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優質的心得感悟該怎么樣去寫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感悟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回顧中國百年歷史的感悟怎么寫一
歲月敲響了新年的鐘聲,泛黃的日歷越來越薄,我們迎來了2018年。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這輛快車就這樣周而復始地在軌道上運行著,那樣急促,當我們還在徘徊時,他卻越行越遠,吝嗇地只留下深深的車轍。轉眼間,又到了2018的尾聲,新的一年即將來臨。
回首2018,我的心中有著太多的歡樂和感慨。為自己學習的點滴進步而快樂,為光陰稍縱即逝而感慨。2018,是一個五味瓶,酸,甜,苦,辣,辛,樣樣俱全。
雖然有過種種擔心和失望,經歷過太多磨難和坎坷,受過許多打擊和委屈,但2018也是快樂的一年,因為我收獲了知識,收獲了友情,收獲了太多的美好。
人的一生,都不會一直平坦,只有經歷過磨練,受過坎坷才不憾此生。2019,意味著我又大了一歲,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懂得理解。新的一年,我要對自己新的目標奮力向前,埋葬所有的哀傷和遺憾,開始繼續邁向成功的大門。
2018年啊,我收獲了,努力了,失去了。正是這些收獲與不足,才填滿了2018,使它變得充實,毫無遺憾,在這一年,我并沒有失去,只是將它放進了回憶中,上上枷鎖,將它封閉。2019,我會有自己,去譜寫生命的樂章。我乘上歲月的船,駛向夢想,去迎接新的曙光。
午夜,黑蒙蒙的夜空,下起了鵝毛大雪,在夜幕中格外耀眼,這場大雪是2019的前奏,讓我感受到了新年的信念。
2019,我擦亮雙眼,送走已逝的歲月,點燃新的希望,放飛性的理想。回顧昨日,我問心無愧,倍感珍惜;展望未來,我引吭高歌,一路歡笑……
本文來源:http:///gongwenjiqiao/19498/
回顧中國百年歷史的感悟怎么寫二
一、 教學設計
《師說》是個傳統篇目,也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論說文,文章論述了從事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
文章不長,按照學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講課進程,利用兩個課時完全可以完成教學任務。但考慮到本文需要背誦,而高一學生課程較多,又面臨歷史、地理、計算機的會考,課外幾乎騰不出時間來背誦。所以,為了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決定多加一課時,把背誦的任務揉合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外不再留任何作業。
為此,我對《師說》的教學過程作了這樣的設計。
第一課時:1、 先由本學期接觸過的“論”“序”“辭”“賦”“疏”“傳”等文體引出“說”并講述這類文體的特點。2、再由“說”引出文章標題《師說》,3、解題,留下“本文是解說關于老師的道理的嗎”的懸念,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3、讓學生閱讀注釋(1),了解作家生平,要求將重點信息記熟。4、要求學生合上書本,老師打出關于作者韓愈的幻燈片,指名讓平時語文學習最吃力的同學進行信息復位。用以當堂記住作家知識。5、教師范讀課文。6、讓學生回顧開頭留下的懸念,帶著問題朗讀課文,進行整體感知。7、提問:整體感知之后,大家發現本文哪一段與解說“師”的道理關系不大?引出第四段。8、提問:第四段起什么作用?讓學生對照注釋翻譯第四段。9、提問:作者的寫作目的何在?10、在回答過程中講清重點實、虛詞、特殊句式。11、通過“不拘于時”簡述寫作背景,破解解題時留下的懸念。12、理清該段思路,背誦全段。13、過渡到第一段,讓學生對照注釋翻譯第一段,若有疑難,請教各小組長,小組長有問題問老師。13、利用幻燈片檢查實、虛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掌握情況。14、讓學生理清第一段的寫作思路。15、教師根據論點—教師的職責(正面)---教師的重要性(反面)---擇師的態度---擇師的標準這一思路指導背誦。16連貫背誦全段。
第二課時:1、齊讀第二自然段。2、讓學生借助注釋用現代漢語語言讀一遍(即口頭翻譯)。若有疑難,請教各小組長,小組長有問題問老師。3、教師利用幻燈片檢查文言實、虛詞,特殊句式,通假字的掌握情況。4、完成海淀版練習冊104頁的第八題,全面了解本段的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并體味這種思路和方法的好處。5、借助此表指導背誦。6、連貫背誦全段。7、默寫全段。
