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合發表的講話文稿。優質的演講稿該怎么樣去寫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告別拖延癥演講稿篇一
尊敬的文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上午好!
上臺前,我做了一下思想斗爭,想著要不要和大家講這件事,畢竟這不是什么露臉的事,最后我決定,要講!
有這么兩句話,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一句是“車到山前必有路”,一句是“船到橋頭自然直”。有人說這是終極的人生智慧,我要說這是拖延癥患者自我麻醉的精神毒物,這樣的想法是萬萬要不得的。
為什么這樣講呢?先說說我自己吧。相處這幾天,大家都知道我在單位是副處長,但是,你們不知道,上個月我曾與處長失之交臂。當時,我們單位五個人參加競聘,其中比較有競爭力的有三個人,我就是三個中的一個。無論從工作業績還是群眾評價看,我應該是眾望所歸的。但是,事與愿違,最后,我輸了。
我輸在了演講。我的競聘演講做得比較刻板,沒錯話,沒毛病,但是也沒新意。而另一位同事講得是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特別吸引人。最后綜合評定,他比我多一票。這樣被淘汰下來,我特別郁悶,特別不甘心,也特別后悔。
因為,早在一年多以前,我就在網上看到過“張嘴就來”的演講培訓介紹,當時也動過心思想學,但又一想,這又不是什么要緊事,不急,看看再說吧。就這樣,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一拖再拖,拖成了這么個結果。
說起這段經歷,我不由得想到一個小故事。故事講的是:有三個人結伴而行,上帝為了考驗他們,在他們前進的途中設置了一座獨木橋,橋下是萬丈深淵。第一個人到橋前,想都沒想,大步流星地過去了。第二個人看看窄窄的獨木橋,再看看橋下的深淵,害怕,不敢過。最后在第一個人的鼓勵下,上了橋,盡管在橋中被一根刺劃破了腳掌,也還算是有驚無險地通過了。可第三個人卻死活不敢上橋。這時,天漸漸黑下來了,身后響起了凄厲的狼嗥,他被逼得沒有了退路,只得壯著膽子,顫顫巍巍地上了橋,可沒走幾步,就掉入了萬丈深淵。
天使看到這一幕,不解地問上帝:為什么讓第一個人順利通過,給第二個人制造了點小麻煩,卻讓第三個人墜入深淵?上帝說:我無非是想告訴人們,在困難面前,回避的時間越長,付出的代價就越大。
朋友們,車到山前不一定能有路,船到橋頭也不一定直,自助者天助。無論是面對困難、機遇、抉擇或者是其他問題,你必須迅速地迎上去,拖不是辦法。在等等再看,過過再說的惡性循環中,我們喪失的或許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或許是敞開心扉的最佳時機,或許自我提升的最佳時機。最后,我想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拖延是大敵,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不要拖延,不要用后悔去為自己的拖延買單。
謝謝大家!
告別拖延癥演講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
拖延是一種壞習慣。現在,我發現許多人都患上了一種心理疾病——“拖延癥”。我也有拖延的毛病。因為拖延,我上次嘗到了老師的武器——板子。我下定決心要好好改正這個令人厭惡的壞毛病!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昨天語文老師不知是怎么的,給我們布置了一大推作業,看起來也不是很難,但題量是比較大的。我心想:這個語文老師是怎么了呀,難道成心要針對我們嗎?哎呀,算了,反正我一時半會也寫不完,等會寫也不遲,去看會兒電視吧!
