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經歷一段特殊的時刻,或者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時,我們會通過反思和總結來獲取心得體會。優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弘揚戲曲精神心得體會篇一
首先,我認為感恩是做人之本!
做一個感恩的人。感恩于我們的父母和親朋好友,感謝父母帶給我生命,在生活中給予我點點滴滴的關愛與照顧;感謝朋友帶給我真摯的友情,在生活中給予我一聲聲的關心和鼓勵。感恩于我們的幼兒園所有的領導及同事,感謝給我機會,在這個很物質的年代讓我們可以生存,同時又給了自己鍛煉的平臺。因為年輕,我青澀、沖動、莽撞,但幼兒園的所有人包容我的缺點,給我機會讓我慢慢成長,讓我明白,只有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成就他生命和事業的高度。一個有著感恩之心的員工,會堅貞而無私,敬業而善良,富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一個有著感恩之心的員工,會把對領導及同事的感激,轉化為孜孜以求、兢兢業業、積極進取的實際行動。一個有著感恩之心的員工,會常常關心他人,關心公司,關心社會,和公司同呼吸共命運。同理,一個不會感恩的員工,是一個極端自私的員工。一個不會感恩的公司,是一個不會有長遠發展的公司,也是一個對社會不會有貢獻甚至很可能是危害的集體。
其次,是忠誠——忠誠是立業之柱!
做一個忠誠的人。一個員工只有忠誠于公司,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作為員工理當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忠于公司;忠誠負責的員工是公司的最寶貴的資源。能力不足卻忠于公司,對公司至少不算壞事,因能力不足可以后天彌補,為人不忠卻是后天彌補不過來的。所以說“忠誠”是比“能力”更為可貴的素養。要做到堅守忠誠,就必須把工作做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經營。
忠誠不論是作為一種優秀的傳統精神,還是作為現代企業的一種企業文化,都值得好好品味和堅決捍衛。現在的大學生頻繁跳槽的事情層出不窮,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試著分析一下:或者剛開始找的工作專業不對口,或者氣候環境不適應,到后來和自己的同事或同學相比待遇工作條件與想象中的落差很大等,這些倒還情有可原。但事實上有很多的年輕人在上班的第一天就開始就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干了沒多長時間就認為自己該當主管了,再過兩年就認為自己該當總工了等等,我不能料想他以后的發展怎樣,不過我能肯定的是他一定做不好現在的工作,無論他的能力有多強,學歷有多高。因為失去忠誠,是不可能做好一份工作的。
接著是責任——責任成功之路!
做一個有責任的人。也許我們工作的時間太久了,對目前的工作已沒有了激情,但既然我們選擇了這個崗位,就必須記住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既然非做不可,與其被別人推著去做,還不如自覺自愿地盡力把它做得最好,努力找到工作的樂趣,當然,除非你真的不想工作。想不同、心態不同、結果不同,觀念可以改變命運。每一個崗位就是一片充滿生命力的土地,關鍵在于耕種它的人撒下的是什么樣的種子,我相信只要我們用責任心去做好每一件事,那么在任何崗位上,我們都會收獲事業的春天!所以我時常提醒自己“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一定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總之,人生中我們獲得過別人無數的幫助,有機會、有能力就要采取各種方式去償還。所以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去感恩,感恩我的祖國,感恩我的公司,感恩我的父母,感恩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弘揚戲曲精神心得體會篇二
曾有一件發生在我附近的事情,令我感慨萬分。
當時,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和朋友一起來到了公園玩。本來這是一件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了,可他們誰也沒想到,這時,旁邊傳了呼救地聲音。
原來是一位母親帶著自己的兒子來到了公園玩,兒子在旁邊的湖邊玩耍,沒想到腳一滑,竟掉進湖里,年幼的兒子不會游泳,母親著急得差點跳進湖里。
這時小伙子跳進了水里,奮不顧身地跳了進去,連同伴都嚇了一跳。小伙子是海軍,水性自然不差,不一會就把那個孩子救了出來。。母親不停的感謝這位不知名的小伙子,感謝他救了他的兒子。甚至旁邊圍觀的人們都拍起了掌。
那時天氣還算冷,小伙子上來后直發抖,趕緊讓同伴送他回家。聞訊趕來的記者跟著他的車,一路跟到了家。當要采訪他時,小伙子說了一句,我累了,就把門關了。在現在,淡泊名利的年輕人是多么難得啊!
