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和消化所讀的書籍,同時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于知識的探索和反思。以下是一些讀者對于課外讀物的真實感受和體驗,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和分享他們的感悟。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一
日本有位非常著名的導演,叫北野武,他不僅電影拍得好,還擅長表演漫才(日本的相聲)。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則關于他的逸事,覺得非常有趣。
北野武說,成名之前,他非常渴望買一輛好車。成名以后,就買了一輛保時捷。但是,他發現,開保時捷的感覺沒有想象中那么好。至于原因,他說,開車的時候,“看不到自己開車的樣子”。于是,他專門請朋友開自己的車,至于自己,則打了一輛出租車,在后面緊跟著。在出租車上,北野武對司機說:“看,那是我的車!”
這個故事耐人尋味。我想了很久,揣摩出兩點意思:其一,大家都愛慕虛榮,藝術家也不例外;其二,滿足感是別人給的,所以人們需要更為弱勢的參照系。
北野武的故事是否真實,我不得而知。我只是想,如果屬實的話,不知當時那位司機是怎么回答的。如果他大肆稱贊,北野武估計會非常開心。但,如果他保持沉默呢?或者,他干脆拉著長腔來一句“哦……”沒準,北野武的心會涼到腳后跟。
每個人都需要觀眾。換言之,大家都期望從他人的眼里揣摩自己的分量。即使是生活最潦倒不堪的人,也在意身邊的閑言碎語。當然,他和所謂偉大、光榮的人一樣,也時刻扮演著閑言碎語制造商的角色。
想當年項羽終于攻破咸陽,手下的人開始瘋狂搶掠。這時,有人站出來奉勸項羽定都咸陽,成就霸業。但,項羽同學卻積極要求回家。他的緊迫心情,讓人感覺吃驚。項羽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只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革命尚未成功,項羽不再努力,最終被人家給打敗了。
虛榮心人人都有,但滿足虛榮心的方式并不相同。齊國有個“犀利哥”,雖然窮卻混了兩個老婆。這位老兄每天吃得滿面紅光,回家之后,就向老婆夸口“我今天又和誰一起喝了酒”。某日,小老婆尾隨其后,發現此老兄每天到墓地里去,竟然向祭奠死者的人乞討殘羹冷炙!他醉醺醺的好臉色,竟然是這樣得來的。
某地有暴發戶,乃社交圈子里的活躍人物。酒足飯飽歸來,每每大肆張揚:“我今天又與誰一起吃飯了……”某次,有人私下里感慨,稱愛因斯坦如何如何了不得。此老兄喝了兩杯酒,頭腦不大清醒,當著眾人的面來了一句:“愛因斯坦是誰?沒和他一起喝過酒。”馬上引起哄堂大笑。他,確實沒和愛因斯坦一起喝過酒。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二
愛因斯坦(1879—1955),出生于德國,父母為猶太人,后加入美國籍。他創立了相對論,是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理論改變了傳統的科學體系,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然而,他在童年時期,卻是很不起眼。除了老師發現他擁有數學天才之外,他是一個遲鈍、害羞、落后的小孩,老師認為他是個累贅,父母也認為他是一個低能兒。他僅有的數學才能,也常被人否定。有一次,愛因斯坦到一個車站去買車票,當他發覺售票員找他的錢不夠時,他便向售票員提出抗議,售票員仔細數了一遍之后,一點也未弄錯,于是對愛因斯坦說:你就是常把數字弄不清楚。
據說,愛因斯坦到3歲時還不會說話,人家都叫他小笨蛋,只有母親相信他是有才能的。他10歲時才進入慕尼黑的`一家小學讀書。讀書時成績也是壞透了,他在任何一個學校里都沒有讀好。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三
愛因斯坦對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手稿閱讀完畢后曾做出這樣的評價:“愛德華?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關于自然科學內容的手稿交給我,托付我發表意見,看這部手稿是否應該付印。我的意見如下:要是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么我就不會建議把它付印,因為不論從當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還是從物理學史方面來說,這部手稿的內容都沒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這樣設想:如果考慮到這部著作對于闡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義是一個有趣的文獻,那是可以出版的。”
在1940年6月17日給胡克的信中,愛因斯坦說:“我堅信,要是恩格斯本人能夠看到,在這樣長久的時間之后,他的這個謹慎的嘗試竟被認為具有如此巨大的重要性,他會覺得好笑。”
以上選自《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77年,第202頁。
貢獻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恒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能量守恒。(信息守恒定律)。
雖然這兩條偉大的定律相繼被人們發現了,但是人們以為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定律,各自說明了不同的自然規律。甚至有人以為,物質不滅定律是一條化學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一條物理定律,它們分屬于不同的科學范疇。
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質量是慣性的量度,能量是運動的量度;能量與質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公式:e=mc^2(這里的e代表物體的能量,m代表物體的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即每秒30萬公里。)。
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如果把1克溫度為0℃的水,加熱到100℃水吸收了100卡的熱量,這時水的質量也相應增加了。按照質能關系公式計算,1克水的質量增加了0.00000000000465克。
愛因斯坦的理論,最初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就連當時一些著名物理學家也對這位年青人的論文表示懷疑。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愛因斯坦才一躍而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成為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
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公式,正確地解釋了各種原子核反應:就拿氦4來說,它的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組成的。照理,氦4原子核的質量就等于2個質子和2個中子質量之和。實際上,這樣的算術并不成立,氦核的質量比2個質子、2個中子質量之和少了0.0302原子質量單位!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當2個氘[dao]核(每個氘核都含有1個質子、1個中子)聚合成1個氦4原子核時,釋放出大量的原子能。生成1克氦4原子時,大約放出2700000000000焦耳的原子能。正因為這樣,氦4原子核的質量減少了。
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在2個氘原子核聚合成1個氦4原子核時,似乎質量并不守恒,也就是氦4原子核的質量并不等于2個氘核質量之和。然而,用質能關系公式計算,氦4原子核失去的質量,恰巧等于因反應時釋放出原子能而減少的質量!