我開始悠閑地看起電視來,真愜意呀!“喂,你在干什么呀,還不趕緊去寫作業嗎?”這響亮的聲音把我嚇了一跳,我急忙地說了一聲:“好好好,我馬上去做。”我急速地跑到書房里,掏出作業放在桌子上,坐在椅子上開始寫作業。我悄悄地告訴你:剛剛我只是嘴上說了一聲,根本沒有行動,我想歇一歇再說。就開始磨磨蹭蹭,一會兒完筆,一會兒發呆,轉眼間一個鐘頭過去了,只寫了不到半張的卷子。不久,我的雙眼皮已經開始打架了,爸爸坐在一旁冷笑一聲:“你還是別寫了,你看看這都幾點了。”我抬頭看了一下鐘表,發現已經十一點多了。爸爸又說:“這都是拖延惹的禍,明知道作業很多還磨磨蹭蹭,行了,別寫了,快上床睡覺去,明兒就等你們老師的板子伺候吧!”聽了爸爸的話,我感到很慚愧。爸爸又大喝了一聲,我只好乖乖地上床睡覺去了,我剛上床時還想著明天早上早起趕作業呢!可是第二天早上,瞌睡蟲趴在我的頭上,不安好心地對我說:“好啦好啦,你的作業那么多,反正趕也趕不完,還是好好睡覺吧!”就這樣,我又昏昏睡了過去。
“喂,小兔崽子,你怎么還不起床呀,作業還沒寫完,又想遲到了是不是!”睡夢中感覺有人拍了拍我的后背,我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是爸爸呀!我看了看鐘,已經七點半了!我迷迷糊糊起了床,洗漱、吃完飯以后,帶著那沒寫完的卷子上學去了。我把那半空的卷子交給了小組長,心臟砰砰地跳。下課后,班長找到我,像諷刺一樣對我說:“李江琦,老師叫你去辦公室喝茶呢!”說完呵呵笑了幾聲。我心想:還喝什么茶呢?這就是要我領板子了!如果我早點兒寫完作業,就不會有這個不好的結果了。哎!我慚愧不已,后悔極了,可世界上畢竟沒有后悔藥。
我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慢悠悠地來到辦公室。老師剛看到我,就拿出了他的殺手锏——板子,就這樣,我挨了一頓教訓。
其實,我的“拖延癥”已經是個老毛病了。平時,我早上的時候,總是能聽到媽媽的催促,催我起床,催我吃飯……催過之后,總要慢幾分鐘。所以我總是遲到,總是受到老師的批評。還有一件經常犯的事情:我每次下午放學回家,總是要拖延一會兒,不是看電視就是去玩耍,直到爸爸媽媽大喊:“快去寫作業!”我才說:“知道啦,知道啦,我馬上去寫。”但是,我還是磨磨蹭蹭,常常快十一點才能寫完。因此,爸爸媽媽每次提起我的時候,總會說:“哎,那個熊孩子每次做事情都拖拖延延的,真叫人頭疼,如果她的“拖延病”能及時改掉就好咯!”這一次,我終于吃到拖延給我帶來的苦頭了。
我想到了一個寓言故事,在大森林里,有一座高山,那里住著一只漂亮的寒號鳥,寒號鳥有一個勤勞的鄰居,名叫喜鵲。這是一個烈日炎炎的夏天,寒號鳥躺在樹蔭底下的涼席上,扇著扇子聽著歌,過得悠閑自得。而它的鄰居喜鵲,頂著烈日就開始壘巢了,喜鵲往它的樹洞里放了一些棉花,放了一些樹枝,又把自己的門加固了一下。它看到鄰居寒號鳥在那躺著,就勸她趕緊壘巢,而寒號鳥卻說:“夏天,壘啥巢呢,離冬天還早著呢。”喜鵲繼續修它的巢。到了秋天,喜鵲又叮囑寒號鳥:“寒號鳥老弟呀,冬天就要到了,你再不筑巢就來不及了。”寒號鳥仍然不聽勸告,在那里玩耍。冬天到了,喜鵲在暖和的巢里舒服地躺著,而寒號鳥卻在自己那冰洞似的窩里凍死了。我覺得我就是那個愛拖延的寒號鳥,我都開始嘲笑自己呢。
因為“拖延癥”我挨了板子,變得有點像寒號鳥了,想起來真有點害臊了。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加油,李江琦!
告別拖延癥演講稿篇三
拖延癥是指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時間是世界上最省力的事情,但后果不堪設想。一起來看看ted拖延癥演講稿5篇,歡迎查閱!
