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弘揚公益心發言稿篇一
大家下午好。
我是醫療系口腔xx班的劉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將貢獻寫在公益的旗幟上》。
柔情似一根紅絲帶,飛過高山峻嶺,飄過江河湖海,牽系著顆顆熾熱的心,撒播著深切永恒的情。一種柔情深入骨髓,溶于血液,牽動著每一根神經,令風云為之變色,草木為之含悲!這柔情就是-愛心。從來沒有一種佳釀能讓全世界共醉,也從來沒有一個上帝能讓全世界頂禮膜拜,如果有,她只能是“愛”。因為只有愛的雨露潤澤,公益之樹才能四季常青。
愛是世界上最純潔,也是最溫暖的。愛是無限的。愛是不朽的。每個人都擁有愛,每個人也會在愛的關懷下成長。有句歌詞:愛是一道光,如此美妙。對,愛就是一道無瑕的光芒,它時刻照亮著我們的未來。讓我們勇往直前,永不停息。我們是不是要把我們的愛奉獻在公益上?讓他們那些上帝遺棄,天災人禍的人,也能勇往直前,永不停息。即使你家財萬貫,事業有成,有著天使臉孔,卻不愿為一些需要一點點幫助的人送出關懷這樣的人活著有什么意義?幫助他人是快樂的,不圖回報,世界需要愛,有愛才讓人不再覺得冷漠,讓人不再覺得孤單,世界因為有愛而顯得更美好!
沒有子美先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懷,
沒有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情,
也沒有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超然物外,
看來,貢獻不是套話、也不是大話、更不是空話。因此,貢獻,使擁有愛的我們心靈相通;貢獻,使愛的世界不再孤單。
同學們,讓我們將貢獻寫在公益的旗幟上,讓我們共同來譜寫新世紀和諧的樂章,讓我們的人生在默默貢獻中綿延成世間最美麗的詩行。
弘揚公益心發言稿篇二
大家好!
世界上有親情、關愛,唯獨缺少一份愛心。
愛心是一份正能量,用他們力所能及幫忙他人。我多次看過新聞和文章,我為他們出的愛心和力量,而感到驕傲的,是付出總有回報,我覺得愛心人士,不圖這些,看到需要幫忙的人歡樂,或許已經心滿意足。而愛心人士絕得是一份小小的力量,還不夠,被幫忙過的人認為是偉大的。
愛心能夠表現出來善良的心,我的弟弟很善良,又有愛心。有時候,遇到乞丐,他們來到的時候,弟弟沒有給。心里很是過意不去,等乞丐走后,弟弟又一路小跑去追乞丐。回來的時候,樂開了花,盡管,有些乞丐是騙人的,可弟弟仍然盡了愛心。
獻一份錢,就連自我都很欣慰。有一些人,當上愛心公益天使,在幫忙他人的過程中,看到幸福的期望。
有時候,我們會認為明星掙那么多錢,也不捐一些給山區,可她們也是在默默做著公益事情,只是我們看不到、不明白而已。
愛心是一曲蕩在耳邊的歌謠,使孤獨的人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中國才能夠走得更近,發展更強大。
在中國有愛心,我們的生活才更完美。
弘揚公益心發言稿篇三
現在,讓我們用記憶,一起來回想一張照片。它的色調以黑色和灰色為主,主角是一名正在課桌前溫習的小女孩。在女孩整齊的流海下,有一雙特別吸引人的大眼睛——明亮、聰慧。膠片將畫面定格在了女孩與鏡頭凝視的瞬間,她的眼神純凈不含雜念,卻讓看過的人難以遺忘——這就是希望工程一張真實的宣傳照。1991年,中國青年報的記者解海龍,在安徽省一個偏僻的鄉鎮小學里偶然捕捉到女孩的眼神,然,從此,這張簡約卻不簡單的照片就與希望工程的事業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曾經,“失學兒童”是我們每個關心兒童成長問題的人的痛處,但“希望工程”的誕生和發展,給他們帶來了筑夢的空間和圓夢的機會。可是,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許多比“失學兒童”更嚴峻的問題正一點一點地浮現在人們眼前。
近幾年,有一個詞兒,在社會各個階層里廣泛流傳著,它描述的,是那些被外出務工的父母留在農村的孩子。正是根據這樣的現象,這些孩子被統稱為“留守兒童”。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xx萬的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的占86.5%。這種現像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去年春節期間,有12名留守兒童在某新聞媒體的幫助下,從全國各地來到烏魯木齊,和分離了許多年的爸爸媽媽見了面,吃上了一頓久違的團圓飯。只是,當孩子面對這么長時間以來父母第一次的擁抱,竟然顯得有些淡漠和被動。同樣的,這頓看似平常的團圓飯,也因為時間的痕跡,夾雜著百般滋味。
一名四川的孩子對記者說,在得知自己能夠去新疆見到分開了8年的父母的時候,心里很激動,但是又有點膽怯。在見到父母的那一刻,竟然還有點兒不知所措的感覺。這些,我們都能夠理解。父母給孩子的感覺,本來應該很近,可是在沒有父母陪伴的8年里,仿佛是顯得那么遠。
家是什么?在這些留守兒童的眼中,家,不只是戶口本;家,不只是房子。家——只要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地方,就是家!
