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四年級藝術篇一
故宮是中國第一大博物館,里面收藏著好多件藝術珍品。我有幸參觀了這些古色古香的極具魅力的藝術品,其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把金碧輝煌的龍椅。
龍椅擺在太和殿。龍椅,是指古時候皇帝所坐的扶手上刻有龍的圖案的椅子。龍椅一般放在古時候大臣上早朝時朝堂上的臺階上。龍椅一般由木頭制成,然后在扶手上刻上龍型圖案,最后再漆上一層黃顏色的漆以表示皇家的威嚴。
那把龍椅金碧輝煌,上面刻著的幾條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眼睛,那胡須,我覺著它們仿佛能騰云駕霧。完美的彰顯了皇家的氣派與豪華。龍就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征,我看著它,仿佛就像看見皇上高高的坐在上面,想到皇上一生造福黎民,與大臣們共商國事。
聽導游介紹,這個龍椅同其他椅子不同。它有一個“圈椅式”的椅背,四根支撐靠手的圓柱上都蟠著金光燦燦的龍。我發現這把龍椅,底座沒有采用椅腿,椅撐,而是一個寬約2。5,深一米多的“須彌座”。通體涂上黃金,顯得富麗堂皇又氣勢威嚴。根據故宮博物院文物專家的考證,這座龍椅是明代制品,可能是嘉靖皇帝重建皇極殿時的遺物。
我知道這把龍椅帶給我的遐想最終也是無限的……
四年級藝術篇二
你可能也學過某一種藝術,比如:吹,拉,彈,唱,書法,繪畫,泥塑,雕刻等。我就會一門藝術,那就是畫畫。
我畫了許多作品,其中我最喜歡我畫的柯南。
我才開始畫這個人物,是我連續畫了好幾次頭發,可一直沒畫好,經過我反復的練習,總算把頭發畫好了。“可我才畫一個頭發就那么難,那還是不換了吧,免得被人嘲笑。”就在這時候,有一位同學鼓勵了我,讓我不要灰心,繼續加油,那時我也就有了再畫下去的勇氣和自信心了。
于是我就開始畫臉,其他臉上的部分我都會畫,可是那眼睛阻止了我前進的腳步,后來我走找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請教幾位畫畫的高手來幫忙,過了一會兒,這個攔路虎也舉起了降旗。
畫下身那就更簡單了,我才用了九牛一毛的功夫就畫好了,可書面上沒有出現腿長什么樣,后來我冥思苦想,總算想出來了—我搜集了許多動漫人物,并選出了最合適的一項畫了下來,經過我不懈的努力,我的畫終于誕生了。
這幅畫對于我來說,意義重大,所以我一直保留著。
四年級藝術篇三
培根說:“藝術是大自然的孩子。”唱歌也是一種很美很自然的藝術,這種藝術是有靈性的,因為從歌中可以體會出歌者唱歌時的心情,我也不例外!
每當上課時,音樂委員每一次起歌的時候,我都會很自信地唱著:“大河向東流啊,填上的星星參北斗啊……。”每當唱一次歌,我都會想起以前的經歷。
以前,我唱歌就像鋸床腿一樣,沒有一點節奏感。爸爸媽媽每次聽到我唱歌,就皺著眉頭沖我喊道:“去你房間里唱,從你嘴里出來的歌曲都變了味兒,像魔音貫耳,別人唱歌要錢,你唱歌要命啊!”我聽了他們的評價以后,就發狠地說:“我一定要唱好歌,讓爸媽對我刮目相看。”爸爸媽媽聽后狐疑地望著我,再沒有其它反應。
以后的日子里,我都躲在廁所里練習,我想:這點苦怕什么了?堅持就是勝利。每當我遇到困難想放棄的時候,我就這樣鼓勵自己。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練成了“金嗓子”,再當著爸媽的面唱歌時,雖然也還不是太好,但是這一次他們投來了鼓勵的目光并為我鼓掌。我真是太開心了,我為自己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藝術而喝彩。
四年級藝術篇四
小時候,我很喜歡畫畫。每次在家里沒事干,我都會拿出彩筆畫花、畫草……畫完后,手上、臉上都有彩筆留下的印跡。
七歲的一個星期日,爸爸媽媽帶我走進了湖北美術館。當我看到美術館的墻壁上那一幅幅沒有任何色彩,卻又畫得惟妙惟肖的素描畫像時,我羨慕不已。我嚷著要學素描,爸爸媽媽答應了。
那是我第一次走進專業的畫室。老師給我發了一個大筆盒,筆盒里裝著許多鉛筆,一把美工刀,三塊橡皮。接著老師講解了鉛筆的分類和用途,又講了橡皮的不同用途。我暗暗咋舌,原來畫畫竟然有這么多講究呀!
