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上冊搭配的教學反思篇一
二年級上冊《搭配(一)》教學反思
龍華中心小學林和
排列組合問題不僅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有益載體。本節課中,我設計了多個趣味化和數學化的教學活動,層層遞進,不斷深入,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在“物化—表象化—內化”的的過程中,有效地實現了用有序的思想方法解決三個事物的排列數問題的知識結構,很好地發展了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層次和水平。
1、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本節課教學中,把例題、“做一做”和練習等有關排列知識有機整合,以“旅游中的搭配問題”為經線,“以擺數字、涂色、拍合影、握手”為緯線,構成情境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數學故事鏈,將排列問題趣味化。通過觀察、猜測、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經歷了數學思維的訓練。學生逐步形成了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培養了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欲望。
2、 經歷過程,注重學生的交流互動和實踐探索的經驗。
在“猜旅行箱密碼”這一環節中我始終處于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向主題地位,在展示的學生出現和大家的答案不一樣時,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發現有重復、遺漏的現象,然后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再次思考和討論,學生在交流中碰撞除了創造的火花,從而總結出了“固定法”和“交換法”等不同方法。這時教師再適時強調要想保證不重復又不遺漏,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按一定的順序思考,初步感受有序排列的思考方法與建立簡單的排列組合數學模型。同樣,在“選花”環節中,有之前“猜密碼”這一案例支架的橋梁作用,學生通過同化和遷移,更能進行積極探索和思考。我再讓生采用同桌合作和自主探索兩種形式,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其解決問題的體驗和經驗獲得空間的發展。
3、 滲透方法,促進學生對數學本質的理解。
簡單的排列組合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有不同層次的接觸,如用1、2兩個數字卡片來排兩位數,學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對于1、2、3三個數字最多能排列成幾個兩位數,在課前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指導能組成不同的兩位數。但只有35%的學生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地排列。但這部分學生是否真正理解知識背后蘊涵的數學基本思想呢?針對這種情況,我有意識地增加了一些追問和指導:仔細觀察,你最喜歡哪個同學的寫法,為什么?請這位同學說說是安排什么規律寫的?讓學生初步感受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體會把同樣的數字放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數是不同的,結果與事物的順序有關。注重讓學生在互動表達、猜測推理中抓住數學問題的本質,培養學生全面、有序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 上這節課之前,我在其他平行班試講過,發現學生對有序的思考方法理解得不夠透徹,所以今天我將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掌握有序的排列方法上,以致于后面的聯系過于簡單,不能很好地體現練習的層次性。
2、 語言不夠精煉,特別是有些過渡處理的較為生硬。
困惑的地方:
交換位置法中學生寫出12、21后,接下來該寫說明?這時是否有必要強調先擺13、31,如果要的話該怎么組織嚴謹的數學術語來說明,能否用從小到大的順序地來說明?
敬請各位專家和同行給予指點、解惑,并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大家!
< 二年級搭配教學設計 二年級搭配教學視頻本文來源:http:///dangtuanjianshe/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