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方案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方案。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訓練計劃方案 訓練計劃書篇一
為了更好地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結合我校棒球隊的具體工作,做好訓練、比賽,以及思想教育工作,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同時以棒球隊的訓練和比賽帶動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培養和發展學生對于棒球的興趣愛好,通過雪蓮和比賽發展學生全面的身體素質,讓學生通過訓練和比賽形成團結、勇于克服困難、頑強拼搏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1、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練習為主,同時達到健身的目的。
2、練習的重點是棒球的基本技術和戰術,在教練和老師的指導下訓練。
3、參加學生必須經家長同意,按規定的時間在規定的場地訓練。
4、訓練時要特別強調安全的注意事項。
每周二、周四下午四點到五點,周三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半
學校足球場
丁華潤、何暉然、黃嘉慶、黃煒銘、黎佳駿、林榮鴻、劉家寶、 龍子博、馬小瑪、陶奕霖、楊 劼、趙偉燦、鄭煒彬、鐘煒杰、 朱冠期
訓練計劃方案 訓練計劃書篇二
新學期的到來,為了有條不紊地抓好本期的體育訓練工作,特制定本期訓練工作計劃如下:
為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深化學校體育改革,通過體育考試激發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人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意見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地九年級春季體育訓練工作,落實《中小學新課程改革標準》,以中考項目為目標,認真抓好本期體育訓練工作。
在最后沖刺階段,應注重對學生體育測試技能的掌握、運用。認真訓練各項考試內容。
1、具有積極參與體育訓練的態度和行為
2、積極參與課外的各種體育訓練活動;充分利用各種條件(體育器材、床、桌、椅等)進行體育訓練活動。
3、用科學的訓練方法指導各種體育訓練活動;合理安排訓練時間;
4、掌握測量運動負荷的常用方法,做到以下幾點:
a、知道合理安排鍛煉時間的意義,
b、合理安排時間;
c、運用脈搏測定等常用方法測量運動負荷。
1、了解被測項目的基本技術知識,掌握簡單技術的知識,了解所測項目的規則。
2、基本掌握一分鐘不定點投籃運動中的技術。
3、發展體能;通過多種練習(如短跑、反復跑等),發展位移速度、(如定時跑、定距離跑、跳繩等)、有氧耐力(如球類運動等)、反應速度和靈敏性,提高50米、立定跳遠成績。
4、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認識和了解體育鍛煉對身體的形態、身體機能發展的影響;根據自己的生理特點,了解在體育訓練中應注意的事項。
5、懂得訓練期間的營養補充。
1、了解身體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識心理發展的關系。
2、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系。
3、學生通過體育活動等方面調控情緒。例如學會肌肉的放松,自我暗示,呼吸調節,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4、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5、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在比賽或考試中,與同學合理分配角色,指出體育活動中的不道德行為。
50米、100米訓練方案:
1、準備活動5分鐘
2、加速跑:30~60米×3~5
3、行進跑:30~60米×5~10
4、整理活動5分鐘
1、準備活動5分鐘
2、加速跑:30~60米×3
3、行進跑: 60米×3
4、變速跑:(50米+)/(50米-)×5(“+”加速,“-”減速)
5、整理活動5分鐘
1、準備活動5分鐘
2、加速跑:60米×3
3、行進跑: 60米×3~5
4、間歇跑:60~100米×3~5,間歇5分鐘
5、整理活動5分鐘
訓練計劃方案 訓練計劃書篇三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培養和鞏固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培養集體主義觀念,備戰大學生足球比賽。通過訓練,以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爭取在比賽中獲得好的成績,同時為院足球隊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礎。
二、訓練指導思想
科學進行訓練,貫徹打好基礎,系統訓練,積極提高原則,抓好身體素質、球技。
三、奮斗目標
力爭比賽踢出好成績,讓更多人喜歡上足球運動!
