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進行演講的依據,是對演講內容和形式的規范和提示,它體現著演講的目的和手段。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講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重返母校寫演講稿篇一
今年4月14日,我去邢臺參加河北省職稱計算機考試,考點恰巧設在我的母校——邢臺學院。在闊別將近20xx年后,我第一次重新走進母校,心情格外激動。
考試時間在下午2:30,可是上午不到11點我就在101路車的終點站——邢臺眼科醫院下車。來這么早,就是想看看母校的變化。
從眼科醫院對面向西出發,沿著團結東大街步行,走到順德路口往北一拐彎就發現路的盡頭那座熟悉的舊四層紅磚樓——造紙廠的舊樓,頓時覺得很親切。越接近母校,心情越不平靜。當我拐進師專街,我的眼淚幾乎要掉下來了,這條小路,20xx年前我不知走過多少個來回。不同的是,今天覺得街邊的商販特別多,一攤接一攤的。終于走到母校的大門口,我發現原先“邢臺師范高等??茖W?!钡呐谱硬灰娏耍挥写箝T口東側的“河北省陶行知研究學會”的舊牌子還在。
走進大門,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圖書館變成了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文科樓變成了音樂系,理科樓變成了第三教學樓,而學校的大禮堂則成了音樂廳,大禮堂前的陶行知塑像不見了。
我沿著主甬道向北邊走邊看。以前那一排排的破舊瓦房早已沒了蹤影,代之的是許多繁華的商鋪門市,還有24小時自助銀行,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真是太方便了!讓我吃驚的是,以前的大操場鋪滿了草坪,成了漂亮的足球場,而且四周用鐵柵欄圍了起來,里面有很多健壯的小伙子們在訓練。一路上還看到其他的體育訓練的新場所。最后我一直走到以前的男生宿舍樓前,便開始往回走。遠處雖然還有拔地而起的不知名的高樓大廈,但是看著身邊時尚的少男少女們來來往往,我好像是一個觀光游覽的游客,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
我深深地體味到,人生就是聚和散的輪回。就是在不停地聚和不停地散。在生活的舞臺上,我們都是演員,每天都在一定的地方上演著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的故事。歲月無情,人生苦短,我們唯有珍惜,珍惜你的擁有,珍惜此時此刻,演好屬于自己的那個角色,生命才有意義。
重返母校寫演講稿篇二
今天是20xx年,離開我的母?!獦淙诵W已經10年了今天我終于可以重返母校了!
踏進母校大門我激動不已,我終于回到母校了!穿過校干道就到了操場,操場新增了一個荷花池飄出陣陣清香彌漫了整個操場。參觀完操場我又去了教學樓看同學們上課。老師呢?怎么沒有老師呀?一問才知道,現在學校用的是機器人老師講課,這樣老師們就輕松啦!哦,原來如此呀!我站在門外偷偷看機器人老師講課,講得十分生動,沒有一個同學開小差。
接著我又去了辦公室。辦公室里的一個機器吸引了我的目光。是一臺考試自動閱卷機。考試自動閱卷機的準確率高達百分之百,而且閱卷速度很快,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只要將卷子的標準答案放入考試自動閱卷機的智能辨認系統中,就可以了。
我問一個小妹妹:“小妹妹,你們為什么這么遵守紀律呢?”
“因為學校有新規定,只要連續10天不違反紀律就可以吃一頓由機器人廚師做的飯菜!但是如果不遵守紀律就要吃一頓饅頭,當然沒有人愿意啃饅頭啦!”哦,原來如此!
母校的變化真大,真是越來越棒了!
我愛你母校,相信母校明天更美好!
重返母校寫演講稿篇三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再見,母?!贰?/p>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就要離開母校了,小學生活似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重現在我們眼前。
六年前的我們懵懂無知,懷著美好的憧憬走進校園。我們一起創造,一起經歷,一起拼搏,一起成長。我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合作,學會了信任,也學會了超越自己。這六年的學習和鍛煉,讓我們蛻變成一個個充滿自信,意氣風發的少年。
感謝??!感謝母校母親般的溫暖一路相擁;感謝老師們的諄諄教誨一路相伴;感謝同學們的深厚情誼一路相隨。
難忘啊!難忘朋友快樂的笑容;難忘班級溫暖的氣氛;難忘在這里度過的快樂時光。
離別,讓我們有萬般不舍,但,我們要將這難舍之情化成無限的動力。讓我們把握這最后的復習時光,努力奮斗取得優良的成績?!俺孙L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就讓時間作證,承載著母校、老師們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囑托,我們一定會做一個胸懷大志并腳踏實地的人,做一個德才兼備并勇于追夢的人!
最后,我代表所有的畢業生祝福母校繁花似錦,根深葉茂;祝福老師身體健康,事事如意;祝福同學奮發有為,再創輝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重返母校寫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
我有兩個家,一個養育了我,一個教育了我。
我依戀養育了我的家,更眷戀教育了我的家——中心小學。
六年來,母校成為我們的第二個家,許許多多的人和事都成為無法忘卻的記憶。不能忘,有趣開心的郊游,有聲有色的課堂;不能忘,你追我趕的體育節,生龍活虎的大課間;不能忘,熱火朝天的辯論賽,振奮人心的藝術節;更不能忘飄揚于校園上空的白云,校園里辛勤耕耘的園丁。在校園里,我們看遍了春的溫暖,夏的熱情,秋的深沉,冬的冷漠。
在這個家里,有我最為尊敬的家長——老師!