ted拖延癥演講稿1
昨天,破天荒的拿出自己上次踏過泥洼坑的鞋子洗了起來。是那么的可憐,又是那么的罪有應得。
明明已經不是七八歲的孩子,卻還是免不了不小心的時候。現在想想也覺得很氣,所以當時回家,根本就沒有想要洗。出門遇上臺風,買了雨傘也沒有什么用,回到家一身濕透就算了,還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因為天色有些黑,根本沒注意,就不幸地踏入泥坑,論誰都會覺得倒霉吧。那天回家后,就脫了身上的衣服,洗了熱水澡,還把白運動鞋,給收了起來。當然,當時已經不是白色運動鞋了,而是泥色運動鞋。
所以,一直都沒有拿出來洗。今天,收拾床底的時候,忽然想起來。才發現自己已經忘了那么久。于是,終于把鞋子放入水里,拿起自己的小鞋刷,開始洗涮涮了。過程和往日一樣,費力不討好,消耗了不少的時間。不過,因為每次洗鞋都是這樣討厭,所以我也算有些習慣了。自然,也是沒有什么抱怨的洗完了。
然而,沒有放過我的是。在我收拾鞋盒子的時候,發現我的另一雙白色球鞋,還沒有洗。是前幾天我出門弄臟的,因為剛下過雨,所以地面潮濕,在外表和朋友說說笑笑,所以回家就覺得明天再洗。結果,自然是說一時,忘記一陣子。于是,我又只好拿著這雙鞋子去洗涮涮。因為已經洗過一雙,所以洗第二雙讓我覺得更加不悅了。好在是球鞋,好洗。但是,喜歡白色的我,鞋子也常常買白色,對于污漬總是過度計較。于是,就把自己吃力的勁給用上了,才收拾完畢。好在洗完之后就可以休息吃飯,不然,我又不知道要抱怨多久了。
可是現在想想,不都是自己太懶惰了,才會有這樣的后果嘛。明明最開始的自己,就是把不喜歡的事情先做掉,然后再去做別的事情,結果現在,越來越會拖延了。不是玩手機,就是做些有的沒的,根本就沒有做什么正經事過。的確,很多不想做的事情,越放只會變成,遺忘的事情。最后在一個不湊巧的時間,才會終于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不情不愿的去做。既然這樣,何不像從前一樣,小心一點,注意一點,盡量不要被其他的事情耽誤,好好盤算天氣和穿著,也不要拖延放置討厭的事情,盡快去做。
有些事情,拖延還可以解決,可是有些時候,你一但有了這樣的心思,就會變得麻煩了。從前看過一句話,“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你的余生都不夠用”。古話不是也說嘛“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所以,不要給自己理由浪費時間。
ted拖延癥演講稿2
今天,我想和大家來說一說在現代社會中,十分普遍的一種“絕癥”——拖延癥。
拖延癥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相信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驗:下周要月考,英語單詞還沒有背熟,但還是不能翻開英語書好好地背單詞,總想著“還有一個禮拜”、早著呢;或者語文要看的古文字詞義還沒記牢,明明手上沒有什么事,寧可翻開小說看幾眼,或者拿起手機玩一會兒游戲,都不愿意翻開課本。總要拖到最后幾天、甚至最后一天才翻開書,嘴里念叨著“來不及了來不及了”、一邊后悔為什么沒有提前復習。這樣臨時抱佛腳、很有可能被佛一腳踢開。考試結束之后,痛定思痛、下定決心,下次考試一定要好好復習;然后呢?然后下一次還是被拖延癥扯斷了后腿。如此循環、周而復始。
對于這樣的事我深有體會。就比如這次演講,在半個月前我就開始想講什么,但是總想著這周是男生講,有一個周末的時間來準備,沒有關系;或者就算這周是女生講,但是輪不到我,還有時間。就這樣一直拖拖拖,直到昨天我才決定,用自己血淋淋的教訓,作為今天演講的話題。
我們都知道拖延癥有多么嚴重的后果,那有什么解決的方法呢?一位心理學家尼爾·菲奧里有一本書叫《戰勝拖拉》,書中提到這樣一個方法,叫“逆向日程表”法。簡單來說,就是從最終完成任務的那個日期算起,往前推,到哪一天該完成哪一階段,一直逆推到當下。這樣就不會沒有緊迫感;同樣,一個巨大的任務被分割成小部分,看起來也會輕松一些、人的畏難心理也會減輕。
還有一種方法被叫做“番茄工作法”,這個方法來源于一個番茄計時器,這個計時器每30分鐘會報一次時。實驗者在這30分鐘內分配休息和工作的時間,每30分鐘被稱為一個“番茄時間”。經過很多次實驗后,人們發現,25分鐘工作和5分鐘休息是比較合理、容易被人接受的;也可以讓人專心工作、不被誘惑分散注意力。
那到現在,我的演講也基本結束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同樣也是給自己一些克服拖延癥的好的建議;也希望下次輪到我演講時,別再準備得如此倉促。謝謝。
