習不同的測量方法。
2、把“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系的”這一個目標放在第二個課時來進行。這樣,幼兒學習起來不會那么辛苦,操作的時間也更寬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整體感受:設計活動環節,既要根據幼兒的活動特點來設計好環節,又要很充分地考慮各個環節的目的性和可行性,還要考慮好各個小細節的處理。自身的業務水平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的設置、隨機的觀察、引導語的把握均是需要進一步的培養。
小百科:測量是按照某種規律,用數據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大班教師的教案設計意圖(通用13篇)篇八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能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并唱準曲調。
2借助圖譜學唱歌曲,并嘗試創編歌詞。
3.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驗看圖譜學唱歌的有趣和快樂。
活動流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二、借助圖譜,記憶歌詞。
三、完整演唱,創編歌詞。
四、結束活動,自然延伸。
活動記錄。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師:春天到了,小朋友們高興嗎?讓我們踏著音樂的節拍一起去尋找春天吧!(隨《春天在哪里》音樂,邊跳邊唱進入活動室)。
2.師:春天在哪兒呢?春天就藏在我們小朋友眼睛里,有紅花、有綠草,到處充滿著鳥語花香,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帶給你什么感覺呢?(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小結。
二、借助圖譜,記憶歌詞。
2.教師第一次范唱。
師:你聽到了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用歌曲里的話來說一說,同時帶領幼兒按歌曲節奏來說歌詞。
3.教師第二次范唱。
師:你又聽到了什么?(記憶歌詞)。
4.帶領幼兒跟著伴奏完整的按歌曲節奏說歌詞,難點部分可出示節奏圖譜。
三、完整演唱,創編歌詞。
1.師:小朋友說的真好,下面讓我們看著圖譜一起來唱春天吧。(學唱歌曲2-3遍)。
2.師:小朋友真棒,把春天唱的多么美呀!春天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將幼兒說的畫下來。
3.幼兒看結構圖演唱自己創編的歌曲。
四、結束活動,自然延伸。
師:春天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讓我們聽著音樂到外面再去找一找春天吧。
大班教師的教案設計意圖(通用13篇)篇九
設計意圖:
端午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有其獨特的由來和習俗活動,賽龍舟就是貴溪端午重要習俗之一。在這臨近端午節時,很多孩子有很強的好奇心,總是會聽到孩子們在一起討論一些問題“你知道哪天是端午節嗎”“過五天吧”“不對,要過五月吧”“你才不對,我媽媽說過五天就到外婆家去拿粽子”“我媽媽也說帶我去重慶外婆家掛香包”“我爸爸會帶我去看賽龍舟”“……”
根據大班幼兒已有的一點生活經驗,他們對生活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從孩子們的討論中發現了孩子們對端午節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欲望,語言中都在積極地表達自己對端午的向往。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了解端午節,并感受端午節帶來的快樂,于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佳節的各種習俗。
2、會用快板節奏創編端午兒歌。
3、體驗賽龍舟活動帶來的樂趣,感受節日的氛圍。
活動重點: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并能靈活運用快板創編快板兒歌。
活動難點:賽龍舟里團結合作的精神。
活動準備:快板若干、過端午課件,鼓一面,槳若干,小紅旗若干。
一、說端午:了解端午習俗。
馬上五月初五要過端午節了,小朋友知道端午節都要干些什么嗎?
其實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小朋友說的,還有很多,老師帶來一些圖片請小朋友們看,在看的時候請小朋友們仔細看,認真看,待會把你們看到的要記下來!(播放課件,幼兒觀看課件)。
小朋友在剛剛的圖片里面,你們都知道了端午節的哪些習俗嗎?(幼兒說)。
二、唱端午:創編端午兒歌。
下面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用快板說唱游戲,看!(出示快板)。
1、老師先來說唱端午,請小朋友認真聽(五月五、過端午、端午節、吃粽子。。。。。)。
2、老師剛才說唱的時候你們發現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幼兒各抒己見)。
3、這位小朋友說的非常正確,剛才老師在說唱的時候每遍講的都是不一樣的習俗,接下來請小朋友一起玩好不好?(好)。
請小朋友從身后取出你的快板。
1、教師講述快板的握法;。
2、幼兒感受快板的玩法,自由打塊板。
小朋友都會打快板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玩個奪旗競賽游戲。
三、過端午:玩龍舟游戲。
接下來我帶來了一個更好玩的游戲那就是信江河上賽龍舟。
教師帶領幼兒玩劃舟游戲;。
1、要點:龍舟上面有鼓手、舵手、橈手,請小朋友當橈手,請琦琦老師當鼓手,紅紅老師當舵手。
2、游戲規則:小朋友每人拿一只漿,找一個好朋友手挽手,聽到口號!喲!喲!就舉起槳做準備,鼓聲一敲開始劃(準備開始)。
分成兩組比賽劃(規則同上)。
結束語:小朋友還想比嗎!(那我們到外面去比吧)喲!喲!跟隨鼓聲結束活動。
大班教師的教案設計意圖(通用13篇)篇十
1、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指導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語感目標)
2、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學會向、白、毛(技能目標)
3、逐步培養對古詩的興趣。(情感目標)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看看這位新朋友的打扮和我們大家有什么不一樣?(出示詩人形象)
2、介紹詩人:他是古時候的人,他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叫--?請大家拼拼音節,看誰最先拼出他的名字?(出示名字和音節)指名一人拼。
(2)接下來老師學著駱賓王的樣子來詠鵝。師范讀。(你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
(3)要讀得好聽,首先要讀準詞語的音。(再聽老師詠鵝,聽清哪些字讀翹舌音)
(4)顯紅綠水、紅掌清波(后鼻音)鵝、向天、白毛再聽老師讀,聽清這些詞念什么?自由讀--小老師教大家--師點詞生認讀。
(5)單獨出示詞認讀。(同桌互讀--小火車讀)(詞的意思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出示圖理解綠水、紅掌、清波、向天)
(6)記憶認詞。(老師要考考小朋友的記憶力,給你6秒鐘的時間,請你記這些詞,看誰記得最多?)