四、訓練的基本任務,內容要求及手段
(一)提高隊員的訓練比賽作風
訓練作風方面:1、嚴格的組織紀律性。2、嚴格的訓練自覺性。
比賽作風方面:1、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作風。2、培養勇猛頑強的踢球作風。 3、嚴格的比賽紀律。
(二)全面提高隊員的基本技術
1、掌握正確的傳接球技術、提高隊員的傳接球的速度。
2、提高隊員的防守能力。
3、提高隊員運控球能力、增強運控球的保險系數。
4、提高隊員戰術,重點是個人與局部的戰術配合。
5、明確個人的攻守職能,進攻防守原則。
6、提高個人戰術意識和局部二打一,三打二結合射門能力。
(三)主要訓練手段:
身體訓練手段:克服自身體重的各種跳躍、后退跑、曲線跑等。
技術訓練手段:各種個人墊、運、控練習,各種一對一攻守,二三人跑動中傳接球配合。
(四)訓練主要技術:
踢球:以腳內側踢球、腳背正面踢球、腳背內側踢球為主,腳背外側踢球、腳尖踢球為輔。
停球:以腳內側停球、腳底停球為主,腳背外側、腳背正面、胸部大腿停球為輔。
頭頂球:以前額正面、前額側面頂球為主,介紹魚躍頭頂球。
運球:以腳背正面、腳背內側運球為主,腳背外側、腳內側為輔。
(五)戰術:
二過一配合:橫傳直插二過一、橫傳斜插二過一、踢墻式二過一、回傳反切二過一等。
五、訓練分段:
a、能力較差的隊員
a、培養隊員對足球運動的興趣;
b、培養和發展球感和控制球基本能力;
c、學習基本的運、傳、接、射門等技術動;
d、培養正確的跑、跳技術,發展身體動作的柔韌性、協調性、靈敏性和平衡能力;
e、通過分隊比賽領會"進球與阻止對方進球"這一足球比賽的基本戰術思想,培養抬頭觀察能力和意識;
b、能力較強的隊員
a、進一步提高隊員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和愛好;
b、繼續熟悉球性和控運球基本技術;
c、學習與掌握比賽相關的技術:運、傳、接、射、搶和頭頂球技術;
d、在提高基本技術熟練性的基礎上,形成技術定型,并通過對抗性練習和比賽使個人技術向實用比賽
技巧轉化,逐步培養能在對抗局面下控制球和運用攻守的能力
六、訓練時間:
每周二、三、四下午5:00-6:30
訓練計劃方案 訓練計劃書篇四
1· 7:00 起床喝一杯先一天備好的涼開水,挺直后背坐立,閉眼,快速用鼻子呼氣和吸氣,而后意想全身的流動能量隨意念游走,讓有四肢充滿水的感覺,水流欲沖破手腳指頭噴涌而出。
2· 7:20 仰臥起坐 60次/前 側 后連帶負重出拳
3· 7:35 俯臥撐50次/雙手,2組 15次/單手 左右
4· 7:45 跳繩10分鐘
5· 8:00 擊打乒乓球沖拳 左右手各80次
6· 8:30 負重掃踢左右各60次,側踢60次,
7· 9:00 皮筋腿法膝法各5分鐘,皮筋出拳5分鐘
8· 中午午休40分鐘
9· 16:00 杠鈴10分鐘,啞鈴10分鐘,皮筋6分鐘
10· 16:30 蜘蛛爬3分鐘,蜘蛛跳3分鐘
11· 16:36 空拳5分鐘
12· 16:42 空踢5分鐘
13· 16:50 擊靶10分鐘
14· 17:03 實戰練習10分鐘
15· 17:15 盲打5分鐘
16· 17:20 控腿1分鐘
17· 流動能量訓練5分鐘
18· 收功洗澡
體能恢復訓練計劃二:體能恢復訓練計劃(2658字)
“動力深圳”越野挑戰賽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針對普通戶外愛好者群體的比賽,比賽不在于考驗選手的體能和專業技巧,而在于保證最大多數的戶外運動愛好者能夠享受越野挑戰賽的無窮樂趣,在賽程和項目的設置上更多地考慮愛好者的參與性與趣味性。為使廣大最普通的戶外運動愛好者能夠具備最基本的體能與技術上的參賽條件,為保障大家順利而愉快的完成全部比賽,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特安排專業體能與技術教練幫助大家進行統一訓練,訓練計劃專門針對此次越野挑戰賽而設計,保證了一般愛好者經過簡短而必要的培訓皆可以獨立完成比賽。由于資源有限,除體能訓練計劃外,此恢復訓練計劃主要面向已報名的參賽隊員,未報名的愛好者視情況方可參加,請打算報名參賽的愛好者從速報名。
體能恢復訓練計劃
「時間」:10月10日至11月2日,每周一、三、五晚19:30,共11次
「地點」:華僑城中學體育場(集合地設深圳登協會旗)
「教練」:李偉(泰雷家)、李旭(九日)、孔佑龍(野馬)
「內容」:有氧耐力訓練,柔韌性訓練,力量訓練,平衡協調訓練
第一周:
第一周為適應階段。勻速跑可以慢些,但中途不能變成走,更不能停步!加強用腹部深呼吸。
星期一與星期五訓練內容:
■有氧耐力訓練:
1、30分鐘持續勻速跑,不要求負荷量,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左右
2、12分鐘變速跑,心率變頻控制為,高170次/分左右,低130次/分左右
3、高抬腿跑:3組,每組30米;側身跑:3組,每組30米,后蹬跑:3組,每組40米
■柔韌性訓練:
1、單杠懸垂:拉伸肢體
2、壓腿:正壓腿,側壓腿,后壓腿,伸拉韌帶,拉伸兩側肌肉
3、跨欄腿:腰腹部韌帶,腿部韌帶
■力量訓練:(力量訓練與增加肌肉紅肌纖維數量為主)
上肢力量:
1、俯臥撐:3組,每組8-12個
2、臥推:(最大力量的60-70%),3組,每組8-12次
3、引體向上:3組,每組6-8個,組間休息30-50秒
下肢力量:
1、抱頭深尊:3組,每組12-16次,組間休息30-50秒
