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我們應該重視心得體會,將其作為一種寶貴的財富,不斷積累和分享。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南丁格爾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大家好!
我是四年(3)班的**。我知道雷鋒叔叔很多故事,最讓我感動的是這兩件事。
雷鋒叔叔上小學時,要經過一座小橋,每逢雨季,河水上漲,滔滔滾滾的河水就淹沒了本來就搖搖晃晃的小橋。一二年級的小同學,一走到橋邊,看著那洶涌的波浪,聽著那嘩嘩的響聲,害怕極了,不敢過橋。每到這時,雷鋒就會蹲下身子把他們一個一個地背過去。放學后,又把他們一個一個地背過來。不管多大的風雨,只要雷鋒叔叔自己能過橋,也一定把那些小同學背過去。
有一次,在去火車站的路上,他看到有一位大嫂背著小孩,手里還拉著一個小女孩去趕車。天淅淅瀝瀝地下著雨,他們母子三人都沒有穿雨衣。那個小女孩弄了一身泥,一邊走還一邊哭。看到這種情況,雷鋒急忙上前去,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背小孩的大嫂身上,馬上又背起那個小女孩,一同來到火車站。雷鋒替她買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車。在車上,雷鋒看到那個小女孩,全身衣服沒有一點干處,頭發還在往下滴水,凍得她直打顫。雷鋒自己一身衣服也濕了,他急忙解開外衣,摸摸貼身的那件絨衣還是干的,立即脫了下來,給那個小女孩穿上。聽說他們母子三人沒吃飯,雷鋒又把自己帶的幾個饅頭送給了他們。
雷鋒叔叔的好事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們以雷鋒叔叔為榜樣。做一個刻苦學習、樂于助人的好少年!
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南丁格爾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大家好!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文明天使促人間和諧”。
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關鍵的關鍵,是品德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么樣的精神風貌,什么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
每個人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相互擁抱,才能展翅翱翔!在這個社會上,只有互相幫助,才會有進步的希望!
我步入高中以來的幾個月中,記憶最深刻的,是那個星期天。
比我小兩歲的弟弟要去當兵,三年不能回來,要在北京辦完手續后,馬上離開。姐弟情深,他在周六晚上,獨自連夜坐車趕來,連家也沒有回。只是因為星期天我們有短暫的外出時間,我能陪他走一段路去車站。迫不及待地排隊走出校門,看見滿臉汗水,紅著眼圈的弟弟,我再也忍不住,淚水肆虐地流淌。因為連日奔忙而變得憔悴消瘦的弟弟,勉強笑了笑,沙啞著嗓子說:“姐,你送送我吧!”我擦去淚,卻哽咽地說不出一句話,點了點頭。弟弟可是我最親愛的親人啊!
正當我叮囑他在異鄉要注意身體時,路旁一個蜷縮的身影映入眼簾。走近一看,是一個不認識的學生,她的痙攣又犯了。里這里最近的醫院就是我們學校的醫務室。看看她痛苦得扭曲的面孔,再看看弟弟,當時我十分猶豫,但沒有抉擇的時間,也不允許抉擇。我彎下身去,扶起那位同學。弟弟驚愕地看著我。我不敢抬頭正視。轉身的那刻,我看到他凄涼,傷心,甚至怨恨的目光,他又紅了眼圈。
走向相反的方向,分手卻沒有話別。淚水朦朧了雙眼,我沒有回頭。把同學送到醫務室,我轉身狂奔回那個路口。當我再次站在那個位置,頭腦一片空白。三年啊!
我好想,想和弟弟在一起的短暫時光;我好恨,恨自己沒有再快一點,哪怕再看一眼弟弟的背影;我好痛,好苦,好累,但惟獨,沒有悔。因為,沒有理由。
親愛的弟弟啊,姐的寶貝,不要怨恨我。姐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祝你一路順風了。正如你去當兵一樣,其他人,社會也需要我啊!
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造出優良的學習成績。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質建設,那我們縱然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于人,于己,于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應該先成人,后成材,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一起行動吧!如果說少數人的奉獻泄露的是人性最純最美的光點,那么,集體的共同的奉獻則如銀色的梨花開滿了我們頭頂的天空!