ted拖延癥演講稿3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那就是世界上最苦的'水果是什么?答案是“當初如果”。雖然這只是一個腦筋急轉彎,但這是一個大家都感同身受的問題,因為幾乎每個人都不同程度患有一種病,叫做拖延癥。拖延癥的定義自然不用多說,大家患病那么久,應該接觸過各種不同的病發癥狀。
但是也不要因為拖延癥而對生活失去信心,因為每個人都是在有選擇地拖延。比如你會在一個無聊的會議上遲到,卻不會在跟男神女神的約會上遲到;對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事關重要的事情,刻意創造困難你也在所不辭。還有的時候一件事情拖著拖著,我們就干脆不做了。其實這也不錯,你能夠通過它,來區別事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自己本身是一個拖延癥十分嚴重的人。我相信班里有很多同學都和我有著相同的困擾。一到放假的時候,之前明明做好了許多的計劃,計劃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在這個時間段做什么,我要幾點起床之類的雜事。可一到實行的時候,就變成了:現在才幾點幾點,我還可以再多睡一會。今天是放假第一天,要不就給自己放松一天吧。這個時間段應該用來休息啊,還是待會再做吧。這樣的情況下,結果往往是,哪怕坐在地上發呆一整天,也不愿意去執行原本的計劃。
在表面上看來,拖延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做和任務相關的事情,我們刷朋友圈吃零食聊天,忙里偷閑中,潛意識里必定會不時地想起還沒完成的事情,這種焦慮感會讓我們慢慢開始計劃起來,哪怕只是不靠譜的一些設想,也是行動前的蓄力過程,至少在你開始做的時候不會毫無頭緒。
更令人開心的是,拖延有時候會帶來價值。
而且,拖延還能帶來創造力!很多作家會常常拖了一周沒有寫稿,卻在最后期限突然引發頭腦風暴或是靈感爆棚。廣告圈里面也有句話說,牛逼的創意,都在最后一秒出現的。
聽到這里,大家大概已經開始原諒自己的拖延癥了,那么,我只能說你們真的是資深拖延癥愛好者。如果沒有強大的頭腦風暴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那還是著手開始治療吧。
畢竟很多人都愛說,當初如果早點準備,我一定能做的更好。其實你已經盡了你所有的努力,你耗費了大量精力在逃避和焦慮上面,也花費了大量精力在截止前不久的行動力爆棚。無論怎樣,是你自己選擇,要現在的結果。
有些人覺得,我沒有拖延癥啊,我一直都在做和工作相關的事情,這類人有一種情況也很可怕。他會先花十分鐘挑一支最想用的筆,然后思考寫在哪個位置比較好看,最后慢慢地把一天的計劃列出清單,結果根本沒有按清單去做,這種看似強迫癥的行為就是標準的花式拖延時間。
拖延癥是害怕完成一件事,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結束一件事,是不知道如何完成這件事。其實根本不需要考慮太多,我們熟知的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看到一個目標就走過去了,別人卻是看見目標先訂一個作戰計劃,然后匍匐前進,往左閃,往右躲,再弄個掩體折騰了半天最后哪兒也沒到達。對于拖延癥來說,最糟糕的,是在拖延的時候,憧憬忙碌的狀態,在忙碌的時候,去悔恨當初自己的拖延。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皮爾斯·斯蒂爾教授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拖延公式”是否拖延,其實本質上來講,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價,和你的獲得之間,你做一個選擇。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ted拖延癥演講稿4
馬爾頓說,拖延的最能損壞和降低人們做事的努力。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拖延幾乎成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惡習,心理學家說,到了50還能改掉一樁壞習慣就是奇跡。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拖延惡習》,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從小就有拖延的惡習,而且,為了拖延還差點失業。可是就在他50歲的時候,卻改掉了這種要命的惡習。