“素描畫沒有任何色彩,主要由明暗關系來表現物體的形狀,這也是畫素描的難處之一。畫畫之前,我們得先學會用美工刀削筆。”老師示范了削鉛筆的方法后,我們就開始自己嘗試削筆。我學著老師的做法,先把鉛筆豎著拿在左手上,右手橫著捏住美工刀,然后用左手的大拇指,推動刀子,“唰”地一下,美工刀削到了我的中指,血瞬時滴到了我的畫板上。本以為老師會安慰我,可沒想到,老師竟然面不改色地說:“被刀削是每一個美術生的必修課,沒有哪一個學素描的人沒被刀削過。快去把血洗掉,回來繼續削。”我只好忍著痛去洗傷口。這就是我上的第一節素描課。
自從學了畫畫,我基本上就沒有假期了。暑假里,我每天在畫室里坐三個小時。中途也不能喝水上廁所,畫不完不得離開畫室半步。如果畫得慢了,還會拖一個小時的堂,因為,只有畫完了才能走。寒假里,原計劃可以八點起床,但因為有了七點半的素描課,我每天六點半就要爬起來,趕去上美術課。
四年級藝術篇五
今天是我最期待的一天,因為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是我們最快樂的節日。
這天,小鳥在天空中飛來飛去,操場上頓時熱鬧起來。首先出場的是我們三一班的歌詠比賽,包括我在內,我們的一張張笑臉映入同學們的眼簾,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響徹云霄,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讓人眉開眼笑。
我們班唱完了,我把同學每引到了教室。今天我好象覺得自己做了一件什么大事一樣。比賽結果出來了,我們得了第一,我們全班同學很高興。
六一讓我很高興。
四年級藝術篇六
1.認識本課“塞、秦、征”等8個生字,會寫“胡、催、醉”等11個生字,理解“但使、飛將、欲飲、人杰”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默寫古詩《出塞》《夏日絕句》。
3.理解詩句的意思,再明白詩的大意。
4.體會詩人的思想,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教學重點
1.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
2.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奏,掌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人的思想,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一課時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
3.背誦古詩《出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知詩人 解詩題
1.知詩人: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三首》。說到唐詩,你們會想到哪些唐代詩人?你對詩人了解多少?我們今天學習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寫的《出塞》。(課件出示2)
2.讀詩題《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釋?
(是古代軍歌的一種題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3.你想到邊塞看看嗎?
欣賞圖片。邊塞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教師板書:《古詩三首》)
在學習在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
(課件出示3)
(出示課件——王昌齡照片、生平簡介)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課件出示4)“塞、秦、征、還”
2.學習生字
(課件出示5)“塞、秦、征”
指導書寫:(課件出示6)
“塞”的中間第三橫長;
“秦”上大下小;
“征”左窄右寬。
三、再讀詩文,探究詩意
1.師:學習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寫的《出塞》。
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說說哪個字容易讀錯。
(2)大家跟讀,學習“秦”字。
(3)提問“但使,飛將,不教,胡馬”等詞的意思。
2.朗讀古詩:根據平仄規律和七言絕句這種詩體的特點來讀。
師:到底詩人吟了什么詩,我們來聽聽看。
(生聽課件中范讀)(課件出示7)
(指名讀,齊讀,師范讀。)
3.師:現在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合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用“△”標出。
(生自由朗讀學習古詩)
4.交流學習一、二兩句。
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
小組合作理解詩意:根據我們說的學習方法再讀古詩,把理解的詞放入詩中,用我們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5.反饋交流:在邊塞看到秦漢時的明月,照著秦漢時的邊關,萬里出征的將士們仍未歸還。只要漢代的飛將軍李廣還在,決不會讓匈奴的軍隊越過陰山。(課件出示8)
6.指導第一句的修辭手法“互文”。像這樣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詞這樣的修辭手法叫“互文”,古代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教師板書:互文 秦漢)
7.同桌互說詩意,再讀古詩。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指名說詩句的意思)
8.指導朗讀朗讀整首詩。
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奏,我們根據畫好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生有節奏地朗讀古詩)
三、悟詩情
體會“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我們理解了古詩的意思,現在我們來體會詩中的情感。
(一)感悟畫面之悲。
1.師范讀詩句。
你眼前出現一幅什么畫面?
