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中班比較寬窄教案 比較寬窄教案反思篇一
1、通過這個游戲活動,使幼兒能夠進行寬與窄的比較,找出最寬的和最窄的。
2、使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生活中物體的寬窄。
情景主題畫《三只小豬》 各種寬窄不同的物體
老師給小朋友講述三只小豬的內容:三只小豬都蓋了新房子,豬大哥蓋了一間茅草屋,豬二哥蓋了一間磚房子,豬小弟蓋了一間木屋。三間房子之間的路寬窄是不一樣的。大灰狼想要吃掉小豬,他會怎么走呢?先經過什么路在經過什么路?
讓幼兒仔細觀察情境圖,自由討論。(先經過寬的路,在經過窄的路,先經過寬的橋在經過窄的橋等。)
1、老師將寬窄不同的物品排成一排放在一起,請幼兒找出哪個寬哪個窄。
2、再次感知寬與窄
(1)老師發給每個幼兒手中兩個物品,一個寬,一個窄,當老師說到把寬的放在頭上,幼兒做相應的動作,老師說把窄的放在腳下,幼兒做相應動作。
(2)在地上畫三條寬窄不同的“小河”,小馬、小羊的頭飾,玩具若干個。老師扮演媽媽,幼兒扮演小馬,媽媽帶著孩子要到倉庫去馱糧食,路上要跨過小河,請小馬們找到最窄的小河,再找到第二窄的小河,最后找到最寬的小河,媽媽鼓勵小馬選擇自己想跨的小河站好,
然后說說自己想跨的是哪條小河,聽媽媽的指令一起跨過小河,到倉庫去取糧食(玩具),回來時再跨一次小河,說說自己跨的是哪條小河。
1、打開幼兒用書
(1)打開書第21頁,觀察畫面上有哪些車。(出租車、三輪車、摩托車)
(2)引導幼兒觀察車的車輪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不一樣,分最窄的、窄的、寬的)
(3)指一指哪個輪胎最寬,那個輪胎最窄。
(4)車的輪子壞了,要換上下面的新輪子,找一找下面的輪胎分別和上面哪輛車的輪胎對應。
(5)請小朋友幫每一輛車找到合適的輪子,用筆將一樣寬或一樣窄的輪胎連在一起。
中班比較寬窄教案 比較寬窄教案反思篇二
1.通過活動讓幼兒繼續比較寬和窄,能正確地表達比較的結果,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物體寬窄的相對關系。
2.除了目測比較外,引導幼兒嘗試用物品作自然測量比較。
3.進一步培養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以及對事物作寬窄比較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1.寬窄不一的毛巾、圍巾、手絹、紙板若干。
2.幼兒掛書第16頁。
1.使用幼兒用書第16頁。
(1)請幼兒看一看:圖中有哪兩個動物?它們長得怎樣?
(2)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張床最寬?哪張床最窄?它們分別是誰的?請把動物與相應的床連線。
2.使用準備好的物品作寬窄比較。
(1)教師兩兩拿出物品,請幼兒說一說:這兩個物品哪個寬?哪個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師提問:"我們除了用眼睛看,還能夠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兩個物體的寬和窄嗎?"鼓勵幼兒積極動腦筋思考。
(3)請幼兒嘗試用書本、積木等物品來對對別的物品作寬窄的測量。
繼續引導幼兒關注教室里面、幼兒園里面、家里面有哪些東西寬,哪些東西窄。請幼兒用繩子或者其他東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媽媽的大床,餐桌、書桌和茶幾。看看有什么不一樣請幼兒學習用跨步、腳印、竹竿、繩子等在戶外進行自然測量,比較路的寬窄、墻的寬窄等。
中班比較寬窄教案 比較寬窄教案反思篇三
1、在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寬窄,積極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寬窄。
2、在操作中經歷對10個以內物體按寬窄排序的過程。
3、體驗操作探索的樂趣。
彩色片、不同寬窄的積木等。操作冊、蠟筆。
一、預備活動。
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走線的游戲。叫過小橋。”帶領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根據兒歌內容自編動作。
二、集體活動。
“今天有些客人來到了我們班,想來考考你們,你們接受嗎?”
①目測比較兩個物體的寬窄。
“看看,這兩個彩色片誰寬、誰窄呢?”
教師取出“彩色片”中的寬窄比較明顯的2片彩色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說誰寬、誰窄。
②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寬窄。
請幼兒每人抽取一片彩色片,和同伴比一比,看看誰的寬,誰的窄。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比較寬窄:比如一端對齊比或疊放在一起比較。
③學習按寬窄排序。
請幼兒拿好自己的操作卡片回到位子上,進行操作卡片,并說說自己用什么方法比較出10個彩色片的寬窄,又是怎么排列的?
三、分組活動。
第一、二、三組:用多種方法比較積木的寬窄并排序。
第四、五、六組:找找教室內外寬窄不同的物品并排序。
第七、八組:完成操作冊第3、4頁的活動。
四、交流小潔,收拾學具。
“誰來說說在活動中你是怎么來進行寬窄排序的?”
請幼兒說說自己在游戲中遇到寬窄不同的情況時是怎么比較的。引導幼兒收拾整理好學具。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將椅子搬到走廊上,搬一把椅子可自由進出,但搬桌子時就卡住了,為什么?怎么辦?
2、在室內找出寬窄不一樣的的物品并排序,再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斷出物品寬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