2、踮腳跳:3組,每組30米,注意:此法是訓練小腿所以大腿不要用力,膝蓋僅保持正常的彎曲,而不要用力和受力,腳后跟不能落地,始終是前腳掌落地,起跳用力和落地受力都是小腿來完成。距離三十米,跳到終點后放松走回起點,一共做3組,中間不休息。
腰腹力量訓練:
1、仰臥起坐加轉體:2組,每組15-20次,組間休息30-50秒
2、兩頭起:2組。每組15-20次,組間休息30-50秒
■平衡協調訓練:
1、單腳平衡:即用一只腳站立完成前俯后仰等動作,作得越穩越好
2、前后滾翻:距離15米,動作要連貫。2組,每組12個,必須要每次都站立起來
星期三訓練內容:
地點:深大校園內及游泳場
1、校園內法特萊克越野跑,要求盡量變速跑,心率控制在150-170之間,時間為60分鐘。
2、游泳池分次游泳,每次500米,共4次20xx米,要求每次在15分鐘內完成
第二周:
第二周為上量調整階段。勻速持續跑保持中等勻速,加強有氧耐力,最大攝氧訓練。
星期一與星期五訓練內容:
■有氧耐力訓練:
1、50分鐘持續勻速跑,要求適當負荷量,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左右
2、12分鐘變速跑,心率變頻控制在高170次/分左右和低130次/分左右之間
3、5x30米折返跑,4組。心率達170-180次/分左右,在身體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進行下一組練習,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之間
■柔韌性訓練:
1、單杠懸垂:拉伸肢體
2、壓腿:正壓腿,側壓腿,后壓腿,伸拉韌帶,拉伸兩側肌肉
3、跨欄腿:腰腹部韌帶,腿部韌帶
■力量訓練:(力量訓練與增加肌肉紅肌纖維數量為主)
上肢力量:
1、俯臥撐:4組,每組16-20個
2、臥推:(最大力量的60-70%),4組,每組8-12次
3、引體向上:3組,每組6-8個,組間休息30-50秒
下肢力量:
1、適當負重抱頭深尊:4組,每組16-20次,組間休息30-50秒
2、踮腳跳:4組,每組30米
腰腹力量訓練:
1、仰臥起坐加轉體:3組,每組20-30次,組間休息30-50秒
2、兩頭起:3組。每組20-30次,組間休息30-50秒
■平衡協調訓練:
1、單腳平衡:即用一只腳站立完成前俯后仰等動作,作得越穩越好
2、前后滾翻:距離15米,動作要連貫。2組,每組12個,必須要每次都站立起來
星期三訓練內容:
地點:深大校園內及游泳場
1、校園內法特萊克越野跑,要求盡量變速跑,心率控制在150-180之間,時間為70分鐘
2、游泳池分次游泳,每次1000米,共2次20xx米,要求每次在30分鐘內完成
第三周周:
第三周為上量強化階段。勻速持續跑保持中等勻速,加強心血管有氧耐力訓練,保持最大攝氧量持續訓練。
星期一與星期五訓練內容:
■有氧耐力訓練:
1、60分鐘持續勻速跑,要求適當負荷量,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左右
2、20分鐘變速跑,心率變頻控制在高170次/分左右和低130次/分左右之間
3、5x30米折返跑,4組。心率達170-180次/分左右,在身體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進行下一組練習,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之間
■柔韌性訓練:
1、單杠懸垂:拉伸肢體
2、壓腿:正壓腿,側壓腿,后壓腿,伸拉韌帶,拉伸兩側肌肉
3、跨欄腿:腰腹部韌帶,腿部韌帶
■力量訓練:(力量訓練與增加肌肉紅肌纖維數量為主)
上肢力量:
1、俯臥撐:4組,每組16-20個
2、臥推:(最大力量的60-70%),4組,每組8-12次
3、引體向上:4組,每組6-8個,組間休息30-50秒
下肢力量:
1、適當負重抱頭深尊:4組,每組30次,組間休息30-50秒
2、踮腳跳:4組,每組30米
腰腹力量訓練:
1、仰臥起坐加轉體:3組,每組30次,組間休息30-50秒
2、兩頭起:3組。每組30次,組間休息30-50秒
■平衡協調訓練:
1、單腳平衡:即用一只腳站立完成前俯后仰等動作,作得越穩越好
2、前后滾翻:距離15米,動作要連貫。2組,每組12個,必須要每次都站立起來
星期三訓練內容:
地點:深大校園內及游泳場
1、校園內法特萊克越野跑,要求盡量變速跑,心率控制在150-180之間,時間為70分鐘
2、游泳池分次游泳,每次1500米,共2次3000米,要求每次在45分鐘內完成
第四周期為調整恢復周期,計劃調整時間為2-3天,然后投入比賽。
「活動要求」:
■每次的恢復訓練準點開始,請參加者務必提前5至10分鐘到場;
■訓練前30分鐘補充足量水分,訓練中帶足飲用水;
■訓練項目與訓練強度需聽從教練的安排,并做好熱身活動與放松活動,謹防運動損傷;
■體能恢復訓練面向所有戶外運動愛好者,注意遵守時間即可。
訓練計劃方案 訓練計劃書篇五
胸平板臥推3組10個
杠鈴上斜臥推3組10個
啞鈴平板飛鳥3組10個
大飛鳥夾胸3組10個
肱三頸后臂屈伸3組10個
仰臥臂屈伸3組10個
鋼線小壓3組10個
背頸前下拉3組10個
反握下拉3組10個
杠鈴劃船3組10個
坐姿劃船3組10個
啞鈴彎舉3組10個
器械托臂彎舉3組10個
腿臀部杠鈴蹲舉3組10個
坐姿腿屈伸3組10個
仰臥腿彎舉3組10個
肩部杠鈴推舉3組10個
啞鈴推舉3組10個
啞鈴仰身飛鳥3組10個
器械推舉3組10個
每天腰腹部
仰臥舉腿3組20個
90度卷腹3組20個
早餐:面食2兩+3個雞蛋(2個全的)
午飯:米飯4兩+肉4兩(注意多攝取雞,魚,牛肉等)+蔬菜+水果一個
訓練后加餐:面食3兩+3個雞蛋
運動中注意補水!
