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我們應該重視心得體會,將其作為一種寶貴的財富,不斷積累和分享。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最美奮斗者 最美奮斗者心得體會篇一
在我國的各行各業中,都有這樣的“最美職工”,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只有辛勤勞動、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著人生的夢想,展現著勞動者的風范。
默默奉獻
51歲的廖明在北京市地鐵公司堅守了29個年頭,同時安全行車29年,成了“北京地鐵90萬公里安全行車里程第一人”。
20__年,北京地鐵13號線使用新型列車,改變了以往列車的控制操縱模式。已經40歲的廖明,在短時間內,不僅掌握了新型列車的操縱方式和基本知識,還創造出了處理列車故障的方法。他發現司機室的車門由于開關次數多,經常產生開關出現障礙的現象,影響乘客上下車和到站時間,跑車時就隨身攜帶一個裝黃油的盒子,平時在鎖舌上抹點黃油,潤滑車門。這方法簡便易行,很快在北京市地鐵公司得到推廣。
黑龍江省沾河林業局沾河林區瞭望員朱彩芹長年扎根深山老林,是沾河林區第一個夫妻瞭望塔,又稱幸福瞭望塔。1988年,只有22歲的朱彩芹和丈夫一起調到通訊瞭望隊,朱彩芹是塔長。
瞭望塔建在山頂,海拔高、氣溫低,朱彩芹每天要在塔樓外觀察瞭望上百次。瞭望塔臺面積僅有8平方米,夫妻倆買一趟東西來回得三四個小時,吃水要到3公里外的小河里背,有時甚至面臨野獸的威脅。每次進駐,夫妻倆都要儲存幾個月的糧食、干菜和咸菜。工作環境艱苦,朱彩芹身患重病,但她依然奮戰在森林防火的第一線。
堅持創新
中石化江蘇油田分公司井下作業處試油測試大隊高級技師田明,從事井下作業已經28年了。試油技術是尋找、開發油氣的重要依據。在工作中,田明先后完成了技術創新成果90多項,申請專利30多項,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過億元。
浙江金剛汽車有限公司汽車裝調工呂義聰是一名80后,通過7年的鉆研,他掌握了過硬的裝配和維修技能。據統計,他已經擁有50多項改革創新成果,其中“變速器油封裝配工具”“空調制冷系統效果提升裝置”獲國家專利。
“爭第一、創優質”是另一位80后電焊高級技師易冉的工作準則。20__年,23歲的易冉成為南車最年輕的電焊技師,27歲成為中國企業頂尖的國際焊接技師隊伍一員。易冉先后參與了澳大利亞五聯平車、巴西鐵礦石車、澳大利亞fmg敞車等多種國際新產品車輛的試制。
中國中鐵一局五公司精密測量隊技工白芝勇,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建筑施工精密測量專家。現在,無論是電子精密水準儀、光學精密水準儀,還是全球定位gps,他樣樣精通。他開展的“豎井定向測量系統應用技術”研究和運用,提高了橫向貫通精度,該項成果在20__年獲得全國第三屆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優秀獎。
鉆研
干一行,愛一行,還要鉆一行。
中石化江蘇油田分公司井下作業處試油測試大隊高級技師田明,28年前從技校畢業,成為一名井下作業工人。
試油技術是尋找、認識、開發油氣藏的重要依據,但在施工中一些工具不能滿足工藝要求。為此,他研究發明了壓力計過載保護器,使壓力計的過載損壞率由16.6%降為0,測試準確率100%。
20多年來,他先后完成了技術創新成果90多項,申請專利30多項,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過億元。
“80后”呂義聰是浙江金剛汽車有限公司一名汽車裝調工。通過7年踏實鉆研,他已經擁有50多項改善創新成果。其中《變速器油封裝配工具》《空調制冷系統效果提升裝置》獲國家專利。20__年,“呂義聰技能大師工作室”正式掛牌。
“爭第一、創優質”是另一位“80后”電焊高級技師易冉的工作準則。
20__年,23歲的易冉成為中國南車最年輕的電焊技師,27歲成為中國企業頂尖的國際焊接技師隊伍一員。易冉先后參與了澳大利亞五聯平車、巴西鐵礦石車、澳大利亞fmg敞車等多種國際新產品車輛的試制。
中國中鐵一局五公司精密測量隊技工白芝勇,憑著不懈鉆研這股勁,從普通工人成長為建筑施工精密測量專家。
現在,無論是電子精密水準儀、光學精密水準儀、全站儀、還是全球定位gps,他樣樣精通,還能對這些精密的儀器進行常規檢校。他在武廣客專瀏陽河隧道開展了“豎井定向測量系統應用技術”的研究和運用,提高了橫向貫通精度。該成果20__年獲全國第三屆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優秀獎。
最美奮斗者 最美奮斗者心得體會篇二
吳蓉瑾擔任了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領導后,要面對的學生從幾十名變成了上千名。為了做到大規模因材施教,_年起,吳蓉瑾組織教師和技術團隊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學校通過記錄學生答題時間、正確率等信息為每一個孩子建立數據庫,老師們通過解讀研究這些數據,提煉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找準每名學生的問題癥結。