這樣一來,愛因斯坦就從更新的高度,闡明了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實質,指出了兩條定律之間的密切關系,使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又深了一步。
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偉大定律。它來自客觀實際,又在客觀實際中久經考驗。多少年來,這兩條定律經受了千萬次考驗。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已經成為現代自然科學的基石,同時,它也從根本上給宗教的唯心主義觀點以致命的打擊,因為物質是不能憑空創造的,也不能憑空消滅,所以誰也不再相信什么上帝創造萬物,上帝創造世界的反科學的謬論了。另外,它還雄辯地說明,世界上永遠不會有“永動機”。想不花費勞動就從大自然中獲取能源,是不可能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四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因提出相對論而舉世聞名,此后,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
盛名之下的愛因斯坦每天忙于應付不計其數的大學請他作演講,搞得他疲憊不堪!愛因斯坦每次到大學去都是由專職司機理查開車送他,一到會場后,理查就在臺下聽演講,一直做了30來次聽眾,而且每次都是聚精會神,從頭聽到尾。
理查是位風趣的美國人,一天他向疲于奔命的愛因斯坦提建議:
“您實在太辛苦了,也一定講煩了,您的演講內容我可以背下來了,我想下次演講時讓我穿著您的衣服,讓我來代您演講直到被發現為止,可以嗎?”
“妙啊,反正那里認得我的人也不多。”同樣富于風趣的愛因斯坦回答道。
此后的那場演講,穿著愛因斯坦衣服的理查對于相對論的解說沒有任何差錯,他把愛因斯坦的表情和動作也模仿的惟妙惟肖。愛氏則打扮成司機,不僅開車送理查來演講,而且坐在臺下認真聽講。
然而,就在演講結束,理查準備下臺時,一件意料不到的事終于發生了。
一位教授模樣的先生站起來,像發連珠炮似的提出了許多問題。
真的愛因斯坦靜坐在會場的角落,心中吃驚不小,但他表情上還是若無其事。
假的愛因斯坦卻輕松地對那位教授說:
“你的這些問題很簡單,連我的司機都能回答...喂,理查,你上來幫我做些說明吧!”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五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與他一生具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是分不開的。
愛因斯坦出生于德國一個貧窮的猶太人家庭,小學、中學時的學習成績都不算好,可是他非常想向科學領域發展。怎么辦呢?頗有自知之明的他根據成績對自己進行了分析,他發現:自己對物理的興趣最高,而且其成績也在所有功課當中最好。于是,在讀大學時,他選擇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專業。由于自我定位非常準確,很快,愛因斯坦在物理方面的潛能便得到了超長的發揮。26歲那年,他就發表了科研論文《論分子尺度的新測定》。此后幾年,他又先后發表了數篇在全世界都很有影響力的`論文,不但發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解釋了光電效應,還宣布了狹義相對論,推動了人類認識宇宙的重大變革。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但有可貴的自知之明,而且對已經確定了的目標從不半途而廢。比如說1952年,鑒于他的突出成就,以色列人民在第一任總統逝世后邀請他接受總統職務,他二話不說,立刻拒絕了。的確,如果愛因斯坦真的當了總統的話,之后那么大的建樹恐怕就再也無從談起了。
即便百發百中的神槍手,如果他漫無目標地亂射,也不能達到目的、取得勝利。人生也一樣,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做什么事就都很難成功。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六
愛因斯坦遇事愛思考、研究,常常從一點兒小事中受到啟發。有一次,他要把墻上的一幅舊畫換下來,就搬來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居然突然竟然),他又想起了一個問題,沉思起來,忘了自己在做什么。這么一分神,使他猛地從梯子上摔下來。摔到地上以后,他顧不得疼痛,馬上想到:人為什么會筆直地掉下來呢?看來物體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線路運動的。愛目斯坦想到這里馬上站起來,一瘸一拐地走到桌邊提筆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這對他正在研究的問題--相對論,有很大的(啟發教育教訓)。
愛因斯坦是個非常(愛惜愛護珍惜)時間的人。有一次,天下著毛毛雨,愛因斯坦頭戴寬邊帽,在橋上來回踱步,時而停下來思考,時而提筆在卡片上寫著什么。湊巧,他的一位朋友坐著馬車過來,探出頭問:“你在這兒干什么呢?”“噢,我是應約在等一個學生。”朋友下了車又問:“瞧,衣服都濕了,一定等了好長時間,不可惜你的時間?”這時,愛因斯坦舉起手中的卡片一晃:“不,不!我非常有益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我得到了一個出色的想法呢!”
