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種表達自己思想和個性的方式,我們應該積極去挖掘自己的創作潛力。如果你對優秀作文的結構和表達方式不太了解,以下是一些范文可以讓你有更清晰的認識。
2023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實用13篇)篇一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長度為21196.18千米(為時的數據),平均高度大約為8米,有些地段高達14米。這是個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御體系。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防守,開始修筑長城,此時修筑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朝統一天下后,秦始王開始連接與修繕長城。連接與修繕后,才成就如今的萬里長城。
長城主要分布于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在陜西省境內,其長度達1838千米。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023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實用13篇)篇二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媽媽帶我一起去游覽了北京八達嶺長城。
當載滿游人的大巴,緩慢地駛進群山之中,我從窗口向外望去,綠油油的山坡似乎伸手可及,但車子一拐彎,它又離我遠去。很快車子抵達長城腳下,我們下車買票進去。那天天氣不太晴朗,霧蒙蒙的,群山連綿不斷,被郁郁蔥蔥的綠樹覆蓋著,好像一片綠色的海洋,似乎又像瑤臺仙境。我迫不及待地向前跑去,大喊著:“長城太美了!”長城城墻1米多高,是用青灰色的磚砌成的,腳下則是巨大的青石臺階,我們拾級而上,一口氣爬了老遠,抬頭一看,遠處的長城隨著山勢忽高忽低,蜿蜒起伏,還真像翻江倒海的一條巨龍。
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巨龍身上,像一個個的彩豆一樣蠕動著。媽媽告訴我,長城秦朝就開始修建了,主體部分是明朝時修建的,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遼寧的鴨綠江邊,長達萬里,是我國古代保護北方的一道重要屏障。說著話兒我們來到了一座方形的城臺前,媽媽又告訴我這就是烽火臺。我問:“這就是烽火戲諸侯的地方嗎?”媽媽笑著說:“是。”想著也許這兒就是當年周幽王逗妃子一笑的地方,我興奮地跑進去,卻感覺一股寒氣逼人,打了個哆嗦。在夏天,這里為什么還這么涼爽呢?仔細一看,原來是因為烽火臺四周都是半圓形的通風口和小型的射口,風能夠暢通無阻。出了烽火臺,天越來越陰沉了,一座座山峰浸在乳白色的薄霧中,淡淡的透著青色,顯得更加迷人了。
我們一路說說笑笑地爬著山,賞著景,雖然因為時間所限以及我的體力不支,我們最后沒能爬上好漢坡,但我想我以后還要來爬長城,一定能爬上好漢坡!我們的祖國像一個大花園,它照耀著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我們的祖國也有許許多多美麗的名勝古跡,比如:好似一條長龍盤繞在大地上的長城、華麗的故宮、美麗的清明上河園。其中,我最想去的就是長城。長城在北京,它是春秋戰國時期修建的。長城十分長,遠遠望去,它就像一條巨龍盤繞在群山之中。長城有六千三百千米,它可是我國偉大工程之一,也是世界奇跡之一;這是不是非常雄偉呀!我真為這么偉大的祖國而自豪呀!
我想大家一定都聽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吧,喜良和孟姜女是多么可憐呀!我們的祖國是多么偉大,有這么多名勝古跡呀!同學們,你們有空的話,多去長城看一看傳說中的長城吧!
