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家鄉春節家鄉風俗篇一
按照北方的習俗,春節在臘八過后就開始了,俗話說小孩兒小孩兒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所以像我這樣饞的孩子,臘八是一年中最期盼的時候。
臘八前后,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傳出殺豬時豬撕心裂肺的叫聲,殺年豬是我家鄉傳統的習俗,在那段時間里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豬肉菜的濃香。
臘八不僅要殺年豬還要熬臘八粥,臘七這天晚上人們把粘米、大棗、栗子、蕓豆按比例糧被放入鍋中浸泡,天還沒放亮,大人們就開始熬制了。在長時間的熬煮之下,臘八粥漸漸變得濃稠,獨有香味滿屋飄香,那怕你睡得在沉,都會被這奇香熏醒。
臘八粥、殺豬菜的的香味還在空氣中彌漫,小年兒就悄悄來臨了。小年一到除夕的腳步就越來越近了。人們更忙了,開始房前屋后徹底地打掃衛生,買鞭炮,購置新衣服,不停地往家里買過年所的食物,柴米油鹽、煙酒茶糖。當然對聯、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了,也是孩子們的最愛了。這時最常聽的一句話就是:年,忙得怎么樣子了?只要除夕夜鞭響了,就算忙完了!
除夕邁著輕盈歡快的步伐走來了,白天大家都忙著貼對聯,貼窗花,夜里除了很小的嬰兒,幾乎所有人都充盈在歡喜中守更待歲。晚上十點一過,全家人都忙忙碌碌地包餃子,忙得都把孩子們最美好的愿望壓歲錢的事忘到了腦后。逼得孩子們開始吟誦: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銷假,添得嬌兒一夜忙。大人們恍然大悟,笑盈盈地把紅包塞在孩子的手中。十二點的鐘聲敲響,香噴噴的餃子端上了桌子,院子里也響起噼噼啪啪的鞭炮聲。
正月初一,人們穿著新衣服,踏著朝陽開始走街串戶拜年了,到處都是過年好,過年好的聲音,到處都是拱手拜年的人。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有時,我在想,如果天天這樣該多呀!
春節家鄉春節家鄉風俗篇二
中國,一個文明古國,從古至今,它一直屹立在東方它發揮著神秘的色彩,中國的文字是中國的代表,習俗是中國的內涵。其中中國的春節在世界上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我家鄉的春節,也有著不一樣的習俗,過了臘八就是年,人們在過了臘八之后就開始置辦年貨。大街上一眼望去人上人海,人們看著對聯,賣著糖果,叫賣聲一片。大人們忙著給小孩子買新衣服,連理發店門口都排起了長隊,人們在新的一年來臨之前理發。寓意“新的一年從頭開始”。人們會在三十的那天貼上新的對聯,在家中貼上“福”字。在院子的墻壁上貼上春色滿園。
三十的下午,人們開始包餃子,偶爾還會在餃子里放上硬幣,到了夜晚人們放完鞭炮,就開始吃餃子,年夜飯是最豐富的,雞、鴨、魚、肉,擺滿了一桌,一家人坐在一起說著吉利的祝福。
吃完飯,在凌晨一點的時候,孩子們穿上新衣,開始了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一大家子一起去給長輩們拜,在新年的開頭,要和自己的親朋好友送出祝福。孩子們奔跑在夜色中,數著自己的壓歲錢,天空中時不時有漂亮的煙花,年輕的朋友送完祝福回到家中,還回坐在一起打著麻將,孩子們有的連連打著哈欠,遲遲也不愿意去睡覺,都在麻將桌前湊著熱鬧。
天漸漸亮了,人們也都去睡覺了,到了中午,人們到自己的家中和家人們吃著豐富的飯菜,到了初二。是孩子們去姥姥家的時間,依然可以收到許多壓歲錢。
慢慢的,到了初五,初六,人們一般會是旅游,回來之后又開始了有一年的忙碌。
春節家鄉春節家鄉風俗篇三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寄托著中國人濃濃的情思。
春運,人類最大規模的侵襲,行李箱的輪子滾動作響,腳步聲絡繹不絕,還有不停的廣播,不論火車站還是機場,此時都是如此熱鬧,一趟趟火車,一架架飛機載著游子們前往家的方向,人們的臉上總是溫暖的笑,應該是故鄉的記憶突然映在了腦中吧。
到了家,不管外面是否寒風凜冽,家中一定是暖暖的,看見母親臉上慈祥的笑,聞見一陣陣香味,真的到家了,不論是為在一起包餃子或是貼春聯,總是幸福的年夜飯上,一家人拉拉家常,舉杯祝福,祈愿新的一年更加幸福,午夜的鐘聲,響了,鞭炮聲震耳欲聾,煙花也在暗夜的天空上綻放,和父母坐在一起,這應該是最甜蜜的時刻吧!
