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寫景散文散文篇一
冬天,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季節。它沒有春天的姹紫嫣紅,沒有夏天的熱情豪邁,更沒有秋天的碩果累累。冬天,它只是平凡的出奇,只是默默地為人類奉獻著。
雪,冬天的象征。初入冬天,雪花便迫不及待地來到人間,如那頑皮的娃娃,把世間萬物都披上一層白衣。遠遠望去,一片銀裝素裹,把所有不好的凈化。一根根小小的冰凌,淘氣地掛在房檐邊、樹梢上,到處遍布著它們的足跡。雪是純潔的,冬天是純潔的。
梅,亦是冬天的代表。“梅花香自苦寒來”,不錯的,正是梅花經歷了冬天的風雪嚴寒,才會為整片鋪天蓋地的白,添上一抹耀眼的紅。看!那寒風中傲然挺立的身姿,那白雪中努力綻放的點紅,無一不彰顯了它的錚錚傲骨。梅是頑強的,冬天是頑強的。
冬天的風,四季中最無情的風。風是殘忍的。它不斷地刮著人們柔嫩的臉龐,不斷地使人們一度想要放棄希望。但它同時,也在不斷地鼓舞人們,激發人們的潛能,促使我們向前進。風是殘酷的,冬天是殘酷的。
冬天的水,四季中最冰冷的水。冬天的`水,冰涼冰涼的,帶著刺骨的寒意。人們懼怕著冰冷的水,就如懼怕著冰冷的人一樣。能夠將手伸進冰雪化成的水中的人,他們的手冰冷了,他們的心越發暖和了。經受得住冰雪考驗的人,才能不畏懼嚴寒。水是冰冷的,冬天是冰冷的。
是啊,冬天是平凡的。是啊,冬天是不平凡的!
冬天,給了我們啟迪,引得我們深思。它是平凡的,卻又是偉大的!“冬去春來”,冬天,只是為了展現出更美好的春天;冬天,只是為了我們能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寫景散文散文篇二
2007年4月我隨大連市民友好訪問觀光團訪問日本諏訪時途經此地的所見、所感。并且有感于日本對自然保護的成功,簡直是人與自然共存。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下,釀造出和風草原。
在松本和諏訪之間有一片恬靜而美妙的草原,經由之時不由得停車佇立,一眼掠去,心情頓感安逸,身體頓感放松,愜意之風裊裊繚繞。
提起草原,首先映入我腦海里的是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引弓射雕,遠看似山、近看成川的蒙古大草原。日本的草原沒有它大氣磅礴,也沒有美國西部大草原那樣充滿著西部牛仔風情的狂野和豪邁,也沒有馬蹄翻飛、黃土飛揚、群獅獵狼似的非洲草原那樣的殘酷,更沒有歸農情結、田園情結濃密的南美草原上的牧羊人的歡歌。這里的大地天空是碧與藍的結合,這里的空間是花草與溪流摻雜著緩緩的,斜斜的,低矮的山坡的結合,這里的風格是愜意與唯美凄迷的結合。
帶著輕松與愉悅,內心吟唱著小小的歌,攀爬到一小山頂。仰望天空,云連成白茫茫、白蒙蒙一片,晴空萬里凈,乾坤萬里夢啊!恍如在夢里一般。俯視草原全景,宛如,海市蜃樓,一片綠油油,綠瑩瑩,綠茵茵草田的后面是一片,黃晶晶,黃橙橙,黃燦燦的花田,兩種植物的中間是委婉的,婉約的,眼淚一樣的溪流。整體拼湊在一起,好像一條彩色的大道,好似彩虹降在人間一般。
嚴格意義上講,日本的草原不是純粹的草原,她夾雜樹,混合著花,委婉地流動著亮麗的溪流,是一個山水花樹的統一體。
留戀與流連在哀婉凄迷且愜意的草原中,烘烤在一束暖呼呼,暖烘烘,暖和和日光下,全身心地去感受她的嫵媚與唯美;全部思緒隨著縷縷陽光左飄右蕩地徜徉在花樣年華般得草原;全部的記憶盡力,盡量,盡可能地收錄著草原微縮般得景致;她像一幅存在于肅穆天地間的神圣畫卷,擺脫了人世間的庸俗和卑污,蕩滌了人間精神與靈魂。她是一口淡涼甘甜泉水;她是一縷喚起迷漫凄美的霧煙;她是一簇閃在心中淡淡的火焰。
寫景散文散文篇三
沒見到大海時,總聽人說它有月亮般的柔情,母親般的胸懷,有盤古開天之勢,有蛟龍騰躍之豪情。于是,便時時渴望見到大海,看一看它的美,感受一下它的慈愛。