在盧灣一中心小學,學生們上課的狀態能通過動作捕捉加上數據分析反饋給老師。上課鈴響后,學生們登錄教學平臺,老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虛擬頭像變色程度來判斷學生的準備情況;學生在平臺上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級別,老師會提供個別化指導;學生用“電子筆”在特定的本子上書寫,老師能清晰看到孩子的書寫習慣、思考路徑。不少學生從這一創新的“云課堂”中獲益匪淺。
一名四年級男學生平時聰明活潑,課堂表現也很積極,可考試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吳蓉瑾和其他老師分析了他的筆記,發現他做題目會出現“大段大段的停頓”,這是思想開小差所致。吳蓉瑾便鼓勵這名學生通過練習射擊提高注意力。經過一學期射擊訓練,這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有了極大改善,期末考試成績明顯進步。
“這就好比我們把每一個孩子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把所有有關數據擱進去,為實現大規模因材施教提供支撐。”吳蓉瑾還帶領“云團隊”開發了多個“云系列”產品,“云手表”“云廚房”“云劇場”“云隨行”等均申報了專利。
最美奮斗者 最美奮斗者心得體會篇三
3月7日20時19分,“閃亮的名字——最美巾幗奮斗者發布儀式”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cctv-10)首播。儀式上,中共中央宣傳部、全國婦聯向社會公開發布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先進事跡,10位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獲“最美巾幗奮斗者”稱號。其中,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兒科主任路生梅榜上有名,成為陜西唯一獲此殊榮者。
生長在北京的路生梅,帶著“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于1968年來到佳縣人民醫院工作,并堅守貧困地區從事醫療衛生工作53年,用赤誠的醫者仁心守護著革命老區人民的生命健康,超額兌現了自己“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的承諾。
據了解,路生梅于2021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今年又獲評“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此外,她還獲得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誠信之星、中國好人等榮譽。
本次發布儀式以錄播形式播出,首播期間在學習強國、央視等新媒體平臺進行了同步直播,還將于3月8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cctv-1)重播。
最美奮斗者 最美奮斗者心得體會篇四
今年“三八”婦女節前夕,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女教師們都收到一張半天的休假單。憑著這張休假單,女老師們可以在安排好課務的情況下休假半天。不僅如此,學校男工沙龍的男老師們還為女同胞準備了一份特別的驚喜。昨天深夜,他們悄悄地錄了一首《這世界那么多人》,將在“三八”婦女節的清晨通過視頻號推送給女同事們。
“我們學校的女性員工超過90%,今天早晨的升旗儀式上,男老師們已經向女老師表達過祝福了,臺下的孩子們看了都很激動。多年來,在這所‘愛的學校’,吳蓉瑾校長教會了我們很多。在她的親身示范下,所有師生們都能在充滿愛的氛圍里,彼此相依、互助,共同成長。”盧灣一中心小學工會主席徐旭說,在他看來,剛剛獲頒2021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的吳蓉瑾校長,名至實歸。
日前,全國婦聯最新公布了2021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紅旗手(集體)。其中,時代楷模、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入選2022年“最美巾幗奮斗者”。
“為什么紅領巾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十幾年前一位少先隊員不經意間的提問,曾讓工作不久的吳蓉瑾陷入沉思。
扎根基礎教育27年,吳蓉瑾依托學校緊鄰中共一大會址的地理特點,組建起全國首支小學生紅色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17年來培養了千余名小講解員,用童音講黨的歷史,使愛黨愛國的校園文化蔚然成風。她用好身邊最鮮活的課堂,為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打好了紅色底色,種下信仰的種子。