拉上幾個朋友一起去逛逛廟會,街上紅紅火火裝飾著中國結紅燈籠,廟會的攤位上,販賣著各色小吃,令人垂涎,廣場上傳來鑼鼓聲,十分熱鬧,原來是在舞獅,兩只獅子竄來蹦去,活潑可愛,活靈活現,緊接著又是五龍一條長龍跟著龍珠擺動,場面宏大壯觀,還有許多的才藝表演,踩高蹺,扭秧歌,這種熱鬧的氣氛多好。
因為家中有親人,家中有食物,家中有溫暖,家中舒適,家中可以隨心所欲,最重要的是家中有愛,家中有暖暖的記憶。
春節家鄉春節家鄉風俗篇四
咱們這里的春節在臘八就開始了,人人都要熬臘八粥,泡臘八蒜,真稱得上色味俱全。
在臘月二十三這天過小年,無論男女老少都早早起了床,大人放鞭炮。俗話說“這天是送灶王老爺上天過年的日子”因此鞭炮聲格外響亮。
二十五,一掃帚掃走所有的不吉利,掃走所有的不干凈。
大人小孩都要趕個年集,買一些糖果,買一些水果,然后買新衣服,買對聯。
在除夕晚上,五點鐘就已經夜幕降臨了,咱們一群小伙伴歡快的玩耍,手里拿著一大把自己喜歡的鞭炮。大人們則聚在一起打打牌,一直到十一點鐘,該散伙了。姑娘們跳起了優美的舞蹈,小伙們則在表演摔跤,女人回家煮餃子,男人在家放鞭炮,在天上炸開時,一朵朵七色花鉆了出來,像彩虹一樣,又像仙女在天上撒花。吃著香噴噴的餃子,沾著臘八蒜,別有一番風味。家家燈火通宵,熱鬧極了。
初一,咱們穿上新衣服,迎接新的一年,咱們去給長輩拜年,還給壓歲錢呢!
初二那天全家一起逛廟會,燒香拜佛,祈求佛保佑,平平安安。
在十五那一天的元宵節別提有多熱鬧了,晚上一起吃元宵,還有燈會,一個個漂亮的小姑娘舉著燈籠走來走去,非常壯觀。
十六便開學了,大人也開始勞動。
我愛家鄉的春節,希望下一年更美麗。
春節家鄉春節家鄉風俗篇五
我的家鄉在華州,在這里,人們最注重的還是一年一度的春節。人們把歡樂、希望都寄于春節,寄于過年。
每年一到臘月,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都在為過年的吃穿做準備。臘月下旬,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去集市上買年貨。繁華熱鬧的大街上,人山人海,浩浩蕩蕩,就像一條大長龍,只見龍頭,不見龍尾。走在人流中,真的是摩肩接踵,別提有多擠了。這時候,我們只想速“戰”速“決”,趕快回家,離開這個鬧騰騰的.“大蜂窩”。
終于,到了大年三十。這個晚上,也就是所謂的除夕,除了一些小小孩子,大人們都會去熬夜守歲。在新年的鐘聲敲響之后,我和爸爸、奶奶來到了樓下,準備放炮。那時候,遠近的鞭炮聲連綿不絕,噼里啪啦地響著。我拿著心愛的的小炮和煙花,用打火機點燃時,心里害怕極了,生怕那濺起的火花把我傷了。我小心翼翼,連點了幾次都沒點著,心里越發緊張。終于,在第五次時,點著了,我嚇得趕緊就跑。隨著鞭炮發出的清脆響聲,我的心里也如釋重負,臉上露出了愉悅的笑容,我高興得如同一只剛出籠的小鳥,邊跑邊叫。
除夕之后,人們期待已久的春節高潮就來到了。家家門前已經貼上了鮮紅的對聯,掛上了耀眼的紅燈籠。春節一早,鞭炮聲又開始席地而“唱”。每個人都換上了新衣服,個個精神抖擻。在春節這一天,人們開始吃年前買的各種年貨,每家每戶的餐桌上幾乎都擺上了大魚大肉,還有酒。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說著家常話,個個臉上都露出了燦爛滿足的笑容。這樣的日子,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初五左右。
可是,因為今年疫情嚴重,所以春節也過得沒有往年那么熱鬧了,之后的元宵節,街上也是冷冷清清。多么希望疫情能被快速控制,恢復平常的熱鬧和自由。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總是那么絢麗,那么熱鬧,那么特別,那么讓人回味無窮。
春節家鄉春節家鄉風俗篇六
“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
“砰砰砰”,我們敲響了大姨家的門。門開了,大姨抱著妹妹笑吟吟地迎了出來。“大姨,妹妹,新年好!”我一進門就向大姨祝賀新年。大家互相問候著新年,大姨忙著給我們泡茶水,拿出了很多好吃的,最重要的是給了我一個二百塊錢的紅包呢!這時,我發現伯伯沒有在家,我便問“大姨,伯伯呢”“唉,他呀,整天就知道忙工作,家里什么都不管。這不,大年初一都到單位值班去了。”她假裝生氣地說。可我才不相信她真的生氣了呢,她臉上還帶著微笑呢。