此計劃只是比較大眾化的搭配和組合,沒有什么太難的動作,有用的東西大家可以看下。要是覺得沒什么幫助可以遵循自己的訓練計劃,謝謝!
訓練計劃方案 訓練計劃書篇六
根據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新黨組通字28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鄉鎮干部“雙語”學習培訓工作的意見》,為進一步加強我縣鄉鎮機關干部的“雙語”工作能力,努力建設高素質鄉鎮干部隊伍,結合實際,制定“雙語”學習培訓工作計劃如下:
少數民族地區漢族干部學習少數民族語言,少數民族干部學習漢語,是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和進步的重要舉措,也是事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大事。開展鄉干部“雙語”培訓工作,就是要通過“雙語”學習,使少數民族干部能識讀漢語資料,便于各族干部群眾之間相互開展交流、增加溝通,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加快我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促進各項工作的落實。
“雙語”學習培訓以鄉鎮機關站所少數民族干部為重點。培訓時間從年11月份開始,擬定一次培訓時間為兩個月左右,今后每年,通過“雙語”培訓,使鄉鎮機關站所少數民族干部具備基本的“雙語”能力,能閱讀通俗的漢文資料。
(一)運用多種培訓方式,靈活組織培訓。
主要采取脫產培訓并結合自學方式進行。
脫產培訓:主要針對鄉鎮機關站所的干部,參加縣組織部按計劃安排到我縣委黨校的“雙語”培訓班學習。
自學:針對所有鄉鎮干部。我校對參加學習的干部學習“雙語”提出具體要求,規定學習內容和要達到的效果,并把學習效果作為干部考核的內容。
為確保學習培訓效果,建立健全鄉鎮機關站所“雙語”學習考核制度。培訓班結業前,都要進行考試,檢驗學習效果。為切實促進鄉干部學習“雙語”的積極性,“雙語”考核不合格者,并進行補學補考。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縣委黨校把“雙語”學習培訓工作納入干部教育培訓重要內容,與其他工作同要求,同部署,同落實。統一思想,提高對抓好“雙語”培訓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認識,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發展觀,把“雙語”教育培訓工作擺在重要的工作日程。每期培訓班都要派專人負責組織和管理,使培訓學習能夠嚴格紀律、有序進行。
2、精心組織,統籌安排。要按照我校的培訓計劃,抓好每一期的培訓工作。充分考慮站所干部的工作具體情況,力求做到統一規劃,合理設置班次,形成有效的培訓機制。
3、結合實際、注重實效。要結合實際工作,加強對培訓需求的分析,根據地委黨校“雙語”培訓的經驗,科學設置培訓內容,為學員量身制訂《漢語口語教程》《基礎漢語》教材,來完善課程安排,根據參訓人員的接受能力及特點,突出針對性,并且安排我校漢語教師及擬聘我縣有雙語經驗翻譯給“雙語”班上課,積極開展“雙語”實用性教學,同時,把“雙語”培訓同考試相結合,在“雙語”培訓學習上,做到有考勤、有制度、有計劃。學習結束時,嚴格進行閉卷和會話測試,增強培訓的實效性。
訓練計劃方案 訓練計劃書篇七
在中長跑項目中,如800米、1500米、3000米障礙、5000米,其耐力有相當程度是由糖酵解供能所決定的。換句話講,中長跑項目的專項耐力是以糖酵解即通常所講的速度耐力為特征。專項的距離越短,無氧代謝及混合代謝訓練的比重就越大,對運動員耐乳酸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中長跑運動員的有氧代謝、無氧代謝及混合代謝的能力是專項耐力訓練能否取得最佳效果的關鍵。
有氧代謝能力又稱一般耐力,它在中長跑項目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專項耐力和專項成績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發展有氧代謝能力,首先要提高最大吸氧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持續負荷法。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運動員不間斷地連續訓練較長時間,一般不少于30分鐘,可勻速也可變速,訓練水平較高的運動員負荷時間可延長到40~120分鐘。在訓練實踐中發現,每位運動員都有一個與其訓練水平相適應并隨著運動能力的提高而變化的負荷范圍,其中負荷的強度要時時與每個人的競技水平相一致,強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訓練效果。持續負荷的強度,如果以心率來衡量,應控制在140~160次/分以內。心率在這個水平可增加心輸出量,最大吸氧量可達80%左右,并產生心臟容積增大的效應。若以跑速來衡量,應以無氧閾左右區域的跑速進行不間斷的持續跑。