別人都忘了他的姓名,只知道別人總叫他的小名,小峰。
你別問我為什么知道得這么詳細,呵呵,我能很自豪的告訴你,他是我叔叔。
弘揚戲曲精神心得體會篇三
這學期選修了戲劇鑒賞這門選修課,學到了好多關于戲劇方面的知識,更是被中國戲劇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紹興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劇的發源地。從小,媽媽就有教我唱越劇。比如,《我家有個小九妹》、《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等等。這些曲目,我都會唱,所以在選修課的考試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唱完時,老師和同學以熱烈的掌聲表示了對我的肯定。 戲劇演員通過唱、念、做、打、舞等簡單明了的詞句、動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動形象地反映出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戲劇通過演員們不同的臉譜告訴觀看者他們扮演的是何種性格的角色,紅臉表示這個人忠義,白臉表示這個人奸詐陰險,黑臉表示這人正直不阿,藍黃臉譜更是告訴人們這是一個粗豪魯莽之人。人們的身份地位則是通過他們不同的服飾來展現出來:黃龍袍象征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鳳冠的人是皇后、貴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將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戲劇中更是通過須發區分年齡,通過腳色分形區分男女以及他們的特長。
動作在戲劇中更是不可忽視的,演員以揚鞭代騎馬,不同馬鞭代表不同的馬,以旗畫車輪代表坐車,以劃槳代表坐船等。通過這些簡明的動作就可以讓觀眾明白他們在干嘛,總之,戲劇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們不斷的去觀看,去理解,去揣摩,才會慢慢的喜歡上看戲,也能夠看懂戲。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沒有讀過書,識過字,但是他們可以看懂戲,可以從戲劇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們希望得到一些新的東西,所以他們喜歡上了看戲,這就是戲劇的奧妙之所在。 我們現在雖然不能從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戲劇去體會戲劇 文化的博大精深,去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夠豐富我們的生活。
我覺得戲劇鑒賞課上,老師應該多教我們學習一些短小容易的戲劇,像我家有個小九妹等,讓同學們在練習中體會戲劇的美,去感受戲劇中人的心理、情感等。年輕人對戲劇這種藝術的熱情遠比不上對流行樂喜愛。在這個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流行樂的社會中,認真的聽一聽傳統的戲劇,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中國戲劇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蘊是經過層層積淀,經過長時間的篩選保留下來的。所以中國戲劇確實是很寶貴的文化精粹。
由于中國地域廣闊,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戲曲風格。在這學期的課中,除了第一節主要籠統的介紹的中國戲劇的簡史,以后的課中對幾個‘知名度’比較高的戲劇做了介紹,包括被稱為國粹的京劇,辭藻優美華麗的昆劇,語言通俗直白的評劇,廣為流傳的黃梅戲,全由女子演繹的越劇。此外還有對于戲曲人物所穿服飾的具體介紹。這些都讓觀者深深的陶醉其中,領悟中國戲劇的博大精深。
而在音樂藝術上,《梁祝》更是堪稱經典之作。中國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由何占豪、陳鋼創作,1959年首演于上海。作品以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題材,采用越劇唱腔音樂為素材進行創作,對交響音樂的民族化作了成功的探索。作品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3個部分內容分別取材于梁祝傳說中“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3個主要情節片斷。在音樂形象的塑造上,根據協奏曲的形式特點,對原劇內容和曲調進行綜合提煉,加以發展和創造。根據標題內容的需要,采用奏鳴曲式來表現富于戲劇性的矛盾沖突。為了充分發揮交響性效果和突出民族化特征,吸取了戲曲中歌唱性的“對話”形式、京劇中的倒板和越劇中的囂板等表現手法,還借鑒了中國傳統樂器中的某些特殊技法以豐富小提琴的演奏藝術,而使該曲成為中國現代民族化協奏曲形式中影響深遠的名作。
擬性并不是單單由于場地的局限性,同時也營造了一種美感,以簡潔明了的方式了敘事,給
人以想象的空間。
