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弘揚好家風手抄報篇一
孤賤相長育,未曾為遠游。誰不重歡愛,晨昏闕珍羞。
出門念衣單,草木當窮秋。非疾有憂嘆,實為人子尤。
世情本難合,對面隔山丘。況復干戈地,懦夫何所投。
與爾俱長成,尚為溝壑憂。豈非輕歲月,少小不勤修。
從今解思量,勉力謀善猷。但得成爾身,衣食寧我求。
固合受此訓,墮慢為身羞。歲暮當歸來,慎莫懷遠游。
吾雛字阿羅,阿羅才七齡。嗟吾不才子,憐爾無弟兄。
撫養雖驕騃,性識頗聰明。學母畫眉樣,效吾詠詩聲。
我齒今欲墮,汝齒昨始生。我頭發盡落,汝頂髻初成。
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嬰。緬想古人心,慈愛亦不輕。
蔡邕念文姬,于公嘆緹縈。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我的家風隨想作文
弘揚好家風手抄報篇二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里都有獨特家規,正是因為家規才使我們變成各色各樣人,家規就似是一個模具而我們似是一堆爛泥,而模具就化腐朽為神奇刻畫了我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家家風手抄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家風手抄報
家風手抄報
家風手抄報
家風手抄報
家風手抄報
家風手抄報
家風手抄報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中國人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希望對后代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民族之風!
每一個家庭都有淳樸家風,每一個家長都會以自己體悟出來處世之道教育自己孩子。家是孩子成長第一空間,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印記,可以說,家風就是文化和道德言傳身教,是智慧和處事方略潛移默化。
踏實做事、誠信待人
家風是一種潛無形力量,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心靈,塑造孩子人格,是一種無言教育、無字典籍、無聲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教育,它對孩子影響是全方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烙印??梢哉f,有什么樣家風,就有什么樣孩子。我就是傳統、樸實家風熏陶下長大…… 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這是父母對我講得最多一句話。我成長記憶中,父母一輩子沒和人發生過爭執,他們一直把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看得很重。我母親是一位老實本分、任勞任怨農民。村里,她是出了名老實人,哺育子女,她把最好東西給我們;贍養老人,雖然奶奶看不起她,但讓奶奶頤養天年還是她;出工干活,她從不挑三揀四,她認為啥活都要有人干,做好就行;她很樂于助人,有好東西除了留一部分給我和哥哥,大部分都會分給鄰里鄉親——我們家現是老年活動室。我眼里,父親是全能,所有農活都會做,農閑之際他會外出打工賺錢,70年代較貧困時期父親勤奮保障了我們一家老小基本生活。父母親影響下,我們耳濡目染使我們及下代孩子們都傳承著父輩優良傳統——做事踏實、與人友善、家庭和睦。
好家規造就好家風,好家風造就好家庭
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行為規范,是教育規范后代準則,也叫家法。好家規會造就好家風,家風即門風,不同家庭有不同家風,顧名思義,家風是一個家庭風氣,風格與風尚,也就是家規、家訓形成習慣。善、孝、仁、禮等品德,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重德修身等品質,都可以引領家庭成員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每一個家庭都有淳樸家風,每一個家長都會以自己體悟出來處世之道教育自己孩子。家是孩子成長第一空間,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印記,可以說,家風就是文化和道德言傳身教,是智慧和處事方略潛移默化。
溝通,是人與人交往橋梁,它常常決定著一個人與周圍人關系,影響著自己生活質量。如今21世紀,獨生子女大家庭里,隔代育兒是主要傳承家教,溝通就顯得更加格外重要。良好溝通,不僅可以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還可以讓一個家庭更和諧、更幸福美滿。
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年輕父母往往趨于理性,注重于孩子人格培養和智力開發;而老人則著重于感性,他們疼愛孫輩,往往愿意盡量去滿足孩子愿望,并沒有考慮到這些方法對孩子是有利還是有弊。因此,隔代育兒矛盾自然是層出不窮。
養育上和老人產生分歧時,不要問題表面爭論不休。如果有科學依據,不妨將反駁理由建立此基礎上。這樣既體現了對老人尊重,又容易讓老人接受建議。畢竟,所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愿意孩子越來越好。我始終堅信,只要我們理由確實有理有據,老人一定愿意改變自己做法。
