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總結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總結書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稅務風險管理股工作總結篇一
一、數據應用工作和成效
(一)對照市局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數據平臺建設、應用規范”績效指標考評細則要求,20xx年,我局通過智能化風險管理系統承接市局風險應對任務xx戶次(不含總局千戶集團分析應對任務),完成稅收風險應對xx戶次,命中率、完成率均100%。
(二)是結合風險管理系統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與企業所得稅工資薪金比對、企業所得稅連續三年虧損、增值稅收入與企業所得稅收入比對等多個風險模型進行掃描,重點分析增值稅在原國稅管轄、企業所得稅在原地稅管轄的納稅人,識別出xx余戶風險戶,下發至稅務所應對,一共補繳稅款和滯納金xx萬元。
(三)主動作為,強化溝通,提高了數據采集的完整性和時效性,確保了第三方涉稅數據的質量,加強對所采集數據的分析運用,通過涉稅數據與金三大數據平臺信息查詢相結合,進行比對分析,對xx個企業進行納稅輔導和稅款追繳。截止9月底,共采集數據xx余條,追繳查補稅款入庫xxxx萬元。
二、平臺建設工作方面
(一)認真做好日常數據清理工作,圍繞數據質量指標“值域一致性、格式一致性、記錄完整性、邏輯一致性、數據唯一性、邏輯唯一性”等6方面內容,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數據清理工作,確保征管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規范性和邏輯性。
(二)按照市局網信辦的要求,組織稅收大數據平臺的試點和推廣上線工作,按不同工作需求分類組織了全局人員的操作培訓,幫助全局干部迅速適應和熟練使用稅收大數據平臺。
三、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有效人力資源緊缺
“專業化+團隊化+風險管理”等相關工作綜合性很強,要既懂稅收、財務、計算機、外語、業務知識,又懂風險分析、數據整合、綜合應對的復合型人才,但就目前我局的情況來看,不要說復合型人才,就單項人才都很少。而這僅有的有效人力,基本都是單位骨干、中層和框架,承擔著超量工作任務,加上近年待遇、政策的變動和“多做多錯,干少干多一樣”不良思潮的涌動,難以再加碼加重。
四、20xx年工作計劃及改進方向
在以后的工作中,將進一步強化稅收風險管理,提升應對質效,促進全局稅收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完善風險管理制度
在認真研究市局操作指引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各區縣風控部門先進經驗和方法,并積極向市局風控中心獻言獻策,力促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稅收風險管理機制,從應對方法、程序、文書等方面對風險任務做出規范,提升應對質量,減少執法風險。
(二)優化第三方數據采集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大力推動政府和相關部門落實涉稅信息交換機制,努力探索基于互聯網等網絡平臺采集涉稅數據,促進第三方數據采集目錄和相關標準的修訂和完善,積極獲取“為我所用”的第三方數據,為風險管理建立“能用、有用、好用”的大數據庫。
(三)加強風險計劃管理
加強部門間協作,通過充分的溝通,充分發揮各業務科室的專業特長,從各科室職能角度,結合政策落實和年度工作重點,依托風險管理工作優勢,利用采集的內外部數據,科學分析全局稅收風險分布的重點地區、行業、稅種、事項等,積極向相關業務科室進行意見反饋,及時、有效地提高風險管理計劃與組織稅收收入的契合度,提升全局征管水平和質量。
稅務風險管理股工作總結篇二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20xx年稅務總局定點聯系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稅總辦函[20xx]175號)及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下發的兵財[20xx]11號文件要求,我公司對20102014年稅務風險管理工作組織開展了自查,現將自查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一、自查主要情況
1、組織機構及組織部署情況;
2、自查工作開展主要情況包括不限于自查開展方式、自查內容、所做的主要工作;
3、自查出應補繳稅款情況結合自查問題匯總表,先進行問題總體情況介紹(含問題主要方面,涉及金額),再分析自查應補稅的主要情況(分企業、稅種、行業、所在省份、年度等問題進行總結)。
二、自查涉及補稅問題分析及整改情況
(一)主要涉及補稅事項情況;
(二)涉稅主要問題產生原因;
(三)整改措施注意與附表保持一致,各公司可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修改、添加補充整改措施,但一定要盡力按照整改方式予以標準化分類,以便進行歸類匯總對自查出的主要問題需要整改項目按照整改的方式歸類別簡述提出整改的原因及具體措施;
(四)自查補稅及滯納金入庫匯總情況(分行業、所在省份、年度及稅種等,下表以二級單位為主體進行匯總填列,即將三級及以下單位的金額匯總到二級,以二級單位的信息進行填列反映)結合下表,簡要說明補稅上繳情況及未予以補繳的原因單位:萬元稅金滯納金小計已補繳稅款序號單位名稱行業應補繳稅款稅種。
三、稅務爭議或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需要對問題簡單描述,執行的依據,雙方的分歧及協調情況、建議意見。
四、關于稅收風險管理自查環節的意見及建議
五、提高稅務風險管理的意見結合稅務總局稅務風險管理要求、集團公司“合規經營、依法納稅”的經營宗旨及本公司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對稅務風險管理機構設臵、人員配備、職責設定、人員培訓、制度及體系建設、監督管理、風險管理、溝通協調機制等提出管理意見及建議,以更好地建立健全稅務風險內部控制機制,提高各單位稅法遵從度,推動企業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增強依法經營意識、提高納稅自覺性,促進集團公司的健康穩定發展。