愛因斯坦的生活十分(簡單簡潔簡樸),穿戴也很普通。他未成名時,經常穿著一件舊大衣,步行在紐約繁華的大街上。一次,有位朋友碰見他,看他穿的大衣破舊極了,就勸他添件新的。他笑著說:“沒關系,反正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數年后,他已成了赫赫有名的物理學家,工作、待客仍舊穿那件舊大衣。湊巧,他又和那住朋友相遇。朋友再三勸他換件新衣服,否則實在不相稱了。愛因斯坦雙手一攤,又笑了:“沒關系,反正這里的每個人都認識我。”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七
他在我眼中可用完美二字來形容的,自從我看到一段材料,“完美”被撕扯地支離破碎。
他在蘇黎世上學時愛上了同樣學習數學的她,并且兩人同居她很快就有了身孕,這在當時可是道德所不能容忍的。她為他毅然一個人回到了匈牙利父母家,并為他生下了第一個孩子。但是這個孩子一出生就有精神障礙,不久就離開了人世,這個孩子從來都沒看見過被他稱為爸爸的人。她不顧家庭的反對依然決定去蘇黎世找他。
兩人相挽步入婚姻的殿堂后,她成了專職家庭主婦,她為他創造出良好的工作研究環境,為他奉獻的是自己的一切,但是她不覺得有多苦,相反她是快樂的,此時是那樣溫馨,一年后他們的兒子來到人世,為了應對新增加的一張嘴,她開了一家旅館,她更加操勞了。他在她的關懷下,他得以更加安心地做研究,沒多久他就發表了引起自然科學革命的'論文,所有的榮譽都向他砸來,可是她依舊是那樣忙忙碌碌。她沒有怨言。
在她認為苦日子終于熬出頭憧憬美好的時候,誰知道對她的命運灌輸苦味才剛剛開始。1916年他和他的表妹相愛,而她卻成了他的障礙,一封信送到她的手下,在信中他表示自己找到了真愛,要求她離開他。她不敢相信自己默默付出換來的竟會是冰冷的兩個字——離婚。
她堅決不同意在離婚書上簽字,他為此大為憤怒,嚴正告訴她如果不離婚必須無條件服從以下條件:一,你應當保證我的衣服和被褥的整潔,保證我的一日三餐,保證我的工作間的整潔,特別提醒的是我的辦公桌別人不得使用。二,放棄我們之間的一切關系除社交活動,在家不要和我坐在一起一同外出或旅行。三,跟我交往必須注意,別希望我會對你好,不發火,如果需要,必須終止與我的談話,只要我要求必須我條件地離開臥室或工作間。四,你有義務在孩子面前不得以語言或動作蔑視我。這算什么,她連他的仆人都算不得了,就是因為他借口“不愛”兩個字就可以推卸一切責任,將一切她的付出都接受后說“我沒叫你付出那么多!”
盡管是給了一切,三年后,他們還是解除了婚姻關系。
她離開了他來到蘇黎世,她和他曾經相愛的地方和她追夢的地方。為了給小兒子治病,她給人上鋼琴課,勉強維持。他離開了她。準確說是他拋棄了她來到柏林,和第二個女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后來有了第三個,第四個女人。
說了這么多,我還是不想把“他”和愛因斯坦劃等號,可是他就是愛因斯坦。而她就是愛因斯坦的第一個妻子米列娃。
愛因斯坦這個偉大的科學家,與他同時代的女人幾乎都愛慕他。為了配合他的光芒,人們好像試圖遺忘,有選擇性地抹去光輝下的陰影,他自己也從未提出這段往事,在這位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不僅默默無聞,而且讓人心痛。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八
有一次大發明家愛迪生滿腹怨氣地對愛因斯坦說:“每天上我這兒來的年輕人真不少,可沒有一個我看得上的。”
“您斷定應征者合格或不合格的標準是什么?”愛因斯坦問道。
愛迪生一面把一張寫滿各種問題的紙條遞給愛因斯坦,一面說:“誰能回答出這些問題,他才有資格當我的助手。”
“從紐約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愛因斯坦讀了一個問題,并且回答說:“這需要查一下鐵路指南。”“不銹鋼是用什么做成的?”愛因斯坦讀完第二個問題又回答說:“這得翻一翻金相學手冊。”
“您說什么,博士?”愛迪生打斷了愛因斯坦的話問道。
“看來我不用等您拒絕,”愛因斯坦幽默地說,“就自我宣布落選啦!”