相信吧,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充滿愛心的天使!在這嚴寒冷酷的冬日,讓愛來催放五顏六色的芬芳,讓愛滋潤焦灼干渴的心田。在希望的原野,我們共同祝愿:讓世界充滿愛!讓世界更加和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南丁格爾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今天我在這里給大家演講的是一個群體的先進事跡,她們就是用高尚的師德、樸實的品質滋潤著萬千子民的xx小學那群普通平凡的女教師。
謝守珍老師如今已有50多歲,從17歲踏入xx小學,到今天已有30多年。不知道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但她臉上的細紋卻告訴我們:教師不但是一份謀生的職業,也是畢生執著追求的事業,更是一輩子的希望和寄托。30多年,到底有多少學生在她的身邊成長,無法去統計,也無人去關注。70年代她意氣風發伴隨郝小度過艱難與坎坷,80年代她用青春給學校增添秀色,90年代她帶著年輕教師創造一個又一個教學中的奇跡…現在,她已腳步蹣跚、腰身佝僂,但你仍然可以在每次上課鈴響時看到她精神抖擻的背影,她用盡自己最后一絲光芒照耀郝小湛藍的天空。30多年,多少次為了畢業年級加班加點,顧不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多少次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夜不成寐,忘記了自己身體的不適;又有多少次為了讓孩子們快樂的學習,夜以繼日的專研業務,提升能力。我很想舉個例子說明謝老師這些年來最讓人難忘的一件事情,也想用世上最華麗的語言贊美謝老師10950個日夜傾灑愛心的分分秒秒。回憶這一切歷歷在目,細數每天的日子,哪一天不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對哪一個學生不是細心照顧、無私給予?怎樣的句子又能表達謝守珍老師對事業、對學生演繹“大愛”的情懷呢!
王敏老師今年35歲,十幾年來從當初的懵懂稚嫩到現在的湖北省優秀語文教師。沒人知道榮譽的背后有多少勤奮的故事,沒有人知道每一次臺上的掌聲響起又有多少次臺下的淚流滿面。為了講好一次公開課,她查閱資料、修改教材、請教專家、觀摩學習,她結合學情、精心預設、大膽試教、深刻分析…做完這些還遠遠不夠,為了講好一次公開課,需要她三天、五天、一個星期、一個月的策劃、準備和研究,才有了領獎臺上手捧鮮花的一剎那,才有了xx小學獎牌上閃亮的金色光芒。近年來,王敏老師所執教的多次公開課獲省、市一等獎,撰寫論文獲國家級一等獎,教學案例被多家教育雜志刊登發表。曾經燈下熬夜到天明,忘了被窩中年幼的兒子;曾經遠赴千里展風采,忘了病床上無人照顧的雙親;曾經勇挑重任樹新風,忘了自己為人子、為人妻、為人母的責任;曾經舍小家為“大”家犧牲自我,忘了自己的節假日也有家人需要關懷…這些“曾經”的一幕幕、一樁樁,造就了今天的湖北省優秀教師、市級明星教師和縣骨干教師及學科帶頭人,為郝小打造了一張熠熠閃亮的名片,在xx小學史冊的扉頁上樹立了一面鮮紅的旗幟。
在這里,我不想表白郝小女教師是多么的無私,鈴聲和書本相伴的每一天,她們已經習慣這樣的工作;我也不想標榜她們有多么可貴的品質,面對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她們怎樣的努力都無須褒獎。xx小學現有學生2270人,其中留守兒童800多人,單親兒童200多名。面對這組讓人驚訝的數據,她們用母愛詮釋著自己的事業。
田繼香老師長期從事低年級教學工作,因為她細心的關愛、耐心的呵護,讓無數孩子們感受到了媽媽的溫暖。唐彬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說起當年的這個小天王,田老師仍然記憶猶新:他是一個叛逆的小男孩——父母在外打工,無人管教喜歡打架;上課不專心聽講,所有任課老師將他定為班級問題生;面對這樣的孩子你會搖頭嘆息嗎?你會束手無策嗎?當田老師看到他時卻情不自禁的攬著他到了懷里。我不知道田老師是怎樣細心的引導讓他豁然開朗,我也不知道田老師是用怎樣的耐心面對他每一次的挑釁。我只知道從以前每天進辦公室到后來的一周一次,一月一次,每次進去都是垂頭喪氣,而出來時卻神采奕奕。就這樣,孩子來辦公室的次數越來越少,試卷上的分數卻越來越高。操場上再也看不到他耀武揚威欺負弱小的身影,課堂上又多了一雙純凈明亮的眼睛。田老師用自己的母愛改變了他!孩子在日記中這樣寫著:“我的媽媽從生下我就離開了,是爺爺和奶奶把我帶大的。上學后,我又有了一位媽媽,她就是田老師。每次犯錯田老師都會用她慈祥的面容和親切的微笑讓我感到后悔和慚愧。我愿意為了田老師改變身上的所有缺點,因為我不想讓我的老師,我的媽媽失望”。這樣的愛沒有任何血緣的牽絆、沒有絲毫名利的驅使;這樣的愛在xx小學的操場上、教室中、食堂里、無處不在;這樣的愛就是郝小女教師書寫“母愛”的真實寫照!