告別了大姨和妹妹,我們又踏上了去老家的車。我外公外婆還有另一個大姨家在曹莊,所以我們要向曹莊進發了!坐了半個小時的車程,終于到了曹莊。我外公家就是在曹莊,我三步并作兩步往外公家跑去。一進門,外公就迎上來了。“外公,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外公笑得合不攏嘴,連忙給了我一個紅包,我打開一看,嗨,又有二百元!呵呵,我今年可是收入可觀呀!
在外公家吃了中飯,我們又來到了大姨家,哥哥早就等在樓下了,正在放鞭炮呢!看見哥哥是我最開心的事了,因為他總是能想出很多好玩的鬼點子。他迫不及待地拉著我一起到他家玩游戲,好刺激啊!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時候。大姨的廚藝在我們家族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留下來品嘗她為我們準備的豐盛晚餐啦!面對著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桌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過年真好,我不禁開始盼望明年的新年了!
春節家鄉春節家鄉風俗篇七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每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風俗習慣。
臘月二十四必須掃房子,其用意就是把一切窮運晦氣都掃出家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把家里給打掃干凈,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到處都干干凈凈的,迎接著新年的到來。
春節拜年時,長輩是先要把壓歲錢給晚輩準備好,據說壓歲錢可以躲過一切惡運,孩子拿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用彩繩穿編成龍形狀,置于床方角,另一種是最常見的,用紅紙包裹起來,分給孩子們,壓歲錢可以給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還有在除夕夜那天,大人趁孩子睡著時,偷偷的把紅包放在枕頭底下。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妖魔鬼怪和年獸傷害到孩子時,孩子們可以用這些錢化兇為吉。說到壓歲錢讓我想起了一首古詩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除了壓歲錢,還有貼春聯的習俗。春聯也叫對聯,還有一種俗稱叫“對子”,它以簡潔工整對偶精巧的文字,人們用最吉祥、最優美的詞語祝愿新的一年有個美好的生活。每逢春節,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家家都要張貼對聯,有紅紙黑字,還有紅紙金字的,還論是哪天哪一種都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息。為了渲染節日的氣氛人們還有親手剪的窗花,貼在窗戶上,也很美麗。窗花也是剪紙的一種,也是我國非文化遺產之一。
除夕的夜幕漸漸地降臨了,夜空被煙花所籠罩。煙花在空中頻頻炸響,呈現出千姿百媚景觀,大地如同白晝。鞭炮聲也是絡繹不絕,你方燃罷,我方登場。整個除夕夜,家家戶戶燈火通明,煙花鞭炮成了除夕夜的主旋律。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子夜鐘聲敲響了,全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吃著團圓的餃子,話著祝福的話語。此時,鞭炮聲漸響漸止,接下來是一聲聲“過年好!”、“新年快樂!”問候在家鄉的上空蕩漾,在神州大地傳遞。
春節家鄉春節家鄉風俗篇八
我的家鄉在湖北一個美麗的村莊,那里雖然沒有熱鬧、刺激的游樂場,可是那里有我許許多多的“好朋友”,如:青青的小麥、金黃的水稻、雪白的棉花……還能與水牛來一個“親密接觸”呢!除此之外,家鄉的春節也別有一番特色。
