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手工制作篇一
今天,我做了一個漂亮的蝴蝶面具。它以金色和綠色為主,上面綴滿了寶石和五顏六色的羽毛。
要準備的材料有:一張金色卡紙、一張綠色卡紙、一支筆、一把剪刀一根橡膠繩和一些羽毛、寶石。
毛跟磚石,一個漂亮的面具就做好了。
在制作的過程中,最有難度的就是挖那兩個眼睛,還要注意邊緣要平整。
怎么樣?看明白了嗎?快動手做一個送給你的好朋友吧!
手工制作篇二
一、課題的選擇與背景:
手工制作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如果我們能在課堂中有效地開展教學,便能較好地達到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使學生在操作中學習,手腦并用,在動作的內化中學會思考、學會審美、學會創新、學會做人。手工制作中的剪紙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的國寶。運用于教學中,其對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心靈手巧和膽大心細的品格,有著不可低估和得天獨厚的作用。剪紙具有單純、簡潔、明快、樸實、富裝飾性的特點,所以我校一直把手工制作作為校本課程的一大特色,它包括折紙、剪紙、泥工等,剪紙從中年級開始學習,這時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能獨立完成作品的設計及制作。本案例是剪紙教學中最基礎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在了解我國民間剪紙的藝術美,發揚我國民族的優秀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剪喜字,激發興趣,喚起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熱愛;為自己獲得剪紙本領而感到喜悅。使學生認識民間剪紙藝術的同時,并為繼承和發揚民間藝術而努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習用折疊的方法剪雙喜并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花紋設計。
2、設計出富有裝飾美的多種效果的雙喜紋樣,啟發創造性思維。
(三)教學用具: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1.雙喜的由來
3揭示課題:剪喜花
二、分析與嘗試。
1、分析喜字的結構特點(找對稱軸)
2、示范講解喜字的折疊方法
3、重點講解喜字剪法的關鍵
4、學生試剪雙喜
5、評價學生作品找出剪錯的原因
三、感受與體驗。
1、欣賞民間優秀喜花作品(課件呈現)
2、分析民間剪紙的內涵
諧音:連(蓮)年有余(魚)
喜上眉(梅)梢
蝙蝠(福)雞(大吉大利)
寓意:石榴(多子多福)
牡丹(富貴)龍鳳{吉祥}
3、講解剪紙制作的步驟:畫稿設計-剪刻-托裱
4、教師示范剪紙制作過程
啟發學生在喜字基礎上怎樣進行變化創作
四、想象與創作。
1、出示作業要求,請同學們設計一幅帶花邊的喜字
要求(1)、花邊內容不限,要與喜子巧妙結合
(2)、形式不
(3)、將作品粘貼在白色鉛畫紙上
六、小結。
手工制作篇三
“新型冠狀病毒”悄悄襲來,讓我們人類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有的人甚至因為病毒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時,人們開始注意防護。常見的一種方法就是在人多密集的時候戴口罩。但是很多小朋友不喜歡戴口罩,還有的小朋友不會正確戴口罩。因此,我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制作口罩激發幼兒戴口罩的興趣并且引導幼兒學會正確佩帶口罩的正確方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防“冠”心態。
1、了解戴口罩的作用及意義。
2、體驗制作口罩的樂趣,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3、幫助孩子進一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學會正確佩戴口罩的方法。
各種質地、樣式的口罩若干。a4紙、彩筆、松緊帶。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猜謎。
四四方方一塊布,嘴和鼻子都蓋住。
有它不能吃東西,為保健康人人愛。
2、討論:“口罩有什么作用?”(保暖、預防病菌侵入等)
(二)集體討論
1、引導語:“口罩朋友來我們班開展覽會,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參觀,自由發表意見。
3、設問:“為什么最近大家出門都要帶口罩?”
