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偨Y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總結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聲樂教案總結篇一
第五課:發聲技巧-呼吸訓練
11幼教2 2011.9.27 鋼琴
講授、示范、練習
通過呼吸訓練,加強學生的氣息控制能力,讓學生體會橫隔膜控制呼吸的作用,體會氣息的支撐點,使學生能更好地運用到歌唱中去。
歌曲演唱《花非花》
一、教學過程
(一)呼吸訓練(1)慢吸慢呼
4/4 x o----吸 停 呼
訓練目的:加強橫隔膜的支持、保持和控制的能力。通過連續不斷地運用正確的呼吸發聲方法進行練習,使呼吸肌肉自然地成長健壯,逐步增長歌唱的呼吸力度和呼吸深長,訓練橫隔膜的有力伸縮、自如地控制氣息的機能,以增強對聲音的控制能力。
(二)發聲練習:
(1)打開喉嚨穩定喉位訓練
u u a a a
(b)2/4 5 5 ·| 3 3 · | 1 1 · ||
u o u o u o
訓練方法和要求:
1、同無聲的呼吸訓練結合起來,用氣息支持發聲。
2、同打開喉嚨(打哈欠的狀態)的練習相結合。
3、喉頭穩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準確、聲音均衡連慣。
4、練習1和2,由u 過度到 o母音時,喉、咽腔打開的狀態不變,只是嘴由小圓形張開得稍大一些。
(2)連音練習
(1)注意呼吸、發聲的協調配合,起音及聲音都要做到氣息均勻的支持。一口氣唱完。
(2)母音準確清楚,母音或音節的轉換過度要保持均衡,圓滑而無痕跡的連接。
二、課堂小結: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領會無聲呼吸訓練橫隔膜的有力伸縮、自如地控制氣息的機能,以增強對聲音的控制能力。打開喉嚨穩定喉位訓練使喉頭穩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準確、聲音均衡連慣。
三、課后作業:每天15分鐘運用正確準確的呼吸方法進行發聲練習。
大學聲樂教案總結篇二
一、教學目的:
使學生明確歌唱的發聲原理應包括氣息的運動軌跡及共鳴腔體的正確打開和運用。
二、教學方法:
講解、示范、啟發式教學。
三、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體會正確呼吸方法
2.指導學生正確的發聲狀態
四、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確如何找到歌唱呼吸的對抗力與咬字的重心所形成的歌唱平衡的協調,并形成循序漸進的良好歌唱習慣。
五、教學教具:
鋼琴、譜架、六、教學過程:
(一)簡單扼要地介紹歌唱的發聲原理:
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體會自然嘆氣時小腹的收縮力及腰部四周的擴張力。
運用共鳴腔體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體會打哈欠時的自然狀態找到共鳴腔打開的感覺,想象自己是個大胖子,身體像氣球一樣。
(二)實際操作訓練 1.歌唱發聲中的發聲訓練;
(1)1234︱5432︱1 —‖(慢速哼鳴)
en......(2)1234︱5432︱1234︱5432︱1 —‖(快速哼鳴)
en......(3)1 3 5 1— 5 3 1 ‖
a......訓練要求:
(1)練習速度:由慢至快。
(2)利用哼鳴感受氣息,尋找頭腔位置
(3)張口練習,放松肩膀,氣息下沉。
(1)老師示范,提出要求,講解練習的要點;
(2)學生逐條做發聲練習,教師隨時指導; 2.演唱布置歌曲
(1)跟伴奏演唱,逐句摳解
(2)完整演唱
(三)小結:指出課程要點,課下多注意,回去聽上課錄音。
(四)布置作業
大學聲樂教案總結篇三
一、教學目的:
使學生明確歌唱的發聲原理應包括氣息的運動軌跡及共鳴腔體的正確打開和運用。
二、教學方法:
講解、示范、啟發式教學。
三、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體會正確呼吸方法
2.指導學生正確的發聲狀態
四、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確如何找到歌唱呼吸的對抗力與咬字的重心所形成的歌唱平衡的協調,并形成循序漸進的良好歌唱習慣。
