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初二實用篇一
在我們的中國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此刻我為大家說說端午節吧!
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此刻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還有搞笑的劃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粽子,打開鍋蓋滿屋都飄著粽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帶我去看劃龍舟比賽,那里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著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
在場的觀眾們興奮喊道著加油加油,在為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里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劃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后,落后的一號最后追上了遙遙的二號第一個沖過了終點,觀眾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著你去找呢!
端午節初二實用篇二
道滘是著名的美食之城,全國各地都有人慕名而來,每年的端午節都與美食節在同一時期舉辦,傳統的端午節因此變得熱鬧非凡,染上了一層異樣的風情。
端午節最有看頭的就是賽龍舟,這一天,我和家人早早地來到了河邊,清晨的薄霧還未完全散盡,就隱隱約約看到河邊上人頭攢動,早已人山人海,那清涼的薄霧似受不了人們如熱似火的熱情,不一會兒就完全消散干凈,這時才得以看清江面上的狀況,寬寬的河道上不知什么時候已停滿了龍舟,選手都在岸上準備蓄勢待發,江中一艘獨特的“黃龍”輕快敏捷地游動著,所到之處一片沸騰。
隨著太陽的升起,不久龍舟賽就開始了,一個個身穿精致服裝的參賽者上船了,他們臉上陽光的笑容,黝黑的臉龐,有勁的臂膀,有力的肌肉,無不彰顯著青年的健壯和活力,只見他們用雙手挽起一棒河水,拍在胸口上,又向河面灑了一些米和冥幣,這應該就是在紀念著名詩人屈原了吧一切準備就緒后,隨著一聲槍響“啪”,龍舟霎時就像沉睡中被驚醒的獅子般向前沖去,頓時歡呼聲,戰鼓聲,加油聲,吶喊聲交織在一起,響徹云霄,一只只龍舟爭先恐后,向前沖刺,突然一只叫不上名的龍船在眼花繚亂中沖過了終點線,一切塵埃落定,剎時,又是一片歡呼聲,為那榮譽和勝利,歡呼著。
接著,又來到了主辦美食節的廣場,沿江路上,車水馬龍的人,美食,攤點,嘈雜的吆喝聲,各色各樣的食品,眼花繚亂,迷了人的心,炎熱的六月絲毫沒有減弱人們的熱情,反而將熱情升騰到了極致,人們歡快地逛著,品嘗著。此時,好像也不吝嗇腰中羞澀的錢包了,大家大包小包地提著食品,其臉上的興奮之情不亞于過年。
之后,重點節目就是吃道滘粽子了,我最愛吃道滘粽,各色各樣的粽子,有說不完品種,各有各的獨特風味,輕輕將粽葉扒下,便露出了那又嫩又白的糯米,忍不住輕輕咬上一口,剎時清新香甜溢滿整個口腔,讓人回味無窮……“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吃過道滘的粽子,再吃起外面買的,總覺得有些干澀,不如道滘粽那么香嫩。
過慣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卻因美食節的加入而變得別開生面,增添了一抹異鄉風情口味。
讓道滘變得更加多姿多彩,讓道滘的美食萬粽風情,更加美味,揚名天下!