在訓練現場直接測定血乳酸是確定運動員無氧閾的最好辦法,并以此很容易找到與無氧閾相對應的跑速(簡稱無氧閾跑速)。在沒有生理、生化測試條件的情況下,可采用下面的簡易方法粗略推算運動員的無氧閾及無氧閾跑速,具體逼作是把運動員最近測驗的10000米成績換算成米/秒,其數值就是這名運動員的無氧閾。此方法雖不像血乳酸測試那樣精確,但也基本上反映出無氧閾值水平。例如,某運動員的10000米成績為36分01秒,無氧閾值=10000米/36分01秒=10000米/2161秒=4.627米/秒,由此得出無氧閾跑速為1分27秒/400米(或3分37秒/1000米)。不同地形的越野跑、場地長時間不間斷跑以及長時間的球類活動、游泳、滑雪、爬山、騎自行車等都是發展有氧代謝能力的常用訓練手段,它們對改善心肺系統的功能,擴大能量儲備、加速乳酸消除及提高專項耐力作用顯著。教練員和運動員應重視有氧代謝能力的訓練,切忌以速度耐力訓練代替一般耐力訓練,即使達到相當高的運動水平,有氧代謝能力的訓練也是不可缺少的。
二、發展無氧代謝和混合代謝能力是中長跑專項耐力的核心
由于中長跑項目是以糖酵解供能為主,因此發展無氧代謝和混合代謝能力,提高機體制造乳酸、耐受乳酸的能力就成了中長跑專項耐力訓練的核心。現代訓練實踐表明:隨著對中長跑項目本質特征認識的進一步加深和成績的不斷提高,當今的訓練理念和方法已有了很大的改變,主要表現在無氧代謝和混合代謝的訓練比重逐步增加,已達到60%~75%,并有繼續加大的趨勢。下面就向大家介紹一些發展糖酵解供能系統的訓練方法。
(一)間歇訓練法
實踐證明,以次極限強度進行間歇訓練對發展運動員的糖酵解供能系統非常有效,它可以提高運動員制造乳酸的能力,使運動員體內乳酸的堆積量超過比賽時的最高值。間歇訓練法創立于20世紀40年代末,隨著訓練科學化進程的發展,間歇訓練法演變種類較多,目前世界優秀運動員普遍采用的間歇訓練法
主要有下列幾種:
1.等距離,等間歇時間訓練法。例如,400米×5次,每次間歇3分鐘。
2.遞增距離,等間歇時間訓練法。例如,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每次間歇3分鐘。
3.等距離,遞減間歇時間訓練法。例如,400米+間歇3分鐘+400米+間歇2分鐘+400米+間歇1分鐘+400米。
4.遞減距離,等間歇時間訓練法。例如,20xx米+1600米+1000米+800米+400米,每次間歇時間5分鐘。
5.等距離,等間歇時間多組訓練法。例如,(400米x4次)×3組,每個400米間歇2分鐘,跑完4個為一組,組間歇時間為10分鐘,共跑3組。
6.不等距離,等間歇時間多組訓練法。例如,(600米+間歇1分鐘+200米)×4組,組間歇時間為5分鐘,共跑4組。
運用間歇訓練法進行訓練時,首先要考慮的是訓練強度與間歇時間。一般來說,應選用85%~95%的次極限強度進行訓練。間歇時間應根據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和恢復能力來確定,通常以心率恢復到20~22次/10秒開始下一次練習為宜。其次要考慮的是間歇快跑的距離,數量與專項特征及個人特點的一致性,換句話講,就是要因人、因項、因課的訓練目的來確定訓練量的多少。
(二)重復訓練法
重復訓練法是指為了提高中長跑運動員耐受乳酸的能力,選用略短于專項的距離進行多次極限強度訓練的方法。如800米運動員,選跑600米;1500米運動員,選跑1200米;5000米運動員,選跑3000~4000米。訓練中要求跑速等于或高于專項目標成績的平均速度。由于訓練強度大,因此每次課的重復次數以2~4次為宜,重復跑之間的恢復時間應確保運動員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一般在10~15分鐘之間。重復訓練法對強化專項能力,提高專項成績有著非常重要和直接的作用。
(三)變速訓練法
在中長跑的訓練中,常采用不同速度長時間的交替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變速跑。變速跑分為越野變速跑和場地變速跑兩種。越野變速跑多在公路和草地上進行,由于路線多變和距離測量不精確,因此加速快跑的次數、距離和速度一般由運動員自己掌握。而場地變速跑,由于距離測量準確,教練員可以對快跑和慢跑的距離、速度提出具體的要求,而且不以運動員恢復到什么程度為標準,因此訓練難度相對較大。場地變速訓練法分為兩種,一種是短段落,短間歇、重復次數多,如(100米快+100米慢或200米快+100米慢或400米快+100米慢)×10~20次;另一種是長段落、短間歇、重復次數少,如(1000米快+200米慢或20xx米快+400米慢)×4~8次。變速訓練法對改善運動員不同代謝方式的轉換能力及培養意志品質是非常有益的。
發展中長跑運動員專項耐力的關鍵在于如何因項、因人,控制好有氧、無氧及混合代謝供能的訓練比例,科學制定跑的速度、距離以及間歇時間。只有根據專項特征,在強化有氧代謝訓練的基礎上,逐步加大無氧供能訓練和混合供能訓練的比重,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運動員的潛力,提高專項成績。
專項素質訓練:
(1)一般耐力訓練