“我與吳校長共事多年,記得她剛進學校工作時,我倆在一個辦公室。當時,作為中隊輔導員的她,除了上課以外,很喜歡帶著孩子到處跑,孩子們的小隊活動,她也特別喜歡參加。”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紅喇叭”社團負責人陳麗麗老師記憶猶新,有一次,她們帶著孩子去一大會址參觀,孩子們很開心,但吳蓉瑾卻鄒起了眉。原來,她發現孩子們聽講解聽得不太認真,因為講解的內容聽不太懂。
“其實當時這樣的情形還挺常見,相比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各類場館,孩子們更喜歡去公園、去郊游。”陳麗麗說,讓她沒想到的是,此后吳蓉瑾特地尋求了學校大隊部的幫助,對各個年級的學生開展了一次小調查,對館內的陳列、參觀路線特別是講解人員、講解內容等都進行了調研,最終提出了希望建立一支由少先隊員組成的小講解員隊伍。
于是,17年前的盧灣一中心小學就有了一支為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提供志愿服務的全國第一個小學生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吳蓉瑾帶著孩子們,和紀念館的叔叔阿姨們一起討論、磨稿,用兒童化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將解說詞變成了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
最美奮斗者 最美奮斗者心得體會篇五
篇5科技戰線上,巾幗力量舉足輕重。她們潛心研究、刻苦攻關,以專業和實力詮釋不平凡的“她”力量。
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盧宇彤踐行科技強國目標,親歷了中國超算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是五代銀河、兩代天河超算系統研制骨干。她長期致力于國產超算技術攻關,堅持自主創新,突破高速通信系統、并行程序應用環境、大規模資源管理等超算核心技術,擔任副總設計師的天河二號奪得世界超算500強六連冠。同時,她也是國際超算isc fellow和isc19大會主席,是擔任此職務的首位中國學者、世界首位女性學者。
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__2008年放棄美國教職回國,專注于腦的高級功能及相關疾病的研究,在系統神經科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領先的創新性研究成果,揭示了抑郁癥發生及抗抑郁藥物快速作用的分子、細胞及環路機制,為研發更好、更安全的新一代抗抑郁藥物提供了科學依據。2021年,__獲得第二十四屆“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為中國智慧走向世界舞臺作出積極貢獻。
海軍航空大學某實驗室教授關欣投身國防事業23年,長期從事信息對抗、信息融合和指揮控制信息系統領域的一線教學科研工作,為國防教育、艦載航空兵戰斗力生成和海軍信息對抗裝備轉型作出突出貢獻。關欣先后主持完成重大科研項目10余項,創新實現了理論模型的工程化應用,解決了10余項關鍵技術難題,為我軍在海上戰場裝上了先機制敵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未來我們將繼續瞄準國家科技前沿和海軍轉型重大戰略需求,進一步注重實戰能力引領帶動。”關欣說。
最美奮斗者 最美奮斗者心得體會篇六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伴著快板節奏,脆生生的童音正將_年前一大會議召開的歷史故事講得既通俗易懂,又活潑生動。
16年前,第一批小小講解員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開講時,有一位老師一直用贊許、堅定的眼神默默鼓勵他們。她,就是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
“教有真情,育無止境”,一走進盧灣一中心小學一樓大廳,人們就能看到的這句教育理念,用來概括吳蓉瑾的27年教育生涯,很是恰切。
盧灣一中心小學毗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多年前,兼任少先隊輔導員的語文老師吳蓉瑾在參觀一大會址時發現孩子們聽講解不太認真,便在學校支持下展開調查研究。“建一支由少先隊員組成、專門為小學生觀眾服務的講解員隊伍,讓孩子們自己寫講解稿,用孩子們自己的語言,給同齡人講黨的歷史!”吳蓉瑾說,想出這個新點子以后,她帶領學生一同學一同討論撰寫講解稿、一同磨煉演講技巧。“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由此成立。
這支“紅喇叭”,至今已培養了千余名小講解員,志愿講解場次超千場,已拓展出了滬語講解、英語講解、快板演出、連環畫展示等多種形式。每一個雙休日和節假日,只要沒有出差和工作,吳蓉瑾都會站在一旁,用贊許的目光和溫暖的笑容,默默守護著小講解員們。
如今,在盧灣一中心小學,“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講解”已成為一門特色課程。“這么多年來,講解詞始終銘記在我的腦海中。吳老師的教導在我心中種下了一粒紅色種子,讓我牢記紅色歷史、永遠愛黨愛國。”一位已是大學生的小講解員這樣說。
最美奮斗者 最美奮斗者心得體會篇七
大家好!