偶爾,我也會到農村去。那里不乏留守兒童的身影,在當地人的眼中,留守兒童比不上那些有母親時時帶著的孩子漂亮,也不如那些在父親的督促下練習寫字的孩子可愛。也許,當留守兒童在為捍衛自己的尊嚴和別人打罵的時候,還會有過路的人指著他們說,“瞧,這都是些沒人管的野孩子”。這樣一句話,足以刺傷一顆小小的心靈。夜幕下的留守兒童,避開了喧鬧人群的他們,唯有對這漫天星空訴說滿腔的委屈。
在今天繁忙的社會里,我們應該嘗試著放慢腳步,會看出我們身邊留守兒童的脆弱和無助,如果能在傷害來臨之前幫助他們,至少,會帶給他們一些依靠。不計較得失,因為我是一名志愿者;不在乎小小的付出,因為我代表陽光灑下溫暖。其實,假如每一個人在生活里都做一個有心的人,就會發現社會會因為你存在,變得流光溢彩。
生命中,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出發,那是夢與夢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抵達,是愛與愛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拉近,是心與心的距離!讓我們向留守兒童伸出雙手,用我們自己的方式給他們帶去光和熱,用多一點點的愛去開啟那些緊閉的心扉,用多一點點的行動牽著他們快樂成長!
愛心牽手,共享陽光。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在行走的途中看到留守兒童的身影,請不要只是從他們身邊淡漠地走過,試著給他們一個微笑、一聲問候,只要點亮了孩子心中昏暗的那盞燈,心的溫度,會把希望點燃;愛的光芒,會把奇跡創造!
弘揚公益心發言稿篇四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有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個小和尚,想學會理發來幫寺廟的和尚剃發。于是他就開始用冬瓜練習,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時總要順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沒多久就學會了如何剃發,當他第一次幫人剃發,去打水洗頭時,順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結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殺人犯。
究竟是什么給小和尚的一片好心帶來害人害已的結果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用冬瓜作練習時養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習慣,盡管為自己的師兄剃發時心里想著這是人不是冬瓜,但手卻不聽使喚,習慣性地把刀插了上去,因此,是那個小小的壞習慣害了他。
雖然這個故事有幾分夸張,我們也不可能會是一個為別人理發的小和尚。可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類似的壞習慣呢?比如:隨地吐痰、隨意罵人、說臟話、隨手亂扔亂撂、經常大聲喧嘩、在樓道里追逐打鬧、自習課上說話等,如果有,它們遲早會給你帶來或大或小的麻煩。
這個故事再一次告誡我們:壞的習慣一旦養成,即使是很小的,也不容易改掉,最終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危害。
同學們,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養成良好的習慣,從現在,從自我開始吧!
謝謝大家!