凡人閑語
千呼萬喚官清家正,億民翹首國強民富。
我們家雖然不是什么名門望族,只是一個平平常常人家,但是我父母打小時候起就告誡我一些做人道理,讓我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直到現我還用這些家訓監督自己。 如:“誠實守信,清白做人”、“玩地時候開開心心地玩,學習時認認真真地學習”、“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小孩子都有一個天性—愛吃糖,我也一樣。
5歲那年,我自從吃了一顆糖后,就迷上了那聞起來香吃起來甜味道。有一次,趁爸爸媽媽不注意,我?刷?得一下把桌子上糖攥手中,接著假裝上廁所把糖毫不客氣地吃了。隨后,我躡手躡腳地把糖紙扔到了床鋪底下,做完這些我開心地笑了,心想:爸爸媽媽肯定不會發現床下那些糖紙,而我就可以大飽口福啦!正當我得意忘形時,媽媽來了,她眉頭緊皺一臉憤怒氣息:“兒子,你是不是偷吃糖了!”“沒有?!蔽乙荒槦o辜樣子?!澳谴驳紫绿羌埵窃趺椿厥拢俊眿寢寖吹盟浦槐?。證據面前,我只好低下了頭。爸爸聞訊趕來,他拿起我手用尺子用力敲我手訓斥道:“爸爸不是跟你說了嗎,我們不怕做錯事,要誠實,一個人要是沒有一顆誠實心,誰還會和他交朋友?誰還會信任他?兒子,爸爸希望你能明白?誠實?這兩個字真正含義做一個誠實守信人?!卑职诌@幾句意味深長話使我深受啟發,從此我再也沒有偷偷做事了。 “誠實守信,清白做人”我要牢牢記住這句話,把它作為我們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誠實守信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大家共同做新時期優秀少年。
是,家庭教育缺失要講究方法??!事實已經證明,而且將要繼續證明:好家規家訓會給家庭成員言行、品質、意志養成帶來好影響,會給家庭各成員之間和諧相處、互相體貼增添許多有利因素,會使家庭成員各自崗位上倍加敬業,多作貢獻。
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讓我們攜起手來,不斷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教育子女時不妨嘗試踐行各自新家規家訓,培養自己和孩子良好習慣, 刻苦學習,奮發向上,健康地、幸福地成長。
今天很榮幸能和大家分享我家訓小故事。很多名人都有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有什么家訓,那一定是媽媽經常掛嘴邊那句話:百善孝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爺爺奶奶和大伯伯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村里傳為佳話。
小時候聽爸爸講媽媽吃桂圓故事,那是媽媽第一次見奶奶按習俗給媽媽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媽媽咬著牙吃下,從此奶奶以為媽媽很愛吃,以后經常做給媽媽吃,一吃就是一兩年,直吃得媽媽哭笑不得。
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不能統一,最后大多是聽爺爺奶奶,用媽媽話說,這就叫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家家訓,從小做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人。
弘揚好家風手抄報篇三
每個家有不同的家訓家風。良好的家訓家風,能使人積極向上,走上成功;不良的 家訓家風,會使人誤入歧途,墜入深淵。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而且,對于我來說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影響著我的心靈;家風還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把我的生活變得充實。在家里爸爸總喜歡看書在他的引領下,我的閱讀量大大增加,書柜塞得滿滿的,我的心靈里也塞滿了書里的高雅豐富,家風是一本無字的典籍,讓我在文化氣氛中接受熏陶和洗禮。爸爸尤其喜歡歷史,不時給我上一課,雖然我總是記得不大清楚,但它卻成為了我無形的力量,在我挫敗、驕傲時,它給我鼓勵及告誡。在家風這種審美情趣的熏陶里,讓我的精神防止受到污染,雖然比不上那些崇高與高尚的情趣,但我們的家風卻是平等和諧,與那些埋怨、爭斗、不正當的家庭關系式不同的,它讓我感受到一種和諧的美,讓家人們保持著親密無間的關系,相親相愛,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實美好。
不過一個好的家庭,一個健康生活成長的環境是離不開家訓的。家訓是一種綜合的力量,在我的家里它時常主持著習慣、態度、精神。這是一種風尚,烙在我的心中,它會在生活中引領我們去尋找正確的答案和善良的人品。
在我家里的'一個最顯眼的地方,掛著一張精致的毛筆字。雖然前面幾句的意思不大懂,但后面的節儉、勤勞、善良卻深深刻在我的心中因為這不僅僅是幾個字而已,而是我們這個家庭的真正家訓??!雖然不像其他人家那樣的宏大、嚴謹但其實這幾個詞卻是教我們去做人的原則!那雖不宏大,卻也讓我明白如何去做一個樸實的、品質高尚的人!
