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精選愛國人物事跡簡短一
1910年,瞿秋白進常州中學讀書這所中學的校長和一些老師,經常對學生講述清朝政府_的事實,進行愛國思想教育。少年瞿秋白在校長、老師的教育下,非常關心國事,常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來勉勵自己。
他取了一個名字叫“雄魄”,表達他救國的抱負。他曾指著腦后那條長辮子對同學說:“這尾巴似的東西,我們非把它剪掉不可!”第二年爆發(fā)辛亥革命,他馬上把自己的辮子剪掉。
1912年,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成果,當上臨時大總統(tǒng),殘酷_革命力量,中國人民依舊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年10月10日,常州城內家家要掛紅燈籠慶祝“雙十國慶節(jié)”,瞿秋白卻把用黑墨寫有“國喪”兩個字的白燈籠掛在門口。他說:“這個‘民國’就要名存實亡了,哪有什么國慶,明明是國喪!”一直掛到第二天天亮。
精選愛國人物事跡簡短二
中華上下五千年,愛國人士知多少。但在我眼中,最出類拔萃的要屬清朝偉大的政治家林則徐了。
四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虎門銷煙》,這就是描述這位主張嚴禁xx,抵抗
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敬仰的林則徐大人。
1839年6月3日是個難忘的日子。林則徐來到虎門海灘,主張銷毀xx。在這20多天里,林則徐得人銷毀xx2萬箱,約237萬斤。啊!這2萬箱與237萬斤,兩個難以置信的巨大數(shù)目,所有的中國人都明白了“天下第一劇毒——xx”的危害;讓腐朽的中國重新振作起來;更重重地打擊了英國人極其囂張的氣焰。
林則徐在虎門銷煙之前,還嚴正聲明:“若xx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這徹徹底底地看出林則徐銷毀xx的決心已堅定萬分。在收繳xx的那幾個日日夜夜里,林則徐日夜操勞,一絲不茍,共繳獲xx119萬公斤,這也表明了林則徐有著一顆堅忍不拔的中華民族決不屈服侵略的愛國之心。
林則徐虎門銷煙這一偉大的愛國壯舉,是中華民族抵御外辱的重要開端。有人稱贊林則徐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確,他是中國今后怎樣抵抗侵略,解放祖國的重要榜樣。
他曾說過: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想:正是這句話鼓舞者林則徐不怕任何危險,為祖國的利益,虎門銷煙,讓中國從逆境中挺身而出,跟敵人戰(zhàn)斗到底。
林則徐,一代愛國偉人,愛國壯舉虎門銷煙,永遠激勵這我們要熱愛祖國,為祖國的建設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精選愛國人物事跡簡短三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題記
這是《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說過的話。讀完這本書,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古今中外,有多少愛國志士正因為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使得自己人生的價值習晳生輝。
《老人與海》的故事非常簡單,寫古巴老漁夫圣地亞哥在連續(xù)八十天沒有不到魚的情況下,終于肚子釣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太大了,把他的小帆船在海托了三天,才被他筋疲力盡地殺死綁在小船的一邊,但是在歸途中已在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后在回港是只剩下魚頭、魚尾和魚脊骨。
雖然在途中遭受打破了種種困難,但這位老人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為自己的目標盡全力去奮斗、去拼搏。這種奮斗拼搏的精神在我人民身上也得以體現(xiàn)。正是這種奮斗拼搏的精神才使得中華民族得到發(fā)揚光大。
岳飛的“怒發(fā)沖關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周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劉胡蘭的“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我國有這么多的愛國英雄為了祖國的利益不向黑暗勢力屈服,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決不低頭、決不妥協(xié)!正是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才有了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才使得中華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東方。
國難當頭需要奮斗拼搏的精神,在科技與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同樣也需要這種奮斗拼搏的精神。我們要繼承并發(fā)揚這種奮斗拼搏的精神,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更加繁榮昌盛!