以前,爸爸媽媽叫我做一些事情,我都會說,等一下在去做,每次聽到這句話,爸爸就會嚴厲的批評我,說,如果你以后在工作上,也對領導說一句,等一下再去做的話,那么你就會失業。于是,我只好不耐煩的去做事了。
可讀了這篇文章以后,我才覺得爸爸說的是對的,不管做什么事情說就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
記得有一年放寒假。老師布置的作業特別少。我心里想:作業這么少不如明天在做。可到了第二天,我又想在拖到明天再做。快要上課了,我才想起我的作業,于是我趕緊補。現在放假我都記住那次教訓,早早的就把作業寫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一定要改掉這惡習,不能讓他成為人人的笑柄。
ted拖延癥演講稿5
學校最具有特色的沖鋒號在凌晨6點10分準時響起,也不知學校怎么想的,會把沖鋒號當做起床鈴聲。
我翻了身,把被子裹得更嚴實了,我在起床和不起床之間糾結,然后再告訴自己再睡一下下,等下一定要起床,整個宿舍樓在鈴響的那刻顯得格外嘈雜,我最終還是沒能起床就在被窩里,然后暗自希望主任今天沒來,雖然這機率與在游戲中打極品裝備一樣全靠人品,機率幾乎為零。
有人說賴床是“拖延癥”的初始癥,“拖延癥”,簡單點說就是懶,懶到了一定的境界,而且心里有一個無比堅定的信念,不死的心,誰也不能阻止我拖稿,拖工資,拖后腿,至于拖后腿嘛,說得難聽點,引用別人的一句話,班級又不是狗,分什么前腿后腿的。
最不爽的就是所到別人說我拖后腿了,雖然這是事實,“拖延癥”的主要特征就是習慣把今年的事拖到明年,今天的事拖到明天這一刻的事拖到下一刻,這輩子的事拖到下輩子,有沒有下輩子,這事兒就無從可知了,我同桌就是一位深受此癥毒害的患者,他會花上一節晚自修的時間,給自己訂下冠冕堂皇的大綱計劃,下定了決心明天開始一定完成,哪怕教室倒了,哪怕校長辦公室倒了,哪怕學校被墮天使,黑月鐵騎給推了,也不能阻止,當天晚上同桌計劃得心血來潮,滿面紅光,我在旁邊打擊他,讓他別寫什么計劃大綱了,浪費時間又不實用,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他本著一個無比堅定的信念,不理我,第二天,他是堅持了一個上午,安分地得很,下午就開始癥狀出現了,然后他的“拖延癥”又顯露出來了,就這樣,日復一日,估計現在那張被用來寫大綱的紙在哪個角落也不知道了。
也就是這樣,我們錯過了很多,錯過了讀書的最好光陰,錯過了自己喜歡的女孩兒。
問女生借書看,無一不是驚異地告訴我這是言情,我當時就特郁了,怎么,男生就不可以看言情么。
正是從言情中,我了解到不少苦逼的情感故事,一對悲催的男女,互有好感,但是一直拖延下去,最終年華逝去,終成陌路,這一直是悲劇言情的主打劇情,如此劇情在電影界里也久經不衰,如《情書》再到最近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其中都是男女之間有種種莫名的情愫,最終因為種種原因而一拖再拖,錯過,我也一直相信在沈佳宜心中,對柯景騰是有好感的,只是時間沒有允許她說出來。
說到底就是“拖延癥”害人害已,正是因為拖,男的女的把時間拖沒了,然后我就會一個人在臆想,如果我不拖的話,我是不是就不會錯過,是不是就不會錯過讀書的光陰,不會錯過自己喜歡的女孩兒,是不是現在就會魚和熊掌兼得,當然了,一切都是在臆想之中,也只是臆想而已。
我前桌的同桌,常侃調“曾經有一份感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沒有去珍惜”。覺得和我很像哎,唯一不同的就是曾經從來就沒有一份感情放在我的面前,雖然我一直信奉某人說的一句話,“高中,大學不談,還指望大學畢業后憑空蹦出一個要才有才,要貌有貌的女孩。”我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拖延癥”害的。
每次放學,羨慕嫉妒恨地看著別人摟著女孩從自己身邊走過,同樣是人,差距咋這樣大呢,他們一點也不體諒我這個單身的雄性生物,回頭想想自己,學習差得只能拖后腿。
唉,明天一定痛改前非,佛曰:大徹大悟,至于今天,還是先洗洗臉睡了吧。
告別拖延癥演講稿篇四
曾經有一位叫做錢鶴灘的學者寫過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從某一方面來看,拖延癥無疑壓制了一個人的執行力。本來無關緊要的事,日積月累下來就做不完了。說到這里,我想做個小調查。各位同學認為自己有拖延癥的,請舉一下手。那請問,這些舉手的同學,你們是否認為拖延癥阻礙了你們的計劃,壓制了你們的執行力。
