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比較胖瘦教案篇一
比較數的大小,對孩子們來說都有自己的經驗。
能有條理說出自己比較的方法很重要,所以,這節課,我緊緊圍繞“在數學學習中,講清方法很重要”,引導學生把比較的方法講清楚,以講梳理思考的條理性。
在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時(如下圖),出現了下面一幕:
師:誰來說說你寫了哪三個數?
生:14、24、34。34最大,14最小。(師板書:142434)
師:還有誰愿意來說說?
生:34、44、54。(師板書:344454)
師:這里最大的是——
生:54。
師:最小的是——
生:34。
師:怎么剛才34是最大的,這里卻變成最小了呢?
生:因為和14、24相比,34是最大的數,但是和44、54相比,34最小。
師:看來,比較一個數的大小,不能只看這一個數,還要看看和他相比的數!
數學比較胖瘦教案篇二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通過實際問題的形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興趣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體會比較數的大小的現實意義。
由于我和學生的關系較好小文就毫不猶豫的告訴我“老師,不是我們沒學會,而是一看到題不知該用什么方法好。所以我們就一種一種的想,等想到合適的方法后用到的時間就長了?!?/p>
聽到小文的話,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只顧著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了,忘記了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當學生們說出了多種多樣的比較方法教師在給予充分的肯定后,如果教師在這時適時的引導學生歸類總結比較數大小的方法,讓學生明確當數位不同時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當最高位不同時該怎么做、相同時呢?使學生能夠分類別的鞏固比較的方法,如果教師在教學是這樣處理的話相信教學效果會更好。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在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十分重要的,教師適時的、恰當引導、總結也很重要。教與學都很重要不能顧此而失彼,所以應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進行適時的總結、引導,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擺正、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地位、關系,才能取得讓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數學比較胖瘦教案篇三
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重點是讓孩子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難點是在比較大小的過程中形成數感。學生學習的基礎是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仔細研究了課本、教參、學習鞏固以及名師課例。這節課經歷由簡單到復雜,再由復雜變得簡單的過程??偨Y下來,這節課的突破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學習方法的遷移。
孩子們在一年級上冊學習過100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所以在復習導入環節,我設計了59<68、78>72等兩位數大小的比較,讓孩子說說比較方法。最后小結,比較百以內數的大小時,可以想他們在數線上的位置,也可以選擇一個中間數做參照,以59、68為例,選60作為參照,59比60小,68比60大,從而確定59<68。也可以想數的組成,59里面有5個十,而68里面有6個十。在次基礎上,孩子比較940和1899兩個數的大小時,我先讓孩子思考這兩個數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讓他們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二、注重知識生成的過程
比較940和1899這兩個數的大小時,學生很快說出三位數小于四位數這個結論。我沒有急于總結,而是啟發孩子,你是怎么想的?接下來,孩子說,940比1000小,1899比1000大,所以940<1899。還可以想什么呢?學生說還可以想數的組成,940是9個百,1899里面是8個百。這時我追問,1899是有什么組成的?1個千。1個千相當于幾個百?10個百。還可以考慮什么呢?在數線上的位置,這個孩子沒有說出來,我給他們點了出來。經歷這樣豐富多彩的思考過后,我們小結出,三位數小于四位數。接下來,我又引導,你還有相似的結論嗎?生兩位數小于三位數,三位數小于四位數等等,最后得出位數不同,位數多的那個數大這個比較方法。
三、注重學生參與。
每個知識點的生成,我都讓孩子自然參與,自然得出結論。在大多數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后,才展開交流思辨。就拓展延伸這道題,3、0、8、9這四個數字可以組成最大的四位數是多少?最小的四位數是多少?孩子們很快得出最大的四位數是9830,最小的是多少呢?小孩子寫8309,還有的寫3098,這時,我沒有急于公布答案,讓孩子在消息欄討論,最后得出3089是最小的四位數。那第二大是多少呢?第二小是多少呢?讓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思路碰撞,最后得出,個位和十位互換得出第二大,第二小。孩子們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神奇。
當然本節課我也有不足,時間把控依然是我要克服的首個問題。學生想不出來時,有幾次沒有管住講的沖動。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數學比較胖瘦教案篇四
《比較數的大小》是在學生已經知道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數的組成的基礎上展開的。本節課的教學要讓學生知道可以通過符號表示數的大小,掌握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準確的比較數的大小。學習過程體現兒童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特點。
首先,我再一度備課時設計鋪墊復習,情境切入新課。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數的順序和組成等相關知識得到強化,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在進一步感受數學符號、、=后揭示本節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不過再二度備課時我否定了這一想法,因為本節課的內容相對并不難,我覺得讓學生能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更加能吸引學生,讓他覺得自己的學習有用。因此我直接用一(1)班有45人,一(2)班有44人,看了這兩個信息你知道了什么?由此引出課題。
不過現在再思考我會再修改一下改成兩班人數十位不同,就更好了,或者創設情境兩班比賽人多的贏,本節課學生通過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初步感知比較兩位數的初步方法。
其次,在數學活動中,力求通過手勢判斷、撥計數器猜數游戲等活動調動起學生的一切感官,讓學生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達到有效的學習。激活學生的.思維。
再次,多種學習方式,重視能力培養在練習中分層次逐步加強,通過游戲面向全班,讓每一個個人都動手動腦,學生在游戲中發現問題,設法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發展學生的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本節課的不足有以下幾點:
1、在這次教學中時間的分配沒能按預計的合理分配,在學生動手操作時浪費了一些時間。
2、學生傾聽的習慣還不夠,一些學生只顧自己的想法,不善用他人發言完善自己的想法造成自身歸納知識點的效果不理想,今后教學中強化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數學比較胖瘦教案篇五
比較數的大小,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具有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形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已有經驗,探索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體會比較數的大小的現實意義。
在教學時,我出示課本中的情境圖后,就讓學生從中任意選兩種商品,比一比它們的價格,再在小組里說說自己是怎樣比的,最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各想各的辦法,交流時,一道題就有四種不同的方法:
2530<3680
方法一:2530不到3000,3680已經超過3000,所以2530比3680小。
方法二:數數的時候,先數到2530,后數到3680,所以2530比3680小。
方法三:2530是2千多,3680是3千多,2千多比3千多小,所以2530比3680小。
方法四:千位上2比3小,所以2530比3680小。
學生交流結束后,我及時地對他們的想法給予鼓勵,對各種比較大小的.方法進行比較,評點。整堂課,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學習效果較好。
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生活化場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學習數學知識,再回到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我還努力創設了學生自己探索的空間,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運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去發現、探索、思考、討論,充分認識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自主年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