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宵節日記50字篇一
只見一個叔叔抱著兩個大箱子似得煙花,朝這邊走來!后面還跟著兩個雙胞胎兄弟,衣服一樣樣的很帥氣!
開始了,開始了!叔叔把嘴里的香煙頭往引信上面一點,斯斯斯只見煙花直射云間,然后像天女散花一般從天而降,非常漂亮,壯觀極了!哪聲音震耳欲聾!好刺激呀!弟弟看得直叫喚!這兩個大箱子足足放了一分多鐘!
后來我又和樓上的殷悅還有她爸爸一起拿著我們的煙花,開始點燃,只見那沖天炮一般的煙花,一會兒像一串串珍珠,一會兒又像一顆顆流星,讓人目不暇接,我們還放了“千手觀音,”這種煙花點燃之后就會發出煙花般的響聲,真聲音響鞭炮一樣!看著星星點點的,還有“qq小彩”這種煙花點燃之后會出現沒了的煙花,三秒后,奇跡發生了,煙花上面立顯qq二字.還有“情愛至深”這種煙花點燃后形狀似心形,在寧靜的夜晚好像愛情之火!聲音聽著讓人感到快樂而又興奮!還有一種是“飛天之火”這個可有意思了,只要點燃他就會飛上七八米之火又有一股新的動力再飛到二十多米高,很神奇哦!還有一種,是弟弟喜歡的.高升,點燃之后,發出吱的一聲飛到十多米之火啪的一炸開形成燦爛的煙花又紛紛落下......
反正,很熱鬧,大家都放的很開心,臨近十二點了大家還是放的熱火朝天的,久久不肯散去!
不過,聽爸爸說現在大家都提倡環保,煙花少放了很多哦!
元宵節真好,我還在網上猜了燈謎,媽媽還做了好吃的元宵!
元宵節日記50字篇二
今天早上我剛起床只聞得一陣撲面而來的香味起床后網餐桌上一看原來是一鍋香噴噴的湯圓,又一想今天是元宵節啊當然要吃元宵了但是元宵節可不止吃湯圓這一項活動只是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繁忙所以許多的活動都被人淡忘了我來讓大家來重溫歷史吧!
元宵,原本意思是“上元節的晚上”,顧名思義正月十五當然是“上元節”了。正因為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觀燈賞月,所以后來節日名稱也變為“元宵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先說吃湯圓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經很久了。早在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做“浮元子”后來被稱為“元宵”就是我們熟知的了,有些生意人還把“元宵”稱為“元寶”。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等做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以葷可以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等等它有團圓美滿之意。
其次就是觀燈了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了。大家都知道唐玄宗時的開元盛世,尤其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當時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長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不過只看花燈也不行啊當然要有“猜燈謎”了!“猜燈謎”其實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之后增加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次元宵節時就開始了,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讓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使我們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尊重這個節日他是我們五千年歷史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