愛因斯坦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強調不能死記住一大堆東西,而是要能靈活地進行思考。
愛因斯坦認為,正確地進行思考,是追求機會至關重要的條件。
小時候的愛因斯坦一點也看不出來有什么天才,到3歲的時候,還不會講話。6歲上學,在學校里成績非常差,一上課就是被批評的對象,老師還說他永遠也不會有什么大的出息。大家一致認為他是一個天生的笨蛋。
但,愛因斯坦在12歲的時候,就已經決定獻身于解決“那廣漠無垠的宇宙”之謎。15歲那一年,由于歷史、地理和語言等都沒有考及格,也因為他的無禮態度破壞了秩序和紀律,他被學校開除。
從此,他開始了他的科學遠征。他設計了大量理想實驗,提出了“光量子”等模型,為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人生智慧:靈活地進行思考對一個人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抱持“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思想,才能不斷地提出問題,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逐漸邁向一個個人生的高峰。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九
1942年1月8日,斯蒂芬-威廉-霍金在英國牛津出生。雖然在21歲時患上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從此被禁錮在輪椅上半個世紀,但是霍金對世界物理學研究的貢獻令人敬仰,是繼愛因斯坦和牛頓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被世人譽為“宇宙之王”,而他的智商為160。
2.加里-卡斯帕羅夫智商為190。
加里-卡斯帕羅夫1963年生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庫,是著名的國際象棋大師,同時精通15國語言,還是一位數學家,計算機專家,在1985年至間的國際象棋領域中曾23次獲得世界排名第一,加里-卡斯帕羅夫的智商為190。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學家,于1879年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愛因斯坦因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并創立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智商為200。
4.金雄籍智商為210智商為210。
韓國人金雄籍生于1962年3月7日,在很小的時候就精通多國語言,15歲時便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并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進行科研工作,其智商為210。
5.克里斯多夫-平田智商為225。
克里斯多夫-平田于1982年出生,13歲就獲得國際奧林匹克物理金牌,并于14歲進入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18歲時獲得了數學學士學位,22歲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為加利福利亞理工學院天體物理學助理教授,其智商為225。
6.瑪莉蓮莎凡智商為228。
瑪莉蓮莎凡是意大利裔美國人,是華盛頓郵報的刊物的撰稿人,并且經常做學界和商界的演講,其智商為228。
7.陶哲軒智商為220——230。
陶哲軒于1975年7月17日出生在澳大利亞阿得雷德,是一名著名的華裔數學家,陶哲軒七歲讀高中,9歲進入大學,16歲獲得學士學位,17歲獲得碩士學位,21歲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目前任教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系,其智商為220——230。
8.萊昂納多-達-芬奇智商為230。
萊昂納多-達-芬奇(1452年4月23日一155月)是世界上著名的全才,其身份包括了畫家、雕刻家、建筑師、音樂家、數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解剖學家、地質學家、制圖師,植物學家和作家。達-芬奇的智商為230。
9.威廉-詹姆斯-席德斯智商為250一300。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184月1日一1944年7月17日),少年時就已經精通6國語言,共獲得了4個學時學位以及波士頓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其智商為250一300。
10.威廉姆-阿爾弗雷德-昆寧頓智商超過350。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十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杰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于爬上去了。下來時,你杰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后面。后來,鉆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杰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杰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么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面對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許你會自慚形穢地說:“我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為偉人的料!”下面我就給你講述一個大家都認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這個人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個當年被校長認為“干什么都不會有作為”的笨學生,經過艱苦的努力,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現代最杰出的物理學家。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后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語……看著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里,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家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于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么課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著,他從課桌里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么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說什么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里,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余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托,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里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里振動著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著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贊許,又有擔憂。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后,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著。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一年以后,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并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里。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于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系,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因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沖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斗,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我想,愛因斯坦的話是最好的答案。當許多年輕人纏住他,要他說出成功的秘訣時,他信筆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并解釋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奮,y表示正確的方法,那么z呢,則表示務必少說空話。”許多年來,愛因斯坦的這個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們傳頌著。從愛因斯坦的奮斗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勤奮、正確的方法和少說空話使愛因斯坦由笨頭笨腦變為巨人的。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個人在生命的長河中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星座。如果你覺得自己笨,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尋找到你自己的星座。正如愛因斯坦對別的事物遲鈍,卻對物理和數學特別喜愛一樣,當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時,你定會放射出與眾不同的異彩。
試試看,盡快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十一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下與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小編收集了愛因斯坦的故事,歡迎閱讀。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杰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于爬上去了。下來時,你杰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后面。后來,鉆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杰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杰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么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面對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許你會自慚形穢地說:“我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為偉人的料!”下面我就給你講述一個大家都認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這個人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個當年被校長認為“干什么都不會有作為”的笨學生,經過艱苦的努力,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現代最杰出的物理學家。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后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語……看著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里,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家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于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么課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著,他從課桌里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么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說什么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里,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余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托,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里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里振動著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著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贊許,又有擔憂。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后,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著。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一年以后,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并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里。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于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系,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因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沖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斗,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我想,愛因斯坦的話是最好的答案。當許多年輕人纏住他,要他說出成功的秘訣時,他信筆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并解釋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奮,y表示正確的方法,那么z呢,則表示務必少說空話。”許多年來,愛因斯坦的這個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們傳頌著。從愛因斯坦的奮斗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勤奮、正確的方法和少說空話使愛因斯坦由笨頭笨腦變為巨人的。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個人在生命的長河中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星座。如果你覺得自己笨,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尋找到你自己的星座。正如愛因斯坦對別的事物遲鈍,卻對物理和數學特別喜愛一樣,當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時,你定會放射出與眾不同的異彩。
試試看,盡快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十二
愛因斯坦16歲那年,由于整日同—群調皮貪玩的孩子在—起,致使自己幾門功課不及格。—個周末的早上,愛因斯坦正拿著釣魚竿準備和那群孩子—起去釣魚。這時,父親攔住了他,心平氣和地對他說:“愛因斯坦,你整日貪玩且功課不及格,我和你的母親很為你的前途擔擾。”
“有什么可擔憂的,杰克和羅伯特他們也沒及格,不照樣去釣魚嗎?”