4、教師簡單總結:“口罩能阻擋病菌侵入我們的身體,
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 ”
(三)制作口罩
2、通過ppt介紹口罩的制作過程,教師指導幼兒親身體驗制作口罩。
(四)如何正確佩戴口罩?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五)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中密切關注孩子預防“冠狀病毒”的行為,錯誤行為及時糾正。提醒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手工制作篇四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對手工活動比較感興趣,他們又都很喜歡小動物,對小動物的關愛產生濃厚興趣。所以我設計《小鳥回家》這節活動。通過讓幼兒學習撕紙、粘貼,培養幼兒的手工技能。
1、學習撕紙塊,用膠棒(或漿糊)粘貼的技能。
2、萌發幼兒關愛環境的情感。
3、訓練幼兒手指的靈活性,提高手眼協調活動的能力。
1、綠、黃、橙各色的蠟光紙,乳膠、小筐、抹布等。
2、課件、小鳥圖片、畫有大樹樹干圖2張。
重點是讓幼兒學習撕紙塊。難點是撕紙的方法。
1、請幼兒觀看課件,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小朋友,你知道小鳥怎么了?(找不到家了)“小朋友想不想幫小鳥造一個家呢”(想)“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用撕成的紙塊來為小鳥造一個的家,好不好?(好)
2、教師示范撕紙的方法。(提醒幼兒認真聽、仔細看)。
(1)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撕紙塊的方法。
(2)將撕成的紙塊,在紙的背面涂上乳膠粘貼在大樹上。
3、教師出示已畫好的樹干圖,請幼兒為小鳥做一個美麗的家。
4、幼兒自由撕紙、粘貼樹葉,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要將樹葉粘貼在輪廓內。(活動時伴有輕音樂)5、出示“小鳥”,請小朋友將“小鳥”送回家。
6、教師小結:為了給小鳥一個安全的家,請小朋友們要愛護、保護環境,關愛小動物。請幼兒將垃圾撿起來送入垃圾筐。
7、活動結束,幼兒聽音樂《小鳥飛》出活動室。
在手工區教師帶領幼兒用各種材料制作樹葉。
手工制作篇五
1、利用蔬菜的自然形狀和特點,選擇輔助材料進行造型制作。
2、喜歡制作“蔬菜寶寶”,能夠大膽想像、大膽動手操作。
2、欣賞 “蔬菜娃娃”作品。
3、 輔助工具:塑料刀、牙簽、彩泥、盤子籃子若干等。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二、觀察蔬菜造型制作:
這個蔬菜寶寶是用什么做的?
土豆、毛豆、黃瓜、扁豆
三、觀察想象:
1、挑選一種蔬菜后,先仔細看看它的外型象什么?
2、 還需要什么蔬菜或其他材料和它組合在一起?
3、是用什么材料把它們連起來的?
牙簽(教師重點說明牙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四、幼兒創作:
1、鼓勵幼兒想好要做怎樣的蔬菜娃娃,并有意識地選擇蔬菜。
2、鼓勵幼兒作出與別人不一樣的蔬菜娃娃。
3、個別指導使用牙簽連接的方法。
五、交流分享:
我的蔬菜娃娃是用什么蔬菜做的?用了哪些材料?它的名字叫什么?
手工制作篇六
總學時:34學時(其中講授:17學時,實踐:17學時)學分數:1
一、本課程的地位、性質和任務:
本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本科選修課。手工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綜合藝術形式之一,它伴隨著人類走過了漫長的歷史,不斷豐富和滿足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本課程重點在學習紙材的平面與立體制作系列等,以及各種材質或廢舊物品的再利用而創作的作品。學生通過這門課的學習,能提高審美情趣,深化對創意、造型、色彩與選材等問題的理解與運用,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促進學生養成工作的計劃性、耐心細致的良好習慣。
二、本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2.1理論要求:
使學生理解手工藝術的概念,了解手工藝術的構成,了解手工藝術的的特征以及手工藝術的規律,為學生在今后的專業學習和具體綜合運用手工藝術規律的教學和創作奠定一定的基礎知識。通過學習手工藝術的的表現技法,使學生掌握手工藝術創作中的多種表現方法,把握手工藝術語言的藝術性、多樣性、趣味性、豐富性。
2.3學生學習要求:
指導學生掌握手工藝術的基本制作過程和規律;讓學生全面了解手工藝 術的基本功能,審美功能合和實用功能。課堂訓練中以短期作業為主,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相結合,使學生掌握實踐操作又熟悉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全面提高對手工藝術的認知水平和表現能力。