(7)請同桌互相念念這一首詩,注意把音讀準。
(8)小朋友們讀得真準,古詩光是會讀,不算稀奇,還要讀出詩的味道來。注意詩的停頓很重要,聽老師來有味道的讀詩,注意哪些地方需要停頓。
為什么鵝、鵝、鵝要說三個?出示停頓的地方(學生試讀--指名讀--齊讀)
1、小朋友學會了有味道地讀古詩,現在請你有味道地背一背這首詩。(自由背--指名背--齊背)
2、誰愿意回家背給媽媽聽。師扮演媽媽的角色,進行師生對話式背誦(隨機理解前兩句詩意)。
(1)看圖片理解曲項的意思。(曲項向天歌就是鵝彎曲著脖子朝天歌唱。
(2)向天歌它可能會唱些什么呢?
3、孩子,你學得真不錯。請你找出后兩行詩中描寫顏色的詞白毛綠水、紅掌這些顏色是寫什么的?我手上有只大白鵝,請你給這兩只大白鵝正確地涂上顏色。
(1)給大白鵝涂色(紅掌、白毛綠水)。
(2)反饋(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練習,理解后兩行詩意。)
4、小結:
這首古詩中還有三個生字要請我們小朋友自己學習。請大家拼拼音節,看看筆順,想想意思。
(1)出示田字格中三個生向、白、毛你學會哪個字?指名拼讀音節。
(2)指導書寫。
(3)老師給大家三分鐘時間寫字。寫完的同學給字找個朋友。
六、課后延伸
像這樣優美的古詩,唐代還有許多,李老師介紹一本好書給大家--唐詩三百首,請課后去讀讀這本書。
大班教師的教案設計意圖(通用13篇)篇十一
一個特別特別黑的夜晚,伸手不見五指。
房子的一角,一個圓溜溜的小洞里探出小老鼠莫莫的頭。莫莫發現四周靜悄悄的,哇,真是個出洞的好時機呀!
他一溜煙兒跑出洞,來到廚房,看見餐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美味佳肴,小老鼠莫莫饞得口水都流出來了。他撲向炸雞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等到桌子上的。美食全部吃完之后,莫莫的肚子變得圓滾滾的,好像一個大西瓜。
他一邊摸著肚皮,一邊大搖大擺地走進主人的書房。書桌上有一臺嶄新的電腦,小老鼠莫莫很想去玩,可是主人正在睡覺呢!
莫莫眼珠子骨碌碌一轉,想到一個好主意。只見莫莫躡手躡腳地走到書桌旁,往上一拽,他想跳到椅子上,可惜沒成功。“怎么回事呢?”莫莫嘀咕著。有點奇怪,因為平時他可是很靈活的。于是他又努力了好幾次,終于跳上了椅子。接著,他又抓住抽屜的把手,使勁兒往上蹦。可能是因為他吃了好多好多東西,身體變得胖乎乎的,試了好幾次都沒有跳上去。最后,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跳上了書桌,累得氣喘吁吁。
莫莫累得躺在了書桌上,但他的小眼睛仍舊滴溜溜地亂轉。突然,他眼前一亮,莫莫又想起了那臺嶄新的電腦。他站起來,拍拍腦袋,自言自語:“我準備去電腦上玩游戲,可是剛剛爬得太累,差點把這事給忘了!”于是,他又奔向了電腦。
一不小心,他的腳踩到了一個紅色的按鈕,電腦屏幕上突然出現了一只大肥貓的臉,他被嚇了一大跳。沒等他緩過神,大肥貓居然還開口說話了:“小老鼠,你可不能偷玩主人的電腦!”莫莫嚇得一溜煙跑了,邊跑邊喊:“以后,我再也不玩主人的電腦了!”
這時,主人微微睜開眼,嘴角一勾,起身關掉了電腦。原來那是主人故意設置的肥貓動畫,專門嚇唬像莫莫一樣調皮的小老鼠的!