當然,我所說的只是冰山一角。在學校這片凈土上,還有數不勝數的巾幗娘子軍,無怨無悔,銘刻著歲月里不滅的痕跡:教壇新秀李金梅老師,樸實無華的黃輝老師,業務精湛的但紅老師、默默耕耘的湯麗群老師、幽默詼諧的張遠征老師……就是這樣一群淳樸的女教師撐起了郝小的半邊天;就是這樣一種眾人拾柴的力量舉起了xx小學“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先進集體”、“示范學校”、“湖北省優秀女職工組織”等一個個來之不易的榮譽稱號;就是這樣一份日復一日的平凡和樸實,叩響了xx名校的大門。
梅花讓人想起不懼危難的壯士,綠竹讓人感嘆淡泊名利的隱者,青松使人敬佩威武不屈的將軍。我想找一個合適的稱謂送給這群開拓進取、默默奉獻的女教師。人們常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樣的評價太蒼涼,不是樂觀向上的郝小女教師!“一盞孤燈照朱筆,兩袖清風到白頭,”這樣的寫照太悲觀,不是追求職業幸福的郝小女教師!最后,我想到了大海:深邃寬廣猶如她們用淵博的學識默默無聞的培桃育李;浩瀚無邊猶如她們用慈祥的母愛甘心情愿的滋潤童真。不用贊嘆、無須喝彩!任海上潮起潮落,她們孜孜不倦、頑強拼搏的壯志不減;任天邊云卷云舒,她們愛生如子、默默無言的大愛永存!
南丁格爾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地動山遙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冰雹般的磚瓦、灰塵、樹木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拼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只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幸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恒……5月13日22時12分,當搜救人員從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的廢墟中搬走壓在他身上最后一塊水泥板時,所有搶險人員都被震撼、落淚。
村里有名的“大孝子”
1957年8月,譚千秋出生在祁東縣步云橋鎮巖前村。他的父母老實善良,有5個兒女,他排行老大,由于家境貧寒,每頓飯都是以紅薯、豆子等雜糧為主,只有一點點米飯,他總是將米飯讓給弟弟妹妹吃,自己和父母吃紅薯。
譚千秋深信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他學習非常刻苦,村民都將他作為“勤學楷模”教育孩子。為學好英語,他將英語單詞寫好貼在墻上,睡覺時就記,記不上就點亮燈看一下再記。1975年夏,他高中畢業回家務農,但他沒有放松學習,白天跟大家一起出集體工,晚上學習到次日凌晨,困了就用毛巾沾點冷水敷在臉上。兩年后,他成了一名代課教師。
1978年夏,譚千秋考上了湖南大學。1982年大學畢業,主動報名到四川東方汽輪廠職工大學當了一名“支邊”教師。
譚千秋成家立業后,考慮到三個弟弟都在農村,他一人承擔起贍養父母的義務,還花錢為家里裝了電話,并竭盡全力幫助弟弟妹妹。
大弟弟譚繼秋在家種地收入甚微,便借了幾千元買了一臺三輪車跑運輸。1993年夏季的一天,不慎車翻人傷,花去了幾千元醫藥費。舊債未還,又添新債。譚千秋聞訊后,立即給弟弟寄來xx元錢,還寫信安慰弟弟,只要人沒事就好,并要弟弟到他那去散散心。車禍對譚繼秋身體影響很大,但為了生計,不得不到云南打工,譚繼秋便寫信鼓勵弟弟,還在信中夾寄了40元錢。譚繼秋和二弟都沒房住,兩兄弟建了房,譚千秋給每位弟弟資助3000元。
xx年6月,父親不幸患上骨髓癌。譚千秋立即回老家召開家庭會,他體諒弟弟都在農村,家境不好,便主動要求負擔父親的醫療費。他怕弟弟和弟媳不同意,便找了個借口:“我在家時間少,平時你們照顧父母很辛苦,就給我一個盡孝的機會吧!”兄弟們拗不過他,只好同意,父親住院花去醫療費2萬多元,他一人承擔。
譚千秋工資不高,生活非常節儉,他衣著樸素,大熱天連冰棒和礦泉水也舍不得買,口干了他便到附近找井水解渴。他幾年才回家一次,因車費太貴,來回一次要xx多元,他便將這些錢省下來支援家里,幫助別人。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譚千秋為人正直,富有愛心,很有正義感。還在念小學,他就特別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在放學時下雨,他一定會把雨傘讓給沒帶傘的同學,自己則淋著雨回家。
巖前村現任村支書譚永生與譚千秋是小學同班同學,關系很好。一次,譚永生和另一個同學打架,他正好路過,譚永生叫他來幫架。沒想到他跑過來,不但沒幫譚永生,反而將他們拉開:“都是同學,不好好相處,打什么架啊!”隨后,耐心地做兩人的工作,直到他們握手言和。