端午節初二實用篇三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聽老輩講,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
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功臣,叫做屈原。屈原不僅是重臣,還是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詩人。當時,七國鼎立,數秦國最強,也數秦國野心最大,要一統天下。當時楚國國君制國無道,防御不行,很容易被打敗,自然成了首選。這一點,才思敏捷的屈原早察覺到了,便上書楚王,希望國君加強防御,不讓秦國的陰謀得逞,楚國國君不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認為屈原瞧不起自己制國,把屈原調到汨羅去,屈原很傷心,很委屈,自己好言相勸國君加強防御,國君不但不聽取意見,還當成惡意。終于,屈原忍不住了,在6月22日跳江自盡了。水火無情,屈原一下子被滔滔江水吞沒了,百姓知道屈原是個好官,于是下江開船,紛紛搶救屈原,可這怎么撈的到?當時人們說水里有蛟龍,會吃了屈原的尸體,蛟龍吃飽了就不吃尸體了。以后,百姓把屈原自盡的日子叫端午節,每年的這一天,人們要粽子,劃龍船,祭奠屈原。端午節就是這樣來的。
記得小時侯,端午節,我隨父母去外婆家,當時外婆家那里端午節比較昌盛,幾乎每年都要劃龍船。今年也不例外。
當時,我家大舅舅身強力壯,也參加了劃龍船比賽。
天下著小雨,我吃著黃澄澄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坐在老爸肩上,放眼一看,才知道我們夾在人群里。那大大小成千上萬把五顏六色的雨傘,成了一道奇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時,我才知道,觀眾是有多少,——數不清;并把大江兩岸圍了個水泄不通。
江上,遠遠的只見八條三丈多長一米寬的龍舟,停在江中,每條龍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龍頭擂鼓指揮,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間十六人,分列龍舟兩側。每條龍舟就是一個獨立團隊,每個團隊著裝整齊,隊員個個生龍活虎。比賽開始了,八條龍舟,象離弦之箭,隊員們跟著鼓點的節奏,揮舞著船漿,喊著整齊雄壯號子,“一二、一二、一二……”龍舟越來越快,八條龍舟齊頭并進,爭先恐后,象八條鮫龍爭奪東海明珠。一轉眼,一條黃龍飛躍過終點,比賽結束。所有觀眾一齊鼓掌。比賽真精彩呀!
我愛劃龍舟,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初二實用篇四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投放到汨羅江里。并且人們也要吃粽子、咸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這不,我們一家人帶著外婆、舅舅、舅媽、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鎮觀看賽龍舟。
經過1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見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為我介紹起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劃手。有26個劃手,1個舵手,2個鼓手,還有1個喊號子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哇!看到龍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龍舟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艷的紅、明亮的黃、黯淡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舟的顏色是跟據四海龍王的顏色刷的漆來定的。
頓時,鼓聲大作,觀眾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遍,響徹云霄。參賽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后劃。緊接著,船慢慢地移動起來漸漸地,漸漸地,每條船都越來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來一絲波紋。漸漸地,漸漸地紅色的龍舟慢慢地超過了其它龍舟。黑色的龍舟顯然是體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龍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紅色龍舟遙遙領先,藍色龍舟又追趕上來,兩條龍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藍色龍舟領先了。最后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藍色龍舟贏了。藍色龍舟的劃手們下船后,都擁抱在一起,表示他們心中的喜悅。看完比賽,我念念不舍地離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最好玩、最有趣。因為這一次的端午節讓我領閱到了民俗風情。
端午節初二實用篇五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早早的起床了,因為伙伴們跟我約好要好好的玩個痛快,電話鈴響了,伙伴們叫我來了。
我拿起滑板飛快的下了樓,果然,他們都帶著滑板,我們一起來到俱樂部門前玩起了“卡丁車”游戲,我們分別坐在自己的滑板上從坡上滑到坡下,特別刺激,特別是我們這些淘氣包給這種卡丁車也添加了“攻擊”和“防御的技巧”那種現代化的攻擊措施的確是很有創意,所以我覺得特別有趣。
中午我們回到家,媽媽已經煮好了雞蛋和粽子,并且說要好好的過一個端午節。我最喜歡吃紅棗餡的粽子,我一口氣吃了六個,香甜的粽子讓我回味無窮。
吃完粽子媽媽告訴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古代時人們把做好的粽子扔進了汩江中,是為了避免魚蝦吃了屈原的尸體,所以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了今天。
今年的端午節,我過得非常有意思,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初二實用篇六