一般耐力是發展中長跑專項耐力的基礎。一般耐力在中長跑項目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的工作能力。在全年訓練中,根據不同的任務應有所側重地不間斷地進行耐力訓練。準備期比重較大,比賽期及比賽前也應有所安排。一般耐力是通過強度小、時間長的越野跑、騎自行車、游泳、滑冰、滑雪、爬山、各種球類練習進行訓練。
發展一般耐力要從增加量開始,循序漸進,波浪式前進,隨著訓練水平的不斷提高,適當增加跑量和強度。中長跑運動員的一般耐力訓練,除訓練課安排外,常常利用早操時間進行45′~1′30”的持續跑或各種形式的越野跑。一般耐力不僅可以提高內臟功能,提高有氧代謝能力,還可以培養運動員的意志品質,改進跑的技術和發展身體素質。
(2)專項耐力訓練
中長跑運動員的專項耐力,實質就是專項能力,或速度耐力。在全年訓練中,根據任務的不同應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發展專項耐力一般采用間歇跑、重復跑、變速跑、接近專項距離、專項距離或超過專項距離的計時跑,以及專項檢查跑、測驗、比賽等。間歇跑時,使心率保持在120~180次/分的范圍內,使心輸出量處在最佳水平上,在間歇時肌肉得到休息,而心臟仍處在很高的活動水平,使整個訓練對心臟功能的增強都有顯著效果。一般在200~600米的距離上采用間歇跑。在全年各階段的訓練中均可采用間歇訓練,準備期采用較多。重復跑的訓練是反復跑幾個段落,休息時間較充分,跑的距離、重復次數、要求的強度應根據專項特點、訓練任務而定,可采用100~300米,400~600米,1000~1600米,20xx~4000米,甚至8000米的距離。在短于專項比賽距離的重復跑時,速度應高于比賽平均速度。與比賽距離相同的重復跑訓練應適當減少,以免身心更大的負擔。重復跑是發展速度和專項耐力的重要手段,還可以培養跑的速度感和節奏。比賽期采用較多。隨著重大比賽的到來,檢查跑、測驗和適當的比賽不可少,以培養競技狀態,提高專項能力和比賽能力。
(3)速度訓練
速度訓練對中長跑運動員不可忽視,速度是提高中長跑成績的重要條件。中長跑運動員根據各個項目的特點,衡量速度的標準也不相同。中跑運動員常以100米成績來衡量速度,長跑則以400米來衡量速度。中長跑運動員發展速度素質,要根據各個項目的需要來發展速度。在耐力水平相同的情況下,速度往往是取勝的關鍵。因此,中長跑運動員在少年時期的基礎訓練過程中,應努力發展速度,使之達到一定的水平。速度發展到一定程度,再提高就需要花費相當大的精力,這時應著重在提高專項耐力上。速度訓練僅能起到保持原有水平的作用。發展速度多采用加速跑、短距離反復跑、行進間跑、下坡跑、順風跑等,以及60~200米之內的變速跑。中跑運動員速度練習比重大些,而且還需要增加力量、彈跳力的練習。中長跑各項在全年訓練中速度占的比重大致如下:5000米約占10%,1500米約占20%,800米約占30%~40%。
(4)身體訓練
隨著中長跑技術的不斷提高,運動員的身體訓練水平必須與成績的提高相適應,中長跑運動員身體訓練的關鍵問題是要將一般身體訓練與專項身體訓練結合好。在進行力量練習時,采用較長的時間的跳躍,投實心球、沙袋、輕杠鈴,也可采用加大困難條件的跑、跳練習。如上坡跑、沙灘跑、草地跑、松軟土地和雪地上跑、跳練習。發展力量練習時還需考慮到上、下肢、腰、腹肌的協調發展。長跑運動員更應突出耐力和力量耐力為主的身體訓練。中長跑運動員還要通過各種球類、體操、武術、游泳、滑冰、跨欄及其他田徑項目進行全面身體訓練。身體循環訓練已被實踐證明是中長跑運動員行之有效的身體訓練方法,它不僅可以發展身體各部肌肉,還可以改善和提高運動員的內臟器官功能。身體循環訓練的內容、次數、組數和時間應根據訓練任務、運動項目的特點、運動員個人的習慣進行組合和安排。
(5)有氧訓練與無氧訓練
中長跑運動員的一個特點是具有良好的耐乳酸能力。提高有氧與無氧訓練水平是中長跑運動員努力的方向。中長跑各個項目有氧訓練與無氧訓練的比重是不同的,跑的距離越長,有氧訓練比例就越大,無氧訓練比例則越小。從某種意義上講,一般耐力、長跑是有氧訓練。現代醫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研究證明,氧債占70%時為無氧代謝;氧債占30%時為有氧代謝。 中長跑雖然以發展乳酸供能為主,但也要相應發展磷酸供能,特別像800米和1500米這樣的項目發展磷酸能就更為重要。磷酸能是提高速度的關鍵,發展磷酸能不僅使其在中跑運動中有相當一部分能量可以供給,而且對于勝負的最后沖刺,它的作用就更為明顯了。中長跑運動員在進行各自專項訓練時,必須考慮到有氧訓練的比重,以保證專項能力的提高。
1.技術訓練
從事中長跑訓練的運動員,要學會在跑的途中盡量節省體力,適宜地發揮身體素質的作用,合理的技術是關鍵。中長跑的技術訓練主要是在大量跑的練習中進行。還可針對運動員的技術情況,利用各種跑的專門性練習改進技術。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都是改進腿部技術、發展腿部力量和靈敏協調性的好方法。此外,如加速跑、支撐高抬腿跑、二人并列同步跑、跨步跑、多級跳、原地擺臂等練習,也是改進技術的有效方法。步幅與步頻,騰空與支撐之比,呼吸與跑的節奏,上、下肢的配合,跑的'距離與步長的關系等,都是中長跑技術訓練不應忽視的。只有處理好這些關系,才能節省體力的消耗,使中長跑技術合理。
2.戰術訓練