五、教學教具:
鋼琴、譜架、六、教學過程:
(一)簡單扼要地介紹歌唱的發聲原理:
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體會自然嘆氣時小腹的收縮力及腰部四周的擴張力。
運用共鳴腔體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體會打哈欠時的自然狀態找到共鳴腔打開的感覺,想象自己是個大胖子,身體像氣球一樣。
(二)實際操作訓練 1.歌唱發聲中的發聲訓練;
(1)1234︱5432︱1—‖(慢速哼鳴)
en......(2)1234︱5432︱1234︱5432︱1—‖(快速哼鳴)
en......(3)1 3 5 1—5 3 1 ‖
a......訓練要求:
(1)練習速度:由慢至快。
(2)利用哼鳴感受氣息,尋找頭腔位置
(3)張口練習,放松肩膀,氣息下沉。
(1)老師示范,提出要求,講解練習的要點;
(2)學生逐條做發聲練習,教師隨時指導; 2.演唱布置歌曲
(1)跟伴奏演唱,逐句摳解
(2)完整演唱
(三)小結:指出課程要點,課下多注意,回去聽上課錄音。
(四)布置作業
大學聲樂教案總結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發聲訓練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氣息、聲音位置、狀態等要求,使他們逐步掌握發聲技能,為歌曲的演唱作好準備。
2.在學生互動練習中,結合自己的練習進行相互點評、討論、體會,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以啟發的基礎上加以指導,使學生準確地領悟發聲要求。
3通過dvd的觀看和教師的范唱,使學生對歌曲的演唱有了真切感悟,激發學生對歌曲演唱的興趣,為進一步提高歌曲演唱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學 情 分 析:
1.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具有2——3年學齡的初中和高中學生。
2.通過訓練學生在發聲方法上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大部分學生在聲樂演唱上達到了一定程度。
3.學生雖然達到了一定的演唱程度,但在發聲的位置、氣息等要求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演唱中對咽喉腔的打開,共鳴位置的尋找不甚清楚,雖然演唱中知道存在問題,但能完整統一地演唱作品缺少把握,所以通過學生互動練習,相互討論,教師示范對訓練中氣息、位置、共鳴等常見問題進行尋找解決方法。
教 材 分 析:
1.由于校外教育的特點,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沒有少兒聲樂統一教材,所以在教學中根據每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編寫。
2.選自自編的發聲訓練曲和少兒聲樂考級曲目,以及一些優秀的藝術歌曲。
教學內容:
1、發聲基礎及技能技巧訓練。
2、學習歌曲《眷戀》,分析處理、演唱指導。
教學 重 點:
尋找體會發聲訓練和歌曲演唱中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教學 難 點:
1.發聲訓練中的氣息位置、咽喉腔的打開比較抽象,看不見摸不著,學生不容易體會。
2.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由于找不到感覺會產生為難情緒,教學中的啟發誘導,增強學生的自信和興趣尤為重要。
3.歌曲演唱中氣息的運用和咬字吐字的統一。
教學 用 具;
1.教師準備
dvd音響資料、發聲練習曲、歌曲作品、鋼琴。
2.學員準備
聲樂作品選
教學 環 境:
1.硬環境:一般教室(保證播放dvd音響,一架鋼琴,容納30人)
2.軟環境:通過提問、討論、同伴互助、平等交流和教師引領等,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促進聽、講雙方積極思維、共同探索學習的氛圍。
3.座位形式:一字弧型排開,能左右相互聆聽。
課的 類 型:
綜合課(本設計形式上是復習課,但視角上集中于問題與對策,具有新意,不等同于復習。)