(板書:明月 關 人未還)這樣的畫面給了你什么樣的感覺?
2.指導讀出感覺。
小結:古代描寫軍旅生活的詩歌,大都要寫到明月和邊關。“明月”“邊關”已經成了戍守邊關將士們生活的兩個典型的景物。
(二)感悟人心之悲。
1.從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書:同情征人)(唐代鎮守邊塞的士兵統稱征人)
(1)想一想:白天軍務繁忙,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和一輪明月,那些背井離鄉,長途跋涉來駐守邊關的征人們,會想什么呢?(家 親人)
(2)補詩句:(課件出示9李頎詩:“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邊關。)他們什么心情?體會失望、悲傷。
讀出語氣。
(3)激情引讀:回家是千百萬征人縈繞心頭上的夢啊!卻只能化為一句——(引讀)
課件出示10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2.從親人的角度感悟
(2)想象說話:白發蒼老的雙親,拄著拐杖,倚在門口,對遠方的兒子說__________。勤勞善良的妻子,干完農活,站在村口,對遠方的丈夫說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對遠方的父親喊:_________。(課件出示11)
指名反饋
(3)師:多么動情的呼喚,多么強烈的期盼,但他們等來的盼來的卻依然是“人未還”引讀。此時月圓人卻不圓他們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悲傷)(板書:悲壯)
(4)指導讀出感情。
(三)感悟歷史之悲
師:這樣的思念,這樣的等待,是不是一年,兩年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自秦漢以來,邊關戰事頻繁,征人死傷無數。翻開歷史的長卷,朝代變遷:我們發現從秦代到唐代中間隔著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這是悠悠千年的歷史啊。(課件出示12)
師:至秦至漢至唐,明月依舊,邊關如故,多少征人盡望鄉啊,依然是——(引讀)
課件出示13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這悠悠千年,月圓家不能圓,多少親人望穿雙眼,哭斷心腸,依然是(引讀)
體會詩人情感:一句“人未還”讓我們嘗盡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寫下這兩行詩句,詩人王昌齡留下了眼看淚。這是什么樣的眼淚?反饋并讀出語氣。
師:這是傷心的眼淚更是同情的眼淚。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傷,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親人的悲痛。讓我們帶著感受來齊讀這兩行詩。
3.征人們為什么不回家?我們來看一段資料。另外還有許多邊塞詩,也反應了邊塞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唐?李頎《古從軍行》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唐—王昌齡《塞下曲》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體會“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為什么要寫西漢飛將李廣呢?
(補充:《塞下曲》能騎善射,力大無比。)“不教”是什么意思?