也許是我的虔誠感動了上帝,暑假旅游時我竟有幸見到了大海。
踏著月亮灑下的柔情,帶著無言的心緒,我和媽媽來到了海邊的一塊巖石上,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寧靜的畫面:海面平靜得只能聽見風兒在吟唱,一款明亮的月光辟開了一條閃著銀光的“路”,好像是為了歡迎我,又好像母親伸開玉臂擁抱我。我情不自禁地向光亮走去,那眼前閃閃的鱗波似魚公主夢的衣裳,掛滿了金銀,好像是來送見面禮,‘慷慨解囊。
海,溫柔得如母親在哄嬌兒睡覺,輕輕的唱著童謠。那聲音,輕輕的,柔柔的,如伊甸園的音樂,那么慈愛,那么親切。
我的心被緊緊牽引了,仿佛此時的我在母親的懷中恬睡。
月亮悄悄收起一縷柔光,大大小小的島嶼都靜靜地躺在“母親”的臂彎里睡著了,我被這人間絕境所陶醉,也進入了夢鄉。
不知過了多久,媽媽的疾呼叫醒了我,也驚醒了海。剎時間,我的視野一下子遼闊了,眼前的海憤怒地向我們發起沖鋒,一滾一滾向我們腳下的巖石沖來,越滾越大,越滾越快。它吼叫著,把內心的剛毅暴露無遺,我的心顫栗了,被這偉大無私的母愛所震服。海嘯更大了,海浪的沖擊更為兇猛。
它緊緊地咬著牙,一次次用浪濤摔打巖石,仿佛在恥笑我的軟弱。陡然,我掙脫了母親的懷抱,奮臂向大海致意,我發現那滾滾的波濤恰似它那博大深厚的胸懷。
海浪悄悄地退了,音響也小了,仿佛是因為見我已堅強地站起來,也仿佛是原諒我的軟弱,我心中的“渺小”剎那間被一掃而光。
海,征服了我,不,是偉大的慈愛征服了我;是它的雄壯,它的寬廣,它的博大的胸懷沖擊了我的軟弱的靈魂;是它那種以正壓邪的偉大精神感召了我。
我發現我被俘虜了,成了海中的小島,正在母親無比博大胸懷中嬉戲,正在編織著美麗的夢。
寫景散文散文篇四
晨風習習,瓊枝帶露,啊,又是一個大霧天。故鄉的霧沒有峨眉山的霧那樣厚、那樣秀,也沒有黃山的霧那般奇麗渺遠、變幻莫測,但我最欣賞的還是故鄉的霧。
我的故鄉位于崇山峻嶺之中的會稽山麓,這里層巒疊嶂,千巖競秀,萬壑爭流,這里的霧有它獨特的魅力。
故鄉的霧白得美,白得樸素。像瑞雪一樣的白嗎?它沒有。它白中略灰,白里泛青,比白雪美多了。可不是,濃霧沉睡在青山秀水之間,汲取了山間草木的靈氣,不要打扮得更秀美了嗎?這樣的白霧只配鄉村才擁有,任何丹青高手,也很難調得出來吧?故鄉的霧白得自然,白得真誠,我真想抓一把在手中,甚至擁它入懷,把它點染在畫紙上,不時地欣賞它。
故鄉的霧濃得深,濃得純,絲毫沒有城市中的霧那般含有油煙味。它很可愛,盡管行人相隔幾步時,只能聞聲,而不能見人,吸入一絲霧氣,清涼清涼的。我們背著書包上學堂,濃霧飄上了我的前額,和我親吻,我沒法回避,這個多情的女子啊,你是在渲染你的熱情和好客嗎?望望四周,霧茫茫的一片。或許有人會感到憋悶,看不到連綿逶迤的群峰,看不到蒼翠茂盛的竹木,可我不在乎。
濃霧變幻著,一會兒化做了涼風,一會兒變成了小露珠,沾在我的發梢上,沾到我的睫毛上。我輕輕合上眼,清涼的感覺使人心曠神怡,經霧水的洗禮,我似乎明眸含“淚”了。
故鄉的霧柔得真美。它韌如白云,剪不斷扯不斷。它輕輕敷在小草上,草也真愛霧姐姐,盡情地吮吸著甘汁。
太陽漸漸升起,霧漸漸地變淡了。一輪紅紅的圓日高懸在半空中,高山、峰巒、樹木漸漸露出了輪廓,經霧水洗滌的山川大地,充滿著勃勃的生機。那奄奄一息的枯木似乎也滋潤了,有了灑脫的生命。
故鄉的霧親切、熱情,我愛故鄉的霧,它真讓人思念。
寫景散文散文篇五
提前知道放假,心里特開心,就打了好友的電話,她說正好一起去從化,問我愿不愿,天上掉下來的好事,我怎能拒絕。我們沒有指定去哪的目標,大家說好無目的踏青。所以沒有往那些旅游區,無約定的直奔鄉村山野。
走過一條小河,被石頭縫中的一芽嫩草醉綠了眼睛。順便拾起幾聲鳥叫,看著河里嘩啦流淌的河水,內心活潑著幾尾夢想。看——這春天就像我們現在每個人那青春的心,在石板路上留下濕漉漉的腳印。
田野里的沙地旁邊,一大塊白菜拔出嫩綠的藤條來。菜地很濕潤,土地里布滿了新鮮而細碎的鵝嫣草。蔥子有些翠綠,它努力地吮吸著從空中灑下的絲雨,一位大嬸披著蓑笠在菜地里忙碌著。