中長跑的戰術非常重要,在水平相當的條件下,正確地實施戰術是取勝的關鍵。運動員在比賽中要根據本人的實際和習慣確定戰術方案,對手情況、場地、氣候、風向、環境等條件進行分析研究,要知己知彼,掌握比賽的主動權。合理地分配體力是取得理想成績的主要戰術。勻速跑一般能取得好成績。一般耐力好的運動員常采用領先跑。速度好的多采用跟隨跑,為了擺脫對手還可采用變速跑。戰術訓練也要在困難條件下進行訓練,以培養意志品質。平時訓練還要培養速度感和跑的節奏,以便在比賽中掌握速度、節奏,靈活運用戰術。戰術訓練還需要在測驗、比賽中進行,通過參加測驗比賽逐步提高應變能力、實戰能力和臨場經驗,通過測驗比賽,總結經驗教訓,以提高自己的戰術水平。
3.心理訓練
中長跑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不僅體力消耗大,心理能量消耗也很大,在艱苦訓練中,在實力相當的激烈比賽中,心理訓練水平的高低起著重要的作用。心理訓練就是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培養運動員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使其在困難條件下充分發揮運動能力。要培養中長跑運動員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對訓練和比賽充滿信心和激情;能承受大負荷的訓練;不畏強手,敢于拼搏,有必勝的信念。培養意志品質要從小抓起,從易到難,逐步提高,要利用困難條件,變換困難環境,提高在任何困難條件下都能較好地完成訓練任務的能力,遇見氣候的變化(風、雨、炎、寒),教練不要輕易改變計劃,以培養意志和信心,提高心理素質的穩定性。在訓練中還可以模擬比賽環境和對手進行訓練,以增強比賽時的信心。中長跑運動員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和感情,比賽之前可通過意念、思維、表象重現加深技術和戰術的概念。通過輕松的散步,合理地安排學習、文化生活、休息,調節神經系統和運動器官的疲勞。
4.恢復訓練
恢復訓練是中長跑運動員重要訓練內容之一。訓練負荷離不開恢復,恢復訓練有助于完成新的訓練和比賽。在多年訓練中,參加重大比賽之前,要進行恢復和調整;一般采用球類活動,野外、公園輕松跑和其他體育項目的練習。輕松和小強度的活動較好。中長跑運動員在大負荷的訓練下,在比賽后,繞場或在草地做上輕松的跑步,各種徒手放松體操能夠加速恢復。研究表明中長跑運動員用小強度做一些練習比完全靜止休息恢復得更快。加強醫務監督和自我醫務監督也是恢復的一個方面。分析訓練資料和醫務監督資料,做到心中有數,合理安排訓練負荷。常采用的簡便方法是早、晚、訓練前、訓練間歇、訓練結束后測量脈搏,掌握心率的變化,了解體重、食欲、睡眠、身體狀況、訓練欲望、訓練中自我感覺等,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定期進行心電圖、腦電圖、血、尿蛋白、血乳酸及全面體檢,根據所掌握的情況綜合分析,安排訓練和積極性休息,恢復身心機能的穩定性。
訓練計劃方案 訓練計劃書篇八
為進一步鞏固我校市級田徑傳統項目學校的優勢地位,進一步提高我校田徑隊隊員的訓練成績,本著打好基礎,發揮特長的目標,使我校的田徑運動水平保持縣級龍頭地位,立足于市級中上游水平。二、目標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學習和改進專項技術、學習和提高理論知識以及思想品德教育。使運動成績有大幅度的提高,力爭在市運會上取優異成績。三、訓練的分期:整個訓練分二期(準備時期、競賽時期)準備時期的訓練任務一般是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和專項身體素質,改進技術,培養意志品質,為競賽時期訓練和提高專項成績打好基礎。準備時期身體訓練和技術訓練的安排應根據運動員水平、個人特點和比賽任務等而定。準備時期訓練特點是運動量較大,強度較小,訓練時間較長,身體訓練多,完整技術訓練少。總的強度相對應以中等為主,大強度和小強度為次。競賽時期的訓練任務主要是提高專項素質和專項能力,鞏固與提高專項技術,改進技術,保持良好的狀態,在比賽中爭取優異成績,豐富比賽經驗,培養意志品質。競賽時期一般身體訓練較少,技術訓練增多,運動量相對較小,強度大。應在體力和技術較好情況下,保證大強度訓練課的質量。三、訓練時間訓練時間的安排:準備期利用9周時間;競賽期1周時間
1、周一—周四最后一節課。
2、遇有比賽期,前兩個月周
1、切實抓好訓練計劃的制訂落實工作。
2、重點加強運動員的思想、文化學習和運動訓練的管理。
3、抓好專項負荷強度的增加,保證訓練的科學性。
4、抓好運動訓練后的恢復,避免損傷。
5、做好訓練成績的匯總與分析。
6、組織好成績的測試和與高水平隊員的對抗,切實抓好以賽代練工作。
1、堅持一月進行一次模擬比賽,力求讓學生適應比賽。(包括適應場地、器材、競賽規則等)
2、三月重點進行身體素質的訓練,四月重點進行專項成績的訓練。
3、創造條件,與兄弟學校進行田徑對抗賽。五、具體分工
1、短跳、投擲組:李建龍
2、中長組:王海龍
3、排球:吳新文
訓練計劃方案 訓練計劃書篇九