(2)讀出豪邁、勇敢、一往無前。
從這兩行詩中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希望?(板書:渴求良將,渴望和平。)
2.激情引讀
(1)這兩句詩表達了王昌齡殷切的希望,我們來表達下詩人的希望好嗎?(引讀)
(2)這兩句詩僅僅表達了王昌齡的希望嗎?還表達了誰的希望?是呀,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的希望,他們希望(引讀)這也是千百年來征人們親人的希望,他們希望。(引讀)
3.體會壯的感情
出示《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體會戰士們的豪情壯志。齊聲朗讀。
四、布置作業
將你今天在課堂上的收獲加上你的想象,將《出塞》這首詩改成一篇記敘文或一個故事。
五、總結
1.“人未還”雖說是悲痛的,但也見證了戰士們保家為國的壯烈。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這首詩。從詩中你感受到王昌齡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板書:憂國憂民)
2.寫法:這首詩的體裁是“七言絕句。”這首詩氣勢雄壯,既寫了征人的哀嘆,又寫出了渴求良將的愿望和報效國家的志向。真不愧為“七絕詩”的壓卷之作。
同學們,古時戰事不斷,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戰爭從未停止。但歷史卻留下了王昌齡的《出塞》這樣一首渴望和平,關愛所有生命的詩篇。讓我們帶著體會齊誦這首詩。有能力的同學可以不看書。
第二課時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學習李清照崇高偉大的愛國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精神。
3.背誦古詩。默寫古詩《夏日絕句》。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我們知道,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遠,是悠久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外兩首詩。
2.出示并理解課題。
(課件出示16:沙漠圖片)西域沙漠,人煙稀少,這,就是唐朝的邊塞重鎮,涼州當地歌曲中夾雜有少數民族的曲調,別具一格,人們稱之為涼州詞,許多詩人都喜歡為它填寫新詞詠唱。今天我們來學習唐朝著名詩人王翰寫的《涼州詞》。(教師板書:《涼州詞》)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感。
(課件出示17)“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讀音。
2.學習生字
(課件出示18)“催、醉”
指導書寫:“詞、催、醉”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催”是左窄右寬;“醉”左右結構勻稱。
3.教師范讀,指導讀出節奏。
4.學生自由讀注意讀出詩的節奏感,借助注釋說說讀懂了什么。
5.小組交流讀懂了什么。
三、學習古詩《涼州詞》
師:剛才大家通過讀詩初步了解了古詩的內容,你剛才說到那盛宴擺滿了葡萄美酒啊,讓我們讀讀這一句(出示詩句第一行)。(課件出示19)
1.展開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閃著亮光盛滿了香甜的美酒。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滿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擺滿了豐盛的食物,很多將士在舉杯歡慶,真是豪華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誰能把這樣盛大的場面讀出來。
指名讀,女生讀。
2.將士們剛要舉杯豪飲時,你們聽,什么聲音傳來了?急促的琵琶聲。
邊聽邊讀,這急促的琵琶聲在催促什么?
(1)這急促的琵琶聲在催促戰士們趕快奔赴戰場。
(2)這急促的琵琶聲還在催促什么?還有不同的感受嗎?西域人有騎在馬上彈奏他們特有的琵琶以助興的習俗。
——是不是應該從“催”里讀出:
(1)快盡興暢飲;(2)快奔赴戰場(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戰場。
師小結:同學們通過邊讀邊想,從這個“催” 字中讀出了不同的情懷。
3.小結:這場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歡快的琵琶聲,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聲鼎沸、酒杯交錯,誰來讀出這樣盛大的場面。指名讀、分組讀。
4.激越的琵琶聲,讓我們在場所有的將士們興致飛揚,諸位老兄,我有點醉了,想告辭了,你們想對我說什么?這樣難得的盛宴就應該一醉方休。
展開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臥沙場,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嗎?請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板書:醉)
指名讀,從“醉臥沙場”中我聽出了你們那份瀟灑從容,小組讀,醉了躺著沙場上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為從古至今沒有幾個人在戰場上能活著回來。
5.是啊,你抓住“幾人回”讀出了將士的心聲,大家再好好讀一讀這一句,想一想你從幾人回中讀出了什么?小組討論匯報。
自古以來邊關烽火難息,多少將士血灑疆場!多少母親失去自己的兒子,多悲涼啊,指名讀,從你的朗讀中讓我想到王昌齡《出塞》的一句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多少將士就這樣到了戍邊再也沒回來啊,誰再讀。女生配樂讀,我聽出了母親們的心聲。