先說說讓我至今難以忘懷的糍粑。聽外婆說,糍粑是用蒸熟后的糯米搗爛而成的,做起來費時、費力,所以只有春節時才會做它。糍粑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油煎、火烤……我最喜歡吃的是火烤糍粑。經過火烤后的糍粑,兩面鼓鼓的,像飛碟,吃起來糯糯的、軟軟的、特別香。
年三十,媽媽和外婆忙著做年夜飯,外公忙著寫對聯、貼對聯,我則負責做起了“售遞員”,外公還把自己制作的兩盞大大的紅燈籠掛在了屋檐下。
下午四點多,豐盛的年夜飯菜終于上桌了,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其中我最喜歡吃的是老母雞燉黃花菜,這都是外婆家自養的土雞,其肉美味無比。
吃完年夜飯,大人們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嗑著瓜子、嘮著家常,一邊觀看著精彩的春節晚會,而我和表哥則忙著燃放各種各樣的煙花,有旋轉型、沖天型、螢光型……有趣極了!
除夕晚上,鞭炮聲、歡笑聲……響徹夜空,歡樂的人們迎來了又一個嶄新的一年。
春節家鄉春節家鄉風俗篇九
我的家鄉,山清水秀,非常美麗。
剛下過雪,那雪是那么的潔白,那么的柔美。“啪啪啪”活潑可愛的孩子們跑來了,一雙雙小手拎著一只只紅通通的小燈籠,心里覺得美滋滋的。中午,房屋上就掛上了一只只紅燈籠,這樣當夜晚來臨后,就可以點燃這些燈籠,家鄉便成了燈得海洋。
夜晚終于來臨了,人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吃團圓飯。每張餐桌上都會有一道菜——魚。俗話說得好“年年有余,歲歲平安”,所以每到春節家家戶戶的桌子上都不能少了“魚”。
人們吃完年夜飯后,還會放煙火。這個時候的天空就如盛開了五顏六色的花朵一樣,別提有多美了。
啊!我愛你家鄉!更愛家鄉那熱鬧非凡的春節!
春節家鄉春節家鄉風俗篇十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也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是團圓的代名詞,是熱鬧的象征。
我的家鄉在山西省澤州縣的農村。在那里,人們把春節當作一個最為隆重、最為重要的節日。一進入臘月,村里的人們就開始一趟一趟地進城,新衣服、新床品、……,一件一件搬回了家真是不厭其煩。從農歷臘月二十三開始,過年的氣氛也變得越來越濃,這一天是傳統的小年,家家戶戶都在祭灶、接神,總結著一年的好日子。緊接著是第二天的“掃塵”,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打掃衛生,村子里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掃塵,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掃塵”過后,大人們就開始準備吃的、用的、玩的.,……為了即將到來的春節,他們忙得不亦樂乎。
終于等到了大年三十,午飯過后,大家就開始忙著貼春聯了,你可別小看這幾副不起眼的對聯,身著紅色衣服的它們,可是給節日增添了不少喜慶的氣氛。傍晚時,全家老小都圍坐在飯桌旁,包餃子、炒菜,里里外外忙成了一團。飯菜準備好以后,一家人會聚在一起,一邊吃年夜飯,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屋里屋外到處是一片歡聲笑語。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已經十二點了 ,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不約而同地走出家門,放鞭炮、拜年、……,有的一晚上都不睡覺,大人們說這叫“守歲”。
年三十過完后,新的一年就真正的開始了,初一早上,我早早地來到爺爺奶奶家拜年,向他們表達我真誠的祝福,祝他們健康長壽,他們開心的拿著準備好的紅包,給我“壓歲”。正月初二到初五是人們走親戚、探訪朋友的日子,每一個人都會拿著準備好的新年禮物,互道新年的問候和祝福。
家鄉的春節是多么熱鬧啊!這樣一個喜慶的節日,到處都是歡聲笑語,我愛家鄉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