鄉村在白天永遠是醒著的,因現在是煤氣時代,我們已看不到炊煙,所以不看時間,也就不會知道這時是早上至中午之間的幾點。沒有放牛人的吆喝聲,遠遠的聽到牛的哞唱,山里的竹雞也有了較勤的呼喚。空氣清新,山貌清新。
山野表面看起來十分蕭瑟頹廢,其實當你細看,她內心的明媚寫得滿山遍野。單那些灑在山間的勞作的笑聲,拾起來就夠幸福的。一位同伴唱起了山歌,歌聲飄蕩在山村的上空,洗滌著流浪者的一路風塵。山村的變化是豐富的,只要你駐足看,每一處地方都有春天抬起的腳步。在山村公路上,汽車裝著農用物資,載著新一輪的希望奔馳著。
細雨洗滌著靈魂,我們一路上帶著對山村春的喚想,離開繁忙的生活舞臺,帶著那些夢的舞步正合著春天的節拍。風吹著,讓大地呼吸得那么自由,山脊挺直,深呼吸里,飄蕩著濃濃的泥香。
我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動,想大聲的呼喊,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整日被喧囂的塵埃覆蓋,被吵嚷的聲音淹沒的人們,你們勤到這兒走走吧!感受一下這里的山風,舒緩一下緊張的節奏!若是我們這點力量不夠,那么聽聽自然的呼喚,那是山風搖曳著竹枝,溪水流淌著細石!
生命于此的意義,是返璞歸真!
寫景散文散文篇六
春天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向我們走來。帶著溫暖,帶著芳香,匆匆走來了。
在春與冬的搏弈中,駘的蕩春風的和凜冽的寒風好有一番拉鋸戰。春風從南到北以勢如破竹之況縱橫馳騁。翻高山,穿林海,跨江河,越田疇。所到之處,大地萬物呈現生機蓬勃的景象。
看呢,柳樹樹冠就象畫家涂上濃濃嫩綠的釉彩。走近了看,柳枝已發出了嫩牙在春風的吹拂下,不時賣弄著柔美的舞姿。換上了一身翠綠的春裝,一片片草坪上,草兒齊齊探出頭來,露出了綠意,他們脫去了穿了一冬的枯黃的外裝,換上了一身翠綠的春裝,擠眉弄眼地招搖于春光之中。
那果樹林,在春風吹拂下,在溫暖陽光照耀下,葉子還沒發出來,花朵兒就迫不及待地綻放了,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爭著搶著怒放,都想著為春姑娘描上一抹紅暈。花園里,鵝黃的迎春花,深紅的海棠花,早已不甘寂寞,悄悄綻放。田野里大片的金黃的油菜花鋪天蓋地,在陽光下分外耀眼。連田埂上的野草里都冒出了星星點點的花兒,這些野花也爭著為春天獻上自己的嫵媚。
聽,沉睡一冬的鳥兒也都醒來了,仿佛約好了似的,在明媚的春光中放聲高歌,清脆、婉轉、嘹亮。合奏著春天的大合唱。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天地上下煥然一新,孩子們也走出了戶外,放起了風箏,風箏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他們跳呀叫呀,盡情釋放自己蟄伏一冬的活力和激情。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邀三五朋友去野外踏青,那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定會讓你如癡如醉,樂而忘返。東晉永和九年,這一年春暖花開之際,王羲之邀請了四十一位親朋好友,在“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請流急湍”的蘭亭,舉行了一場已被歷史永久記載的野外盛會。王羲之帶著醉意,即席揮毫,乘興書寫了《蘭亭序》這三百二十四個字竟成為了中國書法史最偉大的行書作品,它也是一篇文辭瀟灑、立意深遠、文筆清新自然的優美散文。
李白同樣鐘情于春光。甚至在一天晚上,和諸位兄弟在桃李園擺出豪華宴席,在搖曳的燭光下,坐在桃李芬芳之間,酒杯頻傳詠詩歌唱,最后竟醉倒在月光之下。
在這駘蕩的春光中,種桃種李種春風;種松種柏種永恒。讓我們走出戶外,張開雙臂擁抱這無比美好的春天吧!