大班教師的教案設計意圖(通用13篇)篇十二
1、引導幼兒喜歡古詩,并了解這是一首描寫鵝的古詩。
2、幫助幼兒了解鵝的外形特征。
3、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圖畫。活動準備:
1、幼兒教材、大書、錄音機、磁帶
2、準備字卡:鵝、掌。
1、游戲導入《五只猴子蕩秋千》小猴子今天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出示掛圖,請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內容。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畫內容。
(2)提問:“畫面上有什么?”出示字卡“鵝”
(4)提問:“鵝長得什么樣子?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作總結。
3、欣賞動畫,學習古詩兒歌《詠鵝》
4、再次欣賞古詩,并認識字卡:掌
5、游戲;《小鵝找腳》請幼兒將撒在地下的字卡寶寶按照名字放到相應的籃子中。
繪畫大白鵝
多媒體課件,音樂磁帶,頭飾人手一個,塑料地毯圍成一個小“池塘”。
(一)通過鵝媽媽帶著鵝寶寶去游泳的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寶寶們,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媽媽帶你們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聽音樂做戲水的動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劃劃水)
3、游累了,我們來休息一下,你們看哪里也有小白鵝,哪些長的是什么樣子的呀?(模仿小鵝的手型)
4、我們仔細看看它們在干什么呀,?
(二)結合多媒體,初步欣賞古詩《詠鵝》。
1、哦原來呀,小鵝看見這么多的客人來了,正在高興地歡迎我們呢!你們看,有這么多的小鵝?(鵝鵝鵝)
2、小白鵝一邊在歡迎我們,一邊還在跳舞呢,我們再來看看它們是怎樣來跳舞的?
(三)再次結合多媒體,通過模仿動作,進一步感知古詩《詠鵝》。
1、它們是怎么在跳舞的呀?它們的脖子是怎樣的?(它們伸著脖子,頭還抬的高高的一邊
跳舞一邊還唱著歌呢:曲項向天歌)集體模仿動作。
2、它們的羽毛是什么顏色的?(白白的羽毛)哦,你們看它們還在水里游泳呢?(白毛浮綠水)集體模仿動作。
3、它們的小腳可真漂亮,是什么顏色的呀?(紅紅的)那它們是怎么在游的呀?哦,像劃船一樣的,我們來學學看,(紅掌撥清波)集體模仿動作。
(四)和著音樂誦讀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1、我們現在聽著音樂輕輕的來學學小白鵝邊唱邊跳,好不好。(輕音樂)
2、這次我們大聲的唱給小白鵝聽。(輕音樂)
3、小白鵝,它送來了一盒它唱歌的磁帶呢,不過它唱歌的速度有點快,我們跟著小白鵝一起唱,好嗎?(跟念)
4、這一次,小白鵝想請你們能找個朋友表演給它看,你們愿不愿意呀?(快)兩只兩只小鵝手牽手到草地上去玩。
1、初步培養幼兒古詩誦讀的興趣。
2、引導幼兒能夠邊模仿動作邊誦讀古詩。
大班教師的教案設計意圖(通用13篇)篇十三
1、能學會唱歌曲《詠鵝》,感受音樂與古典詩詞完美結合的藝術感染力。
2、在參與創作活動中,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喜愛的形式創作表現歌曲的情境,并對非音樂音源進行大膽探索。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真正體會生活是音樂的源泉。
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表現歌曲的意境。
表現歌曲的意境。
水桶、綠色紙條塑料袋剪刀鵝的頭飾……
一、導入:簡筆畫
1、老師:“看看老師畫了什么?
2、你們也來畫一畫。
二、你能不能背一首關于鵝的古詩。
1、指名背
2、這是唐朝詩人駱賓王7歲時寫的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遍好嗎?
3、齊背。
4、按節奏泳古詩。2|4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三、唱一唱:
花兒唱:2|4
11|10|1235|5—||
鵝鵝鵝(伸脖)曲項向天歌
樹苗兒唱:2|4
55|535|665|5—||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1、聽是誰的聲音高一些?2、聽是誰在唱?3、學唱。
四、新歌:
1、示范唱。
2、學習花兒唱的兩遍。注意不同的結束句。
3、學習樹兒唱的兩遍。注意不同的結束句。
4、花兒女生唱。樹兒男生唱。
5、老師:“鵝大哥們聽到了。也加入到其中。他是怎樣唱的呢?eee。e。
6、鵝大哥聲音出現在什么地方?你們他。(在小花和小樹中間)
7、老師唱鵝大哥,花兒女生唱。樹兒男生唱。
8、同學通唱歌曲。
五、展開、討論
我們來組成幾個組。分別是歌舞組、音響組、圖畫組。
2、學生創作
放歌曲錄音,學生自己討論。老師巡回指導,啟發學生開闊思路,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創作。
3、歌舞組:同學扮演天鵝。綠色紙剪成柳條,紅色紙張成花瓣。
4、音響組:流水聲鳥聲風聲、雨聲鵝聲……
5、圖畫組。
6、展示。評價。
六:小結
老師:“同學們,今天特別開心,我們不僅學會了為古詩歌曲,還根據自己的感受創造性的進行的發揮。我相信同學們還會有更多新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