弘揚公益心發言稿篇五
小時候,我看電視上有幾個陌生的字出現,我就一筆一劃地抄在田字格上,等到晚上,我就問爺爺:“這個字叫什么?”。我爺爺說:“這個字叫‘慈善’,”“慈善又是什么呢?”我問。“慈善就是在別人需要幫助時,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幫助他。”爺爺回答。我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了一團迷霧,分不清方向。
現在,我就覺得我還是一個小孩子,不同的是,我清楚了許多,那是在澆花的時候發現的:有一天,我過完寒假回來時發現家里養的發財樹缺水了,連樹底下的土都變成硬塊了,我急忙用碗盛了些水,倒進花盆里,直到水從花盆底下的眼里流了出來,我才回到書桌前繼續看書,可是這時候,我突然想到我爺爺所說的“慈善”,后來我動腦子一想,發現慈善和澆花差不多,花兒需要有人幫助它喝水,而我恰恰也有這個力量,只不過慈善是幫助人的,而這個是幫助花的。雖然幫助的對象不同,可是我認為性質都相同。
又過了幾天,我發現花盆里長出了幾根雜草,感覺不太美觀,就拔了一些,但是我留下了一根雜草,只是因為好奇它是什么樣的雜草,不過,我也沒抱太大的希望,因為它畢竟只是一根雜草而已,我就繼續給我的發財樹澆水,希望它能夠再長高些,可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我的發財樹并沒有長高,而那棵雜草卻長高了許多,還開出了十幾朵可愛的小白花,又過了幾天,那棵雜草更加茂密了,又開出了幾十朵小白花,我便很吃驚,我只是沒有想到一棵我不經意留下的雜草會長得這么旺盛,還用那可愛的小白花給我的家做了漂亮的裝飾。
回頭細細地想了一下,我只不過給了它生活所需要的東西,只有水和溫度,陽光是太陽送給它的,我所做的也只是澆了些水,它卻給了我想不到的回報。
我只是一個初中生,力所能及的也就是這些。
幫助別人,做慈善就會得到別人的回報,得到億萬都買不到的高興的心情。
迷霧終于散開了。
弘揚公益心發言稿篇六
大家好!
愛心是什么愛心是給貧困孩子們捐的每一鉛筆,每一只作業本,每一本書。
愛心是什么愛心是把我們不穿的衣服和鞋子捐給孩子們。
愛心是什么愛心是把我們的零花錢攢起來捐給貧困的孩子們。
愛心孩子們是什么“愛心就是雪中送炭”。
當看到貧困孩子們臉和手、在冬天都凍腫了的時候;當看到貧困孩子們的衣服,鞋子都是爛的時候;當看到孩子們手中拿著沒菜的干饃饃吃的時候;當看到貧困孩子們蓋的被子已破爛不堪的時候;當看到貧困孩子們上學兩個人共用一本教科書,一個本子的時候;當看到貧困孩子們上課的教室都是土房,教室里面沒有桌椅,沒有黑板的時候……我被感動了。
同學們,讓我們伸出援助之手,共同用愛心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一片藍天。
弘揚公益心發言稿篇七
大家好!
有一種關懷,它常使我們淚流滿面;有一種力量,它能讓我們精神抖擻;這種關懷,從你我的眼里輕輕釋放;這力量,在你我的指尖悄悄流動。那就是-愛心。
愛心,有時可能僅僅是對孩子的一份耐心,對同事釋放的一種寬容,是一個真誠的微笑,是一次對陌生老人熱心的攙扶,省下幾包煙錢對困難家庭的幫助……這些對許多人來講都是一些舉手之勞的小事,卻能使他人感到這個社會的溫情,使周圍的人受到教育和影響,從而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以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愛心永恒”行動,決不只是停留在物質上的扶貧濟困,更重要的是倡導一種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和和諧的人際關系。
每天都有一些讓人感動的愛心,呈現在我們面前,每天都有一些在危難疾病中的人們,得到幫助。愛心行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競爭社會的缺陷,讓更多的人體會到社會的溫暖,給不幸者點燃了希望的火炬。所以我們應當時時記住:我們曾經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我們能有今天,并不完全因為我們的才能或勤奮,而是有各種機遇和偶然因素在里面。這種認識,會使我們對他人、對自然、對社會飽含一份感恩之心。沒有愛,就不可能有健全的精神。心理學家的研究已經多次證明:經常行善的人相對比較健康長壽。
愛心是人生最值得留戀和為之奮斗的力量,得到愛心呵護的人生才是健全的,也因此,愛心不僅僅是我們一次活動,臨時喚起的一種奢侈的表達,更應該成為我們心靈深處的精神底蘊。
我們是平凡而普通的,真的很平凡,平凡的猶如一滴露珠;我們真的很普通,普通的猶如一片綠葉。但在我們平凡的日子里記載著許多不平凡的事跡,在我們普通的生命里譜寫了許多不普通的樂章。我們沒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卻無時無刻不在用自己無聲的行動來證明自己。一滴水雖小,但它能折射出整個太陽的光芒。我們的愛心,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讓往前走的人兒繼續走,讓幸福的人兒更幸福;而我們,在不停為你--加油!