高中畢業后,村里許多村民不識字,他便向村干部建議,辦起了掃盲夜校。他主動當起了教師,白天出工,晚上義務為村民上課,手把手地教村民寫字,學文化,他讓不少一字不識的村民能看懂報紙,懂得如何科學種田。
譚千秋多才多藝,會吹笛子,拉二胡,寫歌詞……為活躍村民的文化生活,他與幾個年輕人組成村文藝宣傳隊,晚上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表揚村里的好人好事,批評賭博、不尊老愛幼等社會不良現象,成為村民喜愛的一道“文化大餐”。有一天晚上,他和譚永生參加村里的文藝表演,來不及吃晚飯,便帶上兩個紅薯:“來,快吃,我剛從家里吃過了。”第二天,譚永生才從他弟弟那里得知,他當晚在家里根本沒吃晚飯。
譚千秋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村里修路、建校,他都捐了款。他對學生非常關心,哪怕是操場上有一顆小石子,他都要撿開,怕學生玩耍的時候摔倒。哪位學生有困難,他就盡力相助;學生沒吃飯,他會將學生叫到自己家里做飯給學生吃;學生身體不舒服,他會掏錢帶學生去醫院看病,被同事們譽為“最疼愛學生的人”。他經常教育弟弟妹妹要樂于助人,在他的熏陶下,弟弟妹妹總是去幫助別人,妹妹和妹夫曾一年供養了五個貧困孩子上學!他的人格魅力還深深地影響了下一代,他的大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學院,她說一定要用法律為眾多受害者討回公道。
譚千秋經常教育學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社會責任感。”1982年6月大學畢業后,學校準備讓他留校任教。當學校領導征求他的意見時,他主動請纓:“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學校也需要人才埃”領導反復做他的工作。當他得知四川東方汽輪廠職工大學急需教師時,便立即申請到那里去,一個月后,他如愿以償地分配到該校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27年。
1996年,一個朋友準備把譚千秋調回衡陽,待遇從優,被他婉言拒絕。父母見他離家太遠太孤單,極力勸說他回來,他便耐心地對父母說:“湖南培養了我,四川養育了我,還是在四川多干幾年再說吧。”后來,汕頭、韶關有關單位高薪聘他去工作,他還是選擇留在四川,直到將自己的一切獻給了這片熱土。
張開守護的翅膀
5月12日,一個黑色的日子!
清晨,天空陰沉沉的。
13日22時12分,譚千秋終于被找到。“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眼含熱淚,他說,譚老師誓死護衛學生的形象,是他這一生永遠忘不掉的。“地震時,眼看教室要倒,譚老師飛身撲到了我們的身上。”回憶當時的情景,獲救的學生神情仍然緊張。
張關蓉和譚千秋曾相約相親相愛到地老天荒。地震前一天,丈夫給小女兒買了兩雙鞋子、一條褲子,她還問丈夫為什么一下子買了這么多,誰知,這似乎就預示了陰陽永隔。
“他肯定舍不得我們一家。”張關蓉說,將丈夫送到殯儀館火化時,鞭炮響了兩下就熄滅了,似乎丈夫還在眷顧著她們母女。如今,一歲半的女兒還不能理解這一噩耗,她一直喊著要爸爸。
南丁格爾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我是一名人民警察”。
小時候我有很多理想,當一名人民警察也是其中一個夢想,那時吸引我的是警察那身帥氣的制服,還有就那首“少年壯志不言愁”的旋律喚起我要成為一名人民警察的熱情。
現在站在大家面前的我,正身穿著的這身曾讓我向往的警服。是的,我夢想成真了,已經成為一名正真的人民警察了。但這身筆挺的警服帶給我的并們想盡辦法進去的一霎那,煤氣爆炸了,巨大的火球瞬間將兩位民警吞噬了,身上的警服瞬間被燒成支離破碎的布片。但就是這樣,他們第一所想的仍是救人,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張照片,一個匆忙奔跑的警察背影,警服幾乎全被燒光,身上布滿了燒傷的痕跡。據周圍目擊群眾描述,這位警察不顧自己的傷勢,卻高喊著“快去救人!快去救人!”從此這幅讓人震撼的照片定格在我的腦海中,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就是要在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挺身而出,即便是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事后,我一直關注這件事的連續報導,感受這兩名人民警察所帶給我的榜樣力量,尤其其中一名傷勢較重的年輕警察在送往醫院的途中,關心的還是居民有沒有被救出來?是否被燒傷了?這是人民警察的職責讓這位嚴重燒傷的民警發自內心的關切,我真的被深深感動了!