我也演講的題目是:《追逐青春,放飛夢想》。
青春,充滿激情的年代;夢想,包容無數的未知。擁有青春我們可以無所為畏懼,懷抱夢想我們可以飛向天堂。也許你看到的青春在歲月的蹉跎中漸漸暗淡,追逐的夢想在現實的利劍前慢慢的破滅。但其實是你堅守的夢想動搖了,飛揚的青春氣餒了。不要害怕前進的道路崎嶇,青春的時光經不起時間的雕刻。我們要擁有懷抱夢想的信念,放飛青春的豪邁。
在發展的社會中,在時過境遷的現實里,青春是我們拼搏的資歷;在忙碌無常的生活中,在鋼筋水泥的建筑屋里,夢想是我們奮斗的動力!
青春的心蠢蠢欲動,讓夢想帶我們去旅行。
縱使山高入云霄,縱使水深不見底,縱使鴻溝無邊際,青春的心有夢想的乘載,年輕的我們揚起夢想的翅膀,跨越困難,飛越極限。
也許,青春的我們會迷茫,但夢想一如既往!
也許,夢想最后不會成真,但青春的心無怨無悔。
讓我們一起追逐青春,放飛夢想吧!
謝謝大家。
最美奮斗者 最美奮斗者心得體會篇八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患病者臉部、肢體畸形,加之社會對麻風病的恐懼和歧視,患者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1970年,李桓英在中國流調現場第一次見到了麻風病患者,她就暗下決心,立志要攻克令人聞風喪膽的麻風病。
李桓英1921年8月出生于北京。她先后畢業于同濟大學醫學院和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而后成為世衛組織首批官員。1957年,7年期滿時,世衛組織主動提出續約5年的邀請。可此時,事業的發展和優渥的生活擋不住李桓英一顆愛國之心,錢學森等一批科學家毅然回國報效祖國的消息更激勵了她。她謝絕世衛組織挽留,瞞著已經移民美國的家人,只身一人繞道歐洲,幾經周折,于1958年從莫斯科回到祖國。
選擇麻風病防治,李桓英以科學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這種執著成為她鮮明的職業精神。1978年改革開放后,李桓英被調到北京友誼醫院,在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此將全部精力貢獻給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
在那個“談麻色變”的時期,迷信和恐懼是麻風病的大敵,就連許多從醫的人也對麻風病人繞道而行。而李桓英卻始終都是面對面接觸,從不畏懼。每來到一個患病的村寨,都會引來村民們的一片驚奇:村里來了個女醫生,不怕麻風。她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就喝,飯捧起就吃。病人試探著同他握手,她就拉著他們的手長時間不放。
雖然氨苯砜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問世,但麻風病的防治在世界上還沒有更成熟更有效的方案。為了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法,李桓英敢于創新,她將國外先進的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率先開展了服藥24個月的“短程聯合化療”和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使我國的麻風病人從原來的11萬人下降到不足萬人,而且年復發率僅為0.03%,遠低于國際組織年復發率小于1%的標準。
傳染病無國界,但醫生有國籍。李桓英教授作為中國的醫學科學家,心懷大我,把人民的健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同時更是將中國防治麻風的方案貢獻給世界,為創造一個沒有麻風的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1994年“短程聯合化療”治療方案被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推廣,為數以萬計的麻風病患者解除了疾苦。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極大促進了麻風病的早發現、早治療。
幾十年來,李桓英不斷優化治療方案,縮短了療程,消除歧視。她解決了該領域的重大策略和技術上的關鍵問題,為我國政府制定控制和消滅麻風病的整體規劃,為全球實現消滅麻風病目標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據,做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