傷人一萬,自損八千,戰爭是多么殘酷啊。——讀全句沒有幾個人活著回來啊,這里運用反問的句式說出將士們的心聲,在質問這場殘酷的戰爭啊。
小組讀。
盡管有那樣多的將士們戰死沙場,可仍然有無數的熱血男兒們奔赴戌邊、前仆后繼,這是為什么?為國戌邊死得其所,是無比悲壯的。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從古至今戌邊的戰士為了國家領土的完整拼死沙場、寸土不讓,他們的死是悲壯的,更是豪邁的。(板書:悲壯 豪邁)
——男生齊讀。
正是因為將士們有這樣的豪邁的氣度,才有醉臥沙場的瀟灑從容。全班讀。
小結:好一個“幾人回”,同學們今天很會學習,通過反復品讀,讀出了幾種不同的感受。
6. 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涼州詞》短短四行,二十八個字,那盛大的場面讓我們聞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將士們一醉方休、醉臥沙場的那份瀟灑從容,全詩前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抒發了戍邊將士為國捐軀的悲壯與豪邁。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把整首詩自己試著讀一讀。
師:從你們這悲壯豪邁的聲音中,讓我們聽到了戰士們的心聲:為國捐軀、視死如歸。
7.指導背誦。
師:下面讓我們將這種豪情融化在記憶中,融化在血液里,把這首詩試著背一背。
學生試背,指名背,小組背,全班齊背。
四、學習古詩《夏日絕句》
(一)(課件出示21)全詩內容
1.用多媒體出示,指導朗讀。
師導語: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時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治者卻整日沉迷于享樂,不思恢復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經當年項羽自刎的烏江渡口,觸發了她的無限感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在激昂的琵琶聲中,毛筆楷書的詩句一一出現,師富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同學們聽出老師怎樣的感情讀的這首詩嗎?
(悲憤、激昂)
誰來試著讀一讀?
2.請三、五名同學大聲朗讀,其他同學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課件出示22)用多媒體課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將學生帶入詩中描繪的意境中,因此,學生讀得非常有感情。)
3.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1)理解第一句
學生討論,匯報: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板書:生 人杰 死 鬼雄)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討論,匯報: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板書:有骨氣 有氣節)
4.思考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
(課件出示23)秦朝末年,統治者的殘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轉戰中原,消滅秦軍主力,立下赫赫戰功,秦朝滅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亥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逃生,便下馬步戰,殺敵數百,負傷十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歲。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啊!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統治者卻在做什么?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
師小結:雖然岳飛被害的事情發生在李清照寫這首詩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這件事也一定會痛罵當時的統治者。有一首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詩“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5.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詩句內容較簡單,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就能理解詩意,后面幾道思考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李清照為什么要寫這首詩。)
6.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師總結:是啊!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7.配樂朗讀全詩,讓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地升華。
((課件出示24)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大聲朗讀,讓這首詩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遠留在同學們的心中。)
五、作業
1.寫一寫這首詩的讀后感。
2.讀一讀李清照其他的詩詞。
板書設計:
21 古詩三首