記得有一次,我忍不住又亂花錢買了沒用的東西,被狠狠訓了一頓,也是在那天晚上不服氣的我,頭一次看到父母在房間里無奈的嘆著氣,說我任性,看到因為工作而疲憊不堪且臉上掛著淡淡失望的父母,我開始下決心改掉這個壞毛病,從那以后我慢慢開始克制自己,直到達到家訓的標準為止,有時還會背對著墻面,在心里默默的記著,因為這才是成長之路上應該做的。
家風、家訓是一首無詞的歌,但它的旋律是那樣的美好,給我繼續前行的動力及信心!
弘揚好家風手抄報篇四
儒家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強調積極進取,道家主張看漩放下,兩家學說各具意義,浸潤著歷朝歷代不計其數的文人騷士。
首先,中田古代士大夫都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他們胸懷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遠大抱負,秉,持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美好信仰,渴望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
然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得志的。士人們或因直言上諫被治罪,或因不受皇帝恩寵被貶謫,或被同僚誣陷遭流放。內心苦悶抑郁,無人理解。于是他們傾向與道家學說,傾心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中國古代士人于是便不斷在出世與入世之間作著艱難的抉擇,不斷在“進取”與 '“看淡”之間徘徊,不斷在“執著”與“放下”之間糾結。
其中令我尤為敬佩的是蘇軾,即便被貶,仍能為當地百姓謀利。所到之處皆能看見百姓安居樂業;而又能自適于山水之間,得出“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的真埋。最終實現出世與入世之向的自由切換,而蘇軾的豁達情懷也化為了江間之清風,山間之明月,與世長存。
儒家與道家學說都極大程度地影響了蘇軾。我們今天何不效仿之?以一顆出世之心,為入世之事!就像史鐵生說的那樣:放下占有欲望,執著于行走的努力。
在如今這樣一個萬象更新高速發展的社會,真要做到一切都看淡,都放下,恐怕不合適,更加不可能。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能把自己的工作、職業放下嗎?我們能把家庭、情感看得如水一般淡嗎?不能!我們需要努力,進取,執著,去實現、挖掘自我的多重份值,去為社會、為國家,基至力這企亡闊的世界,為全人類謀求幸福!我們應該去努力踐行儒家學說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另一方面,切勿太過極端。一心追求,卻忘記初心,而鉆入“利益”的牛角尖。執著,卻執著于貪、嗔、癡,執著于欲望的實現,多么可悲丨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才是我們真主運該追求的境界——豁達坦然地放下可怕的貪念與欲望。
就讓我們學會執著,學會放下,做一個方寫的“人”行走于這浩渺天地間!