稅務風險管理股工作總結篇三
在新時代的今天,創新是時代的主題,我們只有通過改革創新才能取得更好地發展,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是推動稅務發展、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伴隨當前改革創新大潮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在稅收風險管理的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一背景下創新稅收風險管理,對于我們的稅收工作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一是互聯網模式下產生的新興產業導致對稅源管理工作的難度加大,由于當前互聯網新興行業具有交易的隱蔽化,不再是傳統的實體店鋪經營特點,這就極大地增加了當前我國稅收部門對稅源管理的工作。
二是隨著當今電子商務行業的不斷發展,交易更多的是在互聯網平臺進行,隨之而來是電子化的發票、憑證以及賬目等內容,從而使得傳統模式下的稅收稅源的征管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三是由于新興的互聯網產業打破了原有的實體店鋪模式,使得經營地域更加廣泛,同時虛擬的互聯網平臺,這些都給稅收征收企業的屬地管理增加了難度。
但如果我們合理的借助互聯網這個開放共享的信息平臺,就可以極大地提高稅收風險管理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同時,根據互聯網信息全民共享的特征,可以最大限度地征集群眾對于稅收管理工作的想法和建議,這樣就十分有利于我國稅收工作聽取群眾的意見。同時,根據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特征,也可以進一步簡化傳統稅收管理工作的強度,而且準確性較高。
而要創新現有的稅收風險管理工作,也就是要應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重視稅收風險管理工作中的數據收集、數據分析以及增值利用這幾個方面的內容,從而提高我國稅收風險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在現階段的稅收風險管理工作中,做好數據的采集收集工作,是稅收風險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展開的基礎。當前,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基礎上,我們應當利用好“金稅三期”這一有效的平臺,從而對稅收相關的數據進行有效的收集、整理以及分類,這樣一來,讓本來煩瑣的稅收風險管理工作變得井然有序,也實現了稅收管理部門數據信息資源的共享,加強了涉稅信息數據采集整合系統和當前我們稅收風險管理工作的密切聯系。本季度我局利用金稅三期平臺處理任務如下:
1.我局共接收提示提醒類風險任務61戶次。市級及以上任務中,二分局1戶次、蔣村分局2戶、河邊分局6戶、晉昌分局48戶、受祿分局1戶。以上任務均按照省市局風險管理要求按時完成。
2.接收按月申報的小規模納稅人改按季申報任務27戶次。以上任務均按時完成。
二、伴隨我國涉稅信息數據采集整合系統平臺的建立,收集并儲存了大量的涉稅數據,然而,由于這些涉稅數據的來源、結構以及特征都存在極大的差異,所以,我們要根據收集而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并以此為核心,將存在巨大差異的涉稅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從而轉變成為切實可用的稅收資源,進一步增強我國稅收風險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三、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主要的不是看你收集儲存了多少的數據,而是看你如何對這些海量的數據資源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得到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重視數據帶來的增值價值,這是當前稅收風險管理工作的關鍵,從而完成稅收風險管理工作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首先,要加強對稅收風險管理資源的整合分類,明確稅收風險管理的職能目標,根據各種數據分析,財務運算,把納稅的數據信息與主要的財務指標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得出稅收管理工作的重點難點,從稅收工作的各個環節層面對風險管理進行有效的把控,完成當前稅收管理工作的創新發展,進一步實現稅收風險管理工作的現代化管理和服務。其次,眾所周知,稅收風險管理工作是一項既復雜龐大又繁瑣枯燥的系統工作內容,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提升業務水平。
“權力就是責任,有責就要擔當”。我們制定了20xx年度后三季度工作計劃如下:
1.完成總局、省局、市局推送的稅收風險管理任務及相關工作,稅收風險管理主觀努力程度達到統一考評標準。準期完成率達到100%,爭取得滿分。按季度考評的風險任務識別命中率達到100%.
2.按照市局要求,積極發起跨區域風險管理協作任務,每季度在5條以上,努力提高跨區域風險管理協作水平,對所收到協作任務按時處置,并且要注重任務的協作質量。
3.按照市局要求對稅收風險管理任務的反饋狀況進行監控考評,督促基層分局提高反饋質量水平。
4.選拔人才參加智稅競賽。按照省市局要求,積極組織籌備有關智稅競賽活動,選派至少一名人員參加市局選拔賽,爭取入圍市局代表隊代表市局參加省局“智稅20xx”大數據競賽,取得較好的成績,為縣局加分。
我們一定會深刻把握上級部署要求,對照自身的工作特點,積極投身大討論中去,經受思想洗禮,接受實踐鍛煉,樹立改革意識,增強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