2023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實用13篇)篇三
長城位于北京延安區軍都山關古道。它規模宏大,非常雄偉,被譽為八大奇跡之一。
長城長8851千米,寬約為5公尺,它的東南部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除了黃土高原地勢較高外,大部分在海拔2000米和海拔500米。它從東邊山海關一直到西邊的嘉峪關,曲曲折折的像一條長龍,盤旋于大地上。
烽火臺是長城重要的設施,它又稱烽燧,用于點烽火臺傳遞重要信息的高臺。是古代最重要的防御設施,是為了防止敵人入侵,發現敵情所建設。每格5千米就有一座,白天焚狼煙,晚上點明燈。
長城的城墻很有建筑性,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頂上也鋪著方磚,很平坦,并且十分寬,五六匹馬都能并列走過去。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垛子,垛子上方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擊口,供瞭望和射擊用的,非常牢固。
長城始建于周朝,從戰國以來經歷20多個諸候國和封建王朝的修筑,最早是楚國開營建長城,后來各國修筑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后秦始皇就開始把各國長城連起,綿延萬于里,遂稱萬里長城。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是中國的古代的文化遺產,非常雄偉。是世界八大奇跡之一,是中國的一張金字名片。
2023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實用13篇)篇四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而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恒,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的城墻,而是以城墻為主體,用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所以說長城并不是一道單純的城墻。
長城主要建于西周至清,但當時是如何建成的呢?當時在打戰的時候誰來建造呢?
長城遍布于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15個省市區。
2023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實用13篇)篇五
長城始建于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位于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資源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等15個省區世全長為21196.18公里。
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占全國人口的1/20。凡是修筑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以節約人力和材料。
長城所用的是青磚,重量約是12——15斤,它所用的條石一般是--3000斤重。整個長城大約由1795萬塊條石壘搭的,如果將磚石、條石搭成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墻,可環繞地球一周有余。到至今還沒有比長城更長的建筑了。
2023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實用13篇)篇六
俗話說的好,“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去一次長城是不行的,長城位于中國北方。東起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西到甘肅省的嘉峪關。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
萬里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里長城對我國十分重要,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這條“巨龍”通過我國的15個省、區、市。秦漢時期,長度就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這是十分了不起的,而秦始皇就是萬里長城的創始人。有了萬里長城,秦始皇就可以向其他國家請求支援。
長城的烽火臺也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周幽王特別寵愛一個叫褒姒的妃子,什么都滿足她,可是褒姒卻總是不高興,很少露出笑容。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真是傷透了腦筋。有一天,周幽王帶著褒姒到外面游玩,他們到了驪山烽火臺。為了討得褒姒的歡心,周幽王立即下令,讓士兵點燃烽火。烽火在一個接一個的烽火臺上點燃,各地的諸侯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以為國都受到進攻,紛紛率領軍隊前來救援。可是當各路諸侯匆忙趕到驪山腳下時,卻看見周幽王正和妃子在高臺上飲酒作樂,只能悻悻地率領軍隊返回。褒姒看到平時氣度不凡的諸侯們,被戲耍后都是一臉的狼狽相,覺得很好玩,忍不住微微一笑。周幽王一見寵愛的妃子終于笑了,心里痛快極了。過了不久,周幽王想立褒姒為皇后,立褒姒的兒子為太子。為了達到目的,他廢掉了皇后和太子。皇后的父親是申國的國王,聽到自己的女兒被廢,非常生氣,立刻聯絡別的國家,發兵攻打周朝。周幽王趕緊下令點燃烽火,召喚諸侯。可是諸侯們已經不再相信周幽王了,任憑烽火不斷,就是沒有一個諸侯前來救援。很快,周朝的國都就被攻破了,周幽王被殺死,褒姒被抓走,周朝滅亡了。這就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中華民族的象征、民族的脊梁,一代一代中華人民的自豪與驕傲。這就是長城,包含著中華人民的聰慧結晶。
2023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實用13篇)篇七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墻,而是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御體系。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筑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筑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后,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筑。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說到長城,我想起一個故事:當初,修建嘉峪關長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后,人卻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伙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里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吁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云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后,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后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地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時間。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并成為工匠出師后必須參拜的地方。
長城,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我為你驕傲、自豪!