又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我家也不例外。端午節的前一天,爺爺奶奶就包好了粽子,那一個個粽子可謂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三角體,長方體。聽奶奶說,這些粽子的餡有許多種:白糖餡、黑芝麻餡、蜜棗餡、菜餡。聽了奶奶的一番介紹,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忙讓奶奶煮粽子。
等呀等呀,大概過了幾個小時,粽子終于煮好了,開鍋。
粽子剛盛上來,我就拿起了一個粽子,剪開了線,又解開了粽葉,把粽葉里的糯米團放到碗里,拿來了一雙筷吃了起來。我手里的`那雙筷子不停地在碗與嘴中間揮舞。不一會兒,一塊粽子便進入了我的肚皮,真好吃。這粽子里有糯米的飯香;粽葉的清香;花生的香甜以及蜜棗的蜜甜。這些味道交織混合在一起,讓人回味無窮。
吃著吃著,我實在忍不住了,一下子在碗里放了五個粽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一邊吃還一邊咕噥道:“好吃,真好吃。”不一會兒,五個粽子便進入了我的肚子。我的臉上也粘了不少飯。可我卻樂不亦乎。
沒想到這小小的粽子竟那么好吃!我也知道:“這每個粽子都代表著長輩們對子女的愛呀!”將來長大了,我也要為長輩們包粽子。
端午節初二實用篇七
我們家鄉端午節時要插艾。這一天早上,人們很早起來把艾草插在門上,目的是驅蟲辟邪,以保平安。
端午節是人們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日子。這天,人們有吃粽子,劃龍舟,插艾草等習俗。而我這天做的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幫爺爺奶奶包粽子。
東西準備好了,奶奶就一個勁地喊著正在看電視的我。此時我倒是很樂意放下電視去跟奶奶學包粽子。我依葫蘆畫瓢,照著奶奶的樣子。我先把幾片粽葉放在手中,再把浸泡在水中的糯米放在粽葉上,然后將糯米壓平。如果你想要不同的口味,還可以加入一些花生、紅蜜、肉等食物。最后把粽子卷起來,再用線捆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我一鼓作氣,又包了好幾個粽子。
等到快包完時,奶奶就把粽子一個個放在鍋里蒸,不一會兒,就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夾出一個放到碗里,又拿了一把剪刀把線剪開,打開粽葉,一股糯香味散發出來,我忍不住狠狠地咬了一口。哇!太美味了。
看著這一個個香甜的粽子,我不禁想起了屈原投江的場景。聽老師講過屈原因為預見楚國將滅,無力回天,郁郁難舒,遂投江以身殉國。這是多么強烈的一種愛國情懷啊!像屈原那樣的愛國人士還有岳飛、文天祥等。他們那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是值得我深深敬佩的。
這一天,還有一個隆重的習俗,就是劃龍舟。我雖然不能親臨現場觀看,但通過電視欣賞,也是不錯的。看著江面上整齊劃動地龍舟,大家爭先恐后、奮勇前進,就是為了勇奪第一的場面,真的很刺激。
總之,我覺得端午節被染上了愛國主義的色彩,有了紀念的意味。紀念偉大的屈原,學習他那種愛國主義精神。
端午節初二實用篇八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
端午節初二實用篇九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一個節日,而在這一天,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個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鄉,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里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戶人家都抬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著這么個大鐵鍋,都張大著嘴,發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廚房的灶放著幾個大圓盆,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粽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凈凈,然后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扎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時候,裹蒸粽就會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著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著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著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里面剛裹蒸粽,每個人都從屋里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為溫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說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著這些裹蒸粽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
端午節初二實用篇十
我家在農村,農村的端午節大約一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那時,我聽媽媽說,家里的鴨蛋從現在起就不賣了,要留著做包蛋;還要在菜園里種一小塊蔊菜,過端午節好吃。
從昨晚開始,我家為了過端午節就正式忙碌起來。先是媽媽安排爸爸,必須在端午節的凌晨起來割艾蒿,說那時的艾蒿才好,有藥性。然后安排我,要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昨晚割的艾蒿掛在大門的兩邊,說這樣好辟邪。怎么都有說法啊?我好想睡懶覺,現在看來是睡不成了。不過,比爸爸半夜起來割艾蒿好些。
今天早上起床后,我按照媽媽的安排把艾蒿掛好了,以為可以出去玩了,我還沒有走出院門,媽媽就大著嗓門把我喊回去了,說是今天事情還很多,要我幫忙,就不準出去玩啦。我只好在家等早飯吃了。
吃過早飯,爸爸上街買家里沒有的東西去了,我就成了打雜的了。只聽媽媽說:“快去,把菜園里的蔊菜拔回來。”“快去,把包蛋洗出來。”“快去,剝幾顆蒜出來。”“快去,用白酒兌雄黃,把院子周圍灑一圈,一會兒吃飯了。”我家院子不大,今天不知跑了好多個來回,當然,媽媽比我更忙,終于把午飯準備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