“孩子,話可不能這樣說。”父親充滿關愛地望著愛因斯坦說,“在我們故鄉流傳著這樣—個寓言,我希望你能認真地聽—聽。”
“說有兩只貓在屋頂上玩耍。—不小心,—只貓抱著另—只貓掉到了煙囪里。當兩只貓從煙囪里爬出來時,—只貓的臉上沾滿了煙灰,而另—只貓的臉上卻干干凈凈。干凈的貓看見滿臉黑灰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又臟又丑,便快步跑到河邊洗了臉。而黑臉貓看見干凈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是干凈的。結果,嚇得其他的`貓都四下躲避,以為見到了妖怪。”
“愛因斯坦,誰也不能成為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自己的鏡子,天才也許會照成傻瓜。”
愛因斯坦聽后,羞愧地放下魚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從此,愛因斯坦時常用自己作為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于映照出了他人生的璀璨光芒。
1917年,也就是他創立廣義相對論的第二年,為了解釋宇宙的穩恒態性問題,愛因斯坦和荷蘭物理學家德西特各自獨立進行此項工作的研究。他們發現引力場方程的宇宙解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也就是說宇宙要么膨脹,要么收縮。由于物理直覺上的偏見和數學運算上的失誤,愛因斯坦決不放棄靜態宇宙的概念,為求得—個靜態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進—個“宇宙項”。這個結論在當時既符合宇宙學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觀測事實。然而,1922年,美國學者弗里德曼求出了這個方程的另—個動態解;1927年比利時學者勒梅特也獨立求得同—解。從數學角度證明,宇宙不是靜態的,而是均勻地膨脹或收縮著。然而,愛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這個結果,堅持他的靜態宇宙模型觀。
兩年后,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遠距星云的觀測,發現遠距恒星發出的光譜線有紅移現象,離地球越遠的恒星光譜線紅移越大。這說明恒星在遠離地球而去。哈勃的發現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動態宇宙模型,也改變了愛因斯坦對宇宙的看法。愛因斯坦把堅持靜態宇宙模型的失誤稱為他“—生中最大的錯事”,并收回了對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評。
后來,在他70歲生日之時,還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沒有—個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般是正確的。”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年的這次失誤。
—位舉世聞名的偉大科學家能勇于承認自己的失誤,謙虛地回顧自己已被世人承認和稱頌的成就,說明了愛因斯坦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坦蕩胸懷。這也正是愛因斯坦能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十三
愛因斯坦出生時在別人的眼里是個反應遲鈍的人3歲時音樂觸動了他幼小的心靈,從此音樂伴隨了他的一生。6歲時小小得羅盤激起了他對科學的興趣,叔叔和朋友送給他一把鑰匙這把鑰匙使他慢慢的走進了科學的殿堂。家境的窘迫和學校嚴格的校規使他離開了德國到了瑞士在蘇黎士大學享受自由學術的空氣,讓他有了更好的'發揮空間。大學畢業后,通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提出了相對論,使他登上了物理科學的新抬階。
這個20世紀的物理天才科學巨人對科學的探索執著的精神和熱愛和平,他偉大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正直的行為,堅強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孩子們要像愛因斯坦一樣有著執著的精神和堅強的毅力你離學習,將來你們都是愛因斯坦的接班人!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十四
愛因斯坦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演講時,給聽講的學生出了道題。
他說:“有兩位工人,他們同時從煙囪里爬了出來,一位是干凈的,一位是骯臟的。請問他們誰會去洗澡?”
有學生立即回答:“當然是骯臟的工人會去洗澡。”
愛因斯坦反問道:“是嗎?干凈的工人看到骯臟的工人,他會認為自己身上一定也很臟;而骯臟的工人看到干凈的工人,可能就不這么想了。我再問問你們,哪個工人會去洗澡?”