我不知道自己面對這樣的情況會怎么處理,但我作為一名人民警察,我的職責就是要為人民服務,尤其當人民群眾無法安居樂業,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更要忠于自己的職責,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勇于面對危險,不畏艱險,甚至是付出寶貴的生命。因為我是一名人民警察。
一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給多少人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可災難中的人民警察,一個個普普通通的民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警察”的正真含義。雖然災難是記憶猶新的,可人民警察的豐功偉績更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這一個個無法磨滅的名字讓全國人民記住了這就是人民警察,是我深深為此自豪的人民警察。
最新民警先進事跡演講稿6
但是民院給了我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至少是它給我了一個去走進這樣一群類似軍人的集體,那就是民院的護校隊!踏進民院的校門,當個個組織的宣傳鋪天蓋地的襲來的時候,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護校隊。身邊的同學都覺得不可思議,他們都說,就你,這么小的個子還參加護校隊?你肯定不能堅持的?我只是笑笑,因為我覺得說的再多,都不如做的好,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為了那一身美麗的迷彩和制服,無論如何我都會堅持下去!
如今,看著隊友脫下校服換上那身迷彩的時候,我哭了,那是喜極而泣的淚。我并不后悔,狠狠的拭去自己眼角的淚,我告訴我自己,該知足了,雖然這里的記憶已成過往,夢想也徹底的遠去了,但是我收獲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我曾經無限的接近了自己扎根于心底的那個夢想,我努力過了,我奮斗過了,我無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同學們,堅持自己心中最初的夢想吧,不要在半路就返航,把眼淚裝在心上,夢想會開出勇敢的花!加油!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南丁格爾事跡心得體會篇六
最好的自己。這是我經常重復的一句話。這是說給學生聽的,也是說給我自己的。
彈指一揮間,十多年的歲月就在繪聲繪色的講課聲中,就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就在一節又一節課的交替聲中滑過。回顧耕耘之路,有歡笑也有淚水,雖然腳印參差不齊,深淺不一,但每個腳印里都傾住了我滿腔的愛心和辛勤的汗水!我無怨無悔!因為我心中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
我所說“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敬仰的霍懋征、竇桂梅、李鎮西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我所說的“最好的老師”也不敢與5.12大地震中“英雄教師”相比——向倩老師用雙臂保護學生,身體被砸成三段,劉寧老師救出全班學生卻永失愛女,他們用鮮血甚至生命踐行了師愛的無私與永恒。而我只是滄海一粟。只是懷有一顆熾熱的心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我是默默的耕耘者,我是悄悄的播種人。每天做的只是一些非常細膩、瑣碎的工作,僅此而已。
但我要和有一個人比,那就是我自己。和自己比!就是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相比——備課是不是更認真?上課是不是更精彩?讀的書是不是更多?布置的訓練任務是不是更科學?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更誠懇?幫助“學困生”是不是更細心?教育反思是不是更深刻?聽到各種“不理解”時是不是更冷靜?……我堅信每天都這樣和自己比,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現在我可以驕傲地說,同樣是教師,今天的我與十年前的“我”相比,可以說是“最好的教師”了。但對于明天而言,和未來相比, 我還不算是“最好的教師”。所以我還會繼續和自己比,因為“做最好的教師”是我永遠的追求,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終點。
做最好的教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是內心的寧靜,是“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閑適與從容,更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我出生在一九七八年,隨著年齡的增長,親眼見證了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國富民強。法制中國,和諧社會,科教興邦,復興中華,做最好的老師,是對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最莊嚴的宣誓。做最好的教師是激情、是豪情、更是扎實的行動!
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課堂,我的生命在學生。雖然那間教室里守巢的是自己,可它卻放飛了希望, 雖然那支粉筆灑下了淚滴,可它卻畫出了彩虹。我覺得作為教師,生活在學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