一般說來,越是身邊的事、親近的人,越容易激發我們的愛心。而能夠對遠離自己的事、毫不相干的人不求回報地奉獻愛心,那更是一種純粹的至愛。實際上,當我們將愛心播撒給社會的時候,我們也是在呵護自己的心靈,使心靈如純潔之泉,如暖冬之日,在滋潤、溫暖別人之時,也使自己變得高尚、幸福。
弘揚公益心發言稿篇八
大家好
很高興能夠代表捐贈單位作個發言。
薇薇新娘婚紗攝影,近幾年企業在快速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來積極回報社會。慈善助學,這是個很有意義的活動,蘇州已經開展了六個年頭,去年我作為嘉賓有幸被邀請參加助學金發放儀式,深受感動,作為企業,我們愿意積極參與這樣的慈善活動,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一次公益活動,來表達我們的一份回饋社會的愛心,使得我們的心靈得到一次凈化、人生境界得到一次升華,同時我們也呼吁,我們的全社會都來關心我們的教育事業,使得我們的教育事業能夠得到健康有序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公平的機會給每一個學生,同時也努力減輕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讓我們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我本人也是一位學生的家長,我也能夠充分的體會天下父母之心,只要人人充滿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我們個人、一個企業的力量其實很微薄,今天我們的付出其實也僅僅是杯水車薪,微不足道,我們只是希望通過我們的行為,能夠在社會上倡導這樣一個愛心風尚,讓我們全社會都來關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和事,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點燃更多寒門學子的求學欲望、生活的希望。
通過這樣的助學活動,我們也感謝這些寒門學子,正是他們那種與命運不屈抗爭的頑強精神感動和教育了我們,作為企業我們也需要耐得住寂寞,不斷地超越自我,以積極的態度來應對各種挑戰,扎扎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努力追求品質的提升,使得企業的發展能夠穿越經濟發展的各種歷史周期,我們將以一顆至誠之心,努力承擔對社會的責任,并始終把這種責任看作是企業發展的強大原動力,我們時刻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積極回報社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深知只有企業不斷地發展,才能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我們常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天當我們用愛心在這些寒門學子人生最關鍵的時刻攙上一把,我們相信今后當他們成長為社會棟梁的時候,他們也同樣會用他們的知識、他們的智慧來回報我們整個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幫助他們,就是在幫助我們自己,也是在幫助整個社會!謝謝大家!
弘揚公益心發言稿篇九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慈善從心開始》。
首先我想先為大家講述 一個有關慈善的故事。 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個莊園里,正舉行了一場為非洲貧困兒童募捐的慈善晚 宴。應邀參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會名流。一位老婦人領著手捧儲錢罐的小女孩 露西被保安攔在了門口。 保安安東尼解釋道:“應邀參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很高興你們帶著愛心 來到這里,但是,我想這場合不適合你們進去。” “叔叔,慈善的不是錢,是心,對嗎?”小女孩露西天真地問保安。她的話 讓安東尼愣住了。“我知道受到邀請的人有很多錢,他們會拿出很多錢,我沒有那么多,但這是 我所有的錢啊,如果我真的不能進去,請幫我把這個帶進去吧!”小女孩露西說 完,將手中的儲錢罐遞給安東尼。此時的安東尼不知道是接還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 突然有人說:“孩 子,你說得對, 慈善的不是錢,是心,你可以進去,所有有愛心的人都可以進去。” 說話的是一位老頭,他就是股神沃倫巴菲特先生。 當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議者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不是捐出 300 萬美 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 800 萬美元的比爾"蓋茨,而是僅僅捐出 30 美元零 25 美分的小露西,她贏得了最多最熱烈的掌聲。而晚宴的主題標語也變成了這樣一 句話:“慈善的不是錢,是心。”第二天,美國各大媒體紛紛以這句話作為標題,報道了這次慈善晚宴。看到報道后,許許多多普通的美國人紛紛表示要為非洲那 些貧窮的孩子捐贈。“慈善不是錢,是心”,我很贊同,并為之深深感動。每一個具有慈善心的人,哪怕只捐一元錢也都是慈善家。在我們期待富豪慈善家慷慨解囊的時候,我 們期待更多的是一份慈善之心。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情仁愛、樂善好施的民族,中國的慈善思想源遠流長。