課時:60分鐘。
教學 設 計 思 路:
(選課背景)本課教學對象具有幾年學齡的學生,幾年來的訓練,很多學生在發聲訓練和歌曲演唱中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常見問題,還有些學生由于對演唱技能難以把握而產生為難情緒,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增強進一步學習信心和興趣,幫助他們提高掌握學習的能力。
(總體設計)本課教學采取“互動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間相互點評、討論、對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為進一步深入地學習聲樂演唱機能打好扎實的基礎。
(設計落實)本課圍繞教學目標的落實以學生自主練習——對照練習——互動練習——互動交流,對發聲訓練和演唱中的一些常見的關鍵問題有比較切實的體會,同時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
執教時間:
2008年6月28日
教學對象:初中、高中學生
教學過程:
一、發聲基礎及技能技巧訓練(15分鐘)
1、師生互動、自由練習發聲前的準備訓練。
2、集體體會氣息和聲音要求:打開咽喉腔,松開牙關,用鼻咽腔呼吸,肩、胸自然放松。
練聲:
a、5 5 5 3 1
ia ia ia ia ia
b、1 3 5 6 5 3 1
ia i
i a
要求:(1)氣吸得深,發聲時有襯托感,橫膈膜有擴張感,咽喉打開及時,調節好聲音位置,使聲音松弛通暢地送出。
(2)運用連與斷兩種方法訓練,使學生體會好氣息和位置,同時氣息在橫膈膜處有支撐感及丹田的收縮感。
總體要求:聲音達到“通——透”。
3、指名訓練指導:
要求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地訓練指導。
4、根據以上訓練體會歌曲“長城謠”和“絨花”,來檢驗發聲要求的掌握,同時引入歌曲復習。
二、聲樂作品《長城謠》復習、指導演唱。(20分鐘)
(一)復習歌曲《長城謠》。
1、集體演唱第一段:要求學生體現發聲要求的同時,重點把握歌曲演唱的情感要求。
a、了解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課件)
b、師生討論歌曲演唱情緒:以“優美”——“悲憤”——“凄涼”情感線條來演譯歌曲的思想內容。(課件)
2、再次集體演唱歌曲,真切地表達出歌曲的思想內容。
3、指名學生進行演唱指導。
4、師:小結,引入歌曲《眷戀》的學習。
三、聲樂作品《眷戀》學習、訓練、指導、演唱。(25分鐘)
2、通過視聽或范唱讓學生體會歌曲的意境。
3、讓學生通過視譜自主地進行學習,教師提醒譜例中的難點和特點。
4、分樂段處理和學習歌曲:
(1)第一樂段:“描繡你的模樣-----你的容顏”。(課件)
a、討論次樂段演唱時的情感要求。(讓學生結合當前抗震救災的形勢,以怎么樣的思想感情來真正地表達出“眷戀”的深刻含義。
b、討論樂句的特點:以“前緊——后松”來強調每一樂句中的邏輯重音:“模樣”、“絲線”、“鮮艷”、“容顏”。(課件)
c、集體演唱第一樂段,體會a、b討論中的要求。
d、指名學生演唱。
這是一種敘述性的表達,演唱時以親切和富有深情的思想情感來表達歌曲的內涵。
(2)第二樂段:“啊為什么——鋪滿眷戀”。(課件)
a、結合第一樂段的要求讓學生討論第二樂段演唱時的情感要求;以歌詞中的兩個問號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從而演唱時讓學生正切地表達出歌曲的深刻思想內容。
b、樂句的特點:與第一樂段基本相同,每一樂句中的邏輯重音:“顫抖”、“飛旋”、“淚水”、“ 眷戀”。在演唱時加以把握。
c、在情緒上與前樂段形成對比,盡情而激動地舒發出眷戀的深厚情感。表達出對祖國媽媽的熱愛之情。
d、集體演唱第二樂段,演唱時在情緒上與前樂段形成對比,盡情而激動地舒發出眷戀的深厚情感。表達出對祖國媽媽的熱愛之情。
e、指名學生演唱。
5、按歌曲要求集體體會歌曲,把握歌曲的思想內涵。
6、指名、指導學生演唱歌曲;重點:聲音要求和歌曲表現力。
三、小結
發聲:注意咽喉腔及時打開,同時保持氣息的支撐,使聲音通暢。
演唱:運用發聲訓練的方法,結合歌曲演唱的要求,注重歌曲的情感表現。
(學生表現及練習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