弘揚好家風手抄報篇五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
每一次想起雷鋒,就想起這一段話。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時候,為自己碌碌無為而悔恨,為曾經虛度年華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鋒一樣,永遠的那么富有愛心,永遠的那么真誠善良,永遠像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今日的世界由于經濟的高速發展表現出更為開闊的空間,然而,我們曾經火熱的心靈卻開始變得冷漠,有些本不該變的東西也在變:親情冷了,同居一樓,鄰里相見不相識;友誼餿了,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證。曾經,我們幾十年來所景仰、崇拜和學習的榜樣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傻子。然而,無論時空如何變化,那些決定人類向前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變,那些人類任何時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沒有變。盡管在我們的身邊,雷鋒精神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鋒被不同膚色的人們所景仰,所學習。雷鋒精神以超越時空的力量成為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無論我們從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鋒精神。再平凡的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只要你的人生觀是正確的,你的工作就會有不盡的原動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的能力大小,而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任何時候,雷鋒身上助人為樂、愛崗敬業、積極進取、勤儉節約的品質都是我們不斷學習的要素。雷鋒精神是不受時空限定的,無論現代科技怎樣發達,無論人們的生存方式怎樣改變,雷鋒對世界和他人真誠的愛心永遠是人間渴求的那種溫暖,像陽光一樣成為人類永恒的需要。
在工作上,我們需要雷鋒精神,我們應該像雷鋒那樣愛崗敬業、刻苦鉆研、勤儉節約,把工作當成自己的職責,做一個有利于公司,有利于團隊的人。只有這樣,公司才能得到發展,我們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更大的發揮。
無論我們從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鋒精神。再平凡的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只要你的人生觀是正確的,你的工作就會有不盡的原動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的能力大小,而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任何時候,雷鋒身上助人為樂、愛崗敬業、積極進取、勤儉節約的品質都是我們不斷學習的要素。雷鋒精神是不受時空限定的,無論現代科技怎樣發達,無論人們的生存方式怎樣改變,雷鋒對世界和他人真誠的愛心永遠是人間渴求的那種溫暖,像陽光一樣成為人類永恒的需要。
在工作上,我們需要雷鋒精神,我們應該像雷鋒那樣愛崗敬業、刻苦鉆研、勤儉節約,把工作當成自己的職責,做一個有利于公司,有利于團隊的人。只有這樣,公司才能得到發展,我們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更大的發揮。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雷鋒精神,只有我們自己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與人為善,我們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動的真誠中感到真正的快樂。一個時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難體會到生活中的快樂的,真正的快樂只有一種,那就是為他人而付出,這樣做你將獲得生命最高的榮譽。
是的,幾十年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再也不要穿帶補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饑餓了,再也不要像雷鋒那樣經歷那么多苦難了。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他。任何時候,他還應該是我們的榜樣,何時候我們都需要雷鋒精神。我們應該理解他、尊敬他。無論我們的生活多么豐富多彩,我們永遠也不能缺乏雷鋒身上那種對他人和世界的關懷與愛。
雷鋒應該永遠屬于中國,雷鋒精神應該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應該有的精神,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哪種工作。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們的國家才能進步,我們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弘揚好家風手抄報篇六
家風是一個家族的門風,家風可以助我們成長,教會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如下小編就為大家收集了最新家風手抄報,歡迎閱讀!
最新家風手抄報1
最新家風手抄報2
最新家風手抄報3
家風稱為門風,家風其實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所以說,一個良好的家風可以幫助在家庭中的成員更好地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
“學以增智,學以立身”,把勤于學習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常態任務。圣賢由學而成,才能由學而得。一個政黨會因學習而強大,民族會因學習而富強,同樣,家庭會因學習而不斷進步和發展。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是一開始從家庭的熏陶、而后在學習和工作的實踐中長期培育而成。古往今來許多有識之士,無不重視以文化人、以學治家,把個人的修身立業與培養良好學習家風聯系在一起。從小就養成善學、愛學、勤學的習慣,才能不斷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氣質風范,也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古人說:“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黨員干部不僅要做勤于學習的表率,還要激發家庭成員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通過學習立身立德、增智強能,這樣也能使良好的學習家風薪火相傳。
“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把甘于清貧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價值追求。是為子女留下萬貫家產,還是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是檢驗黨員干部是否具有良好家風的重要標志。唐代詩人羅隱就有“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女謀”的名句留傳后世。李總理對政府官員也有著擲地有聲的話語:“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既然擔任了公職,為公眾服務,就要斷掉發財的念想?!碑敼偌床辉S發財,這是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職業要求決定的,也是家庭教育必須遵循的。事實說明,家財越多越有可能滋生懶惰心理,扼殺創造精神,這對家庭對社會都是極為不利的。真正高明的父母,是把優良思想和品德操守留給子女,這樣才能為家人贏得長久的榮譽和尊敬,為家庭帶來長久的歡樂和安詳。
防止產生優越感,自覺克服驕嬌氣。節儉既是一種美德,也是個人健康成長的護身法寶。現實中,有的'黨員干部就是從追求奢侈生活開始,逐漸走上違紀違法道路的。要自覺遠離奢侈欲的誘惑,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思想,不僅自己要以儉為榮,還要讓子女過過窮日子、苦日子,使他們真正把節儉作為一種意識,嵌入靈魂深處,作為安身立命之本,成為生存智慧的理性選擇。