文檔為doc格式。
2023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實用13篇)篇八
昔往矣,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筑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余里,以備楚。長城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多千米。長城之稱始于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
長城,我來了!我終于有機會登上長城,一睹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萬里長城的雄偉風姿。
漸漸地,那宏偉的古代建筑物矗立在我眼前,在漫天的林海中,它好似一條龍,瀟灑地臥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隨時準備騰云而起。冬陽照射在這磅礴的身影之上,為這長龍染上了一層血色,這矯健的神龍,穿過巍峨的群山,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無邊無涯,不見首尾。
步上陡峭的石階,輕嗅歷史的味道,撫摸著斑駁的青石垛,我仿佛聽到了長城無聲地訴說,仿佛看見了兩千多年前漫天的戰火,那波瀾壯闊的景象在我眼前展開。我駐足峰頂,獨立城頭,又看到了那持著長矛,揮舞著短刀的匈奴騎兵排山倒海地向我壓來;我還看見連綿的長城在燕山山頭以他那堅不可摧的城樓抵擋住了那來勢洶洶的夷族戰士,那些外族騎兵,一次次的沖鋒,一次次地揚起馬刀,都被攔在了長城腳下,都被攔在了燕山山畔,都化成了一聲聲無奈的嘆息,最后黯然退去。
踏著青灰色的板磚,我繼續向前攀爬,形似碉堡的方形烽火臺一點點地出現在我的眼前,遙想當年戍邊將士衛國情形,我好像真的看見了烽火沖天,狼煙四起,耳邊漸漸響起的馬蹄聲,還有士兵的搖旗吶喊聲響徹山谷。
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中國的象征,博大、堅韌,恒古不朽!
2023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實用13篇)篇九
迎著晚霞,我緩緩走下長城,是該結束旅程了。扶著墻垛,邁下一級級臺階。眼前寬闊的墻體,曾經能五馬并駕,墻頭的缺口,見證了古時一次次的戰爭。高大的墻體上,雖寫滿了滄桑,但那綿延山巔的雄偉不減當年。我走在下長城的路上,每一步都是那么沉重,那么不舍。是時候告別了,保護了一代代中華民族的長城。
想起秦始皇一道圣旨,全國無數農民來到這里,用汗水與鮮血筑起一代帝王的統治夢想。這偉大的建筑,世界上的奇跡,又豈是孟姜女所能哭倒的呢?雄偉的萬里長城在生靈涂炭的秦帝國邊疆上矗立起來了,盡管背負了無數罵名,甚至付出秦帝國轟然倒塌的代價,但這萬里長城,秦始皇的壯舉,卻從此保護了一代代的中華人民,長城,成為北方外族進入中原的強大屏障。那是長城輝煌的時刻。
石頭做的長城,抵不住八國聯軍的鐵槍鋼炮。長城,不再是那個能守護家園的強大屏障了,他只能阻礙中國與世界的溝通,為清王朝的閉關鎖國提供幫助。長城錯了嗎?沒有,只是,長城已老。
長城老了,干不來守邊御敵的事了,曾經輝煌的長城漸漸淡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一代代中華民族的精英在長城的保護下覺醒了,起來了。長城,這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完成了他的使命。
我數著最后幾級臺階,再回望一眼長城,長城,依舊盤旋在遠山之巔,依舊那么莊嚴雄偉。長城在夕陽中,笑了。
告別了,保護中華民族的長城;告別了,書寫輝煌歷史的長城;告別了,如巨龍般雄偉壯麗的長城!再望長城,長城在崇山峻嶺中向我們微笑,那么平和,那么安詳。
2023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實用13篇)篇十
提起中國,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藏于青山之中蜿蜒起伏、雄偉壯觀的長城。登上長城,曾是多少輕狂少年一生的追求。膾炙人口的不到長城非好漢更是讓長城家喻戶曉。殊不知,中國還有一個更為厲害的水上長城——大運河。