寫景散文散文篇七
北京建都有了八百年歷史。勞動人民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在北京城郊建造了許多規模宏大建筑美麗的宮殿、廟宇和花園,留給我們后一代。花園建筑規模大,花木池塘富于藝術巧思,設備精美在世界上也特別著名的,是二百多年前乾隆時在西郊建筑的“圓明園”。這個著名花園,是在九十多年前就被帝國主義都野蠻軍隊把園里面上千棟房子中各種重要珍貴文物及一切陳設大肆搶劫后,有意放一把火燒掉了的。花園建筑時間比較晚的,是西郊的頤和園。部分建筑乾隆時雖然已具規模,主要建筑群卻在一百年前才完成。修建這座大園子的經濟來源,是借口恢復國防海軍從人民刮來的幾千萬兩銀子,花園作成后,卻只算是帝王一家人私有。
直到北京解放,這座大花園才成為人民的公共財產。頤和園的游人數字是個證明:一九四九年全年游人二十六萬六千八百多,一九五五年達到一百七十八萬七千多人。二十年前游頤和園的人,常常覺得園里太大太空闊。其實只是能夠玩的人太少,所以到處總是顯得空空的。許多地方長滿了荒草,許多建筑也搖搖欲墜,游人不敢走去現在一般印象總覺得園子不太大。頤和園那條長廊,雖然已經長約三里路,現在每逢星期天游人就擠得滿滿的,即再加寬加長一兩倍,也還是不夠用。
春天來,頤和園花木都逐漸開放了,每天除了成千早萬來看花的游人,還有許多自城郊學校來的少先隊員,到園中過隊日郊游,進行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滿園子里各處都可見到紅領巾,各處都可聽到建設祖國接班人的健康快樂的笑語和歌聲。配合充滿生機一片新綠叢中的鳥語花香,頤和園本身,因此也顯得更加美麗和年青!
凡是游頤和園的人,在售票處購買一冊介紹園中景物的說明書,可得到極多幫助。只是如何就可用比較經濟的時間,把頤和園重要地方都逛到呢?我想就我個人過去幾年在這個大轉來轉去的經驗,和園子里建筑花木在春秋佳日的印象,概括地說說,作為游園的參考。
我們似可把頤和園分成五個大單位去游覽。
第一是進門以后的建筑群,這個建筑群除中部大殿外,計包括東邊的大戲樓和西邊的樂壽堂,以及西邊前面一點的玉瀾堂。玉瀾堂相傳是光緒被慈禧太后囚禁的地方,院子和其他建筑隔絕自成一個小單位。到這里來的人,還可從門口的說明牌子,體會到六十年歷史一鱗一爪。參觀大戲臺,得往回路向東走。這個戲臺和中國近代歌劇發展史有些聯系,六十年以前,中國京戲最出色的演員譚鑫培、楊小樓,都到這臺上演過戲。戲臺上下分三層,還有個寬闊整潔的后臺和地下室,準備了各種機關布景。例如表演孫悟空大鬧天宮或白蛇傳水漫金山寺節目時,臺上下到必要時還會噴水冒煙。演員也可以借助于技術設備,一齊騰空上升,或潛入地下,隱現不易捉摸。戲臺面積比看戲的殿堂大許多,原因是這些戲主要是演給專制帝王和少數貴族官僚看的,演員百余人在臺上活動,看戲的可能只三五十人。社會在發展中,六十年過去了,帝王獨夫和這些名藝人十九都已死去。為人民愛好的藝術家的絕藝,卻繼續活在人們記憶中,由于后輩的學習和發展,日益光輝而充實以新的生命。由大戲樓向西可到樂壽堂。這是六十年前慈禧做生日大排壽筵的地方。頤和園陳設中,有許多十九世紀顯然見出半殖民地化的開始的惡俗趣味處,就多是當時在廣東上海等通商口岸辦洋務的奴才,為貢諛祝壽而作來的。也有些是帝國主義者為侵略中國的敲門磚。中國瓷器中有一種黃綠釉繪墨彩花鳥,多用紫藤和秋葵作主題,橫寫“天地一家春”的款識的,也是這個時期的生產。樂壽堂庭院寬敞,建筑雖不特別高大,卻顯得氣魄大方。本院和西邊一小院,春天時玉蘭和海棠都開得格外茂盛。
