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通過制定方案,我們可以有計劃地推進工作,逐步實現目標,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重陽節計劃活動方案篇一
“好,就爬香山吧,聽說那的楓葉都紅了,正是爬香山的好機會。”
“ 好,就爬香山。”我興奮地喊,巴不得現在就站在香山頂上呢。
第二天,我們到了香山腳下,爬了好一會兒,終于爬上山頂,我站在香山頂上,藍藍的天空上飄著幾朵好似綿羊一樣的白云,明媚的陽光照耀著大地,一望無際的綠色山脈上鑲嵌著星星點點的紅葉。媽媽告訴我這是元寶樹,大家一定認為元寶樹的葉子是元寶形的吧?如果這樣想,那就錯了。元寶樹實際就是楓樹,我隨手摘下離我最近的'一片樹葉,這片楓葉是五角形的,楓葉黃里透著一絲金色、紅色。金黃色的葉子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紅色的楓葉像一團火,像人們激動的心情,像人們沸騰的血液,“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當時的杜牧就是被這種景色迷住的。
我把這片紅葉夾在書里,讓它成為我美好的回憶。
入冬以后,風一吹,楓葉們紛紛飄落下來,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飛舞。它們慢慢地腐爛、消失,可它們還沒有滅亡,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延續,來年春天,它們又從枝頭鉆了出來,開始了生命的第二次旅程。
重陽節計劃活動方案篇二
又到九月九日重陽節了,昨天我陪著爺爺奶奶去登了杭州的虎山仙人谷。每年這個時候呀,老人家會帶著子女們登山,找自己當年的伙伴。然后,在一起聊當年的趣事,一邊帶著子女們都去看他們插茱萸,又讓子女們和他們一起賞菊花。我們又看到滿山遍野的野果 、錯雜在花花綠綠的草叢里的野花,讓我們感覺到秋天的氣息,也讓我們知道秋天來了。但是令人最高興的事情來了,我們不但感覺到秋天的氣息,而且還了解了這里的風土人情,更美的是,我們還在那里欣賞了那里美麗的小橋流水人家呢!
開始爬山了,咦?怎么下山的人手里的袋子都裝的滿鼓鼓的?好奇心的我,為了弄清楚其中的奧秘,我把一個大伯攔住了,我問大伯,他袋里裝的是什么?他說是柿子,我問他那里可以摘?他說在路旁。于是我對他說了聲“謝謝”,就跑到老媽那兒了。媽媽一看到我一蹦一跳的樣子,逗著我說:“瞧,你這一蹦一跳的樣子,準是又發現什么“新大陸”了吧?”我告訴他們這里有柿子,老人們急著叫要去摘。我們又走啊走,媽媽說她太累了,要休息一會兒。可是剛想坐在亭子里休息一會兒的老媽看到樹林里有很大的柿子樹,我眼疾手快地鉆進樹林子,老人們怕我掉下去,也和我一起摘柿子,媽媽見了急忙和我們一起摘了起來。
不一會兒,我們每個人手中的袋子都裝滿了。此時此刻,大家笑得臉好比像萬圣節的南瓜那么圓,我突然發現媽媽臉上的皺紋像菊花瓣一樣地舒展開來了,我發現此時笑得正甜的母親似乎年輕二十多歲了呢!
過了一會兒,我們下山了,此時此刻我高興得能用什么語言表達呢 ?