長城與大運河,這兩項世界上規模最為宏大的古代建筑工程,在神州大地上一個東西、一個南北,畫上了一個大大的人字。它們承載著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裝點著祖國的錦繡河山。長城與大運河這兩項古代最偉大的工程,見證著中國古代歷史上這一階段發展興衰的歷程。而大運河最大的作用是它的漕運功能,至今仍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大運河是人工開鑿的溝渠,與天然的江河不同,但它與天然江河又有著難解難分、千絲萬縷的聯系。特別是像大運河這樣長達數千里、連接海河、黃河、長江、淮河、錢塘江五大水系的工程,許多河段是利用了天然江河湖泊而非人工開鑿。這鮮明地印證了我們現在所提倡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創造。現在的京杭大運河,都很難分辨人工與自然的界限,水網縱橫、河渠交錯。天工、人巧交融在一起,難解難分,這也正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的獨特之處。
還記得,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曾說過,他在太空唯一能看到地球上兩個人工構筑物:一是中國的長城,二是荷蘭的圍海造田大堤。但他卻忽視了中國的大運河,其規模之大遠遠勝過長城,更不用說荷蘭的大堤了。其原因可能是他不知道中國還有個大運河,更不知道大運河的神奇景色。
悠悠千載運河水滋養了兩岸人民,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運河邊還有曾經繁花似錦的古鎮。古鎮因運河的興盛而繁榮,因運河的衰敗而冷清,其變遷發展與運河命運可謂息息相關。因為老百姓在古鎮上生活,運河才具有了活力,否則運河之水即便千年不斷,也只是一條簡單的水道而已。
淮安作為古鎮之一,也有獨特的水魅力。漕運總督部院遺址、清晏園尤為突出。
大運河不但閃耀著歷史、文化的光輝,還在深刻影響著現代人的物質文化生活。所以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地位身份的象征。所以我們要保護大運河,保護這水上長城,保護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
2023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實用13篇)篇十一
我的課外生活豐富多彩,但是,這次假期的北京萬里長城之旅卻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去北京爬長城的那一天,我的心里既緊張又興奮,緊張是因為萬里長城中的“萬”字,我知道在數學中是十分大的數,想想應該是非常難的挑戰,興奮是在書本上講的非常宏偉的長城,今天我終于能見到了。“不到長城非好漢!”我要努力完成這個挑戰。
要開始攀登長城了。
長城上的人好多呀,長城很長很長,長到望不到邊,長城上的人密密麻麻的,長城的城墻的磚是灰色的,有些地方都有點掉落的感覺,媽媽告訴我,長城歷史十分悠久,它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我們要保護它,愛護它,不能在上面亂畫,亂刻,很多外國友人也喜歡來我們中國攀登長城。我心里想,厲害了,我的國!
挑戰開始。我很興奮,步伐非常快,而且很輕松,一下子完成了一半多了,但漸漸地,我的頭發被汗水打濕了,腳開始發抖,不聽我的使喚了,我的步伐慢了下來,有點想要放棄的念頭了,我扶著旁邊的城墻,站著不動了,我對媽媽說:“媽媽,媽媽,我很累,走不動了!”媽媽鼓勵我:“加油,喝點水,再堅持一下,馬上就到了!"。
正當我站在那左顧右盼望眼欲穿時,我看到了纜車,這讓我一下子來了精神,我興高采烈地跟媽媽說:“媽媽,我們去坐纜車吧。”媽媽拍拍我的肩膀跟我說:“我們離目的地,只有最后一層了,我們再一起努力努力,爭取用自己的力量爬上去,好不好?現在坐纜車的人這么多,單單排隊的時間,可能我們都能爬到終點了。”我想了想,也對,好吧,那就繼續加油吧。
我扶著城墻,慢慢地往上走,盡管腳已經發出抗議,全身筋疲力盡,但是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我還是咬著牙堅持著,終于,向目標沖刺,最后二十米,十米,五米,三米,一米。“我到啦,我到啦,我是好漢,我是好漢啦!”我太興奮了,我像只小猴子在那手舞足蹈,爸爸媽媽都為我豎起大拇指點贊。
我站在終點,站在最高點,我看到的天空離我這么近,仿佛伸手就能觸摸到那片柔軟的藍色,白云很白很白,空氣那么新鮮,我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氣,我為自己驕傲,為自己征服了萬里長城而自豪!與此同時,我望向底下的崇山峻嶺,那是祖國的大好河山。我想起戍守邊疆的戰士們,想起古往今來在長城流過熱淚與熱血的華夏兒女,我突然意識到當下是最好的時代,我們,奮斗當此時!