三、課程主要內容及學時分配:
(一)課程概述(2學時)
1.明確手工學習的意義與工具材料的準備 2.手工的大體分類
3、代表作品賞析
(二)紙藝篇(8學時)
1、概述
2、紙工藝的基本技法
3、常用折紙技法
4、剪紙的技法與創作
5、染紙的技法與創作
6、紙浮雕
7、多面體
8、立方造型結構組織
9、幾何形化具象造型與整紙切折造型
(三)雕塑篇(2學時)
(四)、珠串篇(2學時)
1、手鏈
2、項鏈
3、戒指
4、掛鏈
5、其它裝飾掛件
(五)、布藝篇(2學時)
6、香包
7、錢包
8、手機包
9、鑰匙包
10、手提包
11、杯墊
12、布藝畫
13、布娃娃
14、其它、繡藝篇(2學時)
1.珠繡 2.十字繡 3.絲帶繡
4.傳統刺繡(蘇繡、蜀繡、湘繡等)5.歐式刺繡、編織篇(2學時)
6.中國結、漆藝篇(2學時)
9. 彩繪臉譜
10、彩繪t恤(8學時)
(六)(七)
(八)(九)彩繪篇
16、竹類創意手工
17、礦泉水瓶創意手工
18、廢舊光盤創意手工
19、鐵珠、鋼珠、玻璃珠的再創造 20、湯匙的再創造
21、圖釘創意手工
22、鐵釘創意手工
23、乒乓球類創意手工
24、鑰匙創意手工
25、鎖類創意手工
26、環形物的創意手工
2、參考書目:
《應用美術》 高等教育出版社《應用美術》 余樂孝編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實用美術基礎》 李學英等編著
天津美術出版社
五、實踐要求:
手工制作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學科教學中除了對中外最新的手工制作技巧的學習外,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非凡創意能力,在實踐中熟悉各種材料的特性以及具備能利用各種材料進行巧妙組合,提高材料的表現力。強調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要求學生結合理論知識在課內外對手工制作的本質、語言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為今后的手工創作打下堅實基礎。
六、教學方法的原則性建議:
本課程擬以課內示范和課內專題訓練為主,教學中的專題訓練結合理論闡述并聯系課內外作品進行互動性的探究和分析,并努力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向學生傳授手工制作的技巧與方法等。同時要求學生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選取手工材料并利用創意理念在課內外進行手工的制作,通過教學和指導幫助學生系統手工制作的技能技巧。
(一)教學重點:紙工藝的基本技法
(三)教學方法提示:
1、講究圖文結合、討論、設疑、示范教學相結合,專題訓練與理論相結合,鼓勵學生通過多渠道來獲得多方面知識,并在這過程中生成學習策略,學會學習和形成良好的思維方法。
2、講究語言的生動性、授課方式的多樣性、內容的針對性、師生的互動性、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2、及時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予以反饋。
3、針對專業特點合理安排一些課外考察學習,讓學生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七、考核方式及成績構成:
考核方式:本學科學習時間為一學期,每周2學時,期末考查。
成績構成:平時考核成績(30%)+ 課內課外的作業成績(30%)+ 期末考查(40%)
八、說明:
本大綱編寫依據學前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計劃要求、本學科特點、教材、專業層次、學生原有專業基礎和參照相關圖書、報刊館藏資料編寫而成。
編制人:泉州師院教育科學學院
焦 禮 芾
2007年9月
手工制作篇七
1.培養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帶來的愉悅。
2.通過讓幼兒制作裝飾衣服等活動,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合作意識,體驗與家長合作的快樂。
1.報紙、彩色紙、剪刀、彩筆。
2.一段舒緩的背景音樂、時裝表演的音樂。
一、出示衣服范例,引起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這些衣服漂亮嗎?哪里漂亮?
2.幼兒自由講述
二、出示圖畫紙
2.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想怎么裝飾衣服。
三、引導家長與幼兒一同用彩色紙來制作和裝飾服裝。
1.請家長裁剪,幼兒裝飾。
2.鼓勵幼兒大膽制作,注意色彩。
3.制作完后,請家長幫助幼兒穿上自制服裝進行表演。展示幼兒的作品,給她們以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