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朗讀者活動主持稿篇一
1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
2、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于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
3、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4、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現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別稱。
同學們,端午節別稱你們知多少呢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別稱。
端陽節:五月正是仲夏,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
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太陽重入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端午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
解粽節: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有“解粽節”之稱。
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又是五月五
在這一個獨特的日子里
我們仿佛又看到了屈原峨服冠帶 衣裙漫飛 屹立于汨羅江旁的身影
仿佛又感受到白娘子對許仙忠貞不渝的一片癡情
朗讀者活動主持稿篇二
1、導入:誠信,就是誠實守信。這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本著進一步加強我校學生誠信教育、提升誠信意識、樹立誠信之風尚、建設誠信學校的精神,針對我班的一些不誠實的行為,這節課我們班認真開展以“誠實守信”為主題的班會活動,以引導同學以誠待人,以信立身。
2、首先我先來講講什么是誠實守信?“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個最重要規范,“誠實守信”也是革命傳統道德的一個重要資料。所謂“誠實”,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不弄虛作假,不隱瞞欺騙,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所謂“守信”,就是要“講信用”、“守諾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誠實不欺”等等。““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個最重要規范,“誠實守信”也是革命傳統道德的一個重要資料。
3、下頭我給大家發了一份關于誠實守信的問卷調查表,請同學們認真填寫。
4、請同學們觀看視頻《假錢》,談談體會
也要關心像楊楊爸爸這樣誤收假錢的老實人,要幫忙他們,引導他們走向光明的道路。。
學生2:這部微電影告訴我們,我們要杜絕使用假幣,發現假幣要立即銷毀或交給警察處理,也要傳播辨別假幣的方法,不讓更多人受騙。學生3:《假錢》這部法治微電影,告訴我們:假錢在社會上是禁用的,我們要向短片中的羅飛揚學習,用了假錢不是什么不可饒恕的大罪,可貴的是我們要勇于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僅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懂得不要用假錢,如果發現假錢應當立即交到警察手里,或者去銀行把假錢給銀行的工作人員,這樣做才是正確的。
學生4:《假錢》這部法治微電影,告訴我們要認真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增強自我的誠信意識,提升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讓我們的一生都要有誠信伴隨,讓誠信伴我們成長。
學生5:《假錢》這部法治微電影,告訴我們要誠實守信,無論我們走到哪里都要把誠信帶到哪里,讓誠信的種子在我們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必須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
總結:
1、本次班會是讓同學們懂得“誠信”教育的重要性,做事應當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更讓同學們意識到,誠信是在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永遠的道德標準,來增強同學們的以誠待人、以誠做事的意識,提高同學們的道德修養。
2、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一個社會能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誠信素質和誠信意識。而構建和諧社會最主要的一點是需要社會成員之間的互相信任和寬容,這種信任和寬容,主要依靠于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具有誠實信用之態度、人為善之情,也就是誠信美德。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誠信友愛,共鑄一個誠信社會應當從每一個小事做起,從個人做起,讓我們每個公民都擁有一張“誠信”名片,誠信作為職責需要我們來擔負。新世紀新挑戰,跨世紀的一種基本素養的養成,不僅僅需要監督和引導,更需要我們從自我做起!同學們,讓我們以誠信作為生活處世的原則,從道德操守著眼,從考試不作弊做起,讓誠實守信成為我們的習慣!讓我們齊心努力,共同營造良好校風!共同發揚誠信精神!