第三課時:1、齊讀第三自然段。2、讓學生借助注釋用現代漢語語言讀一遍(即口頭翻譯)。若有疑難,請教各小組長,小組長有問題問老師。3、教師利用幻燈片檢查文言實、虛詞,特殊句式的掌握情況。4、讓學生歸納總結論證方法并體味這種方法的好處。5、指導背誦。6、理全文思路,背誦全文。7、處理課后習題和海淀版練習冊。
二、 教學效果
當初設計的從文本出發,讓學生從原文中摘取背景信息并通過這些信息揣摩文章主旨的目的基本達到。同時也順利實現了在課上完成背誦、處理完作業的預想。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安排學生活動,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同時,在各個活動過程中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和任務,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個時間段里有不同的收獲,解決了“優生吃不飽,潛能生消化不了”的問題。
從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看,學生對文言實、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的掌握比較好。第二天提問的結果也表明,同學們都掌握了本文的文學常識。課程結束以后,百分之八十的同學能夠背誦全文并默寫。說明大家對本文的邏輯思路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另外,教學處在第一課時結束以后對學生做了一個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同學對本課內容感興趣并有較大收獲。
三、 教學反思
面對《師說》這樣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老課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較傳統,沒有深入開掘其蘊含的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 同時, 由于過分強調背誦的當堂落實,把對課文嚴密結構的分析放到次一等的位置,使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的思維密度降低。即便有論證方法和邏輯思路的講述,也僅僅是為背誦服務,并沒有遷就到文學欣賞的高度,在提升學生的品位方面有欠缺。而且,講課時過分依賴事先的設計和講究各個環節的無縫連接,沒有安排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使他們沒有機會對課文內容和觀點質疑求異,后來有位同學在寫《師說》讀后感時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認為,“小學而大遺”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的意思,而應該理解為:“小孩讓他學習,大人反倒不學習”,這樣,上下文的意思就貫通了。姑且不論他的理解正確與否,單就這種深入思考,獨抒己見的鉆研精神而言,是應該成為大家的榜樣的。如果我當時提供給他一個展示的機會,相信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對探索氛圍的創設乃至對求索精神的弘揚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回顧中國百年歷史的感悟怎么寫三
【--講話】
歲月敲響了新年的鐘聲,泛黃的日歷越來越薄,我們迎來了2018年。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這輛快車就這樣周而復始地在軌道上運行著,那樣急促,當我們還在徘徊時,他卻越行越遠,吝嗇地只留下深深的車轍。轉眼間,又到了2018的尾聲,新的一年即將來臨。
回首2018,我的心中有著太多的歡樂和感慨。為自己學習的點滴進步而快樂,為光陰稍縱即逝而感慨。2018,是一個五味瓶,酸,甜,苦,辣,辛,樣樣俱全。
雖然有過種種擔心和失望,經歷過太多磨難和坎坷,受過許多打擊和委屈,但2018也是快樂的一年,因為我收獲了知識,收獲了友情,收獲了太多的美好。
人的一生,都不會一直平坦,只有經歷過磨練,受過坎坷才不憾此生。2019,意味著我又大了一歲,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懂得理解。新的一年,我要對自己新的目標奮力向前,埋葬所有的哀傷和遺憾,開始繼續邁向成功的大門。