2023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實用13篇)篇十二
時間如流水,一去不返。回憶起暑假的美好時光,我都會欣然一笑,而在這次暑假中,最令我難忘的,要數爬長城了。
暑假,我來到了首都——北京,我懷著好心情,在經過兩小時的車程后,我來到了長城,來看一看它的宏偉風光。
隨著微風,邁著輕快的腳步,踏上了長城。此時此刻,我高興、激動的心情簡直不能用語言來形容。我大步向前走,想進一步領略它的宏偉風光。一路上,我仔細地觀賞著旁邊的風景,站在長城上,望著那一座座連綿不絕的山峰,蜿蜒在山頂上的長城,就好似一條沉睡的巨龍,十分有氣勢。看著這些美景,我的心情非常愉悅。
一路上,時間像一只無形的手一般,慢慢把我的體力和精力都偷走了,使我從剛開始的斗志昂揚,變成了現在的垂頭喪氣。我慢慢地停下了腳步,靠著墻邊坐了下來,我的斗志開始喪失,心里想:哎,這一段長城還有那么長,怎么可能爬得完呢?此時,我就像一只泄了氣的皮球,身旁的樹葉被風吹得沙沙作響,就仿佛是在嘲笑我一般。就在這時,我想到了毛主席的名言“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是啊!我怎么能遇到一點小事,就選擇放棄呢?”我自言自語道。于是,我重新站了起來,與之前不同的是,在我的心中,已經有了不輕言放棄的決心,我鼓勵著我自己,站了起來,重新面對困難。
我滿懷信心,踏著堅定地步伐向著最后一座城樓——北十二樓的方向走去,一路上,雖然有許多困難,但是,有許多美麗風景的陪伴,我的壞心情便隨風消散,任何困難都難不倒我,在我永不言敗的倔強下,就連威風凜凜的長城也給我讓出了一條路。在我的堅持下,終于到了北十二樓。站在城樓上,我望著這如畫一般的美景,我有一股莫明的成就感,這也讓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在困難的時候不要放棄,因為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這個暑假,在這里就結束了。在暑假中,我不僅玩到了許多,同時也學到了許多知識。這次踏長城的經歷,使我記憶猶新、難以忘懷。也讓我明白了:堅持,是一種可貴的精神。
2023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實用13篇)篇十三
毛主席曾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綿延萬里,聞名于古今中外,登上長城后,真為華夏文明自豪萬分啊!
終于,我們到達了八達嶺長城。這時還只是早上七點不到,卻已經擠滿了游客,停車場早已停滿了旅游大巴。在媽媽的堅持下,我們乘索道上山。很快就抵達了終點“北七樓”。仔細觀察,發現八達嶺長城厚實而不高聳,城墻上朝北的一邊有垛口,用于射箭;朝南的一邊有矮窄的墻,以防自己人跌落城墻,又利于運輸糧草。我不禁為古人周到的設計折服。
北七樓旁邊是大名鼎鼎的好漢坡,斜角達七十度。好漢坡上人群仿佛長河。我們吃力地緩緩上登,行進到北八樓。遙望北七樓,不過二百步之遙,海拔落差卻有足足數十米,真可謂“險”啊!
正嘟囔著,我突然想起2200多年前蒙恬將軍帶領30萬秦軍擊敗匈奴于河套,匈奴主力受到重創,北逃七百里,后秦始皇下令修筑萬里長城并由蒙恬監工。看著這險峻的山勢地形,無比佩服古人,他們竟然能夠在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筑就長達六千余公里,可容五馬并行的長城,而且至今千年不毀,這一切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跡。
長城是世界歷史長河中不可多得的建筑奇跡,足以令萬世炎黃子孫引以為傲。將來我一定要再來攀登一次,而且要徒步攀爬,不坐纜車哦!