精選愛國人物事跡簡短四
大家好!首先感謝老師和同學們給予我信任,讓我能夠有幸主持這次主題班會。本次班會的主題是祖國,我愛你。
在我小小的房間里,掛著一張大大的中國地圖,那一望無際的田野;秀麗多姿的山峰;星羅棋布的湖泊;縱橫交錯的鐵路。無不給我以美的陶醉和愛的力量。
小時候,那大公雞一樣昂首振翼的版圖就像磁石一樣深深的吸引著我.我一看到它,就好像邁進了氣勢磅礴的青藏高原,山清水秀的四川盆地,遼闊坦蕩的華北平原,寬谷低丘的東南丘陵;登上那雄偉壯觀的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觀看那滾滾東流的長江,黃河。
隨著年齡的增長,吸引著我的不再僅僅是那地圖上的山山水水,而更多的是為了這塊版圖流血流淚的人民我可愛的父老兄妹。__年洪水犯難我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20__年sars肆虐我們眾志成城。一腔愛國情懷被激發(fā),時刻噴發(fā)出對祖國愛戀的滾滾熱浪。
縱觀五千年,中華大地時刻彈奏起愛國者的最強者。南宋名將岳飛,少年立志精忠報國,曾激勵過多少有為青年的奮發(fā)向上;民族英雄鄧世昌為了祖國率艦隊向敵艦撞去看今朝女排刻苦訓練頑強冠軍;邊防軍為了保衛(wèi)祖國,不怕流血犧牲,趕走了肆意侵入我邊境的侵略者。
愛國的心懷抒寫在青史上,愛國的胸襟更展現(xiàn)在今朝里。大家該不會忘記體壇尖兵劉翔吧!這位不屈不撓的大男孩為了中國的體育事業(yè)心甘情愿地奉獻自己美好的年華。在第28屆奧運會上劉翔說為了把五星經旗升上雅典田競賽場的最高處,我拼了!就這樣,他奪得了中國田徑短跑項目上第一枚獎牌,實現(xiàn)了中國乃至亞洲田徑短跑獎牌零的突破,為了祖國的榮譽他奮斗了20年。
同學們,誰不為祖國秀麗的風姿而自豪。誰不為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感到驕傲。我們生活在這片黃土地是偉大祖國文明的發(fā)祥地.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造紙術是從我們祖國傳播到世界的四面八方。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把漢代的文化盛唐的富饒輸出到了西方,使中國古代成為世界人民仰幕的圣地.孔子,屈原,李白,陸游,曹雪芹等無數(shù)文人墨客,用他們的筆載了祖國興衰的歷史,岳飛,文天祥,洪秀全,鄭成功等英雄,又為祖國的歷史增添了光輝而悲壯的一頁。
同學們,熱愛祖國不是漂亮的詞語裝飾不是干巴的口號助威,而是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去做。在學習的時專心刻苦不放過一個錯別字,要弄懂每一道數(shù)學題,在生活上從點點滴滴做起。當我們能夠承擔起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重任,把祖國裝扮得更加美麗的時候,才可以自豪的說祖國啊!我愛你。
我不會用豪言壯語以顯示我愛國的本色,我也不會對異國的名山大川莫名其妙地贊美一番,由此引出我們愛國的結論。我不會精心準備一篇根本不是我們心里話,卻布滿華麗詞藻以及抑揚頓挫聲調的演講詞來博取不該得到的贊賞。
我只會說我愛你,中國!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完全身心真心真意講出這已被講濫的五個字。
精選愛國人物事跡簡短五
當魏忠賢的閹黨把明朝朝政鬧得烏煙瘴氣的時候,后金大汗努爾哈赤正不斷在遼東進攻明軍。薩爾滸大戰(zhàn)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將熊廷弼出關指揮遼東軍事。熊廷弼是個很有才能的將領,可是擔任廣寧(今遼寧北鎮(zhèn))巡撫的王化弼卻認為熊廷弼出關,影響了他的地位,千方百計阻撓熊廷貞的指揮。公元1622年,努爾哈赤向廣寧進攻,王化貞帶頭逃進關內。熊廷弼無法抵御,只好保護一些百姓退到山海關內。
廣寧失守,明王朝不分青紅皂白,把熊廷弼和王化貞一起打進大牢。魏忠賢趁機向熊廷弼敲榨勒索,要熊廷弼拿出四萬兩銀子,才免他死罪。熊廷弼是個正派人,哪來這些錢,當然拒絕。閹黨就誣陷熊廷弼貪x軍餉,把他處死。
明王朝殺了熊廷弼,派誰去抵抗后金軍呢?掌管軍事的兵部衙門正在著急。恰恰在這個時候,主事(官名)袁崇煥忽然失蹤。衙門里的人找到他家里,家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去向。過了幾天,袁崇煥才回來,原來他看到國事危急,單獨一個人騎著馬到山海關外視察去了。
袁崇煥詳細研究了關內外的形勢,回來向兵部尚書孫承宗報告,并且說:“只要給我人馬軍餉,我能負責守住遼東。”
一些朝廷大臣正被后金的攻勢嚇破了膽,聽袁崇煥自告奮勇,也都贊成讓袁崇煥去試一試。明熹宗批準給他二十萬餉銀,要他負責督率關外的明軍。
關外經過幾年戰(zhàn)爭,一片荒涼,遍地都是死亡兵士的尸骨,加上冰天雪地,野獸橫行,環(huán)境十分艱苦。袁崇煥出關后,帶著幾個隨從兵士,連夜在荒野上騎馬奔馳,天沒亮就到了寧遠(今遼寧興城)的前屯。他在那里收容難民,修筑工事。那里的將士對袁崇煥的勇氣和毅力,沒有一個不欽佩的。
袁崇煥在關外,經過一番實地考察,決心派兵進駐寧遠,在那里修筑防守工事,他把他的主張報告朝廷后,立刻得到孫承宗的支持。