進一步培養和鞏固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培養集體主義觀念,通過訓練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能,促進身體正常的生長發育。使學生積極參加到學習中,并大膽向同學展示自己的動作。相信我能行,告別我不行。使學生掌握小足球的基本技術,了解足球比賽的規則,并能夠自己組織比賽。在學習中充分展現自我。增強自信心和意志品質,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積極進取,樂觀開朗。通過對學生的訓練,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為足球梯隊建設打好基礎,為省、市隊輸送足球隊員作好準備。
提高校足球隊員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爭取在比賽中獲得好的成績,同時為校足球梯隊建設打好基礎。迎接20xx年9月下旬的丹陽市和鎮江市小學生足球比賽,并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貫徹三從一大的訓練原則,科學的進行系統訓練,積極提高原則,抓好身體素質、球技。
制定嚴格的隊伍管理制度與紀律。培養榮譽感、責任感,樹立為隊、為校爭光的信念。培養球隊有骨干力量,加強團結和自我管理能力。保持并提高隊員的訓練比賽作風。
1.訓練作風方面:1、嚴格的組織紀律性2、嚴格的訓練自覺性
2.比賽作風方面:1、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作風2、培養勇猛頑強的踢球作風
小學男子
隊員名單:
(一)訓練時間
周一~周五:每天上午7:00~8:00
每天下午3:10~4:40
節假日訓練另行通知
(二)訓練原則
1.隊員應準時參加訓練,不得無故缺席。
2.堅持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進行訓練,努力做到訓練學習兩不誤。
3.隊員們在訓練中發揚吃苦耐勞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4.有目的,有計劃的針對隊員身體情況提高他們的技,戰術能力。
5.在訓練中注重個人技術的訓練,以及隊員配合的訓練。
6.在身體,技戰術訓練的同時更要注重隊員心理和智力的訓練。
(三)訓練計劃及內容
可以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一、身體訓練
(一)身體訓練的目的
1、使學生熱愛足球。
2、培養學生反應靈敏。并提高身體素質。
(二)身體訓練的主要內容
1、做徒手操
2、以跑為主的身體訓練。
(l)慢跑:15米x2,指導學生跑的動作。
(2)快跑:10米x2、15米x2,要求跑的動作正確。
(3)曲線跑:培養學生的靈敏。
(4)自由跳:培養學生的后蹬方法。
二、足球技術訓練
(一)技術訓練的目的
1、訓練學生熟悉球性。
2、讓學生準確掌握技術動作要領。
(二)技術訓練的主要內容
1、以帶球為主,在帶球中學習基本技術動作和帶球方法。
2、讓學生初步接受和學習傳球、接球方法。
3、單一的射門訓練和接球后的射門訓練。
(三)守門員的訓練
1、手型訓練。
2、自由訓練。
3、下手球和上手球接法練習。
4、踢手拋球訓練。
三、足球戰術訓練
(一)戰術訓練的目的
l、培養接球和進攻意識。
2、培養阻擊和防守方法。
(二)戰術訓練的主要內容
1、學習二人一組的傳接球和接球后即快速推進,接球后帶球過人。
2、學習基本的護球和盯人戰術。
3、在小型對抗中體會什么叫“二過一”,在訓練中練習“二過一”的戰術。
四、游戲和比賽
(一)目的
1、通過游戲,提高學生參加足球訓練的興趣。
2、通過小型比賽,領會足球比賽方法,培養學生的對抗意識。
(二)比賽方法
1、一對一、二對二的傳接球比賽。
2、三對三、五對五的有門踢球比賽。
3、開展“五人制”訓練比賽。
第二階段
一、身體訓練
(-)身體訓練的目的
1、培養學生的靈敏、速度和跑的能力。
2、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快跑動作。
(二)身體訓練的主要內容
1、學做簡單的專項準備活動。
2、以跑為主的身體靈敏、速度訓練,學習快速跑和正確的動作。
(1)慢跑:20米x2、30米x2,要求學生跑的動作準確。
(2)快跑:60米、200米。
(3)曲線跑:用曲線跑繞過障礙,培養學生側向快速運動,達到靈敏和快速的目的。
(4)變速跑:要求時快時慢跑。
3、跳:學習蛙跳和單足跳。
4、進行游戲比賽。
二、足球技術訓練
(一)技術訓練的目的
1、繼續培養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
2、提高帶球能力和運球的技術。
3、用各種手段學習傳接球技術。
(二)技術訓練的主要內容
1、以帶球為主,學習帶球的變向動作和過人技術。
2、讓學生初步學會二人一組的傳接球方法和學習有障礙的傳接方法,體會“二過一”傳接技術。
3、學習單一射門、接球射門和有阻擋、過障礙的射門技術。
4、學習移動時的傳接球。
(三)守門員的訓練
1、繼續訓練接球手型和倒地接球的護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