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的詩句春節的詩句三年級篇一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
天氣剛剛變暖,時而還透出一絲絲的微寒。一整天風雨交加,直到傍晚方才停止。時近清明,庭院里空空蕩蕩,寂寞無聲。目睹殘花落葉更令人傷情,不覺借酒消愁竟然大醉酩酊,這又是去年種下的舊病。
一陣陣輕冷的晚風,夾著城樓上畫角凄厲的嘶鳴,把我吹醒。夜幕降臨,重門緊閉,更顯得庭院中死一般的寂靜。正心煩意亂、心緒不寧,哪料到那溶溶的月光,把鄰院中蕩秋千的少女倩影送入我的眼里。
清明節的詩句春節的詩句三年級篇二
2、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虾迫弧肚迕骷词隆?/p>
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拍痢肚迕鳌?/p>
4、梨花榆火催寒食?!馨顝短m陵王·柳》
5、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邌ⅰ肚迕鞒署^中諸公》
6、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鶯?!拙右住堵鍢蚝橙兆魇崱?/p>
7、府醞傷教送,官娃豈要迎?!拙右住堵鍢蚝橙兆魇崱?/p>
8、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Z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9、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0、一樽徑籍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趙鼎《寒食》
11、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煙?!騺缙凇逗场?/p>
12、日斜無計更留連,歸路草和煙。——薛昭蘊《喜遷鶯·清明節》
13、蹴球塵不起,潑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15、時霎清明,載花不過西園路。——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
清明節的詩句春節的詩句三年級篇三
是耕耘播種的時節
春耕、春種
構成了田間特有的風景
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時令傳承著古老的農耕文明
是情感交融的時節
掃墓、踏青
變成了不可或缺的民間風情
使中華傳統文化得到傳承
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特有的感情
是細雨紛紛的時節
花開、花落
雨打濕了匆匆的思念
衍生了魂斷愁腸的情愁
或許時過境遷會帶來心的寧靜
是天清地明的時節
天藍、水清
草木萌發開始茂盛
蔥郁的綠色會帶來憧憬
也會帶來愉悅的心情
清明節的詩句春節的詩句三年級篇四
2.花色融,人竟賞,盡是繡鞍朱鞅?!φ烟N《喜遷鶯·清明節》
4.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Z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5.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沉醉?!獜埫凇稘M宮花·花正芳》
6.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7.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芙M《憶少年·年時酒伴》
8.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填棥督夹屑词隆?/p>
9.時霎清明,載花不過西園路。——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
11.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唪恪肚迕魅諏啤?/p>
12.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冻纱蟆肚迕魅肇偠傻乐小?/p>
13.年時酒伴,年時去處,年時春色?!芙M《憶少年·年時酒伴》
14.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拙右住肚迕饕埂?/p>
15.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罟凇兜麘倩āご耗骸?/p>
18.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獥罨罩逗臣泥嵠鹗汤伞?/p>
19.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
20.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撼邪唷稘O歌子·柳如眉》
清明節的詩句春節的詩句三年級篇五
3、丹心終不改,白發為誰新。——胡皓《和宋之問寒食題臨江驛》
4、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5、巷陌秋千,猶未清明過。——蘇軾《蝶戀花·雨霰疏疏經潑火》
6、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7、雨下飛花花上淚,吹不去,兩難禁?!愖育垺短贫嗔睢ず场?/p>
8、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n翃《寒食》
9、名字因農具,襟懷屬釣蓑?!獜堥C《寒食》
10、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3、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王建《寒食》
16、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棄疾《感皇恩·滁州為范倅壽》
17、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0、蹴球塵不起,潑火雨新晴?!拙右住堵鍢蚝橙兆魇崱?/p>
21、覺來紅日上窗紗,聽街頭賣杏花?!踉Α蹲硖健ず场?/p>
清明節的詩句春節的詩句三年級篇六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之一的歐陽修,也為后人留下了描寫的著名詩句: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p>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節的詩句春節的詩句三年級篇七
2、一沾春雨一斷腸,飄零無計覓君鄉。《清明祭詩》
3、新鶯嘹亂柳煙低,斷魂春雨斷腸期。《清明祭詩》
4、春雨清明濕杏花,小山明滅柳煙斜。《清明祭詩》
5、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肚迕魅兆晕魑鐦蛑凉稀?/p>
6、春雨杏花滿清明,追思猶怨水煙輕?!肚迕骷涝姟?/p>
7、賞芳時節清明日,清明把酒釋別愁?!肚迕骷涝姟?/p>
8、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肚迕魅铡?/p>
9、朝聽細雨潤門扉,年年一度送春回?!肚迕骷涝姟?/p>
11、輕紅沾雨不勝衣,才回倦眼又迷離。《清明祭詩》
13、粉杏輕柔岸柳新,清明春雨兩相侵?!肚迕骷涝姟?/p>
14、漫見新柳嬌眼垂,疑君逸影踏風歸?!肚迕骷涝姟?/p>
16、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途中寒食》
17、撩亂春風惹杏花,斷送清芬到天涯?!肚迕骷涝姟?/p>
19、半園新杏連綿雨,送盡清明百姓家?!肚迕骷涝姟?/p>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明前后,種瓜種豆”?!爸矘湓炝?,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后人。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的干枝枯葉,保留可借鑒的新芽,弘揚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陽歷4月4-6日。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公歷四月五日前后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且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20xx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習俗起源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后,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并為一日。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稘h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钡玫焦俜降恼J可,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掃墓祭祖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后,寒食節逐漸式微,于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于《清明》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后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踏青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游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折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郁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觀賞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游,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放風箏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于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系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后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游娛樂活動。清人潘榮陛所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于墳前施放較勝?!焙芏嗳嗽谇迕鞴澐棚L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征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