2018年啊,我收獲了,努力了,失去了。正是這些收獲與不足,才填滿了2018,使它變得充實,毫無遺憾,在這一年,我并沒有失去,只是將它放進了回憶中,上上枷鎖,將它封閉。2019,我會有自己,去譜寫生命的樂章。我乘上歲月的船,駛向夢想,去迎接新的曙光。
午夜,黑蒙蒙的夜空,下起了鵝毛大雪,在夜幕中格外耀眼,這場大雪是2019的前奏,讓我感受到了新年的信念。
2019,我擦亮雙眼,送走已逝的歲月,點燃新的希望,放飛性的理想。回顧昨日,我問心無愧,倍感珍惜;展望未來,我引吭高歌,一路歡笑……
本文來源:http:///gongwenjiqiao/19498/
回顧中國百年歷史的感悟怎么寫四
回顧 思考 展望
新洲區教學研究室2012春季工作匯報材料
今春以來,區教研室緊緊圍繞區教育局新的“六個兩”工作重點,借“創先爭優”之勢,充分調動全體黨員教職工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開展了“閱讀與備課”、“課內比教學”、“武漢市高效課堂巡禮——走進新洲”等特色活動,較好地完成了本的各項任務,并獲得了教育部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湖北省教研創新先進單位、武漢市科研工作先進單位、武漢市教師隊伍管理年先進單位、武漢市五五普法先進單位、區工會工作紅旗單位、區十佳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我們的主要作法是:
1、以教學教研的熱門話題為創新點,創新教研工作機制。
本緊扣省市教育的熱點、重點工程,組織全體教研員認真學習研討省市相關文件。如《高效課堂評價標準》、《義務教育學生學業質量監測評價標準》、以及在新課改、新課程、新高考背景下,較為有效地對2012屆高三的教與研、備與考的策略進行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
2、以內外兼修的要求為基點,提升教研員的研究力、指導力
(1)三種培訓促提升。一是加強專業理論的自修,單位每年為教研員提供1—2套與本專業教研相關的書籍供教研員自學,而且要求每學期在上交工作總結時交一份讀書札記或心得體會;二是以“教師行動網”為載體,帶著問題去學習,學習當中促提升,三是為教研員搭建出市、出省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
(2)深入學校,聚焦課堂。為了有效地提升教研員的研究力、指導力、教研室開展了教研員講下水課、寫下水文的活動。僅2011——2012學教研員除了對教材教法作一些專題的講座外,有18名教研員先后深入課堂講公開課,其中年齡最大的有57歲(劉競業)、最小的36歲(朱春秀),教研員不僅在區內講課,而且與學校教師一樣同樣參加省市優質課的賽課。2011年——2012年,朱春秀獲得省小學數學優質課一等獎,葉華平獲得武漢市高中英語優質課二等獎。教研員撰寫的研究報告和論文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11篇,在省市期刊上發表34篇。
3、以特色活動為承載點,全面推進兩項工程建設
今春以來,我們一是緊扣“課內比教學——實現堂堂清——構建高效課堂”這一重點,認真落實“高效課堂建設方案”、“深化課程改革方案”、“備課組建設方案”細化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的工作思路,認真抓好“互動——發展”課堂教學模式的總結提煉和推
廣工作。二是為了推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水平,教研室首次成立了新洲區學前教育中心備課組,并做到了每學期中心備課組不少于兩次專題活動。首次對公民辦幼兒園進行了常規教學視導,首次開展公民辦幼兒教師說課、講課比賽。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深受基層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的歡迎。
通過教學比武活動的開展,全區小學教師獲國家優秀論文獎2篇、省級優秀論文獎32篇、市級優質課、優秀論文評比獲獎119人次,區級獲獎770人次。
初中物理青年教師大獎賽獲市級二等獎1人,三等獎2人。化學論文評比獲市一等獎2人,初中數學市級論文競賽一等獎3人,二、三等獎36人,初中政治“四優”評比教師共獲一等獎5人,二三等獎41人。
高中各科教師獲輔導教師獎453人次,教師在優質課、優秀論文和教學案例比賽中,獲省級優質課3人,市級優質課28人,獲省級優秀論文獎3人,獲市級優秀論文獎28人。在武漢市開展高效課堂巡禮——走進新洲活動,我區小學全方位地展示高效課堂建設的成果,深受市領導和各兄弟區領導的好評。