就戲劇的歌舞化傾向和虛擬性而言,從早期到現在已經有了變化,之所以用變化而不用發展,是因為它不一定都超著好的方向演化。例如在白先生改編的青春版《牡丹亭》中,出現的花神形象,顯得有些莫名其妙(個人觀點)。也許花神的出現營造了一種飄渺虛無的意境美,但實則不必,因為這樣大家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走來走去的花神身上,而忽略了唱詞本身的美感和功能。傳統的戲劇與不斷發展的意識形態如何融合,成為現代戲劇表演的一大難題。戲劇不可能停滯不前,但變化因遵循的是傳統。把傳統戲劇的精粹改的七零八落,則不能稱之為創新。我認為中國戲劇應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把藝術特點發揮到極致。對于原先的經典曲目可以保留原貌,對于其中被稱之為“糟粕”的意識也應予以保留。因為我認為它糟粕與否都是歷史的一部分,總之不可簡單的一蓋過之。其次,目前出現了很多要求推廣戲曲的言論,例如戲劇進小學,進中學。在此過程中,應注意絕不能為了把戲劇推廣普及而降低戲劇的藝術高度。 但另一方面,戲劇也不能曲高和寡,這樣的話,中國的有一個傳統精粹會隨著能欣賞的人過少而逐漸衰退。
總而言之,中國戲劇必還將走更久的路,作為一種美的表現,一定會在時間的洗禮下愈發的璀璨。
弘揚戲曲精神心得體會篇四
雷鋒同志已離開我們x周年。3月5日,全國上下,城市農村,機關學校,大街小巷到處洋溢著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濃厚氛圍。非凡是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良莠不齊,更需要雷鋒精神來加以規范。雷鋒精神就是我們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需要的精神食糧,是我們構建先進央行文化的內在需求。
中心電視臺3月4日“實話實說”欄目播出的節目使我感慨頗深。說的是一個叫“路乞”的美國人在湖北的一個城市撿垃圾的故事。在對中國古老的文化向往的基礎上,他放棄了在美國舒適的生活,退休后毅然孑身一人來到中國,專門從事撿垃圾工作,而且在中國安了家,既不是為了出風頭,也不是為了養家糊口。用他的話說:“我做這件事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我們生活的環境。”,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我們的一個城市撿垃圾,其思想境界之高,不得不令我們肅然起敬。難能可貴的是同期播出的我們河南財經學院的兩位女大學生撿垃圾資助貧困山區失學兒童的事,更令人潸然淚下。她們把最初撿垃圾賣到的320元錢寄到貧困山區,使兩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期間,一位大學生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山區的兒童們得知后,發起了“獻愛心”捐款活動,為他們的大姐姐在一分、一毛地湊錢看病……愛心在不斷延續。這種團結友愛,困難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令我們嘆為觀止,更令個人主義至上、倒行逆施者汗顏。他們的這些做法,就是雷鋒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我們時代先進文化的發展要求。
事實上,雷鋒精神的化身在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象我們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兒女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哪一個是為了個人得失,他們心中只裝著國家,裝著人民,為工作、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象那些為抗洪救災、撲滅大火、舍己救人而捐軀的年輕指戰員、武警官兵,哪一個考慮到個人的安危。他們就是雷鋒的精神化身。他們無愧是我們黨的好兒女,好干部,好戰士。我們的工作需要這種精神,我們的生活需要這種精神,我們的事業發展需要這種精神,我們的時代需要這種精神。雷鋒精神不是標語和口號,我們也無需喊口號,貼標語,擺陣勢,只需實實在在向他們學習并努力踐行就足矣。
一是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雷鋒當年所在的連隊之所以是他們全軍學習的榜樣,就是因為在雷鋒同志榜樣的示范帶動下,大家都從集體利益出發,從團隊的集體榮譽出發,團結友愛,才能取得那樣好的社會效應。從大處著眼,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之所以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就是因為講民主、民族團結,講世界人民大團結,才能贏得當前這樣好的政治局面,令世界人民矚目,“當今世界殊”。團結友愛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從小處著眼,作為基層人民銀行,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基本分子之一,必須從構建和諧社會的整體出發,從自身做起,講團結、講民主,從集體利益出發,摒棄個人利益得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形成具有堅強戰斗力和凝聚力的堅強集體。團結就是力量,友愛就能贏得一切。“一雙筷子輕易斷,十雙筷子斷就難”,只要我們從講團結友愛的整體利益出發,沒有做不好的事情,沒有完成不成的歷史任務。