接下來有學生馬上回答說:“干凈的工人會去洗澡。”
在場的所有同學一致點頭,都認同了這一答案。
愛因斯坦笑著說:“你們又錯了,理由很簡單,兩個工人同時從煙囪里爬出來,怎么可能一個是骯臟的'而另一個卻是干凈的呢?”愛因斯坦接著說:“其實人與人之間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尤其是你們這些坐在同一間教室里,受著相同教育、學習又都非常努力的年輕人,你們之間的知識差異更是微乎其微。有的人之所以最終能脫穎而出,是因為他們沒有因循前人的足跡。而要想做個與眾不同的人,就必須跳出習慣的思維定勢,拋開人為的布局,敢于去懷疑一切。”
愛因斯坦環顧了一下四周,繼續說:“‘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理’,這就是我要對你們說的所有的話!”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十五
有一次,愛因斯坦請教數學家明可夫斯基:“一個人究竟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作出自己杰出的貢獻呢?”
明可夫斯基笑而不語,而是接著他朝一個建筑工地走去,并且徑直踏上建筑工人剛剛鋪平的水泥地面。
在建筑工人的呵斥聲中,愛因斯坦被導師弄和一頭霧水,明可夫斯基顧不得別人的指責,非常認真地說:“看到職馬,只有這樣才能留下足跡。只有新的領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無數人涉足的地方,你別想再踩出腳印……”愛因斯坦沉思良久,若有所悟。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后來終于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閃光足跡:創立了相對論,成為現代物理學奠基人;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譽為“世紀偉人”。
對于自己的成就,愛因斯坦曾多次提到明可夫斯基的那一段話,表示了無限的敬意,并意味深長地說:“如果一生都只在模仿前人,那么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進步與發展根本無從談起。”
法國作家司湯達說過:“一個具有天才的稟賦的人,絕不會遵循常人的思維途徑。”無疑,愛因斯坦就是這樣的一個絕佳典范。其實,唯有敢于推陳出新,另辟蹊徑,才能讓你與眾不同,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十六
愛因斯坦既是一位科學家,也稱得上是一位幽默大師。無論在什么場合,愛因斯坦都喜歡用充滿幽默的情感和語調與人交談。那些含蓄、深沉、詼諧、雋永的語言,揭示出深刻的科學哲理,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一次,愛因斯坦和一位女友通電話,對方把自己的電話號碼“24361”告訴了他,并叮囑他不要忘記。不料,愛因斯坦馬上回答:“這有什么難記呢,你的電話是兩打加19的平方。”原來,“兩打”是24,而“19”的平方是“361”,兩者合起來就是“24361”了。如此幽默而獨特的計算法,竟使女友笑出聲來。
愛因斯坦在67歲時寫了一篇一生中唯一正式的自傳。令人奇怪的是,這篇自傳不寫自己出生的時間和地點,不寫父母的情況,也不寫個人的經歷和細節,而是開頭便提出:“準確地說,思維是什么?”為了解答人們對此而產生的疑慮,后邊接著寫道:“因為,像我這種類型的人,生活的實質就在于他所想的是什么和他是怎樣想的,而不在于他所做的或經歷的是什么。”后來,他還把這篇自傳戲稱為“愛因斯坦的訃告”。
弗蘭克曾經對愛因斯坦說,有一位物理學家雖然被一些同行因不理解而揶揄,但仍堅持研究一些非常困難的課題,并從中發現了許多新問題。愛因斯坦聽了感嘆地說:“我尊敬這種人,但我卻不能容忍這樣的科學家,他拿出一塊木板來,尋找最薄的地方,然后在容易鉆透的地方拼命鉆許多孔。”
1930年的一天,愛因斯坦收到一封來自美國的信,信中問道:“親愛的愛因斯坦先生,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如果您在臨終時,回顧一生,您將以什么來確定您的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愛因斯坦即刻提筆回信:“親愛的先生,無論在我臨終之際或臨終之前,我都不會向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因為,大自然不是一個工程師,也不是一個承包商,而我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一次,一位同行問他:“明天是星期天,我來不來您這里一道工作?”“為什么不來呢?”“我想,可能星期天您應該休息一下。”愛因斯坦哈哈大笑,說:“不,上帝星期天也不休息的。”
愛因斯坦出名之后,面對社會各界人士的一片贊揚聲,他卻又“舉”起了“投槍”,“當我的理論被證明是正確的時候,于是德國人就硬說我是德國人,而法國更認為我是世界公民!可是,假如我的理論被證明是錯的呢?于是法國人就硬說我是德國人,而德國人則更咒罵我是猶太人!”事實正是如此。當愛因斯坦的聲名廣泛傳揚以后,德國柏林大學、威廉皇帝學會都千方百計地想把愛因斯坦從蘇黎世爭取到柏林來。可是,愛因斯坦對于當時普魯士的專制主義非常痛恨,于是他一如既往地予以針砭,“柏林對我簡直就像對待一只得了獎的下蛋雞那樣,可連我自己也還不知道,我是否還能下蛋”。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十七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后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語……看著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
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里,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家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于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么課程也跟不上!”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著,他從課桌里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么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說什么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里,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余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托,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里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里振動著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著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贊許,又有擔憂。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后,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著。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
一年以后,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并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里。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于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系,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在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沖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斗,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
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十八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后,將近一年多的時間里都沒有找到一份哪怕是僅供糊口的工作。想想自己已經成年,而年邁的父親還在為他的生計而奔波勞累,愛因斯坦幾乎絕望了!