4、以常規管理為落腳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1)深化教學常規視導工作
一是加大教學檢查與視導力度。我們從嚴從實抓好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嚴格按照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考核總結的要求,加強指導和服務,提高過程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每學期至少一個月的時間要對各個街鎮的有代表性的中小學進行教學工作視導。二是切實加強“三定三隨”機制。即定向檢查與隨堂檢查相結合,定時檢查與隨時檢查相結合,定人檢查與隨機檢查相結合。
(2)深化常規驗收經驗總結工作
一是切實加強規范辦學行為的力度,配合區教育局有關部門在每學期的開學期間對學校的辦學行為、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檢查,目的在于為教育教學的良性運轉創設良好的環境。二是認真總結每學期新理念下的教學常規管理經驗,匯編學校教學常規管理經驗材料,表彰先進學校,樹立先進典型,推廣先進經驗與做法,促進教學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
(3)深化教學質量的評價檢測工作
一是引導各中小學著力建設良好教風,培養勤學進取的學風,不斷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二是突出導向新理念的分層管理。重點抓住薄弱學校、薄弱學科、薄弱環節的管理。三是突出質量檢測的責任管理。認真抓好學科教學質量檢
測和成績分析,規范檢測試題的命制、批閱、統計、分析工作,建立學科教研員對本學科負總責的機制。重視對檢測結果的分析、研究和發布,有效發揮檢測的導向、調節、矯正與激勵作用,逐步改進檢測辦法,完善檢測內容,認真組織各學段的統一測試和數據分析處理,提高檢測效果。四是突出教學工作的目標管理。不斷完善質量監控機制,統籌初中、小學各學段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形成科學合理的競爭格局和競爭機制。五是突出教學質量的評價管理。積極推進中小學師生發展性評價改革,落實每年一次的教學質量總結評價。
(4)強力研究課程改革和首屆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三備考策略
在高三復習備考中,依據我區實際并結合全市統一安排,我們堅持“科學備考”、“人文備考”的理念,追求“扎實、科學、高效”,按“落實常規、研究問題、形成策略、完善機制”的程序,推進備考研究的深入。
備考中強調三個觀點:注重學科基礎知識,增分才有可能;卷面規范做答,增分才有客觀依據;加強解題速度訓練,增分才能變成現實。復習教學管理中突出四個“節點”:始終把備課組說課、老師課堂提問、達標考試評價和對學生個性化輔導,作為教學研究與管理的監控點。備考過程中注重區校教研聯動,做好“八抓”:一抓計劃的制訂與落實,提高備考的計劃性;二抓備課組說課與老師備課,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三抓“互動·發展”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四抓課堂教學環節與細節設計,提高學生的思維參與度;五抓單位訓練的組編,提高教學的達成度;六抓“培優治補”的落實,提高吻合率;七抓專業學習和理論學習,提升教師的學科素養;八抓資源和經驗的分享,實現全區共同進步。
2012屆是課程改革后的首屆,教研突出四個重點:用課程觀指導復習;鞏固學科基礎知識;實現備考內容整合;研究高考考查要求與備考方向。我們先后開展了高三教師新課程知識能力測試、新課程考試大綱學習研討、四輪次的高三備考計劃研討、四次全區學生質量監測與分析、導學案的應用與推廣、規范化訓練的專項檢查。
5、以科研課題研究為亮點,全面提升教育強區的品牌效應
“十一五”期間,我區共承擔市級課題22項。在“十一五”結束和“十二·五”啟動之年,全區13項研究成果被評為市a級成果,12項成果獲市教育科研等級獎。課題結題率達100%,課題優秀率達62%,這兩個數據與全市平均水平相比,遙遙領先。目前已經申報43項課題,從學前教育到高中,發揮了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開發教育資源、進行專題研究,提高教育教學效益。