其實,根據調查發現。拖延癥大多來自一定的時間限制。假如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給你10天去完成,幾乎絕大多數人都會無意識選擇拖延,因為大家都認為,這件事既然無足輕重,一定很容易就辦到,等期限快到的時候再去做也不遲。結果到了第八天,第九天甚至第十天你才去做這件事,本來慢慢做可以非常漂亮并且輕松的完成任務,卻因為拖沓導致任務完成倉促,虎頭蛇尾。甚至需要外力的幫助去草草解決。
我自己本身是一個拖延癥十分嚴重的人。我相信班里有很多同學都和我有著相同的困擾。一到放假的時候,之前明明做好了許多的計劃,計劃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在這個時間段做什么,我要幾點起床之類的雜事。可一到實行的時候,就變成了:現在才幾點幾點,我還可以再多睡一會。今天是放假第一天,要不就給自己放松一天吧。這個時間段應該用來休息啊,還是待會再做吧。這樣的情況下,結果往往是,哪怕坐在地上發呆一整天,也不愿意去執行原本的計劃。更多的情況是,假如今晚數理化政史地六科作業,肯定有一部分同學這么想:政史地可以直接抄答案,我先寫這些吧,數理化我要留著好好做。可實際的情景是,我抄完了政史地作業,看向鐘的時候發現,啊,都這么晚了,算了,數理化明天再做吧。到了第二天早上,原本計劃好哪怕作業不交也要認真寫完,可實際上,在倉促的交作業熱潮中,不聽話的手還是伸向了答案,抄完之后,陷入了深深地自我譴責中。
所以,綜上所述,拖延癥帶來的負面作用更多的表現在給自己帶來壓力,負罪感,效率低下,還有人們對你不能完成任務的不良評價。而且,在這樣的負面作用下,往往會產生惡性循環,導致進一步的拖延行為。
通常情況下,人做選擇依循兩個原則:或者是追求快樂,或者是逃避痛苦。你覺得上學無趣,所以會遲到,但是你跟喜歡的人約會就不遲到;老師來檢查,你就不會遲到,老師一不來,你就昨天晚上忘了訂鬧鈴,或者鬧鐘沒有響。對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對于你事關重大的事情,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你也在所不辭。
當然,有時拖延癥也有積極地一面。一件事情拖著拖著,我們干脆就不做了。這也是拖延癥的價值:通過它,來區別事情的重要性。我常常覺得,有的時候我們是自動選擇了“拖延”這樣一個方式,以來激活自己的創造力。我現在就制定好復習計劃,可實際上,我到了考試前一天才開始背書。但往往這種抱佛腳的行為卻出奇的有效,所以我認為,我不怎么努力不怎么拼命也可以做的和那些努力的人差不多。雖然知道這種想法不正確,我的知識也沒有努力的'人鞏固,可我還是忠于這種想法,這就是拖延癥。
對于拖延癥來說,最糟糕的,是在拖延的時候,憧憬忙碌的狀態,在忙碌的時候,去悔恨當初自己的拖延。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皮爾斯·斯蒂爾教授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拖延公式“u=ev/id,戰拖=信心x價值/沖動x回報延遲。
是否拖延,其實本質上來講,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價,和你的獲得之間,你做一個選擇。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告別拖延癥演講稿篇五
在不斷被分心的社會大劇場里,辛辣奇突如電影般刷刷掠過,人們抓不住時間的尾巴,卻總想讓時間慢下來。于是大堆的拖延癥患者隨著變化的浪潮探露出頭,意在享受生活的本真和美好。但我認為,關于拖延癥患者的自嘲,只是為自己又懶又平庸的狀態做的自我美化。
叔本華說:“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獨。”與多人為之拍案叫絕,以眾人皆醉我獨醒之態,將“庸俗”二字的標簽,貼在群體之上,仿佛只有自己才是真正在生活的人。然而,這其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孤獨的呢?只怕大部分和著調的人,既孤獨又庸俗。他們也許渴望進入更好的圈子而不得,他們也許不會交際,他們羨慕好的生活,有欲望,卻以此為托詞,為自己的不得意縫制遮羞布。
以自嘲患有“拖延癥”來抵擋社會發展的洪流卻也不失為一個辦法,守著自己的四方空間,我們理解。這是弱勢群體對其自身的一種保護狀態,算是對那種以成功為得地的一些急躁社會氛圍的撥亂反正。
主觀上的終止焦慮,真的可以一勞永逸地讓焦慮消失嗎?