朗讀者活動主持稿篇三
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于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于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云:“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
艾虎 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我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
長命縷 舊時端午節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于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于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后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
戴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并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雞趕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夸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越南人愛吃粽子
他們吃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節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緬甸人愛吃粽子
他們愛吃粽子,但不是和端午節聯系在一起的。粽子是有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撲鼻,令人陶醉。
柬埔寨的粽子
柬埔寨的粽子稱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葉包裹,而是取一個布袋,將糯米、赤豆、紅棗等一層隔一層地塞滿布袋,然后扎緊口袋蒸熱。食用時剝去布袋,用刀切著吃。
泰國人包裹的粽子
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后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日本包裹粽子
在日本,人們包粽子不是用粽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狀也與中國的不同,他們習慣于包錘形粽子。
朝鮮的粽子
菲律賓包長粽
菲律賓人喜歡包長粽子,風味與中國江浙一帶的粽子不同。粽子還是菲律賓人過圣誕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印度尼西亞的粽子
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特別講究,常用鮮肉末加香菇、蔥做粽餡。吃時香滑可口,多吃不膩。
馬來西亞人的粽子
馬來西亞人也喜歡吃粽子。他們吃的粽子,特點是個頭大,有鮮肉粽、豆沙粽、椰蓉粽等,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墨西哥人吃粽子
墨西哥人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他們把粽子稱為"達瑪爾",主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作餡,用玉米葉子或香蕉葉子包成,別有風味。
秘魯人吃粽子
秘魯人是對誕節時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歡慶對誕節,邊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娘家,再嘗娘家粽的風味。
哥斯達黎加的粽子
哥斯達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粘性的玉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卜、土豆、椰欖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后用新鮮的芭蕉葉包成扁方形。
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吃粽子
兒時的記憶便也盈盈嗡嗡,乘著節日的濃郁氣息,漸漸溢滿腦際。
朗讀者活動主持稿篇四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二、班隊活動的指導與設計者、參與人員:
指導教師:
方案設計:
三、活動參與人員:
__中學八(5)班全體師生
四、活動時間地點:
__年9月9日八(5)班教室
五、活動目的與意義:
1、通過活動了解我國教師節的由來。了解國外尊師重教的節日。
2、拓展知識,了解古今中外教育界的名人以及銀屏中出現過的教師形象。
3、初步感悟教師勞動的神圣和艱辛,從而對教師職業產生敬畏之感。
4、懂得在這第__屆教師節上只要以實際行動,求實、創新,逐漸形成具有不斷克服困難,勇攀高峰的勇氣,就是尊師重教的最好行動。
六、活動準備:
1、大白紙六張。
2、記號筆五支。
3、教師節由來資料若干。
4、教育界名人資料若干。
5、小獎牌若干。
七、活動過程與步驟:
一、歌曲引入:
1、音樂(mtv):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2、學生觀看mtv
3、師:歌曲中歌頌的是誰?生:老師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
二、分組:
1、用“光輝的職業”五個字開火車報念,然后根據“光”“輝”“的”“職”“業”把全班分為五組。
2、分組就座。
三、大討論:長大以后你愿不愿意當老師
1、獨立思考兩分鐘。
2、大討論。(要求:表明態度,并說清理由。理由由教師歸納寫入大白紙。)
3、教師根據學生發言小結:教師職業既光榮,但又是十分艱辛的。
四、了解教師節的由來及國外教師節:
1、師:正是由于教師肩負著光榮的歷史使命,全社會都意識到了教師職業的重要性,所以掀起了一次次尊師重教的浪潮。
2、小黑板出示教師節由來簡歷:
中國的教師節
“9.10”教師節:1985年1月21日,六屆全國人大第九次會議正式通過國務院關于建立教師節的議案,并決定9月10日為我國的教師節。
外國的教師節
委內瑞拉——每年1月15日定為教師節。這天除慶祝大會外,還有向教師獻花等敬師活動。
泰國——每年1月16日定為教師節。這天全國學校放假,隆重慶祝。各地的慶祝儀式上,向當年退休和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頒發獎狀并獻花。
蘇丹——從1971年2月24日起,全國實行教育改革,將這天定為教師節。中、小學一律放假一天,以示慶祝和紀念。
捷克、斯洛伐克——每年3月28日定為教師節。這天前后的一周之內,全國廣泛而隆重地舉行尊師重教活動。國家向優秀教師頒發勛章或授予榮譽稱號等。
德國——每年6月12日定為教師節。各地開展尊師敬師活動。