“堂前教子,枕邊教妻”,把嚴于管教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重要環節。家庭給人以歸屬感,成為人們內心情感最柔軟的一部分。正因為此,家庭容易成為人性弱點的避風港,原則易在親情面前變通,底線易在親情面前突破。對家屬子女管理不嚴,常常導致家庭不幸。黨員干部要自覺把好作風貫穿于家庭生活之中,經常向家人宣傳政策法規,幫助他們劃清是非、美丑、榮辱的界限,對枕邊風善而從,惡而棄;對子女的不正當要求,要堅決予以拒絕。同時,“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專一;要求家人潔身自好,自己首先要遠離低級趣味。只有這樣,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個追求進步的家庭,一個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家庭,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
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好家風指得是家庭好的作風,而我們家的好作風便是“勤勞”,而勤勞還是一種長壽的秘訣。
從古至今,我國都是一個農業大國,而農業就是要不斷地去勞動才會有收獲。于是,我們的祖先早已經學會了“勤勞”。
我的爺爺奶奶早已經退休了,退休金完全能夠讓他們生活的很好,但是他們仍然起早貪黑地騎著沉甸甸的三輪車,賣著烤紅薯和烤雞蛋。就因為這樣,所以他們現在依然身體倍棒,吃嘛嘛香。
我的老爸在山里長大,從小就要砍柴,每當放假時就要上山砍柴,一擔柴火幾十斤,一天要砍好幾擔。他秉承著勤勞的作風,從不叫苦叫累。
老爸從小就教導我,勤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告訴我勞動是一種創造,是一種快樂,因此他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讓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兒園時,我就是第一個會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臉,自己上廁所的小朋友,因為這些我在幼兒園沒少受表揚,原來勤勞也是可以讓人自豪的事情。
現在我們家開了個超市,老爸媽媽都很忙,有時候忙得連飯都沒有時間做,我就幫他們下碗面條,或者炒碗蛋炒飯,看著他們吃著我做的飯,臉上笑開花的樣子,我就特別的驕傲。平時,只要有時間,我也在店里幫忙上貨,冰飲料,收錢等等,到我們店里來買東西的顧客,沒有一個顧客不夸我勤勞能干的。
勤勞就是我們家里代代相傳的家風。現在就從我做起,繼續發揚“勤勞”的美德。
弘揚好家風手抄報篇七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家庭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 反映著整個社會文明的程度,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 就有很多著名的家訓及家風故事。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家訓家風家規手抄報,一起來看看吧!
家訓家風家規手抄報
家訓家風家規手抄報
家訓家風家規手抄報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顏氏家訓》是漢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作者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該書成書于隋文帝滅陳國以后,隋煬帝即位之前(約公元6世紀末)。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
婚姻勿貪勢家。
巧偽不如拙誠。
父不慈則子不孝。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
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父母威嚴而有慧,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千載一圣,猶旦暮也;五百年一賢,猶比髆也。
《朱子家訓》又稱《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廬,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子家訓》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將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口頭傳訓,也可以寫成對聯條幅掛在大門、廳堂和居室,作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銘,因此,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需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凡事當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宋元帥宗澤病重,以印信交岳飛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飛心情郁悶,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營抗敵,并在岳飛背上“精忠報國”四字,使其永以報國為志,終身報效祖國。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于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本驮谶@里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后,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北宋時期,有個杰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出色,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難。他的母親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哪里有錢供他上學呢?她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認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
相傳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母親早逝,他和父親相依為命。夏天天氣熱,每天晚上他都先給父親扇枕席,以便父親安歇;冬天天氣寒冷,他每天晚上都要先上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褥焐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黃香的孝行,傳遍了左鄰右舍,傳遍了全縣,也傳遍了全國。九歲的孩童能這樣懂得孝順父親,感動了太守劉護,他上書朝廷申報,批準黃香為孝廉,黃香由此成為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兒童。當時有“江夏黃香,天下無雙”的贊譽。
清代中期,有個“六尺巷”的故事。據說當朝宰相張英與一位姓葉的待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臨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英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睆埬敢姇骼?,立即把墻主動退后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墻讓后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墻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傲呦铩钡墓适赂嬖V今天的我們禮讓,和睦,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弘揚好家風手抄報篇八
每個人家里都有各自的規定,目的是為了規范我們的言行,做一個有規矩的人。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風家訓手抄報圖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二)
(三)(四)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