有一次,愛因斯坦無意中在一冊雜志上看到一則介紹德國偉大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的文章。文章中,奧斯特瓦爾德被稱作是“科學伯樂”,因為他曾無數次發現并培養了許多科學人才。
愛因斯坦思考了一夜,最終決定給奧斯特瓦爾德寫一封信,希望能在他身邊謀得一份工作。信寄出去后,過了好久都沒有收到奧斯特瓦爾德的回音。愛因斯坦懷疑信件會不會在途中被郵局弄丟了,所以,他在幾天后給奧斯特瓦爾德寄了第二封自薦信,但與上封信一樣也是石沉大海、毫無音訊!
“這究竟是怎么了?難道是地址有誤嗎?”愛因斯坦困惑極了,他再次詳細地對照了奧斯特瓦爾德的實驗室地址,發現自己并沒有寫錯,“就算是地址有誤,郵局也會把信件退回來啊。”
愛因斯坦想,可能是奧斯特瓦爾德忙于工作,一時沒空拆信,擱在哪個角落里忘記了吧!于是愛因斯坦給奧斯特瓦爾德寫了第三封信,這次他用了一張明信片,他想,這樣奧斯特瓦爾德總應該可以順利看見這封信的內容了!
讓愛因斯坦意想不到的是,這張明信片寄出去一個月后,依舊沒有收到奧斯特瓦爾德的回信。
“奧斯特瓦爾德一定是太忙碌了!我必須為他節約更多的回信時間!”愛因斯坦心想。幾天后,愛因斯坦拿筆寫起了第四封信。這次,他不僅再次采用明信片,還在明信片的反面,捎帶上一個寫著自己地址的回信信封!
愛因斯坦的父親看見這情形,心疼地對他說:“我看還是算了吧,不要再做這種無謂的努力了,可能奧斯特瓦爾德并不認為你是一個值得培養的人才!”
“不,父親!我的努力不一定會給我帶來滿意的結果,但如果不努力,就絕對不會擁有滿意的結果!”愛因斯坦說。
第四封信寄出去以后,愛因斯坦滿懷信心地足足等了一個多月,但是很遺憾,他同樣沒有收到任何回音。
就這樣過了大半年,愛因斯坦正準備寫第五封求職信。一個清晨,郵遞員敲開了他的家門,送來了一封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的來信,邀請他就職于一個專門審查各種新發明的技術職位。
奧斯特瓦爾德與瑞士伯爾尼專利局并無任何瓜葛,為什么給奧斯特瓦爾德發信,卻收到了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的邀請?愛因斯坦困惑了!
原來,在愛因斯坦寄出第一封信的前幾天,奧斯特瓦爾德已經搬移了實驗室。愛因斯坦寄去的所有信件,都被塞進了實驗室外那只已成擺設的郵箱里!而奧斯特瓦爾德那個年輕的助手,后來則去了瑞士伯爾尼專利局工作。有一次,那位助手在途經昔日工作過的實驗室門口時,無意中發現了愛因斯坦的所有信件!更加出乎人意料的是,奧斯特瓦爾德的那位年輕助手,就是愛因斯坦的大學同學和朋友—格羅斯曼!
對于愛因斯坦的才華,格羅斯曼是絕對的了解。憑著這些信件,他向自己所在的專利局推薦了愛因斯坦。就這樣,愛因斯坦終于憑著那四封自薦信,成功擺脫了待業的陰影。
愛因斯坦在之后的一生中,只要提起此事就不忘對格羅斯曼表示感謝,但同時他也會順便說一句:“努力從來不會白費,只要堅持,哪怕無法在這個枝頭開花,但卻能夠在另一處葉下結出果實!”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十九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后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所以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里,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家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于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他從課桌里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么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說什么好。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于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系,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在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沖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斗,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盡管還有許多人對此表示反對,甚至還有人在報上發表批評文章,但是,愛因斯坦畢竟還是得到了社會和學術界的重視。在短短的時間里,竟然有15所大學給他授予了博士證書,法國、德國、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著名大學也想聘請他做教授。當年被人們稱為“笨蛋”,“笨東西”,認為無法成才的愛因斯坦,終于成了全世界公認的、當代最杰出的聰明人物。由“丑小鵝”變為“白天鵝”!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二十
十六歲時愛因斯坦仍然整天和一群調皮貪玩的小伙伴在一起,一個星期日,他正準備和那群小伙伴去河邊釣魚,母叫住了他,滿腔慈愛地說:“孩子,你整天貪玩,使得功課不佳,我和你爸爸都為你的前途擔憂啊!”
“沒有什么值得擔憂的,羅伯特和杰克成績也不好,不也是天天玩嗎?”愛因斯坦說。
“話可不能這麼說啊!媽媽知道你喜歡聽故事,我給你講一個吧!“從前,有兩只可愛的小白貓在屋頂上玩。玩著玩著,其中一只貓抱著另一只貓從煙囪里溜了下來。等它們爬出來時,一只貓很干凈,另一只貓卻很臟,你知道誰會去洗澡嗎?”