第二部分是長廊全部和以排云殿、佛香閣為主體、圍繞左右的建筑群。這是目下全個園子建筑最引人注意部分,也是全園的精華。有很多建筑小單位,或是一個四合院,或是一組列房子,內部布置得都十分講究。花木圍廊,各具巧思。但是從整體或部分說來,這個建筑群有些只是為配風景而作的,有些宜近看,有些只合遠觀。想總括全部得到一個整體印象,得租一只小游船,把船直向湖中心劃去,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個建筑群,才會明白全部設計的用心處。因為排去殿后面隙地不多。山勢太陡,許多建筑不免擠得緊一點。如東邊的轉輪藏,西邊的另一個小建筑群,都有點展布不開。正背后把上佛香閣的路兩邊,作之字形盤旋而上,地勢還是過于迫促。更向西一點的“畫中游”部分建筑,也由于地面窄狹,作得格外玲瓏小巧。必須到湖中看看,才明白建筑工人的用意,當時這部分建筑,原來就是為配合全山風景作成的。船到湖中心時向南望,在一平如鏡碧波中的龍王廟和十七孔橋,都若十分親切的向游人招后:“來,來,來,這里也很有意思。”從這里望萬壽山,距離雖遠了點,可是把那些建筑不合理印象也忽略了。
第三部分就是湖中心那孤島上的建筑群,龍王廟是主體。連接龍王廟和東墻柳蔭路全靠那條十七孔白石虹橋,長年臥在萬頃碧波中,背景是一片北京特有的藍得透亮的天空,真不愧叫作人造的虹。這條白石橋無論是遠看,近看,或把船搖到下邊仰起頭來看,或站在橋上向左右四方看,都令人覺得滿意。橋東有個大亭子,未油漆前可看出木材特別講究,可能還是兩百看前從南海運來的。岸邊有一只銅牛,臥在一個白石座上,從從容容望著湖景,望著遠處西山,是兩百年前鑄銅工人的創作。
第四部分是后山一帶,建筑廢址不少,保存完整的房子卻不多。很明顯是經過歷史事跡的痕跡沒有修復過來。由后湖橋邊的蘇州街遺址,到上山的一系列殿基,直半山上的兩座殘塔,這部分建筑也是在圓明園被焚的同時焚毀的。目下重要的是有好向導條曲折小山路,清靜幽僻,最宜散步。還有好幾條形式不同的白石橋和新近修理的赤欄木板橋,湖水曲折地從橋下通過,劃船時極有意思。
寫景散文散文篇八
看著月亮,想著古詩,就覺得月亮的靈魂在翩翩起舞。
對月亮的印象,源于詩詞。在古代詩人中,無論舉頭望明月的李白,淚滿青衫袖的歐陽修,還是不知愁思落誰家的王建,他們看見夜空中的明月,心湖中都會中泛起一環環人間情感的漣漪。
然而,月亮真的是那份愁思的化身嗎?
靜靜的夜晚,彎彎的新月升起來了,像玉琢的香蕉鑲嵌在天幕上,漾著清輝,給人浪漫的遐思。有時,那月牙兒又宛如一頁小舟,翹著尖尖的船頭在深夜的靜湖中劃行,劃出我心中的一縷情絲。
美好的夜晚,門外西邊的樹梢上掛著的上玄月已經是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玉琢的香蕉。此時的半個月亮像一個含羞的少女,一會兒躲進云間,一會兒又撩開面紗,露出嬌容,整個世界都因為有了這半個月亮,因這嫵媚的少女,多了一份夢幻,多了一份溫馨,多了一份清純。
幸運的夜晚,月兒是圓圓的。玉盤似的滿月在云中穿行,就像一朵盛開在夜空中的白蓮花,也像春風綻開的白色梨花。圓月把融融的光輝灑向大地,世間的一切都披上了渺渺的輕紗,顯得靜謐而神秘。夜深了,圓月漸漸升高,她穿著銀白色的紗衣,嫻靜而端莊,溫柔而大方。她那圓圓的臉上,一會兒露出些許的憂愁,一會兒蕩起了微微的笑意。
是的,我終于悟了,月就是月,寂寞地懸掛于天,孤獨地潔身于天空,圓也是她,缺也是她,陰也是她,晴也是她。是的,月不會因什么而改變。而在月的心中,始終有一份亙古不變的情形,那就是月之魂——高爽,寂寞,純潔。
啊,月之魂,你的舞姿那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