《出 塞》
互文 明月 關
秦漢 人未 悲壯
同情征人,渴求良將、渴望和平
《涼州詞》
唐:王翰
醉
悲壯 豪邁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氣
死 鬼雄 有氣節
教學反思:
1.在教學詩句時,我首先找出詩句中關鍵和難理解的字詞,掃平障礙,繼而再理解詩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詩朗讀同樣也要讀出感情和抑揚頓挫。除了老師示范,我還利用本課現成的朗讀磁帶讓學生連聽幾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讓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效果的確好多了,真還有些古人吟詩的味道呢!其次老師還在古詩翻譯的基礎上再加以聯想和想象,另配上悅耳的輕音樂朗讀給學生聽,讓學生邊聽邊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既能把學生帶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能為學生后面能順利改寫古詩作了良好的鋪墊,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學古詩大多采用串講形式,這里且不談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為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思維活動,自主合作,帶著問題,由淺入深地學習理解詩句,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不能直接釋題,還得逐詞理解后才能釋題。這是四年級的第一首古詩教學,也算是學習古詩的起步,學生理解詩句的方法還要加強。應以解詞串句法作為理解古詩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課堂部分在以學生為主體這一點做得還不夠,不自覺地以教師為主,應讓“教師為導,學生為主體”成為習慣。
3.詩是要多朗誦的。可是在本教學過程的朗誦的成分顯然是比較少的。
四年級藝術篇七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店埡鎮第十三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在店埡鎮小學舉行。
盡管天下著蒙蒙細雨,但是也阻止不了孩子們的熱情。
演出開始了,第一個節目是《向快樂出發》。只見他們帶著自信滿滿的笑容,邁著輕盈的步伐走上了舞臺。音樂響起,他們從容不迫的開始了舞蹈,只見他們時而躍起,時而蹲下,時而左跳,時而右跳。一曲終了,臺下爆發出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我們的老師不正是那一朵朵茉莉花嗎?”隨著主持人的介紹,老師們穿著鮮綠的服裝,邁著輕盈的步伐走上了舞臺。只見他們邁著優美的步伐翩翩起舞,宛如一只只飄舞的蝴蝶,又猶如一位位從天而降的仙子般優美動人。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音樂戛然而止,我們如夢初醒,直到被一陣又一陣熱烈般的掌聲將我驚醒。
最讓我著迷的是六(2)班《半壺紗》了。隨著主持人的報幕,一個個小仙女一蹦一跳地走上了舞臺。音樂隨即響起,他們的動作是那樣優美,步子是那么嫻熟。咦?大家發現了“亮點”,在眾仙女中,竟有一個“窈窕”淑男。這是怎么回事?一枝獨秀?看著他那優美的動作,全場爆笑不止,一浪高過一浪的掌聲此起彼伏。
接下來我們還欣賞了其他的節目,他們表演的也十分精彩。
這真是一次難忘的的藝術節。
四年級藝術篇八
很多人都認為藝術是離我們很遙遠的東西,其實并不是,只要你善于觀察,你會發現身邊的藝術無處不在。
我最開始的愛好,是繪畫。那時,我可以算是熱鍋上的螞蟻,學什么都不會,連最基本的描線,也描得歪歪扭扭的,我有時都會為自己的成果感到羞恥。
當我開始畫第一只動物---小豬時,我一筆一劃得,像寫字一樣得,認真的畫。
失敗便是成功之母,我成功得將這幅畫交給老師,老師細心得給我點評,說我進步了許多,我心里感動了欣慰。
慢慢的,我開始喜歡上了繪畫,只要是有課余時間,我都會拿起筆和紙,認真細致得畫起畫來,可以話白云,可以畫小草,可以畫各種物品,也可以畫自己。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激勵著我,在學校評選的繪畫獎時我獲得了成功。
看吧,身邊的藝術就是這么簡單。
四年級藝術篇九
我家有一件關于仙鶴的工藝品,因此,我十分喜愛仙鶴。媽媽告訴我,這是爺爺年輕時,有一次去山東出差時買回來的。它亭亭玉立,已經在我們家居住了四十多年了。
仙鶴是一種美麗而象征美好的動物,它一只腳踩著地面,三只腳趾緊緊地抓住地面;另一只腳抓住旁邊假山上的一塊巖石。它半蹲著,一縷一縷的羽毛像披肩式的披在它的肩膀上。細長的脖子彎曲著,好像謙虛的低著頭。還有那長長的尖嘴和橢圓的眼睛,刻畫的栩栩如生。
這樣美的一件工藝品,常常讓我浮想聯翩。
這只仙鶴十分美麗,每次看到它我都會心情大好。它的每一根羽毛都別具一格,它那彎曲的脖子美不勝收,甚至連它的每一根腳趾都引人入勝。
啊!美麗的仙鶴,你是我最感興趣的一件藝術品,你會伴我一生嗎?
四年級藝術篇十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往往身邊有許多藝術品我們卻沒有觀察到的,不過,一天我們在作文課上,看到了一件藝術品。
"對呀,對呀,而且還很香呢!"
這時,一只蝴蝶飛了過來,說:"這里怎么會有那么漂亮的蝴蝶呀?"
蝴蝶說:"你騙我吧?不信,你......怎么回事?剛才明明是蝴蝶呀?"原來,是花瓣太像一只蝴蝶了。
這時仿佛吹來一陣風,一朵朵牡丹花在風中翩翩起舞,風把香味吹到了森林,許多動物在花的旁邊欣賞它。
看著身邊的藝術畫,我真想變成一朵花,假如我是一朵花,我會讓風把我香味送到世界各地,讓許多動物聞到香味,我會讓雨把我澆的水靈靈的,讓我時刻散發香味。
我真想進到畫中看一看呀,我會摸摸小鳥的羽毛,聞聞花的清香,要是我生活在畫里,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