二是艱苦樸素的創業精神。雷鋒同志當年的一雙襪子就補了數十次,他深深知道當時國家正處在困難建設時期,能為國家節約“一個螺絲釘”,就是對國家的支持和貢獻。作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深知黨帶來的幸福來之不易,知黨情,感黨恩,倍加珍惜。再看看我們當今社會,一些受黨的教育多年、培養多年的“干部”胡長青、李真之流,他們無視黨紀國法,胡作非為,在權力和利益的驅使下,忘記了我們黨的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利欲熏心,欲壑難平,最后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其教訓是深刻的。所以,我們必須始終牢牢把握艱苦樸素依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必須從小處著眼,從一點一滴做起,樹立“節約就是貢獻,勤儉就是治國”的思想。
三是熱愛本職的敬業精神。雷鋒在從事駕駛期間,天天都把自己和戰友的車輛擦的干干凈凈,他深知黨和人民給予他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倍加珍惜。他的車是全班,乃至全軍保養最好的車輛,他這種愛崗敬業的精神值得我們去懷念和深思。與我們當今社會一些身居高位、權傾四野、不履職責的某些人來講,天壤之別。所以,我們作為人民銀行的一名員工,都要倍加珍惜黨和人民給予我們的機遇和舒適的工作環境,要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理念,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做好本職工作,用勤奮的工作和優異的成績往返報人民和社會。
四是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是雷鋒同志在日記中寫到的,他也是這樣做的。他不顧個人安危背學生過斷水橋上學、敢于承擔責任護送戰友母親回家、為災區默默捐獻的事依然歷歷在目。撫今思昔,我們怎能不為之動容!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就象雷鋒同志那樣,只要處處為大家著想,為人民群眾著想,為社會著想,我們的事業就會興旺發達,我們的社會就會安定和諧。
弘揚戲曲精神心得體會篇五
《曲藝知識》這門課讓我們不僅了解戲曲的種類,即包括京劇、豫劇、黃梅戲等,還包括相聲、小品等。在開始時,老師讓我們了解并欣賞各種樂器,使我們感受我們各種民族樂器的.奇妙功能,那些樂器所奏出的音樂,與那些演員明亮有節奏變化的聲音相搭配,簡直是美妙極了!我后來又有幸能夠聽到非常出名的女子十二樂坊演奏,那時候聽到樂器表演后的感受和平時大不一樣,聽他們演奏就好像是享受一份美餐那么的美好,所以呢,我很想說一句話,那就是:“當你喜歡上它的時候,它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
去上課,就是很晚才去為不讓老師點名時不被點,哎,我感覺真的挺讓人值得思考的。對于我們國家的傳統藝術,我們國家的新一代卻竟然是這種無所謂的態度,值得我們反思一下啊。我不是一個憤青者,我只是一個愛我們民族傳統藝術的戲曲愛好者,真希望大家能夠改變那種態度,用心去學習這種高尚的藝術精髓并感受戲曲藝術所帶來的精神享受。
正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們學習和了解曲藝知識,不僅僅是在感受生活,更是在體驗生活。戲曲中許多出名的曲段廣為流傳,如“牡丹亭”“竇娥冤”“女駙馬”等等。我們通過曲藝知識這門課學習到戲曲來源與它們的唱腔品類等等,同時老師也給我們放映許多經典曲段,像“夫妻雙雙把家還”、“劉三姐”等,還有許多經典的相聲、小品節目等。我感覺這學期的曲藝知識課很充實,老師讓我們在一種輕松歡快的氣氛下,學習曲藝知識并感受戲曲藝術的美妙,總而言之,我個人覺得,這學期的這門選修課非常有意義,使我對戲曲的喜愛程度更加深厚,也讓我明白,我們既然選擇了就該好好去做,我們會從中學習到我們曾經無法學到的東西。
弘揚戲曲精神心得體會篇六
他只活了20xx年,但他做的事卻比別人一生作的事還要多;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戰士,但他的精神且能激勵無數多的人。他就是雷鋒。
雷鋒曾說過:“釘子有兩個優點,一是鉆勁;二是擠勁,我們都應有這樣的釘子精神”雷鋒就像一顆釘子,對待任何事情都會認真到底。
他剛剛當兵的時候,大家都練習投手榴彈,雷鋒又矮又輕,總是不及格,雷鋒想:作為一名捍衛祖國的戰士,連手榴彈都不會怎么行?于是不管刮風下雨,他都堅持不懈地練,那時天氣很冷,雷鋒練得出汗了,風一吹。全身凍得刺骨,可他不怕苦,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變得強壯,終于在一次測試中雷鋒得到了優秀的成績。
雷鋒助人為樂,不求名利的故事更是數不勝數。
在火車站,一名婦女丟了火車票,急得直跺腳,雷鋒看見了,拿出自己的車票對那名婦女說:“這是你的票。”婦女真的以為是自己的票,就接過來并十分感謝雷鋒,問他姓名,雷鋒說:“一名解放軍。”
雷鋒精神像一顆紅星,在每個時代都閃耀著他的光芒。在我們的社會中,雷鋒比比皆是。
他們出現在需要他們的地方。在敬老院里,給老人溫暖和關懷——雷鋒無處不在;在十字路口,給路人送去安全——雷鋒無處不在;向窮困的人民伸出熾熱的雙手——雷鋒無處不在。
這不就是新時代的雷鋒嗎?