廢柴狀態的擁簇者們以傅園慧的拖延狀態作為行事標榜,但他們或許從未了解傅園慧因已使出了“洪荒之力”才可以在賽后擺手說著“不在意成績”。而那些實打實的“癌癥患者”,只能癱在床上,連擺手的力氣都沒有。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說:“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拖延綜合征”的患者因從未體驗過不拖延的高效性和有序性而習慣地平庸下去。“陽光已使我的荒涼成為更新的荒涼”她在后面說道。持續性的拖延,會讓習慣上的錯誤態度變成無藥可醫的病癥,且在極度更新的社會中,若固執地拖延,在不久的將來,恐怕也只得落得個被世界拋棄的下場。
人生可以有放松,但絕不可以放縱。卡夫卡曾言,目的雖有但無路可尋,我們稱之為路的,無非是躊躇。“拖延癥”只是人生道路上一塊頑固的絆腳石,實質上他無法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但決定性在于你是否愿意戰勝自己的懶散心理,在追尋目標時,不要因為周圍的荒蕪,忘記拓荒時的初心。
告別拖延癥演講稿篇六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拖延癥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相信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驗:下周要月考,英語單詞還沒有背熟,但還是不能翻開英語書好好地背單詞,總想著“還有一個禮拜”、早著呢;或者語文要看的古文字詞義還沒記牢,明明手上沒有什么事,寧可翻開小說看幾眼,或者拿起手機玩一會兒游戲,都不愿意翻開課本。總要拖到最后幾天、甚至最后一天才翻開書,嘴里念叨著“來不及了來不及了”、一邊后悔為什么沒有提前復習。這樣臨時抱佛腳、很有可能被佛一腳踢開。考試結束之后,痛定思痛、下定決心,下次考試一定要好好復習;然后呢?然后下一次還是被拖延癥扯斷了后腿。如此循環、周而復始。
對于這樣的事我深有體會。就比如這次演講,在半個月前我就開始想講什么,但是總想著這周是男生講,有一個周末的.時間來準備,沒有關系;或者就算這周是女生講,但是輪不到我,還有時間。就這樣一直拖拖拖,直到昨天我才決定,用自己血淋淋的教訓,作為今天演講的話題。
我們都知道拖延癥有多么嚴重的后果,那有什么解決的方法呢?一位心理學家尼爾·菲奧里有一本書叫《戰勝拖拉》,書中提到這樣一個方法,叫“逆向日程表”法。簡單來說,就是從最終完成任務的那個日期算起,往前推,到哪一天該完成哪一階段,一直逆推到當下。這樣就不會沒有緊迫感;同樣,一個巨大的任務被分割成小部分,看起來也會輕松一些、人的畏難心理也會減輕。
還有一種方法被叫做“番茄工作法”,這個方法來源于一個番茄計時器,這個計時器每30分鐘會報一次時。實驗者在這30分鐘內分配休息和工作的時間,每30分鐘被稱為一個“番茄時間”。經過很多次實驗后,人們發現,25分鐘工作和5分鐘休息是比較合理、容易被人接受的;也可以讓人專心工作、不被誘惑分散注意力。
那到現在,我的演講也基本結束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同樣也是給自己一些克服拖延癥的好的建議;也希望下次輪到我演講時,別再準備得如此倉促。謝謝。
告別拖延癥演講稿篇七
昨天第一次把上次踩過泥坑的鞋子拿出來洗了。太窮了,活該。
明明已經不是七八歲的孩子了,卻還是被粗心大意。現在一想起來就覺得很生氣,所以回家的時候根本不想洗。當你在臺風中外出時,買一把傘是沒有用的。你回家后可以忘記,但你仍然離家不遠。因為天黑了,你根本沒注意,你很不幸地踏進了泥坑。誰都會覺得倒霉。那天回家后,我脫了衣服,洗了個熱水澡,把白色運動鞋收了起來。當然那時候不是白球鞋,是泥球鞋。