“當然是臟的那只小白貓啦!”愛因斯坦馬上答道。
“恰恰相反,因為那只臟的小白貓見同伴是干凈的,以為自己是干凈的,所以,他不會立即去洗澡,甚至還四處亂逛,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白貓回家一照鏡子,才發現自己又臟又丑。”
講到這,母親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啊!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當自己的鏡子,你就會像那只骯臟的小貓一樣犯同樣的錯誤。”
聽完母親的話,愛因斯坦滿臉羞愧,急忙放下魚竿。從此,一心一意努力讀書。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二十一
愛因斯坦出席了一次為他舉辦的正式宴會,男賓都打領帶,女賓都穿裸肩的禮服。
他的太太因感冒未曾參加,見愛因斯坦回家,就急忙詢問宴會的情形。
于是,愛因斯坦告訴她,今晚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出席了。
太太打斷他的話,問:“不要管那些,你告訴我太太們穿的什么衣服?”
“我可真的不知道,”愛因斯坦認真地回答,“從桌子以上的部分看,她們沒有穿什么東西。而在桌子以下的那部分,我可不敢偷看。”
1930年,德國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對論的書,書名叫做《100位教授出面證明愛因斯坦錯了》。
愛因斯坦聞訊后,聳聳肩道:“100位?干嗎要這么多人?只要能證明我真的錯了,哪怕只一個人出面也就足夠了。”
一天,愛因斯坦在冰上滑了一下,摔倒在地。
他身邊的人忙扶起他,說:“愛因斯坦先生,根據相對論的原理,你并沒摔倒,對嗎?只是地球在那時忽然傾斜一下?”
愛因斯坦說:“先生,我同意你的說法,可這兩種理論對我來說,感覺都是相同的。”
一個愛說廢話而不愛用功的青年,纏著愛因斯坦要他公開成功的秘訣。
愛因斯坦厭煩了,便寫了一個公式給他:a=x+y+z。
愛因斯坦解釋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
“z代表什么?”青年迫不及待地問。
“代表少說廢話。”愛因斯坦說。
愛因斯坦的二兒子愛德華問他:“爸爸,你究竟為什么成了著名的人物呢?”
愛因斯坦聽后,先是哈哈大笑,然后意味深長地說:“你瞧,甲殼蟲在一個球面上爬行,可它意識不到它所走的路是彎的,而我卻能意識到。”
愛因斯坦被帶到普林斯頓大學他的辦公室那天,有人問他需要什么工具。
“我看,一張書桌、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鉛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一個大廢紙簍。”他說。
“為什么要大的?”
“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
一次,群眾包圍了從德國移居美國的愛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簡單的話”解釋清楚他的“相對論”。當時,據說全世界只有幾個科學家看得懂他關于“相對論”的著作。
愛因斯坦走出住宅,對大家說:“比方這么說——你同你最親的人坐在火爐邊,一個鐘頭過去了,你覺得好像只過了5分鐘!反過來,你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只過了5分鐘,但你卻像坐了一個小時。——喏,這就是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后感(熱門22篇)篇二十二
光照射到某些物質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這類光致電變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effect)。
光電效應分為光電子發射、光電導效應和光生伏特效應。前一種現象發生在物體表面,又稱外光電效應。后兩種現象發生在物體內部,稱為內光電效應。
赫茲于1887年發現光電效應,愛因斯坦第一個成功的解釋了光電效應。金屬表面在光輻照作用下發射電子的效應,發射出來的電子叫做光電子。光波長小于某一臨界值時方能發射電子,即極限波長,對應的光的頻率叫做極限頻率。臨界值取決于金屬材料,而發射電子的能量取決于光的波長而與光強度無關,這一點無法用光的波動性解釋。還有一點與光的波動性相矛盾,即光電效應的瞬時性,按波動性理論,如果入射光較弱,照射的時間要長一些,金屬中的電子才能積累住足夠的能量,飛出金屬表面。可事實是,只要光的頻率高于金屬的極限頻率,光的亮度無論強弱,光子的產生都幾乎是瞬時的,不超過十的負九次方秒。正確的解釋是光必定是由與波長有關的嚴格規定的能量單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組成。
光電效應里,電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于金屬表面射出,與光照方向無關,光是電磁波,但是光是高頻震蕩的正交電磁場,振幅很小,不會對電子射出方向產生影響。
19,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諾貝爾物理獎。
“上帝不擲骰子”
愛因斯坦曾經是量子力學的催生者之一,但是他不滿意量子力學的后續發展,愛因斯坦始終認為“量子力學(以玻恩為首的哥本哈根詮釋:“基本上,量子系統的描述是機率的。一個事件的機率是波函數的絕對值平方。”)不完備”,但苦于沒有好的解說樣板,也就有了著名的“上帝不擲骰子”的否定式吶喊!愛因斯坦到過世前都沒有接受量子力學是一個完備的理論。愛因斯坦還有另一個名言:“月亮是否只在你看著他的時候才存在?”(注: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挑戰已經失敗,試驗證實了,“上帝不僅擲骰子,而且他總是把骰子扔到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斯蒂芬·威廉·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