重陽節計劃活動方案篇三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正值中秋之 節,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最佳時機。詩人楊衡贊道:“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斯。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詩題為《重陽》的詩中也有這么九句:“菊并猶阻雨,蝶意切于人。亦應如暮節,不比惜殘春”是的,重陽節很美好。
那我又能在這大好時光做些什么呢?賞菊.品茶.放風箏.蕩秋千......思來想去,我鄭重其事決定為年過七旬的爺爺洗一次腳??過一個重陽節。
放學回到家,我把書包放到一邊,一蹦一跳地來到爺爺的房間。“爺爺······”望著爺爺那瘦骨如柴的身體,又聯想起爸爸口中年輕時身強力壯的大漢爺爺,一個鮮明的對比啊!我張口結舌,感到一股淚涌又在眼眶里打轉兒了,心里也酸溜溜,難過極了,也許女孩子就是這樣多愁善感一些吧。“什么事啊?”耳邊又傳來了爺爺聲如洪鐘又堅定有力的話語。“我·····暫時保密。”我調皮的一笑。“小滑頭!”爺爺溫和地摸了摸我的頭。我跑出房間,拿了一個洗腳盆,放了點水,試了試溫度,笨手笨腳地端起來,也許是因為水太重,我走起來簡直像個搖搖擺擺的企鵝,還潑一地的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回到爺爺的房間,爺爺拍了拍我這只“落湯雞”不禁哈哈大“又有什么鬼注意啦?咳,咳······”我知道爺爺的氣管炎又犯了,喉嚨里像個風箱,呼哧呼哧地響,便輕輕地拍 了拍爺爺那像弓似的背,有禮貌的說:“請。”爺爺瞪大了眼睛,愣了愣,我呢,將計就計,幫爺爺脫了那破爛不甚的布鞋,把他早已干燥的腳挪到盆里,搓了搓,又為爺爺敲了敲腿。這時,我偷偷地看了看爺爺,爺爺臉上笑開了花,意味深長地說:“長大啦!懂事啦!小寶貝親一個!”我沒有像往常一樣推辭,而是輕輕地吻了吻爺爺的臉頰,爺爺也吻了吻我額頭,頓時我心里像吃了蜜一般甜,一股溫暖從心底發出,“我愛您,爺爺,我這輩子一定要對爺爺好!”我閉上眼睛許了個愿。
重陽節計劃活動方案篇四
江水浸云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云朵的影子浸在江水里,鴻雁正打算向南飛。我帶著酒壺,邀集客人,找一個蒼翠清寂、煙霧氤氳的地方去飲酒。人世間難得一笑,還好有紫萸黃菊可以摘下來插在頭上,自娛自樂一番。風景還是往年的風景,而人早已不是往昔的人了。
為了慶賀重陽節,應該喝得酩酊大醉,請不要再推辭不喝了。人活著就像寄生在這個世界上,為什么非要奔波勞碌,到最后還怨恨人生苦短呢古往今來,無窮無盡。人間多少春花秋月,終難逃危機。你去問問齊景公,何必為人生短暫而淚沾衣襟。
注釋
1.隱括:指對原有作品的內容、語言加以剪裁、修改而成新篇。
2.結客:和客人們一起登山。
3.塵世:即人生。
4.紫萸:即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
5.酩酊:大醉貌。
重陽節計劃活動方案篇五
?
1、讓幼兒知道重陽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有其獨特的活動和風俗習慣。
2、知道“重陽節”的由來。
3、讓幼兒懂得“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要尊敬長輩。
光盤“常回家看看”
2.剪輯中央電視臺夕陽紅欄目中,百歲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斷。
3.電腦課件《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5.幼兒人手一份自制禮物
談話:
1.剛才你看到的是什么?(引起孩子們的情感共鳴)
2.片中表現的是什么內容?
(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團圓的情景)
3.引出老人節:我們小朋友有自己的節日,老人也有自己的節崐日,介紹(農歷九月九日)就是老人節。
4.你們知道老人節是怎么來的嗎?
1.老人節也稱重陽節,相傳在我國古代有個叫恒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當時據說這樣可以避邪。因此,重陽節登高以后就逐漸形成一種風俗。打那以后,在九九重陽這一天有不少詩人都做詩來紀念。
2.播放課件: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萸少一人。”讓幼兒領略詩中重陽節插的風俗和詩人身處異地的兄弟想念之情。
3.教師講述:在這一天,許多地方的人們都有登高、爬山、賞菊、吃重陽糕的習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愿,為表示對老人的敬意,我國將重陽節又定為老人節。
4.觀看專題錄像片“百歲老人”(老人們歡樂度晚年的情景)。
教師講述:“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我們國家非常重視和關心老人,各地都為老人修建了敬老院,我們小朋友要尊敬長輩,知道在長輩生病時要表示關心,老人過生日,送一些禮物給他們。
5.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周圍的老人是怎樣過重陽節的?(扭秧歌、跑旱舸、打腰鼓等等)
6.在重陽節,你是如何做的?(給老人送禮物等)
7.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尊敬老人的?
1.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是姥姥、姥爺、奶奶、爺爺的節日,在過節的時候,我們在家里可以給老人買許多東西,和他們一塊過節,可是有一位老人卻是很孤單:(請出劉子平老人,讓孩子們圍坐在她的身邊向幼兒介紹)她是我園的一位退休老教師,無兒無女,非常孤單,我們把她接到幼兒園一塊和小朋友過重陽節,讓老人感到幸福溫暖。
2.給老人送禮物,并對老人說句祝福的話。
3.請小朋友一起跟老人合影留念,活動在《常回家看看》樂曲聲中結束。
1.取得家長配合,讓家長和幼兒一塊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買禮物,表達孝心。
2.在家中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