當然,現在有人認為雷鋒精神落伍了,根本不去關心人們,幫助人們。
場景一:
公共汽車上,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吃力得站在車上,坐在一旁的年輕人卻熟視無睹,毫不臉紅。
雷鋒精神并非高不可攀,只在我們的一點一滴,一分一秒。
弘揚戲曲精神心得體會篇七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并非鮮見,為后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毛澤東同志曾強調:“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領導干部要正確對待親情,做到“發乎情,止乎禮”,關愛不溺愛、善待不縱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亂、管好下屬不掉隊。要加強對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約束,不得默許他們利用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圓。領導干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強對家屬子女的教育管理,整個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這也是一種幸福。
培育良好家風,關鍵在立家規、正己身、懂真愛。立家規,就是發揮祖訓家教在家風建設中的涵養和約束作用。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場,家教是人生價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個人到國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紐帶,父母長輩融化在愛之中的家教,是最能融入我們血脈的東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非常重視立家規。周恩來同志要求家人和親戚嚴格遵守“十條家規”。這些都為我們樹立了范例。
好的家風才能創造出好的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相互體諒、相互寬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礎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睦,社會才會穩定。家規是春雨,潤物無形。樹立美好的家風家規,傳承悠久的國風國規,中國這只文明善良勇敢的東方古國最終將讓世人欽佩!
弘揚戲曲精神心得體會篇八
今天,又是三月五日了,學習雷鋒紀念日,感懷雷鋒精神,向雷鋒同志學習!
好像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榜樣和學習的對象,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學習雷鋒學習的如火如荼。我會和小伙伴一到周末就出去想法做點好事,曾經幫別人家打過稻子,曾經幫走在路上推車吃力的老大爺推車,曾經去幫軍烈屬家擦玻璃,那個時候,學校也非常重視,我們還開會學習雷鋒的主題班會,印象非常深刻,因為那個時候,我是這次班會的主持人,一些臺詞還依稀記得,覺得雷鋒精神就在我們身邊,覺得我們學習雷鋒是實實在在地在學習著!
那個時候的學生,非常懂得樂于助人,總是多去幫助別人,總是很熱心,雷鋒精神,其實包含很多,但是最起碼的我們應該有一顆善良的心!我覺得學校教育真的抓得很不錯的!學習雷鋒精神的同時我們也在凈化者自己的心靈,我們也在用一份愛去關心和幫助著我們身邊的人!
可是這些年,好像學習雷鋒的勁頭真的有些減弱了,現在的孩子有些都不知道雷鋒是誰?不知道什么叫做雷鋒精神!有的學校也淡化了學習雷鋒的活動安排,我覺得其實還是應該加強的!今天早自習,我要和我的學生講一些雷鋒的故事,我要讓我的學生多去向雷鋒同志學習,我要讓他們盡力去多幫助別人!因為有時: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自己!
我家孩子昨天上學就帶了一個雞蛋,因為他們學校要開展學雷鋒活動了,要把這些雞蛋拿去送給敬老院的老人!多么好的行動呀!我絕對支持!相信這份愛會帶給敬老院的老人更多的開心和快樂的,祝福這些老人安詳晚年!
向雷鋒同志學習,不只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