袁崇煥在寧遠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寬的城墻,裝備了各種火器、火炮。孫承宗還派了幾支人馬分駐在寧遠附近的.錦州、松山等地方,聲援寧遠。
袁崇煥號令嚴明,受到軍民的愛戴。關外各地的商人聽說寧遠防守鞏固,從四面八方擁到寧遠來。遼東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轉過來。
正當孫承宗、袁崇煥守衛(wèi)遼東有了進展的時候,卻遭到魏忠賢的猜忌。魏忠賢唆使閹黨說了孫承宗不少壞話,孫承宗被迫離職。
魏忠賢排擠了孫承宗,派了他們的同黨高第指揮遼東軍事。高第是個庸碌無能的家伙,他一到山海關,就召集將領開會,說后金軍太厲害,關外沒法防守,要各路明軍全部撤進山海關內。
袁崇煥堅決反對撤兵,他說:“我們好容易在關外站穩(wěn)腳跟,哪能輕易放棄!”
高第硬要袁崇煥放棄寧遠。袁崇煥氣憤地說:“我的職守是防守寧遠,要死也死在那里,決不后撤。”
高第說不服袁崇煥,只好答應袁崇煥帶領一部分明軍留在寧遠,卻下命令要關外其他地區(qū)的明軍,限期撤退到關內。這道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守軍毫無準備,匆匆忙忙地退兵,把儲存在關外的十幾萬擔軍糧丟得精光。
努爾哈赤看到明軍撤退的狼狽相,認為明朝容易對付,公元1626年,他親自率領十三萬大軍,渡過遼河,進攻寧遠。
那時候,守在寧遠周圍幾個據(jù)點的明軍都已經撤走,寧遠城只剩下一萬多兵士,處境十分孤立。但是袁崇煥并不氣餒。他咬破指頭,寫了一份誓死抗金的血x,給將士們看,并且說了一番激勵大家的話。將士們聽了,都感動得熱血沸騰,紛紛表示一定跟著袁將軍一起死守寧遠。
接著,袁崇煥就命令城外百姓全部帶了糧食、用具撤進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燒掉,叫后金軍隊來了沒有糧食和掩體。他向城里的官員分派了任務,有的管軍糧供應,有的清查內奸。他還發(fā)信給山海關的明軍守將,如果發(fā)現(xiàn)寧遠逃回關內的官兵,要他們就地處斬。這幾道命令一下,寧遠的人心都安定下來,大家除了一心一意守城殺敵之外,沒有別的念頭。
過了二十來天,努爾哈赤帶領后金軍氣勢洶洶地到了寧遠城下。大批后金兵士頭頂盾牌,冒著明軍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明軍雖然英勇抵抗,但是后金兵倒下一批,又來一批。在這緊急的關頭,袁崇煥下令動用早就準備好的大炮,向后金軍發(fā)射。炮聲響處,只見一團火焰,后金兵士被轟得血肉橫飛,留下的也被迫后撤。
第二天,努爾哈赤親自督戰(zhàn),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煥登上城樓了望臺,沉著地監(jiān)視后金軍的行動。直等到后金軍沖到逼近城墻的地方,他才命令炮手瞄準敵人密集的地方發(fā)炮。這一炮使后金軍受到更大傷亡。正在后面督戰(zhàn)的努爾哈赤也受了重傷,不得不下令撤退。
袁崇煥聽到敵人退兵,就乘勝殺出城去,一直追趕了三十里,才得勝回城。
努爾哈赤受了重傷,回到沈陽,跟他的部下說:“我從二十五歲以來,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沒想小小的寧遠城攻不下來。”他又氣又傷心,加上傷勢越來越重,拖了幾天,就咽了氣。他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精選愛國人物事跡簡短六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帶著測量隊,身背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刮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shù)字,就從巖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shù)字,一邊疑惑地問:“數(shù)據(jù)準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當出于工程人員之口。”之后,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巖壁上,認真地復勘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guī)r,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采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并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很多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我的人、自我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我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
精選愛國人物事跡簡短七
鄧世昌,一個沉睡了千年的大地驟然蘇醒的名字,他用自己的鮮血,譜寫著一曲壯麗而偉大的生命之歌!
