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古詩篇一
萬物皆有時,何來又何去?
虛空星系轉,光陰輪四季。
大地生眾多,史留幾人名。
遠古帝王殿,何處尋蹤跡。
人生皆有苦,嬰兒一聲啼。
誰明其中因,匆忙腳步急。
浮云一場夢,往事如煙雨。
功德隨身帶,積善蔭后稷。
蠟燭燃盡時,青煙去何處?
生命終結時,癡心可醒悟?
滄海化桑田,都城變廢土。
海底舊城池,痕跡印遠古。
科技可勝天,大災頻頻出。
人心多險惡,鄉道遺白骨。
何言天地恒,流星化夜幕。
宇宙廣浩瀚,真相是空無。
眷屬緣雖深,終有離別時。
任憑淚流盡,陰陽兩殊懸。
中秋佳節到,月餅凝思念。
餅圓人有缺,夜夢返故園。
舊宅桂花香,清風掀珠簾。
慈父堂前坐,慈母忙廚案。
月光柔如水,往事歷歷現。
一場夢中夢,緣聚天外天。
生老病死苦,愛恨添煩憂。
悲歡離合事,凡人皆承受。
命運誰掌握,路平前日修。
六道輪回因,情思心底留。
來世若遂愿,愿生一縷云。
朝乘東風去,夕回身自由。
不為情受累,無情割百愁。
深谷化云鶴,高空四漂流。
緣起一場聚會,人身難得珍貴。
智者把握命運,機遇留給準備。
苦難磨練心志,誘惑增強定力。
看清事物本質,跳出三界重圍。
修道生生世世,境界決定果位。
名利過眼煙云,沉迷六道輪回。
口乃心之門戶,氣度決定格局。
大道至簡至易,禪定彰顯智慧。
時光飛逝如電,萬金難度從前。
鏡中面影蒼老,親朋相聚幾天?
一生辛苦經營,那得片刻清閑。
日賺千斗白銀,去時不帶半錢。
靜看花開花謝,品味人身苦短。
素手翻閱《老子》,禪悅領悟經卷。
窗外流星閃過,龐然化為碎片。
任憑千劫萬劫,大道永恒不變。
古詩篇二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如此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詩詞歌賦相當重要。尤其是在詩歌這一體裁上,涌現出了數不勝數的名家名作,使得詩歌的這片天空星光璀璨。
詩歌起源
大多數人都因《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而將《詩經》中的詩看做最早的詩,但早在周代以前詩歌就已經產生。
一般認為先民的勞動創造了詩歌。《毛詩序》就曾言:“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上古先民在勞動時,為了協調勞動節奏,常常喊出“邪!啊!”的口號,這些口號逐漸轉變為有意義的語言,詩歌就在此基礎上誕生了。
最早的詩歌
在詩歌歷史上,對于古詩歌的數量與收錄的爭辯一直不曾停止,不同學者也對此提出了種種的看法。
《詩經》以前的古詩歌,大都收集在楊慎的`《風雅逸篇》、馮惟訥的《風雅廣逸》及《詩紀》前集十卷《古逸》里(見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也有學者認為大部分古詩歌收錄在《古詩源》中。
在眾多的古詩歌中,較為出名的是《擊壤歌》與《彈歌》。《擊壤歌》出自《論衡?藝增》,據說創作于帝堯時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主要講述的是原始先民最原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彈歌》出自《吳越春秋》,據說產生于黃帝時代,“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宍”即現在的肉)。《彈歌》主要講述的是先民從準備工具到進行狩獵的一系列過程。《彈歌》也被認為是最早的詩歌。
古詩篇三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漢樂府:原是漢初采詩制樂的官署,后來又專指漢代的樂府詩。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官,可能當時已設有樂府。武帝時樂府規模擴大,成為一個專設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會、宴饗時的音樂,兼管采集民間歌謠,以供統治者觀風察俗,了解民情厚薄。這些采集來的歌謠和其他經樂府配曲入樂的詩歌即被后人稱為樂府詩。
可:正當。
田田:荷葉茂密的樣子。
正當是江南采摘蓮蓬的大好時節,荷葉長得多么茂盛!魚兒在荷葉之間盡情游戲,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南,一會兒北,多么自由自在啊!
本篇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回旋反復的音調,優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勾勒出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葉,蓮葉下自由自在、歡快戲耍的魚兒,還有那水上劃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蓮的壯男俊女的歡聲笑語,悅耳的歌喉,多么秀麗的江南風光!多么寧靜而又生動的場景!
讀完此詩,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撲來,想著就令人覺得清爽。還不止于此,我們感受著詩人那種安寧恬靜的情懷的同時,自己的心情也隨著變得輕松起來。
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仿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略到了采蓮人內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
這就是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