老師,是一個神圣的稱呼,是一個親切的名字,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卻種下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卻造就十萬棟梁。他是園丁,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國花朵;他是大船,搭載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學子。
還記得嗎?當你生病時,老師那親切的問候給予你溫暖;當你疲倦時,那滿墻的爬山虎蕩起的綠色漣漪帶給你生機;當你打退堂鼓時,石塊上那“永爭第一”的字樣給予你勇氣;當你開始松懈時,陶行知石像那栩栩如生的永恒而堅定的目光給予你鼓勵。
人生之路是陽光明媚的,究竟哪一縷陽光最耀眼?有人說是優異的成績,有人說是用之不竭的財富……而我認為,最燦爛的陽光莫過于感恩。不錯,感恩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情操。
在這畢業離別之際,讓我用最樸實的聲音,最誠摯的情感說聲:謝謝您,老師!謝謝您,母校!
重返母校寫演講稿篇五
上個禮拜,我還在英國的倫敦跟眼睛藍的像大海一樣的孩子們,一起欣賞玉蘭花粲然綻放的美景,而此時,我回到了祖國,來到了我的母校,來感受書香,我的心情非常激動,非常興奮。無論是在英倫還是在故鄉,我都是那么的開心,親愛的老師同學們,我喜歡你們,喜歡你們比陽光還燦爛的笑容。
世界上最快樂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讀書了。我喜歡書香,喜歡書的味道,喜歡書給我帶來的一切。每當我捧起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就感覺自己捧起了一縷陽光,明亮而又溫暖。我一直覺得,書里面藏著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秘密。我的樂觀的性格,是書給我帶來的;我克服人生的困難的勇氣,是書給我的;我一直向著理想的方向飛翔的執著和力量,是讀書給我的。
我知道,我們在坐的每個人都有理想,希望自己將來能實現心中的夢想,擁有很多很多的財富。那么,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就要好好讀書,在我看來,我們讀書,就是在給自己未來的銀行儲蓄。當很多年過去以后,當你讀了很多很多書以后,你會突然明白我今天所說的話。
記得我大學畢業工作時,遇到一個這樣的朋友,他在廣東是首富,錢在他眼里就是一個數字。而他大字不識一個,就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他喜歡下象棋,象棋里的帶圈的車字他就認識,如果車字不帶圈,他就不認識,當時在朋友中是一個笑話。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被歷史所拋棄,生意日漸淡出,甚至窮苦潦倒。像這樣的土財主廣東很多,現在是知識化的國家,沒有文化沒有知識,你定會被歷史所淘汰,無論是在廣東、北京還是上海、香港,引領強大的經濟市場的是那些有文化有知識的人。
我是一個畫夢者,從小受我父親的影響。我的父親喜歡剪皮影戲,喜歡用黑泥巴捏塑動物,經過他手的動物惟妙惟肖。父親還喜歡雕刻,在細小的鷹骨上雕刻梅花、楊樹等,一切皆溫暖美好。因此,我對繪畫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放學回家,只要沒有作業,我就不停地涂鴉。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我的母親竟然把我小時侯和初中時期的筆記本和課本完整得保留著,無論什么時間翻閱幸福溢滿心房。因此,今天的我也完整地保留了我的女兒從幼稚園到初中的所有的筆記本和課本。這些美好是我的母親給我的,我又把她傳承給我的孩子。我愛我的母親,她教會了我怎樣去愛別人。
我的女兒小賢子現在在英國倫敦讀高中,去年她剛到英國時,我給她寫過這樣的一封信,與大家共免。
親愛的同學們,我給我女兒的這些話也是給你們的。我希望你們好好讀書。也許是我對夢的堅持,因此,我也沒有辜負我的父親和母親,沒有辜負教我愛我的老師,直到今天,我仍然朝著自己的夢飛翔著。如果說我們的心靈是一座高樓的話,那么,所有的建筑材料就是你用心讀書得來的知識。其實,一個人之所以強大,那是因為他心靈強大的緣故。而心靈的強大,一般來說,是需要很多很多知識來支撐。請記住,書是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它凝結著人類的智慧和經驗,世界上所有的財富都可以被揮霍一空的,但唯有讀書這種財富,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里,讓夢想插上翅膀,就讓我們我一直飛翔,一直在路上。
重返母校寫演講稿篇六
“我回來了,母校?!蔽亦哉Z。
這是我的母校,養我的地方,“蘇州市楊枝小學”幾個大字還在石頭上,不變的灰白建筑風格還是沒變。
里面的學生多么自由,嬉笑聲引起了許些抱小孩的成年人觀看,我也是。他們有的在那追逐打鬧,有的練習跳雙飛,有的盤踢。我,曾經也是他們中的一員。
走進校園,那棵身上帶牌子的芭蕉樹沒變,還在,它養育了許多小芭蕉樹——當年的我,也不是在老師的教育下,成長的嗎?這和老芭蕉樹多么像??!
那一尊白色的少女雕像還在那,我還是一年級時,常常看望窗外,望著那尊白色的雕像,看那,她的膝蓋上,還有一本書。雕像旁邊的公益用語還在?!靶〔菰谒X,請您勿踩踏”。是的,牌子旁邊的小草長得可茂盛了。
沒有變,沒有變,一切還是那么的熟悉。但,人換了。胖胖的單老師,叫語文的盧老師,放任我們玩的徐老師,帶墨鏡的高老師,在學校里沒了蹤影,隨處可見的,是陌生的面孔,沒有了,沒有了,不見了,不見了,真的,不見了。
再見了,我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