儒家的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道家的“勸善之書”中列舉了“收街市棄兒、普濟應驗湯藥、修橋 鋪路”等多種慈善方式;佛教傳入中國后,更是提倡無邊的慈愛和寬泛的悲憫。 時代發展到今天,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物質文明日益繁盛。在個人財富日 益增長的時候,一些人卻表現出一種“富而不貴”的姿態。這是令人多么悲哀和不 齒的行為!金錢至上、物欲膨脹,而仁愛之心日益萎縮。這絕不是人類社會的進 步,而恰恰是一種倒退。我們知道,“給予”本身是一種高尚的行為,捐贈不僅是 助人,也是在助己。我們不僅僅需要慈善家,更需要社會群體性的慈善參與,來 喚起更多人的溫情關愛,來引起等多人的傾情相助,讓慈善成為公眾義舉。 也許你會說,我們看多了一擲千金的捐助,也知道比爾·蓋茨在余生為慈善 所做的了不起的人生選擇,我們感慨卡耐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的豪言, 也欽佩尤努斯創辦窮人銀行的慈善智慧。 然而我們又深知千千萬萬普通人的點滴 善舉也同樣舉足輕重,平凡的人們給了我們更多的感動和溫暖。
“感動中國”的候選人農村婦女林秀貞,從 20 多歲嫁到這個村子后,就義務 贍養了村里 6 位孤寡老人。她自己的生活很貧困,她跟這些老人講“我家吃窩頭 就給你送窩頭,我家喝稀飯就給你送稀飯”,他們一起過著最低水準的生活。但 是 30 年來她從沒有間斷過這樣的贍養,而且一直養到為老人送終。在頒獎時,她之前的獲獎者是霍英東先生,評委會給霍先生的評語是“輝煌一生”,而給這位 農村婦女的評語是“溫暖世道”。30 年間,她讓善良流淌過村莊,她用自己的行 為溫暖了這個世道。北大教授于丹在推薦詞里寫到,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 做這等事是圣賢。如果說圣賢是一種態度話,我更愿意理解為一種情懷。你沒有 資產,但同樣可以用心完成一種持久的救助。是的,慈善也許不需要一個火熱的態度,一個昂貴的錢財數字,一次豪奢 的行為,它需要的是一種接近體溫的溫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慈善也沒有貧 富差距,慈善沒有年齡限制,慈善更沒有強迫的味道。它只希望我們把慈善當作 一種習慣,一種信仰,一顆對慈善執著而溫暖的心。
演講進行到現在,我的周圍暖意濃濃,一股暖流涌入心中。我似乎強烈的 感受到再做朋友們由衷散發的幸福熱潮,那是和諧社會、和諧株洲帶給我們的幸 福感。那么,就請你我伸出幸福的雙手,把這份手中的幸福傳遞下去。用我們的愛溫暖無助的心靈,用我們的心來點亮悲傷的生活。用愛守望,用心相助,點點 滴滴,涓涓細流,匯成愛的海洋。 因為慈善不是錢,是心。心有多大,慈善就能走多遠。朋友們,讓我們用 愛守望,用心相助,用一顆慈善之心,在寒冷的冬日播撒春的希望,攜手共創和 諧幸福的家園!
弘揚公益心發言稿篇十
今天,很榮幸、也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讓通俗的我站在這不平凡的演講臺上,講述最通俗不外的故事,此刻,我的心中更是百感交集。 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這樣說過:“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推而廣之,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優秀的教師。有人把教師比作“托起明天太陽的人”。這個比喻很恰當。“托”,不是像母雞一樣“護”著小雞;也不是像馬戲團那樣“馴”著動物。教育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投入我們全部的愛心來闡釋這“托”的含義。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心就不可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更不可能使我們成為合格的、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有了愛心的依托,我們才能培養出一支高素養的隊伍,一支屬于21世紀的隊伍。 在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一雙雙期盼的眼睛面前,作為生活老師的我經常做他們的大朋友和孩子交流,和他們談心,分享他們每天的趣事,了解他們生活上存在的問題。耐心、熱情地引導他們,解決他們的困難,讓他們感到快樂。孩子們愿意聽我講,也樂意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就是一件這么小的舉動,但是在孩子們的眼里,在家長們的眼里,可能是深深影響的!
心的事業。
直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