近年來產生了一大批有影響、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鼓勵和推介做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在本區域內推廣應用已取得的優秀成果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開展“三優”評比活動,即在參加課題研究的單位中評選教育科研先進學校、先進個人、優秀成果。制訂了《新洲區“十二五”教育科研規劃要點》和《新洲區“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指南》。教師個人課題是“十二五”的創新,這也是我區未來五年教育科研工作要造的亮點。結合我區實際,我們制訂了《新洲區“十二五”教師個人課題管理意見》。
總之,今春以來,領導班子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帶領全室教職工加強對各種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綜合素質,經過踏實的工作,完成年初制定的計劃,黨建和教科研工作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新洲教育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2012年秋季主要工作思路(主要是5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1、突出高效課堂建設中心
(1)今年秋季這一學期要按照學年初的工作方案要求認真抓好“互動——發展”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實踐與總結。預期成果有四個方面。(一是爭取形成案例集;二是提煉具有推廣價值的課模;三是形成區域特色成果,四是完善課模研究、推廣的機制)
(2)今秋至明春按市區高效課堂建設方案,抓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研究。打算從三個方面著力:一是適用課型與內容的梳理;二是基于信息技術的互動發展模式完善;三是基于網絡的教科研新機制建立與健全。
2、繼續抓實本創新工作和重點工作。
(1)幼教中心備課組活動主題化、活動系列化。圍繞“共同生活課題”開發、推進、落實學前教育課程管理,落實“六個兩”工作中的這個重點。
(2)深化同課異構、異課同構活動,督促街校形成備課內容的研究,以此為抓手推進備課組建設。
(3)考試學科開展“評課比賽”督促教師學習專業理論,強化應用與實踐。(4)扎實開展新課程備考策略總結與完善。一是按照學科模塊總結常考點;二是按考點分析今年能力考查層次性;三是完善訓練題選編機制,四是分科研究,課程教學如何貼近生活實際,貼近科技進步現狀,通過適度拓展,真正改革課堂教學。五是狠抓學科基本規范和基本能力,大文科重點以擴大學生閱讀面提升學生理性認識、現實熱點、隱性熱點的水平,以開展讀書、讀報活動為載體,通過全程關注、全員關注、堂堂清落實來提高規范化水平,促進能力提高(如計算能力、概念表述能力)
(5)深入研究初中生源減少情況下,教學教研及備考方面的問題及對策,繼續落
實三個學段一起抓的教研管理策略。
3、做實教育科研,開好頭起好步。
(1)“十二五”開局之年全區中小學申報課題43項,個人申報課題110項,從申報課題數的情況來看,在全市處于領先地位。
(2)組織區內學科專家團隊指導跟蹤課題研究;(3)強化課題申報后的中期檢查和總結。
(4)強調課題研究的應用性和實效性,圍繞各校特色發展、優質發展和內涵發展做文章。
(5)做好課題組負責人和教科主任的培訓工作,特別關注個人課題的研究和管理。
4、強化內部管理,提升專業研究力和指導力
(1)提供專業學習資料,保障每周四集中專業學習的時間;(2)積極鼓勵教研員、骨干教師參加省市專業活動。
(3)強調教研員每人申報課題一項,跟蹤學段市級課題一項,把學習、研究、實踐、反思有機結合起來。
(4)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把工作的特殊性,個性化與管理的統一性要求結合起來,做好協調與管理。
5、各學段秋季特色活動設想
(1)學前教育,圍繞“指導意見”打造出幾所新洲學前教育課程管理示范園。(2)小學段,大力推進全區小學教學教研“三項工程”
一是起始年級教學達標檢測工程;二是三年級英語的起始教學達標檢測工程;三是讀書寫字活動工程。
(3)初中段:繼續開展“互動——發展”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爭取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4)高中段:通過認真分析,反思2012屆新高考的得與失,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備考策略與資源的傳承和創新工作。
(5)科研:今秋重點在個人課題研究方面爭取有亮點。
二〇一二年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