匈牙利——每年6月的第一個周一定為教師節。節前,國家要召開教師代表大會,表彰和命名一批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的還頒以重獎。
朝鮮——為紀念金日成主席1977年9月5日發表《社會主義教育提綱》,將這天定為教師節。
印度——每年9月5日定為教師節,而每年11月14日的印度兒童節同時定為印度兒童教育工作者的節日。
美國——每年9月28日定為教師節。這是中美建交前的1971年由美國兩院法定通過的。
前蘇聯——每年10月的第一個周日定為教師節。
五、分組活動——認識他們嗎:
2、分發名單,進行歸類。
孔子、葉圣陶、蔡元培、陶行知、朱自清、……
3、張貼大白紙,辨糾。
六、畫一畫我們心目中最喜歡的一位好老師:
1、發放大白紙和記號筆到每組。
2、各組推選一名小畫手執筆按要求繪畫。
(要求:畫出你或你們與老師在一起的情景,可以是理想中的狀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原型。)
3、展示,并推派“小解說”說明圖意。
4、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加以小結。
七、感恩老師
1、活動接近尾聲,說一句話概括出這次活動帶個你的感受。
2、師生同唱感恩的心
3、學生代表向老師獻花
朗讀者活動主持稿篇五
(一)導語:
同學們,法律離我們并不遙遠,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許許多多鮮活的事例已然清楚地告訴我們,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學法,懂法,用法,是青少年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違法與犯罪呢今日我們一齊來學習一下這兩個法律詞語。(出示幻燈:法律詞典)
(二)法律知識簡介
將活動前找好的資料印發成冊,分發給學生,由主持人帶頭團體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
(三)我國青少年目前違法犯罪情景統計
據統計,在我國,25周歲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總數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漸攀升,每年新產生的少年犯人數竟高達15萬。這些犯罪行為的構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響外,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而我們平時的一些不良行為,往往在不加注意任其發展,最終會導致走上違法犯罪的可怕道路。
(四)小組討論,找找平時哪些行為屬于不良行為,交流發言;
組織學習,了解輕度、中度及嚴重不良行為表現及特征。
(五)同學介紹具體案例:《死囚犯寫給弟弟的一封信》;
(六)欣賞歌曲《心聲》
(七)討論法律案例(案例結合)
案例1
二年級學生小強十分淘氣,經常用石頭砸別人的窗戶,攀摘樹木花草等。一天,當小強在馬路邊玩耍時,正好一輛拉著鏡子的三輪車經過。鄰居蕭某見狀說:"你有本事把那個鏡子砸碎,算你厲害"。小強聽完當即就拿起石頭砸過去,致使價值400多元的鏡子被砸碎。
請問:鏡子的損失最終應當由誰來承擔為什么
應當由蕭某來承擔損失,因為小強是未成年人,不能承擔民事法律職責,而蕭某對小強進行教唆,對事情的結果有預知確定,所以應當由蕭某承擔損失。
案例2
二00二年七月的一天晚上,某中學九年級的王軍、崔凱、趙偉乘門衛不注意,悄悄溜進學校,直奔四樓九年級(3)班教室。王軍對著教室門先踹了幾腳,然后崔凱和趙偉之后踹,將教室門板踢下一塊,三人乘此鉆進教室,又開始毀壞其他東西,后揚長而去。
問:高一(3)班王軍、崔凱和趙偉三人行為造成后果,怎樣處理
總結:由于法制觀念淡薄,法盲現象嚴重,在不知什么是違法犯罪的情景下觸犯刑律的事也屢有發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識,在自身受到侵害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我時卻不會保護,吃啞巴虧的人也確有不少。所以我們青少年要學法,知法和守法,更要學會用法。
(八)法律知識搶答
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法律知識問答,一共10道題目,看看哪個小隊回答得最正確。(出示題目,組織問答),幻燈顯示正確結果,團體批閱。
(九)小品ab劇:放學以后(學生交流,指出兩個劇中同學的對與錯)
(十)普法演講:推動法治,匹夫有責
(十一)宣誓;
(十二)班主任總結,同時邀請學校領導講話;
(十三)主持人宣布班會結束。主持人:愿同學們從小樹立法律意識,讓法制與我們永相隨,讓幸福歡樂與我們永遠相伴!
附:班主任總結發言
(1)利用晨會、班隊會時間組織學生學習《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系列規章制度的學習,使學生明確各種常規要求,也使學生受到系統的法律知識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和高尚的道德引導。
(2)堅持將法制教育與課程教學有機結合,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經過品德與社會課、晨會課、班隊活動等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法律知識傳授,在各相關學科的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里涵蓋的法制教育資料,結合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和法制意識的培養。
(3)組織觀看法制教育資料片和愛國主義教育影視片。并選擇一些典型案件,引導學生熟悉、分類、確定,然后結合一些案例講解有關法律知識。教育學生遵紀守法,崇尚科學,反對邪教,增強了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4)組織學生閱讀法制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書刊。向學校圖書室借閱健康有益的書刊,以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法制意識和熱愛祖國的道德情感。
(5)進取參加大隊部開展的法制教育征文活動。激發學生學法用法的進取性,促進了法律知識的普及。
(6)開展《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知識競賽和“法在我心中”演講比賽,加大了普法的推動力。將有關法律知識的宣教融入班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班會上中受到法的熏陶。
(7)家校合作,要求家長不但要學習法制知識,在家庭中自我的言行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孩子面前不要有不禮貌、不道德的言行。更不要在家里傳播不健康資料,讓他們在良好的育人環境中健康成長。
經過以上措施,使同學們明白了自我應當享受的合法權利與義務,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法律意識,自覺約束自我行為,爭做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