所以從來沒有拿出來洗。今天我在整理床鋪的時候,突然想起來。卻發現我已經忘記了這么久。然后,我終于把鞋子放進水里,拿起我的小鞋刷開始洗。和過去一樣,這個過程費力不討好,耗費大量時間。但是,因為每次洗鞋子都很煩,所以有一些習慣。自然,洗了也沒有抱怨。
然而,沒有放過我的是。我收拾鞋盒的時候,發現我的另一雙白色運動鞋還沒有洗。前幾天出去的時候弄臟了,因為剛下過雨,所以地面是濕的。在外面和朋友說說笑笑,感覺明天回家就洗了。這樣一來,自然是說一會兒又忘一會兒。所以,我不得不把這雙鞋拿去洗了。因為我已經洗了一雙,洗第二雙讓我覺得更不開心。還好是運動鞋,很容易洗。但是,如果我喜歡白色,我經常買白色的鞋子,我總是太在意污漬。然后,我使出渾身解數,完成了包裝。還好洗完可以休息吃飯,不然不知道會抱怨多久。
但現在想來,并不是因為我太懶才會有這樣的后果。明明開始的時候,我是先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然后再做其他的事情。因此,現在,它會越來越延遲。無論是玩手機還是做一些事情,我從來沒有做過什么正經的事情。
有些事情拖延是可以解決的,但是有時候,一旦你有了這樣的想法,你就會陷入困境。很久很久以前,我讀到一句話,“如果你把今天的工作推遲到明天,你的余生就不夠了”。古語有云:“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將為明天而活,一切都將付諸東流。”所以,不要給自己浪費時間的理由。
告別拖延癥演講稿篇八
拖延癥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相信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驗:下周要月考,英語單詞還沒有背熟,但還是不能翻開英語書好好地背單詞,總想著“還有一個禮拜”、早著呢;或者語文要看的古文字詞義還沒記牢,明明手上沒有什么事,寧可翻開小說看幾眼,或者拿起手機玩一會兒游戲,都不愿意翻開課本。總要拖到最后幾天、甚至最后一天才翻開書,嘴里念叨著“來不及了來不及了”、一邊后悔為什么沒有提前復習。這樣臨時抱佛腳、很有可能被佛一腳踢開。考試結束之后,痛定思痛、下定決心,下次考試一定要好好復習;然后呢?然后下一次還是被拖延癥扯斷了后腿。如此循環、周而復始。
對于這樣的事我深有體會。就比如這次演講,在半個月前我就開始想講什么,但是總想著這周是男生講,有一個周末的時間來準備,沒有關系;或者就算這周是女生講,但是輪不到我,還有時間。就這樣一直拖拖拖,直到昨天我才決定,用自己血淋淋的教訓,作為今天演講的話題。
我們都知道拖延癥有多么嚴重的后果,那有什么解決的方法呢?一位心理學家尼爾·菲奧里有一本書叫《戰勝拖拉》,書中提到這樣一個方法,叫“逆向日程表”法。簡單來說,就是從最終完成任務的那個日期算起,往前推,到哪一天該完成哪一階段,一直逆推到當下。這樣就不會沒有緊迫感;同樣,一個巨大的任務被分割成小部分,看起來也會輕松一些、人的畏難心理也會減輕。
還有一種方法被叫做“番茄工作法”,這個方法來源于一個番茄計時器,這個計時器每30分鐘會報一次時。實驗者在這30分鐘內分配休息和工作的時間,每30分鐘被稱為一個“番茄時間”。經過很多次實驗后,人們發現,25分鐘工作和5分鐘休息是比較合理、容易被人接受的;也可以讓人專心工作、不被誘惑分散注意力。
那到現在,我的演講也基本結束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同樣也是給自己一些克服拖延癥的好的建議;也希望下次輪到我演講時,別再準備得如此倉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