1894年的9月,那是一個令多數(shù)人難以忘懷的日子。日本的戰(zhàn)船駛入了中國的境內進行挑釁,北洋海軍迅速出擊,同日本的戰(zhàn)艦交戰(zhàn)。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戰(zhàn)艦燃起了熊熊大火,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鄧世昌依然選擇了與敵人同歸于盡,命喪黃泉。鄧世昌壯烈的犧牲了,無怨無悔的走了,他沉沒于波濤中,將自己寶貴的生命無私的'獻給了祖國!
鄧世昌,一位令我崇敬的愛國人物,雖然,黃海海戰(zhàn)奪走了他的生命,卻使他的名字與精神永遠的沉淀在人們心中
描寫愛國人物的作文精選:愛國人物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國的工程師,他不僅優(yōu)秀,而且還愛國,對工作一絲不茍。中國的第一條自己修筑的鐵路,是由詹天佑和學生,工人們一起修筑的。
為什么說詹天佑是愛國之才呢?因為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帝國主義的嘲笑,毅然的接受了任務。詹天佑再動工的第一天,就對工人們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看到這,我從“精密”“不能馬虎”“大概”“差不多”這些詞中,體會到了詹天佑對于工作,總是一絲不茍,不能有一點兒差錯。想起我自己,我是個馬大哈,常常把作業(yè),筆袋水壺忘帶。比起詹天佑,真是大巫見小巫啊!如果讓我去修筑鐵路,依我那壞習慣,我想鐵路十年后還沒開通。我一定要該掉著壞習慣。
從現(xiàn)在開始,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以后,一定要報效祖國母親!
我們看的電影有很多,各種各樣,五花八門,但是那些革命電影卻沒有人看。但是我正好看過一部電影,這部電影還是我小時候看的,這部革命電影使我感觸很深。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邱少云》,里面的內容是這樣的: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連隊接受了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消滅平康和金化之間的三九一高地的敵軍。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獨特,易守難攻。在敵軍和我軍陣地之間還有三千多米寬的開闊地,是敵人的炮火封鎖區(qū)。在這樣長距離的炮火下沖擊,必會導致我軍較大傷亡,影響戰(zhàn)斗的順利進行。上級決定采用隱蔽作戰(zhàn),在發(fā)起攻擊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隊潛伏在敵人陣地的前沿,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要使幾百人在敵人眼皮底下隱蔽二十多個小時而不能有一個暴露目標。邱少云和他的戰(zhàn)友們毫不畏懼,爭相請戰(zhàn)。臨行前,邱少云下了鋼鐵誓言: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甘愿獻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身披偽裝草網的戰(zhàn)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叢生的開闊地埋伏了下來。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敵方那層層的鐵絲網和一簇簇不暴露我軍潛伏秘密,觀察所里的指揮員當機立斷,下令用炮火將這股敵人全部殲滅。
次日中午,敵人的燃燒彈引燃了他身邊的草叢,這時,他只須打滾翻身即可避免燒身。但為了避免暴露目標,他嚴守潛伏紀律,忍受著烈火燒身的劇痛,堅持不動,直至壯烈犧牲,保證了整個戰(zhàn)斗的勝利。
黃昏來臨,出擊的時間到了。戰(zhàn)友們懷著滿腔仇恨,高呼著為戰(zhàn)友報仇的口號,排山倒海般地向敵人沖運河。經過激烈的戰(zhàn)斗,敵人全部被消滅,三九一高地上飄揚起勝利的旗幟。
戰(zhàn)斗結束后,同志們在邱少云潛伏的位置上,看見他用雙手在地上摳出的深深的土坑……
精選愛國人物事跡簡短八
華羅庚立志回國
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yōu)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后,立即決定回國。
途經香港時,他發(fā)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吁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